国发2号文件解读

2024-10-27

国发2号文件解读(精选7篇)

国发2号文件解读 篇1

解读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意义解读之五

为国发2号文件的实施保驾护航

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文件准确把握贵州省情“脉搏”,抓住贵州发展关键,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思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在顶层设计上对贵州省提出的主基调、主战略等给予了充分认可,进一步明确贵州推进跨越发展的努力方向、目标任务和方法途径,为贵州发展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这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国发2号文件是国务院首次出台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贵州省在全中国的战略定位。要求把贵州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同时建设成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以及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为贵州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发2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极高、针对性很强的重大举措,为推动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项目、资金多方面的有力保障和强大支持。明确了在贵州省实施的13项试点、15项示范、10项重要规划和176项重大工程项目。从政策精神看,批准贵州省做试点示范,就是允许贵州省先行先试、先人一步、率先突破;要求贵州省做规划、实施具体的工程项目,也是对贵州省的特殊支持。这些支持贵州省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效应将是不可估量的。

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这些以“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理念、政策和措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港澳及海外投资。

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顺利实施,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基础条件,那就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诚信公正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要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重担,战胜和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力保国发2号文件不折不扣的顺利实施。这是检验全省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全省公安机关切实履行职能职责的严峻考验。

公安机关作为保障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服务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更要积极、主动、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宗旨意识、稳定意识、忧患意识和务实创新、争先进位意识,必须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部署要求,自觉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服务好第一要务,履行好第一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升打击、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工作重点,为《意见》贯彻实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努力实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历史性发展。

国发2号文件极大激发和振奋了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精气神,我们要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国发2号文件解读 篇2

关键词:政策引导,创新发展,玻璃工业

2012年9月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国发[2012]44号文件《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出台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工业的稳健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技术改造是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技术改造是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对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消费需求、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实,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务院就曾专门发文,并加大了对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得到了社会、行业数十倍资金的响应,在当时,对稳定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那么,时隔五年后的今年,为什么专门以国务院的名义下文,又把它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重提技术改造呢?同时,这些百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将给我们行业和企业带来什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及我国玻璃工业发展的实际,就国发[2012]44号文件进行解读,兼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1 国发[2012]44号文件将促进玻璃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国发[2012]44号文件通篇说的全是企业技术改造。那么技术改造和企业经济效益又有何关系呢?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途径,一是靠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二是靠管理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升级。而技术改造不仅是企业生产规模扩张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促进管理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升级的有效方法。玻璃行业一般3~4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往往是在好的形势下,一些企业盲目投资扩张,随后陷入低谷,产能过剩带来行业风险。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我国浮法玻璃产能快速增长。初步预计2012年约有15条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约6 300万重量箱。玻璃具有连续不间断生产的特征,产能的稳定释放,明显超过了来自房地产、汽车、出口等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自2010年上半年以来,纯碱、煤碳、重油、天然气、电等原料燃料价格上涨以及人员工资等财务成本增加,导致玻璃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由于玻璃生产企业生产制造的多为同质性产品,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库存,不惜降价压价销售。整个玻璃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低迷。无序发展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导致全行业利润率下滑。如2011年河北省平板玻璃行业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企业亏损额达4.95亿元。总之,近年来,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平板玻璃市场疲软,价格竞争激烈,低价位运行使全国平板玻璃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亏损增长。根据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统计,5mm浮白玻璃的价格从2010年11月的83元/重箱一路下滑至2012年3月份的56元/重箱,较2008年最低点48元/重箱仅高出8元/重箱。随后玻璃价格逐步回升,6月份价格为60元/重箱。与此同时,玻璃的主要成本纯碱和天然气的价格相比2008年低点分别高出23%和7%,按照500t/d生产线每公斤玻璃液消耗0.2kg纯碱和6500kJ热耗计算,成本相比2008年最低点上升约3元/重箱。目前价格处于成本线左右,部分生产商依旧处于亏损中。加上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和竞争的加剧,以及重油、纯碱、电力、运输等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增强,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平板玻璃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进入新一周期的下降期,大量生产线从去年4季度已经开始亏损,直至2012年近期玻璃价格上涨后,华南玻璃企业开始略有盈利。从全行业来看,2012年1~5月玻璃行业毛利率为6.14%,销售净利润率为-0.59%。在这样的情况下,玻璃行业要提高效益走出困境,就必须大力开展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一方面,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张来摊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管理技术和工艺的改进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消耗,来降低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成本增效益。其实,现实中不少玻璃企业也是做的:2012年5月22日旗滨集团公告,将公司位于石峰区内的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一条玻璃深加工生产线及其相关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整体搬迁至醴陵经济开发区。搬迁完成后,公司将对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并新建两条太阳能玻璃及节能玻璃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系统。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将由1 700t/d提升至3 700t/d,年产量2 400万重量箱。还有河南某市玻璃厂是生产平板玻璃的中型建材企业, 现有职工1 0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6 000多万元。但做为当地唯一平板玻璃生产厂,曾连续亏损。其中,2010年亏损达200多万元,2011年仅1~6月亏损达80多万元,同年7月被市政府挂黄牌警告,企业濒临倒闭的边缘,从2011年7~12月起, 该市玻璃厂狠抓节能技术改造,坚持从严治厂,加强企业能源管理,使企业摆脱困境, 走出低谷。2011年7~12月实现当年扭亏,2011年实现利润114万元,2012年1~6月实现利润120.8万元,跻身于该市重点创利企业。这家玻璃厂之所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摆脱困境,走向振兴,其中采取的一条根本措施是狠抓节能技术改造,以节能降耗求得企业生存,推动企业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从这家玻璃厂所取得的巨大变化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抓住节能降耗就是抓住了效益,而节能降耗的根本则是深层次的节能技术改造。当然,还有很多玻璃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量和效率,让企业摆脱了亏损的境地。

