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希望造句

2024-06-01

用希望造句(精选7篇)

用希望造句 篇1

一、爱心其实就是一种善于发现的态度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有效的榜样, 那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级中, 学生们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各自的优势, 因此要关爱学生、关心学生, 必须了解学生,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量身为他们树立自己身边的榜样, 引导他们向自己身边的榜样学习, 促进学生们各方面的发展。本班里有两名学生, 一名在各个方面表现得都比较优秀, 学习也比较细心, 但就是作业书写不认真, 十分潦草;另一个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平常, 但字却写得十分漂亮, 于是我让他们两个做了同桌, 且平时在班里和私下多次鼓励他们互相学习, 互相进步。一段时间后, 他们两个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有时爱心就是一次中肯的表扬

著名的教育家詹姆士有一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的确, 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 尤其是学生, 他们更是渴求教师的赞扬与肯定。给学生一次中肯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其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不要吝啬那几句表扬的话, 要用心发现学生的优点, 给予他们中肯的评价。笔者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 他做作业时总是不能集中精力, 别人一节课能完成的作业, 他两三节课都不能完成, 多次谈话均不见成效。在新学期开学报到时, 我发现他的假期作业居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比一些中间学生都做得好, 这让我感到机会来了。于是, 在当天下午的班会课上, 我就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和中肯的表扬。自此之后, 他不但每次都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爱心其实也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引导与督促

坚持不懈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和督促, 以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督促者, 应该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因势利导, 经常督促, 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生朱某, 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男生, 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但是他的学习习惯却非常差, 经常以自己的记忆力好为借口, 不按时完成作业, 且作业潦草。经过分析后, 我一方面找他谈话, 引导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与其家长取得联系, 在家里由家长进行督促检查, 在学校由我对他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进行检查和指导。经过一学期坚持不懈的引导与督促, 该生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成为了班上的尖子生。

四、还有一种爱叫放手

现在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 老师的呵护、家长的溺爱浇灌着他们, 使得他们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谈论学生这也不会做, 那也做不好。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我们老师和家长在很多时候担心他们这也不会做, 那也做不好, 就替他们做了, 他们缺少动手、动脑的机会, 缺少实践的机会, 慢慢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 但我又不知道该怎样改变现状。一次, 我正在给学生编排节目, 刚编排到一半时, 因为有事我要出差一个星期。出门时我还担心节目不能够按时排练结束, 但当我回来的时候, 惊奇地发现学生已经将整个节目编排好了。这时我才知道如果我信任他们, 放手让他们去做, 他们是能够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自己动手的。是我们该放手的时候了, 因为爱他们, 才更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打拼, 在挫折中成长, 为他们创造一个成长的空间。

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一位富有爱心, 而又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教师。只要我们付出了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学生, 我们就会收获一份学生们成长的快乐。我愿终身追求, 成为学生们的“幸运之星”。

用阳光点亮希望 让希望长驻心田 篇2

2007年,《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专刊》与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及《小学德育》(现《中小学德育》)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首届阳光德育论坛。原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林海英校长作了题为“以阳光德育文化培育阳光小北人的感悟体验型阳光德育模式”典型汇报,来自全国各地的阳光德育实践者进行了精彩的论坛互动,《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专刊》李耀明主任就阳光德育论坛作了精辟的点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德育专家檀传宝教授和我分别作了《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基本构想》与《叙事德育——走进心灵的教育智慧》的专题讲座;平阳县小副校长池昌斌作《美丽的生命》精品课例展示。

2012年6月,第二届全国阳光德育论坛在潮州市举行。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卢春梅校长作“阳光德育校本模式研究”报告,介绍他们用“顶层设计理论”从阳光教师到学生,从阳光校园到阳光课堂全面构建阳光德育校本模式的典型经验,其中以“预构-导构-自构促建构”的“三构式课堂教学”和“书声-笑声-歌声齐飞扬”的“三声校园”为亮点,出版《阳光下成长》系列第二部专著《阳光下成长——阳光德育理论与实践》,这既是学校办学的经验总结,也是广东省中小学德育重点课题和名校长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卢校长嘱咐我写序,我欣然允诺。因为,无论作为“阳光德育校本模式研究”课题指导者和卢校长名校长工作室的导师,还是作为“全国阳光德育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我不仅深感荣幸,更倍觉责无旁贷。

最近,顺德本原小学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评估,总结提炼了他们用将近8年的时间,用自下而上的“叠积木理论”建构起来的阳光德育校本课程,包括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潜在课程系统,以及8年来由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许愿树下的阳光故事》组成的阳光下成长的故事集。孩子们从开始只是为自己许愿到后来为他人许愿,从感受阳光到感悟阳光,由感悟阳光到播洒阳光。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的积极向上、开朗乐观、友爱助人的阳光心理行为和人格特质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形成。

三所百年名校的“阳光德育”校本研究,探索的不仅仅是一条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之路,也是一条从德育特色创新到学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整体发展、优质发展和持续发展之路,更是一条践行现代教育公平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理想之路。阳光德育校本探索之路,表达了教育者对现代德育内涵的理解,反映了教育者对美好德育理想的憧憬,体现了教育者对未来德育发展的期待。

“实施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少年”是阳光德育的核心理念。广州小北路小学“以阳光德育文化培育阳光小北人的感悟体验型阳光德育”模式;潮州城南中英文学校从阳光教师到阳光学生、从阳光校园到阳光课堂、从“三构课堂”到“三声校园”的“阳光下成长”的德育校本模式;顺德本原小学的“许愿树下的阳光故事”和从感悟阳光到播洒阳光的健康人格行为阳光德育模式,体现的都是以阳光文化培养阳光品格的德育理念。聚焦这三所百年名校的阳光德育探索历程的关注点,人文关怀精神,德性内生规律,品德自我建构,形成了贯穿于其中的三个鲜明的主题词,折射出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与本质内涵。

