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教学设计

2024-12-01

《塑料》教学设计(精选8篇)

《塑料》教学设计 篇1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题目:

塑料肥皂盒 材料:PVC

二、明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1、了解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步骤,制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2、将UG零件图转化为CAD平面图,并标好尺寸

3、查阅、收集有关的设计参考资料

4、了解所设计零件的用途、结构、性能,在整个产品中装配关系、技术要求、生产批量

5、塑胶厂车间的设备资料

6、模具制造技能和设备条件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情况

三、工艺性分析

分析塑胶件的工艺性包括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在技术方面,根据产品图纸,只要分析塑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尺寸标注方法、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模塑工艺要求;在经济方面,主要根据塑胶件的生产批量分析产品成本,阐明采用注射生产可取得的经济效益。

1、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

塑胶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对模塑工艺要求也不同。

2、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

塑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与模塑工艺方法、模具结构型式及制造精度等有关。

3、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模具的结构型式,一般大批量生产时,可选用一模多腔来提高生产率;小批量生产时,可采用单型腔模具等进行生产来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

4、其它方面

在对塑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除了考虑上诉因素外,还应分析塑胶件的厚度、塑料成型性能及模塑生产常见的制品缺陷问题对模塑工艺的影响。

四、确定成型方案及模具型式:

根据对塑胶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要求的分析结果,确定所需的,模塑成型方案,制品的后加工、分型面的选择、型腔的数目和排列、成型零件的结构、浇注系统等。

五、工艺计算和设计

1、注射量计算:涉及到选择注射机的规格型号,一般应先进行计算。对于形状复杂不规则的制品,可以利用UG的“分析/质量属性”来计算质量。或者采用估算估计塑料的用量,及保证足够的塑料用量为原则。

2、浇注系统设计计算:这是设计注射模的第一步,只有完成注系统的设计后才能估算型腔压力、注射时间、校核锁模力,从而进一步校核所选择的注射机是否符合要求。浇注系统设计计算包括浇道布置、主流道和分流道断面尺寸计算、浇注系统压力降计算和型腔压力校核。

3、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主要有凹模和型芯径向尺寸高度尺寸,其最大值直接关系到模具尺寸大小,而工作尺寸的精度则直接影响到制品精度。为计算方便,凡孔类尺寸均及其最小尺寸作为公称尺寸,凡轴类尺寸均及最大尺寸作为公称尺寸;进行工作尺寸计算时应考虑塑料的收缩率和模具寿命等因素。

4、模具冷却与加热系统计算:冷却系统计算包括冷却时间和冷却参数计算。冷却参数包括冷却面积、冷却水空长度和孔数的计算及冷却水流动状态的校核和冷却水入口与出口处温差的校核。模具加热工艺计算主要是加热功率计算。

5、注射压力、锁模力和安装尺寸校核:模具初步设计完成后,还需校核所选择的注射机注射压力和锁模力能否满足塑料成型要求,校核模具外形尺寸可否方便安装,行程是否满足模塑成型及取件要求。

六、进行模具结构设计:

1、确定凹模尺寸:先计算凹模厚度,再根据厚度确定凹模周界尺寸,在确定凹模周界尺寸时要注意:第一,浇注系统的布置,特别是对于一模多腔的塑料模应仔细考虑模腔位置和浇道布置;第二,要考虑凹模上螺孔的布置位置;第三,主流道中心与模板的几何中心应重合;第四,凹模外形尺寸尽量按国家标准选取。

2、选择模架并确定其他模具零件的主要参数;在确定模架结构形式和定模、动模板的尺寸后,可根据定模、动模板的尺寸,从《塑料模国家标准》GB/T12555-1990和GB/T12556-1990中确定模架规格。待模架规格确定后即可确定主要塑模零件的规格参数。再查阅有关零件图表,就可以画装配图了。

七、画装配图

一般先画上主视图,再画侧视图和其他视图。由于注射机大多为卧式的,故注射模也常按安装位置画成卧式,画主视图最好从分型面开始向左右两个方向画比较方便。

1、主视图:绘制模具工作位置的剖面图

2、侧视图:一般情况下绘制定模部分视图

3、俯视图、局部剖视图等

4、列出零件明细表,注明材质和数量,凡标准件须注明规格

5、技术要求及说明,包括所选注射机设备型号,所选用的标准模架型号,模具闭合高度,模具间隙及其它要求。

八、绘制各非标准零件图

零件图上应注明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行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所用材料、热处理方法及其它要求

九、编写技术文件

1、编写注射成型工艺卡片:根据塑料的成型特点,查阅有关资料,确定合理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并作成工艺卡片。

2、编写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选取两个重要模具成型零件,确定加工工艺路线,并作成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 一 部分

产品的说明

第 二 部分

塑件分析

第 三 部分

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

第 四 部分

型腔的数目决定及排布

第 五 部分

分型面的选择

第 六 部分

浇注系统的设计

第 七 部分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及结构形式

第 八 部分

导柱导向机构的设置

第 九 部分

推出机构的设计

第 十 部分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置

第十一部分

模具的动作过程

第 一 部分

产品的说明

肥皂盒是日常用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商店里出售的肥皂盒也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有很特别的设计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此次设计的是肥皂盒底座,结构比较简单,但考虑的是其实用性。为了防止香皂遇水软化,将底座设计成了中间凸起的曲面,并在底座水平放置面处开了漏水孔。为了防止使用香皂后手滑,特别将肥皂盒侧面设计成了内凹的曲面。此次产品是在UG 6.0的辅助下完成的。产品图如下:

图一

零件实体图

第 二 部分

塑件的分析

PVC塑料

化学名称:聚氯乙烯

比重:1.38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0.6-1.5% 产品需要预热到70~90度,预热时间为4~6小时 成型温度:230~330℃成型特性:

1.无定形料,吸湿性小

2、流动性差,极易分解,特别在高温下与钢、铜金属接触更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00°C.分解时有腐蚀及刺激性气体

3、成型温度范围小,必须严格控制料温

4、用螺杆式注射机及直通喷嘴,孔径易大,以防死角滞料,滞料必须及时处理清除

5、模具浇注系统应粗短,浇口截面宜大,不得有死角滞料,模具应冷却,其表面应镀铬

第 三 部分

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的,规范进行必要的了解,以便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从模具设计角度考虑,好查阅注射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有关“注射机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技术规范,因为即使同一规格的注射机,生产厂家不同,其技术规格也略有差异。

1、注射机的选用

选用注射机时,通常是以某塑件注射量的注射机型号,40~130秒

,但为了提高流动性,防止发生气泡则宜先干燥。

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选择及校核因此在设计注射模具时应该对注射机有关技术同时选定合适的注射机型号。需要了解注射机的主要技术规范。(或模具)实际需要的注射量初选某一公称 成型时间为

在设计模具时,最。

然后依次对该机型的公称注射压力、公称锁模力、模板行

程以及模具安装部分的尺寸一一进行校核。

以实际注射量初选某一公称注射量的注射机型号;为了保证正常的注射成型,模具每次需要的实际注射量应该小于某注射机的公称注射量,即:

V实V公

式子中,V实—实际塑件(包括浇注系统凝料)的总体积(cm3)。由UG分析/体测量,可得塑料盒的体积为19.60cm3,考虑到设计为2腔,加上浇注系统的冷凝料,选择XS—ZY—为500KN,最大注射面积为180mm。喷嘴圆弧半径为

2、注射压力的校核该项工作是校核所选注射机的公称压力射压力P0,其值一般为

3、锁模力的校核锁模力是指注射机的锁模机构对模具所施加的最大夹紧力,体充填模腔时,力必须大于该胀型力,即:F锁—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P分—模具型腔内塑料熔体平均压力(倍,通常取20A分—塑料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由UG分析∴ F而锁模力为

4、开模行程与推出机构的校核开模行程是指从模具中取出塑料所需要的最小开合距离,查阅塑料模设计手册的国产注射机技术规范及特性,60.其最大理论注射容量为130cm2.模具高度在12mm,喷嘴孔直径为

70~150MPa,通常要求

会沿锁模方向产生一个很大的胀型力。

F锁  F胀 = A N);

40MPa。我们这里选P型可得投影面积为70cm锁  F胀 = A 分 ×= 80×200500KN,大于480KN

可以60cm3,注射压力为122MPa,锁模力200~300mm,最大开模行程4mm。

P能否满足塑件所成型时需要的注P> P0。我们这里选70MPa。

当高压的塑料熔为此,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分 × P型

MPa);一般为注射压力的0.3~0.65。

mm2)

2,浇注系统的投影面积不超过10cm2

30=4.8×105(N),符合要求。

用H表示,它必须~=30MPa/面测量,P×

小于注射机移动模板的最大行程S。由于注射机的锁模机构不同,开模行程可按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校核:一种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二种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我们这里选用的是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且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

1、当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时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锁模机构为液压-机械联合作用的注射机,其模板行程是由连杆机构的做大冲程决定的,而与模厚度是无关的。此情况又两种类型: ⑴ 对单分型面注射模,所需开模行程H为:

S  H = H1 + H2 +(5~10)mm 式中,H1—塑件推出距离(也可以作为凸模高度)(mm); H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高度(mm); S —注射机移动板最大行程(mm); H —所需要开模行程(mm)。而我们这里通过资料可得出(结构见图六):

H = 15 + 95 + 8 = 118(mm)。

⑵ 对双分型面注射模,所需开模行程为:

S机  H = H1 + H2 + a +(5~10)mm 式中,a—中间板与定模的分开距离(mm)。

2、推出机构的校核

各种型号注射机的推出装置和最大推出距离各不同,设计模具时,推出机构应与注射机相适应,具体可查资料。

第 四 部分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一副模具根据需要可能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型面,分型面可以是垂直于合模方向,也可以与合模方向平行或倾斜,我们在这里选用与合模方向倾斜。

1、分型面的形式:

分型面的形式与塑件几何形状、脱模方法、模具类型及排气条件、浇口形式等有关,我们常见的形式有如下五种:水平分型面、垂直分型面、斜分型面、阶梯分型面、曲线分型面。

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a)、便于塑件脱模:

Ⅰ、在开模时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内

Ⅱ、应有利于侧面分型和抽芯

Ⅲ、应合理安排塑件在型腔中的方位; b)、考虑和保证塑件的外观不遭损坏

c)、尽力保证塑件尺寸的精度要求(如同心度等)d)、有利于排气

e)、尽量使模具加工方便

3、我们这里选择曲线分型面

图二

分型面

第 五 部分 型腔数目的决定及排布

1、型腔数目的确定:

为了使模具与注射机的生产能力的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并保证塑件体精度,模具设计时应确定型腔数目,常用的方法有四种:a)、根据经济性能确定型腔数目; b)、根据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目; c)、根据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确定型腔数目; d)、根据制品精度确定型腔数目。我们这里选用a),其计算过程如下:

我们设型腔数目为n,制品总件数为N,每一个型腔所需的模具费用为与型腔无关的模具费用为C0,每小时注射制品成型的加工费用为成型周期为t(min),则:

模具费用为XMnC1C0(元),注塑成型费用为XsN(yt60)(元),总成型加工费用为XXMXS,即

XN(yt60n)nC1为使总的成型加工费用最少,即令

dxd=0,则有nN(yt60)(1n2)C1所以n=Nyt60C。1对于高精度制品,由于型腔模具难以使各型腔的成型条件均匀,数目不超过4个,塑料件的精度为6级左右,以及模具制造成本、产效率的综合考虑,型腔数目初定为2腔,排布形式为矩形的平衡布局布局参见零件布局图)。

C0 :

0 C1,y(元/h),制造难度和生(详细的

故通常推荐型腔

图三

型腔布局图

第 六 部分

浇注系统的设计

1、浇注系统的组成

图四

浇注系统的组成

所谓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是指从主流道的始端到型腔之间的熔体流动通道。其作用是使塑件熔体平稳而有序地充填到型腔中,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轮廓清晰的塑件。因此,浇注系统十分重要。而浇注系统一般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系统两类。我们在这里选用普通浇注系统,它一般是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四部分组成,如图四所示:

2、浇注系统各部件设计

A、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是连接注射机喷嘴与分流道的一段通道,通常和注射机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断面为圆形,带有一定的锥度,其主要设计点为:

⑴ 主流道圆锥角α=2o~6o,对流动性差的塑件可取3 o~6o,内壁粗糙度为Ra0.63μm。

⑵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半径r=1~3mm,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⑶在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⑷对小型模具可将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将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设计成两个零件,定模座板采用H7/m6过渡配合,与定位圈的配合采用⑸主流道衬套一般选用B、冷料穴的设计冷料穴一般位于主流道对面的动模板上。其作用就是存放料流前峰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形成接缝;此外,在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凝料从定模板中拉出。冷料穴的尺寸宜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的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冷料穴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与推杆匹配的冷料穴;二种是与拉料杆匹配的冷料穴;种是无拉料杆的冷料穴。出杆匹配的倒锥形冷料穴,其结构如图五:— 定位圈3 — 推 C、分流道的设计分流道就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通道,的作用。多型腔模具必定设计分流道,要设置分流道。

①分流道的截面形状:通常分流道的断面形状有圆形、矩形、梯形、然后配合固定在模板上。T8、T10制造,热处理强度为三

— 单型腔大型腔塑件在使用多个点浇口时也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主流道衬套与H9h9间隙配合。

52~56HRC。

图五 冷料穴

起分流和转向U形和

我们这里选用与推

冷料穴杆 动模板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六角形等。为了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损失,提高效率,我们这里就选用圆形分流道,如图六。因为圆形截面

