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2024-08-0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共12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1

2011年上期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瑞华实验学校工作计划为总的指导思想,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针,践行美术新课标基本理念,实施美术新课程改革,探索适合我校艺特色的新美术课程教学。

二、教学目标

1、全体学生准备“五.四”画展和瑞华实验学校第四届艺术节画展的参展工作和美术作品的制作。

2、在课堂中,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了解设计类别、功能,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 ;

3、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材质、形式和内容等特征,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

三.教材分析

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在课目设计中,注意到将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

四.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想象力较丰富,同时开始倾向于写实。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造型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特强,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美术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通过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让学生动脑、动

手,培养他们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欣赏课《过去的日子》

第三周——第四周,《桥》

第五周——第六周,《绿洲》

第七周——第八周,《中国结》

第九周——第十周,《远古的呼唤》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星空》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运动》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我们的奥运〉〉

第十七周《黑板报》

第十八周《剪纸工艺》

第十九周《校园漫画》

第二十周 美术期末测试。

五、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2、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美术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3、教学中尽可能用多媒体教学。

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

谢昌瑞

2011.2.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2

一、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 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 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 而且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 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 教材的内 容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 总—分的传统 思维方式, 从一般到 具体, 先介绍中国的 产业, 包括上一 册的中国 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 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 内容繁杂, 追求面面俱到, 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 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 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 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 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 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 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 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 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 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 都体现了 “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 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 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 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 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 度的变化。旧 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 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 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 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 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 图注更加清晰, 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 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 比如在教材第12页, 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 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 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 观, 具有历史 的厚重感 和更强的 说服力。除此之外,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 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 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 时, 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 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 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 新版教材也肯 定存在着 许多不足, 它是“十年 磨一剑”的成果, 现在又正 返回实践 中去接受 实践的检 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 “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 怀抱着这样的期望, 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 为依据, 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 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 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 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3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4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7.4 欧洲西部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

3.了解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能分析旅游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二、教材分析

鉴于教材篇幅的限制,也为了避免教材前后内容的不必要重复,本节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较多地舍去了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雄厚的经济实力”、“繁荣的旅游业”等三方面的内容,突出了欧洲西部的人文地理特色。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教材内容重点对应“了解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其中2条,一是“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二是“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湿润;河网密布,水量充沛,内河航运便利;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是世界上白种人的主要分布地区。因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曾是历史上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尔兰、冰岛、阿联酋、瑞典、荷兰。

设问:大家数数看有几个国家属于欧洲西部?(8国)这则材料说明了欧洲西部的经济有怎样的世界(2)欧洲西部作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正文和材料后①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欧洲西部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它的地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地区)

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可在学生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强化说明。)

工农业总产值约占世界的1/3。本区的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在世界商业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出口工业成品。)

课堂活动: 同学们对欧洲西部人们的饮食习惯了解吗?与我们有何不同?其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联。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6 “乳畜业”的活动(答案见附2)。过渡:

【繁荣的旅游业】

教学指导: 欧洲西部地区是目前世界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业十分发达。这一方面可以引入教学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很多,考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其指向是“举例”、“说出”、“优势”,而不在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应“求全、贪多”,而应有所取舍。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图片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教材中提到的欧洲西部的特色旅游资源。

欧洲西部有不少富有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瑞士冰雪皑皑的山峰(阿尔卑斯独特的地理位置、暖湿的气候、发达的经济、悠久的历史,使得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旅游业非常发达。②工业生产规模大、部门全、综合实力强。(欧洲西部的钢铁、机床、汽车、船舶、电力等的产量居③农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小,但生产水平高。(欧洲西部农业生产水平很高,如西部的乳畜业和④ 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能说出欧洲西部发展国际旅游业的优势条件: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经济发达,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好;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便于游客购物;交通运输发达,便于游客进出等。课堂活动:

小结: 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全球游人向往的地方之一。欧洲西部是国际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三大著名的旅游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繁荣的旅游业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已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课后活动: 假如某一团队准备去欧洲西部旅游,预设参加下列游览项目:看峡湾风貌,观午夜太阳;游历风车王国,观看拦海大坝;欣赏塔桥,瞻仰马克思墓;游艺术之都,领略田园风光;观看斗牛表演,享受阳光沙滩;登阿尔卑斯山滑雪,参观钟表之都。查阅相关资料,为该旅游团队设计一条最优的游览路线并说出景点所在的国家或城市。

