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事活动策划

2024-05-30

节事活动策划(共7篇)

节事活动策划 篇1

节事活动策划要点

一、节事活动策划的重点

1)怎样树立良好的品牌 品牌农业节庆旅游活动

2)怎样体现特色文化

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是一种对于农业的新认知与新传播。3)怎样满足观众心理需求 活动的号召力。“乡间新生活,我有桃一棵”―富阳半山桃花节农学园系列活动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认领桃树期、第二部分:桃树生长期、第三部分:桃子结果/采摘/制成品、第四部分:桃子分享期,通过此活动,提升了城市人民对农业的兴趣与知晓。并由富阳市旅游局牵头,富阳半山村桃花节旅游系列活动将被整合成一个系列的旅游产品,强调体验、实践与分享。

二、旅游节事活动的设计与运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活动时间的选择

各地的旅游资源都各不相同,人文自然、四季景色各有千秋,在本地区最具有竞争力的时候推出活动,对充分打造当地的旅游品牌形象的作用无疑是最好的。同样,也可以依托要培育的旅游景点为基础,在其最具有吸引力的时候推出活动。

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推出活动,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效果比较明显。但黄金周期间的活动往往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塑造、传播地方旅游形象应有的作用。

2)活动主题的确定

(1)要考虑的是旅游地的资源状况:旅游地的最大卖点是什么?最大特色点是什么?那些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了?那些还具有相当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2)要考虑市场需求状况:目前游客的旅游心理趋向是什么?有那些需求他们已经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哪些还没有?

(3)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以后,在旅游地的现有卖点、特色点、或者准备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潜在卖点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找结合点,进行创意提炼。活动主题的创意提炼必须以对旅游地资源现状的把握和市场现状的分析为基础,集思广益。

3)活动内容的设计

活动内容的设计包括两个层面:

(1)旅游层面的活动内容。

(2)和旅游相关的经济商贸活动。活动内容至少要有1-2个比较大的亮点,然后在构建一些小的比较常见的活动内容,但活动内容并非越多越好,切忌活动内容的设计过于庞杂,造成景区形象的模糊。比如在一个山东的某一个自然景区,一会搞宗教活动,一会搞少数民族演出,还搞现代文艺演出。

4.活动招商

赞助是资金流的关键,因此活动的管理者通常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确定赞助商、制定赞助建议案以及进行赞助洽谈等事务。

一些大中型企业对一些规模巨大、影响力大的旅游节事活动的赞助也越来越热心,如青岛啤酒界、大连服装节等。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型景区而言,在企业赞助方面的工作还是非常有限的。

对赞助商而言,他们关心的问题主要包括:⑴旅游节事活动的目标市场是否与企业的产品目标市场一致或者有关联性:比如平邑蒙山举办长寿旅游节就可以重点寻找一些老年保健品厂商进行赞助⑵⑶厂商宣传展露机会如何体现:活动的新闻价值如何?厂商有没有媒体崭露的机会(新闻、广告)等。

5.活动宣传

搞活动最终是为了提高知名度,带来客源。

宣传主要包括新闻发布会、信函、传真、广告、新闻等方面。活动信息对外传播的唯一途径就是宣传。再好的活动只有辅以有效的宣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活动的宣传要选准宣传点(亮点、新闻点、强调点),找准宣传对象(旅游记者、旅行社、游客),运用各种宣传方式从不同角度予以强化。如新闻吸引大众注意,硬广告提升活动形象并告知详细信息,主题线路广告配合旅行社进行销售等。

6.活动销售

旅游节事活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增加游客量,因此活动的举办、活动的宣传和活动的销售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设计节事活动的内容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相关主题旅游线路,并将活动内容、主题线路、优惠措施等相关信息及时通告给各旅行社。如果旅行社能在活动举办前后推行相关的主题线路,必然对活动的宣传以及景区本身的宣传和销售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7.活动控制与保障

重视实施方案的操作设计。一些创意很好的活动,由于缺乏具体指导性和可衡量性的操作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很多问题,违背了活动的初衷或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很多情况下时候还会出现严重超过预算的问题。

因此,在活动举办前召开协调会,对所有参与活动组织实施的工作人员进行方案培训,使其深入理解活动每个环节的策划意图,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实施。另外诸如交通、食宿、安全、水电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活动中予以足够的重视。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8.活动评估

一个大型活动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评估标准,根据活动的目的不同标准侧重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计划执行的偏差、游客量的增加、媒体的报道篇幅与数量、周边居民的参与性、社会的关注程度、资金投入与回报等各方面都应进行总结。从而为以后的活动积累经验。

三、策划的要点

1)有明确的主题目标

2)有崭新的创意

3)有实现的可能性

四、节事活动策划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效益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参与性原则

6)市场化原则 五、一个完整的节事活动策划应该具备以下五点要素:

1)招引力

能不能招引到用户的重视是活动推广策划成功与否的根底。在一个活动推广策划中,要充沛招引用户的注重和参加,就要捉住地点用户集体十分重视的热门,对用户效之以情,效之以利,激起用户的热心,促进用户十分活跃的参加。

2)可信度

活动策划策划好,还需求有必定的可信度,让用户信赖你。特别是创业型的网站,基本就没有什么知名度,你的活动策划的再好,但用户都没听说过你的网站,用户的认同感不强,那参加你这个活动的人就不是许多,推广作用也就不是很大。

3)关联度

活动推广要和网站的产物、品牌文明关联好,不能偏移首要的用户集体,要长于整和关联性的事情以及关联的资源。活动推广没有关联性是十分天真和蹩脚的策划。

4)履行力

活动推广的作用首要来源于前期精心的策划任务,而推广策划的计划能不能最大化的表现推广意图,推广活动的履行力在整个推广活动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履行力首要表现在具体的任务描绘、任务流程步调、履行人员、履行时间、突发事情的处置计划等。在活动履行的进程中若是出现问题,惹起用户的不满情绪,那活动的推广作用就会打折扣,乃至对网站起到恶劣的反作用。因而活动推广的慎重有序的履行力,是整个活动推广中十分重要的要素。

5)传达力

网站做活动推广的意图就是把网站的品牌文明传达给更多的用户集体,完成最大化的品牌宣扬效益,这也是整个活动推广进程中最要害的局部,也是会集表现活动推广意图地点。

活动推广的传达力表现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各个期间。活动前,勾起用户的爱好和重视,为活动发生预热成效;活动中,做好活动组织任务,把活动的内容与主题会集表现出来,经过用户的参加,获取用户对网站产物或网站文明杰出的形象;活动完毕后,把宣扬效应进一步分散和延伸。经过其他的信息传达媒介,把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展,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

六、节事活动策划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为去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1)比较分析法

2)头脑风暴法(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3)灵感创新法 4)运筹学法

七、节事活动策划书内容

1)策划定位

创意流程、活动目的、整体思路、基本信息 2)活动流程

活动主体模块、活动执行流程、流程解析

3)前期准备

场地规划、视觉表现、文档制作、物资配置、人员配置 4)执行保障

项目组架构、管理保障、人员保障、外协保障 5)细节管理

物资施工设置管理、人员工作节点管理 6)应急预案 保障性应急预案

7)活动预算

精细、准确的费用预算表

8)执行统筹

活动执行前工作明细、活动执行中工作明细、活动执行后工作明细 9)附录

活动实施方案:

(1)活动目的(2)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参展人员和嘉宾(3)实施组织

协调组、外联组、宣传组、安保组(4)宣传标语

节事活动策划 篇2

为了阐明节事与旅游两者的关系,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节事和旅游。 对于旅游业而言,它是一个复合产业,因此很难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 通常来说,使用世界贸易组织1991年对旅游产业下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对于旅游和节事之间关联呢,盖兹在他的《节事管理与节事旅游》一书中对节事下了这样的定义:“对于游客而言,节事是指游客可以从休闲、 社交或者文化体验中获得的超出日常经历以外的机会”。 节事活动具有短时性、独特性、聚集性以及广泛性等特征。 从旅游及节事的定义当中能看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共性。 在本文中,笔者会对旅游与节事的关系做出分析。 此外,关于为什么旅游部门更喜欢每年举办节事也将被解释。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将给出一些关于节事旅游的建议。