分流道的效率是分流道中效率最高的,固选它。

②分流道的尺寸:因为各种塑料的流动性有差异,图六 圆形流道 所以可以根据塑料 的品种来粗略地估计分流道的直径,常用塑料的分流道直径推荐值如下表一。

但对于壁厚小于道直径:

式中,m道直径(mm)。对于黏度较大的塑料,可按上式算得的系数。我们这里取D`=1.2D=1.2×0.265 ③分流道的布置:分流道的布置取决于型腔的布局,两者相互影响。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分平衡式与非平衡式两类,这里我们选用的是平衡式的布置方法。④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渡,有利于塑料熔体的流动及充填。D、浇口的设计: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对塑件的质量影响很大。浇口的理想尺寸很难用理论公式计算,通常根据经验确定,取其下限,为分流道截面积的表面粗糙度Ra不低于浇口的结构形式很多,口、环形浇口、及薄片式浇口。而我们这里选用的是点浇口。简图如图七

3mm,质量在200g以下的塑料,可用此经验公式确定其流g);L—分流道长度(m=60*1.05=63g,L=50mm。固分流道尺寸为√63×450=8(mm)。所以S=Л分流道与浇口的连接处应加工成斜面,然后在试模过程中逐步加以修正。~9%,截面形状常为矩形或圆形,浇口长度为0.4μm。

按照浇口的形状可以分为点浇口、mm);D—分流 D值再乘以1.2~1.25的1.2D,即8*8/22×1.22=72.4(mm2)

并用圆弧过 一般浇口的截面积0.5~2mm,扇形浇口、盘形浇—流经分流道的塑料量(××3%

图七 点浇口

浇口的截面一般只取分流道截面积的3%~S=5%×浇口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制品的质量问题,①浇口应开在能使型腔各个角落同时充满的位置。②浇口应设在制品壁厚较厚的部位,以利于补缩。③浇口的位置选择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的排除。④浇口的位置应选择在能避免制品产生熔合纹的部位。⑤对于带细长型芯的模具,宜采用中心顶部进料方式,⑥浇口应设在不影响制品外观的部位。

⑦不要在制品承受弯曲载荷或冲击的部位设置浇口。

第 七 部分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凹模又称阴模,它是成型塑件外轮廓的零件。mm

29%,浇口的长度约为0.5mm~2mm,现在可算出我们需要的浇口面积s=3.9。

所以我们在开设浇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避免型芯受冲击变形。

一、凹模的结构形式:根据需要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整体式凹模、组合式凹模、拼块组合式凹模,我们的产品属于小型制件,从各方面分析我们

可选用组合式凹模——整体嵌入式凹模。

整体嵌入式凹模:于小件一模多腔式模具,一般是将每个型腔单独加工后压入定模中。这种结构的凹模形状、尺寸一致性好,更换方便。凹模的外形通常是用带台阶的圆柱形,由台阶定位,以H7座板将其固定。其结构如图六所示:

m6过渡配合嵌入定模板,然后用定模板

二、凸模的结构设计

1、凸模的结构形式:

凸模(即型芯)是成型塑件内表面的成型零件,通常可非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类型。我们根据凹模的结构形式选择组合式凸模——整体装配式凸模,它是将凸模单独加工后与动模板进行装配而成,如下图所示:

图八

型芯图

2、凹模的形状

图九

型腔图

三、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现设制品的名义尺寸LS是最大尺寸,其公差按规定为负值“-Δ”; 凹模的名义尺寸LM是最小尺寸,其公差按规定为正值“+δZ”现由公式可得:

LM[LS(1S)0.5]Z0

式中,“Δ”前的系数(此处为0.5)可随制品的精度和尺寸变化,一般在0.5~0.75之间,ABS的收缩率S为0.005.制品偏差大则取小值,偏差小则取大值。Δ值由塑料模设计手册《公差数值表》可查基本尺寸为120mm时,其Δ值为0.68,基本尺寸为70mm时,其Δ值为0.52,基本尺寸为15mm时Δ为0.24.(这里塑料件的精度取5级)

固可由以上公式算出其尺寸:

A、型腔尺寸计算:

DM1[LS1(1S)0.5]Z0

+0.14=[120(1+0.005)-0.5*0.68]+0.2*0.68= 120.26

(mm)

DM2[LS2(1S)0.5]Z

0 = [70(1+0.005)-0.5*0.52]DM3[LZS3(1S)0.5] 0=[15(1+0.005)-0.5*0.24]=15.0+0.04(mm)

、型芯尺寸的计算

设塑件内型腔尺寸为ls,公差为正值“lM2mm。因此相应的尺寸上减去116mm的为dM1[dS11S0.5]0

Z=[116(1+0.005)+0.5*0.68]-0.14mm dM2[dS11S0.5]0

Z=[66(1+0.005)+0.5*0.52]=66.6-0.10mm

+0.2*0.52=70.1

4+0.2*0.24

[lS1S0.68,+0.10

mm

+Δ”,制造公差为负值“0.5]0

Z4mm或者2mm。的为0.52,13mm的为0.24.B-δZ”,经过与上面凹模径向尺寸相似推理,可得:

由于我们塑料件的厚度为Δ值的取值分别为。基本尺寸为66mm-0.2*0.68 =116.92-0.2*0.52

dM3[dS11S0.5]0Z

=[13(1+0.005)+0.5*0.24]-0.2*0.24 =13.185-0.04mm C、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计算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主要承受塑料熔体的压力,因此模具型腔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型腔壁厚和底板的厚度不够,当型腔中产生的内应力超过型腔材料本身的许用应力时,型腔将导致塑性变形,甚至开裂。与此同时,若刚度不足将导致过大的弹性变形,从而产生型腔向外膨胀或溢料间隙。因此,有必要对型腔进行强度和刚度的计算,尤其是对大型塑件。但我们这里的塑件较小,故不需要对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进行计算,大致得体即可。

第 八 部分 导柱导向机构的设计

为了保证注射模准确合模和开模,在注射模中必须设置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的作用是导向、定位以及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导向机构的形式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我们这里选取导柱导向机构,其结构如图十:

我们在设计此机构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导柱应合理地均布在模具分型面的四周,导柱中心至模具外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模具的强度。

⑵、导柱的长度应比型芯(凸模)端

面的高度高出6~8mm(图十),以免型 图十 导向机构

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而损坏。⑶、导柱和导套应有足够的耐磨度和强度。

⑷、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应做成锥形或半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该倒角。

⑸、导柱的设置应根据需要而决定装配方式。

⑹、一般导柱滑动部分的配合形式按H8/f8,导柱和导套固定部分配合按H7/k6,导套外径的配合按H7/k6。

⑺、一般应在动模座板与推板之间设置导柱和导套,以保证推出机构的正常运动。

⑻、导柱的直径应根据模具大小而决定,可

参考准模架数据选取。

第 九 部分 脱模机构的设计

1、何为脱模机构

在注射成型的每一循环中,都必须使塑件从模具型腔中或型芯上脱出,模具中这种出塑件的机构称为脱模机构。

2、脱模机构的分类及选用

脱模机构的分类分多,我们采用的是混合分类中的一种:推杆一次脱模机构,因为此机构是最简单、最为常用的一种,具有制造简单、更换方便、推出效果好等优点,在生产实践中比较实用和直观。所谓一次脱模就是指在脱模过程中,推杆就需要一次动作,就能完成塑件脱模的机构。它通常包括推杆脱模机构、推管脱模机构、脱模板脱模机构、推块脱模机构、多元联合脱模机构和气动脱模机构等。