附1:本节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方法

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的地理问题探究是一种常用方法。由于区域特征或区域综合体的形成,均是各种自然、经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9 “活动”内容(答案见附2)。

济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对区域内某一地理事象形成的分析,需要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理清具有关联性的地理要素,并对其相互关系做出正确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区域内地理事象存在的客观性。对本节教材中的“乳畜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等问题的分析,就可以比较好地渗透地理问题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欧洲西部乳畜业发展的自然、社会因素的剖析,影响欧洲西部旅游业发展因子的探寻,让学生初步学会地理问题综合分析的方法。

附2:本节活动目标及答案提示 P.56活动:

【活动目标】认识欧洲西部特色农业方式———乳畜业;初步学会运用地理信息对乳畜业发展进行区位分析。【答案提示】

P.59活动:

【活动目标】认识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主要分布地;感悟欧洲西部旅游业十分发达,并学会综合分析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活动① 欧洲西部平原地形为主,有利于牧草的种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活动② 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且饮食习惯以乳肉产品为主,市场需求量大;欧洲西部牧草的生长。

交通发达,便于乳肉产品的快速运输。湘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下册

教学设计

【答案提示】

活动① 挪威 奥地利 意大利 瑞士 法国 英国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篇5

1、首都:东京

/2、日本四个大岛自北向南依次 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九州。

3、日本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4、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5、右图(看图背):A日本海 B太平洋 临国 C俄罗斯 D中国 E 韩国

6、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国花:樱花;大部分为大和民族;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

7、日本气候:①属温带季风气候和 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8、日本人多地少,矿产资源贫乏,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上)。

9、日本农业: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使用小型机械,科技含量高;

10、日本工业的特点是:进口原材料和燃料和出口工业产品,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多优良港口,海上运输便利。②有利于进口工业原料和出口工业产品;③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人口多。

1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①沿海多良港,交通便利;②雄厚的科技力量;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不利: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

二、埃 及(课本P76-80) 图8-13 首都:开罗

1、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绝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奈半岛属于亚洲。

2、宗教:伊斯兰教;语言:阿拉伯语;首都: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

3、气候: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注入地中海;

4、历史遗迹: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狮身人面像、木乃伊等;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6

41、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42、世界出产咖啡、甘蔗、香蕉、剑麻最多的国家巴西

43、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阿根廷

44、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世界上最低的洼地或世界上最咸的湖泊 盐度24%)死海(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地壳断裂陷落形成)

45、世界最大的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地壳断裂形成)

46、世界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和北非

47、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770多万km2)

48、世界降水最大最多的地区乞拉朋齐(印度东北部,年降水量11000多mm)

49、世界最高气温记录出现的地方阿齐济耶(北非利比亚,57.8℃)

50、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欧洲

51、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淡水湖) 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52、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巴西与巴拉圭交界)

53、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5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州

55、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 世界最狭长的国家智利

56、世界水资源(江河年径流量)排列: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57、世界可开发的水能排列: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58、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59、世界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澳大利亚。

60、世界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澳大利亚。

61、美洲最高峰(西半球最高峰)汉科乌马山(7010m,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62、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南非。

63、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64、世界上面积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65、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欧洲。

66、世界上东西向最狭长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跨170经度)

67、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欧洲。

68、世界上最干燥、最寒冷、风雪最多、风力最大的大洲南极洲。

69、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北美洲的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

70、世界上工业发展最早的国家英国

71-81 非洲之最:

71、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山

72、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

73:最深的湖泊:坦葛尼喀湖

74、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75、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

76、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77、最大的半岛:索马里半岛

78、南部最发达国家:南非

79、最大的岛:马达加斯加岛

80、最后独立的国家:纳米比亚

81、非洲第一大城市即阿拉伯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开罗

82-87 欧洲之最:

82、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3600km,注入里海)。

83、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九个国家)。

84、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德国。

85、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法国(工农业都发达)

86、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

87、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东部山麓。

88、世界海拔最高的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6723m,智利和阿根廷交界)。

89、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法国、俄罗斯、日本)。

90、世界上核能发电量占本国总发电量比重最大的国家是法国(占72.7%)

91、世界上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

92、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是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

