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笔试题

2024-09-06

软件测试笔试题(共12篇)

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1

一、能力题

1. 卡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30 分钟行驶的路程为:

A. 15公里

B. 30公里

C. 40公里

D. 80公里

E. 以上答案全不对

2.有一种小虫,每隔两秒钟分裂一次。分裂后的两只新的小虫经过两秒钟后又会分裂。如果最初某瓶中只有一只小虫,那么两秒后变两只,再过两秒后就变四只……两分钟后,正好满满一瓶小虫。现在这个瓶内最初放入两只这样的小虫。

问:经过多少时间后,正巧也是满满的一瓶?

3. 美国某小镇车队有17辆小公共汽车,整天在相距197千米的青山与绿水两个小镇之间往返运客。每辆车到达小镇后司机都要休息8分钟。司机杰克上午10点20分开车从青山镇出发,在途中不时地遇到(有时是迎面驶来,有时是互相超越)一辆本车队的车。下午1点55分他到达绿水镇,休息时发现本队的其他司机一个都不在。没有同伴可以聊天,杰克就静静地回忆刚才在路上遇到的本车队的那些人。

问:杰克一共遇到了本车队的几辆车?

4. 一个岔路口分别通向诚实国和说谎国。来了两个人,已知一个是诚实国的,另一个是说谎国的。诚实国永远说实话,说谎国永远说谎话。现在你要去说谎国,但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需要问这两个人。

请问应该怎么问?(20秒-2分钟)

二、软件测试基础题(多选)

1. V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线性顺序模型

B.顺序迭代模型

C.线性迭代模型

D. 及早见产品模型

2. 某软件公司在招聘软件评测师时,应聘者甲对公司作如下保证,你认为应聘者甲的保证中,不正确的是()。

A. 经过自己测试的软件今后不会再出现问题

B. 在工作中对所有程序员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在某个程序员编写的程序中发现的问题多,就重点审查该程序,以免不利于团结

C. 承诺不需要其他人员,自己就可以独立进行测试工作

D. 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把所有问题都找出来,决不罢休

3. 软件测试执行阶段的产品应包括 ( )。

A. 测试日志

B. 测试用例

C. 测试事件报告

D. 测试职责分工与进度计划

4. 为什么要测试? ()

A. 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系统地找出软件中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B. 实施测试收集到的测试结果数据为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C. 它只能说明软件中存在错误

D. 证明测试团队的实力

5. 一个好的测试的属性包括:()

A. 一个好的测试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很高

B. 一个好的测试并不冗余

C. 一个好的测试应该特别复杂

D. 一个好的测试应该特别简单

6.关于数据库索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如果对表创建了索引,那么更新、插入和删除表中的记录都将导致额外的系统开销。

②全表扫描一定比使用索引的执行效率低。

③在字段选择性很低的情况下适用索引。

④一个表创建的索引越多,对系统的性能提升越大。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7.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值是()

A.1~255

B.1~1023

C.1~1024

D.1~65535

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2

原创试题:药物Q可抑制HE细胞增殖, 但因有较大毒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确定另一种能抑制细胞增殖的新药Tet的抑制效果, 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 分组。

甲组:培养液+HE细胞+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HE细胞+ X

丙组:培养液+HE细胞+适宜浓度Tet试剂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 每组样品放置在Y环境中, 恒温培养一段时间。

(3) 测定每组样品OD值 (反应活细胞数量) , 并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Q、Tet、OD表示相关名词, 不考虑加入药物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

请分析回答:

(1) 实验中选择的HE细胞应具_________能力。

(2) 实验思路中使用的X试剂和Y仪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

一、基于试题素材的分析

1.素材来源

试题背景材料出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粉防己碱对皮肤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1]

2.素材选择原因及策略

首先, 符合试题命制的真实性原则。试题以科学研究的现实问题为载体, 避免学习内容机械化和抽象化, 有利于公平、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 能有效提高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同时, 也体现了生物学知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 渗透STS教育理念。

其次, 符合试题命制的新颖性原则。试题情境新颖, 紧扣学科前沿, 特别是试题中运用的阳性对照这一重要且新颖的思维方法,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侧重能力考查。

再次, 符合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原则。实验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平台,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结合该试题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基于学生答题反馈的分析

(1) 分裂或增殖 (此处部分学生回答“分化”, 主要原因是分裂和分化的概念辨析错误) 。

(2) 适宜浓度的药物Q (此处部分学生回答“不添加试剂”, 主要原因是不清楚药物Q在实验中起阳性对照作用) 、CO2培养箱 (此处主要有两种错误回答, 第一种是回答“恒温培养箱或光照培养箱”, 主要原因是混淆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差异;第二种是回答卡氏瓶, 主要原因是不熟悉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 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

(3) 由于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所以结果有三种可能性:1若三组OD值, 甲>丙>乙, 则药物Tet有抑制作用, 但抑制效果不如药物Q;2若三组OD值, 甲>丙=乙, 则药物Tet和药物Q的抑制效果相似;3若三组OD值, 甲>乙>丙, 则药物Tet抑制效果优于药物Q (此处主要有两种错误回答, 第一种是只考虑了其中一种结果, 主要原因是将本试题理解成验证性实验, 未考虑到实验结果具不确定性。第二种错误回答是同时考虑了药物Tet有无毒副作用和有无抑制效果或抑制效果强弱两个角度, 所以出现了6种甚至9种可能结果, 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 其实题目中已明确该实验目的只是确定能抑制细胞增殖的新药Tet的抑制效果强弱, 而无需考虑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

