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枇杷的话题作文(共15篇)
关于枇杷的话题作文 篇1
我的家门口有一株低矮粗壮枝叶茂盛的枇杷树,一年四季的的叶子都是那种倔强的绿色。主杆滑而干净,象结实的臂膀。冬末,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而在这时枇杷树的叶子像碗一样舀起一些雪,远远望去,一棵白银树屹立在路。
这时,树上长满了花苞。没过几天就开花了,一簇一簇的,一朵朵白花紧紧的拈在一起,好似一串串葡萄。春天的枇杷树的花真白啊,白得像是一粒粒珍珠;枇杷树的花真多啊,多的把树枝间、叶底下都挤得满满的,不留一点儿空隙。不久,枇杷花都谢了,但还躲树上,可是一经过大雨的洗礼,树上的花都落得一干二净,地上白白的,像是下了一场雪似的。花落之后,树上慢慢地结满了许多青色的枇杷。
夏天快到的时候,树上的枇杷成熟了,一个个又黄又大,把树枝都压弯了,而且看了让人垂涎欲滴,忍不住去摘几个来尝尝。再加上叶子特别的茂盛,叶子严严实实的,细雨半小时不湿地面,经常引来一些“食客”到树下乘凉,尝枇杷。秋天,许多树都落叶了,只有我家的枇杷偶尔落下几片全黄的叶子。但也为孕育花苞做着充分的准备。我家的枇杷树,不论在什么季节,都十分的美丽。
关于枇杷的话题作文 篇2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 我还有一个儿子, 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 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 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 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则典型的关系型话题, 从思维考查的角度看, 这里既考查了辩证思维, 也考查了逆向思维。因为通常的组合是“伟大与自豪”或“平凡与自卑”, 此话题逆向组合, 貌易实难。如何解读关系型话题呢?以“平凡与自豪”为例,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正确审读话题的构题要素
审读“平凡”与“自豪”这两个构题要素。平凡是相对于伟大而存在的概念, 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存状态;自豪是相对于自卑而存在的概念, 这是一种心理状态。再分析下去, 还可以明确, 平凡不应该是平庸无为, 也不等于平淡无味, 生活中, 平凡是常态, 是一种普遍存在。面对平凡, 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有人欣赏, 有人轻视;有人固守, 有人鄙弃;有人主动选择, 甘于平凡, 有人被动接受, 竭力挣脱;有人随遇而安, 有人自暴自弃;有人……而自豪既然是一种心理状态, 那么就可以考虑用能否或应不应该来回答。审读至此, 我们初步明确了这两个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其他话题的审读, 首要的也是正确审读话题的构题要素, 明确构题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二.辨明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作文是一种心智技能, 是思维表达的结晶。关系型话题有着很浓重的思辨色彩, 面对关系类的话题, 我们必须做出理性的思考, 辨明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
1、对比型关系
比如“平凡与自豪”, 我们就不好将“平凡”与“自豪”平均用力, 两者兼顾, 分项道来, 也无需肯定其中的一方面而去否定另一方面。正确的方法可以是以平凡为主, 自豪为宾, 以宾衬主。因为这个作文题的导向是十分明确的, 那就是要正确对待平凡。
2、并列式关系
如江苏省高考作文, 以“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为话题, 话题中有相对应的两组概念:一组是“山”与“水”, 一组是“沉稳”与“灵动”。写作中, 要从两个方面论及, 既要写山的沉稳, 也要写水的灵动, 不能有所偏废。
3、因果型关系
例如浙江省高考作文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典型的探讨两个事物相互关系的作文, 写作中, 关键在于分析探讨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人文素养与发展”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探求出这种内在联系, 写出的文章才富有理性色彩。
4、辩证型关系
例如2004年全国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话题关系, 既不是平面上的并列式, 也不是两极上的对立式, 而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如果我们将二者对立起来, 强调前者而全面否定后者, 或是强调后者而全面否定前者, 剑走偏锋, 则是极端愚蠢和危险的。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 思维就有了方向, 惟有想得清楚, 才能写得清楚。
三.选择最佳角度, 整合要素之间关系
选择最佳角度, 首先是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弱水三千, 我只取一瓢饮。”一个话题, 即使只有两个构题要素, 它们之间的关系整合也不仅仅是一种, 而可以是多种, 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 极可能弄巧成拙, 出力不讨好。因此, 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 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 进行精心构思, 以至成文。
选择最佳角度, 其次是选择最佳行文角度
考场作文应彰显文体特点, 选择最佳行文角度, 显得尤其重要。
假如你选择写记叙类文, 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 再将具体化了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 注重以细节传情。
假如你要写议论文, 你也要将关系具体化, 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 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的结构模式, 并注意论证的层次, 切忌平面化展开。
关于枇杷润茶的广告词 篇3
2. 甜在心里,我的“真田”!
