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文素材(共7篇)
新作文素材 篇1
2014新作文素材
陈光标16吨百元大钞搭建“演播室”
12月24日晚,在南京一座临时搭建的露天红帐内,一沓沓红色百元人民币围成了三面墙和一张桌子,陈光标系着红色领带、踱着步对着摄像机镜头说:“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社会上所有对标哥的质疑都可以查,没问题,欢迎大家来查我。”据他介绍,整个演播室用16吨百元人民币、花了整整半天时间“搭建”而成。
中新网南京12月25日电(孙莹)“让标哥的钱拿出来透透风,见见阳光。经济普查,人人有责;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12月24日夜,南京,在临时搭建的数米高的露天红帐内,陈 光标站在一沓沓百元人民币堆出的“钱桌”旁,指着身后、左、右的三面“钱墙”说:“我就是要用这种夸张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并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红帐、红色百元大钞、黄色聚光灯,加上陈光标的浓眉、红色领带,一眼望去,就是典型的陈光标风格,依旧浓墨重彩,依旧“景”不惊人死不休。
他说,这就是陈光标的“演播室”,16吨的百元人民币用一辆东风大卡车运来后,20个人“搭建”了5个小时才完工。
2014年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全面启动。“摸清家底惠百业,经济普查靠大家;经济普查知根知底,科学发展有理有据”,陈光标说,这样的陈氏号 召宣传方法,更容易引起老百姓关注,也节省了宣传经济普查的报纸版面,节约纸张也算是环保。
“ 经济普查有利于摸清家底,以及那些(企业和个人)真正底牌”,陈光标说:“我不怕大家看我的底牌,如果我有问题,打死我也不敢这么高调。经济普查从标哥查起,社会上所有对标哥的质疑都可以查,没问题,欢迎大家来查我。”
但无论陈光标自称的初衷如何,“标哥”式的手法拿出来,随之而至的质疑声也会不绝于耳,比如,作秀、夸张和炫富。
把灯关灭,陈光标拿着两根荧光验钞棒紧靠“钱墙”环走一周,展示真钞的标记。然后,随手拿起一捆钱,把塑料封条剪开,展示真钞的水印。虽然陈光标一直说自己做公益慈善并不在意各种非议,但他的举动却 又说明,他还是想向非议做解释。
从2010到2013年,每年陈光标都会摆出“钱墙”来撑“慈善捐款”的场面,之前是“钱堆”、“钱墙”,现在是用钱搭建出的演播室。听到作秀和夸张两个词,他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就欣然承认:自己做得“过”一点,才能唤起更多人对公益慈善的注意。
而提起炫富一说,陈光标看了看手里的一沓钱表示:“希望更多人跟我一起炫富,因为我的钱来得阳光。希望标哥晒钱的作用,能引领更多企业家一起晒钱,在五年一次经济普查时拿出来晒一晒,看看有没有生虫、发霉的。”
“这是我第六次把现金摆上阵做背景,这是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陈光标说。
盘点2013标哥大举动:
(一)陈光标奖励吃剩饭服务员每人2万元
陈光标1月23日在南京接受采访时说:“昨天中午,请老家客人在南京一家酒店吃饭,吃过饭下楼的时候发现手机没带,就在上楼拿手机的时候,推开门,我看到了几位服务员在吃我们那桌的剩饭、剩菜,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有点脸红、不好意思,我当时很感动,因为我们当时打包以后也没有剩下多少(饭菜),碗里面基本上没有了,他们还是把它吃掉。”他表示:“我不知道他们手机号码多少,今天我在微博里面发了通知,就是五位服务员过来,每人奖励2万元钱,还有500袋面粉、100箱茶饮料,现在快五点了,还没过来拿,微博到今晚6点截止,(服务员)是不好意思、还是不知道,我现在还不太清楚。”
(二)陈光标申请改名“陈光盘” 称以此号召节约粮食
2月3日晚,饱 受争议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又抛出了改名字的话题,他把自己的名字“陈光标”改成“陈光盘”。
改名字的把戏对于陈光标来说并不陌生,2009年他就曾把老婆孩子的名字给改了。时隔四年,他又一次改换自己的名字。他本人表示,名字只是一种符号,不能代表什么,只想通过此次举动,唤醒更多有良知的人,一起和他加入到勤俭节约的队伍中来。2月3日晚6点,陈光标来到所辖派出所户籍室递交改名申请。
陈光标表示,改名字不是突发奇想,还是一心做好环保事业,呼吁更多的人节约粮食,参与“光盘行动”。
(三)低学历的人不要生孩子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陈光标一身绿西装亮相。图为陈光标在推介他的“新鲜空气”易拉罐产品。陈光标还谈到了自己计划生育问题的看法,他说:“计划生育对什么样的人群应该放开?它应该 整体提高我们国民的素质,比如说高中生只能生一胎,高中生以上的可以放开,初中生想都不要想了!当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我们可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四)中国企业家 援助雅安地震:陈光标灾区为每位村民发放200元
中国首善陈光标同志已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加救灾,他随身携带30万现金,现场发放给灾区人民!据悉,在4月21日上午7点,陈光标就开始给灾民发放救灾物资。此次陈光标带了13台大型机械,1千床棉被,500个手电筒,1吨面包和1前箱暖茶,将在灾区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物资发放。
(五)陈光标过生日捐450万元称看不惯富人高消费
7月19 日,借着45岁生日高调出镜的陈光标,服装却改穿了耀眼的红他称,这 是在用醒目的红来摒弃富人习惯的“高消费和高浪费”。
45岁生日捐出450万元人民币、上千台教学电脑。一袭红色背景下,身着红色上衣的陈光标和接受捐赠的代表一起掀开了铺在桌子上的大红布,一摞摞的百元大钞铺显在了闪光灯积聚的镜头前,旁边整齐地堆摞着捐出的电脑箱。
“45年来,我第一这样过生日,我就是要改变现在那些富人们所谓的“重金”过生日模式”,陈光标在镜头前表情自若,继续说:“我也参加过很多富人的生日聚会,动辄花个几百上千万的都有,几十万过个生日也司空见惯,看到这些,我感到很心酸、很难过。”陈光标想让自己的生日也搭上“节俭之风”这趟顺风车。
陈光标一直是走在风头浪尖的人物,不管人们称其为暴力慈善,还是面对雅安地震中,人们亲切的“标哥,你好”称赞,他依然故我,始终实在有所为,始终是在义无反顾!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陈光标
为了响应9•22中国城市无车日的活动,昨天,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光标在他的公司内举办了一场活动,他不仅亲手砸掉了他的一辆大排量奔驰车,而且还为集团的员工购买了200多辆自行车,提倡大家骑车上班。当天上午,陈光标的公司内,他亲手遥控操作一台机械手,将一辆还有3年才报废的大排量的奔驰轿车给砸了。对于砸车的原因,陈光标解释,这是为了带头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因此他还建议,目前的油价应该再提高50%、停车场停车费按每小时10至20元计费、车辆上牌费2.0排量以下10万,2.0排量到3.0排
量之间30万,3.0排量到4.0排量之间40万,4.0排量以上收取50到80万上牌费,所得资金用于发展公共交通更上台阶和缩小贫富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鼓励大家“少开车、多骑车”,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砸 了车,应该如何上下班呢?昨天,陈光标还购买了200多辆自行车发放给所有的员工,并亲自骑着自行车带领着员工走上街头,宣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倡低碳绿色出行”的环保理念。为了鼓励员工低碳绿色出行,陈光标当天还现场宣布,只要是自己的员工骑自行车上班,路程 在5公里之内的,每月补贴300元,10公里之内的每月补贴600元。
【素材分析】其实,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方法有许多种。比如,陈光标给员工购置200多辆自行车,提倡大家骑车上班,就是值得称道的方法之一。然而,其砸掉豪车,就显得很不理智,让这次环保行动变了味,走了调。从小处讲,他不是高调环保,而是在高调炫富;从大处讲,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与“资源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
【素材运用】适用于环保、绿色出行、作秀、浪费、理智、态度、宣泄、消费、生活等话题。
新作文素材 篇2