2 国发[2012]44号文件将促进玻璃企业的技术创新

国发[2012]44号文件指出,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基础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的国内保障能力,提高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水平,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近年来,虽然我国平板玻璃产业发展很快,但技术进步及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目前我国平板玻璃行业能耗远高于国外先进水平,落后生产工艺产能仍有5 000多万重量箱,平板玻璃深加工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技术改造仍然薄弱,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我国玻璃行业整体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浮法玻璃单线平均规模比国外低200t,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2%。总体趋势看来,目前平板玻璃行业严重亏损,尤其表现为浮法白玻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持续下滑,亏损最为严重,部分生产企业选择生产部分特殊产品来减少亏损,2012年1~6月共计17条浮法生产线进行改产。其中7条由普通浮法白玻改产超白或色玻,4条由色玻或超白改产普通白玻,浮法白玻产能减少1 750t/d。后期色玻及超白市场竞争或将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的高度认识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依托现有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进原有生产与管理状况,提高效率的投资活动。技术改造已不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与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降耗和转型升级更紧密结合,呈现功能多样化的趋势。引导企业走追赶型、合作型技术创新之路,逐步积累自主创新能力。从支持单个企业的改造项目发展到支持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在当前中小玻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借用全国乃至全球智力资源,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各类技术开发中心,通过技术贸易与国内外企业建立“动态联盟”,学习、吸收和购买国内外专利技术并努力加以消化吸收,逐步转化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追赶型的技术创新战略,在短时期内提高创新能力。要按照行业的实际设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为全行业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基础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的国内保障能力,提高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水平,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研发基础好、知识产权多、行业带动性强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强开放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以技术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围绕创新成果进行创业等模式,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提高浮法玻璃质量、节能、环保、增加新品种等开展工艺技术与成套设备研究开发,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能型、功能型新产品。在材料上:玻璃原片的生产向大片、薄片、厚片、白片四大类发展;在研发新技术:从玻璃产品的表面和内在改性应用、功能等方面着手,使玻璃更具备强度、隔热、耐火、安全、阳光控制、隔音、自洁(环保)等优异的功能,为此,在玻璃工业新技术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两大领域(平板玻璃工业新技术研发方向及深加工玻璃新品种的开拓)。浮法技术仍将继续完善和提高。据悉,国外在原料方面研制霞石正长岩代替钾长石达到节能、节碱等获得良好综合效益;另外正式用石油焦(碳素粉)取代煤炭粉作添加剂以利玻璃增强白透性,减少微气泡的新措施,收到了极为良好的效果。在熔化部开发氧燃烧,美国已走在前列,在成型部已开辟及研制超薄和在线热解法生产Low-E、Sun-E(硬膜)层节能环保玻璃以及浮法一窑二线用浮法生产压花玻璃项目;为此在原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四大部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应引起重视及借鉴。还有浮法玻璃退火窑辊道技术上,在退火窑的热端,目前解决辊印所采用的两条途径明显不同。一条是开发一种非常硬的应用于金属辊的陶瓷表面涂层,它易于清洁并恢复到光滑的抛光表面,而且能应用于退火窑在线清理设备中。另一条是开发能阻止表面附着物形成的辊道包覆材料,但还要研究解决陶瓷纤维包覆材料内(目前无法避免)的“渣粒”和包覆材料提前退化问题。还要在“浮法玻璃在线表面改性”、“富氧燃烧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方面取得成效,浮法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并为企业获取技术做好牵线搭桥工作,通过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玻璃企业的技术创新。