93、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是西欧。

94、世界上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95、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东亚(中国东部、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

96、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以及亚马逊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97、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约243万平方千米,亚洲)

98、世界上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7000米以上山峰50多座,亚洲-中国、尼泊尔等)

99、世界上最大盆地刚果盆地(约337万平方千米,非洲)

100、世界上最大三角洲恒河三角洲(约8万平方千米,亚洲)

--------------------------------------------------------------------------------

世界“地理之最” 地理名称(相关数据) 所在地区

101、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 南美洲

102、世界最大的火山口 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 亚洲(日本)

103、世界喷发次数最多的活火山 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 欧洲(意大利)

104、世界最深的洋 太平洋(平均深度4028米)

105、世界最浅的洋 北冰洋(平均深度约1200米)

106、世界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11034米) 太平洋

107、世界最大的海 珊瑚海(约479万平方千米) 太平洋

108、世界最小的海 马尔马拉海(约1.1万平方千米) 欧、亚洲之间

109、世界最浅的海 亚速海(平均深度8米) 欧洲

110、世界透明度最大的海 马尾藻海(目视深度可达72米) 大西洋

111、世界最年轻的海 红海(4000万年) 亚、非洲之间

111、世界最大的陆间海 加勒比海(约275万平方千米) 北美洲

11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 波罗的海(平均盐度7%一8%) 大西洋

113、世界水温最高的海 红海(表层年平均水温27℃) 亚、非洲之间

114、世界岛屿最多的海 爱琴海(约1400多个) 大西洋

115、世界沿岸国家最多的海 加勒比海(20多个) 大西洋

116、世界最重要的洋际海峡 马六甲海峡(全长1185千米) 太平洋、印度洋之间

117、世界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 大洋洲(澳大利亚)

118、世界分属国家最多的湖泊 里海(5个国家) 亚、欧洲之间(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119、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37.6千克/立方米) 亚洲(中国)

120、世界最长的运河 京杭运河(长1801千米) 亚洲(中国)

121、世界最长的河流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6千米) 亚洲(中国)

122、世界流径国家最多的河流 多瑙河(9个国家) 欧洲

123、世界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运河 苏伊土运河(每年平均通过约1800多艘次,年平均货运量4、2亿吨以上) 亚、非洲之间

124、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安赫尔瀑布(高979米) 南美洲

125、世界最宽的瀑布 伊瓜苏瀑布(洪水期宽4000 米) 南美洲

126、世界最大的海湾 孟加拉湾(面积217平方千米) 印度洋

127、世界最深的裂谷带 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6009米) 亚洲(中国)

128、世界最长的洞穴 猛犸洞(总长240千米) 北美洲(美国)

129、世界最大的石笋 丁马洞中(高63米,底宽134米) 北美洲(古巴)

130、世界最长的钟乳石 内尔哈溶洞中(长59米) 欧洲(西班牙)

131、世界人口最少的国家 梵蒂冈(约1000人) 欧洲

132、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 哈萨克斯坦(1.18人/平方千米) 亚洲

133、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摩纳哥(14700人/平方千米) 欧洲

134、世界民族语言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100多种) 亚洲

135、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澳大利亚(20100多千米) 大洋州

136、岛屿最多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13667个)* 亚洲

137、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 文莱(占全国面积75%以上) 亚洲

138、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 中国(21个) 亚洲

139、世界两国边界最长的国家 美国与加拿大(全长8963千米) 北美洲

140、世界世界最热的地点 巴土拉(极端最高气温58.8℃) 亚洲

141、世界世界最寒冷的地点 东方站(极端最低气温-89.2℃) 南极洲

142、世界年温差最大的地点 上扬斯克(年温差l07.7℃) 亚洲(俄罗斯)

143、世界年温差最小的地点 基多(年温差0.6℃) 南美洲(厄瓜多尔)

14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 夏威夷(12244毫米/年平均) 太平洋

145、世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 里卡(0.5毫米/年平均) 南美洲(智利)

146、世界年降雨天数最多的地区 菲利克斯湾(325天/年) 南美洲(智利)

147、世界风力最大的地区 阿尔德(年平均风速19、4米/秒) 南极洲

148、世界最大的风浪区 好望角(年平均110天、浪高6~7米) 非洲

149、世界最长的城墙 万里长城(总长6700多千米) 亚洲

150、世界最长的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332千米) 亚、欧洲(俄罗斯)