但是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 作文评价很少关注学生, 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 作文评价模式单一, 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价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价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而学生却逍遥自在, 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 苦不堪言;作文评价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甚至出现放任自流的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的评价。”
所以研究作文评价的实施策略, 对促进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 从四个方面谈谈新课标作文评价的实施。
一、从评价内容看, 力求作文评价与做人评价相结合
传统中学作文评价的基本准则是以文为本, 重作文水平, 轻作文态度, 重技法指导, 轻情感沟通。重视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感受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等智力因素的评价, 当然是正确的, 但若忽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感情、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忽视人、漠视人, 唯考是图, 将作文和做人割裂开来, 则会大大削弱其写作兴趣, 并失去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健全品格的大好机会。语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 写作教学渗透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出真正的人、有个性的人, 就必须在评价中将作文评价和做人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二、从评价主体看, 力求单向评价与多向评价相结合
传统作文评价中, 教师独揽大权, 学生作文的优劣, 教师一个人说了算, 学生只能洗耳恭听。然而教师并非无所不知, 其知识和阅历毕竟有限, 其审美观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因而只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既不客观也不全面, 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会使学生的主体性丧失殆尽。所以多元作文评价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点评甚至社会评价相结合。这样, 既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可以避免单方面评价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因而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有效。网络作文的多元化评价更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一种评价方式, 作文一旦发到网上, 它将引起传统作文评价所没有的多角度、多元化评价。借助于网络这个方便灵活的交流平台, 教师、学生及其它写作爱好者可以跨越时空, 平等对话, 倾情交流。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学生的每一次写作都会极力追求完美, 而网站那种计算文章篇数, 给予文学创作者等级头衔的方式, 实际上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纵向评价, 这种做法, 使得每一次写作都成为学生自身走向进步的阶梯, 每一篇作文也就成为整个写作过程中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这种评价方式, 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确定努力的目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从评价重心看, 力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状况等进行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学生在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终结性评价主要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 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让评价进入学生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领域。学生如果能够在写作中享受过程, 具有浓郁的写作兴趣和自发的写作欲望, 有良好的写作习惯。那将是终身受益, 写作教学才真正是成功的。学生作文的能力、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情感价值、认知水平, 不是靠老师的一次两次教会的, 更多的是靠他们平日的积累和训练。终结性评价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于是, 我们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而两种评价方式中, 形成性评价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我们可以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的写作习惯、态度的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周记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大小作文评价, 重视对学生的写作成长计录袋的整理。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在期末评价中将日常行为评价以30%的比例, 记入学生学年总成绩。而日常行为考核又包括写作习惯、态度、能力三个方面, 无论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低, 进步如何慢, 但是只要坚持, 天长日久总会有收获。能力的评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得高分, 但在态度、时间、习惯方面学生是可以争取获高分的。这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又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能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从评价态度看, 力求协商性评价与指令性评价相结合
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 捍卫老师的权威, 在传统作文评价中, 指令性评语占据主导地位。翻开作文本, 看到的或是“优、良、中、差”之类的评语, 或是“观点不明确”、“中心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要如何如何改写之类的评语, 这类评语我们称之为指令性评语。学生很不喜欢这种冷面孔的、教训人的、武断的、命令的、生硬的评语, 而非常喜爱那种用委婉、商量、探讨、幽默口吻出现的评语, 即协商性评语。笔者也以为, 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毛病, 应从爱护的角度巧妙地予以指出, 而不应严厉地批评。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理, 一贯居高临下地以训斥的口气写评语, 这不仅会打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还会伤其自尊, 导致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隔膜, 这样对其作文乃至整个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针对有些同学书写马虎的毛病, 有些老师 (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5页)