三、基于试题设计的分析及策略

首先, 利用科研论文为试题命制的素材需规避复杂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体现, 而科学研究是一项原理复杂、技术含量高、周期长的工作。本试题素材论文的研究目的是, 探讨粉防己碱 (Tet) 对皮肤创面愈合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 研究步骤包括建立动物模型及分组、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蛋白表达率等。背景材料和复杂的实验方法并不是我们的测量目标, 对此相关内容在命制试题时应采取规避处理。同时, 减少被试者对背景材料的熟知程度, 也有利于减少系统误差。[2]但命题者在对材料处理过程中, 始终要确保试题科学性, 科学性是创新试题的首要标准, 否则创意再好的错误命题都是失败的。

其次, 试题的语言表述应简洁规范, 不存在无效信息。命制原创试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是试题信息简约化, 要有利于被试者进行趋同思维而不产生歧义。这样, 一方面可以减少试题阅读量, 另一方面使被试者获得清晰的解决问题的信息, 才能突显能力考查。[2]为此笔者在命制该试题时, 参考了2011年浙江省理科综合高考实验与探究试题的文字表述, 但从被试者答题反馈中可以看到, 本试题在表述上仍存在不足之处, 试题中“有较大毒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就属于无效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被试者的思维方向, 这种无效信息可以删除。

再次, 在问题设计上应体现知识和能力并举的指导思想。试题考查了实验材料性质、对照方法、动物细胞培养方法和实验结果预测等四个方面。其中实验材料性质和对照组的设计主要考查被试者获取和分析试题信息的能力;动物细胞培养需CO2培养箱考查了被试者利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预测考查了被试者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考查学生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 也侧重对被试者的能力考查。

此外, 试题问题设计还应体现层次梯度, 遵循从易到难原则, 贴近被试者的思维习惯, 有利于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科研论文极大地丰富了试题命制的素材来源, 但创作一道好题, 还需命题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命制技巧, 以及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准确把握。科研论文为创作实验与探究纸笔测试题提供了广泛资源和全新视角, 以此为素材的命题思路值得继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德伍, 李国辉, 刘德明.粉防己碱对皮肤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 21 (6) :664-665.

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3

原创试题:药物Q可抑制HE细胞增殖,但因有较大毒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确定另一种能抑制细胞增殖的新药Tet的抑制效果,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分组。

甲组:培养液+HE细胞+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HE细胞+ X

丙组:培养液+HE细胞+适宜浓度Tet试剂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每组样品放置在Y环境中,恒温培养一段时间。

(3)测定每组样品OD值(反应活细胞数量),并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Q、Tet、OD表示相关名词,不考虑加入药物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选择的HE细胞应具 能力。

(2)实验思路中使用的X试剂和Y仪器分别是 、 。

(3)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一、 基于试题素材的分析

1.素材来源

试题背景材料出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粉防己碱对皮肤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1]

2.素材选择原因及策略

首先,符合试题命制的真实性原则。试题以科学研究的现实问题为载体,避免学习内容机械化和抽象化,有利于公平、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能有效提高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学知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渗透STS教育理念。

其次,符合试题命制的新颖性原则。试题情境新颖,紧扣学科前沿,特别是试题中运用的阳性对照这一重要且新颖的思维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侧重能力考查。

再次,符合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原则。实验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最好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结合该试题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基于学生答题反馈的分析

(1)分裂或增殖(此处部分学生回答“分化”,主要原因是分裂和分化的概念辨析错误)。

(2)适宜浓度的药物Q(此处部分学生回答“不添加试剂”,主要原因是不清楚药物Q在实验中起阳性对照作用)、CO2培养箱(此处主要有两种错误回答,第一种是回答“恒温培养箱或光照培养箱”,主要原因是混淆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差异;第二种是回答卡氏瓶,主要原因是不熟悉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3)由于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所以结果有三种可能性:①若三组OD值,甲>丙>乙,则药物Tet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如药物Q;②若三组OD值,甲>丙=乙,则药物Tet和药物Q的抑制效果相似;③若三组OD值,甲>乙>丙,则药物Tet抑制效果优于药物Q(此处主要有两种错误回答,第一种是只考虑了其中一种结果,主要原因是将本试题理解成验证性实验,未考虑到实验结果具不确定性。第二种错误回答是同时考虑了药物Tet有无毒副作用和有无抑制效果或抑制效果强弱两个角度,所以出现了6种甚至9种可能结果,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其实题目中已明确该实验目的只是确定能抑制细胞增殖的新药Tet的抑制效果强弱,而无需考虑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基于试题设计的分析及策略

首先,利用科研论文为试题命制的素材需规避复杂的实验原理和步骤。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体现,而科学研究是一项原理复杂、技术含量高、周期长的工作。本试题素材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粉防己碱(Tet)对皮肤创面愈合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 表达的影响,研究步骤包括建立动物模型及分组、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蛋白表达率等。背景材料和复杂的实验方法并不是我们的测量目标,对此相关内容在命制试题时应采取规避处理。同时,减少被试者对背景材料的熟知程度,也有利于减少系统误差。[2]但命题者在对材料处理过程中,始终要确保试题科学性,科学性是创新试题的首要标准,否则创意再好的错误命题都是失败的。