3 国发[2012]44号文件将促进玻璃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国发[2012]44号文件指出,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当前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存在产能潜在过剩、结构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产能增长不平衡,近期增长过快,周期性波动大。目前在建和拟建的窑炉约有60座,其中在建30条和拟建30条。在建的30条中,有10条已经停了,10条在年底之前具备点火条件,还有10条生产线建设进度或将放缓。我们预计2012年将投产15条生产线,产能约1亿重箱,为近期市场带来新的压力。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率低。目前,玻璃产品结构不合理,存在结构性缺口。中、低档普通浮法玻璃供大于求,高档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过少,一些特殊用途的电子玻璃、汽车及建筑玻璃还需要进口。普通浮法玻璃供大于求,但一些高档用途和特殊品种的玻璃还需进口。玻璃深加工率仅为25%,低于世界平均55%、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玻璃加工增值率仅为2.5倍,发达国家为5倍。节能玻璃的使用率过低。中空玻璃、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在建筑中的使用率不足10%,远远低于欧洲、美国超过50%的使用率。技术改造是推进玻璃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今后,玻璃企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玻璃品种和质量上,通过技术改造,改变片面追求规模、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以质量效益增长带动行业发展。重点发展优质浮法和特殊品种,多生产个性化、难度大、附加值高的品种。根据国际成功经验,我国浮法玻璃企业发展应从单一浮法的“专业化”战略,转向“价值链向下游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战略”,不断提高自用深加工玻璃的比例,促进节能型玻璃产品———中空玻璃、Low-E玻璃,太阳能产业用玻璃等的推广应用,满足“节能建筑”的要求。同时要发展信息产业玻璃,如CD玻璃(玻璃光盘)、HDMD (PC用玻璃磁盘)、STN(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玻璃、PDP等离子显示板、ELD场致发光显示板、VED真空荧炮显示板、TCD热致变色调光玻璃、DPS微粒子分极配向玻璃、BM彩色滤光玻璃等。还要大力发展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平板玻璃。与平板玻璃有关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有两类,第一类是在单体建筑物的屋顶和幕墙上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它是利用硅光电池、硒光电池、碲光电池等在阳光照射下能产生电动势(即光伏效应)的半导体元件,拼接粘在透明平板玻璃上成为光电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经整流、升压后供建筑物内部直接使用。第二类是大面积集热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由以色列索来公司开发成功的太阳能作为热源带动传统的大型蒸汽涡轮发电机的新型太阳能技术,就是以数座通体透明的大型玻璃建筑物作为集热装置的。此外,要在行业内认真贯彻国发[2012]44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流程,加强过程控制,提高玻璃制造水平。还要完善玻璃产品检验检测手段,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先进玻璃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新产品贡献率。

4 国发[2012]44号文件将促进玻璃企业装备水平的提升

国发[2012]44号文件指出,提高装备水平。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施装备创新工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针对当前各地玻璃企业装备较为落后,企业资本实力相对较小的现实,必须要大力推进装备现代化。充分利用政府技改贴息资金,鼓励企业加快装备改造步伐,逐步使更多的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制造设备,争取在制造技术上首先接近大企业。我国一些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走出了一条好路子。如中国洛阳玻璃集团自主研发,对浮法生产线等装备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率先成功开发出19~25mm厚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和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洛玻集团投入大量资金,历经数年,攻克了大幅度调整拉引量、稳定液流、玻璃带等I值逐级拉薄、准光学玻璃质量熔化等关键技术,改进生产线装备,实现0.55~1.3mm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和1.1mm超薄浮法玻璃STN级的批量稳定生产,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技术。该项目已累计申报专利29项(其中9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并作为牵头单位负责编制了《液晶显示器薄玻璃》国家标准,产品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成本显著低于进口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为提高我国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玻璃企业要在超薄浮法玻璃生产技术的研发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对相应生产线装备进行改进和提升,大大提升我国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还要积极吸收国际玻璃装备。如一窑二线(两个品种)的生产装备。美国加迪安公司获悉国际市场建筑商们仍对压花玻璃有可观的需求量,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浮法玻璃工厂立即进行技术改造使之成为一窑二线,600t/d级浮法线新增设100t/d压花玻璃生产线,可同时生产浮法玻璃及压花玻璃。美国另一家公司为占领阿拉伯国家压花玻璃市场,在沙特建设550t/d级浮法线的同时,又设计建成100t/d级压花玻璃线。日本旭玻璃公司在国内建设一条500t/d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同时,也设计建造100t/d级压花玻璃生产线。目前欧洲的玻璃制造商也在建设浮法及压延的一窑二线生产线。此外要加大国际玻璃环保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如静电除尘技术装备:静电除尘器以及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技术治理装备等。