151、世界最长的公路 美国与加拿大(全长8963千米) 北美洲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 归纳 对比分析的能力。重难点:

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

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教学方法:启发 讨论 讲授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二导学释疑

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 1 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4、指导学生小结学习大洲的地形特点应从那几方面总结。

[说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为欧洲地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5、让学生读图说说欧洲的地形特征? 三巩固提升、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1、气候复杂多样

原因: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大陆性特征明显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的气候比较复杂,总结亚洲海洋与陆地的差异非常显著,引出季风的形成。根据图分析总结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强调“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的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8

1、东南亚西临 洋,东临 洋,在 洲和洲之间,包括 半岛和 群岛。中南半岛地势北___南______,形成了、的地表形态主要河流 有、、、、,这些河的大致流向是; 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业区,与我国相邻的国有、、2、马来群岛地形特点:_______众多,_____狭小。河流特点:,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这里有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之称

3、中南半岛: 气候,雨季: 至 月旱季: 至,农作物一般在播种,收获 ;马来群岛:气候,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4、东南亚处在 与、与 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岛与岛之间,是沟通洋与洋的天然水道,是联结洲、洋沿岸与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两岸国家:、、,在这里,有世界著名海港,有“____”之称。

5、东南亚是世界上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______;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锡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是______。

6、东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以及;也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来自于省、省

7、南亚位于海。

8、地形:北部:山脉;中部:平原和平原;南部:高原

9、发源于流经海。

恒河 发源于 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国家),注入湾。10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属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季;6—10月,季11—次年2月,季。

11、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季

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②不利影响:由于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变率大,容易发生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2、南亚的农业以、和;小麦分布在;黄麻分布在;

棉花分布在13、南亚是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14、印度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 ;印度的

15、西亚地处__、___、___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内陆湖)之间,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16、西亚特产:土耳其的;阿富汗的,伊拉克的。的节水农业,两河平原也叫。

17、西亚是世界上________人的聚居区之一;是_____、______和_____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都把奉为圣城;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

18、西亚是世界上___储量最为丰富、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输往__ __、___ _和__ __。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和是世界重要的产油国 西线:波斯湾---海峡---印度洋---亚丁湾---海--运河---地中海---—大西洋—欧洲西部和北美

东线:波斯湾---海峡---印度洋-----海峡—日本

19、欧洲西部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大多数国家属于____国家。以地中海沿岸为气候。

20、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___________,共同的货币_______。

2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____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居各大洲_____。

四大工业国_、、_、___ ;业在欧洲西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但是生产水平____。四大农牧业国、、、。三大旅游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特色产业:“钟表王国”指_______表都;瑞典的、和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的是______;____的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______以花卉种植业发达而著称,尤其以______驰名世界。

23、旅游业:挪威的__________;瑞士的;西班牙的______;意大利的千年古都_____和水城_____、音乐之都奥地利______、艺术之都法国;德国慕尼黑的________节。英国的。“世界公园”之称的是

24、极地气候,多,稀少。地球上%的淡水以形式储存在两极

地区特有动物:北极,南极。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3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2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掌握国家及对应的首都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3旅游资源的分布。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三教学突破 1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学习。这部分可以联系学生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抢答、提问、读图查找、游戏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欧盟的地位和作用联系我省的广佛同城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了解来自欧洲西部的产品分析制造业在本区的主导地位。3从生活入手提问常见欧洲人爱吃的食物——乳产品和牛羊肉引出发达的畜牧业。教师引导着分组读图讨论分析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发展畜牧业创造的有利条件。因而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4了解欧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学生自主设计旅游线路。

四、教学准备 制作本节课件关于欧盟、欧元的材料介绍欧洲西部的国家分布图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欧洲西部的地形图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欧洲的旅游胜地图片收集有关欧洲西部出口产品的图片汽车、飞机、手表、手机等划分学习小组制作教具国家、首都的卡片模型。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抢答 师:“学习新课前首先想考考大家对欧洲是否了解下面是一个抢答的环节我们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知道答案的就站起来回答要求快、准第一个正确回答的同学那组可以得一分。”题目

