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2024-09-21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通用12篇)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1

一、产品的技术要求:

1、产品材料为:ABS, 缩水率为5:1000

2、产品颜色为灰色, 亮面

3、外表面无痕迹, 毛边, 缺料和进胶点

4、未标注圆角R为0.3mm, 拨模斜度为1°

二、模具结构的设计

1、分型面的设计

从产品的技术要求和结构来分析, 产品的分型面只能选择中间分型, 定模一半, 动模一半, 四个侧面滑块抽芯。由于是圆的型芯, 为方便加工采用多个镶块结构。因此, 根据产品的产量来考虑, 决定采用如下图一所示的一模二穴结构。图中各零件名称如下:

1、定模座板2.垫板3.防水垫圈4.定模板5.锁模板6.动模板1 7.动模板2 8.型芯镶件1 9.型芯镶件2、10.型芯镶件3、11.模桥12.计数器13.定位圈14.浇口套15.定模流道镶件16.垃圾钉17.滑块镶件2、18.拉料杆19.垫板20.支撑块21.内导柱22.滑块镶1、23.斜销固定板24斜销25铲机26弹簧27滑块28滑块垫板29 30滑块压板31导正块。

2、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口套采用标准件φ16mm, 主流道小端位为φ4mm, 大端位为φ6.6mm分流道的截面设计为圆形, 定模, 动模各一半, 流道大小为R2.5mm, 冷料穴做成倒扣, 拉住主流道, 开模时把主流道留在动模一侧, 进胶采用潜伏式浇口镶件, 由左右两镶件组成., 进胶点的直径为φ0.78mm。

3、冷却系统的设计

型腔和型芯的冷却有二进二出, 首先水从定模板穿过到型腔下面, 通过零件3防水圈上来到型腔, 绕型腔一圈再经过零件3防水圈下到定模板, 最后从定模板流出。

4、模具结构和工作过程

该模具属于二板模, 模具的最长外形尺寸为350*500*350。模架选用龙记标准模架CI3550 A70 B110C110。工作时, 动模和定模合模, 熔融塑料浇口套注入模具型腔内。经保压, 冷却后开模。开模时, 由于滑块采用斜导柱和弹簧复位, 合模时滑块采用反铲把滑块压回到位。

5、顶出系统的设计:

本产品的顶出采用顶针顶出, 其中在进胶口φ9.05的圆杆部分, 由于较小, 采用φ1.5的圆顶针顶出, 顶断进胶点。产品四周均匀分布四个φ4的顶杆, 中间齿形部分用φ6的顶杆顶出。

中间拉料杆用φ5的顶杆, 由于冷料穴做成倒扣, 拉料杆顶部不用做成Z字形倒扣, 拉料杆的长度做到冷料穴的面平即可。其他分流道顶杆用φ5mm, 长度比分流道低5mm即可。

其他顶杆的长度做到和型芯面平或高0.05mm即可。

6、模具工作部件材料的选择

定模、动模、型芯镶件1、2的材料选为P20, 滑块镶件材料为H136。H136材料预硬, 不需淬火, 加工方便, 应用广泛。P20通用型, 适用于各种大小型塑胶模具。

三、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

定模型腔如图二的加工工艺:精料回来后首先加工好背面的螺丝孔, 加工中心在粗加工时可以锁住背面的螺丝孔, 其他按照普通加工工艺加工就可以。动模型芯的加工工艺和定模基本相同。型芯镶件1的加工工艺:车床车好外形尺寸后 (留分度头的装夹位) 侧面四个抽芯方孔用线切割加工, 固定台阶的定位部分和锥度可同步加工好。型芯镶件2、3的加工工艺和型芯镶件1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滑块和滑块镶件的加工工艺, 按普通工艺加工即可。

四、模具装配

1、装配要求:塑料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模具非工作部分的棱边应倒角。 (2) 顶出零件、活动零件导向部位运动要平稳、灵活, 不得有卡紧及阻滞现象。 (3) 耐磨块应开油槽, 摩擦面应用黄油作润滑剂。 (4) 开模时应保证制件和浇注系统能顺利脱模及取出, 合模时应准确退回原始位置。

2、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由于型芯是由两件零件组成, 因此装配前应将此两个零件锁紧并用销钉作定位;然后装调滑块与压紧块的配合;最后是滑块与楔紧块的装配, 滑块斜面的加工余量可以按图三下式计算, 然后加工。

式中B——滑块斜面修磨量mm

A——闭模后测得的实际间隙mm

a——楔紧块 (滑块) 斜度角

结束语

经生产实践证明, 该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可靠, 生产出的产品尺寸符合客户要求, 表面无痕迹, 毛边, 无任何影响装配, 达到满意的效果, 该模具目前客户已验收入生产。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2

户口所在: 梅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5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车工/磨工/铣工/冲压工/锣工:

工作年限: 3 职 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惠州,东莞,广州

工作经历

梅州市丰顺县培英电子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09-08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检验/检测/认证

担任职位: 质检员

工作描述: 产品质量问题的检测

离职原因: 由于还要学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大专 毕业日期: -06

专 业 一: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 业 二: 模具设计与制造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06 岭南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辅助绘图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 0919000000477796,12749010821285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凡事有坚持到底和创新精神,

2、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能吃苦耐劳,易于适应环境

4、组织纪律性强

5、开朗的性格,上进的精神面貌

6、喜欢运动,写字,听音乐,交际等等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3

关键词: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模具制造与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十分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而且新课改要求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刻意义。