1旅游与节事的关系

通常来说,旅游与节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这主要是由于两者都能从彼此的发展当中受益。 对于节事而言,它在旅游业和旅游经济中扮演以下角色:旅游景点、绘制者、旅游形象、区域营销以及催化剂。 节事活动可以作为旅游景点,激励游客在旅游景区度过更长的时间并增加消费。 节事活动也可以作为绘制者来激发多样性和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如果节事活动想达到绘制者的作用,它们必须要与文化进行紧密结合。 由于节事活动快速、高效并且可持续,许多城市通过定期举办节事活动提高城市知名度,进而提高游客忠诚度。 举例来说,奥林匹克的举办对于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不仅有利于提高国际知名度,还能够加速城市更新以及品牌重组。 此外,对于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发展而言,节事是一种区域性营销手段。 与其他注重经济产出的营销手段不同,节事活动,尤其是文化节事,注重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满意度以及花销。 最后,作为旅游催化剂,节事活动的投入能收到长期的回报。 节事活动不但能带给游客愉快体验, 同时也能带给活动举办方经济效益。 因此,节事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影响了旅游产业的诸多方面。

旅游业中的不同组分会对节事产生不同影响。 首先,对于商业节事而言,其目的是使组织者和参与者认可其价值。 体育节事提供低成本航空公司促进经济增长。 许多游客前往目的地只为了参加节事,尤其是体育节事。 对于文化节事而言,游客们能够参与体验不同种的文化、历史、艺术以及传统。 举例来说,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成功地将文化、历史以及运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端午节期间,游客们不仅可以吃粽子、季五彩绳、拜屈原像,还能参加龙舟比赛。 可持续性节事强调节事活动的可持续性,包括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以及人类栖息地保护等。

综上,可明白节事和旅游是互相作用并相互影响的。 节事产业的发展会吸引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 进行消费并且度过更长的时间。 而旅游产业的发展会给节事活动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 如,更成熟的交通体系,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 此外,旅游业与节事业的共同繁荣也会是当地受益良多。 例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来投资以及提高城市知名度等。 姑且不谈节事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 让组织者深受激励的一点是节事活动的参与人员会对节事活动本身产生忠诚度, 这也是为什么旅游部分如此重视年度性节事活动的原因。

对于旅游部门而言,他们是节事活动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在节事产业的发展中,旅游部门起着规划性作用。 同时,旅游部门也为节事的发展提供平台和契机。 既然节事活动可以带来如此大的经济利润,因此,无论是地方性还是国家性的政府部门都支持它的发展。 地方一级旅游管理部门尤其重视节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节事业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之一。 斯托克在1991年中的报告提出 “地方一级管理部门是最为直接有效的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职能机构。 同时也是对当地变化和民众利益最为敏感的部门”。

然而,旅游与节事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却并不总是积极、 成功的。 理论上来说,我们假设节事活动可以吸引本国以及国际游客参加。 然而事实上作出这样的假设是存在风险的。 并不是所有的游客都愿意为了举办的特殊节事活动而逗留更多的时间。 相比于节事活动组织者, 游客们显然对于节事活动本身更加满意。 组织者对问题的处理速度以及服务态度是导致游客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 文化差异也是可能产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此外语言障碍也有可能造成误解。 尽管节事业在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节事及旅游业相关的公共服务任然有待提高。 对于一些大型节事活动,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旅游监管部门而言,意识到这点并能够平衡安全性与愉快性是尚需解决的问题。 节事业本身的成功使得大家竭力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节事业安全方面的成长。

3结论

旅游业与与节事业既相互依存又互相独立。 旅游组织者偏爱年度性节事活动是由于其可以给当地带来持续性经济收入并提高当地知名度。 此外,通过节事活动的举行,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然而,旅游与节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 不成功的节事活动会带给游客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旅游满意度。 但总的来说,节事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这不仅体现在其能够提供给游客超出寻常的视野、更广阔的文化消费空间,同时,还成功的吸引大众的关注,尤其是在社会、文化以及环境方面。

摘要:节事活动作为现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之一,是旅游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节事活动与旅游两者的相互作用,直观的展示了节事活动在旅游经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些现今节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内地省会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研究 篇3

一、内地省会节事活动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

1.形成阶段。以合肥为例,1999年前后至2004年,以农产、农业观光题材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形成阶段。这时期会展及节事经济开始得到重视,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农业观光为题材的节事活动。具体有:2001年发起的“长丰草莓节”、“合肥植物园梅花节”、2002年发起的“中国合肥龙虾节”、2003年发起的“合肥大圩草莓节”等。

2.发展阶段。仍以合肥为例,2004至2008年前后,是农副主题与其他多类题材并行发展的阶段。这时期,除上述农业节事外,其他题材的节事活动也蓬勃发展。具体有:2005年发起的“中国(合肥)徽莱旅游美食节”、2006年发起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包公文化节”、2007年发起的“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已举办4届)、2008年发起的“中国·合肥撮镇生态湿地荷花节”、“合肥水文化节”、“公祭包孝肃公大典”、2008年成功申办了“中部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等。

3.提炼阶段。2006年前后至2010年,此阶段为合肥节事活动由数量向质量发展的转变时期,一方面通过参评国家知名节事、政府扶持方式,在已开展的节事里提炼一批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点发展,如:“中国(合肥)徽菜旅游美食节”、“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合肥龙虾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均在此期间获得政府大力支持并迅速壮大为全国行业内知名节事;另一方面,政府积极申办、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节事活动,主要有:“中部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1年主办权等。

4.未来提升阶段。未来合肥节事活动的发展将延续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态势,向打造知名品牌的提升时期迈进,当然这一阶段并非一蹴而就的。

(二)发展规律。对合肥地区节事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深入研究,还可以得出两个明显规律,即节事活动的空间规律和时间规律。

1.空间规律。调查发现,该城市节事活动的方位布局大体上取决于节事的性质类型,即自然景观及物产类节事多分布在城郊及三县地区,文化娱乐及展销型多分布在相对繁华市区。

2.时间规律。早期,农副主题节事数量多、质量低,中期以后其他类型节事题材兴起,且注重附加值效应。在一年的时间分配规律表现为较集中于4、5月春夏之交和9、10月夏秋之交。

二、省会节事活动发展实效

(一)促进农产技术革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合肥龙虾节“为例,从06年开始促进合肥地区龙虾养殖面积发展到50000亩以上,产量突破20000吨,而且还开发了“稻田连作”、“野生寄养”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再以“长丰南瓜节”为例,该节事打开了产品在全国的销路,使南瓜、冬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张,2010年12000亩以上,同时农民亩均收益也达到3400元之高。

(二)推进城市招商、拉动地方经济。各类节事活动对拉动合肥地区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仅以2D08年第四届中博会为例,共有139个项目现场签约,总签约额逾人民币1000亿元,其中截止2009年12月底,在合肥地区落实的项目内外资项目共24个,共计300亿元。再以跻身“中国节事50强”的合肥龙虾节为例,节事效应拉动当地龙虾养殖达8000多户、近3万人从事养殖和捕运、龙虾餐馆4000多家、餐馆从业人员3.5万人、较大规模龙虾出口企业12家、年创汇4000万美元以上,据农业部门估算,其产业创年经济总量已达20亿元以上。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环境。2004年前后,合肥会展活动与城市设施、环境的不配套问题日益明显。2006年各类节事活动使市政设施、城市交通、体育场馆及周边环境建设快速提升。以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为例,促使滨湖轮滑场、合肥学院球类馆、合肥体育运动学校全民健身馆及其他全民健身体育场地的建设与翻修,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合肥体育设施建设至少提前了10年。

此外,合肥地区的系列节事活动的实效还体现在: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与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居民消费;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