其次,试题的语言表述应简洁规范,不存在无效信息。命制原创试题的一个重要策略是试题信息简约化,要有利于被试者进行趋同思维而不产生歧义。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试题阅读量,另一方面使被试者获得清晰的解决问题的信息,才能突显能力考查。[2]为此笔者在命制该试题时,参考了2011年浙江省理科综合高考实验与探究试题的文字表述,但从被试者答题反馈中可以看到,本试题在表述上仍存在不足之处,试题中“有较大毒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就属于无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被试者的思维方向,这种无效信息可以删除。

再次,在问题设计上应体现知识和能力并举的指导思想。试题考查了实验材料性质、对照方法、动物细胞培养方法和实验结果预测等四个方面。其中实验材料性质和对照组的设计主要考查被试者获取和分析试题信息的能力;动物细胞培养需CO2培养箱考查了被试者利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预测考查了被试者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考查学生所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也侧重对被试者的能力考查。

此外,试题问题设计还应体现层次梯度,遵循从易到难原则,贴近被试者的思维习惯,有利于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科研论文极大地丰富了试题命制的素材来源,但创作一道好题,还需命题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命制技巧,以及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准确把握。科研论文为创作实验与探究纸笔测试题提供了广泛资源和全新视角,以此为素材的命题思路值得继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德伍,李国辉,刘德明. 粉防己碱对皮肤瘢痕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6):664-665.

360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4

2、怎么评价软件工程师?

3、软件工程师的素质是什么?

4、怎么看待软件测试?

5、软件测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6、图书(图书号,图书名,作者编号,出版社,出版日期) 作者(作者姓名,作者编号,年龄,性别) 用SQL 语句查询年龄小于平均年龄的作者姓名、图书名,出版社。

7、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8、测一个三角形是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流程图,测试用例。

9、写出你常用的测试工具。

10、lordrunner 分哪三部分?

11、希望以后的软件测试是怎么样的一个行业?

亿企通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5

填空题:

易用性常用的方法有哪三种

一个好的UI界面应该包含哪7个方面,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常用的方法。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常用的方法。

一个软件的测试通常有哪几个阶段。

bug的生命周期中的3个状态。

简答题:

有一个函数,功能是将小写金额转换成大写金额,请列出所有的`等价类,

解释下列命令的含义

ls -la |grep log

ps -ef

kill -9 2543

什么是回归测试

bug的等级划分

测试员的目的是什么

中创软件笔试题 篇6

下面跟大家分享的是中创软件笔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

1.虚函数的作用。使用虚函数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实现多态。

3.数组与指针的区别。

4.数组与链表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左连接,如何实现。

6.给一个不知长度的链表和一个指向头结点的指针,如何最快定位中间节点。

7.数据库的排序。

8.int占几个字节长度。

9.重载是怎么实现的。

10.如何实现顺序查询。

11.快速排序。

12.堆和栈的.区别。

13.数据库查询语句。

14.C和C++有什么区别。

15.二叉树使用在什么地方。

16.Vi的使用方法。

17.共享内存创建。

18.原有公司从事的工作内容以及技术实现。

非技术:

1.大学里哪一门课程学的最好?

2.自我介绍,

3.四六级成绩,英语水平如何。

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排卵快速测试笔 (乳胶法) 相关材料, 10 m IU/m L、30 m IU/m L、50 m IU/m L的LH标准品。

1.2 方法

1.2.1 分析

排卵测试笔的检测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分别与作为流动相的抗体标记过的乳胶和作为固定相的包被抗体的硝酸纤维素膜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相结合, 并在硝酸纤维素的检测区域给出检测结果。影响检测线线条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影响因素有流动相的乳胶喷涂浓度和固定相的抗体包被浓度, 次要影响因素是组成测试笔的其他材料的质量、性能差异。通常情况下, 这些次要因素无法通过设定可调节参数控制, 只能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和批间差异, 更多的是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约束进行控制。而乳胶喷涂浓度和抗体包被浓度作为检测线的主要影响因素, 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范围对其进行调节, 进而优化整个测试笔的性能。这种方法适用于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参数调节控制。

1.2.2 测试方法

在测试时, 用0.18 OD、0.24 OD、0.3 OD3个梯度的乳胶喷涂浓度搭配其他相同的材料各制100支排卵快速测试笔, 在Camera system上读取10 m IU/m L、30 m IU/m L、50 m IU/m L LH标准品检测线的信号强度, 并分析其相关性;分别用0.5基准浓度、1.0基准浓度、1.5基准浓度的抗体包被浓度搭配其他相同的材料各制100支排卵快速测试笔, 在Camera system上读取10 m IU/m L、30 m IU/m L、50 m IU/m L LH标准品检测线的信号强度, 并分析其相关性。

1.2.3 评估方法

1.2.3. 1 相关性评估

分析乳胶喷涂浓度和抗体包被浓度与检测线强度 (Camera信号值) 的相关性。

1.2.3. 2 线条质量评估

观察每个检测组测试笔的线条质量, 包括检测线和质控线。如果发现异常, 需分析、评估是否是因为乳胶喷涂浓度变化或者抗体浓度变化导致的。

2 结果

2.1 乳胶喷涂浓度与检测线信号强度的相关性

乳胶喷涂浓度与检测线信号强度的相关性如表1、图1所示。

由表1和图1可知, 检测线的强度随着乳胶喷涂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上升, 乳胶喷涂浓度与检测线强度之间的相关性良好。