3、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设计脱模机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结构可靠:机械的运动准确、可靠、灵活,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2)保证塑件不变形、不损坏。(3)保证塑件外观良好。

(4)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一边,以便借助于开模力驱动脱模装置,完成脱模动作。

4、推杆的结构形式及形状

因制品的几何形状及型腔结构等的不同,所用推杆的截面形状也不尽相同,常用推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推杆又可分为普通推杆与成型推杆两种,选用普通推杆。其结构形式见图十一。

5、推杆的固定方式(图十二)

图十一 推杆

第 十 部分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我们这里

图十二 推杆固定

1、冷却系统设计

塑料在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会直接影响到塑料的充模、定型、成型周期和塑件质量。所以,我们在模具上需要设置温度调节系统以到达理想的温度要求。

一般注射模内的塑料熔体温度为200℃左右,而塑件从模具型腔中取出时其温度在60℃以下。所以热塑性塑料在注射成型后,必须对模具进行有效的冷却,以便使塑件可靠冷却定型并迅速脱模,提高塑件定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对于熔融黏度低、流动性比较好的塑料,如聚丙烯、有机玻璃等等,当塑件是小型薄壁时,如我们的塑件,则模具可简单进行冷却或者可利用自然冷却不设冷却系统;当塑件是大型的制品时,则需要对模具进行人工冷却,以

2、冷却时间的确定

在注射过程中,塑件的冷却时间,通常是指塑料熔体从充满模具型腔起到可以开模取出塑件时止的这一段时间。这一时间标准常以制品已充分固化定型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为准,这段冷却时间一般约占整个注射生产周期的80%。因为我们所需要的塑件比较薄,固用此公式:

s24TsTmt2ln[] TeTm

式中,a — 塑料热扩散系数(m2/s); S — 制品壁厚(mm); 现我们根据已知条件知道PP的TS=260℃,TM=60℃,TE=100℃,而塑件的厚度为2mm:

22426060ln[] ∴ t24100602.410 =4.5s

3、冷却系统设计原则

①、尽量保证塑件收缩均匀,维持模具的热平衡

②、冷却水孔的数量越多,孔径越大,则对塑件的冷却效果越均匀。③、尽可能使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④、浇口处加强冷却。

⑤、应降低进水与出水的温差。⑥、合理选择冷却水道的形式。⑦、合理确定冷却水管接头位置。

⑧、冷却系统的水道尽量避免与模具上其他机构发生干涉现象。

⑨、冷却水管进出接头应埋入模板内,以免模具在搬运过程中造成损坏。

4、冷却系统的结构形式

根据塑料制品形状及其所需的冷却效果,冷却回路可分为直通式、圆周式、多级式、螺旋线式、喷射式、隔板式等,同时还可以互相配合,构成各种冷却回路。其基本形式有六种,我们这里选用的是简单流道式。

简单流道式即通过在模具上直接打孔,并通过以冷却水而进行冷却,是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结构如图十三:

图 十三

冷却系统

5、冷却系统的计算

由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查阅可得,ABS的单位质量成型时放出的热量为

300KJ~400KJ/Kg。放出热量为60*1.05/1000*350KJ=22.05KJ 其中,1/3的热量被凹模带走,2/3由型芯带去。

第 十一 部分 模具动作过程

随着动模部分的开模,拉料杆5将塑件及冷凝料从型芯板10上拉出,顶杆7将塑料件和冷凝料从型腔板12中顶出。随着动模机构后移,将塑料件完全顶出。合模时,在导柱23和导套1的作用下将完全合模,进入下一次浇注。

《塑料》教学设计 篇2

颜色是由照明光源、物体的光学特性和人类的颜色视觉特性三大因素综合所决定。

1.1 颜色的产生

颜色的辨认是人眼受到一定波长和其强速辐射能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视觉神经的感受, 通过这种光波物理刺激人的生理系统, 而引起人的心理反应。人类可以看到作为颜色的特定波长为400~700nm。

1.2 颜色三要素

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彩度) 称为颜色的三属性, 也称颜色三要素。

(1) 色调 (H) 又称色相 (hue)

颜色测量术语。颜色的属性之一, 借以用名称来区别红、黄、绿、蓝等各种颜色。色相, 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 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调是色彩的首要特征, 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 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色相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 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调即各类色彩的相貌。

色调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光谱组成以及有色物体表面反射的各波长辐射的比值对人眼所产生的感觉。在测量颜色时, 可用色相角H及主波长λd (nm) 表示。在聚合物中为根据色的XZY系列表示的主波长和补色主波长相对应的色感觉。一般高聚物本身在熔融态下与标准色系溶液比较, 与其一致的颜色标准号称作色相数, 由于高聚物种类很多, 标准色系也很多。常用标准色系都是按国家标准规定方法配制。

(2) 明度 (V) 又称色值 (lightneer value)

对于色调相同的颜色, 如果光波的反射率、透射率或是辐射光能量不相等时, 最终的视觉效果也不相同, 这个变化的量程为明度, 也就是颜色有明暗之分。

比较各种颜色的明度时, 颜色就有明亮和深暗之分。例如比较柠檬的黄色和柚子的黄色, 毫无疑问, 柠檬的黄色就比较明亮。

(3) 饱和度 (C) 又称色度 (saturation chroma) 、纯度。

纯度通常是指色彩的鲜艳度。从科学的角度看, 一种颜色的鲜艳度取决于这一色相发射光的单一程度。人眼能辨别的有单色光特征的色, 都具有一定的鲜艳度。不同的色相不仅明度不同, 纯度也不相同。此外化学试剂也有纯度的划分。

纯度是说明色质的名称, 也称饱和度或彩度、鲜度。色彩的纯度强弱, 是指色相感觉明确或含糊、鲜艳或混浊的程度。高纯度色相加白或黑, 可以提高或减弱其明度, 但都会降低它们的纯度。如加入中性灰色, 也会降低色相纯度。在绘画中, 大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色相的颜料调合的复色。根据色环的色彩排列, 相邻色相混合, 纯度基本不变 (如红黄相混合所得的橙色) 。对比色相混合, 最易降低纯度, 以至成为灰暗色彩。色彩的纯度变化, 可以产生丰富的强弱不同的色相, 而且使色彩产生韵味与美感。

1.3 颜色的系统命名法

(1) 孟塞尔 (Munsell) 颜色系统

孟塞尔颜色系统是孟塞尔在1905年建立的一种颜色系统, 按照这一系统颜色被分为10种基色, 见图1, 中心轴即为明度轴。10种基色围绕着明度轴, 离中心轴越远, 颜色的饱和度越高, 也就是颜色越纯。

