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引导”造句

2024-08-06

用“引导”造句(通用12篇)

用“引导”造句 篇1

一、围绕着“追星”问题,老师引导大家展开议论,畅所欲言。

二、导游小姐引导游客参观故宫博物院。

三、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积极引导。

四、孩子不安心学习,做父母的要耐心教育和引导,不要逼迫他,更不能打骂。

五、高明的老师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指点学生自己去学习。

六、良好的时局需要清明的政策来引导。

七、他的正确引导,使我们的小吃店立于不败之地的境地。

八、对于农村还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我们要采取积极引导,大力提倡新风尚的做法,使其逐渐缩小范围和影响。

九、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们应该正面引导,多加鼓励。

十、他引导全村农民走上了集体富裕的`道路。

十一、因此,适时引导生成是预设与生成比翼双飞的保障。

十二、要积极引导,不要横加指责,挫折群众的创造性。

十三、不能放纵小孩子,要善于引导和教育。

十四、政府应该尽快制止目前的混乱局面,引导人民偃武修文,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十五、老师对于违反纪律的事,决不听其自然,而是善于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纪律。

十六、既有热火朝天的干劲,又有切切实实的引导,才能产生真正的实效。

十七、正确引导孩子认清是非,是培养孩子判断能力的一件大事,决不可等闲视之。

十八、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能干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十九、对于社会上有些不好的风气,我们的报纸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善加引导,加强正面的教育。

二十、对错误的东西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正确引导,加以纠正。

二十一、一篇好的作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言之有物造句。如何引导他们写好作文呢?要求学生准确地用词造句,表达出具体实感。

释义

带领;领路:党引导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引导旅游团观光。

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

广义上来说是指通过用某种手段或方法去带动某事物的发展。

指的是在行动上的帮人引出困境。

基本解释

[guide]∶带领;使跟随

引导我们通过城市。

[lead]∶启发;领导

党引导他前进。

参与式引导训练

引证详解

1、带领,使跟随

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傅承为江夏守,有一双鹅失之三年,忽引导得三十馀头来向承家。”

《南史·王僧辩传》:“有羣鱼跃水飞空引导。”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申侯曰:‘下国有车三百乘,愿为引导。’”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俄有二青童,朱衣绛节,前行引导。”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英雄冒险,胆大敢为,冥冥中亦象有风伯河神,当先引导,竟把那布库里雍顺送到一个安乐的地方。这是乘风破浪的模样。”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一面笑,望着警察,一面含含胡胡地指着点着,仿佛在引导人家参观。”

2、指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在前传呼开路的人

清龙文彬《明会要·舆服上·百官仪从》:“凡京官出外:四品以上,引导三对……七品以上,引导二对。”

3、启发;领导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沉默了一阵,她鼓起勇气,使着大劲儿决定引导 生宝 ,让他提出要求。”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她不是怕死鬼!毛主席没有白教育她,党没有白引导她。”

4、导引。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

汉王充《论衡·自纪》:“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上大奇之,因问引导之法,养生之要。”

用“引导”造句 篇2

耐克的历史上向来都不缺乏精彩的营销案例, 但是对于“Just Do It”这一品牌主张却很少有大规模的传播战役出现。在中国, 距离上次"我是谁"传播战役已经时隔3年。这一次, 耐克以法网冠军李娜为起点, 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以"用运动… (Use Sports To…) "为主题的传播运动。活动从6月初开始, 轰轰烈烈持续了整个夏天, 并在秋季继续延续下去, 大有将运动精神深入消费大众骨髓的劲头。

于是, TVC和平面广告出街、夜跑活动风生水起地进行、夏季运动盛会"运动汇"举行、线上“Just Do It超级运动大挑战”同步展开, 凡是能想到的传播手段几乎一网打尽。除此之外, 大家还有机会和众多顶级运动明星和队伍零距离接触。感叹"耐克真有钱, 可以玩这么大手笔的整合营销"的同时, 不由得为这次战役的落地执行能力折服。站在弘扬体育精神的层面, 鼓励年轻人发挥对运动的热情, 强调身体力行的参与和互动, 正是耐克这次传播战役最大的亮点。

众脸诠释“Just Do It”主张

从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到世界顶级运动员, 一幕幕挥汗运动的瞬间呈现他们如何用运动改变自己、创造精彩……总有一张面孔让你似曾相识, 总有一个瞬间让你感同身受, 总有一个过程让你心潮澎湃, 总有一种结局让你泪流满面, 在这里你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耐克针对大中华区发布的“Just Do It”广告片, 以“用运动……”为主题, 通过不同层面运动者的心声, 唤醒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年轻人对运动的热情。该广告片聚集了世界不同领域的顶级运动员, 包括篮球巨星科比、飞人刘翔、法网冠军李娜、女子沙排健将薛晨、张希, 以及国内顶级滑板选手JohnnyTang等, "煽动性"极强。

在这一广告片中, 耐克充分挖掘了体育明星身上的特质, 使其为传播主题和品牌主张做了很好的诠释。当然, 这首先是在深入了解自身拥有运动资源的基础上达成的;其次, 还因为耐克做到了与赞助资源的深入连结, 而品牌与被赞助对象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 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第三, 抓住了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第四, 高度的整合性。换句话说, 耐克调动起了产品、公关、渠道、广告、活动、行销、体育赞助等各个方面的资源, 而这一切又离不开专业的团队。

广告再现

伴随着每个人成长的学校大喇叭贯穿着整条广告片。大喇叭传出的一声"用运动"的号令开启了运动之门。和男孩子一起斗牛的篮球女孩、利用广播操时间苦练球技的足球少年, 他们用运动玩出开心、用运动与伙伴交流。跳水馆里的跳水健儿、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重新站起的体操女孩, 都展示着勇往直前、把想要的都赢到的精神。

失去双臂的钢琴师刘伟在水中畅游的镜头告诉人们, 运动是支撑他的强大动力。他用了三年时间, 从完全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成长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 一度有望代表中国出征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运动让我对生活更有信心。"这就是刘伟传递给我们每个人的信心。

"用运动宣战", 这是重回赛道的刘翔为我们讲述的故事, 他以坚毅的眼神告诉人们:"伤病曾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但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心, 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要回到跑道重新证明自己。"

