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总结

2024-10-07

七上地理总结(通用8篇)

七上地理总结 篇1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胶州23中 初一地理组 2017.1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我们地理组的成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完成教学计划

本学期初一地理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初中教学中从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变从能力的培养中获取知识,做到能力和知识并重,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完成初一年上册共有五章教学任务。注重导学案的应用和系列练习的编写,导学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系列练习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不遗漏重点,不全面铺开,做到少而精。本学期教学中注重了地图知识的讲解和地图的应用,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备课组常规活动

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根据教材和教法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定,以达到完成知识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加强重点的学习和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应用何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认真听初中地理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了解各个教师上课的特点和吸收其优点,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知识渗透。听其他学校的课,比较其他学校的地理课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学习众教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所用,学习了其他学校教师的优点,也衡量了解我们教学组的水平。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做好教学研究,注重个人专业成长

特别是初一的地理教学内容应该更注重地理地图能力的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将文字信息地图化、图片化,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特别是初一学生,把flash、视频结合课文教学,把学生觉得晦涩难懂的地理现象,与图表、地理规律。引导好学生掌握好地图(图像)及各种图幅,提取其中的地理信息,让学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四、抓好教学常规

通过周考、月考,把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加以克服解决。我们的工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单元的教学更完整、方法更适应学生,重点、难点更突出。

也让学生更多地增广见闻,博学强记,学以致用,引发思考,提高能力。一些见解、心得共同分享,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好的运筹帷幄。结合初一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计划,并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这一学期我们扎扎实实的干了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让学生通过成绩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善而提高其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一起加油吧!

七上地理第一章试题 篇2

★ 秘密 考试时间:2018年10月XX日10:30—11:30 XX二中七年级上期10月考试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6页)。试题卷1至6页;答题卷1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与生物合卷)。预计难度系数:0.65。

命题:XXX 校对:XXX 审核:XXX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卷共30小题,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30分)

1.最先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2.如图关于地球形状的小实验说明()

A.地球是一个正方体

B.通过卫星照片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C.通过观察海平面上船只的出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D.通过月球表面的变化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

② l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假如你是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度数向东减小的是西经 6.关于0º经线,说法正确的是()

A.又叫本初子午线 B.又叫赤道 C.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D.是南北半球的界线 7.成语“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

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解释其原因正确的是()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经线是圆,纬线是半圆

④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8.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度数的纬线都有两条 9.某人站在北极点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北后南 B.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C.左西右东 D.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10.某人从赤道以北3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西、正南、正东、正北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11.关于经度、纬度变化正确的是()

A.0°经线以东是西经 B.180°经线以东为东经 C.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D.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12.某同学把某地的位置记做:东经116º,纬度40º,此地点在地球表面有()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13~15题 13.右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A.(10ºS,170ºE)B.(10ºN,170ºW)

C.(10ºN,170ºE)D.(10ºS,170ºW)14.图中所示的四条线段,下列等量关系成立的是()

D.6351平方千米 A.AB=BD B.AC=CD C.AC=BD D.无法确定 15.图中A、C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40000千米 B.2200千米 C.1100千米 D.无法确定

16.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到:我到达过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我右手位于东半球,左手位于西半球,面向北半球,背靠南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图中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7.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的经线是()

A.30°W B.150°E C.150°W D.180°E 下面是四幅大小一样的局部经纬网方格示意图。回答18~20 题 18.四个地区中,同时满足位于西半球、南半球、高纬度的是()

组成一个经线圈.与30°E经线组成经线圈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示四个地区中面积最大的是()A.② B.③ C.④ D.一样大

20.下列关于图中四地面积差异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长度相等 B.纬线长度相等 C.经线长度不等 D.纬线长度不等 21.读下面经纬网图,有关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与C点所在的经线相互平行 B.从D点到B点日期要加一天

C.B点位于中纬度和高纬度的界线上 D.B点所在的纬线可能是50°N

22.读下面的A、B、C、D四幅经纬网图,哪幅图中的M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南半球③低纬度三个条件?()

A.

B.

C.

D.