一、用阳光点亮希望:阳光德育体现了现代德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本精神

寓意阳光的普照万物、把光明带给人间和孕育生命的自然属性,阳光德育派生出公平、关爱、希望、自信、开朗的品格特征,进而拓展为以人文关怀精神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现代德育理念。发展为本、成长导向是阳光德育的基本宗旨,而以爱育爱、用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以阳光之心培育阳光之人,则是阳光德育的核心内涵。

德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孕育、哺育、激励和引领生命成长,在于惠及每一个生命,在于促进发展主体的自我成长而不是替代生命的成长。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德育的本质是人文关怀的意义上说,我们把阳光德育比喻成春天哺育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春风春雨;从德育的核心是促进品格生成的意义上说,我们将阳光德育具体演绎为促进品德“内生外化”的校园文化、课堂行为;从德育的价值是以爱育爱、以德树德的意义上说,我们将阳光德育实践演化为品德促进自我建构的道德行为,如志愿者关爱行动、环保低碳行为等。

学校德育的人文关怀,是校园、家校、社区的关爱行动;是师生、亲子的情感交流活动;是班级关爱文化与关爱共同体的营造;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亲和力、关助力;是助人自助的能力;同时也是指导学生自我关怀、自我关爱的思维方式;是激励学生心灵成长的一种自我鞭策、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德育的本义是约束人、规范人还是关怀人、发展人?”这是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分水岭,也是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德育伦理价值的体现。

人文关怀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理念,从“范本德育”到“人本德育”是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从德育理念上说,人文关怀是一种育人思想,关注人的情感﹑需要﹑权利﹑发展和促进人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德育内涵说,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教育态度,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情怀。但是,从本质上说,它首先是一种德育伦理观念,即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师生﹚之间合理关系的观念。道德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德育的使命是培育学生养成遵从社会规范的品德。从德育过程看,教师是学生品德的示范者、教育者、塑造者、指导者,学生是品德的仿效者、受教育者、被塑造者、学习者。示范与仿效,教育与受教育,塑造与被塑造,指导与学习,构成了师生间为人师表和尊师重道的“遵从﹙服从、顺从﹚式”传统德育伦理关系。这种德育伦理观指导下的学校德育模式,就是一种以规范、约束为核心内涵的“范本德育”模式。现代德育理论观念强调人文关怀,主张“人本德育”,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德育的前提,把发展人、成就人作为德育的目标。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德育伦理关系,是学校德育理念创新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性的突破。从“范本”到“人本”,从教导、训导到指导、辅导,从约束人、塑造人到发展人、成就人,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体、教育服务与指导的对象,更重要的是真正成为了品德的自我建构者和生命成长的主人。

nlc202309030346

二、让希望长驻心灵:阳光德育呈现了现代德育的品德内生外化规律

人文关怀德育的本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导向,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品德的内生外化。以人文关怀为价值取向的学校德育,就是让德育充满人文关怀精神,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关心学生内心的感受和需要,關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成为品德优良、品行端正、品格健全的人。人的发展的根本是自我发展。因此,德育最大的人文关怀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关怀、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这一过程的实质是品德的内化、内生与外化活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与教育的过程有四大基本规律:(1)品德知、情、行要素整合协调发展规律;(2)品德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交往中形成发展规律;(3) 品德内化过程的自我建构与内生外化规律;(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规律。实施人文关怀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从品德形成规律上进行德育,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交往中,通过情感体验进行自我建构,自觉地将道德知识、规范和要求内化为道德认知(观念、信念、信仰)和道德情感、道德价值与道德需要,进而内生为道德人格,然后外化为道德行为表现。

人文关怀是对道德主体的人格尊重与爱护,是一种“人本教育”。前提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历史上有三种“见物不见人”的“物本教育”——把学生看作是物体、物件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如手工模式的教育把教育比喻为“制作”东西,把学生比作泥团任意捏造成型;农耕模式的教育把教育比喻为“栽种”东西,认为教师是园丁辛勤浇灌就有收获,把学生比作植物让其自由生长;工厂生产模式的教育把教育比喻为“生产”产品,把学生比作材料,按一定程序进行加工成产品。

受此影响,传统的德育理论和实践,常常也是“目中无人” (眼中无学生)的德育,更多的是把学生看作是一块可以随意塑造的“泥团”和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的“白纸”;把教育者看作是“灵魂的工程师”;把德育看作是一种塑造学生灵魂、转变学生思想的工作,看作是简单的外塑行为和过程。因而,学生品德形成被看作是被动的或受动的。这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低效或无效现象的认识上的误区和根源。因此,为了更科学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品德的健康发展,必须树立品德内生发展的理念,实现从外塑型德育向内生型德育的转变。内生型德育,指以内在生成为本质特征的学生品德形成和学校德育发展模式。它既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培育模式,也是学校德育发展的模式。倡导品德内生发展理念和实现从外塑型德育到内生型德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提升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促进儿童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校改进与学校特色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关怀德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尤其是情感感受、体验与需要。基于品德形成是道德认知主体在教育者有效指导下品德的自我建构与内生外化过程的理论,以人文关怀为主题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既重视德育的社会规范,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与需要;既要关心学生的品德健康,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要用和谐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及和谐的心理品质。