"用运动改变一切, 成就新的高度", 这是创造亚洲网球历史的李娜发出的誓言, 她自信地挥拍向人们表达:"运动改变了一切, 投入运动会使你更加自信。""用行动踏出属于自己的路", 这是篮球巨星科比自始至终坚持的准则;在欧美强手中脱颖而出的沙滩排球运动员薛晨、张希, 还有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滑板高手JohnnyTang,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用运动可以改变一切、创造无限精彩。

除了十分打动人的明星脸之外, 这一广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够迅速抓住热点, 将热点赛事和明星资源与品牌主张充分结合, 这也是耐克一贯的作风, 李娜在广告片中的亮相成为最大亮点。6月4日深夜, 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夺冠, 7月初, 这支有李娜加入的广告片就已经全面出街, 而"娜"营销则从李娜夺冠那一刻起就全面展开。情况与当初刘翔在瑞士洛桑创造"12秒88"的世界纪录时, 耐克所做的"翔飞人"创纪录的整合营销类似。

除广告外, 耐克今年在线下和线上展开的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活动, 也成为对品牌主张的最好诠释。

时尚夜跑鼓动参与

由于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 也不需要复杂的运动装备, 跑步这一运动近些年正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据北京关键之道体育营销公司CEO张庆介绍, 与五年前相比, 参加跑步运动的人数已经增加了30%。此外, 都市年轻人的生活规律基本都是朝九晚五。早晨起床赶着上班, 很少有人能够抽出时间运动, 所以大部分城市人跑步都是晚上进行。于是, 耐克迎合这一流行趋势以及年轻人的生活规律, 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了夜跑活动, 并在其中加入很多有趣的玩法。

6月底至8月初, LunarRun耐克夜跑2011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陆续展开, 通过夜跑这种时尚的跑步方式召集城市里的运动爱好者们"用运动再晚点回家"。最终, 在各个城市选拔一支夜跑者队伍参加8月份在上海举行的2011夏季"运动汇", 其中的优胜者则有机会参加今年的芝加哥马拉松或耐克旧金山女子马拉松。11月, LunarRun"耐克10公里"活动还将作为夜跑活动的延续, 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拉开战幕, 继续号召消费者将跑步进行到底。

此次活动中, 消费者可以看到很多新鲜的元素加入其中, 如:交友、欢聚、音乐、庆典等, 刘翔、李娜、艺人田原、朱珠等也受到邀请, 以不同形式和大家互动。年轻群体是耐克希望通过活动影响的目标受众, 而这些娱乐性元素的加入, 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另外, 参加活动的年轻人有他们的圈子, 可以通过影响他们所在的圈子, 从而扩大品牌的口碑影响力, 让更多的目标人群接收到品牌信息。从公众的认知角度讲, 什么人参加什么样的活动, 他们会定义这项活动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明星的加入也将此次夜跑活动标签化, 这也就利用明星效应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 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备受瞩目。体育本身就带有公益色彩, 因此, 可以与公益项目天然结合。为了鼓励更多的跑步参与者, 在夜跑活动进行之际, 耐克发起了"用运动回馈社会"的行动。每个跑步者的训练跑次数以及参加最终夜跑的成绩将会被折算成相应数量的运动鞋, 用于资助来自耐克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及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让我玩"和"跑完全程"慈善资助计划中的贫困地区的孩子。耐克在品牌推广活动中加入公益元素, 更好地提升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运动汇”与年轻人互动

如何与年轻人互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打造一场有着专业水准的运动盛会, 这是今年耐克"运动汇"的追求。由于有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的加入, 如何找到他们与活动的契合点, 更好地利用明星们身上的延展性资源也成为重中之重。

8月18日——8月21日, 耐克2011夏季运动盛会"运动汇"在上海举行。为庆祝这个盛事, 耐克公司将启动跨界运动的各项活动, 包括篮球、网球、足球等。期间, "耐克运动汇"的精彩活动包括耐克篮球冠军锦标赛全国总决赛、耐克杯足球赛全国总决赛和耐克极限运动"City Jam"全国总决赛等,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湾的年轻运动员将在"耐克运动汇"上竞技。8月18日开幕当天, 刘翔、勒布朗·詹姆斯以及保罗·罗德里格斯等运动员也将作为特邀嘉宾助阵, 演绎“用运动”为生活带来积极改变的体育精神。“耐克运动汇”闭幕当天将有乔治城大学和八一男篮的表演赛。“耐克运动汇”还将融入独特的音乐文化元素, 8月18日至21日每晚将上演神秘音乐会为大家带来惊喜。

以"CityJam"滑板巡回赛为例, 业余组比赛中决出的总冠军, 耐克将其送到美国东海岸最著名的滑板公园Tampa参加比赛, 为其提供了与国外滑板高手交流、亲身接触西方滑板文化的机会。专业组邀请赛中,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北最顶级的滑手受耐克邀请来到“耐克运动汇”, 并设置了高额奖金。此外, 还邀请到Skatepark of Tampa团队作为特邀裁判嘉宾, 以及Nike SB队伍5位职业滑手担任决赛评委, 更有P-ROD5中国发布会与极限粉丝零距离交流。耐克极限运动还提供了专业的教练指导初学者学习滑板技巧, 同时场内设有涂鸦区 (Graffiti Murals) , 喜欢涂鸦文化的粉丝们可以亲临参观来自艺术家们的涂鸦作品, 更有超炫的“旋转快门”Bullet Time记录下参与者的极限瞬间。

线上“挑战”配合

在新媒体的使用方面, 耐克向来都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 这也成为它的一个特色。换句话说, 耐克的消费者洞察一直做得很好, 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活动。

今年, "用运动"系列平面广告发布后, 耐克互动网站上的线上互动也同步展开, 网友只需上传照片并填写自己的态度, 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平面广告, 把它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站。简简单单的活动形式, 却让众多网友过了一把制作专属于自己的平面广告的瘾。

配合线下活动, 耐克官网的"运动大挑战"活动也在同步进行, 网友可以通过腾讯QQ、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常用社区账号登录活动官方网站, 然后点击徽章接受挑战, 最终获取徽章和奖品, 还可以通过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与好友分享运动乐趣。当然这些挑战是否成功, 则取决于个人是否诚实, 比如在微博宣称每周打一场篮球即可获得“Nike Basketball”徽章, 但究竟打了没, 只有自己知道。同时, 其中也有大量需要线下参与才可获得徽章。活动进行的同时, 耐克的官方微博和人人网账号也将同步与网友互动。经过以上一系列的配合, 使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形成很好的联动。