1.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打破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使学生真正参与模具设计与生产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且,改革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革新教学目标,加强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1.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最新理论组织学生参与到模具设计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师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开展实践教学,会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1.3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模具与制造专业积极与当地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企业实习,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开展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培养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

2.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对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积极明确教学目标。首先,高校模具制造专业应深入了解生产行业对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人才要求,根据经济社会的用人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其次,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培养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改革教学计划

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积极改革教学计划,这是因为,教学计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直接影响着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应合理设置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根据课程设计来安排课时和教学计划。首先,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应保证能力与知识的对应,明确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并根据知识与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例如,针对高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英语交应用能力等要求开展形式与政策、就业指导、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根据模具制造应用能力要求开设机械制图课程、金属工艺学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电子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等。根据模具设计与使用能力要求开设压铸模设计、CAD等课程;其次,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重点突出核心课程。为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设置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实训课程,并重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4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且,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关键的地方为学生提供知识提示,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模具的内部结构和模具的制造过程,加强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认知;再次,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网络中具有丰富的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对网络资源进行分类,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教学内容,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在信息时代,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利用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学习软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突破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参考文献:

[1] 黄碧琼. 探讨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J].品牌.2014(07)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4

一、模具专业与非模具专业的差异

1. 专业不同, 课程的要求和目标不同

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将来要从事模具开发、设计及模具制造的相关工作, 因此, 他们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这门课学习时, 内容上要掌握的比较全面, 精通, 以适应未来的工作。而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理论性不一定很深, 要使学生了解不同模具的成形特点、工作条件, 掌握各种模具的设计要点, 弄清制造工艺流程和检验内容, 知道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的发展动向, 为从事冲压模和注塑模的设计、制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需要时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2. 教学内容不同, 侧重点不同

对于模具专业, 由于以前机械制造涉及的较少, 因此在讲模具制造时, 学时应相对多一些, 有所侧重;而对于非模具专业, 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 由于机械制造部分, 他们已经在相关课程中学习过, 因此, 在讲授模具课程时, 应侧重模具设计, 而制造部分时间应安排少一些, 但要掌握模具零件与一般的机械零件加工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 对于模具专业, 因为要求较高, 因此学时较多, 讲授时较全面, 理论讲授可以更细一些;而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模具课程的学时相对来说就少一些, 因此, 讲授时不一定面面俱到。需要什么, 就讲什么;需要多少, 就讲多少, “精”以实用为度, 突出实践性。教材内容不一定全部讲授, 应突出重点。针对以上差异, 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讲授时应采取不同的讲授方法。

二、非模具专业模具课程的教学研究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模具工业是“百业之母”, 是工业产品的“效益放大器”。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老三样”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到时下流行的MP4、录音笔、数码相机, 这些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模具设计师之手。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掌握模具技术, 就是掌握了一种新技能, 增加了就业渠道, 同时增加了新知识,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由于学生对模具的认识不是很深刻, 因此, 在讲授时, 尽量理论性不要太强, 且要结合该专业举一些模具在他们专业应用中的实例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例如, 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 垫片是很熟悉的零件, 它是如何制造的呢?引出来冲压工艺的概念, 同时, 可以利用该例子给学生区分落料与冲孔的概念。除了模具设计部分之外, 讲到现代的模具制造方法, 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 这样就和学生学过的机械制造, 特种与精密加工等课程联系起来。再比如:对于汽车类专业学生, 可举例汽车覆盖件 (发动机罩、散热器罩、前后围板、车门的内外板等) 制造, 其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多维的空间复杂曲面, 通过这些零件的特点, 介绍拉延、修边、翻边等工艺的概念。

如有条件, 可给学生相应模具的工作过程动画演示, 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性强, 兴趣会更浓。当然, 这也对教师提出了给更高的要求, 要对学生的专业有一定了解, 而不是单纯的讲模具。

2. 教材与内容

选教材时要考虑非模具专业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需求与目的, 一般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课堂讲授学时在34h左右。在全面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前提下, 讲授的重点应为典型模具的结构特点与专门制造技术, 模具设计与非常用模具结构的内容则少涉及。所选教材的内容应以冲压成型和注塑成型为主, 应该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冷冲压基础知识、冷冲模基本设计、冷冲模结构 (主要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 ;第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注塑设备结构知识、塑料模具结构 (包括注射模、压缩模、压注模) 而挤出成型和气动成型等可以不作要求;第三模具制造基础知识、模具零件的常规机械加工方法、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方法、模具装配工艺、模具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多样性

同其他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样, 讲授过程中尽量避免传统的课堂一堂灌的讲授方法。应该采用传统讲授、多媒体课件、模具工作过程动画演示、实物动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 这样不光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第一课堂的效率。比如, 在讲课的过程中, 由于我们主要讲述冷冲压成型和注塑成型, 则可以分别选择一副典型的冷冲模和塑料模, 贯穿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讲加工工艺、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主要零部件机构设计、模具制造, 检验与装配的整个过程中, 始终以该模具为例讲述, 以防课堂空谈, 使学生结合所看到的实物, 听得更明白, 懂得更透彻。