人的品德行为受其内在的需要、愿望、观念、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支配和控制。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与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道德价值是否得到认同、道德情感是否获得支持、道德行为是否得到强化、道德理想是否得到实现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情感动力需要是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包括学习的价值感、能力的价值感、为人的价值感、心灵的价值感,也包括在课堂中的价值感、同伴中的价值感、生活中的价值感、班级中的价值感、校园中的价值感以及父母与老师面前的价值感等等,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乃至整个身心发展的“杠杆性”要素。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使命的人文关怀德育,要特别关注学生成长中的这一“价值感效应”。“价值感效应”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因,更是心灵成长的自我驱动力,是“让希望长驻心灵”的秘密所在。关注每一类学生、每一个学生和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感和心灵需要,关注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世界,才能创造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选择和实现个人理想、才智和潜能的平台,才能积极引领学生品德人格的内生外化,才能有力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有效帮助他们实现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从自觉到自为的品德发展。

三、让心田植满鲜花:阳光德育展现了现代德育的品德自我建构本质

“拔掉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植绿油油的庄稼,培养良好品格最好的方式是让美德驻守心灵。”作为德育目标,我们当然最关心的是“让心田开满鲜花”的结果。但作为德育过程,我们更关心如何才能让鲜花开满心田,鲜花如何长留心田,特别是如何形成鲜花长留心田的良性循环机制和长效机制。

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自主发展的自我成长过程。科学、合理的品德教育,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创设一切有效的条件去“孵化”学生的良好品德。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通过学习、活动、践行进行品德的自我建构,以实现“感悟明理”“情感体验”“行为反省”“认知升华”的“悟构”过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化、模仿性的“道德灌输”和“行为养成”。

阳光德育的实质是生命价值的唤醒,生命内涵的丰富与生命动力的激扬,而这一切的动力之源均来自主体的自我建构行为,而自我建构行为的心路历程和动力机制的关键性环节就是“悟构”——由认知和情感感悟体验内在生成的自我建构。这是学生的品德或德性内生的关键。品格生成的核心内涵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其实质是品德的“悟构式”发展,“心田鲜花长盛”的秘诀。大海的洁净是因为它的净化功能,品德“鲜花长盛”关键是建立和形成“悟构式”动力机制。阳光德育的意义在于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找到适合自我的成长方式,而“悟构式”动力机制就是这种成长方式的“机理”。

“悟构式”品德机制的形成,需要道德认知、道德需要、道德情感和道德智慧的参与和融合。德育与心理教育整合是实现这种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文关怀德育的重要特征。人文关怀德育不仅仅是一种关爱行动,更是一种关爱式教育。关爱心灵、引导心灵,关爱成长、引领成长,关爱生命、引领生命是人文关怀德育的宗旨。关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情感需要,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情感是关爱的核心内涵。因此,人文关怀德育作为一种基于情感感受与体验的德育模式,是一种能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心灵和培育心灵的有效的育人策略和方式。通过人文关怀德育来激发、唤醒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心态、情绪智能和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品德人格的健康发展。要产生这样的效果,人文关怀德育需要把德育与心理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才能形成“德心整合效应”。德育的使命是促进生命成长与人生幸福,而任何教育都蕴含德育的内涵,同时任何教育过程都伴随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德育低效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大困境。德育低效的根源在于学生品德内化过程缺乏情感体验、感悟环节,内化机制“短路”导致知识与认知、认知与行为脱节。德育心育相整合,“同心同德”破难题。德育与心育有机整合是促使学生品德“悟构”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品德内化内生的有效条件,是提高德育实效、破解德育低效难题的有力措施。

百年名校的阳光德育探索之路,正是现代德育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也是现代德育通向未来的永续发展之路。

用爱心播种希望 篇3

-------郭锋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

今天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中心,是众多人所疼爱的对象。从小时候起,就是被爱心包围,有的甚至被宠坏。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把他从温室中抛到寒冷的环境中去,我们应给他们适应的过程,这就需要一个适应的环境。因此,作为班主任,你得用爱心去营造环境,给他们爱,同时也教会他们去爱。爱自己,爱周围的人,爱生活,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这样,他们会逐步坚强,会勇敢的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困难,走好人生之路。立足于热爱学生的教育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也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在教育这项工作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也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最大的喜悦。

爱是一切的源泉。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老师心中的阳光无疑就是那颗爱学生宽容学生的心。有了爱心和宽容心,面对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差生,才会多赞扬、多鼓励、少训斥、无讽刺;才能用爱心为学生陶冶情操,发展智力,提高觉悟,健全人格,从而达到塑造灵魂的目的。作为班主任,你是一群学生的导师,一个班级的灵魂,影响着这群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成就一个学生,毁掉一个学生都是你可能的。班主任具有爱心,教育工作才具有灵魂。班级作为学生直接生活的集体,管理的核心是追求整体效应,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整体效应,班主任工作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所喜爱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用创先进集体的共同心愿和“我为班级添光彩”等活动把每个学生的作用统一起来,使集体具有感召力和约束力,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当然,在这中间需要班主任细心地呵护和不懈地扶持,严格的管理和真诚的理解。班主任只有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一位学生,才能卓有成效地搞好班级工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尤其是那些差生。

班主任的爱心来自于自己平时的修炼。当你面临一个班级时,你要明白你面对的学生是千姿百态,形象万千的艺术品组成部分,正因为他们的不同才造就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要随时思考哪一个学生是哪一个部位的最佳组成部件,而他们又都是这个社会艺术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于是,在你的心中,你会发现所有学生都有那么多的优点,而这些优点都是你在雕塑这个社会艺术品所必需的,自然就会产生对学生的爱,从而去亲近他们,关心他们每一个个体。

一、用爱心铸造一个团结能干的班干部队伍。

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信,简单的说教作用是不大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机会,搭建舞台,关注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让每一个人都富有责任感,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和奉献者,成为构筑和谐班级的生力军。