整体来看, 耐克今年这一大型的系列推广, 在营销链的整合性、领袖风范的体现、对消费者的洞察、活动执行力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 并且能够不断有高潮推出, 保持传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从而将不同阶段的传播累积成一个整合性的效果, 是值得学习的营销案例。

如何引导学生造句等 篇3

例如用“……终于……”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我终于做出了这道题。”当然,这个句子并没有语病,是对的,但这个句子造得不好。我问这位学生:“如果这题很容易,你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能不能用‘终于’?”他想了想,说:“《资源评价》上的一道思维训练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哥哥的启发下,我终于做出来了。”这个句子就很好了。“思维训练题”,说明很难;“想了很久很久”,说明我有决心解决难题;“在哥哥的启发下”这是我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了这3个前提,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我终于做出来了”。这样造出来的句子,就语气通畅了。

二、把句子造得真实具体,形象生动

对学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实。例如“……又……又……”造句,有位学生是这样造的:“我家种的冬瓜,又大又圆,像个大篮球。”这个句子造得比较具体、形象,却不真实。我对学生说:“冬瓜不像大篮球,而是像个枕头。所以说,造句也应该强调真实性,不然的话,形象的描写,就不准确;具体的叙述,也是错的;感情的抒发,也就不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句子努力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三、养成观点鲜明,文风感情真实

例如用“得意洋洋”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这次阶段测试,王小华数学得了98分,就得意洋洋。”这个学生只注意了表面现象,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于是,我问道:“得了98分,就得意洋洋,这样好不好,是什么表现?”他就将句子改为:“这次阶段测试,王小华数学得了98分,就得意洋洋,这是骄傲的表现。”这样观点鲜明了,而且正确。

让实验课堂富有“实验性”

一、创设富有童趣的实验课堂

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遵循鼓励性原则,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为主要目标,采取多种途径与灵活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如《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一课中的“吹泡泡”游戏中,我用自制溶液和吹具,吹出了全班最大的泡泡,学生们很羡慕也很惊奇。有的询问方法,有的向我讨要“特制”溶液,还有的要与我现场比赛谁吹得大,谁吹得花样多,课堂上顿时充满了童趣。

二、创设富有结构性材料的实验课堂

要有能体现一定科学概念的材料,指导儿童去探究。如《大脑》一课,涉及大脑的位置、质量、大小、形状以及沟回的作用等知识性教学,教学时绝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供感知的结构性材料,变静态的知识教学为动态的知识感悟。

三、创设富有情景性设计的实验课堂

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无法脱离真实的问题情境而抽象出来,概括化的知识只有在真实问题情境的运用中才有意义和价值。如以《大脑》一课为例: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情景:1,用短时记忆法找出互换的同学、说出同学的排列顺序。具体的方法是:随机挑选8位同学上台,观察20秒后,任意调换其中两位的位置,找出调换的两位同学;任意排列顺序,观察20秒后,转身向后说出同学的排列顺序。2,用智力七巧板自主设计拼图:先图片展示七巧板多样化拼图,再让学生创造性拼出各种各样的图案。3,用左右手脚协同画圈,解密难以协调的原因:大脑具有交叉管理功能,即左脑控制身体右侧运动,右脑控制身体左侧运动。

语文老师课堂上的几句“空话”

一、“都会了吗?”很多老师讲完了内容后,往往会来一句:“都会了吗?”学生则异口同声,且声音响亮:“都会了!”于是,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教学要及时地检查反馈,以便检验教与学的情况,学生不会或一知半解的则重新教学。像这样笼统的一句“都会了吗”得到的是一句笼统的回答“都会了”!这样的检查是无效的,这是空话、废话。里面不会的大有人在,难怪有些老师批改作业时埋怨:怎么课堂上都会了,做起作业来就不会了?所以,我们的检查不能空泛,而要落实。

二、“读得有感情些!”“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和手段。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当学生读得没有感情时,教师则提醒学生“读得有感情些”!“读得再高兴些”!“读得再难过些”!于是学生要么声嘶力竭,要么捏着嗓子,矫揉造作。难道感情是靠“告诉”“灌输”“命令”得到的吗?当学生读得没有感情时,我们要指导、要培养,可音乐渲染、可画面展示、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情境、可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情感等。

三、“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妈听。”“课后把这几个字练一练。”“课后把这段话写一写。”这些话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听到。有的是因为课堂上没时间了,有的是压根就没有当堂训练意识。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你要求他们课后去做,他们大多是不做的,即使做,也是马马虎虎。这样的要求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今天回去把课文预习一下。”这是许多语文老师喜欢布置的一项作业。然而预习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怎样预习却不说清,这样的作业布置等于没有布置。我们布置预习时,一定要说清要求,如读课题、提问题;画生词、解生词;标上自然段;概括课文大意;熟读课文等。

课前预习六步走

第一步:借助拼音,读3—5遍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学生多读课文,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律,体会作者的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将文章升华。

第二步:给课文分段

让学生先给课文划分自然段,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对于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极其有益!

第三步:给会认会写的字注音并组词

如果说汉语是母语,那么拼音就是母音,无论到什么时候母音都不能放下。为此,即使年级高了,也不能让学生把拼音扔下,让他们注音可以正确应用拼音,巩固母音;让他们组词可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能够根据字义正确组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第四步:积累好词好句

让学生们每个人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找出课文里的好词好句,写到摘抄本上去。并且让学生试着理解这些词句,以便于今后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写作中去!

第五步:说出自己感受深的部分

因为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以学生的动情点也不会完全相同。为了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我让学生写出自己感受深的部分,并且简要说明原因。然后拿到班上,班内同学共享,从而使孩子们能够集思广益,这对于升华文本极其有益!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相互借鉴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第六步:简单说说自己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用统统造句-造句 篇4

2)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送福。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无烦恼,开心美丽伴着你。

3)一分钟后,众目睽睽之下,一只虎鲸将它们统统吃掉。

4)是的,多年以前,我的矫情我的浪漫我的天时地利,到了今天,已经统统过期,更关键的是,当年陪在我身边的那个人,居然选择了中途退票离席。

5)全国爱耳日,爱耳有妙招:难听话,骂人话,自动绕道;夸奖话,表扬话,主动追上;吉祥话,祝福话,统统送上。祝你心花怒放!