2.2 抗体包被浓度与检测线信号强度的相关性

抗体包被浓度与检测线信号强度的相关性如表2和图2所示。

由表2和图2可知, 检测线的强度随着抗体包被浓度的增加呈线性上升, 抗体包被浓度与检测线强度之间的相关性良好。

2.3 线条质量评估

0.18~0.3 OD范围内的乳胶喷涂浓度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测试笔的检测和质控线条质量较好;0.5~1.5基准浓度范围内的抗体包被浓度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但是, 在测试时发现, 随着包被浓度的增加, 检测线条不断变宽。由于质控线的包被浓度是固定的, 所以, 检测线的宽度与质控线不一致。随着包被抗体浓度的增加, 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明显, 进而影响客户读取结果时的视觉感受。

3 讨论

LH是促进女性排卵的一种重要激素, 正常妇女在排卵前血清中的LH值会明显升高, 排卵一般会出现在LH峰值后的24 h内, 这段时间是最佳的受孕阶段。研究表明, 尿液中的LH值与血清中的LH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尿液中LH峰值会比血清中LH峰值出现得晚。因为血清中的LH在20 min内会被清除 (半衰期短) 并进入尿液中, 所以, 可以通过监测尿液中的LH峰值来监测女性的排卵情况。目前, LH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免疫反应建立的各种免疫检测方法, 比如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化学发光、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等等。相对而言, 乳胶快速测试法属于免疫层析法的一种, 其使用简单, 工艺稳定, 测试快速、便捷, 以尿液为样本, 不会给测试者带来任何不适。排卵快速测试笔就是使用乳胶法快速测试尿液中LH的一种方式, 其操作简单, 稳定性好, 准确率高, 测试快速、便捷。排卵快速测试笔的检测线条是客户直接判断检测结果的依据, 而线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客户的满意度, 同时, 也直接决定了产品的稳定性。设定一些可调节的参数来调节检测线性能去匹配其他合适的材料, 可以提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和产品的最终质量。这个项目就是通过研究乳胶喷涂浓度和抗体包被浓度对检测线条强度的影响, 以此优化生产过程控制, 提升产品质量。结果表明, 乳胶喷涂浓度和抗体包被浓度的提高可以增强产品检测线条的强度, 但是, 抗体包被浓度的大幅提高会使检测线条明显宽于质控线条, 进而影响客户的视觉体验, 所以, 不建议将其用于日常的生产过程控制中。乳胶喷涂浓度在0.18~0.3 OD的范围内会显著提高检测线条的强度, 但是, 并不会影响产品的线条质量, 因此, 建议将其应用于日常的生产过程控制中, 以提高生产过程的调节能力, 提高生产得率,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最终的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家骅, 靳亚平, 赵兴绪, 等.家畜生殖内分泌学[M].香港: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4:95-105.

[2]王九琴, 何家超.尿中LH测定用于排卵监测70例临床观察[M].综合临床医学, 1994, 10 (5) .

[3]张豪一, 金礼春.猕猴黄体生成素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J].放射免疫学杂志, 1998, 14 (03) :228.

[4]洪孝庄, 孙曼霁.蛋白质连接技术[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1993:35-37.

[5]孟令强, 张蒙启, 陈光连.电化学发光与放射免疫法对孕妇血清促黄体生成素的检测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 4 (9) :1482-1483.

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8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正确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照实验稿,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所占篇幅更大,表述更为具体,条理也更加清晰。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期末测试的命题工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我刊特邀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部分地市教研室的专家就这个问题提出观点,展示实例,以供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借鉴。

分析近年我省小学语文期终测试试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命题的目的出现偏差,不能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及课程基本理念,对语文课程有效实施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命题的内容偏向识记语文知识,不仅加重学生学业负担,而且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三是命题走“套路”,凭个人经验,缺乏科学的命题论证与设计,不能较好地把握测试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期终纸笔测试命题的相关问题与同行共商榷。

一、测试命题的目的

语文期终测试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减轻课业负担;改进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其命题应指向语文课程、指向教师教学、指向学生学习。

1.指向语文课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特质所在,与“学习语言文字”的说法有着本质区别。作为语文终结性测试的命题,应该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主要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而不单是考查学生语言文字以及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命题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例如,“从以下四个选项中找出与带点词意思最接近的词,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骄傲(?摇?摇)?摇A.娇气?摇?摇B.自大?摇?摇C.满足?摇?摇D.自信”的命题与“在括号中填写近义词:骄傲(?摇?摇?摇)”的命题相比较,前者要求对诸多意思相近词进行比较,学生需凭借自己语文实践的经验和语感进行判断和选择,这不单是对语文知识的考查,更是对语言文字运用(包括语言材料积累、语感能力等)的考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特征;而后者只是要求学生写出“骄傲”近义词,这明显指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识记,其命题并非直指语文课程性质。

2.指向教师教学。期终测试命题应对教师教学的改进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第一,命题标的要单一,应有利于诊断教学问题。

题例:找出读音错的一个词,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三年级下期试题)

réng lòng huǎn luò

A.仍然 B.摆弄 C.缓慢 D.落后 ( )

本题主要考查字的读音,具体考查受地方音影响的声母为r、l、n、h的字的读音,命题标的单一,有利于分析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若命题标的不单一,会对分析、诊断教学问题带来困难,不利于教学改进。