1、“风车之国”指

2、“钟表王国”指 3、2009年全球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 举行。

4、著名的艾菲尔铁塔位于哪个国家、欧洲西部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二讲授新课

一、地理概况板书

1、读“欧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展示400N和600N引导学生归纳欧洲西部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在40°N-60°N之间大部分地区位于 北温 带。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读“欧洲政区图”引导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的范围。欧洲西部范围除了俄罗斯以外的欧洲部分。

3、读“欧洲地形图”引导学生归纳欧洲地形特征。欧洲地形特征南北多 山地 中部多平原。师欧洲这样的地形特征对气候是否有影响呢

4、由欧洲人的午餐图片引入欧洲的气候。师“为什么喜欢吃牛排羊排”学生回答“欧洲多牛羊”。师“牛羊吃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牧草多牧草被当地称为“绿色金子”畜牧业发达。师“为什么欧洲的草能长得如此肥美”引出气候的学习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设计意图从食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国家与经济板书

1、展示“欧洲政区图”让学生自己找出熟悉的国家。学生回答“英国、法国、西班牙、瑞士、意大利” 根据学生的答案读图分析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国家的位置及其对应的首都。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

2、学生活动二“说出下列国家的首都”抢答环节小组比赛的形式答对的小组加一分 题目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丹麦等。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3、由欧洲联盟引入让学生讨论分析并归纳出欧洲经济发达的原因。课件展示欧盟盟旗、欧盟的国家介绍欧盟的相关知识。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掌握的知识不拘泥于书本。师“联系实际一起来谈谈‘广佛同城化’带来的好处。学生答案房产、医疗、旅游、买房子、汽车年票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用生活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4、展示“欧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世界位次图”展示西欧的工业产品让学生归纳出归纳欧洲经济发达的原因。

5、根据学生的回答“欧洲西部有工业大国工业部门齐全”展开让学生自己举例欧洲西部的工业产品。学生答案意大利皮具、瑞士手表、手机 图片展示欧洲的工业产品法国红酒、瑞士手表、意大利法拉利跑车等。

6、学生活动三“走进4S店挑选我未来的爱车”图片展示欧洲的知名汽车的标志德国奥迪、意大利法拉利、德国宝马、法国标致、英国劳斯莱斯等让学生自己挑爱车并说出车的牌子及产地。

7、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西欧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8、师“回顾刚才的问题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其余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下面对欧洲国家的特色产业与其对应的国家连线。”

9、学生活动四“国家与特色产业的连线”继续小组比赛形式进行。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高明可发展的特色产业。设计意图结合实际补充家乡文化知识。学生答案合水粉葛、对川茶叶、三洲黑鹅、高明濑粉

三、繁荣的旅游业板书

1、由“各洲地区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比重”图表引入课件展示各国著名景点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景点名称并说出对应的国家、首都。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活动五“在欧洲西部进行下列旅游活动应选择去哪个国家”继续小组抢答加分形式进行。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刚才所学旅游业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活跃课堂气氛。

3、学生活动六师生互动游戏 游戏说明1先把卡片派到学生手上每人一张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国家或者首都名称。2分两大组比赛卡片一式两份。3教师从袋子里拿出物品如瑞士糖、丹麦蓝罐曲奇、郁金香学生手上拿着对应的卡片包括首都和国家都要出讲台如教师从袋子拿出郁金香则手拿“荷兰”卡片的同学和手拿“阿姆斯特丹”卡片的同学都要上讲台看哪组学生反应快快而准的加分。设计意图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

4、学生活动七旅游线路设计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条西欧的旅游线路给出学生出发点、目的地、时间、预算。先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讲台表述。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三课堂小结

一、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范围

2、地形南北多山地中部多平原

3、气候

二、国家与经济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10

教版

方差

目的要求:

认识极差、方差的概念

2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

3极差、方差对一组数据的意义

重点:

极差、方差对一组数据的意义

准备:

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幻灯)

权数与频率的关系

2求2、37、4、46、7的加权平均数

⑴、已知权数为01、02、01、02、03

⑵、已知前四个数的权数为02、02、04、二、极差

引入(小黑板)

01

我班A同学的期中测试成绩如下:政:80语:

8、数:

9、外:60、史:90、地:

6、生:9

我班B同学的期中测试成绩如下:政:8语:

7、数:

9、外:

7、史:

8、地:80、生:7

⑴、计算两同学的平均成绩,看看谁的成绩更好?