5 国发[2012]44号文件必将促进玻璃企业绿色发展

国发[2012]44号文件指出,促进绿色发展。实施提升工业能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去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近1 000万t;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159万t,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1 941万t。而平板玻璃工业属能源、资源消耗型产业,年耗能约1 000万t标准煤;我国当前平板玻璃能耗偏高,平均热耗为7 800kJ/kg/公斤玻液,比国外平均水平高20%,比国际先进水平高32%,熔窑热效率比国外平均低5%~10%。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硅质原料的选矿回收率偏低,仅为65%~80%,综合利用水平低。按目前平板玻璃产量计算,每年消耗硅质原料近3 000万t,无效排放达750万t以上。平板玻璃行业是我国重点工业污染控制行业之一。目前大多以重油(或煤焦油)为燃料,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在当前未经治理情况下SO2、NOX初始排放浓度均在2 000mg/标准立方米以上,高出标准2.5~3倍。目前,我国现有的平板玻璃生产工艺虽然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在产品质量和能耗上与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以煤和重油为主要燃料的玻璃熔窑占90%左右,生产过程中极易造成空气污染。当前,国外玻璃的主要生产企业以收购、控股、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在国内拥有多条浮法生产线,其产能扩张加剧了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同时也造成大量原料资源流失。玻璃产业有加快向国内转移的趋势,更加剧了国内能耗与环保问题,极不利于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玻璃行业要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加快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推广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研发系统,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加强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支持工业废物、废旧产品和材料回收利用以及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具体说来,必须推行窑炉大型化、节能化、多元化。必须有合理的窑炉设计,合理设计玻璃窑炉,推行玻璃窑炉大型化和一炉多线化生产,制定合理的玻璃溶制温度,提高热能的进一步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加快推广玻璃熔窑的各种氧气燃烧技术。如富氧燃烧、喷氧、富氧空气补给、纯氧燃烧助燃、全部纯氧燃烧等5种形式的标准技术。还要在天然气窑炉上进行科学的改进,在设备的改造和选型上,也有很大的节能减排的潜力。目前在压制成型设备中,液压机为最节能的生产设备。通过增加碎玻璃的投入比例来提高玻璃溶化率,增加质量。循环水的利用问题。比如,有一家玻璃公司就投资了100多万元对生产线建设了循环水池,对成型用水,空气压缩机用水和煤气炉用水,单独分开、蓄水、沉淀和循环利用,每年节水约40万t,效果显著。加快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如节能工艺上,用严格控制热交换、设备配套的标准化、玻璃丝带的加宽等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浮法工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传统工艺规定在锡槽的头部和中部区域加热,在尾部区域强烈冷却。新的则要求锡槽中的热交换调节不仅要减小加热功率,而且要减小冷却强度,这样可保持热平衡。为此而采用更为准确调节锡槽热度的新方法,例如采用安置在锡槽窥孔上的专用加热器以及可调节选择温度工艺冷却器等。当然,要推广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研发系统,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加强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支持工业废物、废旧产品和材料回收利用以及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要在玻璃行业培育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示范企业。