3. 真田,把爱留在心间,让茶滋润生活。
4. 喝润茶,改变嗓子沙哑。
5. 真田枇杷润茶,只为你动心。
6. 真田,用心来滋润你心田!
7. 真田枇杷润茶,茶润喉肺真甜。
8. 真田,润你心田!
9. 枇杷润茶和我相伴一生。
10. 茶道,润道,自然道,枇杷润茶。
11. 福建枇杷,天下奇葩。
12. 枇杷润茶,你我共享。
13. 真田枇杷,“润”天下。
14. 喉渴了,喝真田!
家乡的枇杷作文 篇4
细雨如丝,一颗颗枇杷树贪婪地允吸着春天的甘露,阳光明媚的时候它们懒懒地吸收着阳光。
冬季到五月,枇杷树上挂满了果实,枇杷圆圆的,如核桃大小,遍身都是褐色的小点,等枇杷成熟了,小黑点也多了,枇杷先是青色的,随后变成淡黄,最后变成金黄色,有小黑点的特别甜,你咬开它,可以看见黄的果肉,使人感到香甜可口,令人垂涎三尺。
每年五月是枇杷成熟的季节,果农们把枇杷从龙泉运到城里来,他们沿街吆喝着‘“快来买新鲜的枇杷,味道好极了,包你爱吃。这时你会看见人们争先恐后地去买枇杷,人们买了枇杷后满足地离开,有些买了就迫不及待地尝了起来,有的外地人也来买枇杷,把它们带回去给亲戚朋友尝尝鲜。
家乡的枇杷作文 篇5
春天,一棵棵枇杷树贪婪地吮吸着春雨妈妈带来的乳汁。慢慢地,一棵棵小枇杷树渐渐地长高了,长强壮了。
初夏,一棵棵枇杷树结出了好多小小的枇杷,可全都是藏在倒卵形的枇杷叶里,好像它害怕强烈的阳光,所以就在它那茂密的树叶里荫凉呢!
五六月时,枇杷就成熟了,妈妈说:“这时的枇杷十分新鲜,也十分有营养价值呢!”,我心里想:“哇,没想到,小小的枇杷营养价值那么高,真想快点去奶奶家摘一个尝尝呢!”
枇杷成熟后就十分漂亮,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小灯笼随着春风嘻戏、打闹,真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近看呢,它们摇摇晃晃的,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又好像随着风儿的节奏在荡来荡去的,十分可爱。
枇杷的味道甜津津的,十分好吃。有一次,我一次吃的枇杷有点多,牙齿痛极了,妈妈叫我去刷牙,我刷了牙一瞧,原本是牙齿出了血,怪不得痛极了呢!原本,枇杷主要是甜味,但也有一些酸味,蛀虫最爱吃甜或酸的东西,所以,我的牙齿才会变得那么痛,看来再好的东西一下子也不能吃得太多了。
枇杷成年树的管理要点 篇6
1.1 促花肥
9月份现蕾前施, 促开花良好。以缓效性有机肥为主, 枯饼+人粪尿+复合肥。
1.2 幼果肥
2~3月份疏果后施, 充实春梢长幼果。施速效性氮、磷、钾复合肥+人粪尿。
1.3 壮果肥
4~5月份施, 使果实迅速膨大。施速效性磷、钾肥+人粪尿。
1.4 采果肥
5~6月份采果后施, 作基肥, 促夏梢和花芽分化。施速效性肥和迟效性肥, 尿素+磷肥+枯饼+堆肥。
1.5 根外追肥
多次用0.3%多元复合肥或尿素液喷洒叶面。
2 整形修剪
2.1 整形
采用主干分层型, 周年均可修剪, 重在夏剪, 以刺激夏梢萌发。采果后10天内完成。
2.2 修剪
除夏剪外, 一次性修剪不宜过多。修剪时保留强壮结果母枝, 短截细弱结果母枝, 剪掉直立大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枝;疏除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
3 保花保果
3.1 促花
7月份断根、控水, 适当干旱;拉平枝、扭梢、环割、环剥;7月初、8月初各喷1次15%多效唑1000倍液或PBO激素350倍液;开花2/3时, 喷0.25%磷酸二氢钾液+0.2%尿素液。
3.2 保果
谢花后喷0.001%“九二O”;11月上旬疏花, 1个结果母枝只留1~2个花穗;3月份寒潮后疏果, 中果型品种每果穗留3~5个果, 大果型品种留2~3个果。疏果三步曲:“一摇、二折、三疏”。疏冻害果、病虫果、畸形果、过小果、过密果。
4 病虫防治