23.甲(30°N,160°E),乙(30°S,160°W)两点,甲点在乙点的()方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24.下面小军绘制的地球自转方向图,正确的是()

25.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方向一致 B、它们周期相同 C、它们不是同时进行的 D、它们绕转中心是一样的

26.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现象

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27.当我们上午上课的时候,英国的学生正在深夜睡梦中,原因是()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作息时间不一样 D、以上都错 28.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A.自东向西 B.逆时针 C.顺时针 D.自西向东 29.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一天是()

A.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 B.一个白天的时间 C.地球绕地轴旋转一周的时间 D.太阳东升西落之间的时间 30.在同一时间,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 C.太阳在运动

B.地球公转 D.人为规定的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 4

31.读图,回答下列

(1)B点位于___________纬度地带。(2)D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西半球上的是________点。(4)A、B、C、D四点中位于东西半球界线上的是______点。

(5)如果有人从B点出发,沿着经线往南走,最后(能或不能)回到出发点。

32.根据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点位于_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B点位于___________(2)B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_方

(3)A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____

问题。(5分)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20分)

(4)若甲乙两人分别从B、C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__________处距离最远,在__________

(5)图中B、C两点,较早看到日出的是 点.

33.根据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①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__半球 ;④地所在的纬线名称是__________。

(2)②点的经度是__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___。

(3)③地位于①地的___________方;④地位于③地的_______方。(4)①、②、③三地中,满足“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是________。

一、选择题答案:

1-5: BCCCD 6-10: ACDBD 11-15: CBCCB 16-20:BCCCD 21—25: CBCBA 26—30: BADCA

二、31.(1)中

(2)西北

(3)D(4)C(5)不能 32.(1)西;北(2)正西(3)80゜N;40゜W(4)赤道或0゜纬线;南极或90゜S(5)C 33.(1)西;

南回归线

(2)60゜W,23.5゜N

(3)西南方;正北方

七上地理总结 篇3

卷 面 分 析

沁阳四中 刘振宇

2017年1月16日

沁阳市2016-2017学年上起末调烟车研测试七年级地理以圆满结束,质量已经揭晓。为能够更好地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现对本次的七年级地理作如下分析 1 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圆满结束了,为了切实找准我们的差距所在,使下阶段的教学工作目的明确,更加扎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下面对本次期末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一、成绩分析:

这一次期末考试,我们学生实际参考学生252人,优秀47人,优秀率为19.42%,及格152人,及格率为62.81%,平均分32.65分。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校优秀人数较少,并且优秀边缘的人数也很少,后进生人数太多且分数过低。今后我们要认真备考,提高优秀率、平均分和及格率。

二、试卷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1 试卷分析

本次2016-2017学年期末调研测试试卷,分析试卷和答题下两张,试卷一张四页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含有12小题,每题2分共4分,第三大题为非选择题一共3小题,第13小题7分,第4小题9分第15小题10分。

整套地理试卷宫50分时间50分钟,这套试题可谓知识点容量极大,达到面面俱到,并且图文并茂,知识灵污运用极大,尤其基础知识必须扎扎实实,只有基础加上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题第1提携经纬度时的东西经的表示不会,第4题考查的是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位置平时强调的不太多

第7,8题是影响气候因素的实验,学上会表面现象却分析不会原因,运用有待加强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中 第13题中{1}写出上帝部位语言不准确,很多同学都写悬崖,小河流向也比较模糊,有的同学连体都为认真看清楚{3}题计算距离交换算单位不熟练{5}题分析位置选乙的原因模糊

分析问题不强不准

第14题失分最高,因为许多同学仍不清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尤其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学生失分情况分析

从这次考试的成绩上来看,反思两大方面。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来自于老师。老师方面:

1.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不多,反映出了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对全体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教学关注不够,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全面深刻,思维不够开阔,有待进一步加强。

2.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对教材把握欠缺,今后认真备课,多搜集相关资料,多和同学科教师讨论,把握命题方向。

3.多总结一些答题技巧,多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做题方法和对试题的敏感度。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习惯不好。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重视,平时不能紧张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复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每次制定的复习计划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导致最后复习时间紧张,不够全面。

2.学生的书写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

3.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政治考试虽然灵活性较大,但“双基”仍是根本。学生只有仅仅抓住“双基”才能在解题时“游刃有余”。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提高能力,并不意味着要要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对基础知识,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排除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4.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转化能力不够,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对问题进行转化,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