6 国发[2012]44号文件必将促进玻璃企业安全生产

国发[2012]44号文件指出,促进安全生产。实施高风险工业产品、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技术改造,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玻璃生产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生产领域,近年来,玻璃企业安全事故频发。2008年8月7日,在沙河市安全玻璃厂(沙河市安全实业有限公司),工人们在推动铁架时,不慎撞到高压线。在铁架内的几名工人来不及躲避,当场被电倒4人,其中3人当场死亡,另有一人被送到邢台市医院,最后因抢救无效而死亡。2012年7月10日,沙河大光明玻璃厂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企业一职工被装玻璃的叉车当场扎死。事故频发,原因何在?从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是人、物和管理这三个因素的不协调,甚至还存在着一些大的缺陷,严重影响着玻璃企业的安全生产。最近,笔者对一些玻璃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玻璃企业普遍是重生产、轻安全,对一些安全隐患视而不见、麻痹大意。目前,在玻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缺陷。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工作不到位,说的做的不一样,制度不落实,责任不追究,管理脱节、失误多,管理缺陷明显。主要存在设备陈旧更置不到位,未按规定及时维护保养,未实行定期检测检验,高危工艺自动化控制改造未达到本质安全等,物的运行存在不良状态。安全管理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因此,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强化企业技术改造。在安全管理上,要结合实际情况,舍得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提升安全装置、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手段的科技含量,加快推进安全标准化进程,实现本质安全。总之,今后,玻璃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严字当头,坚持科技进步,加快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理系统、危险品生产储运设备设施等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7 国发[2012]44号文件必将促进提升玻璃产业集聚水平

国发[2012]44号文件指出,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企业、项目、要素向现有园区和基地集中,推动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的协同改造,支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布局向产业配套、专业化协作、要素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玻璃企业相当分散,企业数量多,浮法玻璃企业就有52家,平均规模只有683万重量箱,产业集中度低。2005年前十大玻璃企业集团的行业集中度仅为45.8%,2009年我国前5大玻璃集团总产能仅占全国的30%左右。相比之下,日本旭硝子、板硝子、法国圣戈班、美国加迪安等四大跨国公司则集中了世界41%的平板玻璃、62%的优质浮法玻璃和超过50%的深加工玻璃产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玻璃行业在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及综合竞争力方面存在显著差距。未来,在国发[2012]44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玻璃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将会突出,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将成为产业发展重点。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并指出,要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集群。

8 国发[2012]44号文件必将促进玻璃业的两化融合

国发[2012]44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即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的生产、销售、管理方式相结合,改善工业化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经济、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玻璃产业,以信息化带动玻璃业的现代化,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也是科学发展观对玻璃工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国玻璃企业摆脱现实困境,提升国际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2011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7.85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4.33%。其中,浮法玻璃产量7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6.84%;占平板玻璃产量比重达88.97%,比201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销率95.41%,比2010年下降2.47个百分点。其中浮法玻璃产销率95.03%,比2010年下降2.43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持续下降。自2010年12月份以来,全国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持续下降。2011年全国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为67.93元/重量箱,每重量箱比2010年下降6元,降幅达8%。进入2012年后,玻璃行业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市场需求趋缓,价格下滑,成本上升,效益滑坡。由于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对玻璃行业拉动作用减弱,企业订单减少。产能过剩,加上原、燃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发展压力加大,竞争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这些传统玻璃企业来说,只有加快两化融合的步伐,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前,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如在浮法玻璃工程设计方面,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开发了9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提出了新的熔窑设计理念,建立了熔化、成形过程数学模型,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大型玻璃熔窑、锡槽的结构参数,开发了一系列设计、计算应用软件,确保大规模非标设备的结构合理性和安全性,开发了熔窑多级抗扰动专家系统优化控制软件,建立了全数字网络化冷端计算机控制技术。该院设计完成的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900t/d(八线)生产线试生产了19mm厚度玻璃,产品的成品率在88%~90%,其中汽车级约在85%。该项成果被评为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该成果的研发及工程应用,为浮法玻璃生产的大型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提高单线规模结构和生产效率、节约能耗、有效利用资源、全面提升浮法玻璃行业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今后,玻璃行业必须注重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回收再利用等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普及制造执行、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综合集成。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上的嵌入式应用,提高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未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将强势演进,推进两化融合将成为我国玻璃发展新趋势,一场产业转型和管理变革将全面爆发。

国发2号文件解读 篇3

参加此次座谈研讨会的有各地会展管理机构领导,会展业界专家、教授,以及企业精英等60余名专业人士。大家围绕“《意见》对会展业发展的意义、贯彻落实《意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商务部贯彻落实《意见》的建议”进行座谈研讨,与会人士就政策实施与管理、简政放权促进会展业市场化、落实财政税收等相关支持政策、执行标准化体系、促进会展人才建设、助推场馆建设与举办品牌展会,以及《意见》中的相关政策解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处长徐兴锋指出:首先,展览会应具备四大功能:即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功能。其次,市场化是展览业的方向,对于市场化要明确全国清理和规范的政治方向,目前刚刚出台《党政机关境内举办展会活动的管理办法》,原来政府办的展会逐渐由地方部门和专业展览机构承担。2013年-2014年,商务部根据全国清理规范领导小组部署对政府的展会进行清理规划,政府办展数量是559个,而2015年政府的办展数量减为400多个。各部门省市展会数目的变化都有明确记录。此外,今后政府再新办展至少要提前一年由省委、省政府联合向国务院打报告;政府立展至少要提前六个月,向全国清理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申请。