为每个同学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每一个人的关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班干部的人选的安排上,我们本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以及知人善任的原则,把班级岗位细化,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岗位,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管理。在安排中尤其注意哪些学习成绩较差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选择岗位时,我们先让同学们自己选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来统一协调,为每一个同学安排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适合于他们特长的岗位,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心。同时我们每学期岗位轮换一次,在再次分配岗位时,如果遇到几个人竞选同一岗位就让他们竞争上岗,这样不但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另外,我在班上还实施了值日班长制度。每天按学号安排,负责管理全班当天全部日常事务,并填写当天的值日报告单,晚自习前交给我,让我能在当天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处理相关事情。同时,也让我和学生一起来发现有各种能力的班干部后备人才,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二、用爱心沟通,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树立信心,热爱生活,这样的人生是精彩的;拥有爱心,懂得关爱,这样的人生是丰满的;学会沟通,懂得交流,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对学生,我们关心的不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多的还是他们的成长。让学习成为习惯,让交流成为常规,用爱和宽容去沟通,这是我们不变的追求。班主任要用爱心去与学生沟通。因为有些矛盾通过沟通可以化解,而爱只有表达出来别人才能知道,才能化作一股清泉去滋润心灵。我给同学们的批语经常是:“你很优秀,很有潜力,如果你能改正„„方面的缺点,你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学生也会回话表示谢意。每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会在第一时间用真诚的语言、动作、眼神等告诉他,因为我是多么的爱他,关注他,当我在看到他犯错误时就会多么的难过,内心是多么的疼痛,因而,这时候你看到的老师情绪是多么的激动,行为或许是多么的不理智。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学生都会因此而感到后悔和自责。这时,老师和学生之间多了理解和关爱,没有了对立,一切就变得更加美好起来。面对班上有犯大错误的同学,即使学校要给处分,我也要用各种渠道来告诉他我在为他的错误难过,同时为了他的前途,也在向各方面周旋,力争减轻对他的处罚。曾经班上的周文宇,现在还在班上的陈艳等都是这样被我征服了的,现在他们都对我心存感激,与我和谐相处。和谐的沟通使我们快乐着!

三、行为引领,让和谐友爱成为班级的主旋律。

班主任应该用人格影响人格,用品德熏陶品德,用灵魂塑造灵魂,用行为引领行为。班集体犹如一列奔跑的列车,班主任就是那动力十足的火车头;班集体像是一片百舸争流的江海,班主任就是指挥若定的领航员;班集体好似一只翱翔蓝天的风筝,爱心就是班主任手中的长线。班主任要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要以身作则,淡泊名利,廉洁奉公,乐于奉献,要上承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下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胸襟开阔,豁达大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

班主任一项富有创意的班级活动,一次震撼心灵的谈话,一次雪中送炭的爱心扶助,甚至一句真诚的鼓励,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无私的宽容„„都可能让学生终身难忘,成为一种永久的力量。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和道德格言所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关爱学生,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在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组织献爱心活动,让同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实践中学会关爱别人。学校或年级每一次组织的捐款活动,我都非常重视,大肆宣讲,并带头身体力行。班级中同学有困难,不管是物质的还是思想的,我都会尽可能让全班同学参与帮助,让同学们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四、让常规管理制度化,使老师的爱心平等不失偏颇。

班级的管理最简单而又最难的就是常规管理。清洁的扫除,学生的迟到早退,上课不守纪律,财产的损坏等等,都是一些琐碎而又麻烦的事情,但我们得天天面对。制度化的管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制定制度,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需求,在全班同学中宣讲其重要,广泛征求意见,委托部分同学专门负责起草制度,再在全班同学中让大家修改,老师审定,班会通过。操行评分、值日班长和值日干部执勤、安全管理、学习监督、宣传、清洁卫生、锻炼、文娱活动、请假、班会、表扬、处罚、小组评比、、财产管理、监督等等,全都细化为制度,严格执行。由于有了制度,班主任处理事情不会因人而异,避免了学生中常说的老师只关注好成绩这一嫌疑,真正做到公正不偏颇,将爱心洒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工作应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着眼于学生生命品质的发展,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班主任要有一种深层的民主的思想,对每个学生都加以赏识、信赖、接纳与期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只是在学生成功时给予鼓励,而且能在学生遭遇失败时给以力量,要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无忧无虑的空间,一个温暖的、相互接纳和包容的和谐的学习场所,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能够从中获得生命成长的动力。

用爱心浇灌希望之花 篇4

-------------浅谈关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都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都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会学会了自信。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

看看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失败的例子不计其数:父母是苛求之人,很少鼓励孩子,造成孩子自卑、懦弱;父母喜欢打骂,使得孩子喜欢暴力或怒气十足;父母管得过多,时常责怪,包办、代替,使得孩子胆小、害羞、懒惰,不懂是非;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或父母对自己要求过低,使得孩子不上进;父母太过溺爱孩子,使得孩子自以为是;父母不和,家庭不包容,缺乏温暖,使得孩子不快乐整天板着脸,过于敏感、多疑;父母不爱学习或者认为学习不是有多重要,使得孩子不喜欢学习等等。

家庭教育的失败给了我启示:要做优秀父母,要给予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就得当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陪伴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给他们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尊重他们的意愿,理解他们的内心,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有意识地从身边的小事影响着孩子。我们整天喜欢喝酒,抽烟、打麻将,孩子就会以为这样做是对的,从小跟着学,养成了一些恶习。我们喜欢下棋,游泳,骑自行车,打升级,K歌,这些普通人都会的本领,教给孩子一些生存的技能。我们诚信做人,善良做事,孝顺上辈,尊重他人,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知识,我想,即便孩子长大没有学问,他至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应该有奖有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棒棍,当他耍赖时,我们大人绝不能妥协,这样会惯坏了孩子。小孩子之间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不要过多掺和,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为孩子创造和谐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小孩的第一所学校,往往不少家长忽略了小孩的存在,经常在小孩跟前吵嘴,粗言乱语,甚至打架,变成家庭便饭,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得到的是什么教育,显然这类小孩将来读书时大多数是不好管教。如果我们一家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孩子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