(2) CIE颜色系统-L*a*b*色空间 (也称CIELAB)

CIE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 这是国际照明协会的法文名称, CIE负责对光源、光学仪器和色度学指定统一的国际标准。L*a*b*色空间是当前最通用的测量物体颜色的色空间之一, 是由CIE在1976年制定的。

在这一色空间中, L*是明度, a*和b*是色度坐标, 其中, +a*为红色方向, -a*为绿色方向, +b*为黄色方向, -b*为蓝色方向, 中央为消失区:当a*和b*值增大时, 色点远离中心, 饱和度增大, 见图2。

2 塑料配色的基本原理

塑料着色就是利用加入着色剂对日光的减色混合而使制品着色。亦即通过改变光的吸收和反射而获得不同的颜色, 如吸收所有的光时呈现黑色, 如果只吸收一部分光 (某一波长的光) , 并且散射光的数量很小, 那么塑料变成有色透明, 而形成的颜色取决于反射光的波长;若全部反射则塑料呈白色。如未被吸收的光全部反射, 那么塑料则变成“有色不透明”的, 其颜色也取决于未被吸收光的波长。反射光表现为实色, 散射光则为明色。通常将纯度较好, 明度较大的红、黄、蓝三色称为原色, 三原色中的任意两种相互调合, 可以得到的各种不同颜色称为间色 (二次色) , 一种原色一种间色调合而成的颜色为再间色 (三次色) , 每个间色把合成它的二原色以外的原色称为干扰色, 在配色时应防止干扰色的引入, 否则使原有色光变得暗钝, 影响颜色的明亮度。

用于塑料的着色物质有染料或颜料, 染料一般能均匀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 或借助于适当化学药品而成可溶物, 以达到着色的目的, 它不单能使塑料表面着色, 而且内部亦被浸入, 颜料需调和于展色剂 (油或树脂) 中制成油墨、油漆等, 涂于制品表面使其着色, 也可将极细微的颗粒或膏状物等混于塑料内进行内外着色。

2.1 塑料的染色原理

塑料的染色与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很大区别, 后者产生的颜色十分单调, 不宜小批量多品种加工, 尤其是对日用品如钮扣、发夹、玩具、装饰挂件以及机械配件等。塑料染色对色泽要求敏感的加工件无疑十分有用, 并且大部分塑料都有染色官能团, 可以用相应染料过仃染色而且其染色实际上是一种表面着色。

聚酯塑料的染色是靠温度或载体使结构紧密的聚酯链段出现“空隙”, 让疏水性分散染料吸附-扩散-固着在被染基质内部, 这种被染基质 (固体) 吸收的染料 (固体) 完全是处于溶解状态的。

聚酰胺用分散染料染色机理是依靠末端氨基和酰氨基对染料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上染率不受聚酰胺末端氨基的限制, 加之染色时染浴的pH值适应范围较广, 所以分散染料对聚酰胺有良好的覆盖性。再从大分子末端含有氨基的羧基看, 还有类似羊毛的染色性质, 可应用阴离子染料 (酸性、直接、活性等染料) 染色。弱酸性染料或中性染料染聚酰胺, 它的饱和值往往超过末端氨基的量, 染色时这两种染料与聚酰胺在发生离子键结合的同时, 还有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 所以可染得深浓色泽。

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用醇溶性染料染色, 是利用它们分子中存在的部分官能团与染料结合来达到染色的目的, 在染色液中还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树脂, 以确保染料能坚牢地固着在制品的表面上, 颜色的浓淡决定于制品本身的“凝固”程度。

2.2 塑料的原液着色原理

带有各种色彩的塑料制品, 是颜料颗粒在塑料中均匀分散所致, 其着色效果取决于它的扩散, 同时与颜料的性质、介质、加工温度、粒子细度均有关系。

为了使颜料的扩散效果提高, 塑料的原液着色有固体状着色剂 (颗粒状颜料、色母粒) 粉末状着色剂、糊状着色剂、液状着色剂等多种形式。其着色方法有直接挤出、使用时稀释、于颜料加分散剂、将颜料分散在增塑剂和不挥发有机溶剂中以及高浓度颜料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等多种方法。

色母粒着色是把超常量的颜料均匀地载附于树脂之中先制成聚集体 (即色母粒) , 然后依色母粒的技术要求, 用简单的转筒式混合器混合本色粒和色母粒, 就可得到所需的色泽及各项技术要求的制品。色母粒着色分散均匀, 质量优良, 成本低, 操作方便, 可以自动计量, 操作环境好, 适于PE、PP、PS、ABS等着色。

干混法 (浮染法) 着色原理是借助旋转混合, 使树脂之间相互摩擦, 产生较高的摩擦热量, 再辅之以表面活性剂 (分散剂) 使着色染颜料粉末牢固地粘附在树脂表面。因此着色剂在树脂表面的覆盖程度与拌色温度、时间、着色剂浓度、着色剂本身熔点、树脂外形等有密切关系。在一定着色剂浓度和混合时间时, 被覆盖程度随拌色温度升高而提高, 随拌色时间延长而增加, 随着色剂浓度增加而下降, 随树脂比表面积的增大而下降, 随熔点增高而下降。

液状着色剂着色的原理是将色素与分散性表面活性剂用蝶式混合器混合, 再用三辊碾压机混炼制成液状着色剂。再将着色剂与树脂用管轮泵或齿轮泵自动计量后再成型制成要求的着色塑料制品。液状着色剂可避免因染料飞扬而致环境污染, 避免色母粒着色时因色母粒与本色树脂相对密度不同、形状不同, 产生流动特性变化而导致的色差等。

糊状着色剂着色的原理是将色素与分散剂用叶式或蝶式溶解混合器混合, 再用三辊碾压机制成糊状细色浆, 再将本色粒料与有关助剂用高速捏合机混合制成全色色粒, 再经挤出成型, 获得所需着色塑料制品。糊状着色剂用于生产浓色超薄薄膜, 值得注意的是色浆由各种颜料配合而成, 要选择其中易于凝聚的或粒子较粗的颜料作为色浆载体, 使其粒子充分粉碎和湿润。其余颜料在搅拌时加入, 这样可使色粒比较干燥爽滑, 易于挤出和吹膜。

3 液体色母优势

(1) 与传统的色粉和色母粒比较, 添加量更低; (2) 可以有效的缩短注塑加工的周期; (3) 快速切换色, 减少开机、停机时间; (4) 精确的生产, 使库存保持最优状态; (5) 自动添加设备安全, 对生产环节保持清洁、无污染; (6) 液体色母能更有效的与聚合物结合, 使颜料更均匀的分散、色泽饱满、均一度高; (7) 低碳环保, 符合食品级标准。

4 漆艺 (Chem-art) 牌液体色母

《塑料毽子》教学设计 篇3

《塑料毽子》这一课,通过制作毽子的活动,在制作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通过用塑料材料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变废为宝”的能力;通过踢毽子活动激发学习情趣,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创新的品质。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材P24-2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做塑丝毽子的基本方法,能制作出自己的毽子。

2.通过操作实践,掌握简单技巧,培养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用塑料材料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变废为宝”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塑丝毽子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铁圈、塑料绳、剪刀、梳子、成品与半成品毽子若干。

学生准备:塑料绳、剪子、梳子、垫圈及其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视频(踢毽子比赛)

师:看完录像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你们想踢吗?不过,要踢毽子必须自己有毽子,那你们想动手做一个塑料毽子吗?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起学生制作毽子的兴趣】

二、制作流程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做“塑料毽子”(板书)

师:你们知道做塑料毽子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ppt出示)材料:塑料绳和铁圈

工具:剪刀、梳子

2.小组合作探究毽子的制作方法

那么怎样制作毽子呢?