⑵、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成绩看起来一平衡?为什么?

B同学的成绩平衡些虽然他们的最高分都相同,但B同学他的最低分只有7,而A同学的最低分是60分)

2教师引导得到: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的大小反映了数据的波动或分散的程度

如上,A同学的成绩的极差是9-60=3,B同学的成绩的极差是9-7=20,因而B同学的成绩的波动就小一些,成绩就比较平衡极差越大,波动越大;极差越小,波动越小

3应用

下表是1998年4—9月中每个月份湘江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单位:)

⑴、计算每个月份水位变化的极差

⑵、计算4—9月份最高水位变化的极差

⑶、计算4—9月份最低水位变化的极差

⑷、从上面的数据及其分析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水位变化的极差反映了湘江水位涨落的程度;

6月份的极差最大,说明这一年6月份经常下大雨,雨水是最多的水位波动最大

9月份极差最小,说明很少下雨,水位恒定

从这6个月的水位变化情况看,最高水位极差达到1041,最低水位极差也在3说明这一年湘江发洪水,灾害严重…

…)

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能够在数据中体现的信息都应给予肯定

4练习

三、方差

引入(小黑板)

有两个合唱队,各由名队员组成,他们的身高为(单位:)

甲队:160、162、19、160、19

乙队:180、160、10、10、160

⑴、计算两队的平均身高看看这两队中从身高来说哪队更整齐?

⑵、哪组队员的身高更集中于160?

2反映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数学中可用方差来解决

方差:一组数据中的各数与其平均数的偏差的平方的平均值,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

如上题中用方差来解决看哪队更整齐的问题

甲乙两队中,每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都是160,则甲队队员的身高的方差是:

〔(160-160)2+(162-160)2+(19-160)2+(160-160)2+(19-160)2〕÷=12

乙队队员的身高的方差是:

〔(180-160)2+(160-160)2+(10-160)2+(10-160)2+(160-160)2〕÷=120显然,乙队队员身高的方差远远大于甲队队员的身高,这说明甲队队员的身高偏差较小,看起来更整齐;而乙队队员的身高偏差较大,则乙队队员高的高、矮的矮,不齐整

3方差的意义

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方差越小,数据越集中;方差越大,数据越分散简而言之:方差反映了数据组与其平均数的偏离程度

4应用(幻灯)

⑴我班某同学期中测试成绩如下:政:8语:

7、数:

9、外:

7、史:

8、地:60、生:9,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方差

⑵有一批棉花,其各种长度的纤维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试求这批棉花纤维的平均长度与方差,并对这批的质量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作业

五、小结

(说明:由于学生使用的不同的计算器,所以请同学们自己参考阅读说明书,练习用计算器求方差)

纤维长度

所占比例

2%

40%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11

一、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1、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运用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提高对基本概念理解应用和基本运算能力。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采用填空的形式提炼出各章节重要知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记忆,配套练习以《新课程目标测评》、《初中毕业达标指导》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每年中考试题按难度比例,基础分占比例大,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脱离课本。尤其是在初三(5)班,以基础知识为本,训练基本技能,练习题浅显易懂。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5)、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6)、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基础训练,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二次函数综合题”、“开放题”、“二次函数和动态几何“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在三(2)班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基础上,提高后又巩固了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战。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湘教版) 篇12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探讨许市中学教学模式,努力实施新课改。学习新课程新课改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问题,并能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

二、学情分析

本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部分同学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上期末数学平均分75分,最高分 118 分,100分以上12人,及格27人。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取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和机会,适当编排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以满足高程度学生的需要,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适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资源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作为认知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3、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4、掌握并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行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5、会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6、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的定义及性质定理,并会应用它们解决一些计算及实际问题;

7、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

8、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9、掌握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

10、掌握轴对称和平移的坐标表示

11、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图像、图像的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应用。

12、初步认识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15、会画频数直方图。

六、教学措施

1、认真作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六认真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3、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5、进行分层教育的探讨,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组织学生“结对学习”。

七.课时安排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12课时

第二章:四边形18 课时

第三章:图形与坐标8课时

第四章:一次函数11课时

第五章:概率的概念5课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安全员专业基础知识篇下一篇:优秀班级创建计划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