最后他谈到优化市场环境。一是建立标准体系、二是建立诚信体系、三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是建立打击假冒伪劣体系、五是建立行业标准化体系(统计制度)、六是建立人才体系。他强调这是下一步工作中应该落实做好的。具体的工作抓手为“三个一”:确立一批重点联系的、能够在世界站得住脚的重点展会,给予有效支持;联系一批重要的展览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和出展机构,产业链上的包括一些场馆,随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发展瓶颈;联系一批重点会展城市、国际展览城市,建议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会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对于启动“中国展会诚信建设工程”项目提出明确要求:

第一,要开展展会诚信建设的宣传普及,借此把展会的诚信建设作为提高中国展会质量,提升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第二,制定中国展会诚信建设标准。第三,围绕这个工程推出中国展会诚信认证工作,制定认证工作程序。可用两三年时间逐步做好诚信认证工作。认证工作做好后,可以建立展会诚信体系,落实《意见》内容,提供展会方面的信用服务和产品,通过诚信认证目录或建立诚信档案的方式进行。第四,建立中国展会诚信建设網站,以便公众进行查询。第五,每年由商务部或相关部门牵头发布一次中国展会诚信建设年度报告。

袁再青建议,建立中国展会诚信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可按照《意见》规定,由商务部服贸司牵头。目前,商务部牵头的有展会建设的联席会议机制,能否在这个联席会议机制之下,成立展会诚信建设的联席会议工作小组,作为诚信建设工作协调机构。联席机制,可按照《意见》所述,将工商、税务、质监、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加入工作小组。此外,领导体系内还应有会展管理机构,包括会展办、博览局、各地商务系统、贸促会。袁再青称,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愿意承担诚信体系建设,包括诚信认证工作一些具体事务,研究会可以建立相应诚信建设工作委员会。

为此,袁再青指出,可由商务部服贸司牵头和行业组织共同组织一个诚信认证的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对现有展会进行综合诚信评价和诚信认证,包括对于组展机构诚信情况的考核评价和认证,包括办展的名称,展览的主题,招商招展情况。第二,运营过程当中的诚信进行认证、评价、考核。第三,对参展机构诚信认证,包括展品有没有侵犯知识产权、有没有假冒伪劣。第四,是对展会服务机构,服务商搭建,或者物流、运输、设计的诚信建设问题。此外还可对采购商在参展采购过程当中诚信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可延伸到对展会环保节能问题进行考核评估认证。

袁再青提议建立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包括诚信建设的统计和调查机制、展会诚信的投诉、举报核查机制,主办、主管部门联合社会力量,对参展商、采购商不诚信、违法侵权、假冒伪劣行为进行举报。同时要有诚信奖惩机制:在奖励方面,建立认证后,可考虑授予诚信展会的认证标识、证书。采用某种显明的LOGO方式授予展会,同时发布展会诚信目录。目前,商务部已有包括支持引导的品牌展会,可以考虑把诚信认证作为支持展会申请的必要资格之一,没有进行诚信认证的不能申请一些政策的扶持、奖励。在惩罚方面,对于认证当中不诚信的展会,可以采用负面清单的办法向社会公布,对不诚信展会今后的审批,各地可以考虑从严,对违法违规的展会、机构进行责任追究。

国发2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4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13日上午,局里组织学习观看了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出席发布会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2月22日上午,局里又一次深入组织学习国发〔2012〕2号文件。贵州全省各界掀起了一场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的巨大浪潮,我结合自身实际,谈一点自己学习文件的心得跟体会。

一、贵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说贵州穷,资源却很丰富,杜鹰同志就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不断强调:“贵州的贫穷是富饶的贫穷,是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贫穷。”杜鹰同志说,贵州有五大优势,一是能源资源,贵州水能资源理论储量在全国排第6位,煤炭资源远景储量在全国排第5位,而且再没有哪个省像贵州一样水煤互济,有的地方像山西煤多水少,有的地方像四川有水少煤,贵州是江南煤海,贵州一个省的煤炭储量,是中国南方12个省煤炭储量的总额。另外,贵州的矿产资源,磷矿与铝土矿资源也非常丰富。贵州的生物资源,黔地无闲草,夜郎多良药,很多药材都产自贵州,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多样性保持得比较好。