(2) 互动式、讨论式理论教学法

课堂上采用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相互促进的双边教学方法。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 将其转化为问题,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对于某零件拉延成型时, 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 使得不好顶出, 可以叫学生去考虑如何解决?整体式凹模不适用时, 可以采取瓣合式凹模来解决。再例如:对于机制专业的学生, 由于已经学习了机械制造等课程, 在讲述模具制造内容时, 对于模具零件定位基准选择和拟定工艺路线等, 就可以通过实例,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来讨论, 教师只是做最后的总结和讲述模具零件和一般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不同的地方, 比如:在热处理上的不同等, 这样就避免了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 同时节约了课时, 使学生对模具零件的制造和一般的机械零件的制造差异有更明确的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启发, 诱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 积极主动地思考, 分析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思路打开, 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实践教学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时比较紧张, 但是如果缺乏了实践性环节, 那么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 找一个与本专业结合较好的实例, 让学生熟悉模具的整个设计与制造过程, 就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模具检验与装配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体验装配顺序的确定, 模具间隙的调整, 以及最终的试模与调整等环节, 这样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 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结束语

模具工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许多高校对非模具专业学生都开设了模具课程。本文针对模具课程在不同专业教学中的差异,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高校非模具专业模具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材与内容的选择, 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 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针对当前许多非模具专业开设模具课程的情况, 由于其在授课学时, 培养目标, 要求等方面与模具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它们在教学方法, 手段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本文在分析两者差异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提出了非模具专业如何更好的进行模具课程教学的方法及建议, 对非模具专业的模具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非模具专业,模具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凤英, 李志伟, 陈震.高校模具课程创新教学的改革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4, 3

[2]郭红云, 谢力志.透明教学模具在模具教学中的运用[J].模具制造, 2007, 1

[3]李彩霞,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简历 篇5

有些求职者认为个人简历中的内容不能完全表达求职者的想要求职成功的欲望,于是想要在个人简历后附上一封求职信,将自己想要求职成功的意念通过信件传达给招聘官。不过求职信可不是好编写的,求职者想要求职成功就需要学会打造求职信。

个人信息

yjbys

性别: 男

学历: 大专 政治面貌: 0

生日: 1988-12-05 民族: 汉族

婚姻状况: 未婚 籍贯: 河南-周口市

身高: 180 公分 体重: 80 公斤

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工作经验: 5 年

期望工作地点: 新乡市

求职意向

行业/职位: 电子商务/采购/贸易 业务发展专员 期望月薪: 面议 工作性质: 全职

行业/职位: 高级经营/管理 部门经理/主管 期望月薪: 3500元 工作性质: 全职

行业/职位: 销售 业务员 期望月薪: 2800元 工作性质: 全职

教育经历

学校名称: 休学 专业: 休学 就读时间: 2009-12-13 至 -12-05 获得学历: 大专

学校名称: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就读时间: -09-06 至 -07-01 获得学历: 大专

语言能力

语种: 英语 能力: 良好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新乡市**过滤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 2013-06-24 至 -11-01

公司规模: 10~100人

所在部门: 销售

工作分类: 电子商务/采购/贸易 电子商务

职位月薪: 保密

工作描述: 1.观察行业网站情况,及时升级、更新网站信息;

2.观察行业优势产品信息、以及公司自身优势;

3.和有关技术人员以及供应商及时交流产品技术性问题;

4.维护客户,商谈订单。

5.出差开发维护客户。

公司名称: 青岛链家地产(实习)

工作时间: -12-01 至 2013-04-05

公司规模: 1000人以上

所在部门: 销售

工作分类: 销售 其他

职位月薪: 2000~2999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开发房源、联系客户,为客户匹配合适房源,最终促使客户、房东意见达成成交。

自我评价

1、为人正直,敢拼敢干,踏实;

2、自立、自强、自信,希望一份真正事业型工作!

3、可事先约定考察期限,不能符合公司要求,可予以辞退;

4、希望直接领导或公司有自己清晰的发展方向,有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

拓展阅读:三点容易在个人简历出现的禁忌

很多求职者在打造个人简历的时候不知道什么该在个人简历中提及什么不该提。于是有些不能在个人简历中提及的内容就出现在简历上,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导致求职者的个人简历被招聘官Pass。因此求职者要知道在个人简历中有什么是不能提及的话题。求职者在求职中不让你的`个人简历石沉大海,就需要知道在个人简历中有什么禁忌。

第一、有些求职者在编辑个人简历时会提到自己的年龄,关于年龄这个问题是完全不需要在个人简历中提及的。众口难调求职者不能确定自己的年龄是否会给自己的个人简历加分,还是会让招聘官不认可。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就不要在个人简历中提到自己的年龄,以免因为年龄的问题导致面试机会溜走了。

第二、求职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要在用人单位中学会经营之道回头自己开公司的;另一种则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的。第二种求职者无疑对工资问题十分感兴趣,但是即便再感兴趣也不要在个人简历中提及。现在用人单位大多都是多劳多得的,招聘官还不知道求职者的工作能力求职者就在个人简历中跟用人单位谈工资,这样会使招聘官十分反感。如果因此求职者失去了面试机会岂不是太不值了。

第三、求职者在编辑个人简历时要重视个人简历的整洁性,有些求职者在编辑个人简历出现错误之后就采用涂改的方式进行修改,这种个人简历会让招聘官认为求职者是个不修边幅是人,在工作中也不会兢兢业业。从而失去面试的机会。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6

关键词:特色专业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

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于2006年,2009年该专业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专业建设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懂(懂冲、塑模设计),两会(会冲、塑模制造)”专业培养特色,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毕业生走俏,专业对口率高,专业发展势头良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5年获得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立项。

1.确立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又具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等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重构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和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等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构建能力本位、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六部分组成,同时开设与各课程模块相互渗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其中:在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和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开设全校性的创新創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实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就业指导等有机衔接;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设置专业渗透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省赛和国赛项目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创新创业课程用“★”表示,课程体系简称为“6+★”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公共素质基础课程模块

