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集序言怎么写

2025-01-12

论文集序言怎么写(共2篇)

论文集序言怎么写 篇1

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序,也叫做“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状况等资料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序分为自序、他序和代序。

自序是作者自我作的序。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好处,主要资料,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状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推荐,再版书的修订状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自序有时也用“前言”。(请注明来源于goodook。)

他序指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资料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资料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

代序指放在书籍、著作前面用以替代序言的,本非书序之体的文章。

无论是刚刚踏入职场,还是已经在其中打拼了多年,你可能都碰到了在各种场合可能要用到序言,下方我们来看下几个例子:

文集出版序言:

一生中很多很多记忆被锁住,压抑在心底,成为郁结,释放是最好的结果。

一向都是把自我的苦与乐灌注在笔尖。多年了,与纸和笔相依相伴,搀扶着走过了多少孤寂和落寞的日子,也排解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怀。

在所有的笔录里,都是自我与自我心灵的对话,不需要解说,只要自我懂得就是。于是留下了些近乎于胡言乱语的文字。日子长了,不知不觉就攒下了这么些叫做文章的东西。

记得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文学性作品,就是《青春梦已老》。在这部纪实文学里,不仅仅是对自我人生道路的回顾,也是对自我青春若失的慨叹。这篇文章的材料来自当过知青的同学、朋友,在他们对那段经历的交谈唏嘘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青春流逝的抱恨和遗憾,而我自我,也是因为“知青”而与他们产生共鸣。

对那一段经历,我们不能说放下就放下,因为这段经历影响了我们的一生。从满怀理想,到前途迷茫,从青春少年,到霜染双鬓,我们生活的轨迹无不是循着那条无法改变自我命运的路在走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不能掌握在自我的手里,所以我们无奈,我们叹息,以至于我们青春梦慢慢老去,直到有一天或许会随我们一齐走向另一个世界。

此刻,有机会把这些文章编在一本叫书的集子里,信手翻开,才发现辑文成册很有必要。这就像把文字变成一颗颗沙砾,铺就在我们历经的生活之路上。沙砾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那是我们记录在生活日记中最好的印迹。当我们回过头来,会看见了那些若隐若现的划痕,揭开我们所有的记忆。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些深深的脚窝里盛满了我们的狂热,盲目的自大和无知的不可一世。当我们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我的青春已然不知所往。所能默写的只是无能为力的苍白呓语,所能证明自我生命苟延的,只有染霜的银发。

将所有的沧桑搓成几缕无须羁绊的思绪,缠绕我们的年轮。

年轮总是很轻易的烙下苍老的印记。在混沌的思维中,拂去哲学的临摹,我们变得一贫如洗,唯有不老的传说和没有歌唱的乐音,还相伴身边。

我们在虬枝中攀折,试图将杂乱不堪的枝条理顺,让枯木能够逢春。于是,有了自嘲,有了自戕,有了一本充满苦涩的书。

这天,书出版了,江北作协丛书之十九。这是自费的,不会给我带来一分钱的效益,却能带给我不以钱论的受益。书记录着我们的心路历程,书会释放我们的酸辣苦涩。或许书中还有几许梦想,那是我们一生以前迷念过的希冀和期盼。即使我们的梦想已经迈过年轻,变成没有青春美丽的迷茫。

我们怎样写序言

时下,个人出书而找名家写序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乐此不疲。我觉得,这样做弊端很多。此刻读者英明得很,找名家写序这个小把戏早已被人们看穿。其实,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找名家作序,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想借名家之光恐怕是不争的事实。有一些出书的人,千方百计甚至挖空心思地找到自我所崇拜的名家写序,以撑门面,这已成为一种流行风。

有的称这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此,我不以为然,在下本事不大,却有一个怪脾气,我从来不模拜任何人,我不以任何人为楷模,也不以任何人为偶像,我不敢说不想借任何人的光,但我没树立什么迅速成名成家的宏伟蓝图,写东西任其自然,我想到哪写到哪。至于搜集作品出书,也用不着找名家来个开场白,而自我更不必多言,白纸黑字,用句俗话:那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你看了,说好,肯定有你的道理,说不好,也有你的根据,我想,这比起名家写序挡在读者面前,更能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假如写得好,也不会因没有名家序而被读者看不起,而写得不好,可能由于作者的诚实态度而不至于让人家更加恶心。

从另一个角度讲,找名家写序从某种程序上讲是对人家不尊重。道理很简单,你十分虔诚而恭敬向名家呈上你的文稿,写的咋样不说,那厚厚的文稿总也算得上心血的凝聚,有的经过几年或十几年才积累下来的,名家也是人,哪能没有同情之心,于是或直言说好、妙、高,有的转弯抹角说同样的意思。我看过很多名家给出书人写的序,至今没看到说书写得不咋样、不太好之类的序言。而事实上,真正能够得上好、妙、高的书并不很多。我猜想名家给别人写序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那是你逼人家扯谎,逼人家捧你,逼人家掉价。我曾看过我认为很正直的作家为别人写序,只见一片苦心溢于字里行间,但分明是言不由衷,我总觉得这有些逼良为娼的`味道。我想,名家写序的滋味不会好受的,不论他(她)怎样写,都很难到达问心无愧,因为,这个问题,远远不是写作技巧能够解决的,要我说,写序是名家的陷阱,这样说,大概有点耸人听闻,但未必不是事实。