三、节事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重复、特色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合肥地区内节事活动主题存在明显的趋同现象,尤其是农业物产、景观类节事(如草莓节、菜花节等)在三县和大圩等地季节性集中推出;另一方面表现为本地区与其他省份的节事主题重复,因此合肥节事活动的生命力面临严峻挑战。

(二)文化缺失、内涵不足。目前不管是何主题的节事活动,大多以歌舞、明星、模特、表演等来营造感官吸引力,而这些大多与节事主题、地方文化、地方特色没有关联,无法彰显地方文化和节庆主题,因此也就很难培育节庆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吸引力。

(三)战略短视、规划不足。中部地区的节事活动发展历史都相对较短,节事举办经验不足,常常一些活动仓促成行、草草结束,接下来就很难延续而遭遇停办,甚至还有的节事损害了地方形象,不具备战略思想,更谈不上走“以节养节”的市场化道路。

四、省会节事活动开发的路径

(一)不同阶段节事开发。起步型节事指的是刚举办1-3届、影响力不太强的活动。此类活动开发的关键就在于选对新颖有利的节事题材,即受众兴奋点。一般而言,选择符合国家发展大势、切合民众时代需求热点的题材;同时,是否搭建了有力的贸易交流平台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成长型节事指的是有一定市场且连续成功举办4-5届的活动,如合肥的“炒货节”、“徽菜美食旅游节”、“安徽青年集体婚礼”等,应着重致力于活动的规范性建设、品牌建设,增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稳定发展型节事指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且影响力遍及全国的活动。如“全国山地自行车系列赛”、“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合肥龙虾节”等。这类活动的开发在于寻找国际化发展路径,如在扩大国际知名度、寻求国际合作、开展国际技术交流论坛等。

nlc202309030420

(二)不同类型节事开发。自然物产型节事活动开发的路径在于“精深”。必须站在产业、行业的高度,挖掘其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精华、延伸产业链,该节庆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而不能流于表面的粗放开发。例如举办“土豆节”,活动不仅是土豆采摘体验、品尝、品种交易等,重要的是要融入当前土豆行业的深层问题——土豆品种退化问题、有毒土豆的解决问题等,另外还要体现该产品的产业链延伸,例如土豆发展为酒精能源等。而合肥此类节庆中,以进入50强的“龙虾节”为例,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民俗风情型节事活动开发的路径在于“精绝”。我国的民俗风情有大众与地方小众两种类型。赛龙舟、庙会、闹元宵等属于大众民俗,而泼水节、土家“哕儿调”、安塞腰鼓等属于地方小众民俗。作为节庆活动开发可以考虑二者的结合,将小众民俗中最“精绝”的元素融入到大众节事活动中。例如著名的合肥庐剧、曾令“洛阳纸贵”的庐阳花布、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肥门歌、洋蛇灯、火笔画、羽毛画等精绝的民俗文化,可以考虑融入相应的民俗风情节事活动中。

历史文化型节事活动开发的关键在于“提炼”。历史文化型节事能促进形成城市个性和形象,加强市民对地域文化认同感、归依,故而此类型的节庆开发应以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模式为主。在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地脉人脉中提炼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传播力、号召力的精髓作为节事主题。合肥有“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目前举办的“三国文化节”、“包公文化节”都属此类开发模式,但都缺少与时代呼应的主题思想提炼,若提炼“廉洁文化”为主题,加以创意可在全国推广,或策划为青少年文化教育活动等。

博览会展型节事开发的关键在于“定位”。首先是选题定位,其次是特色定位。因地制宜的题材定位成为中部地区第一立足点,诸如“徽商大会”、“中部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家电产业博览会”等“土著”展会活动是今后长期发展的品牌活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区别其他同类活动,一定要有鲜明的特色定位,例如合肥“家电产业博览会”就应着力突出“中国世界工厂,合肥中国工厂”的特色。

总之,中部地区节事经济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共性和可借鉴性,随着节事实践的发展,今后将有更系统、更具指导意义的研究发现。

节事活动策划 篇4

1409101018

张燕

说起大成都的节事活动,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每年的开年重头戏——武侯祠大庙会。这时肯定有人会疑惑,庙会有啥稀罕的,每个地方都有?当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庙会,但是我们依托武侯祠的大庙会却独具特色,它是属于我们成都本地人的一场文化交流盛宴。

成都最早的庙会,是秦朝时由李冰父子在都江堰治水前举办的抗旱求雨庙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如今的“成都大庙会”,是在已中断45年,原民国时期青羊宫春节庙会的基础上,于2004年春节恢复举办的。自2005年起落户成都武侯祠举办的成都大庙会,以文化惠民为主旨,以三国文化为特色,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和热闹喜庆的传统年味,早已让“过春节必逛大庙会”成为成都人的新年俗和***惯。成都人游喜神方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宋朝,每年正月初一早晨,大家扶老携幼,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拜谒祈福,吃茶会友。1999年,成都武侯祠恢复了这一传统,喜神文化也成了每年成都大庙会的重要内容。出南门,游喜神方,摸喜神石、接受小喜神的祝福,已成为广大市民过春节的习惯。

2017年1月23日,由成都市文广新局主办的,以文化惠民为主旨,以三国文化为特色,2017成都大庙会在成都武侯祠开庙,此次大庙会一直持续到2017年2月12日,即正月十六,在此期间市民可以看演出、赏灯组、观展览、品美食、逛集市,沉醉其间,喜迎鸡年。接下来,重点介绍一下此届大庙会的特色:

1.四大展览重磅亮相,文化惠民共赏 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2017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到底有什么新的东西吧?这次大庙会特别推出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展览:展现唐风流韵的“丝路幻彩——洛阳博物馆藏唐三彩精品展”,展现复古工业风尚的“老爷车展”,展现艺术之美,汇集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内十位艺术家的“明园雅集丁酉新春当代中国画邀请展”画展,展现新春色彩的第24届海棠迎春展,将让观众逛大庙会,过文化年。

2.炫科引入庙会,起互体验旋风

酷技大刮动新什么?庙会还VR?是的,本次大庙会首次引入三国定制VR体验游戏,突出科技元素,引入专属定制的“赤壁大战”和“惠陵探秘”VR体验项目及其它三国主题的科技互动元素,增加互动性与知识性,体现大庙会的时尚与科技。

头戴体验设备的观众,将穿越至赤壁古战场,化身为孙刘联军中的一名将军,通过极具代入感的对话与剧情,亲自发布行动信号、控制弓弩方向、与敌军在船头决斗,挥斥方遒,身临其境地感受赤壁之战的宏大震撼。不仅如此,观众还可通过VR体验设备“走进”刘备的惠陵,探寻近1800年前的秘密。此项体验根据史料记载,结合传说故事,设计模拟墓室内部结构、陈设,并在不同房间为体验者设置机关和推动剧情进展的关键人物:舞蹈的宫女、燃烧的灯油、正在下棋的神秘二人......不同的操作将开启不同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探寻神秘,并增加考古及文保知识。

3.苏格兰风笛、柬埔寨歌舞空降,两大舞台好戏连台

主舞台的节目,是每年武侯祠成都大庙会的重头戏,大气复古的舞台配合热闹欢快的文艺演出,将带给游客隆重愉悦的观看享受。本届大庙会的演出,颇具国际范儿。除传统的歌舞、戏曲、武术表演外,还有时尚的近景魔术表演,更特别引入了苏格兰风笛、柬埔寨艺术团等国际团队的演出,让观众欣赏原汁原味的异国传统演出。除综艺主舞台外,特别增设时尚音乐小舞台,引进多国乐队的音乐表演,为传统庙会注入时尚新亮点。