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原则,在校级层面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公共课程群,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

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纳入到公共技术基础课程模块,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电商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基础。

(3)公共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此模块为校级公共平台,以通识课程为主,包含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和报告,分为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两种形式,旨在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4)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模块

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依据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对模具制造工职业标准等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融入到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实施中。

(5)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模块

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为原则。深入企业调研,根据模具制造业及其新技术发展要求和岗位动态要求调整本专业课程设置。

(6)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此模块为院级平台。对于那些不能改造为学习领域课程但又是人才培养规格达成必须的学习内容以及其它拓展学生职业素质的学习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以实现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拓展和职业精神的树立。

3.设置主干课程

4.结语

立足校企合作平台,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课程情境内容)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设计,校企共同开发,成功建成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吻合度进一步贴切。

作者简介:韩士萍(1974—),女,安徽皖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CAD/CAM。

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7

1.1 模具加工方法的现状

1) 实体层面模具加工方法。在现代模具加工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方式是电火花。电火花加工作用在仪器工具和产品中间通过持续的形成脉冲式的放电现象, 在局部形成瞬间的极高温度将蚀除去。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形成电火花, 形成局部高温发生电蚀反应进行对金属的切割, 制造产品合适的大小与规模。

2) 软件层面的模具加工方法。整体使用CAD/CAM/CAE计算机程序实现模型设计。其它模型设计方式还包括:有快速模型设计技术、虚拟模型设计技术、反 (逆) 求工程技术、有限元仿真及模型设计等。快速模型设计技术 (RPM) 被称为是在数控 (NC) 制造方式过后崭新的技术革命, 或将成为模具生产的热点和主要的发展趋势[1]。除了表面建模方式外, 还存在浇铸建模方式、冷挤压及超塑性成形建模等多种方式, 目前也在快速的进行技术的更新与完善。逆向工程方式是先对要加生产的物品进行数据扫描, 转换成多种样式的CAD数据, 再放入CAD/CAE/CAM等其它分析工具中完成产品的改造设计, 该种方式是目前模具制造中最常见现代工具的应用。

1.2 模具种类的设计方式

1) 冲裁模的设计。第一步要完成对冲裁件的数据分析, 最大地节约材料、简化生产方式、使模具生产更加快捷、模具使用时间加长、操作程序简单, 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第二步需要依照对产品分析设计加工方案, 主要是保证冲裁的组合方式与加工的顺序, 最后一步进行数据的计算, 包括排版技术、使用压力的范围、压力面积的标准等等。2) 橡胶硫化模具的设计。硫化模的通常需要三道程序: (1) 设计前的准备。主要包括了设计的大致内容、朔件材料的主要性能测试、成型标准的规定等。 (2) 结构的设计。其中包含了对型腔数量、多样的尺寸结构与脱模方法、设计整体结构草图等。 (3) 图案的审核。主要是对橡胶件尺寸和规模进行检查、对运用的硫化机机械完成审核、对模具结构的审核及对图样的审核。

2 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2.1 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

现代化生产的主要特点就是生产比较专业, 规模比较庞大。目前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规模化已超过80%。这种专业化规模较小的成产厂更加方便掌控, 适应能力强, 生产质量稳定和工作效率极高, 更加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2]。标准化的生产为模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是实现整体行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率的主要手段, 从而推动了我国机械生产向着更深入的技术领域出发。

2.2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模具制造的过程中包括了加工方式与工艺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提升, 技术和工艺二者在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发生了转变,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生产已经从传统的加工技术 (数控、自动) , 正在向着无人化生产的方式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机械制造向数控制造的方面转变, 从国际市场分析模具制造行业的前景, 能够得出模具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强, 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就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缩短生产时间, 提高产品质量。设计方式的高效率、自动化器械的使用, 快速的成型机械加上优秀的模具设计, 大大提升了生产的稳定性, 从而节省了模具生产的成本。

2.3 数控铣削机床的应用

模具与零件不同, 在加工时的难度较大, 形状较多,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型腔自由曲面的加工。而型腔自由曲面的加工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铣削加工, 这种当时非常适合运用与偏大类的模具生产, 传统的加工都非常依靠工作者的操作技巧和熟料度, 模具钳工打磨及抛光的难度很大, 这样通常会增加模具的生产时间, 又不能对生产质量做出保障。目前因为数控机床的运用, 模具生产中自由曲面和型腔的加工都在数控机床中完成, 使型腔的规模大小非常接近产品形状, 大大缩短了工人铣削的时间, 还降低了样品和靠模的生产难度, 增加了产品的质量, 提高了生产效率。

2.4 电加工机床的应用

为了达到模具表面质量的生产标准, 解决一些铣削难以实现的问题, 通常运用电火花制造方法。它的主要特征是制造效率高、平均生产量大、自动器械普及率高, 适合加大规模的模具生产。非常适用于深槽、深型腔、筋肋、多型腔及多件制造。如深型腔通常结构繁杂、过渡曲面复杂、型腔较深, 偶尔还要求使用的刀具形状, 因此不能确保制造形状和大小的准确性。就像汽车中仪表盘的制造、保险杠塑料等需要采取电火花方式进行加工。另外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使用, 提升了冲压模、级进模等精确度, 对一些精密器械的制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许多机床都拥有大锥度、上下异型的性能, 从而非常适用于一些特殊模具的制造。除此自动穿丝、自动定位技术能够使操作更加便捷, 而且运用与无人化的加工中去。因为使用计算机先进的数控技术, 现代的模具工作者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检测产品的规格与年质量, 从而大大增加了模具产品的质量。