6)勤洗手,病菌统统全赶走。常刷牙,蛀虫个个全趴下。多晒被,病毒批批全溃退。爱干净,卫生日里更看重。时沟通,互相提醒信息灵。

7)七夕即是乞巧,温馨祝福闪耀,短信送你七巧,望你天天欢笑:工作顺利事业巧,生意兴隆财源巧,金榜题名学业巧,互助互爱友情巧,两情相悦爱情巧,温情融融家庭巧,生活幸福统统巧,祝:七夕节快乐!

8)反转日,把好运、快乐、健康等美好的东西统统转进来,把霉运、悲伤、烦恼等不好的一切统统转出去,快转吧,快乐好运正等着你呢!

9)天天逛淘宝网,大到家电,小到零食网上统统搞定。

10)情人节快到了,为维护情场稳定,国家将发布限情令,规定每个人只能拥有一个情人,凡拥有两个及以上情人的,统统征收多情税。朋友,悠着点。

11)这是无聊家伙的世界,他们想把我们统统变成奴隶。他们的做法产生消费,但不符合我们的作风。不准备和他们竞争,也绝不要认为竞争就是力量。超越空虚,自由的生活吧!

12)日子过的好快,夏季已经到来。天热着急上火,多吃蔬菜水果。早晨不能贪睡,夜晚辈子要盖。烦恼统统滚开,天天笑口常开。短信传递关怀,友谊实实在在!

13)然而,如果以为,既然社会主义要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实惠,那就可以不顾客观条件、不择手段地去追求个人实惠,这就不是正确的讲实惠,而是一种实惠主义了。

14)冬至悄悄到,忧愁渐渐消,烦恼统统跑,压力日日少,快乐紧紧抱,健康团团绕,事业步步高,生活岁岁好。冬至快乐!

15)我是孤陋寡闻的。很抱嫌。我马上出去,把这位音乐家的唱片统统买来,这该行了吧?

16)他把美德和恶习,把法律规定的所谓善和恶,统统置之度外。

17)真是语惊四座,使得其他人的汇报统统黯然失色了。

18)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能把他们统统看作朽木粪墙而不给以教育和帮助。

19)当然,大多数欧洲人将危机归咎于不受约束的英美资本主义,不料却发现,欧洲本土机构也统统沆瀣一气。

用“引导”造句 篇5

2、小明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同学,平时活泼好动,不怎么喜欢看书,可是他居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3、我找了那么久的手表,居然在这里。

4、小红得了重感冒居然还来上学。

5、他每天上课睡觉,而且从不看书,想不到他期末考试居然及格了。

6、真没想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

7、我没有想到小明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情。

8、他父母在这个周末因为车祸双双去世了,本以为他会大哭一场,不来上学,可他却来了,真是小看他了,居然这么坚强。

9、这么难的一道证明题,小亮居然没用五分钟就做出来啦。

10、我想了很久都没有解开的难题,竟然被同桌解开了。

11、你走得很快,很难想象骨瘦如柴的你居然能走这么快。

12、小明踢球,居然把别人家的窗户踢碎了。

13、平日里那么吝啬的他,居然会去捐款。

14、我好心好意帮他,他居然毫不领情。

15、昨天晴空万里,今天居然下起了雨。

16、小胖今天迟到了,老师居然没有生气。

17、他没有好好复习,结果居然考了好成绩。

18、我一直都很相信你,但没有想到你居然欺骗了我。

19、老师叫小明站起来背书,小明居然不站起来。

20、第一次牵手居然没有感觉只是因为他不是你。

21、我们家在商场新买的洗衣机居然是个坏的。

22、我好心好意帮他,他居然毫不领请。

23、国庆节放长假,学校居然只布置了一堆作业,没有安排我们补课。

24、小红答应小明去图书店她居然没去。

25、我只是没想到,你的世界居然小的连我这个路人甲都容不下。

26、这次考试,本以为不会及格,居然还真没及格。

27、一向早早来到学校的小红,今天居然迟到了。

28、我居然还奢望你能顾及我的感受。

29、梦到你回来了,我吓醒了,居然只是个梦,想想你离开已经快一年了。

30、看他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居然得了100分。

31、天气这么热,居然还有人穿棉袄。

32、看他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居然得了高分。

33、他是个懒鬼,他居然悄悄地溜走而把清除工作留给我们来做

34、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35、小明居然比班级跑得最快的小军跑得还要快。

36、那种亲密的人突然陌生,希望完全落空的感觉,就好像喝口凉水居然被烫到。

37、天气预报的今天晴天,但是中午的时候居然下起了小雨。

38、我以为我能逗你笑你就会喜欢上我,但是我居然输给让你哭的人。

39、上课了,从不迟到的小红居然还没有到。

40、我同他说话,他居然没理我。

41、刚开始看你有些不太顺眼,谁知到后来居然离不开你。

42、我听课一直很认真,但今天居然走神了。

43、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44、从前的我看到小狗就逃得远远地,现在的我居然和小狗一起玩了。

用洗尘造句 篇6

洗尘解释

【意思】:设宴欢迎远道来的客人。

洗尘造句:

1、潺潺溪流洗尘心。

2、建成后的公园,植物品种丰富,有洗尘降温的作用。

3、泼水节的清晨,男女老少沐浴后,都要换上节日盛装,到佛寺里为佛洗尘,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清水。

4、接下来球队的活动安排是造访当地的意甲体育俱乐部,随后泰国方面将在酒店内为利物浦接风洗尘。

5、他父亲赴任后第二天,当地官员准备了筵席为他接风洗尘,萧振也被邀请同去。

6、老李刚从国外回来。我们准备一顿大餐为他接风洗尘。

7、最近何国钧老师回港一聚,1971工业部毕业生在四月二十九日晚为他洗尘,有16位校友出席该饭局。

8、任何买家均可享受额外95折、半价认购香港名师设计家私套餐及获赠榨汁机、微波炉、洗尘机等家电。

9、今晚我们在金陵饭店为您接风洗尘,并将南京的朋友介绍给你。

10、开会之后,晚上我做东为导演洗尘,一尽地主之谊。

科学引导, 用经典唤醒灵魂 篇7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进行诵读的时候, 有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将经典诵读看成一种学生的个人行为, 导致了经典诵读教学往往是有布置, 而诵读过程缺乏教师科学的指导, 导致经典诵读成为了简单的背书、背古文、背诗词, 经典诵读成为了学生的课外自主补充, 缺失了教师的指导和参与, 学生感觉到老师塞了一个任务给自己, 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经典诵读是老师布置的一项背诵作业, 这样的认识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体现。