自学课本P24—25

组长拿出成品和半成品毽子进行研究。

组织学生交流毽子的制作过程。

(ppt出示结合播放视频)

第一步:拉、折——拉直塑料绳对折4次;

第二步:穿、打结——穿入垫圈后打结;

第三步:打结——重复打结;

第四步:剪——剪齐塑料绳;

第五步:梳——用梳子疏散塑料绳;

第六步:整理——整理,完成。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作品

(PPT出示友情提醒:)

注意操作安全

互相合作配合

要有细心、耐心

指名读一遍。

小组内两人共同完成一个毽子。

教师巡视,及时指点、鼓励。

做好后,试着踢一踢,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了制作毽子的方法,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三、交流、评比

大家都做好了,你们对自己做的毽子满意吗?哪些同学想来夸夸自己做的毽子?

比一比,谁做的毽子一次踢的个数最多?

(鼓励学生从毽子的外形、色彩、质量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夸一夸,踢一踢让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四、拓展创新

过渡谈话:我们做的这些毽子的形状和材料都是一样的,其实做毽子的方法和材料还有很多,你们还能用其他方法和材料做出不同式样的毽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哪些废弃的东西可以用来做毽子?怎样做?

指名汇报。

你想不想做一个环保毽子送给你的好朋友呢?

做完毽子之后把自己的座位收拾干净,废弃没有用的东西送到垃圾篓里。

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亲手做的毽子参加活动了,相信同学们踢起来会更加开心。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学会制作更多、更富有创意的毽子。】

塑料教学反思 篇4

《塑料》教学反思

《塑料》这一课,讲的是塑料,贴近生活。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了塑料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体会了塑料的作用之大。而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白色污染》主要与学生讨论人们在使用塑料的过程中,不正确的处理废旧塑料制品而导致环境的恶化。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开始我先邀请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配上优雅的音乐,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接着借助课件继续播放在环境优美的景区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一幅幅由“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揭示课题,在活动中增强儿童对废旧塑料制品即白色污染的危害有了直观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给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体会白色污染的可怕性。然后寻根:这些塑料垃圾是从哪里来?想一想,我们家平均每天用多少塑料袋?我借助一中学食堂一顿早餐学生常见的乱扔塑料袋的镜头,甚至有的学生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举动。让学生有感而发,认知明理,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必须从我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正确使用塑料制品,才能真正保卫我们的家园。学生体会了白色污染危害后,我设计了选择性的实践行动任务,想一句有创意的宣传口号、一份宣传小报、一幅宣传画、几条宣传标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让我们行动起来,少用一个塑料袋,少用一个塑料餐盒,树立文明风尚,杜绝乱扔现象,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共有的环境。

但遗憾的是由于课的时间没有很好控制和把握,在最后环节有点匆忙,没有让更多的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我也没有做更充分的补充和引导,因此在这一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教案 篇5

本电子教案是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材的配套教学资源,该书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第1版。

【课题编号】 — 项目一 【课题名称】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保鲜盒制件的材料选择,聚丙烯的工艺和成形特性,保鲜盒制件的结构。

2.能使用常用绘图软件绘制一般塑料注射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3.了解一般模具用钢的特性,根据产品的特点合理选择经济实用的钢材。

4.了解加工模具零件所用的各种设备,熟悉各种机床的特点和加工范围。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塑料制件的材料和工艺,设计最合理的模具结构。2.能应用绘图软件绘制塑料制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难点分析】

1.绘图软件的使用及绘制装配图。2.正确选择模具用钢。【分析学生】

1.学生对计算机绘图水平掌握不牢固,尤其是装配图的学习更有差距,所以设计模具装配图的难度可能较大。

2.学生对钢材性质理解不深,不会选择最合理的模具用钢。对制件结构设计缺少经验,会有许多困难。【教学思路设计】

依靠多媒体课件,将装配图和立体图结合起来读图,才能看懂装配图1—6的结构。充分发挥课件在教学中作用,如有可能应结合模具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安排】

1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塑料制件分析

1.保鲜盒盒体塑料制件的材料选择

1)通用材料——量大,用途广,价格低。有六大品种“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各种塑料的应用见表1—1 2)无毒、无气味、不易分解 保鲜盒主要放食品用,有时要在微波炉内加热,选聚丙烯合适。2.聚丙烯的工艺特性及成形特性

1)工艺特性——收缩率1~3%、流动性极好,冷却快。2)成形特性——注意控制成形温度和模具温度。3.保鲜盒塑料制件结构分析

1)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达0.8 um。2)壁厚——2 mm,如图1—2。

3)拔模角——1.5°或0.5~1°,拔模角是使成品容易脱开模具必须有的角度。

二、绘制模具装配图

注意将图1—6中的2D与3D图结合起来读图,使学生尽快读懂图。

1.保鲜盒盒体模具结构分析与设计

1)型腔数目——一模一腔,见图1—7所示。

2)分型面——见图1——

8、9所示。便于成形和脱模。3)型腔和型芯结构与固定——为整体式。

4)模具浇注系统——含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冷料穴四部分。采用点浇口的浇注系统,如图1—10所示。

5)脱模——推件板推出制件。如图1—11。

6)冷却系统结构——水道位置见图1—12所示。冷却系统是为了降低模具温度,控制模具温度在最佳塑料制件成形的温度范围。

2.绘制模具装配图 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装配图。常用软件有AutoCAD、Pro/E、UG、Cimatron等。具体步骤:

测量制件尺寸——实体造型——分模——绘三维结构图和二维装配图——零件图。

模具设计流程图见图1—16所示。

三、选择模具用钢

1.保鲜盒盒体模具材料的选择

1)模具结构零件——结构用钢指动模座、定模座、支承、型芯、垫块等。一般选用碳素结构钢,如A3、45、55、40Cr。以45钢应用较多,加工性能好。可选购标准模架以降低成本,如图1—20所示。