2.5 新型模具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

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是一种塑料成形的新工艺, 它具有注射压力低、制品翘曲变形少、表面好以及易于成形壁厚差异较大的制品等优点, 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大幅度降低成本。国外, 已经较成熟。国内现代在汽车和家电行业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气体辅助注射成形包括塑料熔体注射和气体 (一般均采用氮气) 注射成形两面部份, 比传统的普通注射工艺有更多的工艺参数需要确定和控制, 而且气体辅助注射常用于较复杂的大型制品, 模具生产难度非常大, 而且不容易控制。所以, 开发气体辅助成型流动分析程序, 对模具的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 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制造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此举将会推动模具行业的持续发展, 运用科学的技术, 统筹的管理方式, 来增加生产效率, 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静媛.模具行业设计制造技术现状与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 (2) :174-176.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8

模具工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 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 也是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 本文将阐述目前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的内涵以及培养方式, 希望能够给读者一点帮助和借鉴。

1 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概述

1.1 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 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职业能力一方面要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并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 从事某种职业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美国的“一般能力倾向”测验鉴定的9种能力描述为:一般学习能力、言语能力、数理能力、判断能力、图形知觉能力、符号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手指灵活度、手腕灵巧度。

德国理论界对关键能力具体内涵的解释虽有争论, 但较趋于一致的看法为, 主要指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判断能力、承受能力、创造性和适应能力、独立性与参与能力、反省能力以及责任感, 以及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内容。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蒋乃平教授阐述的中国特色“职业能力”的特点:

1) 中国特色职业能力的内涵源自于实践能力;

2) 中国特色职业能力的内涵, 与“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一致;

3) 中国特色职业能力的构成, 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应;

4) 中国特色职业能力强调从业者的效率和主观能动性;

5) 职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6) 中国特色职业能力强调职业能力能够在实践活动特别是职业活动中提高。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1)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问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2)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

3) 职业综合能力, 这里主要指“关键能力”, 包括四个方面: (1) 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2) 方法能力: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 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3) 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 (4) 个人能力: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等。

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于:1) 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2) 职业实践和教育培训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职业能力越强, 各种能力越是综合发展, 就越能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 就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 越能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

1.2 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内涵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等四类。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 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

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目标各有差异, 其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也有差异。“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 高等教育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高等教育工程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主要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或专业方向来完成。其培养目标大多是:培养具备该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从事该专业领域内的试验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要求描述为: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了解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技术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定位:能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毕业生成为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模具CAD/CAM) 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注重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及成形工艺等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应具有: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知识、掌握材料科学基础、塑性成形原理、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 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 能撰写具有一定水平、语言文字规范的调查研究报告和科技论文;3) 掌握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编程和计算机绘图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掌握CAD/CAM软件的使用方法, 并具有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创新能力;4) 具有一定动手能力, 了解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加工各种模具的基本工艺和过程, 具有操纵数控机床的能力, 初步具有应用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5) 能独立进行模具设计及编制加工工艺的能力;6)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达到大学外语四级的教学要求。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并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高等教育技能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定位: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 掌握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包括塑料模具、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利用模具CAD/CAM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能力;常用模具生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能力;模具设备的改造、开发能力;模具装配和修复的能力;模具生产工艺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应具有:1)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2) 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交往能力;3) 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管理的能力;4) 具有一定的钳工操作能力;5) 具有模具工艺设计、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6) 具有模具数控加工编程能力;7) 具有熟练使用模具设备及成型模具的能力;8) 具有塑料模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9) 具备模具的装配与修复能力;10) 具有熟练运用CAD/CAM软件进行产品造型设计能力;11) 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2 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 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两大类, 本科工程技术类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辅以实践教学, 且各自独立分开教学。高职高专技能类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加大, 教学实施仍是理论和实践环节独立而行。本文作者认为, 高效“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是整合课程, 实施大课程、目标化、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 才是最佳途径。下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关键点谈谈个人观点, 供读者参考。

2.1 专业课程的整合

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方案中, 专业必修课程大都有:《冲压成型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培训及考证训练》、《模具CAD/CAM》、《模具成型设备》等理论和实践课程。将这些课程整合成为两个方向:“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并将教学时间也分为两大块实施教学。

2.2 实施大课程目标化教学

两个大块分别为两个大课程, 设置足够的项目课题供学生自由选择, 教学实施前学生可以2~4人自由分组, 每组选择一个项目。也可以学生自己确定项目, 但须教师指导认可。学生在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过程学习中, 阶段性提交设计成果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最好将完成其选定产品的模具作品, 并通过检验提交检验报告。

2.3 理论和实践环节相互融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相互融合。如:先讲解各个成型工艺及设备, 这部分内容采用现场教学, 学生完成项目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定及参数初次校核;接着模具设计授课时融合CAD讲解, 这部分内容融合软件教学相结合, 学生必须完成项目的结构设计及参数设计, 同时模具的CAD建模相应完成, 同时学生还有足够的能力参加“模具设计师”技能考证;模具制造工艺及技能训练授课时融合CAM讲解,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这部分教学内容完成后, 学生必须完成项目模具的零件制造、装配调试, 并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参加“模具制造工”的考证。