冬季用石灰浆刷白树干、清园烧毁病虫枝。翻土, 冻死部分越冬害虫。抽新梢、开花、结果期, 用甲基托布津+敌杀死+杀螟松, 可分别防治叶斑病、炭疽病、黄毛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
5 抗旱排水
5.1 抗旱
冬干春旱时应覆盖、灌水、喷水, 防日灼避免干花瘪果。
5.2 排水
多雨季节 (6月份始) 开深沟排水。
6 防裂防冻
6.1 防裂
果实青绿转淡绿期喷0.14%乙烯利, 10~15天1次防裂果, 并可提前7天成熟。
6.2 防冻
家乡的枇杷作文 篇7
说起枇杷,我便会吟诵起唐代杜甫的:“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 宋代大诗人苏轼也云:“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微黄尚带酸”。 枇杷产自中国,我们的云霄也有“枇杷之乡” 的美称,枇杷在云霄还有“开春第一果”的美名呢!
枇杷,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是蔷薇科中的苹果亚科的一个属,为常绿小乔木。树冠呈圆状,树干颇短。秋未冬初,枇杷树上开出了小花,枇杷花在腊月开得最盛,有“负雪杨花” 的美名.
淸明节前后, 我最喜欢做的, 就是到乡下姑姑家摘枇杷吃。碧绿的枇杷树上结着大大小小的枇杷, 青的﹑黄的、金黄的,它们犹如一盏盏小灯笼,夹杂在绿叶中,真像是金果压枝、灿若群星。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叶丛中;有的好几个挤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有的抬起头,冲着太阳公公笑……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个最肥最美的枇杷,剥开它那薄薄的、金黄的外衣,果肉晶莹剔逶放在嘴里嚼嚼、吮吸,一股甘甜可囗的味道从舌尖直泌肺腑,让人回味无穷。
枇杷全身都是宝。煮水喝, 可治呕吐不止; 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 能增进食欲;枇杷果实及叶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枇杷中的苦杏仁甙,能够润肺止咳、祛痰,治疗各种咳嗽; 枇杷叶可晾干制成茶叶,有泄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效,为止呕之良品,可治疗各种呕吐呃逆。
枇杷成熟的季节作文 篇8
“五一”节一过,就到了枇杷成熟的季节,学校门口到处都是卖枇杷的商贩,我耐不住嘴馋,也买了几次来吃,但总觉得这儿的枇杷没有家乡的杷芭好吃。每次吃枇杷,我总忍不住想起远在家乡的爸爸、妈妈,想起他们前几年给我枇杷吃的一些难忘往事。
我读高一那年初夏的一天,我下晚自习回到家,妈妈就端出一大盘洗净的枇杷,让我洗洗手,赶快吃。妈妈说,这外地枇杷可贵了,不过,味道还不错。我吃着甜甜的枇杷,问妈妈为什么不买价格便宜一些的本地枇杷。妈妈说,本地枇杷还有一段时间才能上市。我说,那就不买这价格贵的外地枇杷,别的水果一样能吃呢。妈妈笑着说,那可不一样,枇杷对我最适合了,果实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可保护视力(我的视力不好),保持肌肤健康,水果酸、柠檬酸可增进食欲(那一段时间,由于学习压力太大,我的食欲不佳),多吃一些枇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请爸爸、妈妈也一起吃枇芭,爸爸、妈妈却说他们不爱吃,他们喜欢吃润肺的梨子。我知道,梨子的.价格比枇杷便宜。爸爸、妈妈哪是不喜欢吃枇杷,明明是为了省钱哪。吃着金黄色的甜甜枇芭,融融的暖意在我的胸中一阵阵地涌动,这一颗颗枇杷,无不凝聚着爸爸、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啊!