二、贵州在很多人的眼里都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这是由于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贵州是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长期以来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很多居民世代深居大山之中与外界隔绝.建设各种交通设施需要其他地区数倍资金投入,开展农业生产要进行坡改梯。文件里明确提到,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贵州发展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瓶颈制约。贵州发展滞后,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0%,是上海的17%。贫困发生率49.1%。贵州必须学习借鉴东部地区,少走弯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2020年,争取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

三、贵州的贫穷,很大程度上是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所决定的。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贵州就是在交通上面落后于全国大多数城市。我们招商工作也与交通密切相关。很多企业想入驻贵州,却因为贵州落后的交通犹豫不决。文件里明确提到,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文件里提到,贵州要加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铁路大通道建设,提高运输能力;要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贵州境内路段建设,打通连接周边省份地区的公路通道;同时还要促进民航和水运的发展。文件里详尽的分析了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也具体的提出了很多实践性很强的实质性目标。我们会以国发二号文件的下发为契机,踏着交通便捷的顺风,把任务更加繁重、形势更为严峻的工作在更优越的大环境下完成得更好。

四、壮大自身特色产业是贵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出路。前面说到,我们贵州是一个能源大省。贵州是江南煤海,贵州一个省的煤炭储量,是中国南方12个省煤炭储量的总额。我们要利用自身优势,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推进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在开发传统能源的同时,要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浅地层温能等新能源,推进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贵州有很多航天、国防企业,我们要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依托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航天产业。茅台国酒是贵州优秀白酒的典范和代表,我们以此为榜样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如白酒、黔茶、黔药。做大做强特色食品药品工业,打造知名品牌。

五、一定要发展贵州的现代服务业。就是要加快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水平一旦提高,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乃至生活成本的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更多优秀的企业选择贵州、落户贵州、服务贵州,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生活成本的降低,直接受益人就是贵州广大的各族人民。我们还要积极的培育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发展证券业、保险业、会展业等。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

我从今年2月份到商务局工作,作为一名“新人”,我一直都在学习、思索,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招商工作。贯彻和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这项宏伟事业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干,更要善于突破常规、积极发挥创新性思维,努力培养创造性品质。只有摒弃束缚贵州发展的一系列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创新不息、突破不止、敢想敢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国发2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091班 龙贵云

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征文活动筹备工作的通知》(黔教(委)社发〔2012〕33号)和贵大党发〔2012〕12号文件的要求,我们农学院党委在全院各党支部范围内开展“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征文活动。为了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把握就业导向,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091班在班长和团支书的组织下,学习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

文件指出:“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从而提出了“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空间布局发展贵州的发展思路,为贵州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科学指导。要求贵州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前提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坚持统筹协调的形式下,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下,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同时,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文件指出,“要始终把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这一指示,是给贵州省发展有贵州特色的农业下达任务,给农

业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和政策支持。怎样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好农业技术人才将成为我们农学院持之以恒和永不更改的目标任务。同时,也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贵州农业现代化还尚未完成,所需的人才远远不够。也就是说,学农的同学们有着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在贵州有充分给农学院的同学发挥和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舞台。我们要抓紧时间,学好专业知识技能,为就业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要抓住机遇,把握好“十二五”发展贵州的绝好机会,投身到建设和发展贵州农业现代化中去。

通过对2号文件的学习,我有如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做到与时俱进 当前,贵州农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薄弱的问题,这充分体现出了我们学习任务的艰巨性。而农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思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要与发展的形式相适应,以培养农业现代化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科学知识的合格人才。而加强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是我们学农学生的重点的、中心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学生不断强化理论知识,深入科学实践,参与科研实验、不断适应农业技术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要求我们不断增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然而,怎样增强适应性和竞争力呢?我认为:一方面,要及时的了解学习家政策,把握就业导向,把社会需求与具

体学习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多方面的适应能力,强化所学知识技能以适应就业需求。

了解政策,关注社会发展动向,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感觉学无所用,才不会感觉低落自卑,才不会感觉信心不足。