我们教师要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科学习的目标分开, 要和学生一起学习, 一起诵读, 一起发现古文学和现代文学经典著作中的脍炙人口的语言表述, 一起感受国学经典中的道德情操。由于有些古文学著作有一定的难度, 有些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领, 通常的做法是教师领着学生先朗读, 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一遍又一遍, 用古人的诵读方法, 学生慢慢就有了感觉, 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陪着学生, 和他们一起读。这样一来学生没有时间和目的的要求, 毫无压力地诵读, 慢慢地领悟篇幅中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实践中发现, 如果我们教师一直陪着学生一起诵读, 容易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学生感受到了自由和关怀, 效果会非常好。

文化教育学理论认为,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 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经典诵读活动有了教师积极地参与和引导, 师生关系和谐、有序,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才会有效,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才能既获得文学素养的提升, 又促使其人格更趋于完整, 经典诵读的效果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二、注重内隐学习理论在经典诵读教学中的应用

正确的方法是提高诵读效果,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诵读习惯的重要保障。根据内隐学习理论, “涵泳”、“吟诵”是经典诵读较佳的教学方法, 其方法上是引导学生通过与经典诵读材料的不断接触, 不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 适度进行概括性, 有口无心的诵读是无意义的, 国学经典中, 尤其是古文学著作中的内隐知识和现代语用情境是相脱节的, 比较抽象, 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设置具有相同深度和结构的语言新情境, 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迁移原有的知识经验, 在类似的特殊记忆环境中诵读, 达到相等的甚至更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诵读方法上的可操作性指导

在方法指导上, 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智力起着积极作用, 能为思维和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所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也只有建立在记住的基础上才行得通, 如果读了却没用“心”什么也没记住的话, 读再多恐怕也难以下笔有神的。经典诵读教学中, 背诵是手段而且是最重要的学习手段, 是经典诵读价值实现的前提保障,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 这一环节完成与否意味着经典诵读教学的实现程度。目前, 在中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 由于经典本身具有的难度使得理解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学生的背诵常常建立在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的状态下, 作为教师也不可能逆学生发展规律而做到使他们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经典。从学龄段来看, 中学生处于记忆黄金期, 大量的熟读和记诵有利于其记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 仅仅是要求学生记诵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给予可操作性方法上的指导, 借此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习惯, 提高诵读能力, 感悟成功, 进一步转化为诵读经典动力, 本研究觉得正确的诵读方法应该如下:

1. 诵读要读出声来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 读出声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叶圣陶老先生也认为读书需要在用心、用眼之外, 还要加上口与耳, 也就是尽可能多地调动感官参与到诵读活动中来, 提高背诵的效果, 同时从永恒主义教育观来看, 学习古人的诵读方法, 即为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的发声诵读。我在实践中发现, 当一个材料摆在学生面前, 要求学生将文字诉之于有声的语言, 开始读第一遍, 学生还有些不熟练, 但是遍数多了, 学生的感情就越发丰富了, 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想融合, 在有声的语言中理解其中的意思, 诵读效果和正确的诵读习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

2. 在诵读中尝试着回忆

“尝试回忆法”是对一段材料诵读达到熟练之前常用的一种方法, 记忆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实践中, 学生自己总结后发现, 并且学生在背诵过程中, 学生试图回忆用时越多, 其记忆效果就越好, 理解也越是深刻。

3. 在诵读中寻找支撑点

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诵读活动中的记忆形态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外表现是从原始和直接的“自然记忆”随着智力和诵读量的增智力而发展的, 而发展的需要一些支撑点。

4. 在诵读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间相互切磋

独学而无友, 经典诵读也是如此,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 我们应将学生进行分组, 让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诵读, 在诵读过程中互相提醒, 指出诵读有误的地方, 相互学习好的诵读经验和方法, 实现共同进步。

5. 给学生营造运用经典的平台

有用的知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经典诵读亦不能外, 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不能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运用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地给学生搭建运用的平台。

国学经典很“热”, 对学生的成长, 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国诵读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只注重形式, 要将老师和学生当作是教学的共同体, 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经典诵读活动实践, 才能真正体现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 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

摘要:“伟大的诗篇能抓住一切的人, 最粗野的家伙需要最伟大的诗篇。”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借助于伟大的、经典的文章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道德和情感。国学诵读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科学的引导, 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

巧用联系,引导学法 篇8

关键词:巧用;联系;引导;学法

《高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中强调: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并进一步指出: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从中可知,“过程与方法”绝不是美术表现方法和美术创作过程,而是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乐于探索的心理特点,运用美术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美术的奥秘,让学生学会创新,掌握美术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运用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转化法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方法。近年来,我在如何利用美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探究。现将我个人一些肤浅的做法和认识介绍如下。

一、借用类比法,推出鉴赏方法

类比法是我们根据艺术之间的相似性,由熟悉的艺术作品通过比较、解读同属此类的陌生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思维能力。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许多相近和相关的知识可引导学生用类比法进行探求。如:本人在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绘画作品《长城》时,通过作品中表现出的透视现象,物象近大远小,有规律的渐变节奏,按多样统一安排形象和笔墨运动中形成的节奏变化,产生的节奏美,可以利用通感与书法的艺术语言和形象构成规律、运笔过程中速度的快慢变化产生的节奏感加以分析比较,来加深学生对作品节奏韵律的感受和理解。进而,我提问学生:“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同这件作品进行比较鉴赏呢?”学生们经过一番沉思,一阵讨论交流之后,许多学生说出了可用音乐、舞蹈、建筑、文学与之进行比较理解,还有的同学说出可用生活节奏与之进行比较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白凡是与艺术之间息息相通的作品,皆可用类比法鉴赏。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类比法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引用归纳法,导出鉴赏方法