用下面的评语代替“书写马虎、重抄”之类的指令性评语:
“书写是一个人的门面, 一手好字能使人增添不少信心, 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机会, 你信吗?”如一位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了拾到1万元钱归还失主的事迹被登报表扬的事。这肯定是编造的故事, 但老师并没有在评语中简单否定, 而是这样写道:你拾金不昧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 能否拿来那张报纸让老师把你的先进事迹向同学们宣读呢?这位同学看了评语犯难了,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这件好事。为弥补谎言, 后来专门找好事去做, 还写出了做好事的系列作文。老师把他的作文在班上介绍后, 班上许多同学都开始注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写身边的小事, 从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写作素材。这足以说明运用这种评语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心靠得近了, 不仅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而且还使他们的思想受到启迪。又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说:从寒假起我迷上了郭敬明小说, 受到父母的责骂, 自己也感到妨碍了学习, 但我不能自拔, 我该怎么办?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看几本小说也不错, 但是第一鲁迅先生说过:看红楼梦不要去充当其中一个角色, 那么看《夏至未至》你也不要去充当立夏, 第二克制是种勇敢, 有时甚至比冲锋在前更需要毅力和勇气。过了一个星期, 她告诉我:我克制了。
因此我觉得我们写评语时多用“建议”、“是否可以”、“老师认为”之类的协商性评价语, 少用些缺少平等交流与爱心期待的指令性评语。如:“你确实有自己的见解。”、“你很聪明, 相信你下一次写得更好。”等, 以此语言来引导、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不断克服缺点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从而确保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树立新的作文评价理念, 尝试新的评价方法, 运用综合的评价方式, 让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实效高效, 从而达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来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 成为一个个有个体的主体,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 使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新华:《作文测评理论与实践》,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
[2]张鼎盛:《启发式批改作文法》,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年10月
[3]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标准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4]陈春祥:《发展性作文教学及其评价探微》《语文教学通讯》, 2007年3期
[5]梅再波:《作文评语四讲究》, 《语文教学通讯》, 2005年第27期
新作文素材多维品读 篇3
2月16日下午,温家宝在天津结束考察后返回北京。天津站的候车大厅里,不少旅客正在等车。看见温总理来了,大家纷纷站起来向总理问好。温家宝面带笑容走到旅客们中间,亲切地询问有关情况。
一位身穿红色上衣、怀抱孩子的妇女看到总理,不由得哭了起来。这引起了总理的注意。“你怎么了?”总理关切地问她。
“孩子得了白血病。”来自河北张家口农村的王志华仿佛见到了亲人,她告诉总理,自己带着两岁的李瑞来天津治病,但是医药费实在太贵,家庭经济又困难,只好带孩子回家。
“你应该到北京儿童医院去看一看。”温家宝当即要求随行工作人员安排孩子到北京治病。
随后,温家宝径直来到城际列车的旅客车厢,走到旅客们中间嘘寒问暖,了解情况,直到列车抵京才和大家告别。
16日下午,经过工作人员联系,李瑞住进了北京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17日上午,国办工作人员又专门来到医院,将总理捐献的1万元现金送到了王志华的手中。下午,李瑞开始接受各项医学检查……
【多维品读】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经典素材,我们可从如下角度来品读运用。
1.亲民爱民是国家兴盛之道。温总理虽贵为总理,但他并不高高在人民之上,而是利用工作之余,深入百姓,了解百姓疾苦。总理的亲民、平民、爱民、便民、利民的作风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令人交口称赞的。总理那朴素的语言、亮节的风格,让我看到了国家兴盛、人民富裕的希望。因为人们只要有了希望才能愉快而坚强地活着,即便是眼下有许多的困难与艰辛。
2.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总理的善行让人感动,但捐助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关键是要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改革现行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体制,使人民病有所医,在天灾人祸面前有政府撑腰,不要让人民群众在危难来临时,恐惧的心理得不到安慰,能有几个人这么幸运,刚好遇到总理啊。
3.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总理的行动也启示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人间有难,就更需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只要我们,还有对他人和这世界的关怀,只要我们,都能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世界上将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了。
【适用文题】
新风新景、亲民爱民、爱的力量-------
今年“两会”劲吹“节俭”风
2009年“两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劲吹了“节俭”风。今年“两会”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两会”。本次“两会”会期短、议程简,被誉为“节俭的两会”。
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地方“两会”也是劲吹节俭之风。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各地“两会”节俭之风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上海“两会”要求节约开会成本,会议场所都采用节能光源,减少照明用电;南京市“两会”压缩会期,提案议案无纸化;泰州“两会”倡导高效节俭之风,会议经费预算压缩20%......地方“两会”所传递出的会期规模皆“瘦身”、网上办公促高效等节俭之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多维品读】
这个素材我们可从如下角度思考,把它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1.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的先辈在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从历史的变迁、世事的兴衰中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性。从提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的管仲到告诫“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的墨子;从主张“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的荀况到写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李商隐;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不论在哪个朝代,节俭总是被看作持家立业的根本、安邦定国的保证。