学会尊重孩子意愿。对孩子的尊重最主要的一个表现:他们的事情一定要独立。总结一句就是“非请莫帮,请了必帮”。像是那种从小追着“吃啊吃啊你还没吃呢”“穿啊穿啊今天冷啦”的情况,就很不好。孩子有自己的灵魂,有自由权,要给他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起来,这样他们才能活得真实,活的幸福。比如:有些家长竭力反对孩子爱玩电脑这件事,我觉得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有些家长老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关心孩子是否喜欢这所学校,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些家长不接受孩子们收集各种废弃物,我觉得废弃物是孩子的宝贝,应该替他们保管;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朋友赶出了门,我觉得他们是孩子的客人,应该欢迎他们才对。

学会理解孩子内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孩子,要和孩子坐下来谈,心平气和的谈,了解他们的内心,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你没有机会实现的梦想。说到理解,我觉得理解都容易,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要理解完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是自家女孩儿喜欢上一男孩儿,你知道了。不理解就是“你怎么早恋啊,早恋了就危险了,就完了”,理解就是“很正常啊,你这个年龄喜欢上一个异性嘛,并且有那种羞涩的感觉,我觉得是很正常的”,这样就容易有情感上的共鸣。

学做孩子的好伙伴。家长不要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家长试试和孩子一起看看课外读物,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便你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和孩子逛逛书店,下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和孩子看电视,可以适时地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大人总是怕这怕那,不让孩子做事,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孩子,他要接受社会,要和现实打交道,要和同伴们一起长大,我们做家长的做好监护职责,把好关就行。比如:从小学开始,我们可以分点家务给孩子做:可以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可以让他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可以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

用统统造句-造句 篇5

2)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送福。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无烦恼,开心美丽伴着你。

3)一分钟后,众目睽睽之下,一只虎鲸将它们统统吃掉。

4)是的,多年以前,我的矫情我的浪漫我的天时地利,到了今天,已经统统过期,更关键的是,当年陪在我身边的那个人,居然选择了中途退票离席。

5)全国爱耳日,爱耳有妙招:难听话,骂人话,自动绕道;夸奖话,表扬话,主动追上;吉祥话,祝福话,统统送上。祝你心花怒放!

6)勤洗手,病菌统统全赶走。常刷牙,蛀虫个个全趴下。多晒被,病毒批批全溃退。爱干净,卫生日里更看重。时沟通,互相提醒信息灵。

7)七夕即是乞巧,温馨祝福闪耀,短信送你七巧,望你天天欢笑:工作顺利事业巧,生意兴隆财源巧,金榜题名学业巧,互助互爱友情巧,两情相悦爱情巧,温情融融家庭巧,生活幸福统统巧,祝:七夕节快乐!

8)反转日,把好运、快乐、健康等美好的东西统统转进来,把霉运、悲伤、烦恼等不好的一切统统转出去,快转吧,快乐好运正等着你呢!

9)天天逛淘宝网,大到家电,小到零食网上统统搞定。

10)情人节快到了,为维护情场稳定,国家将发布限情令,规定每个人只能拥有一个情人,凡拥有两个及以上情人的,统统征收多情税。朋友,悠着点。

11)这是无聊家伙的世界,他们想把我们统统变成奴隶。他们的做法产生消费,但不符合我们的作风。不准备和他们竞争,也绝不要认为竞争就是力量。超越空虚,自由的生活吧!

12)日子过的好快,夏季已经到来。天热着急上火,多吃蔬菜水果。早晨不能贪睡,夜晚辈子要盖。烦恼统统滚开,天天笑口常开。短信传递关怀,友谊实实在在!

13)然而,如果以为,既然社会主义要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实惠,那就可以不顾客观条件、不择手段地去追求个人实惠,这就不是正确的讲实惠,而是一种实惠主义了。

14)冬至悄悄到,忧愁渐渐消,烦恼统统跑,压力日日少,快乐紧紧抱,健康团团绕,事业步步高,生活岁岁好。冬至快乐!

15)我是孤陋寡闻的。很抱嫌。我马上出去,把这位音乐家的唱片统统买来,这该行了吧?

16)他把美德和恶习,把法律规定的所谓善和恶,统统置之度外。

17)真是语惊四座,使得其他人的汇报统统黯然失色了。

18)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能把他们统统看作朽木粪墙而不给以教育和帮助。

19)当然,大多数欧洲人将危机归咎于不受约束的英美资本主义,不料却发现,欧洲本土机构也统统沆瀣一气。

耐克“用运动”造句 篇6

耐克的历史上向来都不缺乏精彩的营销案例, 但是对于“Just Do It”这一品牌主张却很少有大规模的传播战役出现。在中国, 距离上次"我是谁"传播战役已经时隔3年。这一次, 耐克以法网冠军李娜为起点, 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以"用运动… (Use Sports To…) "为主题的传播运动。活动从6月初开始, 轰轰烈烈持续了整个夏天, 并在秋季继续延续下去, 大有将运动精神深入消费大众骨髓的劲头。