归纳法是指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手脑并用中开发创造力,寻求创意,完成抽象概括的美术鉴赏任务。例如,我在教学湘教版《美术鉴赏》中的《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中,当鉴赏现代艺术大师林凤眠的《宫女》这件作品时,用比较式鉴赏的方法,同时展示同时代的另外一位艺术家傅抱石的作品《丽人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赏。虽然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题材相同,都是表现宫女,但由于艺术家各自生活体验、所受教育、时代背景等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艺术观,反映在创作出的作品上也就各具特色。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作品的题材、材质、构图、线条、色彩等要素入手进行分析比较,作横向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在教师传授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去鉴赏其它作品,并让他们多尝试,多创新。相信只要学生坚持不懈地运用通过联想的思维方式去鉴赏美术作品的学习方法,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妙用演绎法,诱出鉴赏方法

演绎法指学生以一定的反映美术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一般美术原理推演出个别美术结论的思维方法。教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中,在引导学生鉴赏剪纸作品《老鼠娶亲》《吉庆有余》时,要求学生鉴别出哪幅是南方剪纸,哪幅是北方剪纸,引导学生明白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相同点是:在题材的表现和图形中蕴含的寓意等方面具有许多共通性。不同点是:南方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风格;北方剪纸则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特点。之后,让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比较这两幅作品各自的艺术形式特点,哪幅符合南方剪纸,哪幅符合北方剪纸。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比较,很快就能鉴别出来。这样,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诱出学生学会怎样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四、采用转化法,引出鉴赏方法

转化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关键环节,通过有序观察、思考、领会等使之顺利地转化。例如教学湘教版《美术鉴赏》中的《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当我引导学生鉴赏《蒙娜丽莎》这件世界名作时,我知道大家对这件作品早有所见所闻,我提问学生,要求学生用社会学式鉴赏的方法鉴赏,有学生津津有味地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价值、如何迷人等有关知识、故事。大家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我紧接着根据作品中包含的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采用转化法,引导学生如何用形式鉴赏的方法理解这件名作的艺术真谛。在布置学生课外作业时,建议学生通过书籍、报刊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尽量用多种鉴赏方式为《蒙娜丽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从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引出了学生运用的多种鉴赏方法,有形式鉴赏、感悟式鉴赏……多种鉴赏方法相互结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这样的教学,不仅达到了探索的目的,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多美术鉴赏的方法,达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正确认识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美术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引导学生掌握美术鉴赏方法,以达到不断优化的目的。教师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主宰,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关键还是看教师如何应用和把握。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每个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个性,不断对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优化组合,以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用仿佛造句参考 篇9

1、南京长江大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江面上。

2、徐悲鸿先生的马画得真有神,一匹匹骏马仿佛在奋蹄奔跑。

3、两个人的模样相仿佛,一看便知道是孪生姐妹。

4、这篇游记写得很生动,读了以后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5、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便禁不住热血沸腾,仿佛被带到了那抗战的年代。

6、她眼睛闪光,眉飞色舞,仿佛她是个年轻女子。

7、她高兴得眉开眼笑,仿佛见到祥龙咏唱。

8、对于沉船的事,她说得绘声绘色,仿佛是亲临其境一般。

9、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人们都惊呆了,仿佛身体里的血液都凝固住了。

10、但是在美国国内大家都仿佛充耳不闻。

11、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回荡在简陋的家中,仿佛一声春雷。

12、回忆毕业时的情景,许多珍贵的瞬间仿佛历历在目。

13、瑟韦斯托周围的地区使人感觉仿佛来到了不毛之地。

14、一时她简直心花怒放,仿佛自己已经退了伍一样。

15、她走到她身边依稀恍惚地看着她,仿佛跟她是梦中相见。

16、你的语气告诉我,帮你解决问题仿佛是我的义务似的。

17、我很好奇,有时候我仿佛尝到了爱的味道,有时候爱很甜。

18、雪白的羊群在秋色的原野上缓缓移动,仿佛天上的云彩。

19、夏季到了,炽热的天空仿佛是一个大火炉一样。

20、教师仿佛是春蚕和蜡烛。

21、在会上她不赞一辞,仿佛置身事外。

22、一场大雪过后,大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各种建筑仿佛是粉妆玉砌,置身在这冰天雪地真的是十分的惬意。

23、这时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了,仿佛还带着一股芳香。

24、黄河仿佛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哺育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25、巨大的呼呼声笼罩着我,仿佛有怪物在狞笑着。

26、看着她天真烂漫的笑颜,仿佛淡雅的栀子花开。

27、她觉得她脸上仿佛比往常黄瘦些,生怕她生了病。

28、我已经很久不见她了,她仿佛铲迹销声了一般。

29、林惇泪下如注,带着一种痛苦的表情,将她那软弱无力的身子扑在地上:她仿佛由于一种剧烈的恐怖而惊恐万状。

30、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

31、桂林山水仿佛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32、那温柔的话语,仿佛母亲双手,抚慰着我心中的伤痕。

33、我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界。

34、我写的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被教师修改了一下,仿佛画龙点睛,一下子被发表出来了。

35、小仪,整天迷迷糊糊,仿佛漫无目的。

36、几年来,军务倥偬,席不暇暖,我总仿佛是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的心也实在阴沉得很!