4.灯组演绎“汉服奇缘”华丽亮眼

在大庙会现场,仿佛融化在灯的海洋,今年的14组大型主题灯组或庄严、或磅礴,一万多盏精致宫灯幻如影、眀如月,树林间装饰的氛围灯带散如星、聚如萤,再加上西区湖面的浮光掠影,营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华彩世界。西区中轴线一组名为“丝路霓裳”的灯组,可谓今年大庙会上最“打眼”的一组彩灯。十五组汉服彩灯翩翩展开,龙凤、祥云、花鸟、藤蔓等传统刺绣纹饰点缀其间。衣袖边,15对身着传统汉服的“侍女”,双手持灯,摇曳生姿。穿行其间,重重锦绣,让人忍不住也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汉风古韵之华美。

5.“仿古祭祀” 游喜神方 2017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上,年初一的“仿古祭祀”掀起了“游喜神方”活动的高潮,活泼可爱的小喜神们于庙会期间,在西区旌忠门东侧特别设置的小喜神的办公点—喜神小屋轮流“上岗”,为观众盖喜神印章,互动三国小知识,赠送福贴、福挂、书签等福气小礼物。没有遇见小喜神巡园的观众,可以选择在他们的“上岗时间”段,到喜神小屋去寻找喜气。在西区设置的“喜神小屋”内为观众盖喜神印章,送福贴、福挂,并在庙会现场巡园送祝福,表演小节目,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喜庆与欢乐。

6.新春猜谜,传统游园 猜谜,是从古至今、逢年佳节最传统的游园项目。2017武侯祠成都大庙会设置谜语区,并特别准备了几百条与三国有关的谜题,观众游走在一张张写满谜语的彩纸阵中猜中了谜底,还能获得特色奖品,自然是新年逛大庙会最好的纪念。

7.文化创意产品组团走进成都大庙会

节事活动策划 篇5

一、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对区域发展的效用分析

中国每年节事活动数量众多, 已步入“节庆大国”之列, 但通过对各地节事活动的分析, 初具品牌的区域性节事活动数量还尚为较小。

(一) 区域性节事活动内涵分析

关于节事活动的定义, 学术界已有多位学者对其定义, 如吴必虎 (2001) 指出, 节事活动是指城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 包括:节日、庆典、交易会、博览会以及各种文化、体育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2];戴光全 (2005) 认为, 在事件旅游中, 节日 (festival) 和特殊事件 (special event) 常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 在英文中简称为FSE (Festival&Special Event) , 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 简称“节事”[3]。

何为区域性节事活动?本文认为, 区域性节事活动是相对于全国性节事活动而言, 它以区域文化和区域资源为载体, 注重参与、体现交流, 具有相对影响力和辐射力, 能给举办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旅游与社会交往活动。区域性节事活动主要特征为:一是受众的地域性。区域性节事活动主要为本地、本区域观众服务, 其宣传和营销策略也会更多的考虑本地实际情况;二是目标的直接性。尽管发展节事活动有多个出发点, 但区域性节事活动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通过发展节事活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如何继承和发扬本地传统特色文化;三是节事活动内容的本土化。由于受众的地域性和节事噱头的要求都会使节事更多的向地域性靠拢, 这使得节事更加的通俗易懂, 本区域居民更容易理解认同和参与。

(二) 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的效应分析

1. 聚和效应。

在人力上, 发展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能吸引更高水平的节事策划者, 提高和增加观众的数量和质量;在物力上, 有更强大的经济后盾带来支撑的同时, 也会有更多的社会物力支持。这样也使得节事拥有更强的实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提升节事活动品质;在经济上, 发展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不仅是节事主办方收益的保证, 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

2. 光环效应。

品牌节事所具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观众、政府、合作者以及其他社会公众能产生一种亲和力, 吸引力及认同感[4]。本区域观众会慕名而来, 随即带动大量消费, 拉动节事产业链和相关行业发展, 政府愿意投入更多的财政投资去塑造节事品牌, 合作单位会对品牌节事拥有更大的信赖度, 有更强烈的意愿与之合作, 很大方面增加节事筹资力度。节事所带来的城市经济发展也会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促进城市的招商引资。

3. 宣传效应。

当节事拥有品牌之后, 当地主办方或者政府就可以利用节事的知名度、美誉度传播区域特有文化, 宣传城市形象, 打造城市新的名片, 促进城市的多元化, 可持续发展。品牌的宣传做用在社会中表现较为突出, 越是有名的品牌, 越是形象佳, 美誉度高, 对地区宣传效果越明显。

二、区域性节事活动和全国性节事活动的对比

1.地方性。各地区有其鲜明的文化内容, 民间故事和传说较多。全国性节事在选择节事的宣传内容上采取的大多数为众所周知的民间故事, 或者以传统节日为主题, 然后以大制作大宣传以取得预期效应, 区域性节事则可利用当地资源, 把地方小文化变成大文化, 从而打造一个文化品牌, 塑造本地城市形象。

2.区域性。区域性主要体现在人流上, 全国性节事节事客源广, 人口流动大, 观众较多。区域性的节事的客源地主要是本地, 对区域文化熟悉度高。主办方应多采用本地区文化特色、饮食、风俗、传统等组织节事, 与此同时结合节事举办目的, 从而打造一个高质量的, 有地方特色的节事。

3.辐射性。全国性节事辐射范围较广, 节事市场广阔而利益显著。而区域性节事则只是影响周边地区, 省内范围, 能走出省外的则更少。辐射影响的不同则使之影响力差别较大, 区域性节事要扩大其影响, 则需要大力挖掘本地节事资源, 统筹利用资源, 创新宣传和开发形式, 扩大影响力, 加大品牌塑造力度。

三、塑造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的途径

成功的节事活动品牌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名片。因此, 能否塑造好一个品牌, 强化其品牌意识, 就是能否交出一张含金量高的区域名片。节事的举办受多重因素影响, 本文主要从可变因素和不可变因素角度来分析。

(一) 不可变因素

1. 举办缘由。

区域文化的有限性使得节事举办的原因相对稳定, 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挖掘文化内涵, 创新内容和形式, 以免举办质量下降, 观众审美疲劳。

2. 资源的固定性。

资源的禀赋差异导致各地资源分布不均, 特别是本地域资源的数量和丰富程度存在相对稳定和有限的特点, 因此需要对区域各类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值。

3. 历史影响。

节事活动由于举办历史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会对整个节事的品牌塑造会产生一定阻力。在本地进行品牌化运作之前, 受“刻板印象”的影响, 受众既有态度很难产生改变。因此, 随着品牌塑造的逐渐深入, 节事组织方应思考如何使其影响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 可变因素

1. 质量保证。

质量是品牌的保证, 品牌是质量的依托。因此, 保证节事质量是塑造品牌节事的第一步。首先, 举办时间、地点、规模、主题、节事商品是构成节事活动的基本要素。节事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恰当, 规模定为准确, 选用主题符合本地特色, 所开发的节事商品能体现本地文化等, 都有助于品牌节事活动的塑造;其次, 区域性品牌节事之所以称其为品牌, 主要在于区域节事活动依托了当地的文化, 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从而使节事参与者能体验当地特色, 拥有深刻记忆, 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与;最后, 在区域性节事活动的运作中, 应注入规范化运作的思路, 将有助于提升节事活动的内涵, 提高节事活动的质量。

2. 优质服务。

一是前期服务。节事组织机构应提前做好节庆规划, 提前思考本地节事活动的主要文化内涵, 如何组织群众活动和服务经营, 达到何种目的等。有序的规划不仅使节事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发挥文化的感召、凝聚与奋发向上的积极作用, 增强本地观众自豪感与自信心。二是现场服务。应对节事活动的工作人员诸如礼仪、向导、志愿者、安保、急救等人员素质进行严格把关, 强调用规范化的动作、语言为节事观众服务。三是配套服务。节事活动的顺利举行, 离不开餐饮、交通、住宿、物流、交通等相关配套服务。配套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协调和完善, 将有助于提高节事举办城市旅游形象。