第二,命题立意依课标,应有利于把握教改方向。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而并非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识记水平。例如考查学生对文本人物评价的能力,命题选取未教文本,就比要求评价课文中的人物更具有教改导向意义:前者重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和人物评价能力的考查,符合课标精神;而后者则可能导致要求学生大量背诵有关课文人物评价内容,造成学生学业负担加重且阅读实践能力低下的不良后果。

第三,命题与教学整合,应有利于推广教研成果。语文测试命题要体现语文教研教改的成果。例如,通过命题要考查学生书写汉字的水平,考查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考查学生阅读想象和体验文本思想感情的能力,以及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和揣摩语言表达顺序、表达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3.指向学生学习。第一,命题要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目标,懂得学语文主要应获得什么?第二,命题要倡导有效的语文学习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第三,命题要真实反映学生语文素养水平,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矫正等多功能作用。

二、测试命题的内容

语文期终测试命题的内容是由语文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内容、本学期学习内容及测试目的所决定,综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参照教育部“义务教育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框架,从“积累”“阅读”“习作(写话)”三方面来架构测试内容。

1.“积累”部分。这里所提到的“积累”不是机械、单一地重复识记语文知识,而是提倡学生在语文实践(语言文字运用)中获得的相关知识、经验及其运用能力等。学生学习语文的积累是多方面的,包括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内涵的积淀,还包括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层面的积攒。从纸笔测试架构“积累”的命题内容主要有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运用及书写技能;考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或运用常用词语、成语;考查课文优美句段及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的识记、理解、运用等。如下表:

2.“阅读”部分。“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在三种不同情境下的四个基本阅读能力。

三种情境:为了获取文学体验的阅读;为了获取信息的阅读;为了完成任务的阅读。

四个能力: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多元信息的能力;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能力;做出评价或解决问题——对文本内容或形式做出合理评价,或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的问题。如下表:

3.“习作(写话)”部分。习作(写话)部分着重考查学生恰当运用语言文字,文从字顺地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第一学段:能写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能写简单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并根据需要分段表述。

三、测试命题技术

为了确保测试能准确、有效、稳定地反映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状况,我们必须关注测试的效度与信度,关注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和信度。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属标准参照考试,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目的是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水平。关于测试效度主要指测试是否有效考查学生本学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状况,包括测试工具和测试实施的有效性,其关键是要把好测试命题关。命题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为参照;从教材及教学要求、学生生活经验及学习基础出发,设计考试内容结构,权衡各部分内容权重比例;认真考究每道试题的立意、题型、功能、评分标准以及难度、区分度等。基于以上考虑,提出以下小学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权重分配表,供大家参考。

说明:

(1)“积累”部分的权重比例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相对下降;“习作(写话)”部分的权重比例则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相应提高。总体导向: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为了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阅读”部分的权重比例保持较高水平,这是因为阅读既有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3)在语文水平性测试中,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基础知识由直接考察得分的形式逐步过渡到间接考察影响得分的形式,即在“阅读”“习作”中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及其运用能力。直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则由平时的形成性检测和单元诊断性测验来承担。

关于测试信度主要涉及试题本身的可靠性和评分的可靠性。试题本身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试题的范围、数量、试题的区分度等因素,如答案可猜、题量不足、难度过高或过低等都是影响试题可靠性的因素;评分是否可靠则要看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和准确,若评分标准不客观、随意性大,则直接影响试题的信度。

2.难度和区分度。作为标准参照考试,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难度一般控制在0?郾8~0?郾95之间为宜,要求试卷在总体反映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差异的程度,为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供依据。因而,掌握试题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是提高命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难度与区分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一般来说,难度较大的试题,其区分度相应大些,但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试题的区分度。期末语文纸笔测试卷理论上按8∶1∶1安排试题难度较为合适,即测试卷试题总体要求难度适中,80%的试题适用中等生(基本题),10%的试题适用优等生(较难题),10%的试题适用学困生(较易题)。试题的难度是相对的概念,同样的试题相对于不同区域、范围、对象其难度值是不同的,因而,预测试题难度值一般要抽选具有代表区域性特征的对象进行测试来确定;也可以从本地区近些年小学语文期末考试情况分析把握测试题的难度。

叠拓测试笔试题 篇9

下面是为您介绍的关于叠拓测试笔试题,请您对此进行参考:

Instructions

Please answer following questions in English, you can only use less than 60 minutes for this test

1. Preprocessor 10 points)

a) Please define a Macro by using preprocess instruction #define in 16-bit machine, the constant is used to indicate how many seconds in one year. (To ignore the leap year)

#define SEC_PER_YEAR (365*24*60*60UL)

(Note: If you define it to be (365*24*60*60)UL, you maybe find that it does not compile well.)

b) Please define a Macro, which is used to compare two parameters and return the smaller parameter.

#define MIN(a, b) ((a)<=(b)?(a):(b))

2. What is the problem of the below code (5 points)

#include

char* Func( void )

{

char p[10];

strcpy( p, “111” );

return p;

}

This function can not return the string of “111”.