37、茫茫的夜色笼罩着这座仿佛天上掉下来的城市。

38、她觉得仿佛她的可爱和活力已全化为乌有了。

39、教师仿佛是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40、树上的大苹果仿佛是红着脸的胖娃娃。

41、仿佛那天边的一颗颗暗淡的小星,在我的心中闪耀着。

42、每次回到家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43、多年远离故土的她,一踏上家乡的土地,仿佛重温旧梦般的陶醉。

44、仿佛一切计划都如我所愿,正在进行。

45、柳条仿佛小姑娘的长发。

46、虽然我在你左右,却仿佛我与你隔一条银河。

47、每当我走进母校时,小学时候的一幕幕仿佛就展现在我的眼前。

48、那惊天动地的音符直入心魄,但,一瞬间,一切声响在这一该戛然而止,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停滞……

49、栩栩如生的绘画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50、平静的湖面仿佛一面硕大的银镜。

用茂盛造句 篇10

茂盛解释

【意思】:(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庄稼长得很~。

茂盛造句:

1、你给我的那些植物长得茂盛。

2、一颗种植在恶劣环境中得树不会茂盛,就像一个成长在糟糕环境中得小孩不会富足。

3、此外,从池塘渗下去的水补充了他的水井,也灌溉了一个茂盛的新花园,里面充满了他可以出售的水果和蔬菜。

4、另外还有一间藏于地下的会议室、一个公共娱乐室、一个茶水室、一间休息室以及在客户要求下遍布主要空间的茂盛的植物。

5、彼得亚雷朝下看到新楼房街区之间建筑工地瓦砾堆和十分茂盛的野生欧芹花冠。

6、在窗户后面是一片拥有又高又茂盛的青草和野花的草地。

7、离岸远些,茂盛的浮游生物在海水中形成碧绿色的涡状形,这就是海洋生物生产力触发致命喷发的证据。

8、湄公三角洲,一个茂盛的植物种植园,也是越南最大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区,这个三角洲被上游的堤坝和污染威胁着。

9、他已经有了自身的结构和布局,能够使其变得茂盛。

10、但另一方面,被硝酸盐和磷酸盐污染的浅水区茂盛的海底生物通常会影响到当地的环境。

11、它占据了四川西南部300平方公里(116平方英里)的面积,连绵起伏的山峰被茂盛的森林和苍翠的竹林所覆盖。

12、因此,除了一些游人服务设施外,公园中的山林谷地始终郁郁葱葱,林木茂盛,没有受到损害。

13、如果不是因为1994年那惨痛的记忆,那绵延的群山茂盛的绿叶很容易让人以为这里就是天堂。

14、车轮已经锈了,倒了,静静地躺卧在茂盛的六月禾丛中。

15、“石炭纪有着茂盛的沼泽地和森林,这是最适合深埋碳的地形”,在英国诺里奇的东英吉利大学的蒂姆?莱顿表示。

16、就像所有有生命的个体一样,婚姻需要滋养品和呵护,在它生病的时候可以康复,而且它的成长和茂盛需要空间。

17、没有水植物就不会长得茂盛。

18、图为桑给巴尔琼碧岛珊瑚公园棕榈平房上茂盛的树丛景观。

19、归根结底,正是我们对他人存在时的所感所受决定了我们自我茂盛的程度。

20、从上海过来时,一路上有很多绿树缠绕的茂盛景象,这在经济发展正一步步吞噬自然景观的今天实在难得。

21、在他把这朵花培育得慢慢茂盛起来的时候他发现他自己新的未来也开始了。

22、目前,湖水由于大量工业污染源,藻类茂盛疯长,已呈现一片绿污颜色。

23、现在的温度远比很久以前的温度低得多。但那时地球上植物茂盛,动物种类繁多。

24、有明确尺寸的番茄品种外观漂亮,枝杈茂盛,但其植株长到一定尺寸(约四尺高)后就不再继续扩大。

用游戏引导孩子们分享 篇11

3岁多的见见特别喜欢邀请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可当小朋友们真来了,人家想玩他的电动摩托,他立马抢过来;玩遥控汽车,他也护着不让人家玩……跑来跑去,保护自己的东西,哪还有心情玩啊!经常爆发小朋友之间的“战争”。见见妈看着他的忙活样,又好气又好笑,强调分享孩子似懂非懂,尊重孩子的选择却怕伤到小客人的心。

李岩:两三岁的孩子本来就处在“自私动物”的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占有”够了,感觉到自己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东西,进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这份分享是他发自内心的决定,而不是“不得不”的选择。所以,如果没因为争抢东西而打起来,就让他护着好了。我们要相信,在孩子安全感足够,情绪健康稳定的情况下,会主动分享的。

小美的妈妈分享了这样的经验。当小美放学叫小鱼儿去她家玩时,小美妈妈在一旁用假声悄悄说:“嘘嘘嘘,别叫小鱼儿去,她去就会穿你那个睡美人公主裙,你就一件,那怎么办啊?”小美很自然地说:“我会让给她穿啊”!小美妈妈接着说:“不行不行,你会不想给她穿的,你想自己穿。”小美很坚定地说:“不,我让给她。”结果,去了就让了。

小孩子的预见能力不强,家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预报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但至于要怎么做,要由孩子自己来决定。如果小美妈妈这样说:“小美,你可以邀请小朋友去家里玩,但到时候你必须分享你的公主裙啊!”这样的话语看似是在引导孩子正面行为,却强调了孩子眼中的负面结果,反而会让孩子因为想保护自己喜欢的物品,忽视了与朋友一起玩儿的乐趣。

有时小美也会说:“小鱼儿去了会动我那根项链,会动坏的,你帮我收起来好不好?”这个当然可以接受。可以跟孩子制订这样一个原则:放在外面的东西是可以玩的,不想让别人玩的,咱们就收起来。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说得再好,也有可能变卦。比如,小美有根魔法棒,小鱼儿拿起来想玩,小美当时也想玩,眼看就要争起来了,这时需要小美妈的介入。她捏着鼻子,学着小怪物的声音说:“只有一根魔法棒,你们快来抢啊。你们可以抢,可以吵架,还可以打架!一场好戏马上就要上演啦!”孩子们停下争执,变成了同伙,大声地说:“咱们是好朋友,咱们不抢对吧?咱们轮流玩。”大一些的小鱼儿有时会说:“好啊,你去那屋里等着,我们要开始抢了。”这时小美妈会继续模仿坏人的声音自言自语:“嘿嘿,太好了,她们要因为魔法棒打架了,我去那边等着!”(这语气很重要哦!要拿出坏人那种幸灾乐祸样,孩子们最开心了)有时小美妈会说:“赶快抢,你们抢完了我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再不抢我就会被气死了。“结果都是她们把小美妈支到一边,俩人玩得很开心,然后小美妈就被“气死”了。这个游戏弱化了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强大的敌人“小美妈”,同仇敌忾,在与大人的互动中感觉到自己有力量打败强大的“敌人”,既解决了矛盾,又增强了自信。

秋千孩子还没玩够,别人也想玩

4岁的嘉嘉在游乐场玩荡秋千,正玩得起劲呢,旁边又来了个小朋友,也想玩。嘉嘉爸有些着急,他催嘉嘉再荡十下就下来,嘉嘉勉强同意了,可十下结束了,嘉嘉还是不想下来,而下面的孩子开始哭闹了,两个家长都很为难,这可怎么办?