5.学生答题规范和表达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往往抓不住要害,条理不够清晰。

四、今后教学措施

(一)加大教研组的研讨力度,要在一起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以及考试的命题方向,真正地做好资源共享。每个人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加大对学生的过关和检查力度。每一节课做得习题要检查,每周要进行一次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解决和进行训练,使学生把不会的知识点变成会的知识点。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层次教学。并且各班要成立互助小组,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对于班里的目标优秀生,要做到亲自检查,使其会解决一些针对性的难题;班里的中等生,要求其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向目标生靠拢;班里的后进生,要多鼓励其学习基本的知识点的基础知识,这样才可以提高成绩的平均分,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四)学生喜欢一个老师了,才会认真学习这一门课,因此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思想,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方法,使用好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大课堂的讨论力度,发挥好“兵交兵”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题过程的书写要规范,注意细节问题,书写的字体也要写好; 2.对于综合性的大题,鼓励学生一定要做,在讲课过程中多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习感受,学会主动问问题,学会自己总结做题方法和做题知识点;

(六)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严管理,继续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愿望。

(七)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提高对政治学科的认识。

(八)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命题逐渐有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转向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试题更加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情景,寓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关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科普知识,对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律重在理解、重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严防记硬背。

沁阳四中 刘振宇

七上地理总结 篇4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

1. 陆地:29%,海洋: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4. 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

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欧、非两洲分界线.白令海峡——亚、北美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南美、南极洲分界线.

5.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

1. 各大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南北美洲: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

2.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亚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

3. 地球最低处: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最高处: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4. 海底地形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第三课 海陆的变迁

1. 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

内力:地壳运动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喷发形成长白山天池;火山作用形成五大连池.

外力: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2.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联合大陆);以后大陆逐渐解体、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3.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5. 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形成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6.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红海不断扩张(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边界)、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地中海不断缩小(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边界)、大西洋扩张(处在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边界).

2014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篇5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大洲、大洋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大陆海岸线从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6、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渤海近岸);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东海)。

7、我国领土东西相距50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

8、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漠河;

最南端:海南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9、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天津 京、津 北京、天津 河北 冀 石家庄 山西 晋 太原 上海 泸 上海市 河南 豫 郑州 陕西 陕、秦 西安 重庆 渝 重庆市 湖北 鄂 武汉 甘肃 甘、陇 兰州 内蒙古自治蒙 呼和浩特 湖南 湘 长沙 青海 青 西宁 区

新疆维吾尔新 乌鲁木齐 山东 鲁 济南 四川 川、蜀 成都 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宁 银川 江苏 苏 南京 云南 云、滇 昆明 治区

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浙江 浙 杭州 贵州 贵、黔 贵阳 广西壮族自桂 南宁 福建 闽 福州 香港 港 香港 治区

黑龙江 黑 哈尔滨 广东 粤 广州 澳门 澳 澳门 吉林 吉 长春 安徽 皖 合肥 台湾 台 台湾 辽宁 辽 沈阳 江西 赣 南昌

11、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省:黑龙江; 最早看见日出的省:黑龙江;

跨纬度最多的省:海南; 跨经度最多的省:内蒙古。面积最大的省:新疆。

1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我国的省区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简称云、桂、粤、台)。

13、黄河、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3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亿。

2、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3、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4、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5、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我国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6、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

4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2、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3、我国各民族总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4、蒙古族—内蒙古,回族---宁夏,藏族---西藏,维吾尔族—新疆,壮族---广西,高山族—台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3、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第一级阶梯:>4000米,高原、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平原、丘陵;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影响:

(1)、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交通;

(2)、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潮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能。

6、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7、我国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最北---天山—阴山;中间--昆仑山—秦岭;最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长白山—武夷山

最东—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横断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多梯田。

9、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一般把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

10、山区的优点: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草药和动植物资源丰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山区的缺点: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容易发生自然灾害;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易耕种。

11、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所以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冬季风 夏季风

来源 蒙古 太平洋

西伯利亚 印度洋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影响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因素,而冬季风则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严寒。

2、1月0C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此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0C,此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C。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0C等温线;(2)、800MM等降水量线;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

3、中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漠河(-52.3C).4、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5、夏季,中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6、中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49.6C).7、我国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

8、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9、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10、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4类干湿地区。

11、东部—耕作业;西北—畜牧业;北方—旱地农业;南方—水田农业。

12、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4、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但是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霜冻、水旱灾害等。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内流河:没有流向海洋→内流区(1/3);河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外流河:流向海洋→外流区(2/3);河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2、长江—我国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

黄河--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京杭运河—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

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到北冰洋的河流;

黑龙江—冰期最长;

珠江---汛期最长,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

青海湖—最大咸水湖;

鄱阳湖---最大淡水湖。

3、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

4、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5、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6、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7、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造林、种草、绿化大地)。