一天,我下晚自习回家后,爸爸照例端出一大盘洗干净了的枇杷,我吃了几个,吃到一个烂的,吐掉了,后来,又吃到一个烂的,我又吐掉了,当吃到第三个烂的时,我忍不住埋怨了起来,妈妈,您买的啥枇杷呀,这么多烂的!妈妈忙说,啊,儿子,对不起!我一推盘子,赌气说,我不吃了!爸爸顿时生气了,对我说,儿子,你知道吗,今天下雨,卖枇芭的很少,为给你卖这枇芭,你妈妈跑了好多路,费了好大的劲呢!我愣住了,内疚不已,忙喃喃说,妈妈,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没关系,明天,给你买枇杷时,一定认真地选一选。
昨天晚饭后,我正准备去上自习课时,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问我买枇杷吃没有?我说,已经买来吃过几次了。妈妈要我多买些来吃,说季节一过,就没有了。多吃一些枇杷,把胃口调节好,学习任务重,身体很重要。我哽噎无语,俗话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儿行千里娘牵挂。这话说得可一点儿不假。我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我已经长大了,会自己照顾自己了。请您放心吧!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篇9
一、枇杷树究竟是何人所植
就界内已有论述来看,普遍认为这株枇杷树是归妻魏氏所植。阐述依据集中在以下三个视角:语法结构视角、文本语境视角、传统文化视角。
首先,基于语法学角度的分析。从古汉语语法结构入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这句话的断句不明确。可以是“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也可是“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从字面意思来看,枇杷树无论是作者本人所植还是其妻所植,都能解释的通。然而有人从作者行文用语中发现“作者在记述‘我’的言行时,都是用‘余’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不应该单单在此改用‘吾’。否则叙述就与全文不一致,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吾妻’。”[1]但是“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也可能是省略了主语“余”与介词“于”,即“(余)/(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或“(于)吾妻死之年/(余)所手植也”。将枇杷树理解为是妻子栽种的,无非认为该句应是“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这样的话,作为时间状语的“死之年”与作为谓语的“所手植也”就共用一个主语“吾妻”。古人文章一句话一般不会重复主语,既然是妻子栽种,完全可以说“吾妻/死之年/所植也”,理应没必要再强调“手植”二字,即“亲手种植”之意。况且作者为文历来求精求简,由此文也可窥一二,故而不必要之语概不会用之,更何况是在只有寥寥数语的收尾段落。
其次,基于语境学角度的分析。从文章的创作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来看,作者曾在《请书敕命事略》中写到:“有光自叹,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也。”不难看出作者对妻子用情甚笃。从语篇环境,即上下文来看,有人指出文中补记的两段基本是叙述亡妻在项脊轩中的往事的。[2]故而从情感聚焦与流向上来看,最后一段自然也应是追忆亡妻的,故认定枇杷树是妻子栽植。这难免有些臆断。作者在简单修葺完“百年老屋”,使其不漏雨、有阳光、四面明亮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于是乎连破旧的栏杆仿佛也因这些花草树木增添光彩了。将“兰”“桂”“竹”种植在刚修葺完的书房庭院中,可见作者是爱花之人。再从种植的这些花木的隐喻意义来看,兰花象征典雅高洁的幽居隐士,如屈原的“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桂花象征荣华富贵、誉满天下,正如“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祈求考取功名,仕途得志;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气节高尚,正如苏轼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可以说作者栽种的这些花草,在文学史上自古就被意象化了,其隐喻意义无不是古代文人骚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可见作者更是识花、懂花之人。故而庭院中的枇杷树没有理由不是作者自己栽植。
最后,基于传统文化角度的分析。有人认为“从枇杷树本身的寓意来看,枇杷树结果成双成对比喻夫妻和美,果实味甜喻爱情甜蜜。妻子为什么常常到轩中?妻子为什么对小妹说南阁子?我想项脊轩的生活一定给了妻子美满幸福的感受,所以用亲手种下的枇杷树来寄托美好情感。”[1]再由“吾妻死,室坏不修”,可见作者连修葺自己爱轩的时间和心情都没有了,又怎会去种植一颗无关痛痒的枇杷树呢?然而我们要知道古代在庭院中植树是很讲究风水的,何况是在作者最喜爱的“项脊轩”的庭院中植树,这绝不是件随性可为的事情。再加上“项脊轩”及其庭院空间狭小,本就种有兰桂竹了,贤惠恭顺的妻子真的会擅作主张再去种植这么大株枇杷树吗?更何况作者与其妻伉俪情深,根本不可能让身体虚弱的妻子去刨土开垦种植枇杷的。所以种植枇杷一事,既不可能是妻子擅作主张,也不可能是作者知晓而让妻子为之,只有可能是作者自己栽植。
二、意象择取:到底有何深层意蕴
基于前文论述,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枇杷树是作者本人所植。但这一意象的择取与书写到底有何深层意蕴?抒情、言志亦或为其它?