2.4 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全体学生的专业目标培养是一致, 教学内容要求也是一致的。但项目课题的多样性, 各组的任务环节就显现多样性, 特别是实践环节存在差异更大。差异的表现主要是对设备的使用和机时的差异。实践教学就不能采用固化模式, 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 自由选择的平台, 才能完成多样化的课题项目。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关键是实现菜单式管理, 利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合理调配设备和人员,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5 标准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大课程、模块化、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 课程整合却使教学人员和设备的利用变得零星了 (相对传统的课程体系) , 这样给教学管理带去很大的难度, 设备和人员的调配难度极大增大, 需要教学管理体系先行, 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教学改革执行文件和操作程序文件, 并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实时纠错系统、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 才能保证教学顺利实施, 不会发生冲突。

2.6 教师集体备课保证知识的有机衔接

从传统的课程体系实施大课程改革, 对教师的要求极高, 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同时大课程教学工作量大需要几个教师共同完成, 于是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 知识的相互衔接, 就需要大家一起集体备课才能完成。

3 结束语

本文是我院一个教学改革项目后总结完成的, 我们通过职业能力分析, 整合课程、实施大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环节相互融合教学、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标准化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师集体备课保证知识的有机衔接等几方面深化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

摘要:本文阐述职业能力的内涵, 分析各类高等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定位, 提出高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几个要点:课程的整合、实施大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环节相互融合教学、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标准化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师集体备课保证知识的有机衔接等。

关键词:职业能力,模具设计与制造,大课程

参考文献

[1]王佞, 苏慧, 王锐.模具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 2008 (4) .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9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改革目标

(一) 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使学生掌握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实用技术。本课程在模具零件的普通加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和塑料工艺及模具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 围绕模具制造全过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内容, 本着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 为模具装调维修实训、职业资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奠定基础, 为进行模具制造提供技能训练, 为培养从事模具制造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二) 课程改革目标

围绕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使学生掌握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 培养学生在模具制造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成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改革

(一) 课程内容改革的原则

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座谈, 参与课程建设, 组织教师到企业开展调研活动, 了解与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课程有关的典型产品的工作过程, 参照模具、制造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针对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模具设计能力和素养进行科学分析。本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以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和装配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冲模制造、塑料模制造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构建模具制造相关理论知识, 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方面岗位职业能力的训练, 并融合了模具制造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二) 课程标准开发

课程团队围绕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教改思路, 通过企业调研、学情调研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多种渠道,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针对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具制造高级工国家职业标准所涵盖的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进行了岗位工作分析, 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按照模具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确定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

(三) 课程内容组织

本课程采用6个学习情境 (如表1) , 总体学时要求为132学时, 各学习情境按照模具制造的典型工作过程, 根据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的排列, 每个学习情境都具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将模具零件的普通机床加工、数控线切割加工、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数控铣削加工以及装配等内容以中等复杂程度真实模具中的零件为任务载体, 设置冲模导柱加工、冲模导套加工、冲模模座加工、塑料模型腔加工、凸凹模电加工和模具装配技术等六大情境, 注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具体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六个方面) , 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来制造模具, 并通过实践过程训练, 学会制造一副成功模具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 (包括知识、技能、团队协作等) ,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实施

(一) 教学模式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明显的工程特征, 根据这一特点, 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在“校中厂”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教学, 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真实模具为载体组织教学, 以实践为主, 进行整周教学。

在理实一体教学中, 选择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的冲模和塑料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学生设计的塑料模为载体, 学生在冲模、塑料模制造及装配全过程中完成规定任务。以学生为主, 在老师的指导下应用多种知识与技能,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按模具零件生产、装配的工作过程, 完成一系列“任务”训练,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亲手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模具, 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验证, 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二) 教学方法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 在“校中厂”模具实训车间进行, 边学习边实践, 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在教学方法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例如在学习模具装配工艺流程制定时, 运用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读模具装配图, 思考如何满足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 并以分组讨论的形式, 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 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 讲解理论知识时, 根据需要可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讲解成形磨削、模具零件工艺路线的制定和模具装配内容时, 借助三维动画, 变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一目了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比如在进行冲压模和塑料模零件加工时, 由于数控机床有限, 我们让学生在CAD/CAM机房进行机床模拟仿真操作训练。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校企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增加企业考核权重。考核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五、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 实现课堂与实训车间一体化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与哈尔滨中德特种材料成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课程, 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

(二)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

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 引入行业标准, 融入职业要素, 以企业真实典型模具为工作任务载体, 按照模具制造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 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任务化,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建了体现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模块平台。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制作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模具专业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生将本课程制作的产品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可以说, 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该课程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10

一、理论依据

知识、技能和能力紧密相连。知识, 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 (包括人类自身) 的成果;技能, 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能力, 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学生形成技能与发展能力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牢固的、系统的知识, 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技能或发展能力。能力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轨迹道路, 一般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启发讲解→适度训练→思考领悟→巩固提高”, 其中思考和领悟是关键, 只有通过自身的思考和领悟, 能力才能真正成为自身的能力。

基于这种能力发展轨迹的思路, 我们设计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模式。由于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具有典型的过程性:主要过程包括零件分析 (包括材料、精度、批量等) 、冲压工艺分析、冲压方案设计与确定、模具结构设计 (包括导料、卸料、推料机构等) 到模具零件的制造、模具整体安装与试模等。从设计任务的提出到最终模具冲压性能的检验, 整个工作过程清晰、明了。本课程按照冲压模具在企业实际的设计流程和制造过程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从冲压模具制造企业直接选取项目, 但企业的实际项目在难度、知识承载、操作等方面不一定适合课堂教学, 需要进一步提炼并再次加工, 使其具有典型性、通用性, 能承载本课程所要求的技能训练内容。最后打破传统课程以学科知识为内在关系的知识结构, 建立基于实际模具设计工作过程的知识结构, 在知识技能训练与模具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建立联系, 以提炼并加工后的课程项目为中心, 以模具设计流程为导向重新建构课程内容, 引导学生在完成课程项目的同时, 自主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和发展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二、教学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 为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 而培养“能力本位”的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为了适应“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需求, 模具教研室的专业教师继续在原有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上, 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 逐渐建立起“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设计过程