2.节俭是兴国富国之根本。哲人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数目乘以13亿,那都必将得到一个天文数字。所以,节约,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每个人心里都要有一本账。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日益昌盛与富强。
3.“节俭”在现代社会更有深远意义。我们现代面对金融危机的寒潮,各地“两会”包括全国“两会”都力求节俭更有特殊的意义。此外,节俭办会还能让百姓从中感受到政府和群众共度时艰的决心和行动,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的信心,这对于聚拢人心、共克难关具有莫大意义。
【适用文题】
成由勤俭败由奢、兴国富国之根本、面对寒潮-----
温总理的度量
近日,就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遭干扰事件,剑桥大学校长在伦敦见中国驻英大使傅莹,正式表达道歉,并转来肇事学生向中国人民和温家宝总理的致歉信。对此,傅莹大使转达了温家宝总理的意见:对青年学生还是以教育为主,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温家宝总理的态度,彰显了泱泱大国的气度,同时也传达着一种期望: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多维品读】
这是一个新颖的时事素材,我们可从多角度解读,以期最大范围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1.宽容是最高的学位。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胸怀宽广、豁达大度,心中能装得下五颜六色的事,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尊重对方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对他人的宽容,不仅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让别人获得改过的机会,更能将自己从憎恨、妒忌的心绪中解脱出来,收获快乐。“泰山不让土壤,故成其高;东海不择细流,故成其大。”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自觉学习温总理那宽容态度和高尚品格,把目光看得更远一些,让胸怀放得更宽一些,不断加强人品官德修养,努力做一个有度量的人,一个有涵养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善于加强团结的人。
2.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许多人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认识到中国自身的快速发展和为解决全球性难题发挥着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你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可爱的中国。
3.对青年学生要以教育为主。温总理面对干扰自己演讲的学生没有对其警告、没有对其处理,还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其实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人只所以会犯错误,那是由于他对事物没有清醒的认识,就像那个剑桥大学的学生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一样,我们要做的是以教育为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适用文题】
宽容的力量、大肚容人、辩证的眼光--------
曹于亚毅然向父亲捐肾
曹于亚,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的毕业生。曹于亚家住邻水县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小村庄。小时候,父母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为命。有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亚向学校请假,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曹于亚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当母亲告诉她即便卖了房筹够了钱,没有肾源也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由于她看起来较小,而按规定,捐肾最少也要18岁,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曹于亚长跪在医生面前请求救父。手术时,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在生与死的决战中,曹于亚成为重庆市西南医院女儿向父亲成功捐肾的第一人。
【多维品读】
这是一个感人的道德楷模故事,也是一个来源于真实生活的一个活生生的好素材。我们使用时可从以下方面来着眼:
1.楷模是美德的集中代表,具有无穷的榜样力量。世界上有数不清的美德,每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美德。美德是获得美好事物的希望和能力。材料中的曹于亚在父样病危之时没有一点犹豫,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曹于亚的所作所为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尊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给广大的青少年上了一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具有具有无穷的榜样力量。
2.道德楷模具有无限接近完善的精神,楷模是国家的希望。一个人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大多数时候,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周围的人,而是国家,这时他的精神就接近完善了。我们要多把自身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用想象力去放飞翱翔,完善自我,我们的精神才会自由,这样我们的精神才会完善。如果社会上的大多数从都以道德楷模的精神境界来要求自己,来完善自己,那么我们整个国家也会充满活力与希望。
3.道德楷模是精神的强者。人生在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前身。人一辈子不可能一切都顺顺当当,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如曹于亚这个花季少女就突然,遇到了父亲病危的变故。因此越是在灾难降临,困难重重,就越需要挖掘和张扬人性中的达观从容、自信拼搏、不甘屈服等良性品德,就越需要做 精神的强者。
【适用文题】
感恩、精神的强者、他是如此之美-----
毫不后悔的谢芳秋
年仅16岁的谢芳秋在路过宾阳县黎塘火车站一路口时,远远看见一位聋哑老人扛着甘蔗横穿铁轨行走,而与此同时,一列调度机车正飞速驰来。由于被甘蔗挡住了视线,聋哑老人既没有看到列车正向他急速逼近,也无法听到列车一阵阵急促的示警鸣笛声,仍然在缓步地走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谢芳秋毫不犹豫地飞身奔向火车轨道,在列车将要撞上老人的瞬间,用双手奋力向老人的后背推去。聋哑老人被推出火车轨道获救了,身体单薄瘦小的谢芳秋却因为来不及撤离,被飞驰而来的列车撞倒。滚滚的车轮无情地碾断了她的右腿,车上的铁架子钩起她的衣服,将血流如注的她拖行了10多米远。经医院连续7个小时的全力抢救,谢芳秋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她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哑巴叔叔没事吧?”事后,有人关心地问:“列车就要撞人了,你不害怕吗?为了救一个聋哑人,自己却伤成这样,你后悔吗?”失去右腿和右手,左颅受到严重创伤的谢芳秋却平静地回答道:“哪有时间去想害怕不害怕?能用我的一条腿救回哑巴叔叔一条命,我不后悔!”