李岩:遇到这种情况,我不建议大人来做这个裁判,说:咱们下来,让那个小孩子玩或者说咱们玩十下,就让给别人。家长可以把当时的情况描述给孩子:别人已经在排队了;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也可以表达想玩的意愿,但都不要指望孩子立马就下来。如果孩子不愿意下来,大人们应该直接安慰等待的孩子,或者想办法去玩别的东西,而不要强迫正在玩儿的孩子下来。

如果第一个孩子不下来,第二个孩子非上去,冲突就产生了。孩子在过程当中会感受到,我跟那个孩子就是死对头,形成了一种敌对关系。为了一个物品,牺牲掉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建立,这会强化物质的重要性。所以,更有效的做法是,想办法把孩子的关注点从秋千上拉开,引向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互动。

叶子妈妈遇到过这种情况。当叶子在秋千上,来了一个小朋友也想玩,叶子妈把情况告诉叶子,并问她咱们再荡几下?她说十下。叶子妈给数数,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做手脚”:一、二、五、四、六……“哈,你数错了!”叶子和旁边的小孩都发现了问题,笑了起来。叶子妈还装傻装愣:“啊?数错了吗?那我再数一遍。”结果,又数错了。孩子们笑得不行。这时,叶子妈就把俩孩子都拉入了人与人之间亲密的互动当中,秋千已经不重要了。

孩子为什么要争东西?背后其实是想展示和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而叶子妈和孩子玩的这个游戏,她扮演的是笨角色,孩子会觉得自己挺有力量的,对秋千的需求就会小一些。在很多时候,游戏能够补充孩子的力量感,并让孩子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心理需求满足后,具体的东西就淡化了。

护食的孩子

9岁的小威邀请朋友洋洋一起到家里玩儿,因为在外跑跳玩耍出了一身汗,妈妈拿出一瓶果汁。小威一把夺过来就想喝。而小威妈想让他分成两杯,与洋洋一起分享,他很不乐意。洋洋也很想喝,但是小威把果汁抱在怀里低头不语。洋洋妈说“没事没事”,下楼去给洋洋买了一瓶。这边小威妈气得不得了,她实在不能理解自己的儿子怎么这么抠门呢?毕竟都快十岁啦,这样下去怎么和同龄人交往呀!

李岩:这还要从孩子一直以来的饮食习惯说起。小威妈妈是做食品生意的,她很注重食品的营养及安全,平常总是限制孩子对零食的挑选,一日三餐也都是她精心搭配的。饮料就不用说了,孩子几乎接触不到,或者是达到某种要求后,作为奖励才可以得到一瓶。小威好容易拥有了一瓶,他怎么舍得跟别人分享呢?

很多孩子年龄虽然已经很大了,大人讲的道理也理解,分享食品这种小事儿,可就是做不到,大人批评孩子的时候,却想不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来自平日中过多的限制。

家长控制孩子吃糖、冰淇淋等食品,是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值得理解,但应该掌握好度。不允许孩子吃的食品,在家里尽量不要出现。如果孩子看到了非常想吃,可以跟孩子商量,能否换成别的食品。如果孩子实在坚持,偶尔吃一次也不会影响到健康,这要看一周内吃的总量。

如果因为龋齿或者过敏的原因,不得不限制孩子时,就要在其它方面给孩子一些满足,比如,给孩子一些别的他想吃的食品、读几个亲子故事、在一起做做游戏,尽量帮孩子把负面情绪疏导出来。如果大人这时候的情绪没有受到干扰,也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来跟孩子互动。曾经有个妈妈在父母工作营中分享了她家的一个案例:有一次田田发烧,因为难受睡不着,哭闹着要吃巧克力。我抱着田田去找巧克力,用假嗓子说道:“我是让田田发烧的小细菌,吃了巧克力才好呢,这样我就能在她嗓子里捣乱了。赶快吃吧,赶快吃吧。”田田不哭了,看着我。于是我又进行了发挥,还装成细菌的样子又蹦又跳。田田咯咯地笑了起来。看到孩子不再哭闹了,我问拿块饼干好不好?孩子愉快地答应了。其实大人早就跟孩子解释过为什么发烧上火的时候不能吃巧克力,孩子也明白。这时候的孩子不仅仅是想吃巧克力,而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很多事情被限制,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因此执拗于非要“巧克力”不可,家长这时候用轻松的游戏方式帮孩子导出了负面情绪,孩子自然就通情达理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孩子两三岁时,如果希望孩子分享他喜欢的食物,前提是要让他知道:我给了别人,剩余的还足够我吃,而不是强迫孩子把喜欢的食物一分为二,这样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用“引导”造句 篇12

一、“任务导学单”的设计

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实验探究》这一专题复习课为例,我列出本课的“任务导学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任务”这几项内容。具体来说,我通过如下几个过程进行实施。

1. 学生先学

在具体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在“任务导学单”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己发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学有困难时,我安排他们积极开展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一起解决自学中没有弄懂的问题。

2. 交流展示

在交流展示的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其他各组进行评价、完善或补充。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学生根据“任务导学单”中“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变质”“怎样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怎样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等问题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对话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达成共识,完成学习任务。

3. 共同解难

在师生共同解难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让问题难度能够形成梯度,有层次的区别。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沿着思维的阶梯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 总结提升

在总结提升环节中,我注重加强师生互动。例如,我先提出问题:在进行物质检验时,应注意哪些?对多种物质进行检验时还应注意哪些?再让学生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我从中加以及时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再对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

二、“任务导学单”课堂模式的注意点

1. 精心编制“任务导学单”

“任务导学单”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应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学情的分析包括学生原有的基础、学生先学的基础、学生可能会有的关注点等。其次,任务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一定的层次感。任务的设置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深”也不是“深不可测”,“难”也不是“高不可攀”,要使学生能有成功体验。

2.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会“导”

教师要掌握住导学的时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的最强烈之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这种时机,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这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及时适当的引导和灵活多样的导学,可以给“任务导学单”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 处理好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上一篇:住宿证明1下一篇:我的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