9、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10、长江上中游的分界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湖口。

11、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12、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1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多的原因是:

(1)、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

(2)、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3)、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1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2、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3、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有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最大的原始森林。西南林区—树种最多。东南林区—人工林区。

4、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5、土地利用中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三节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占2.5%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兴建水库;

5、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7、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

2、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4、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5、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和水路运送。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3、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4、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棉花生产—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产棉区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1年1熟或2年3熟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1年2-3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5、我国四大牧区的比较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优良畜种 三河马、三河牛 细毛羊 牦牛 牦牛

6、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

7、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1)、京广、京沪、哈大----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辽中南—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七上地理总结 篇6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领土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寒带。B、我国与印度、俄罗斯有不连续的国界

C、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D、我国位于东半球,领土全部在西经度范围内。

2、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渤海、琼州海峡 D、南海、东海

3、当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春意盎然,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时()。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地势起伏大 D、东西跨度大

4、贝贝看到一辆牌照为“豫—A65320”的大货车从他家门前经过,可以推断该车属()。A、山东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西省

5、下列四个省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省区是()。

A、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B、福建、浙江、广东、广西 C、海南、台湾、广东、福建 D、台湾、广东、广西、海南

7、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A、曾母暗沙到漠河一线 B、漠河到腾冲一线

C、黑河到腾冲一线 D、帕米尔高原到乌苏里江一线

8、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B、大杂居、小聚居 C、沿江、沿海、沿边 D、大分散、小集中

9、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中,主要的少数民族是()。A、藏族 B、汉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10、为使“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安全着陆,应选择地形开阔、云量少晴天多和人烟稀少的地点。你认为下列地点中最合适的是()。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1、下列A、B、C、D、四列山脉为我国地形区的天然分界线,其中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12、与右图省份相关联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辽东丘陵 B.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山东丘陵

13、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季风影响

1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经过的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半干旱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C、1月份0℃等温线 D、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15、甘肃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原因之一是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6、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是()

A、源头—宜宾 B、宜宾—重庆 C、重庆—宜昌 D、宜昌—武汉

17、《长江之歌》中有这样一句话:“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这里的“雪山”是指()。A、唐古拉山 B、秦岭 C、巴颜喀拉山 D、昆仑山

18、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

A、唐古拉山 B、巴颜喀拉山 C、青藏高原 D、西藏自治区

19、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目标是()。A、发电 B航运 C、灌溉 D、防洪

20、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决定性因素是()。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人类活动

2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人口少 B、西部地区人口多 C、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少 D、沿海地区人口多

22、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其主要原因是()。

A、水量大 B、落差大 C、流域面积广 D、长度长

23、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的原因有()。

A、海拔高 B、纬度高 C、距海远 D、偏南风影响

24、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D、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25、下列山脉中,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A、太行山 B、长白山 C、横断山 D、贺兰山

三、读图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山脉:①

④(河流)

盆地

自治区(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国家),C

(海洋)B(国家)

2、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36°N在第二、三阶梯经过的地形区分别是、。山东位于第 级阶梯上。

(2)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3)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交接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资源。

3、读“我国夏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 洋 和西南面的 洋,气流特点是。(2)夏季风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A、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 季节。

B、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 向 递减。

4、下图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例A、B、C、D、E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B,C,D,E。

其中主要受地形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是(填字母)。

(2)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3)该线以北农业耕作以 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5、读“长江流域示意图”。(9分)(1)、填写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支流:A,湖泊:D。上中下游分界点:B、C。(2)、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爆发7.1级地震,这次地震是 板块和 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3)、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我国耗巨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其中中线方案是从 水库调水到北京,缓解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4)、长江干支流已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其中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5)、2010年世界瞩目的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请问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城市的原因是:。

6、读中国地形图,回答:(9分)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下列对我国地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不利于海洋湿润空气进入内地,降水稀少 B.导致大河多自东向西流,沟通东西交通

C.阶梯交换处水能丰富 D.平原比例较大

(2)写出我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上的主要山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的高原和盆地分别是:()A.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B.云贵高原,柴达木盆地 C.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D.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4)a、b、c、d四条山脉中两侧地形相同的是()A.a B.b C.c D.d(5)e处为 山,它与淮河构成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6)f为 河,流出国境后经中南半岛注入太平洋,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7)g处平原因农业生产发达,被誉为我国的()