【多维品读】
1.做了就不后悔。谢芳秋为救老人,自己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右腿和右手,左颅受到严重创伤,但她并不后悔。俗话说,世上没有后悔药。而我们一般人往往是做错了一件事,后悔以至懊悔很长时间,弄得自己精神不振,情绪低迷,工作懈怠,这对事既无补,还给你以负面的影响。所以既然做出来了,就不会再后悔了。
2.关键时刻的选择。聋哑老人既没有看到列车正向他急速逼近,也无法听到列车一阵阵急促的示警鸣笛声,仍然在缓步地走着在关键时刻,这时的谢芳秋毫不犹豫地飞身奔向火车轨道,救下了老人。在这一瞬间之时,谢芳秋没有犹豫,而是挺身而出,救下了一条命。在关键时刻,我们选择时不可不以他人为重,不可不出以公心,不可不以倡导社会风气为重。
3.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为了救一个聋哑人,自己却伤成这样。上帝给了我们生命,是用来珍惜的,是用来热爱的,也是用来爱家的,爱国的,爱这个世界的。我们不但要热爱人的生命,也要热爱在这个世界上与我们同生同长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果你做到了这些,这样的生命就是有价值的。字串9
【适用文题】
2012新作文素材 篇4
2011十大“良心人物”
“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10位“良心人物”脱颖而出。
1、面对被车两次碾轧、18位路人漠然无视的2岁小月月,挺身而出的拾荒阿姨陈贤妹。
2、天安门广场义务捡垃圾的75岁老太太刘玉珍;
3、照顾着108个流浪儿的“白菜爸爸”石清华;
4、七年义务修建了700级台阶的开山爷王振明;
5、勇救落水女孩,拒收10万元恩谢的昔日铁窗囚徒耿旺;
6、自建盲人电影院,为盲人讲述电影人生的王伟力;
7、照顾非亲老妈17载的退伍老兵杨森;
8、十三年温情照顾,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杨立英;
9、父亲瘫痪后母亲出走,幼小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的11岁男孩陈财东;
10、小巷凌晨突发大火,挨家拍门救下15位邻居的12岁小女孩夏鹃。
拾荒阿姨陈贤妹救助“小悦悦”获良心人物奖
“小悦悦”救助者获“良心人物”奖
“2011平凡的良心”在京颁奖,评选出十大“良心人物”
本报讯(记者郭少峰)面对被车两次碾轧、18位路人漠然无视的2岁小悦悦,挺身而出的拾荒阿姨陈贤妹昨晚获“良心人物”奖。昨晚,“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10位“良心人物”脱颖而出。【小悦悦事件专题回顾】
除了陈贤妹,“良心人物”代表还有:天安门广场义务捡垃圾的75岁老太太刘玉珍;照顾着108个流浪儿的“白菜爸爸”石清华;7年义务修建了700级台阶的开山爷王振明;勇救落水女孩,拒收10万元恩谢的昔日铁窗囚徒耿旺;自建盲人电影院,为盲人讲述电影人生的王伟力;照顾非亲老妈17载的退伍老兵杨森;13年温情照顾,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杨立英;父亲瘫痪后母亲出走,幼小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的11岁男孩陈财东;小巷凌晨突发大火,挨家拍门救下15位邻居的12岁小女孩夏鹃。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表示,本次十位获奖人物是群众身边众多道德榜样的优秀代表。在这个不平凡的时代,正是一颗颗平凡的爱心彰显着道德的力量,引领社会的风尚,支撑起我们精神的家园。
陈贤妹人物故事
今年10月13日,两岁零四个月的女童小悦悦在广佛国际机电五金城一街道先后被一辆面包车和汽车两次碾轧,18名路人视而不见、见死不救,拾荒的阿婆陈贤妹救起女童并找到孩子家长。
陈贤妹台上感言
陈贤妹上台时,全场观众起立以掌声迎接这位善良的老人。
陈贤妹的普通话讲得不好,但是大家都听懂了她的话——“多谢大家。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良心,作为人心中的最内在法则,它不仅给人以内在的权威和标准来裁决自身的对错,从而阻止人去有意做恶或劝导人积极为善,而且促使人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一步深刻反省、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或悔过要求。
良心的自我发现有两个结果:
要么从自己既有的作为中获得精神的快慰,要么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悔恨交加,以致觉得自己的一切都逃不过良心眼睛。
世上之所以有道德生活,最终要归因于良心:
做好事不求别人的赞赏而只求无愧于心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境界;/ 4
做错事能扪心自问并深感内疚则是塑造有德之人的第一步;
做坏事竟心安理得而不觉得受良心的谴责,则属于只有靠严厉的惩处才能纠偏的行为。毫不夸张地说,良心乃是道德秩序的保证。
良心,并且只有良心,才能救道德于堕落。
在中国,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意为仁义之心,包含恻隐、羞耻、恭敬等情感。
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
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人性良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曰“知耻”。
知耻,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耻,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以后的长时期中,耻也都列为孝悌忠义廉耻八德之一。知耻,是道德的自觉。有羞耻心,人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做了有违道德的事时就于心不安,自觉不做会招人瞧不起的事。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行之皆宜。相反,人若无耻,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可救药。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无廉耻,无法可治”。
二曰“知愧”。
知愧,就是知道惭愧,知道内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知愧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西方古代格言说:“做坏事的人最受做坏事的苦。”所谓愧则有悔,愧则有疚,悔疚则伤及神明,内心的安宁从此遭到破坏,整日处于恐惧之中,这惩罚并不算轻。知愧而忏悔,知愧而努力,良心的安妥比任何物质利益都值得珍视。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也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四个大字:问心无愧!
三曰“知恩”。
知恩,就是常怀感恩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人性的一种证明,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反省和成熟。日月生辉,雨雪滋润,大自然哺育了万物生灵;父母养护,师长教诲,亲朋们扶助着我们成长。人生在世,谁能够离开社会而生存,谁没有受过别人的恩惠?“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倘若连起码的感恩之心都没有,若非自大狂,便是愚陋不堪了。
一个人,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这就叫有良知。当然,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什么叫恩,什么叫仇,这种分辩是非的能力的形成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所以良知是天赋的道德,道德靠后天的修养;道德的沦丧,是教育的失败,而良知的沦丧,就是人性的泯灭了。“文革”破四旧,破除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一些人也因之丧失了良知。国画大师齐白石有个弟子叫娄师白,从小在齐先生身边长大,后来批判白石老人,他就改了名字叫娄批白。一“师”一“批”,良知何存?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又改丢了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人的私欲刺激人的创劲和干劲的结果,使社会良知大面积坍塌。
“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今晚举行
本报讯什么是良心,什么是底线?2011年12月17日晚,由《京华时报》和搜狐网联合主办的“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10位“良心人物”代表走上前台,再次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平凡的良心、不平凡的故事。