(一)寄显伉俪情深
作者在《请敕命事略》中说:“先妻少长富贵之家,及来归,甘澹泊,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且在作者科场失意、家道中落时,妻子魏氏始终不离不弃,没有半句抱怨,反过来还安慰与鼓励作者:“吾自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忠贞之情溢于言表。以致“有光自叹,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魏氏与王氏),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也。”这种矢志不渝的伉俪深情从文中“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等句子也可窥一二,琴瑟调和,不言自明。
“其后六年,吾妻死,”可知两人从新婚燕尔到天人永隔只有短短六年时间,本是携手并进共创美好生活之际,爱妻却“忽遘危疾”,怎一个“痛”字了得!时隔十多年,现翻及旧稿,万千回忆顿时涌现脑海,便作了“补记”,以此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而择取与书写自己当年亲手栽植的枇杷树,一来表达亡妻已逝时间之久,当年亲手播下的枇杷种子,现已“亭亭如盖矣”。过去轩中欢声笑语、举案齐眉,而今轩中空荡荡的独留自己。二是亡妻的音容相貌、摇曳身姿仿佛还在眼前,但却被自己的“久卧病无聊”拉回到当下,心里回想与现实的空间交错将内心的悲苦推向了高潮,从而折射出一种物是人非、伊人不在的伤感之情。
(二)祈福贤妻康愈
作者在《祭外姑文》中言道:“昔吾亡妻,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知夫人之能教也。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有教养,又节俭,还仁慈,可见作者对原配魏氏是相当敬服与欣慰的,娶妻当如是也。也可想象出日常生活中夫妻二人是如何情深契露、比翼双飞,一派融融泄泄的欢愉场面。然而好景不长,二人的婚姻生活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魏氏于“癸巳(嘉靖十二年)之岁,秋冬之交,忽遘危疾,气息掇掇,犹日念母,扶而归宁。”作者在《亡儿甑孙圹志》中还说生产儿子时,“先妻时已病”,而“秋冬之交”根据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冬的时间结点来看大约是10月左右。也就是说妻子身体一直不太乐观,再加上十月怀胎的艰辛以及古代医学并不理想,分娩后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以致芳华早逝,无力回天。
枇杷在古时候是被称为“备四时之气”的佳果,历来被视为高贵、美好、吉祥、永恒的象征。并且其还有“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呕逆,并渴疾”等功效,常用于治愈咽干口渴、胃气不足、肺热咳嗽、久咳痰多乃至咳血等病症。又因枇杷树对气候、水文、土壤等环境有很高要求,所以自古多盛产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而作者恰好生长于江苏南方小城昆山市,所以对于从小可能就见惯枇杷的归有光来说,枇杷的药用价值应是了然于胸的。故而在妻子怀孕初期,也就是三四月左右,作者播下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祈盼妻子身体安康,也象征着夫妻情深恒久远。遥想着等到花开结果后可以时常摘下硕大而又甘甜的枇杷果剥给妻子品尝。
(三)希冀人丁兴旺
古时大户庭院中一般都有种树习惯,既能够美化环境又能增添文化气息。一般种植桂(音谐贵、折桂之意)、桔(音谐吉)、枣(早得贵子)、石榴及枇杷(皆是多子象征)等树。从前文可知种植枇杷树的时间恰好是妻子怀孕初期,再加上原配魏氏头胎为归家生的是个女儿(名二二),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保守社会中,可想其在家族之中的境遇。而枇杷多核,攒聚结果,有多子意寓,加之归有光对妻子用情之深,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作者种植枇杷树还可能是祈求妻子为归家攒聚人气、早日得子的。
有人说:“衡量一个家族的标志,无非有两点:一是家族是否有人做官,一是人丁是否兴旺。”[3]作者曾在纪念亡母周氏的《先妣事略》一文中记述:“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其母亡于正德八年,即1513年,此时作者已8岁,从小就对生死无常、命由天定的道理有着深刻的感触与体验。再加如今“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一幅“树倒猢狲散”的真实写照。这些无疑会让年轻的归有光明白若想家族振兴,必须从子孙人丁抓起,只有将他们团结起来,才有可能一改家族式微、人情冷漠之景象。
(四)盼求金榜题名
枇杷的果实是金黄色的,隐喻金榜题名。故当果实成熟时,也正是作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时。那么归有光为什么会这般奢求科举及第呢?