于是, TVC和平面广告出街、夜跑活动风生水起地进行、夏季运动盛会"运动汇"举行、线上“Just Do It超级运动大挑战”同步展开, 凡是能想到的传播手段几乎一网打尽。除此之外, 大家还有机会和众多顶级运动明星和队伍零距离接触。感叹"耐克真有钱, 可以玩这么大手笔的整合营销"的同时, 不由得为这次战役的落地执行能力折服。站在弘扬体育精神的层面, 鼓励年轻人发挥对运动的热情, 强调身体力行的参与和互动, 正是耐克这次传播战役最大的亮点。

众脸诠释“Just Do It”主张

从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到世界顶级运动员, 一幕幕挥汗运动的瞬间呈现他们如何用运动改变自己、创造精彩……总有一张面孔让你似曾相识, 总有一个瞬间让你感同身受, 总有一个过程让你心潮澎湃, 总有一种结局让你泪流满面, 在这里你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耐克针对大中华区发布的“Just Do It”广告片, 以“用运动……”为主题, 通过不同层面运动者的心声, 唤醒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年轻人对运动的热情。该广告片聚集了世界不同领域的顶级运动员, 包括篮球巨星科比、飞人刘翔、法网冠军李娜、女子沙排健将薛晨、张希, 以及国内顶级滑板选手JohnnyTang等, "煽动性"极强。

在这一广告片中, 耐克充分挖掘了体育明星身上的特质, 使其为传播主题和品牌主张做了很好的诠释。当然, 这首先是在深入了解自身拥有运动资源的基础上达成的;其次, 还因为耐克做到了与赞助资源的深入连结, 而品牌与被赞助对象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 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第三, 抓住了可遇不可求的机遇;第四, 高度的整合性。换句话说, 耐克调动起了产品、公关、渠道、广告、活动、行销、体育赞助等各个方面的资源, 而这一切又离不开专业的团队。

广告再现

伴随着每个人成长的学校大喇叭贯穿着整条广告片。大喇叭传出的一声"用运动"的号令开启了运动之门。和男孩子一起斗牛的篮球女孩、利用广播操时间苦练球技的足球少年, 他们用运动玩出开心、用运动与伙伴交流。跳水馆里的跳水健儿、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重新站起的体操女孩, 都展示着勇往直前、把想要的都赢到的精神。

失去双臂的钢琴师刘伟在水中畅游的镜头告诉人们, 运动是支撑他的强大动力。他用了三年时间, 从完全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成长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 一度有望代表中国出征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运动让我对生活更有信心。"这就是刘伟传递给我们每个人的信心。

"用运动宣战", 这是重回赛道的刘翔为我们讲述的故事, 他以坚毅的眼神告诉人们:"伤病曾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但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心, 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要回到跑道重新证明自己。"

"用运动改变一切, 成就新的高度", 这是创造亚洲网球历史的李娜发出的誓言, 她自信地挥拍向人们表达:"运动改变了一切, 投入运动会使你更加自信。""用行动踏出属于自己的路", 这是篮球巨星科比自始至终坚持的准则;在欧美强手中脱颖而出的沙滩排球运动员薛晨、张希, 还有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滑板高手JohnnyTang,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用运动可以改变一切、创造无限精彩。

除了十分打动人的明星脸之外, 这一广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够迅速抓住热点, 将热点赛事和明星资源与品牌主张充分结合, 这也是耐克一贯的作风, 李娜在广告片中的亮相成为最大亮点。6月4日深夜, 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夺冠, 7月初, 这支有李娜加入的广告片就已经全面出街, 而"娜"营销则从李娜夺冠那一刻起就全面展开。情况与当初刘翔在瑞士洛桑创造"12秒88"的世界纪录时, 耐克所做的"翔飞人"创纪录的整合营销类似。

除广告外, 耐克今年在线下和线上展开的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活动, 也成为对品牌主张的最好诠释。

时尚夜跑鼓动参与

由于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 也不需要复杂的运动装备, 跑步这一运动近些年正越来越受人们欢迎。据北京关键之道体育营销公司CEO张庆介绍, 与五年前相比, 参加跑步运动的人数已经增加了30%。此外, 都市年轻人的生活规律基本都是朝九晚五。早晨起床赶着上班, 很少有人能够抽出时间运动, 所以大部分城市人跑步都是晚上进行。于是, 耐克迎合这一流行趋势以及年轻人的生活规律, 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了夜跑活动, 并在其中加入很多有趣的玩法。

6月底至8月初, LunarRun耐克夜跑2011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陆续展开, 通过夜跑这种时尚的跑步方式召集城市里的运动爱好者们"用运动再晚点回家"。最终, 在各个城市选拔一支夜跑者队伍参加8月份在上海举行的2011夏季"运动汇", 其中的优胜者则有机会参加今年的芝加哥马拉松或耐克旧金山女子马拉松。11月, LunarRun"耐克10公里"活动还将作为夜跑活动的延续, 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拉开战幕, 继续号召消费者将跑步进行到底。

此次活动中, 消费者可以看到很多新鲜的元素加入其中, 如:交友、欢聚、音乐、庆典等, 刘翔、李娜、艺人田原、朱珠等也受到邀请, 以不同形式和大家互动。年轻群体是耐克希望通过活动影响的目标受众, 而这些娱乐性元素的加入, 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另外, 参加活动的年轻人有他们的圈子, 可以通过影响他们所在的圈子, 从而扩大品牌的口碑影响力, 让更多的目标人群接收到品牌信息。从公众的认知角度讲, 什么人参加什么样的活动, 他们会定义这项活动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明星的加入也将此次夜跑活动标签化, 这也就利用明星效应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国公众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 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备受瞩目。体育本身就带有公益色彩, 因此, 可以与公益项目天然结合。为了鼓励更多的跑步参与者, 在夜跑活动进行之际, 耐克发起了"用运动回馈社会"的行动。每个跑步者的训练跑次数以及参加最终夜跑的成绩将会被折算成相应数量的运动鞋, 用于资助来自耐克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及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让我玩"和"跑完全程"慈善资助计划中的贫困地区的孩子。耐克在品牌推广活动中加入公益元素, 更好地提升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运动汇”与年轻人互动