3. Data declarations (10 points)

Please define a variable according to the below requirement, for example

Requirement: An integer

Answer: int a;

a) A pointer to an integer (1 point)

int *a;

b) A pointer to a pointer to an integer (1 point)

int **a;

c) An array of 10 integers (1 point)

int a[10];

d) An array of 10 pointers to integers (1 point)

int *a[10];

e) A pointer to an array of 10 integers (2 points)

int (*a)[10];

f) A pointer to a function that takes an integer as an argument and returns an integer (2 points)

int (*a)(int)

g) An array of ten pointers to functions that take an integer argument and return an integer (2 points)

int (*a[10])(int)

4. What’s the output of the function and why? (6 points)

void foo(void)

{

unsigned int a = 6;

int b = -20;

(a+b >6) ? puts(“>6”) : puts(“<= 6”);

}

Result:“>6”

Reason: When a variable of integer operates with a variable of unsigned integer, the integer will be automatically converted to unsigned integer, so the “-20” will be converted to be a large unsigned integer.

5. Const (9 points)

In the following codes, there are some “const”, what is meaning of each them?

a) const char *pa;

The content of pa is read-only.

b) char * const pc = &ca;

The address of pc is read-only.

c) const char * const pd = &cb;

Both the address and content of pd are read-only.

6. Accessing fixed memory locations (10 points)

Please make out a few lines of C codes for accessing a fixed memory location. Requirement is to write an int variable 0xaa55 into the fixed address 0x67a9.

int *p;

p = (int *)0x67a9;

*p = 0xaa55;

7. Typedef (10 points)

Typedef is used to define a new structure which can replace the old structure.

You can also use preprocessor for the same things. But there must b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so please think of the below code, and answer what is the difference?

#define dPS struct s *

typedef struct s * tPS;

I will declare two object variables for them, such as:

dPS test1, test2;

tPS test3, test4;

You will understand what’s the differences.

1. test1 is a pointer object of struct s, but test2 is not, it is object of struct s.

2. both test3 and test4 are pointer object of struct s.

8. What’s the output of the code? (10 points)

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float x){ cout << “Base::f(float) ” << x << endl; }

void g(float x){ cout << “Base::g(float) ” << x << endl; }

void h(float x){ cout << “Base::h(float) ” << x << 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float x){ cout << “Derived::f(float) ” << x << endl; }

void g(int x){ cout << “Derived::g(int) ” << x << endl; }

void h(float x){ cout << “Derived::h(float) ” << x << endl; }

};

void main(void)

{

Derived d;

Base *pb = &d;

Derived *pd = &d;

pb->f(3.14f);

pd->f(3.14f);

pb->g(3.14f);

pd->g(3.14f);

pb->h(3.14f);

pd->h(3.14f);

}

Result:

Derived::f(float) 3.14

Derived::f(float) 3.14

Base::g(float) 3.14

Derived::g(int) 3.14

Base::h(float) 3.14

中科软 软件测试工程师笔试题 篇10

1.谈谈你对测试的理解

2.你三年的职业规划

3.你对加班的看法?是否可以加班?

4.你心目中理想的公司怎么样?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同事关系?

5.你觉得这笔试答的如何?优势在哪?劣势在哪?

6.如果初面没成功,你怎么说服我给你复试机会?

7.你认为激励你努力工作的因素都有哪些?

8.你的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有什么专业特长?爱好是什么?

9.给你辆自行车,你认为最需要检查的是哪些地方?为什么?若要保证质量必须要检查三个部件,是什么?为什么?

技术题

数据库

1.咖啡厅,咖啡不同种类不同价格,有大杯小杯,食物不同种类不同价格,消费时间令算钱,结账可以用会员卡,会员卡根据等级不同打折不同,画出E-R图

2.给出两个表,成绩表和课程表

说明主键、外键的作用,索引的好处和不足?

创建表

查询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姓名和学号

查询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姓名和课程名

查询平均成绩并排序

3.两个表设计的有哪些缺陷,应该如何改动

程序题

1.给段代码,用白盒测试方法设计用例覆盖

2.给段JAVA代码,类的互相调用,写出显示结果,并说明过程,主要考察的是类以及私有变量的生命周期

3.写出一个类,调用另一个类的函数

测试题

1.什么是信息管理系统?最重要的是哪部分?

2.什么是数据库?是什么关系型数据库?描述主键、外键

3.TD中BUG处理过程

4.测试计划的内容

5.一个有广告的花杯子,尽可能多的设计测试用例

6.你会使用的测试工具

7.测试题太多,具体想不起来了,总之把老师总结的测试技术题全背下来就成了,考的也就是那些东西

初面

1.自我介绍

2.谈谈你做过的一个项目,担当什么职责

3.谈谈你做过项目的一个模块,具体都设计了哪些用例

4.使用QTP、Loadrunner多长时间?分别叙述使用过程

5.给出一个QTP的场景,问怎么设计,问的根本听不懂,所以也没记住

6.Loadrunner中都可以修改插入哪些东西?检查点是插在事务的里面还是外面?集合点是插在事务的前面还是后面?