2)模具成型零件——依塑料品种和制件批量不同而不同。实习用选择45钢。成型零件指与制件相成型有关的零件。常用P20、PMS、PCR钢。

2.模具材料备料单

见表1—2。共有8种,11件。3.备料流程

下料——锻造——刨、铣(粗加工)——磨(精加工)——交货(成品)见图1—19。

四、选择加工设备 1.线切割数控机床

见图1—22所示。利用连续移动的细金属丝(钼、黄铜丝)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蚀除金属,用于加工各种形状复杂和精 密细小工件,如图1—30所示。需要配备电火花穿孔机打孔穿线,如图1—41。

2.数控车床

见图1—23所示,代替普通车床完成车削工作的高效率、高精度自动化机床。切削前需要按零件形状编制程序后操作自动加工。

3.电脉冲机床

见图2—24所示,应用工件与电极工具之间保持适当放电间隙产生脉冲放电,使工件表面局部溶化,被工作液冲离工作区,工件表面形成凹坑,达到成形加工。电脉冲机床用于加工不通孔的型腔,且形状复杂不易加工的工件。一般选择紫铜作为电极。

4.数控铣床

如图1—25所示,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用以代替普通铣床加工型腔、圆孔、平面等工件,具有加工工件精确、效率高,实现自动加工成型的效果。尤其是加工中心,可以自动选择换刀,自动改变主轴转速、进给量和运动轨迹,完成几个平面多工序的加工,是加工模具的最好机床。加工之前需要编制程序。

5.台钻

见图1—26所示,常用于加工小于13 mm的小孔,是模具钳工加工的常用设备。

五、小结

1.本教材以保险盒制件作为实例来学习模具制造的全过程。2.制造模具需要先对制件分析,了解制件材料、工艺性、结构,然后才能绘制装配图。

3.应使用现代绘图软件绘制制件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常用软件有Pro/E、UG,此外还有AutoCAD、Cimatron,应重视绘图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应当做到熟练、迅速、准确。

4.选择模具用钢应经济、实用,满足生产要求。常用45钢,其加工性能好,能满足大多数模具要求。

尽量使用标准模架,可节约时间和成本。

《塑料》教学设计 篇6

第四单元 第3课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特点,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的用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 经历观察、比较不同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知道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塑料的不同特点,了解它们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

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活中常见塑料制品。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你看黑板!【教师板书:塑料(同时注上拼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塑料。(学生齐读:塑料)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塑料这种材料,请同学说一说,在哪里可以找到塑料?

师:真厉害!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找到这么多用塑料制作的物品。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塑料,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二)新授

1.介绍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

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塑料杯、塑料袋……)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你知道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吗?(装东西,装水……)2.比较不同的塑料

教师出示2个不同的塑料袋,师:这2个塑料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塑料、都可以装东西……)

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呢?(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软硬程度上找不同)

你是怎样发现这些不同的?(巩固学生对观察方法的应用)师:不同的塑料袋有什么不同的用途? 3.塑料瓶底大揭秘

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不同的塑料瓶,观察瓶底的标识,同桌之间找一找,有什么发现?

教师出示ppt讲解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安全教育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杯可以经常用吗?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回家调查家里使用的塑料瓶是否安全?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计划(调查方法、调查记录),制作成简单的调查小报,张贴在班级展示墙上。

七、板书设计: 塑料

板图

塑料袋:透明(不透明)

易拉断(不易断)

《塑料》教学设计 篇7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局限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说到底, 英语只是一种语言、一种工具, 如何将其应用于专业领域才是关键。将专业课程设置成双语课程, 可以把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为更好地阅读英文文献、开展交流奠定基础。

由于双语教学起步晚, 在使用教材、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 这些局限都使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面临很大的困扰, 需要任课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

二、妥善处理语言问题

如前文所言, 双语教学最大的障碍是语言问题, 毕竟教学涉及教与学两个方面。对普通高校而言, 语言问题会因为师资力量、教材建设以及学生的基础不足而变得很困难, 需要任课教师花费比普通课程更多的精力。

1、教材选择

双语课程《聚合物制品设计》的教材建设费尽周折。最初选用了《Plastics Product Design Engineering Handbook》作为教材, 这是一本比较老的英文原版材料, 但由于不太适合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现状而停止使用。然后以Ticona公司的培训教材《Designing With Plastic》为基础, 增加塑料产品设计案例, 构建了双语教学的教材框架。最近两年, 又以徐佩弦主编的《塑料制品设计指南》为辅助教材, 以弥补学生用英文理解专业知识难的问题, 形成了目前较为完整的教材体系。

2、课堂语言表达

由于该课程采用的是英文教材, 所要讲解的内容也都有相应的英文原句, 只需要准备一些连接性表达语句就可以了, 比如“At the last lesson, we talked about…”“Following we will talk about…”“Let’s turn to page…”“We already known that…”等等。学生熟悉了, 也就会逐渐适应专业知识用英文表达的状况。

对于不容易用英文表达的语句, 也应该坚持在语句中穿插英文专业词汇, 以便于学生熟悉这些词汇的英文表达, 比如可以这么说, “塑料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都会包括proportional limit, elastic limit, yield point”“长期受力状态下, 塑料材料会产生creep, 从而导致stress relaxation, apparent modulus降低”“塑件的结构增强可以包括rib, gusset, geometry reinforcement”等等。这样学生既不会听不懂, 也加深了专业词汇英文表达的印象。

3、词汇含义解释

在《Designing With Plastic》课程中, 有很多专业词汇是专用的, 比如creep, apparent modulus, yield p o i n t, 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cracking, assembly system等, 这些专业词汇没有什么歧义, 很容易从词典查到。而有些词汇英文意思和中文名词有差异, 需要指明其对应的中文词汇, 比如draft是“草稿, 草案, 草图”的意思, 对应“脱模斜度”;再如coring是“去除中心部份, 地层中取出之圆形岩石样品”的意思, 对应“去料”。还有些专业词汇, 没有对应的中文名词, 需要给予充分的解释, 比如gusset是“衣袖, 甲胄”的意思, 此处则指“在塑件的根部、拐角、边缘等薄弱位置设置的三角加强筋”的含义;而boss是“老板, 上司”的意思, 而此处指“塑件上凸起来的部分, 包括柱、台、孔柱等”的含义。

三、认真安排教学内容

1、做好教学计划

双语课程毕竟不是语言类课程, 它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比如《Designing With Plastic》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Material selection材料选择, structure analysis结构分析, design consideration for molding process成型工艺方面的设计考虑以及assembly design装配结构设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要使课程的知识点体系互为前后、相互衔接。

同时, 双语教学由于涉及到对第二种语言的理解, 讲解速度不能太快。所以课程的内容必须进行适当的精简, 但这种精简不意味对专业知识点的简单化。比如说, material selection部分包括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rmal p r o p e r t i e s, e l e c t r i c a l properties, optical properties等内容。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 如果逐个讲解, 就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安排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时, 可以针对mechanical properties进行深入探讨, 比如按照mechanical properties profile, creep and r e l a x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onsideration来开展教学。这样就把材料选择时对机械性能的考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 做到了少而精。