七上地理总结 篇7

A.钢铁

B.电能

C.牛奶

D.草原

2、汽车制造与下列哪种自然资源有关()A.土地

B.草原

C.矿产

D.海水

3、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不是以耕地为主的是()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

4、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两条河流是()

A.长江

黄河

B.长江

雅鲁藏布江.C长江

珠江 D.长江

松花江

5、造成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最主要原因是()A.总量小

B.破坏严重 C.浪费严重

D.人口增长快

6、从成都到拉萨沿途进行科学考察应采用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 B.公路

C.水运 D.航空

7、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熟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

8、下列地区中,适宜种植春小麦和甜菜的是()A.成都平原

B.太湖平原

C.三江平原

D.珠江三角洲

9、对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最有利的因素是()A.矿产资源

B.能源条件 C.地理位置

D.人口众多

10、被称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产业是()A.工业

B.农业

C.交通

D.商业

11、我国最早建立高新技术试验区的是()

A.上海淮海路

B.北京中关村

C.南京珠江路

D.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2、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重工业的是()

A.纺织业

B.石油工业

C.食品工业 D.印刷工业

13、右边的省区轮廓图所代表的省份及其省会(省府)是()A.青 西宁 B.陕

西安

C.湘 长沙

D.桂

南宁

14、台湾省聚聚的少数民族是()A.壮族

B.回族 C.黎族 D.高山族

15、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山脉是()A.昆仑山 B.天山 C.秦岭 D.阴山

16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雨热同期的原因是由于()

A.大陆性气候显著

B.季风性气候显著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地形复杂多样

17、关于水土资源的地区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北方水土资源丰富

B.南方水土资源丰富

C.北方水多土少

D.南方水多土少

18、右图是哪一种标志()

A.环保标志 B.节水标志

C.节能标志

D.奥运标志

19、京广铁路与陇海铁路的交汇点是()A.北京

B.徐州

C.郑州

D.株洲

20、沿边地区产业的发展应侧重于()

A.高新技术

B.贸易导向型

C.矿产开发 D.与军工有密切关系型

一、填空题(20分)

21、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国既要看到总量丰富的一面,更应看到人均占有量少的一面。

2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地区,草地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23、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对水资源的利用必须依赖水利工程建设;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2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5、从兰州至乌鲁木齐的铁路称为兰新线。

26、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多由航空运送,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

27、我们把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养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28、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地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上海、南京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29、我国陆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0、我国气候复杂多样,除东部季风气候外,西部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两种气候区。

三、连线题

用线把各省与其简称、所在地区连接起来(5分)陇

甘肃

长江中下游

河南省

黄河中下游 闽

江西省

西北区 黔

福建省

西南区

贵州省

东南沿海区

四、综合题(35分)

32、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7分)

(1)我国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土地备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如水土流失、乱占耕地等。对此。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3、读下面图表后回答(12分)

(1)从北京到上海途中时间不超过15小时,且应在当天10点前到达,应乘

次列车,途经

铁路。

(2)上海到南京应乘

最便宜,从南京乘

到杭州较方便。(3)如果从海口乘火车北上,要到达上海、北京、西安,然后返回海口,沿途经过哪些铁路?

34、读辽中南地区工业分布图回答(7分)

辽中南地区以

工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有

、、等,这些工业发展的优势是具有丰富的 资源。与辽中南地区相比,上海发展同类工业的优势因素则

和。

35、在下图的适当的位置填我国的9大商品粮基地的名称。(9分)答案

一、DCBBD BCCCC

BBADC

BDBCB

二、2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2、东部季风区,西部内陆

23、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2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5、兰州,乌鲁木齐

26、航空,水运

27、生物,生长发育规律

28、黄河,长江

29、俄罗斯,加拿大30、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气候区

三、a①C

b③A

c④E

D⑤d

e②B

四、32、(1)耕地,林地、难利用土地,人与耕地(2)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3、(1)T21,京沪(2)船舶,汽车(3)粤海线

京广线

浙赣线

沪杭线

京沪线

京广线

陇海线

京广线

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教学计划 篇8

一、基本情况:

今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地理教学,通过七年级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识图以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理学科基础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读图、识图的能力欠缺,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快乐,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教学目标

教完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国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我国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初步知道我国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环保观念,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四、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4章。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主要学习我国的各种资源与经

济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趋势,还有交通对经济的影响。第五章 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有培养学生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意识。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内部特征。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了解我国几个特殊地域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人文环境特点等,学会分析一个区域的地域特征。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绘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上一篇:何必的造句下一篇:不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