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模式设计上, 对全课程采用综合→分析→综合的组织形式, 即总体概貌认识 (介绍工艺规程、模具结构) 、分部分解分析 (研究工艺设计、模具零件设计) 、总结方法和规律 (系统归纳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 , 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方法, 具备冲压模具设计的能力。教学模式设计中注意搭建综合化的基本知识平台, 分析各种不同的冲压模具设计中特殊案例, 综合运用已学习的知识, 由特殊到一般, 举一反三。

(一) 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充分结合企业调研结果, 认真分析企业工作过程对知识、能力的需求, 注重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 并符合本课程的内在知识结构体系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最终的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组织, 将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分为6个主要模块, 也即6个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 将课程知识和工作过程中的能力联系起来。

(二) 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 教学效果易受学生学习特点的影响。学生学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时, 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先修课程, 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学生们期望通过《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学习, 系统地掌握冲压模具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 灵活运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将来的求职工作打下基础。高职学生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主要有:

1.经历过高考的失败, 对学习缺乏自信。有的家长和考生认为高职仅比职高好一点, 高考“落榜生”才去读高职。有些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不够, 学习的兴趣难以保持或持久。他们学习的情绪化较强, 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

2.实践能力较好, 理论理解能力较差。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所谓的“调皮捣蛋”不受中学老师喜爱的学生, 他们好动。因此他们更喜欢动手, 但却对系统的理论知识感觉枯燥, 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3.学习动机呈现多样性。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 (2) 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 多挣点钱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而学习困难的高职学生, 他们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 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轻奋斗, 重享乐。大部分学生渴望成才, 却缺乏坚定的拼搏精神, 缺少深入实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信奉的是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 注重物质享乐和感性刺激, 易受各种消极倾向的影响。

因此, 结合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让传统的学科知识承载于课程项目的完成内, 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且在知识量上只求“必需、够用”。采用项目化的教学, 通过项目的完成, 即能动手又能取得成果, 符合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还能通过项目的完成提高自己的自信, 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三) 设计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 本课程分为三种目标设计, 即课程总目标、知识与素质目标和职业与技能目标。

1.课程总目标:学习并掌握典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在设计和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 会做一般的实际工作。

2.知识与素质目标:能够解释冲压工艺的相关术语并明白其含义。能说出冲压产品生产的一般过程, 冲压工艺模具的种类, 会具体冲压件的工艺分析与工序设计、会设计实现工序所需模具的结构, 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的选用, 利用模具标准和设计手册。并能应用CAD/CAM软件构建三维模型、进行成形分析和绘制设计图纸。能说出典型压力加工设备的结构及其上下工作台特点和参数, 并能够正确进行设备选型和完成模具的安装、调试, 并逐步把握压力加工设备操作调试技能。能针对模具设计要求和生产制造条件制定加工工艺方案和加工过程, 完成零件的加工和模具的装配。

3.职业与技能目标:掌握典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一般过程;利用学习情境 (具体冲压件项目) , 能主动、正确地进行技术资料准备 (如冲压手册、典型模具结构图册、模具标准、模具设计员手册、类似零件的工艺及设计文件、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近期技术发展) , 并正确分析处理、提取当用信息;能运用CAD/CAM软件构建三维模型、进行模具设计并完成模具设计图样绘制和设计过程文件的留存;能进行加工实践并完成相应的实践。认识冲压工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方法, 能够从不同的冲压产品发现模具或生产问题, 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 学习活动的设计

1.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积极探索、动手实践, 摒弃“填鸭式”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 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探索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学生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方式、途径实现自主学习。网络课程, 尤其网络上的各院校精品课程,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不错的资源且都是免费开放的。同时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长时间对学生开放, 实验室设备充足, 学生可以自由的使用实验室设备, 操作、练习各种技能。网上虚拟冲压模具拆装实验具有可重复性、模具品种多样、表现形式逼真、不沾惹油污等优点, 深受学生欢迎,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学生在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 也增强了对模具的感性认识, 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思维和启发创新等。

2.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开展以讨论、交流与协作为主的学习模式使学生通过协作学习, 相互讨论、相互指导, 往往有时有事半功倍, 教师也能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和协作学习活动中及时得到教学反馈, 并能据此调整教学进度或深度等,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 结合学院开展的“评、展、鉴、赛”活动, 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开展了3个“评”的活动。所谓“评”首先由学生结合活动主题进行展示、讲解, 然后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议。通过学生互评, 不仅评者和被评者都能通过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而学到知识和锻炼能力, 更重要的是还能学会合作与交流的技巧, 接受别人建议和批评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的责任感等。而且, 利用QQ、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 我们还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教学, 组织和引导学生分小组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

(五) 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习评价主要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或学生完成的学习目标所进行的一种鉴定或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的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考核依据:作业、出勤、课堂表现、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职业素质养成等, 占总成绩百分比:30%;

终结性评价, 形式:笔试, 占总成绩百分比:70%。

学习评价所获得的结果可以提供学习过程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及时反馈, 可以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 (包括学习目标) 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而且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和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使学习活动进入良性循环。学习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人 (教师、家长、同学) 评价的方式反馈给学习者,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使学习者不断获得自我意识, 并通过自我调节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刘彦国, 范建蓓, 徐志扬.塑料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模具制造, 2010, (4) :96-100.