3. 创新程度。

创新是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创造出新的吸引力, 促进区域性节事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主题创新。区域性节事活动的主题与节事举办的噱头有极大的关联性。一个好的主题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吸引各方观众前来。主题的选择既可依托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加工, 也可无中生有创造[5];二是内容创新。节事活动内容的筹划应围绕主题进行, 由于主题一般是不变的, 故内容的更新和创意就成为较为困难的问题。因此, 一方面可采取在不脱离节事本身的基础上做相对变动。另一方面可保留一些特色环节或者活动, 作为每届节事活动的必备项目之一;三是子活动创新。保持观众吸引力的重要方法是保证观众的参与度, 而子活动是观众参与度的重要途经。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节事活动举办时间的延长, 观众的兴趣度会降低, 这就需要节事组织方不断为节事注入新的吸引力和新的元素。

4. 媒体宣传。

媒体是节事口碑和形象的塑造者, 包括节前宣传, 节中媒体直播和报道, 节后引导人们最终评价和认识。在节事的运作过程中, 媒体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一是加大宣传攻势。节事组织方要广泛利用各类广告媒体, 巧妙运用广告策略, 举办各类公关活动如发布会、座谈会等, 以吸引观众和表达节事特色为原则进行宣传;二是邀请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积极参与。大量事实证明, 节事活动只有先被当地观众认可和喜爱, 才会逐渐吸引外地观众。因此, 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区域性节事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5. 人才培养。

人才是塑造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的主要抓手。发展区域性节事活动, 一方面, 应强调“专业化运作”的理念, 注重培养或引进节事策划、运营、营销等专业才人, 积极开展节事营销和品牌塑造活动。另一方面, 高素质的志愿者是品牌节事活动的亮点和区域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 应着力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

四、结语

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作为促进旅游业和地方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和城市声誉方面, 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 塑造区域性品牌节事活动, 要注意处理好影响区域性节事活动发展的可变因素与不可变因素, 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龙虾节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称号[EB/OL].江苏政府网, 2006-01-17.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3]戴光全.节庆、节事及事件旅游[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05.

[4]陈放.品牌学[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2:4-11.

节事活动策划 篇6

[摘要]2008年11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国际旅游学会(ITSA)第二届双年会在“奥运后、世博前”的背景下集中探讨了大型会展节事活动对旅游业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动态影响,对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旅游及会展产业和会展、都市旅游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会议综述;会展节事;都市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1-0093-04

2008年11月6日至9日,国际旅游学会(ITSA)第二届双年会“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召开。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在即,全球两大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此背景之下,以“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世博会举办地上海召开,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会议介绍

作为由学界、政界、业界等各种旅游利益主体代表共同参与研讨的全球旅游盛会,本次会议旨在“奥运后、世博前”的背景下集中探讨全球化下的大型会展节事活动对旅游业以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都市旅游发展的动态影响,促进节事旅游、都市旅游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此次“会展节事与都市旅游国际研讨会”,不仅对世界及中国会展节事活动实践经验的提炼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有利于促进都市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国内外旅游及会展专业教学科研单位及个人的交流,将极大促进我国旅游与会展学科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本次国际会议是继2006年“新亚洲改变世界旅游国际研讨会”之后1TSA主办的第二次国际会议。会议由国际旅游学会(ITSA)、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及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国内外6所大学、学会共同主办,由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同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亚太旅游协会(PATA)、旅游学刊、凤凰古城、旅研网、大地风景旅游咨询集团等9家单位共同协办,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自发起以来,得到来自全世界广泛而强烈的反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波兰、匈牙利、芬兰、新西兰、南非、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中文和英文为工作语言,采用英文和主办地当地官方语言是国际旅游学会年会的特色,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更有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本次会议主要采取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形式,经过深入的研讨,广泛的交流,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二、主题演讲

在本次会议上,PATA战略情报中心主任张科德(John Koldowski)先生、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宋海岩教授及英国坎特伯里基督大学(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的韦德(MikeWeed)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

张科德(John Koldowski)先生的演讲以全球化视角下的亚洲旅游业发展为主题。他首先对PATA的历史、构成等进行了介绍,强调了PATA在亚太区域旅游业发展预测、国际横向对比借鉴以及促进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随后,张科德从旅游收入、游客量、客源地等方面介绍了近年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同时,他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运营成本持续上升,经营利润日趋降低,酒店、航运、餐饮等即将步入“寒冬”;旅游业的发展要迈出经济阴霾,要综合考虑环境、能源、城市化、贫富差距等多要素带来的影响;他着重强调了科技发展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其发展与应用对旅游营销、产品更新、分销渠道及旅游者行为均会带来积极效应。最后,张科德指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隐忧,即虽然中国在历史、文化艺术、商务活动便捷性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亦是理想的会议举办地和商务旅游目的地,但全球推介力度显著不足,在“国家品牌榜”上毫无竞争优势,打造“中国”品牌是旅游业发展下一步的关键和核心。

韦德(Mike Weed)教授就体育、旅游与奥运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利用大型体育赛事促进旅游发表演讲。韦德认为,体育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基于对两种现象特征的比较分析,体育旅游可以被界定为:体育旅游是一项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它缘起于人与目的地之间由于活动所产生的独特的互动过程,是旅游与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奥运旅游是体育旅游研究的一重要议题,韦德介绍其对了奥运旅游流以及奥运旅游者行为的研究结果,对奥运会前、会中及会后的旅游流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不同旅游流形式带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奥运旅游者行为遵循“体育旅游参与模型”,韦德介绍了通用模型之后,又列举了滑雪旅游、精英训练营、常规赛事以及一次性赛事的旅游者参与模型。他指出,对旅游流及旅游行为的了解是利用体育赛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最后,韦德提出,要利用媒体提升目的地曝光度,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宋海岩教授就“不确定性下的旅游需求预测”进行了演讲。旅游需求预测研究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预测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两大类型。基于对旅游需求预测的概览及两类预测方法优缺点的分析,宋海岩教授提出了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法,即首先运用多元回归的计量经济统计进行初步预测,再运用德尔菲法对初步预测结果进行调整,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宋海岩教授运用综合预测法分别对2008北京奥运会及2010上海世博会的国内及国际旅游收入与游客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专家对北京及上海的游客量及旅游收入的预测均持乐观态度,另外,专家预测2010世博会也会对2008年北京的游客量带来积极影响;研究也表明,游客量的增长要高于旅游收入的增长。最后,宋海岩介绍了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旅游需求预测网络系统(Web—based Tourism Demand Forecasting svstem),该系统运用综合预测法,是一个开放性的互动预测系统,可以对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游客量等进行预测,极大地便利了旅游需求预测的应用,其互动性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平行会议和小组研讨

大会议题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会展策划与管理、

北京2008奥运会和旅游、上海世界博览会与都市旅游、会展与旅游教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等14个分议题,与会代表以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提供了一系列创新观点,形成了一批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方案。

(一)会展节事与旅游

如何成功策划会展节事,实现其有效运作与长久发展是进一步探讨其对旅游业推进作用的前提研究之一。马尚春(shang-Chun Ma)等构建了大型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性结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2009高雄世运会进行了案例研究;詹姆士·卡耐尔(Janles Kennell)基于2012奥运会及残奥会的分析,创建了事件策划及评价模型;张云耀对节事活动的构成进行分析,形成了节事活动组成结构图;刘亮亮等从休闲角度对节事活动进行了分析;张跃西提出了大型会展与节事策划的八卦方法,指出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会展产业八卦衍生作用;吴辉基于对重庆市文化遗产日(CHD)的调研,指出CHD的产品开发应注重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朱海森等从会展的品牌化人手,在对中国品牌化展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品牌化展会的对策和措施。

会展旅游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诸多学者分别以某城市(杨佩群等;郭巍;李俊)或城市群(Yongde Zhong等)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杨佩群等;郭巍)等研究方法,对其会展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另外,姜静娴等对上海市会议旅游的质量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彭顺生探讨了会展旅游对广州城市发展的影响;戴光全等通过对因特网资料的内容分析,研究了中国展览业的时空特点。