如何与年轻人互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打造一场有着专业水准的运动盛会, 这是今年耐克"运动汇"的追求。由于有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的加入, 如何找到他们与活动的契合点, 更好地利用明星们身上的延展性资源也成为重中之重。

8月18日——8月21日, 耐克2011夏季运动盛会"运动汇"在上海举行。为庆祝这个盛事, 耐克公司将启动跨界运动的各项活动, 包括篮球、网球、足球等。期间, "耐克运动汇"的精彩活动包括耐克篮球冠军锦标赛全国总决赛、耐克杯足球赛全国总决赛和耐克极限运动"City Jam"全国总决赛等,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湾的年轻运动员将在"耐克运动汇"上竞技。8月18日开幕当天, 刘翔、勒布朗·詹姆斯以及保罗·罗德里格斯等运动员也将作为特邀嘉宾助阵, 演绎“用运动”为生活带来积极改变的体育精神。“耐克运动汇”闭幕当天将有乔治城大学和八一男篮的表演赛。“耐克运动汇”还将融入独特的音乐文化元素, 8月18日至21日每晚将上演神秘音乐会为大家带来惊喜。

以"CityJam"滑板巡回赛为例, 业余组比赛中决出的总冠军, 耐克将其送到美国东海岸最著名的滑板公园Tampa参加比赛, 为其提供了与国外滑板高手交流、亲身接触西方滑板文化的机会。专业组邀请赛中, 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台北最顶级的滑手受耐克邀请来到“耐克运动汇”, 并设置了高额奖金。此外, 还邀请到Skatepark of Tampa团队作为特邀裁判嘉宾, 以及Nike SB队伍5位职业滑手担任决赛评委, 更有P-ROD5中国发布会与极限粉丝零距离交流。耐克极限运动还提供了专业的教练指导初学者学习滑板技巧, 同时场内设有涂鸦区 (Graffiti Murals) , 喜欢涂鸦文化的粉丝们可以亲临参观来自艺术家们的涂鸦作品, 更有超炫的“旋转快门”Bullet Time记录下参与者的极限瞬间。

线上“挑战”配合

在新媒体的使用方面, 耐克向来都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 这也成为它的一个特色。换句话说, 耐克的消费者洞察一直做得很好, 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活动。

今年, "用运动"系列平面广告发布后, 耐克互动网站上的线上互动也同步展开, 网友只需上传照片并填写自己的态度, 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平面广告, 把它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站。简简单单的活动形式, 却让众多网友过了一把制作专属于自己的平面广告的瘾。

配合线下活动, 耐克官网的"运动大挑战"活动也在同步进行, 网友可以通过腾讯QQ、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常用社区账号登录活动官方网站, 然后点击徽章接受挑战, 最终获取徽章和奖品, 还可以通过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与好友分享运动乐趣。当然这些挑战是否成功, 则取决于个人是否诚实, 比如在微博宣称每周打一场篮球即可获得“Nike Basketball”徽章, 但究竟打了没, 只有自己知道。同时, 其中也有大量需要线下参与才可获得徽章。活动进行的同时, 耐克的官方微博和人人网账号也将同步与网友互动。经过以上一系列的配合, 使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形成很好的联动。

整体来看, 耐克今年这一大型的系列推广, 在营销链的整合性、领袖风范的体现、对消费者的洞察、活动执行力等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 并且能够不断有高潮推出, 保持传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从而将不同阶段的传播累积成一个整合性的效果, 是值得学习的营销案例。

用青春栽种希望 篇7

公益慈善在美国

美国的公益组织相当成熟,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乐意参与。美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参加,这些经历都会被妥善记录并转换成一定分数,对申请大学(奖学金)或者毕业找工作都是相当有利的。所以美国学生习惯了利用各种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帮助了别人又对自己有利,何乐而不为呢。我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飓风卡特琳娜袭击新奥尔良之后,我和几个同学利用秋假时间一起奔赴灾区,帮灾民造房子。当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紧握我们的手,声泪俱下地表示感激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公益的价值。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美国传统的公益模式也是如此:公益组织从慈善家、基金会那里获得资金,用它为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然而这样的传统模式已经在慢慢转变,变得更人性化,更有可持续性。从人性化角度来说,关注受助者心理的人都知道,受助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羞耻感,觉得拿了别人的东西丢人,不敢面对社会。不少公益组织正在尝试把受助者也变成捐助者,虽然他们不能捐钱,但同样可以通过自身或从公益培训中获得的技能来服务他人,那不仅让正能量得以传递,也让受助者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传统公益组织要靠四处募款才得以存在,收入很不稳定(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如今不少公益组织开始提供有偿服务,用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作。很多国人对“公益组织”的认识还比较狭隘,以为公益就该无偿奉献。但事实上,任何组织的正常运作都会有成本产生,而这些成本是需要一定的收入来抵消的。非营利组织并不代表不能有任何收入,只要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就好。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们在观念上有了这样的认识,这些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才能可持续地发展壮大。

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创新研究中心最近发现,很多公益机构正慢慢地向“杂交模型”过渡。这些公益机构不仅拥有一个可获得收入的部门,而且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同一件事情中去完成。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所做的“小额贷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情况下,给出的小额贷款越多,公益组织的收入就越多,而同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就越大。(低收入者用贷款买牛,然后卖牛奶还贷,不用很久牛就变成了家庭资本,生活得到改进。这样的家庭越多,产生的社会效益就越大。)