二、要明确目标,理清对专业学习的思路和任务,做到突出重点 在十一党代会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后发赶超,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自己的发展需要,明确人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计划。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以大力发展贵州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为契机,加强了解社会信息,落实既定计划;以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为突破口,优化科学实践、科研实践全过程;以科学技术为重点,以专业理论为核心,深化日常学习;完善学习目标任务,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对社会需求认识和了解之后制定的学习任务计划的学习,努力使自己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达到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合格标准。

三、要参与实践,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做到活学活用

实验、科研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是掌握好专业技能的必由之路。以理论指导实践是客观实际规律的反映;学习、实践过程要以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因此,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手段必须是多样化、多面化的,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必须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参与科学实践也必须是多形式、多风格的。

我们应积极与导师深入学习,在专业教学培养,严格学生实训、实习,共同参与科研课题操作,毕业论文安排等方面深入学习。通过充分学习导师的、同学的优秀做事方法等资源优势,弥补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取长补短,活学活用,不生搬硬套,不死板。从而,对所学的书本知识才能印象深刻,铭刻于心。

四、要勤于总结,培养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模式,做到“学则不固”

专业学习的目的是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我们应加大思维模式开发、与整合力度,进一步优化思想结构,为自我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健康成长打造优势条件。勤于总结,把在对课本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参与实验、科研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认真总结,吸取经验,牢记教训,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避免一根经。

《论语》说道“君子学则不固”,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勤奋学习,善于总结,多听取他人的优秀经验,才不会固执己见。

在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在参与实验、科研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做事方法。然而,由于理论水平的局限性,实际经验的缺乏性的因素的制约,我们在学习、实验、科研的过程中可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而导致出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挫折,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大胆的“犯错”,才能在以后就业的过程中少犯错。

勤于总结,严格要求自己。规定时间段的总结、事件性的总结阶段性的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所遇问题,对于培养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了勤于总结,才真正地不会固执己见。

国发2号文件解读 篇6

贯彻和落实国发2号文件,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这项宏伟事业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这就要求广大的贵州人民不仅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干,更要善于突破常规、积极发挥创新性思维,努力培养创造性品质。只有摒弃束缚贵州发展的一系列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创新不息、突破不止、敢想敢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因此,我,作为作战在贵州教育一线的教师,问责自己贵州的发展我该怎么做?值得深思,因此,我将我的学习感悟归纳如下:

一、作为教师,要充满爱心、忠诚于教育事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名教师,首先是要当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最大的追求。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篇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只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我们对每个性格不同的孩子实施教育引导。善待学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表情是严肃的,学生的神情是恭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难以闪现,更不用说创新发展。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明示我们教师理应把传统的“师道尊严”让位于独立、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记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合一”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用赏识教育,接纳学生发展中的缺点,使学生真正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切实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以创新意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教学内容的更新而言,由于教材的内容通常具有相对成熟性、稳定性,其相对于科学的发展有一定滞后,因此教学内容中最新科学成果的融入、渗透等形式的更新工作更主要的是依赖于富有责任心的教学第一线教师。就教学方法的改革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上,首先要确立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懂得上课是教师引路、提供线索,掌握知识主 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其次,要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在信息时代,教学中还要将传统的“板书”与多种信息手段结合,如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等,这对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工具和科研手段很有意义,也会起到激励创新思想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和平时的交谈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因为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最好的知识信息,而且是教师个人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老百姓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一个人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或自己的技术能力落后于时代,即使有心为人民服务,也无力做到,也是空中楼阁。因而我们牢记温总理的讲话,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教育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心灵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惟有教师人格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哲人所说,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它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无限空间。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篇7

1.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新增国债使用向“三农”倾斜。

2.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根据新增农业补贴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粮补贴力度。

3.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2009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4.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抓紧制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实施办法,建立独立考核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农村微小型金融组织可通过多种方式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5.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

6.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

7.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

8.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实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

9.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三、强化现代农业

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10.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11.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1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和农村水利体制改革,探索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启动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

1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信贷支持。

14.推进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安排专门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1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通行费。

1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试点。

四、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7.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18.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1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严禁地方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严格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补偿指标必须依法进行,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计划管理。

20.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已经落实到户的地方,要尽快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2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五、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2.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

2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农村公路建设,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24.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25.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

26.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

27.积极开拓农村市场。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

28.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一号文件催生的商机

农机买卖生意火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作为送给亿万农民的一份新春大礼,一号文件提出,2009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四补贴”的力度,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上一篇:酒店洗衣房管理制度下一篇:羁旅思乡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