这10位“良心人物”代表是《京华时报》和搜狐网从“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大型专题报道中遴选出来的,他们的事迹见报和上网后,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们是:17年如一日,在天安门广场义务捡垃圾的75岁老太太刘玉珍;照顾着108个流浪儿的“白菜爸爸”石清华;7年义务修建了700级台阶的开山爷王振明;勇救落水女孩,拒收10万元恩谢的昔日铁窗囚徒耿旺;自建盲人电影院,为盲人讲述电影人生的王伟力;照顾非亲老妈17载的退伍老兵杨森;13年温情照顾,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杨立英;父亲瘫痪后母亲出走,幼小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的11岁男孩陈财东;小巷凌晨突发大火,挨家拍门救下15位邻居的12岁小女孩夏鹃;面对被车两次碾压、18位路人漠然无视的2岁小月月,挺身而出的拾荒阿姨陈贤妹。10月15日,《京华时报》与搜狐网联合推出了“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大型专题报道,把焦点对准了我们身边的老百姓、小人物。随后全国30多家媒体热烈响应,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良心”人物报道热潮。截至12月17日,《京华时报》共推出了63个专题报道版面,报道了一大批“良心”人物事迹,搜狐网“平凡的良心”专题总点击量累计超过3亿人次。在《半月谈》评出的11月网络十大热点中,“平凡的良心”成为仅随“天宫对接神八”之后的第二大网民关注热点。
“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由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春妮和刘旭东主持。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北京市副市长鲁炜出席了本次颁奖盛典,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颁奖盛典上,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张颐武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著名歌手谭晶深情演唱了最新创作歌曲《好人》,降央卓玛演唱了由著名作词家王平久填词的主题歌《平凡的良心》。著名演员葛优、陈宝国、凯丽及国旗班战士出席盛典,并为“良心人物”颁奖。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普通的人物,一颗颗“平凡的良心”,正如文化学者于丹在颁奖时所言,“良心是我们内心对是非一种很本能的判断,良心这件事,不是为了别人评价,他们做的时候也不是想今天来领奖,其实就是这件事如果不做的话,自己睡觉不安生,呼吸不顺畅,灵魂不安顿,生命不幸福,这件事情,就叫良心。”
平凡最美良心最贵
“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昨晚举行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
本报讯什么是良心,什么是底线?昨晚,由《京华时报》和搜狐网联合主办的“2011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10位“良心人物”代表走上前台,再次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平凡的良心、不平凡的故事。
这10位“良心人物”代表是《京华时报》和搜狐网从“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大型专题报道中遴选出来的,他们的事迹见报和上网后,均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0位“良心人物”代表分别是:17年如一日,在天安门广场义务捡垃圾的75岁老太太刘玉珍;照顾着108个流浪儿的“白菜爸爸”石青华;7年义务修建了700级台阶的开山爷王振明;勇救落水女孩,拒收10万元恩谢的昔日铁窗囚徒耿旺;自建盲人电影院,为盲人讲述电影人生的王伟力;照顾非亲老妈17载的退伍老兵杨森;13年温情照顾,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杨立英;父亲瘫痪后母亲出走,幼小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的11岁男孩陈财东;小巷凌晨突发大火,挨家拍门救下15位邻居的12岁小女孩夏娟;面对被车两次碾轧、18位路人漠然无视的2岁小月月,挺身而出的拾荒阿姨陈贤妹。
10月15日,《京华时报》与搜狐网联合推出了“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大型专题报道,把焦点对准了我们身边的老百姓、小人物。随后全国30多家媒体热烈响应,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良心”人物报道热潮。截至12月17日,《京华时报》共推出了63个专题报道版面,报道了一大批“良心”人物事迹,搜狐网“平凡的良心”专题总点击量累计超过3亿人次。在《半月谈》评出的11月网络十大热点中,“平凡的良心”成为紧随“天宫对接神八”之后的第二大网民关注热点。
颁奖盛典由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春妮和王旭东主持。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北京市副市长鲁炜出席了本次颁奖盛典,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颁奖盛典上,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张颐武,著名演员葛优、凯丽及国旗班战士出席了盛典,并上台颁奖;著名歌手谭晶深情演唱了最新创作歌曲《身边好人》,降央卓玛演唱了本次颁奖盛典的主题歌《平凡的良心》。
新作文素材——节约 光盘行动 篇5
【情境聚焦】
解放观点: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每年饭店里倒掉的剩菜剩饭,足够养活2亿人。不少网友用“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您怎么看?
任远:这让每个人对当前浪费之严重有了充分的警醒。这种浪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从道理上说,即使富裕了也不应该奢侈。
解放观点:由此,不少人开始反思,“怎么一不小心就浪费成这样了!? ”
任远: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少人倾向于从我们的社会文化风俗和消费心理来解释这个问题。但在我看来,在铺张浪费这件事上,根本不能拿我们的“文化”来说事。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参加一些大型会议,会议主办方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宴,最后很多都剩了下来。特别是参加会议的国外学者非常难以理解,有的学者甚至很愤怒,觉得浪费实在是太厉害了。遇到这种境况,我们只能羞愧地解释:这是中国的“文化”,为了体现好客,所以总是要剩一些,这才显示出主人让客人吃饱了。但实际上,所谓文化习惯,都是骗骗别人的说辞,是自我遮羞的幌子,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非常注重节俭的国家。世界上凡有着古老农业文明积淀的国度,都是非常节俭的,并把节俭视为一种美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几乎每个中国孩子从小就会背。“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中传诵很广的两句话。节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说浪费是因为文化上的好客或者爱面子,是自欺欺人的托辞。
节俭的重要动力是短缺经济。随着我们逐步解决了贫困和温饱问题,人们从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的贫穷时期走出来,很容易提升自身的消费需求,进而从正常消费走向“过度消费”。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种忽视了度、放任了度的消费背后,甚至存在一种暴发户心态。
解放观点:最近,一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节俭之风自上而下吹来。不摆花、不设宴,各地两会“简”字当头。半份菜、打包族、“光盘行动”也在民间传递。前几天,陈光标率领40名员工走上街头饭店吃剩饭剩菜,希望能够以点带面,鼓励更多人节约粮食和水电。但马上就有人在问了:这种刮风式的办法有用吗?能坚持多久呢?
任远:现在民间存在着的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主要是经济发展带来消费能力提高,以及市场经济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消费欲望的扩大。因此,类似“光盘行动”这样的倡议确实能对大家有所触动,并鼓励大家去过一种节俭的、可持续的生活。但实际上,“光盘行动”对于解决浪费问题是找错了方向。
解放观点:如何理解您所说的“找错了方向”?