我一直想让更多有志于公益的国内朋友了解这些先进理念及操作方式,机会终于来了。

“种子”的起源

2011年底,哈佛大学两位学生组织的负责人找到我,想合作办一个中国学研究的暑期班。因为我有一些办活动的资源(包括资金、授课活动内容、团队成员等),参与社会活动及学术研究也还是比较频繁的,前前后后参与过数次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合办的中国学研究暑期班,也参加过复旦大学为青年学者举行的研讨班等一系列活动。但我更想做的是,把暑假活动变成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国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项目。哈佛有各种各样的暑期班,但针对社会创新层面的,尤其是针对中国年轻公民的工作坊之前还不存在。

经过讨论,我们定下了暑假活动的主题:“公民与社会创新”。我们每一个公民,都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中国近几十来年的巨大成功,不仅仅在于由上往下的改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基层个体的突破性创造——或许小岗村秘密的包产到户协议,真正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或许拖着拉杆箱在全国各地卖打火机的温州商人,真正促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恢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今社会最最需要的也许是一种从普通公民开始的社会创新。

我牵头发起了一次全体团队成员的大聚会,讨论我们的活动所要推崇的理念。有意思的是,大家提交的理念很多都是英文“S”“E”“D”开头的,为何不直接给我们的活动起一个昵称叫“SEED”呢?精心挑选一批种子,在哈佛的土壤中孕育,在大家各自学习生活工作的地方生根、发芽,给世界带来美好。“SEED哈佛公民与社会创新种子班”这个名称,正式诞生了。

我们最终选出了社会责任感(Social responsibility)、共情能力(Empathy)、增权意识(Empowerment)和专注精神(Dedication)作为SEED的理念。虽然我们是一个所有人都无偿奉献的志愿组织,但大家都热情高涨,斗志满满。

行动是最完美的成长

2012年8月,种子班第一期暑假活动在哈佛大学举行。我们邀请了以Marshall Ganz(曾担任奥巴马竞选团队的顾问)为代表的一批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波士顿大学等名校教授及美国知名的基金会代表,给精心选拔的30余位优秀大学生或毕业生作了有关组织能力、谈判能力、斡旋能力等才能的培训。我们还邀请了当年发起“希望工程”的徐永光先生以及“多背一公斤”的安猪先生等国内知名人士给学员作讲座,并组织大家参观美国的一些公益组织。活动相当成功,所有学员及组织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哈佛公民与社会创新种子班校友会”。我很荣幸地被选为第一任会长。

夏天过后,一些“种子”对暑假培训讨论设计的公益项目做了跟进、孵化,把它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活动。比如文章开头讲到的“行走阿拉善”,就是让各种背景、各个领域的朋友一起去探访沙漠化的最前线,寻求解决之道。更多的慈善种子正在“发芽”。比如我们有一个项目是通过奖券的形式,让做好事的人能够得到好报;我们的校友正在经营北京大学阳光爱心诊所,专为看不起病的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

行动是最完美的成长。不要害怕失败,真正的问题反而在于浅尝辄止。我们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热情和想法,但是能把构想落到实处的人不多,这需要大量知识和经验的累积,而我们最缺的就是经验。你自信满满拿出来的计划,往往在现实面前千疮百孔,一无是处。唯有不断行动,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不断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坚持到底,方能成功。还在读中学的你,如果也想做些公益活动,我建议最好先从简单的活动做起,培养执行经验和团队能力,不断获得成就感和信心,以走向更大的活动和更大的成功。

也许你是叱咤风云的班级(学生会)领袖,习惯了班长(会长)有话语权,班长(会长)指挥大家的传统“校园模式”,但在公益组织中,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对于社团的组织者(领袖)来说,为每一个成员考虑,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让大家在做事的时候都感觉有提升,有收获,这样才能保证大家都发挥主人翁精神。根据哈佛Marshall Ganz教授的理论,一个好的团队应该是“雪花片式”管理:每个人都是雪花片,分管一整块任务,大家相互支持形成一个网络。这种管理模式会让团队效率迅速提高。正如“包产到户”让农民可以分享自己耕耘的果实,“雪花片”模式让每个人更深入地去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努力把工作做好。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理想聚到一起,必须培养像家一样温暖平等的感觉。

从“种子”到“火种”

“种子班”在2013年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新课程分为三部分:哈佛课堂、暑期实践和中国课堂。课堂不是目的和结果,而是公益行动的开始,通过培训,“种子”们看世界的视角变了,遇到很多社会问题的时候首先想的是有没有办法去解决它,一旦条件成熟便付诸行动。

在忙碌之余,我们也进行了反思。目前种子班的招生对象仍然是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已经是研究生、博士生或社会工作者,他们的人生道路已经基本成型。能不能让更多更年轻的朋友,在选定人生道路之初就能接触社会创新活动,接触公益慈善事业呢?这样的“火种”,多多益善!针对中学生群体的“火种(SPARKS)青年领导力研行班”就是在这样的构想中诞生的,也许在8月的美国,将写下属于青春的崭新乐章!

孙太一: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学及政治科学讲师,政治学博士侯选人,校长奖学者。哈佛大学商学院创新实验室社会创新引擎发起人之一,哈佛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工作坊负责人之一,美国互动基金会亚洲及新英格兰地区负责人,波士顿城市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如果你对“火种班”感兴趣,可登陆www.gyouth.org做更多了解,孙太一的邮箱是:suntaiyi1118@gmail.com,你也可以写信给他,他将选择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在本刊和大家交流。

上一篇:夜景的作文400字下一篇:福建集美旅游景点英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