2、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就是一种表演, 而表演就需要精心设计。每个专业有总体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有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而当然每次课也应该有其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主题讲授又包括铺成、提出、讲解和理解。双语教学要兼顾语言表达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可以用英文“At the last lesson, we have talked about…”来总结上节课的内容, 促使学生回顾专业知识及相关的英文表达方式。之后用“Following we will talk about…”引出新的知识点, 并用英文的方式讲解这些知识点。然后, 针对每个知识点用案例进行解释说明, 以加深印象, 案例的讲解可以采用中文表达、中间穿插大量的英文词汇的方式进行。

四、合理安排考核方式

考核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考试, 由于是双语课程, 考试必须考察学生对英文表达及专业知识两方面的掌握情况。因此, 该课程的试卷采用英文出题, 包括多种题型。其中, 有些要求学生对必须用英文回答问题, 而有些可以采用中文。考试允许使用词典和电子字典, 虽然会加大监考的难度, 但也符合课程的特点, 以强调课程“重理解和轻记忆”。

参考文献

[1]黄霞:《文献检索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广州化工》, 2010 (9) :238-239。

《塑料》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探讨

【中图类号】TQ320.5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英文:Top-notch Academic Programs Projec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对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2001-2007年,国家教育部多次颁布文件,不断推进高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2008-201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共批准403门课程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随着高校学科双语教学课程的不断增设,如何高效、高质量开展是当前双语教学的一大挑战。作为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将不可避免[2]。然而,在这过程中,双语教学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双语教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获取国际上先进的专业知识。傅淑玲等以中南大学部分院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双语教学做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双语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其英语水平,而且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材质量、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和学生自身素质四方面[3]。下面仅就《塑料成型模具》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解决方法。

一、《塑料成型模具》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现状

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之一。目前依照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该门课程是基于《机械设计基础》、《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基础理论课程之上,是机械与高分子的交叉融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设计模具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并将高分子材料制品性能与模具设计对应参数结合起来,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重点。随着塑料制品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成型模具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一大批国际性高素质技术专业人才将给我们高校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中文教材作为基础,按部就班地进行灌输式中文讲解,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教学小结—布置作业”几个步骤[4]。由于该学科的知识体系与高分子材料密切相关,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应塑料制品生成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塑料成型和模具技术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信息需要查阅相关英文文献。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实施双语教学,让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提升大学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同时学会用英语分析思考,在外文数据库中获取并学习世界最新的塑料成型和模具技术。因此,为让学生技能掌握塑料成型模具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提高其应用大学英语能力,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现以《塑料成型模具》课程为例,结合本专业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实施双语教学相对的对策方案。

二、《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 教材的选用

《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双语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遴选英文版教材。就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而言,主要有三种:引进的国外版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5]。但目前该课程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英文教材没有。由于塑料成型模具与塑料成型工艺学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可以英文版的塑料成型工艺手册作为参考教材,如Charles A. Harper主编的《Handbook of plastic processes》。原英文参考教材具有纯正的英语表达、新颖的内容和丰富的图表等优点,而且与讲述内容与高分子材料专业非常吻合,可以很好地为该课程提供专业英语基础。但原版英文教材价格一般非常昂贵,不适合中国学生购买,而复印原版书籍又侵犯原著的版权。而且英文参考教材的内容编排和知识体系和中文教材有较大差异,这也给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带来一定难度。目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塑料模具》课程教学所使用的中文教材是申开智编著的《塑料成型模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三版),国内大部分高校开设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中都采用该中文教材。而且大部分内容可以在《Handbook of plastic processes》中体现。因此,笔者认为,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在备课时能将《塑料成型模具》中文教材与《Handbook of plastic processes》有机结合就可以较好地开展双语教学。

2.教師素质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高校教师来说是一新的挑战。首先在工作量上,比如教师备课时要仔细参阅英文参考教材、整理出重要知识内容,并且将之与中文教材相结合,这样备课时间比普通课程至少多一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其次在教学水平上,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担心担任双语教学的老师的英语水平和展业水平不够[3]。因此,实施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光是要提升基础英语水平(包括听说读写),同时还应不断提升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

3.学生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实施双语教学要求有一定英语词汇量、听说读写能力,才能理解所学课程内容、用英语完成作业,通过与课程考试。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初始水平需要达到相应水准,学生可受益于双语教学。《塑料成型模具》课程设置在大三上半学期,学生已经学完《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专业基础课,具有一定的高分子专业知识,而且大学英语课程已经修完,部分同学英语四级已经通过,这给双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大部分学生普遍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较弱,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兴趣,给双语教学带来较大的阻力。因此,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上有待加强。

三、《塑料成型模具》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现在大多数双语教学课程的讲解方式都是教师对英文教材内容进行翻译,使专业课变相成了英语课,从而影响了专业内容的信息量和讲解深度。笔者认为《塑料成型模具》双语教学可以说是一门新课程,应该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教学。陕西师范大学针对“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例如,“体验式课堂”、“生态式课堂”等。因此,本文提出《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

1.教学内容

由于《塑料成型模具》课程没有完全对应的英文教材,相关教学内容需要参考《Handbook of plastic processes》,因此教师的备课需重视有关知识系统的梳理,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由于采用双语教学需要引入第二语言进行讲解,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需要进行优化。虽然现在青年教师可以发挥英语水平的优势,但要做到让学生听懂、学会还是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需要结合本专业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兴趣,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接受双语教学模式,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另外,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国际化,所以教学内容可以将国际最近模具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中,从而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2.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在教学中受到启发,学生才能得到发展。课堂讲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将授课思路、教学内容和总结清晰地向学生表达出来。在讲课过程中同时注重师生互动,采用课件设定好的思考问题向同学提问,带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互动环节中,鼓励学生采用英语讲述,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水平。

3.英语使用

《塑料成型模具》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内容能否让学生充分接收,授课语言是关键。根据本学院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簡单渗透层级作为上课寄到为宜,即以中文为主,课堂上穿插英语教学作为基准来上课。由于目前还没有和中文教材完全吻合的英文教材,本课程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英语在课堂上的使用程度需要有较好非配。比如上课前先将本节课的重要专业词汇列出,避免课堂讲述时学生都不知道讲的什么。笔者认为,在上课时先使用中文讲授主要内容,让学生先有初步了解,再用英语进行描述,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照英文,逐步将英文内容和中文内容融合,达到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塑料成型模具》课程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改进,形成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通过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学习,学生技能扩大专业词汇的同时,也能搜索并阅读相关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希望在今后的双语教学探索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陪养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外语界 2013(1):42-61

[2]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教育研究 2012(11):83-86

[3]傅淑玲,张承平,谭雪梅,陈洁.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现代大学教育 2003(4):72-74

[4]胡建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探究.教师 2010(17):110

[5]曾剑平,曾翔.双语教材研究.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8(1):87-90

上一篇: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下一篇:礼宾部工作程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