游客对旅游接待满意度的高低是大型节事活动旅游接待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旅游接待也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点之一。赵新峰确立了影响游客对旅游接待满意度的几大主要因素;徐洁等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浦东新区会展活动对宾馆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测量;沈涵等分析了经济型酒店产品要素的客户感知和偏好,并提出酒店经营的战略建议;杨浩尔(Hao-Erl Yang)等对旅行社顾客感知品质及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大型节事活动影响研究

在政治影响方面,李祗辉等基于大型节事活动对国家形象影响的研究,研究了奥运会影响下韩国媒体上的中国国家形象。经济影响方面,道格拉斯·图科(Douglas Turco)等基于事件消费者评估理论,对2009全美高尔夫公开赛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皮尔威士佐·邦德奥(Piervincenzo Bondonio)等分析了2006都灵冬奥会的举办对当地旅游业的推动效应;克里斯汀(Christian M.Rogerson)从小型旅游企业的视角,探讨了2010世界杯对当地都市旅游带来的拉动效应;姜明则以节事活动的主要举办场所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对深圳华侨城进行了资本的投入产出分析。社会与文化影响方面,卡罗琳·牛顿(Caroline Newton)对2010南非世界杯对普通国民带来的影响进行阐述,强调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乔治亚·哈里斯(Georgina HalTis)等研究了纽约全城马拉松赛的社会影响;Anna Dluzewska分析了杜拜各项节事活动对原住民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止出现社会及文化失衡的各项政策建议;尤巴迪奥(UbaldinoSequeim Couto)从澳门的天主教游行人手,对这一特殊宗教节事带来的正面及负面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研究;刘立平(Liping Liu)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对当地民俗旅游中的各项表演活动对族群身份确立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2008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对举办地的影响作用是本次会议学者们讨论的热点。有学者(于海波;王婉飞;王馨欣)论述了奥运会对北京目的地形象、吸引物、城市景观及空间格局的影响,总结了北京奥运会在城市建设诸多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整体规划;金汉英(Ha-In Joo)对北京奥运会前后,赞助商及埋伏式营销商在中韩两国的品牌知名度进行了对比,以期对埋伏式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方式进行深度了解;库提斯(Curti$Ashton)以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多语言引导系统为切入点,分析了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文化影响;郝小斐对奥运后青岛的商业街区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作为全球最具盛名的大型节事活动,对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将有助于旅游学术界对大型节事活动研究的深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紧张筹备当中,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将对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旅游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吸取国内外以往举办世博会等大型节事活动的成功经验,为本届世博会的举办提供借鉴?上海世博会对都市旅游的促进作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针对处于“世博前”这一特殊阶段,王显成对上海世博旅游的辐射效应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周边城市的承接策略;吴红(HongWu)以上海朱家角为例,探讨了上海世博与旅游业的互动机制;郭英之等对具有特色的上海世博会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三)主体维度下的会展节事研究

所谓主体维度,就是指从参与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会展节事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其动机、态度、行为以及会展节事对其动机行为等的影响。主要从当地居民和活动参与者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当地居民是会展节事活动举办的直接受影响人群。楼嘉军等以公众对上海节庆活动的认知度为切入点,总结了不同细分市场对节庆活动的认知规律:谢丽佳对上海市民对2010世博会的影响感知进行了研究;彭兰亚对上海市民对2010世博会的态度进行了研究;马尚春(Shang-Chnn Ma)等对高雄市民对2009世运会的态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的事件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邓倩等运用主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上海市居民参与会展旅游的动机归纳总结。

在参与者行为研究方面,克劳德(Claudia Bell)基于对2005爱知世博会及2000汉诺威世博会游客的经验总结及分析,指出游客的参与是多感官的综合体验;叶云霞等对旅游者参加北京奥运会进行动机探讨,进而研究了北京奥运会产生的影响感知及参与动机关联度;施德群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植物园桃花节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评价。

(四)都市旅游发展研究

王晓丽分析了大型节事活动对举办城市都市旅游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并就如何利用积极效用、应对消极效用做了初步探讨;黄参(Can Huang)等指出,要借2010世博会之机,大力发展“黑色旅游”(DarkTourism),并对推动黑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措施建议。

王艳辉等对福州市“三坊七巷”进行创新开发,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借鉴经验;随着创意产业园区的不断兴起,其在都市旅游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朱军(Jun Zhou)等分析了不同类型创意园

区在都市旅游中发挥的作用;胡青英(chin-Yin Hu)以高雄市爱河为例,探索了都市水域景观形成的模式及其空间布局特征;艾美萨(Emesa Panirik)等构建了农业旅游合作的概念框架,强调了战略联盟的形成及新产品开发在促进农业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章尚正指出资源非优型城市突破资源瓶颈的途径是以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五)会展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

弗里德森(Fredeficn Bouchon)对马来西亚会展管理人才的教育及发展进行了归纳总结;马克(MarkEwen)基于对英国会展管理高等教育与会展管理关系的研究,指出理论研究与实务的脱离是阻碍会展行业发展的一大诟病;张跃西针对会展旅游专业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分段式模块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艾里纳(Elina Wainio)强调了互动式旅游教育,应重视在真实环境下的旅游教育过程,并指出在旅游业不断发展前提下,旅游教育者亦应不断加强互动交流;戴光全等通过北京奥运会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对比研究,总结了大型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六)可持续发展

张胜男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切入点,探讨奥运后都市旅游的持续发展之路,提出探索经济型旅游业向文化型旅游业的转化模式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关键所在;柯涌晖提出,应借用都市优势,以市场运作方式,实现中国传统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张美英等基于国内外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韩春鲜等用旅游社区居民和旅游者满意度作为社会效益的两大衡量标准,对吐鲁番旅游区域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次双年会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旅游研究领域的沟通,彰显了ITSA致力于发展中国和跨语言文化的旅游学术交流,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思想和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的使命。会间,国际旅游学会执行委员会召开了执委会扩大会议,对学会在未来的学术会议举办、会员发展、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作出了若干调整。国际旅游学会第三届双年会将于2010年在马来西亚泰勒学院(Taylor's College)举办。

节事活动策划 篇7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 在旅游目的地举办节事活动可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娱乐、背景、人力等众多因素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组织和整合, 集中大众媒体的传播报道, 迅速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很多城市试图通过事件举办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5]。

国内外关于节事活动事件促进旅游地形象宣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李蕾蕾[1]认为, 节事旅游目前日益成为各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振兴旅游经济的重要方式。旅游节事本身就是旅游地形象, 举办大型的旅游活动和盛事就是形象塑造的过程。Andrew Smith[2]认为, 潜在旅游者在谈及目的地旅游形象时, 会联想到节事活动事件产生的系列影响, 使城市更具活力与朝气, 充满色彩。节事活动事件引致的目的地展示, 如事件期间的氛围等在形象塑造上起积极的作用, 超过节事活动事件的本身。另一方面, 学者也对旅游地的形象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研究。宋章海[3]认为,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是旅游整体营销理念中的重要概念。旅游地应当树立形象去吸引游客, 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巩固既有市场的规模, 以建立旅游地与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李晓莉[4]认为, 旅游形象的变化一方面受旅游者自身经验与兴趣的影响, 另一方面受节事活动自身的特征、规模、组织策划水平和后期相关措施的影响。

2007年8月29日上午, 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永久评奖基地——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的启动仪式在苏州金鸡湖畔举行, 这标志着苏州成为了电影“金鸡百花奖”的永久性评奖基地。2007年10月, 第16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办, 金鸡湖畔热闹非凡, 水景交融, 充分体现了国际水情、现代休闲的特色, 也更好地诠释了苏州“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形象。中国电影最高级别的奖项——“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苏州金鸡湖畔, 意味着苏州在每年的“金鸡百花奖”评奖活动时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城市。特别是金鸡湖畔的风景展示, 将会对苏州的旅游新形象——“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深入分析“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苏州对苏州城市旅游新形象的影响,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 重点分析了游客对“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苏州的效应感知,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此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2 研究设计与样本概况