7.是否参与过性能分析,都需要看哪些地方

8.QTP适合哪些系统?不适合哪些系统

9.你为什么离职

10.你的三年职业规划是什么

11.是否可以加班

12.原公司有多少人,测试团队有多少人,开发团队有多少人

复试(全是结合具体工作谈的)

1.谈谈以前的工作

2.测试计划都怎么写的3.讲讲QTP和LR的如何使用

4.如何回归的5.介绍一下TD的流程

6.结合你做过的一个系统的一个模块,设计用例

7.LR并发用户是如何确定的8.LR的分析需要看哪些方面

9.如何写测试分析报告

10.什么是冰冻测试

11.是否统招

12.三年职业规划

分式测试题 篇11

1.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A. x≠±1B. x≠1C. x≠-1D. x为任意实数

2. 若当x=3时,分式=0,且当x=1时,该分式无意义,则()

A. a=3,b=3B. a=-1,b=2C. a=-3,b=3D. a=1,b=-2

3. 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A. ·= B. ()3=C.()2= D. ·=

4. 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

A. (x2-4)(4-2x)B. x2-4C. 2(x+2)(x-2)D. 2(x2-4)(x-2)

5. 若x=300,则-+的值为()

A. 0 B. C. D.

6.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a h完成,乙单独做b h完成,则甲、乙两人合作完成这件工作需要的时间是()

A. (+) h B.h C.hD.h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 化简分式的结果为 .

8. 在分式,-,,中,与相等的有 个.

9. 若÷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 .

10. 计算:·5(a+1)2= .

11. 计算:+=.

12. 已知ab=1,则+=.

13. 若x=3,计算:-+= .

14. 当x=时,=.

15. 一项工程,甲需6天完成,乙需4天完成.若两个人合作需x天完成,求x.本题所要列的方程是.

16. 若关于x的方程-2=有增根,则k= .

三、解答题(17~19题每题8分,20~21题每题9分,22题10分,共52分)

17. 若a、b为正数,令分式中字母a、b的值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倍,试判断分式的值的变化情况.

18. 已知m m布料可做n件上衣,2m m布料可做3n条裤子.求一件上衣的用料是一条裤子用料的几倍.

19. 已知ab=1,求+的值.

20. 甲、乙两工人生产同一种零件,甲每小时比乙每小时多生产8个.现要求甲生产出168个这种零件,要求乙生产出144个这种零件,他们谁先完成任务呢?请讨论.

21. 若关于x的方程=1有增根,求a的值.

22. 某班周末组织登山活动,同学们分甲、乙两组从山脚沿着一条道路同时向山顶进发.设甲、乙两组行进同一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

(1)直接写出甲、乙两组行进速度之比.

(2)当甲组到达山顶时,乙组行进到山腰A处,且A处离山顶的路程尚有1.2 km,试问:山脚到山顶的路有多远?

软件测试笔试题 篇12

一、构建科学的测试框架, 努力融合“三维”目标

测试框架要从科学内容、科学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构建。科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科学事实和科学概念等, 基本技能主要涉及观察和实验的操作技能。科学能力主要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设计与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表达与交流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学生对待科学学习, 对待科学能力, 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对待自然科学的基本看法和体验, 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也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所以, 教师在编制试题前应对测试框架进行深入思考, 要摆脱以知识为单一核心的评价方式, 探索能融“三维”教学目标于纸笔测验的学业评价方式, 努力将科学内容、科学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领域的内容有机交织融合在一起, 更好地体现科学学科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同时, 在对科学内容进行选择时, 要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即重点考查那些对于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都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不要在“深度”和“难度”上做文章, 更不要盲目地追求知识量的扩充, 因为这对学习能力中等和偏弱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在方式上可以借鉴PISA科学素养测评的方法:即借助调查问卷直接抛出问题或利用情境测试间接了解情况。如余姚市的科学期末测试卷, 在后面都会有一个问卷调查 (如下) , 就是属于第一种方法。

而下题则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在中药房、农贸市场等地方能见到杆秤 (如右图) 的身影。杆秤是中国最古老也是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的称量工具, 它能方便人们买卖,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杆秤主要由秤杆、秤盘 (钩) 、秤砣、提绳这四部分组成。

[问题1]杆秤是应用了什么原理所制造出来的称量工具?

A.杠杆B.轮轴C.滑轮D.斜面

[问题2]如果要增大这个杆秤的最大称量,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 提绳的位置应该怎样定位?

A.向右B.向左C.不变

[问题3]对于下面的叙述, 你赞同的程度怎样?请在每一行内只钩选一个方格。

本题以杠杆类工具——身边的杆秤为例, 考查学生对简单机械与杠杆原理的了解, 考查学生运用此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考查学生对传承杆秤这一传统工艺的责任感, 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在真实情境中命题, 关注学生生活要素

科学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及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研究表明,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进行试题取材, 能较好地考察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试题取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学会探究。

立足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取材丰富, 可以让学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科学信息, 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并善于从习以为常的现象里发现隐含的知识, 促进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其次, 学以致用是最重要和有效的学习动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由于要求学生应用知识解释生活、解决问题、判断问题, 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 增强其学习动机。

如以下两道题目:

[问题1]加油站常有“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提示,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常温下液态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融化B.凝固C.蒸发D.凝结

[问题2]我国城市高楼林立, 高楼与高楼之间间隔有距离, 如果为了使底层住房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 设计师设计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是 () 的楼影来计算。

A.夏至时B.秋分时C.冬至时D.春分时

请你说说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题目都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出发, 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进去, 无疑是对学生基础素养的很好检测。

三、重视知识形成过程, 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知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设计测试题时就不应只是关注知识形成的最终结果, 而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鼓励他们用图、表等形式把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 教师还应关注知识点的衔接和学习思路的连贯,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串联起来, 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得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了六上年级简单的机械后, 笔者对斜面这一内容的测验编制了如下题目:

[问题1]春光明媚, 正是踏春的好时节, 周日爸爸带小杰到四明山游玩。一路上山高而陡, 从车窗里向外望去, 吸引他的是围绕在身边“S”形的公路, 于是小杰就问爸爸:“为什么这里的公路是歪歪曲曲的呢?让汽车直接冲上去不行吗?”爸爸笑笑说:“这叫盘山公路, 跟我们那里的公路不同, 我们那里的公路, 很平坦, 没有这里那么陡。它是运用了 () 原理设计的, 因为这样可以 () 。”

[问题2]听了爸爸的话, 小杰有些似懂非懂。决定自己进行研究, 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计划:

1.研究的内容: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器材:小木块、木板、钩码、弹簧测力计。

4.相同条件:同一个斜面。

5.不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方法:

(1) 搭一个斜面。 (2) 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 (3) 用斜面提升物体。 (4) 记录比较。

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实验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小杰自己通过实验得出了使用斜面可以省力的结论非常高兴, 他又想, 盘山公路的坡度有陡的也有平的, 是不是都一样省力呢?于是他对不同坡度的斜面的省力情况展开了研究。

下图是他在研究过程中看到的情况, 但是他忘记填写实验数据了, 请你根据图中的实验现象, 在下边的实验记录表中用1、2、3表示坡度, 并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帮他填写实验记录表。

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用1、2、3表示坡度由小到大)

(1) 他在实验过程中用到了______方法。 (填“对比实验”或“模拟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记录数据, 他还发现:使用斜面都能_____, 坡度越_____越省力, 坡度越_____越不省力。

这些试题学生不可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解决, 因而有效地鼓励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基础知识的意义, 理解基本技能的原理, 同时这样的测试题也能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

四、引入开放性命题和评分方法, 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认知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 正由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存在着多样性, 测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准确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为此, 教师在试题的编制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尽可能体现试题的可选择性、层次性, 设计出难易不同的测试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所以, 教师在编制测试题时, 不妨可以借鉴PISA测试的理念, 尝试编制一些开放题, 即那些答案或解法不唯一, 解题策略多种多样, 并在测试方式上要求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同时引入新的评分方法, 即利用编码对学生已有的回答进行识别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测试所得到的信息。

例如, 以绿豆种子发芽为素材, 为考查学生参与实验、讨论交流的情况和学生对绿豆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理解程度, 以及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编制了以下题目。

某校五年级全班同学在家里都做了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 其中绝大部分同学研究了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两天后, 对研究此问题的实验情况进行了汇总统计, 具体如下表:

从上表中得出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问题1]表中可以支持以上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认为表中某些数据并不支持“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这一结论的, 请举出一个表中不支持这一结论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后来, 又作了深入研究。加大水量, 给11颗尚未发芽的绿豆种子提供更多的水分。一两天后发现其中的8粒种子开始发芽了!请你分析还有3粒种子未发芽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问题4]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实验与讨论后, 大家达成共识: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可是对照组中有5粒绿豆种子发芽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

[问题1评分标准]

满分:提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芽情况。例如:实验组发芽率很高, 91.5%, 对照组发芽率极低, 3.9%;实验组绝大部分种子发芽了, 对照组只有少数种子发芽;实验组有118粒种子发芽了, 对照组只有5粒……

零分:只提及实验组或对照组发芽情况, 没有回答。

[问题2评分标准]

满分:提及表中的某一个数据, 实验组也有种子未发芽的, 而对照组也有种子发芽了。例如:对照组发芽率为3.9%;对照组有5粒种子发芽;实验组有11粒种子未发芽……

零分:回答错误或没有回答。

[问题3评分标准]

满分:说得在理即可, 例如:可能是吸收水分还不够;这3粒种子的胚死了;种子不好, 可能“坏死了”……

零分:回答错误或没有回答。

[问题4评分标准]

满分:说得在理即可, 例如:实验中可能不小心种子沾上了水……

零分:回答错误或没有回答。

这类题目以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本, 以答案多样性为前提, 以培养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为目的, 鼓励学生注重观察, 善于联系, 能够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 从答案的多样性中体会知识容量, 以达到理解的深入和思路的拓展。

五、编排上体现人文化, 体现以人为本新理念

在书面测试中, 学生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出现审题不清、问题不明、答题错位等现象, 造成非专业的失分。所以利用纸笔测试时, 试卷编排应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体现生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教师可关注以下细节。

(一) 宽松行距, 有助于学生缓和应试焦虑

紧密的字间距和行间距在视觉上的压迫感, 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 因此, 试卷的字间距、行间距应较为宽松, 字体建议多用小四或五号字, 行间距采用1.5倍。

(二) 测试指导, 有助于学生了解答题策略

充满鼓励、期待、描述清晰的语言, 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试卷的距离, 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感, 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所以在编制试题时, 对于一些测试指导的描述也要关注, 如利用“一些问题的解答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连线画图可使用铅笔、不要将答案写到密封线内、测试完毕请检查你的答案”等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提醒学生答题等, 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答题技巧, 便于及时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

(三) 图文并茂, 有助于学生理解试题

每个测验项目除了简短的文字描述之外, 最好能配有相关的活动照片、操作示例或实验简图。因为在这些照片或图示中往往会包含重要解题信息, 或能对文字起到补充的作用, 而且图文并茂的情境描述, 也有助于每个学生能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读懂试题, 理解试题的要义。

上一篇:欧盟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比较分析下一篇:小学2008年春教学开放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