任远:餐饮浪费的问题不是社会居民过度消费的问题。正常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生活福利的提高,也是不同人口群体的自主选择。如果我们认为个人是理性的主体,则居民消费从整体上而言也是理性的。它固然可能偶尔会 1 超支、失度,但总会被自觉纠正的。因此,我个人不同意存在什么“过度消费”的情况。
说到消费这件事,它不仅有商品交换层面上的意义,也是人们提升生活福利的方式。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之所以会日益丰富,也是基于人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并通过消费得到实现。也就是说,消费本身是值得提倡的。由消费激发的人的想象并创造新生活的愿景和发展机会,也是应该提倡的。正因为有了各种不断增强的社会消费需求,才会不断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繁荣和社会进步。
更何况,在当下中国,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仍有大量外来人口、中低收入人口的消费率很低、储蓄率过高。对现阶段的他们而言,是消费和生活需求还难以得到必要保障的问题。如果拿类似“光盘行动”这样的倡导来说服他们,显然是文不对题。
解放观点:所以,您特别强调,在餐饮浪费这件事上,不能简单拿老百姓消费来说事。
任远:对。而且除此之外,“不拿老百姓消费来说事”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含义:餐饮浪费的根本问题不是过度消费,而是公款消费和腐败。为什么在餐饮上会出现如此庞大的浪费?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并不是由普通居民的消费带来的,没有人会跟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过不去。那么,这显然是那些不花自己钱的人大吃大喝带来的。在这个严峻的问题面前,“光盘行动”是很虚弱的,它不仅无力改观,且很可能沦为一种作秀式的社会宣传。
餐饮浪费背后的真正问题是腐败问题,是对于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是对公共资源的缺乏监督。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并从根本上、制度上加以扭转,很难真正解决餐饮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认为,要改变餐饮浪费的问题,遏止政府浪费、杜绝腐败最为关键。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倡政府公共责任,对政府和公共部门进行有效监督。
说到底,餐饮浪费的问题不是文化习惯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能力提高的表现,更主要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消费浪费和消费腐败的问题。我们要鼓励消费而不是限制消费,需要通过鼓励消费来创造繁荣的经济,来提高人们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福利。与此同时,倡导一些先富的社会群体合理消费,提倡低碳的消费和生活方式。要建立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首先需要一个与此相匹配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如此,我们才有可能从一个贫穷的节俭社会,进步为一个富裕的节俭社会
【节俭论据】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介切俭并不矛盾,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就是要从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1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1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1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1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1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的《粉笔诗》。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1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1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1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1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2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列宁的大衣。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1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1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3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3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1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1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理论论据】 1、1粥1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2、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录里言》
3、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5、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6、凡事1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7、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录》
8、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虞书·大禹谟》
10、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1、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12、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13、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卷89《晋纪101》
14、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1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1大师《格言别录》
17、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18、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卷6,太祖语
19、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卷7 20、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21、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22、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2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24、声色之害,甚于鸩毒。《明通鉴》郑5,太祖语
25、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卷62《李彪高道悦列传》
26、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7、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2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2104年》引古语
29、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宋·王安石《风俗》
30、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31、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32、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3、居丰能俭,在富能贫。《晋书·陆云疏》
34、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婆罗门谚语
35、勤能生则,俭能聚宝。中国谚语
36、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中国谚语
37、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中国谚语
38、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中国谚语
39、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中国谚语
40、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中国谚语
41、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42、奢未及侈,俭而不陋。汉·张衡《西京赋》
43、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中国谚语
新作文素材 篇6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2011新作文素材:北大女硕士做油漆工
39岁北大女硕士放弃京城生活回家乡当油漆工
来源:山东商报
商报郑州消息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39岁女子苏黎杰,居然在家乡当起了油漆工,自称日子很踏实,精神很放松。
出生于河南南阳的苏黎杰,2005年从北大毕业留京后,她在大学里教过书,也在公司里任过职,曾一度努力地想融入大城市的生活,但总感觉工作和生活状态不理想,甚至有置身繁华都市之外的落寞感。2009年12月,她毅然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了家乡。熟悉的乡音乡情,竟让她一下子找到了感觉:“我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踏实了!”