2.1 研究设计

游客对苏州“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旅游新形象的认知调查数据主要通过市场调查问卷形式收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是应答者的背景资料;第二部分是游客对苏州旅游形象的感知;第三部分是苏州大型节事活动对苏州“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旅游新形象推广的影响感知, 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设计, 5表示非常有帮助、4表示有帮助、3表示说不好、2表示没有帮助、1表示完全没有帮助;第四部分是游客对节事活动对旅游形象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效应感知。基础数据来源于来苏州出游的游客的随机抽样调查, 包括散客和团队调查。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23—27日, 问卷共发放250份, 收回有效问卷165份, 有效率为66%。

本项研究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首先利用频率分析描述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分析游客对苏州旅游新形象的感知。在此基础上, 采用交叉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one-way ANOVA) , 重点分析“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对苏州旅游形象的宣传效应差异, 最后采用交叉分析法分析节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效应感知。

2.2 样本概况

统计发现, 被访者男女比例大致相同, 男性占51.8%, 女性占48.2%, 男性稍占优势。年龄集中在15—45岁, 累计比重为87.2%, 说明来苏州旅游的游客主要以中青年为主要群体。从文化程度看,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游客总比例为79.3%,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游客比例为53.1%, 总体文化程度水平较高。职业结构方面, 主要以学生、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商贸销售及服务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为主, 累计比重达到75.6%, 进一步验证了中青年是来苏州旅游的主要群体。

3 分析过程

3.1 苏州旅游新形象感知

游客对“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形象感知:游客的思维受他所玩景点的限制, 因此游客在苏州游览过的旅游资源就成了重要的形象感知载体。在游客游览过的苏州旅游资源中, 印象最深的为古典园林, 以31.1%居于首位;太湖风光和城市水体景观 (如金鸡湖) , 两者比重达21.35%, 水乡古镇为14.63%。这说明金鸡湖等水体景观在苏州的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在游客印象最不深的旅游资源中, 科技博物馆和古寺名刹分别以23.17%和17.07%的比重居于前列。古寺和博物馆不是苏州最突出的旅游资源, 没有全国性的影响和号召力, 因此在游客中未能得到很高的反响。在游客再游苏州时, 21.34%的游客想再游古典园林, 15.85%的游客想再游太湖风光, 11.59%的游客想再游金鸡湖等城市水体景观。太湖风光和城市水体景观 (如金鸡湖) 的水上风情很受游客的欢迎, 两者累计比重超过游客对古典园林的期待。从图1还可以看出, 游客再次来苏州最想游览“太湖风光”和“城市水体景观”的比重超出了游客印象最深的比重, 说明这类旅游资源符合游客的消费需求, 具有强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同时也说明了“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形象市场拓展的空间很大。

苏州旅游新形象感知总结:水是苏州突出的旅游资源, 也是苏州城市的灵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游客对金鸡湖、太湖等水体旅游资源比较感兴趣, 但其比重不是最高, 说明目前游客对苏州“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新形象的认识还不很深刻,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广新形象。而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的理念是“金鸡湖畔评金鸡奖”, 使其名副其实。金鸡湖是苏州打造东方水城的重要形象窗口之一, 通过“金鸡百花奖”这个节事活动推广苏州的旅游新形象, 借用“金鸡百花奖”的节事辐射效用向全中国乃止全世界的人民展现金鸡湖的风貌, 东方水城, 从而让游客对 “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有更深刻的认识。

3.2 评奖基地对苏州旅游新形象推广效应分析

“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有助于苏州新形象的推广:最近两年, 在苏州举行过的大型节事活动中, 知名度最高的是第16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以及“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苏州, 知晓率达到31.27%;其次分别是2007年“同一首歌”走进苏州吴中区、2007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2007年“张学友好久不见”苏州演唱会、2007年“欢乐中国行”走进苏州高新区, 2007年第15届世界小姐江苏赛区总决赛, 知晓率分别为17.87%、15.63%、13.4%、10.67%和6.2%;最后是2006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仅为4.96%。从以上数据可见, “金鸡百花奖”的游客知晓度要远高于其它几项节事活动。其它几项节事活动都属于苏州偶尔为之的活动, 持续时间短, 游客关注活动内容的本身要多于对举办地的关注, 而要在游客心目中达成一个深刻的印象, 就必须有一个“宣传—传递—接受—消化”的过程, 因此一个地区循环定期举办标志性的节事活动才能提升其城市形象。“金鸡百花奖”是一个持续性的节事活动, 也是一个具有全国影响性的大型活动, “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苏州金鸡湖畔, 在每年的评奖时节总能持续地向观众传达苏州的形象信息, 从而使游客能形成“金鸡百花奖—金鸡湖—苏州—东方水城”由点及面的联想, 不断强化游客对苏州金鸡湖的感知度。通过“金鸡百花奖”的宣传和辐射效应, 使游客能了解金鸡湖, 观赏金鸡湖畔的水上风情, 从而达到宣传苏州旅游新形象、发展苏州旅游新热点的目的。

注:1为2006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2为2007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3为2007年“同一首歌”走进苏州吴中区;4为2007年“欢乐中国行”走进苏州高新区;5为2007年“张学友好久不见”苏州演唱会;6为2007年第15届世界小姐江苏赛区总决赛;7为“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苏州及第16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

“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对苏州旅游形象的宣传效果:第16届“金鸡百花奖”在苏州市金鸡湖畔举行颁奖典礼, 这一盛事得到央视以及苏州等地方电视台的热烈报道和宣传, 尤其是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放的“苏州——永不谢幕的天堂电影院”的宣传片, 展现了苏州特色的古韵今风, 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而热切的关注。在此次调查中, 知道此节事活动的游客比例为76.83%, 不知道的游客比例仅为23.17%。从整体而言, 游客普遍认为苏州举办“金鸡百花奖”大型节事活动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得较好。其中, 46.34%的游客认为较好, 20.73%的游客认为非常好。通过这一系列的节事活动宣传, 游客对苏州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 “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的宣传也提升了苏州的旅游形象。从表1可见, 游客来苏州之前首先想到的旅游形象是古典园林的比重最高, 其次是江南古镇, “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形象位于第三, 比重为24%。从游客的访谈中得知, 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此项是因为知道一句俗语: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他们对“天堂苏州”较熟悉, 而对“东方水城”没有很大的感知度, 这说明人们首次来苏之前。对“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形象感知度不高。游客在游览结束后, 他们对“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印象比重上升2.22%, 对“东方威尼斯”的印象比重上升3.66%, 两者累计比重达到35.37%, 超过古典园林的感知度31.1%。这说明游客在此次游览中, 借助“金鸡百花奖”体验到苏州的水文化建设, 感受到苏州在打造“东方水城”方面的成果。

“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对苏州城市旅游宣传的影响:“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永久落户苏州既促进了苏州的旅游形象宣传, 又有助于苏州旅游更好的发展。表2显示, “推动苏州经济增长”、“吸引更多旅游者来苏州”和“丰富苏州市民的文化生活”是“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对苏州城市的主要推动力, 处于第一层次, 三项得分均值分别为4.18、4.02和4.01。从赞成率看, 被调查者对于前两项的赞成率超过80%, 对“丰富苏州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达到了79%的赞成率, 反映了游客非常赞成“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 推动了苏州经济的增长, 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丰富了苏州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苏州的城市知名度”、“宣传苏州“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形象”、“丰富旅游产品, 推动苏州旅游景区的发展”和“推动苏州旅行社、饭店业发展”处于第二层次, 得分均值分别为3.89、3.98、3.90和3.93, 赞成率在71%—76%之间, 反映了大部分游客“赞成”这4项是“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对苏州的主要推动力。该层次的标准差比第一层大, 说明不同职业群体对这4项节事活动的推动作用认知差异较明显。