[2]陈乐平, 马野.《冷冲压设计与制造》教改实践[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92-94.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11

【关键词】冲压模具;培训模式;教学改革

1.引言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作为模具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不仅实用性强、应用性广,而且与岗位的联系非常密切,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能自主设计冲压模具,并能制造出模具。而现阶段高职类学院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通过参加社会培训学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培训课程,才能满足岗位需求。针对这一弊端,笔者结合多年的企业工作及教学经验,提出采用培训模式来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进行教学,把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后能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

2.现阶段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弊端

现阶段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教学模式,先照着书本顺序将理论知识全部讲完,然后再进行1~2周的课程设计。该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教材内容,且实践很少,结果是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感差,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学很难达到现在企业的岗位需求;另一种是工学结合模式,先根据岗位需求,分析出岗位能力,而后构建学习情境,重组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较前一种模式,该模式教学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离企业岗位需求还是有一段距离,并且该模式的教学形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今天讲两个课时,明天讲两个课时,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切、不连续,如果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要花费很多的课余时间才能达到,而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最后形成的结果是累了老师,学生依然停滞不前。为此,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将培训模式引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在多个方面实施了改革措施。

3.教学模式的改革

通过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对课程进行采取集中培训的模式进行,时间为期2个月,根据企业制造模具的方式,给学生模具制造任务,在老师的讲解与辅导下,学生自主完成设计、零件加工、模具组装、试模等任务。

4.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差,自主能力弱的特点,对于知识传授,主要以教学需要为主,尽可能传授企业的经验,减少课本上理论讲解。经过反复研讨后,选择8个企业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内容包含冲压常见的冲裁、弯曲、拉伸三个基本工序,覆盖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三种典型模具结构,设计出相对应的8套模具,选择其中一套模具进行零件加工、组装、试模等后续工作。

通过设计模具,学生可以把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材料等知识进行串联并应用到实践中,加强了使用CAD软件画图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模具结构的认识,使学生的能力基本上达到模具设计员岗位的要求;通过加工零件,提高学生操作普通机加设备的能力,熟悉机床操作岗位的工作职责,企业车间的相关制度;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机床操作岗位。通过组装、调试模具,加强模具钳工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操作冲压机床;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模具钳工岗位。对于内容的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多的传授企业经验,把很多书本上需要计算的公式、数值,全部采取经验数值来取代。

5.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以黑板为主体、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主要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老师先讲,学生紧跟着练习,而教学手段上更加丰富,完全按照企业模具制造的方式进行。如模具设计全部安排在CAD/CAM机房进行,老师先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并且通过视频录像工具,将上课的内容录像,传给每个学生,学生在练习时碰到不会或者上课时没有完全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看录像来解决,当然也可以问老师进行解答。模具零件的加工全部在实训中心完成,学生根据零件所需要用到的机床,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机床完成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的组装与试模,在模具生产实训中心完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模具钳工等基本技能,完成模具组装、试模。所有的过程都以学生为主,老师主要给定学生任务,辅导、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实践证明,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同时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6.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然后加平时的成绩。期末考试答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与作业完成情况组成,占30%。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体现不出高职学生的对于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平时的作业大部分是抄袭完成,体现不出学生真实的成绩。期末考试就是考理论,而这恰恰是他们的弱项,并且与培养他们技能为主的目标有出入。针对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我们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主要采用过程与实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就根据8套模具的图纸与模具实物来进行考核,每套模具占有相对应的比例,最终成绩由这8套模具的比例分数总和构成。

7.小结

通过借鉴社会模具培训学校的经验,我们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以企业实际冲压模具的制造过程为导向,结合课程特点,完全打破传统教学的方式,采用集中培训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毕业后能完全胜任模具企业相关岗位。

参考文献

[1]杨俊杰等.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观代觳教育装备,2009(11):71-72.

[2]吴诗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秋艳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179.

项目基金:本文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科研课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与设计(编号:ZY1156)”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谭锋(1978—),男,湖南新邵人,讲师,现供职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研究方向:材料成型。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篇12

关键词: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急需既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办学过程中,既要克服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片面地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避免忽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片面地追求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群分析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人事部门、企业老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走访,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走访、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掌握了近几年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群情况,该专业相应的岗位群主要有模具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制件成形工艺员、模具装配调试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岗位等。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针对岗位群的分析与确定,走访了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实践专家(优秀毕业生)访谈,调研他们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所从事过的具有代表性和有助于提高能力的实际工作任务。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得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从事典型工作任务,如表: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由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课程开发是本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1.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与模具企业、行业共同构建基于模具生产过程,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实训室与专业教室统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统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1)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课程为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模具专业通过入学军训、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基础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来培养学生优良的基本素质。

(2)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必修课程有工程图识读与绘制、零件与装配图识读训练等14门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有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共8门课程。

(3)职业拓展

职业拓展课程有模具设计师培训、数控车床中级操作工培训、数控加工中心中级操作工培训、特种加工技术培训、中级钳工培训等5门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以培训为主,目的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基于上述认识,本专业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开设计了相关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

把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计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我国制造工业快速发展,模具制造业发展之快,并正在朝高精度、高质量、加工自动化方向发展,并且对模具制造业的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岗位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措施的改革是模具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注】本文属于《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立项课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春华,尚广庆.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调整的必要性.职业时空,2009(4).

上一篇:批号管理论文下一篇:养生保健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