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观后感常照《榜样》之镜汲取前行力量

2024-11-12

《榜样》观后感常照《榜样》之镜汲取前行力量(通用3篇)

《榜样》观后感常照《榜样》之镜汲取前行力量 篇1

《榜样》观后感:常照《榜样》之镜汲取前行力量

近日,中组部、央视联合推出“榜样”专题节目,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风采。

一位位先进榜样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光芒,也照出了自己的鄙陋,让我们在“明不足”中“知进退”。古人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笔者认为,“以榜样为镜,可以促前行”,榜样力量让我们前行路上精神抖擞,蹈厉奋发。

常照《榜样》之镜,续信念之火。“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带领农民“富口袋”的罗官章、“工人院士”李万君、信息化产业领跑者王恩东等等,镜中的榜样哪一个不是靠着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同样作为党员的我们,该扪心自问信念之火是否还像当初那样熠熠发光又或者早已奄奄一息。身为党员就应时常以榜样为镜,为自己人生的信念之火添柴加火,让信念之火更加摧残明亮,指引我们以慷锵有力的步伐坚定前进。

常照《榜样》之镜,召奉献之情。“拼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支教老师支月英用她一生中最美年华在深山播撒希望,她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而这一坚守便是36年,将一生奉献给深山的孩子们。支月英用36年的光阴为我们生动的诠释了“奉献”,党员干部该常以此为镜,感召奉献之情,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奉献智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

常照《榜样》之镜,强责任之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救过人,卧过底、毙过匪”的李贝,打造“生命之舟”的琼沙三号,一位位先进的榜样在忠诚履职中,早已将那份职责看作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担当与责任的深刻内涵。常照榜样之镜,让我们以优秀党员为标杆,不断强化履职尽责之心,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新的时代催生出新的榜样,新的榜样传递给我们更贴心的力量,让我们在“照镜”中汲取榜样力量,续信念之火、召奉献之情、强责任之心,以不凡的行动在我们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应有贡献,相信前进路上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成为彼此的“榜样”,让我们互勉共进,以坚定的脚步昂首前行。

从榜样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篇2

今年教师节,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要大力学习李保国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优秀教师典型,弘扬主旋律。我省也宣传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典型。

省委宣传部于近日发布了2016年第三批“云岭楷模”名单,受到表彰的这3位楷模中,就有两位来自教育系统。一位是已经87岁高龄,却依然活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被称作“云南省理论界的一面旗帜”的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王展飞。另一位,本刊的读者并不陌生。他就是本刊记者此前翻山越岭采访报道的“澜沧江畔筑梦人”、昌宁县大田坝镇德斯立小学教师张有国。

梳理两位楷模的事迹,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66年如一日潜心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王展飞,还是在大山深处的一师一校教学点坚守了37个春秋的张有国,都在看似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以对事业的执着与坚守,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精神和故事,值得在全社会传扬而不仅仅是在教育系统。

除此之外,我省一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先进教育集体也受到省级表彰。教师节期间,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表彰了50个“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90位“云南省优秀教师”和10位“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其中,乡村教师的比例占到了35%以上。他们是我省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出色的业绩,体现了高尚的师德。

为了更好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本期“园丁风采”栏目,我们特别选取了其中的5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加以报道。他们是“山村里的妈妈校长”李燕、“为布朗山村甩掉‘零毕业生帽子”的拉祜族教师王海军、在山区学校耕耘28载的聂基树、“把爱洒向无声世界”的特教教师宋菊芬、“把上讲台的每一天都当成节日”的高校教师周文英。本刊集中展示这些教师的先进事迹,希望读者更多地看到他们在荣誉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获得荣誉的教师是幸福的,而更多的老师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着为师者的感动和快乐。

前段时间,一条名为“一个白血病女教师的求助”的帖子刷爆朋友圈。来自昆明某中学的肖老师不幸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面对后续治疗所需的高额医疗费用,已经花光所有积蓄的肖老师一家不得已向网友发出求助。由于肖老师的丈夫也是一名接近30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帖子一经发出,便迅速在肖老师夫妻的学生和同事间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一场爱心接力。短短3天时间,便筹集到了治疗所需的35万余元,暂缓了肖老师一家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肖老师曾经和现在的学生们都纷纷为其留言加油,希望自己的老师早日康复。

罹患重疾的肖老师是不幸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肖老师又是幸福的,因为“桃李满天下”的她赢得了那么多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尊敬和关爱。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尊重教师的权益和社会地位,需要在教师节被响亮地提及,更需要在不是教师节的每一天加以落实。

《榜样》观后感常照《榜样》之镜汲取前行力量 篇3

雷锋,50年前,一位年仅22岁的普通战士用自己平凡的生活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他的事迹与精神作为整个社会的标杆,成为中国几代人的共同记忆。雷锋精神在如今,已然成为人类道德的楷模,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时过境迁,半个世纪后的中国社会在经济、文化上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但是雷锋精神是在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孕育和锤炼出来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雷锋精神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鼓舞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无论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无论社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雷锋精神所具有的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的美德,都是我们国家所需要,都是我们社会所大力倡行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仍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作为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再次阅读《雷锋日记》后,感受到这些正力量,我为之感动,为之鼓舞。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雷锋精神永远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行为规范的准则。而当下,雷锋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在利于完成我党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上一篇:韵母学习下一篇:激光加工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