也谈“新作文之老策略” 篇7
目前,许多初中生在新作文写作前、中、后普遍存在着各类障碍,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寻找对策,多多引导多多激励,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一、针对“无米下锅”重视多渠道积累,针对“思路闭塞”引导学生活跃思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有很多同学一听说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但还是语言乏味内容空洞,更谈不上创新佳作,这正是不注重积累的结果。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社会自然万事万物,用心体会,努力捕捉美妙瞬间闪烁的火花,在观察中不断积累,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强化语文实践,把实践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认识感知生活,感受人生的成败得失,在实践中积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社会信息,自主探究社会政治、经济金融、建筑水利、天文地理、工农商学兵等各个领域,并能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同时,重视学生阅读积累,每周开设一堂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览室中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漫步文学殿堂,吸吮文学精华。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节假日阅读一部文学名著,发动学生自愿订阅有关报纸杂志。
要写好新作文还必须让学生超越陈旧的思维习惯,努力改变“无从下笔死水一潭”的不良思维现象,真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将感性形象带入构思。通过“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由原因到结果”、“由生活现象到社会现象”等等分类训练,放飞心灵的翅膀,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从而诱发创造潜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如时空转换——小说《减去十岁》;角色错位——散文《我儿子一家》;梦幻设计——作文《2050年的中国》等等。还可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作文,续写、改写原文,选词造句作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突破思维定势,鼓励发散求异。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如杨振宁博士在一次学术报告上的发问“1+1=?”,在座的专家、教授和大学生们竟无人敢答。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根据同一材料从多角度提炼,如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可选择如下角度:愚公不愚,守旧的愚公,“根”的魅力,愚公,后继有人,愚公与战争等等。还可运用联想规律拓展选材范围,多角度全方位选取材料,如《我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可以写“小草、鲜花、风、云、雾、闪电、大海、拿破仑、命运之神……”
二、针对“应付作文”引导学生主动写作,针对“只写不改”指导自评互改
平时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有一种应付心理,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放下包袱,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提倡“大胆”去写,养成敢动笔、爱动笔、重视作文的好习惯,增强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同时,“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加强不限文体、不拘形式的随意文的训练。引导学生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适当增加自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力度,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在数量上,可以要求初一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初二学生每周三篇随笔,初三学生每周两篇随笔,给足自由天地,任其自由发挥,还其自由本色。
写完作文一丢了之或一交了之,总认为评改是别人的事,是老师的事。对此,我们放手让学生自评,要求学生自读、自查,自己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也采用同桌互评的形式,互相学习对方优点,指出不足,还采用小组评议的形式,4~6位同学为一组,将每个人的作品加以评议,评出最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来,供全班品赏或全班同学一起评析。各小组推荐出来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评出好在哪儿,差在何处。然后放手让学生修改,教之以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采用自改、互改、小组改等形式:可以改题目,改布局,改开头,改结尾,改遣词造句,改标点符号……还可以互相加评语,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运用“目标激励”实行分解突破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前进的方向。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把握学生层次,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逐项分解突破。
1.立意创新目标。立意即文章的主旨,文要取胜,贵在立意创新,关键在于选材之前要善于从他人习以为常的材料中挖掘出他人没有的或尚未发表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感受、新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常言道:“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写《“狼来了”的启示》一文,“不能撒谎要诚实”是传统话题,而“狼真来了,何惧之有?困难面前,机智战胜”、“童言无忌,大人无过?”、“事不过三,过三何妨?”等观点就不无新意。
2.选材创新目标。新生事物是永远写不完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只要我们仔细留心善于思考,难道会没有新材料、新发现吗?作家浩然说过:“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但没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也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 ,但没有写出来,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也是新。”由此看来,在选材上要有所创新,就要见他人之所未见,想他人之所未想,写他人之所未写。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做个有心人 ,从寻常生活中发现不寻常的道理,从小事情上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从常见的现象里提出尖锐的问题。如作文题《我在学到了语文》,有位同学写了篇《我在路边学到了语文》,独具慧眼从路边旅店的招牌上领悟了生活中语文的魅力,又巧妙印证了“语文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这句名言,选材独到,构思精巧,堪称佳作。
3.语言创新目标。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思想的“外衣”,文章的“肌肤”。妙用修辞、细腻白描、锤炼词语等都能使文章增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满口套话空话,像某些领导干部的总结一般,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就根本不可能真切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扣动读者的心弦。可适当进行扩展细化练习,如:“大热天,柳树一动也不动”在老舍笔下则成“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又如:“她伤心地哭了。”可扩写成:“她抽抽噎噎地,两肩一耸一耸,眼泪似断了线的珍珠般地往下落。”两相对照,效果迥异。另外还可以适当引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广告语等,也可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以打造语言亮点。
4.形式创新目标。文章形式上的新颖别致,如同产品的造型和精美包装不能说不重要,我们要多开动大脑去思考如何进行创新。正如古人所说,要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又不可杂乱无章”。对于文章体裁不限的作文,既可以用寓言、童话、剧本等体裁写,也可用书信、日记、采访录等形式。有些作文可在正文前加题记,往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些作文可用日记连缀或镜头组合的方式,有分有合水到渠成;有些作文还可分列小标题,由小标题来引出新颖曲折的情节。如有同学写《我的“敌人们”》运用三个小标题“一号劲敌阿旺”、“二号种子选手老余”、“三号‘黄剑口香糖’”极有层次地展现出来,引人入胜,令人忍俊不禁。
四、运用“问题激励”挖掘创造潜能,运用“成就激励”感受写作成功
鼓励学生多找“问题”,找自己作文的问题,找同学作文的问题,找课文名篇的问题。人人准备一个“问题本”,发现问题,随手记之。并自开“药方”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定期交流,组织讨论。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许多学生常常落笔走调,写的往往不是想说的,想说的往往又不是写出来的。这的确是“问题”,但有些“问题”貌似“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如“钢笔在纸上蹭着痒”、“太阳把全村人都拍了一遍”、“风儿在逶迤的小路上行走,慢慢地、轻轻地撇下了人们的汗水,擦去了人们脸上的微尘,抚去了太阳的酷热,带来了芬芳般的清香”等等,都是些极富想象创新的表达,充满了热情和智慧。通过讨论,学生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创新。
科学家搞出了发明申请了专利是成就,文学家写出了引起轰动的作品是成就,初中生自己写的作文被刊用或得奖不也是一样了不起的成就吗?这种成就感势必能激励学生投入新的学习,走向新的成功。因此,我们要积极拓宽渠道,广泛开辟途径,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作品的机会,感受喜获成功的欢乐。可以鼓励投稿参赛,目前各级语文报刊、各地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种“创新作文大赛”(栏目)日益增多。只要我们广收信息,认真引导作文能力强的同学积极参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也可以自办校刊班报。让那些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自己选出较满意的“佳作”,然后进行指点评议,回炉修改,刊登在校刊或班报上。哪怕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上采用一个片断或一个好句子,同样都是不小的“成就”。还可以自选自编集子。鼓励学生选出自己作文中的得意作品、精彩片断、锦言妙句,编成句段篇集子,取个有特色有意思的名字,然后同学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也乐趣无穷吗?
【新作文素材】推荐阅读:
初中祖文素材:励志美文摘抄08-26
沪教版语文第一册现代文素材整理(用于写作高三复习)08-28
没有素材的素材作文10-27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话题作文的素材09-11
【素材精选】【高考作文素材】【重点】05-30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浓浓亲情的写作素材07-25
作文素材古诗07-04
作文素材人物08-30
小院作文素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