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令的意思

2024-11-12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令的意思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令的意思 篇1

关键词:小令;诗味;诗韵

元散曲小令源于唐代酒令,调短字少。《[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隐退》通过一幅山、云、野地,本色恬淡、自然而不妖媚的云山野趣图,表现了诗人张养浩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一、引发想象诗味深长

文: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白:云来时,山色(朦胧)更加柔美神奇;云去时,山色(空明)有如一幅(美丽的)画。山色因云彩变幻而忽隐忽现,云彩随山势的高低而或上或下。

白话文虽然能扫除当代读者文言阅读的障碍,但不利于引发读者的想象。小令中描绘的云山画卷,用词不多,“留白”充分,是一个意境开阔、可以让读者充分想象的画面,云山的关系因读者的个体差异,会在不同读者脑海中呈现出各式画面。白话文的意译虽然详尽,有利于文言功底薄弱的读者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趣,但是读者与作品对话的间接性,不可避免的也束缚了读者对诗歌呈现的画面产生个性化想象。

文: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白:我扶杖站在云雾缭绕的山上,回头去看见山中的人家。

“立”如遗世独立,读者能读出诗人的孤寂之感,译意为“站”,缺少力度,体味不到诗人的风骨。张养浩曾因“疏时政万余言”而为“当国者不能容”,后变姓名遁去,隐居家乡。对于了解诗人生平的读者而言,“立”能满足读者对这位政治上孤独、灵魂上寂寞的诗人的想象,品出这首小令的诗味。“回首见山家”能将读者的视线从近景伸拉到远景,意境忽而变得开阔;“回头去看见山中的人家”则失去了诗味,语言平淡、想象狭促。

文:云霞,我爱山无价。

白:面对着这开合的云霞,我不禁脱口喊出:“我爱山无价!”

这两句诗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面对云霞,可以是与云霞对话,可以表达我爱山和云,还可以同时包含以上多种解释,而“译意”只能做出一种解读。古诗词理解、想象的多元性,能使读者产生层次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产生令读者“玩味”的诗意。

文: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白:我观赏着云山,慢慢地,时走时停,时停时走。(一阵飘飘然,陶醉中)仿佛觉得这云山也一样爱着我。

“看时”是衬字,“行踏”指来回走动,如果不参考注释、白话文意译,今天的读者可能连诗句都无法读懂;我们不能否认古诗词阅读障碍的存在,但更多的“百度”“谷歌”,更多的积累,更多的鉴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读懂诗句的能力。

这两句诗的理解也可以是多元的。除了上述解读,我们还可以讲诗句想象成这样的一幅情景:诗人来回走动,云也飘忽移动,于是诗人感觉云山对诗人也产生了情感。除此以外,也许还有更多的解读。古诗文引发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诗味也更为深长。

二、语言简练传神有味

文: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白:云来时,山色(朦胧)更加柔美神奇;云去时,山色(空明)有如一幅(美丽的)画。

“来”“去”二字,用词简练,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让读者体会到“云”“山”间的关联和趣味。白话文意译必须借助更丰富的词汇,更详细的描述,才能引发讀者“具体”的感受。

文: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白:(放眼望去)只见野鹿卧在绿草地上,(悠闲得)好似睡着了,(顽皮的)山猿跳着跑着,在野花丛中戏耍。

上句是“静景”,下句是“动景”,此处以动衬静,呈现了一幅闲适的画面。尤其是 “眠”“戏”这两个动词,野鹿的悠然、不设防、任自由,以及山猿的欢快、闲趣、无拘束,浮于纸面,诗人仅用两句诗共十个字,就从山原写到山林,从恬淡写到自在,诗味丰富、语言传神,其“经济”是白话文无法媲美的。

三、整散结合音韵愉悦

这首小令的前八句,是四组对仗的诗句,呈现出整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的特点。最后四句是一组散句,诗句不对仗,但句式有相似性。前后两部分 “整散结合”。散句的加入,打破了前八句“律诗式”的节奏,使得整齐却略显呆板的句式出现音律上的变化,起到调节音律的作用。而这些音律上的愉悦感受也是白话文意译无法带来的。

前六句出现了五对“云”“山”,“山”与“云”是相辅相成的:山因云的开合而产生了忽儿明亮、忽儿阴暗的变化;云也因山的依托而显现出忽上忽下的移动,呈现的是一幅灵动的水墨云山图。“山”“云”的反复出现,表现着山云一体、互相衬托、自然万物相依相生的关系,引领读者在天上、天下驰骋遨游,感受着诗人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并获得审美的愉悦。

全诗一韵到底:“佳”“画”“下” “沙”“家”“草” “花”“霞”“价” “踏”“咱”,音调和谐优美,诗句充满节奏感,读来易记好背,又琅琅上口。押韵使得这首小令如歌曲一般,拥有了音乐美,这也是白话文意译无法复制的审美愉悦。

四、语言独特体现韵味

在这首小令的最后四句“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诗人使用明显的口语色彩词汇,体现出元曲独特的语言特色。

总体而言,《[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隐退》的诗味诗韵体现在:让人浮想联翩,言简意赅却身临其境,表达含蓄却诗意隽永;富有音乐美的句式、音韵,令人愉悦、诗韵优美;“混搭”的语体色彩,呈现独特的语言风格;其审美愉悦性是白话文意译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元曲鉴赏辞典[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双调?雁儿落兼得令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令的意思】推荐阅读: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原文翻译和赏析12-20

言意兼得12-31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06-30

组块教学 言意兼得07-17

“鱼和熊掌”兼得的搜索营销之道10-01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言意兼得的策略论文05-29

上一篇:感谢同学的作文下一篇:祝福女儿成长的成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