名家写序未必能够写好。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往往因为在某一方面创作成就突出,名家往往不是全才,全才的名家可能存在,但极少。名家并不是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妙不可言,事实上,名家很多文章也属平庸之作,其中写的序言之类的东西多属此种。此刻我还未发现哪位作家由于擅长写序言而出名的。而事实上,此刻好多名家写的序言构成了序八股,千篇 一律,样貌都差不多,有的想试图变变花样,往往还是弄巧成拙,真是英雄气短,大家风范荡然无存。有的故作姿态,搔首弄姿,有的空话、假话、套话、错话连篇,毫无章法,令人很不舒服。往往见诸于这样的文字:名家读了某作者的文稿,于是心灵受到巨大震憾,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产生了一个惊喜,受到强烈的感染,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被文章深深打动了,受益如何明显,不可多得……也不知名家们何时多情善感起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觉得,不象是作品如此感动了名家,大概是作者的感情感动了名家,从而使名家越来越容易被感动,以至感动得不得了。而言过其实的感动,可能对读者是一种误导。既然名家说作品写得好,就可能有人去摹仿,去借鉴,当他们最后得知自我中了名家的圈套会怎样想?是不是有误人子弟之嫌?培养人考察意见

依我看,出书的人大可不必麻麻烦烦地找别人作序,既然能够出书,写个序就应是件简单的事,而序的自主权掌握在自我手中,这就应是出书人的一大幸事。人的一生,不能自主的地方已经很多了,这令人无奈,但我固执地认为,能够自主的地方尽可能自主,使你成为真正的你,我成为真正的我,而不应使你变成我、使我变成你,从这一好处上讲,自我出书自我作序也是自主自立的体现。

为女儿小学毕业作文集写的序言 篇2

时间过得真快。背着红色的小书包,带着一脸兴奋与憧憬的女儿走进小学校门的情景还恍如昨日,而今的她已经在这里度过六年岁月,即将小学毕业,踏上另一个新的征程。

六年的时光,两千多个日夜,我的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在老师的辛勒培育下,从懵懂无知的学前儿童变成如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的少年,其间包含了老师和家长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这本集结的作文集里,记载了女儿六年来的学习生活。内容大体有三类,一是在学校里的点滴趣事,二是在家里及外出游玩所发生的事。三是自己有感而发的所思所想,每一篇女儿都记忆犹新,每一篇她都能如数家珍地叙说当时的写作过程,每一篇其实都是在老师的不断肯定与鼓励下写成的。下班回家,看见女儿拿出一大摞六年来的作文本,在里面艰难的取舍文章,那股认真和执着劲,这很是令我欣慰。回想起刚刚开始写作文的痛苦样,我真担心她以后会不会写作文,今天在这里终于让我释怀。集子里的作文总的来说都具有真情实感,按照年级布局总体基本合理。《精彩的接力赛》和《稀饭桶里的趣事》都是发生在学校的亲身事,女儿写得很生动,刻画得很是细腻;《动物们的倾诉》《小草的呻吟》是她在生活中的观察有感而发。《妈妈的爱无处不在》、《一份特殊的爱》等是女儿和她妈在相处中的真情流

露;《农家趣事多》、《劳动最光荣》则是带女儿回乡下的的真实

体验。

当然,女儿作文里的不足之处也是很多的,比如说用词不恰

当,错别字不少,思路也缺乏创新。在作文中,尤其是同一类型的作文,往往采用一个模式,开头部分如此,结尾部分同样如此,不能另辟蹊径,缺乏思维创新。这些都是女儿在今后的学习中需

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女儿在今后作文时,凡是优点,就要坚持下

去;凡是不足,就要尽快纠正。这也是我要写这篇序言的目的所

在。

女儿即将年满十二岁,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也将结束。在这

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女儿小学时期的作文能够结集成册,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这是她小学阶段写作的总结,是对她的鼓励,更是她成长足迹和美好记忆。我想,女儿

应借此机会,更好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以更加饱满的学习热

情,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学学习,在不断

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上,确保其它各门功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业。

感谢女儿的老师在毕业之际布置的这么一道作业,让女儿选

择自己作文中的好篇章自己编成册子。谢谢女儿把这个作序的光

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使我有机会在这里表达对她的希

望与爱。

是为序,以此与女儿共勉。

上一篇:彩色复印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普及程度逐步提升下一篇:教学业务考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