对“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能够提升苏州的知名度, 企事业管理人员、学生、公务员和私营业主的认知程度较低, 得分值不到4分;而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农民、商贸销售及服务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工人的认知程度较高, 得分超过4分。这主要是因为企事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和私营业主的思维较偏向理性化的思考, 因此对这类活动能提升城市形象不抱太大的预期。对“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有助于宣传苏州“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形象, 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和学生的认知度较低, 其它职业的游客认知得分都超过4分, 职业差异较明显;对“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有助于“丰富旅游产品, 推动苏州旅游景区的发展”方面, 公务员、工人、私营业主和商贸销售及服务人员给予了较高的赞同度。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游客由于职业的关系, 公务员、私营业主和商贸人员要经常出差, 而工人在各发达城市间的流动性也较大, 因此对城市旅游的态度比较积极。对“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有助于推动“苏州旅行社、饭店业的发展”, 各职业间的差异较明显。除了农民、离退休人员和商贸服务人员之外, 其他职业的游客对这项认知度都较低。

注:作用1为提升苏州的城市知名度;作用2为宣传苏州“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形象, 作用3为推动苏州旅行社、饭店业发展;作用4为丰富旅游产品, 推动苏州旅游景区的发展;作用5为吸引更多旅游者来苏州;作用6为延长旅游者停留天数;作用7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用8为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作用9为增加当地居民的友善程度;作用10为丰富苏州市民的文化生活;作用11为推动苏州经济增长。

“增加当地居民的友善程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就业机会和延长旅游者停留天数”处于第三层次, 得分值较低, 赞成率在57%—63%之间。与其它层次相比, 这四项是节事活动的一般推动作用。从标准差看, 这几项的分值都较高, 接近或者超过1, 距均值的离散程度大, 说明认知的职业差异明显。尤其是“延长旅游者停留天数”, 标准差为1.02, 表明不同职业人员对“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有助于延长旅游者停留天数的认知程度差异大。其中, 公务员和农民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得分值都达到4分。由于职业特点, 公务员有国家的法定休假日, 农民的时间相对自由, 因此这两者的时间稍微空闲, 所以对“延长旅游者停留天数”有较高的感知;而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工作节奏快, 平时的工作较紧张, 时间珍贵, 因此得分值相对较低。

3.3 基地对苏州旅游形象推广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金鸡百花奖”评奖事件有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落户苏州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 目的是为了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提高城市旅游经济效益。“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落户苏州, 游客的停留率越来越高。通过统计数据发现, 不管游客停留原因如何, 慕名“金鸡百花奖”、选择游览金鸡湖的比重最高。表3显示, 在“领略水城夜景”的游客中, 29.63%的游客选择去金鸡湖沿线景区欣赏苏州的水体景观, 这说明金鸡湖已成为吸引人们停留的重要原因。在认为“苏州美景多, 一天不够”的游客中, 有23.72%的游客首选坐游轮夜游苏州环古城河, 19.87%的游客去金鸡湖。在来苏州以走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游客中, 15.38%的游客选择夜游苏州环古城河, 14.10%的游客夜游金鸡湖。而在参加旅行社的游客中, 19.75%的游客选择夜游金鸡湖, 其次分别有13.58%的游客选择夜游苏州环古城河和泡吧等娱乐活动。在以商务会议为旅游目的的游客中, 他们也倾向于去金鸡湖。

注:1—10为夜游项目, 其中, 1为去金鸡湖沿线景区, 感受李公堤国际风情街, 欣赏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2为逛观前街、石路等购物中心;3为坐游轮夜游苏州环古城河;4为夜游网师园;5为去平江、七里山塘等历史街区;6为去盘门看水陆城门, 欣赏大型演出节目“吴越夜战”;7为去光裕书厅等场所听苏州评弹;8为十全街泡酒吧、茶吧等娱乐场所;9为去SPA进行保健按摩;10为其他。

不管是哪种停留原因, 在苏州的夜游项目中, 去金鸡湖沿线景区, 感受李公堤国际风情街, 欣赏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以及坐游轮夜游苏州环古城河成为大多数游客的选择, 说明金鸡湖在吸引游客停留的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落户金鸡湖, 提高了苏州金鸡湖的知名度, 再加上游客的口碑效益, 更是促进了苏州新旅游形象的提升。

注:1—10为夜游项目, 其中, 1为去金鸡湖沿线景区, 感受李公堤国际风情街, 欣赏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2为逛观前街、石路等购物中心;3为坐游轮夜游苏州环古城河;4为夜游网师园;5为去平江、七里山塘等历史街区;6为去盘门看水陆城门, 欣赏大型演出节目“吴越夜战”;7为去光裕书厅等场所听苏州评弹;8为去十全街泡酒吧、茶吧等娱乐场所;9为去SPA进行保健按摩;10为其他。

“金鸡百花奖”评奖事件有助于苏州夜间游览项目的发展:金鸡湖是苏州打造东方水城的重要的形象窗口之一, “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落户苏州金鸡湖畔, 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金鸡湖欣赏音乐喷泉、水幕电影以及烟火表演中就延长了在苏州的停留天数。游客通过金鸡湖畔的窗口, 了解到苏州新形象“东方水城”的风情, 从而促进其他相关旅游产品的发展, 提高苏州旅游整体效益。从表4可见, 由于“金鸡百花奖”在苏州停留的游客随着时间停留的长短, 他们带动了苏州不同夜游项目的发展。时间停留较短 (1—2夜) 的游客, 他们首选夜游金鸡湖沿线景区;在苏州停留时间较长 (3—4夜及其以上) 的游客, 他们在苏州的夜间游览项目较多, 分布更散。超过38%的游客选择去金鸡湖沿岸, 其次选择夜游苏州环古城河以及逛观前街、石路等购物中心。他们带动了平江、山塘街等历史街区的人气, 以及苏州酒吧、茶吧等娱乐场所的高档消费, 这些都直接提高了苏州的旅游收入。

坐落在工业园区内的金鸡湖, 在苏州属于后起之秀, 其历史和地位远没有环古城河深厚。然而,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见, 金鸡湖沿线风光作为苏州东方水城一个重要的窗口, 其形象已逐渐深入人心。这不仅与金鸡湖本身的环境建设优美有关, 也与苏州打造东方水城的开发理念和宣传密切相关。金鸡湖作为打造东方水城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不甘于只做一个城市的内城湖, 它与中国著名的“金鸡百花奖”携手共进, 借着“金鸡百花奖”的光环, 把自己推向全国, 走向世界, 在打响自己品牌的同时宣传苏州“东方水城”的旅游新形象, 促进了苏州夜游项目的发展, 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

4 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游客在苏州游览后, 对以太湖风光和城市水体景观 (如金鸡湖) 为代表的苏州水文景观非常感兴趣, 但是对“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新形象认识不很深刻, 需要采取进一步提升措施。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的理念是“金鸡湖畔评金鸡奖”, 通过这个节事活动对苏州旅游新形象的提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②研究发现, 通过“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的宣传, 77.4%的游客知道苏州旅游新形象是“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 其中70.08%的游客认为“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作为苏州的旅游新形象比较适合, 92.68%的游客回去后愿意向他的亲友介绍苏州是“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③“金鸡百花奖”作为持续性的节事活动, 在每年的评奖时节都能使苏州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城市, 特别是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放的“苏州——永不谢幕的天堂”的宣传片, 展现了苏州特色的古韵今风和“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的旅游形象。由此可见, “金鸡百花奖”等大型节事活动对苏州的形象宣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④“金鸡百花奖”评奖基地落户苏州金鸡湖, 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此夜游, 无形中延长了游客在苏的停留时间。金鸡湖携手“金鸡百花奖”, 将“天堂苏州, 东方水城”推向全国, 走向世界。⑤“金鸡百花奖”等节事活动的举办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提升苏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整合苏州与“水”有关的节事活动, 推广节庆旅游产品, 借势宣传苏州的水城形象。

参考文献

[1]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9∶164-169.

[2]Andrew Smith.Tourists, Consum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port Event Image[J].Journal of Sport Tourism, 2006, (11) ∶77-100.

[3]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 2000, (1) ∶63-67.

[4]李晓莉.事件对举办地的旅游形象影响与提升战略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 2007, 22 (8) ∶74-81.

上一篇:幼儿园英语教学下一篇:合同效力问题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