正文开头介绍“项脊轩”是“百年老屋”,再根据文中“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年间执此以朝”以及作者写作“正文”的时间可知,这百年大约是指明初(1426年)宣德年间到明末(1566年)嘉靖年间,而这段时间也恰好是明代由盛转衰期。虽然高度化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始松解,但八股取士制度却发展到了巅峰。可以说封建时代诸多特征早已深深烙印在归有光及其家人的心里。年轻的归有光身上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登科宏愿,还有家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当然刻苦勤奋、踌躇满志的归有光也确信自己“生来必有用”,现实却并非如此。作者14岁应童子试,19岁考中秀才,而后五次应乡试不第,直到35岁时才中举人。而后又是七次进京会试,皆未及第,直到60岁时才中三甲进士,忝任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令。而一个小小的县令又怎能实现祖母“执笏以朝”的愿望,况且其妻于五年后就与世长辞了。其宦海仕途可谓满眼疮痍、一路荆棘!再根据《明史》卷287《文苑传(三)》记载,归有光35岁中举人后迁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故“补记”定是作者31岁至35岁之间所作。而这时的归有光正是科场失意、人生无奈之期。故而手植枇杷,一是祈求自己早日高中,二是希冀枇杷成荫,给这寂寥冷清的庭院带来些许生机吧。
总之,无论这株枇杷是谁所植,其现都已“亭亭如盖”了,对于正在静默回忆、思绪万千的归有光来说,此时眼前太有画面感了。正如有人深情评赏的那样:“这个美丽的抒情镜头安排在作品结尾,宛如风雨过后天空出现的一道彩虹,又如日落时涂抹在天际的一片晚霞,是这般明丽、隽永,给人以无穷的兴味。”[4]
参考文献
[1]李伟玲.关于《项脊轩志》中一处细节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6,(3).
[2]何永生,刘传艳.追忆似水年华——《项脊轩志》别解[J].中学语文,2008,(21).
[3]陈祝华.经典常读常新——《项脊轩志》文本意义新解[J].名作欣赏,2012,(24).
我爱家乡的枇杷作文 篇10
秋末冬初,枇杷树开出了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枇杷花在腊月开得最盛,有“负雪杨花”的美名。枇杷花很小,但在万物凋零之际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
春天来了,枇杷树结出了果子,小小的果子夹在绿叶当中,等待着成熟变成枇杷。
过了几天,果子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一颗,剥开黄橙橙的皮,咬一口,顿时,感到全身舒爽,从喉咙流下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吃到一半就见到了一颗颗籽,就像害羞的小老鼠躲在洞里。
枇杷除了可以吃鲜以外也可以制成糖水罐头,或用于酿酒。
枇杷也有会止咳化痰功效。上次我咳得不行,妈妈马上赶去商场买了一大串枇杷,回来洗给我吃。就这样过了几天,我的病渐渐好转。
我爱故乡的枇杷作文 篇11
绵绵细雨,一棵棵枇杷树伸展开翠绿细长的叶子在春雨中欢笑着。
冬天,枇杷树上开满了洁白色的小花,有的还打着花骨朵儿,像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姑娘遮住自己美丽的脸蛋呢!一晃几个月,枇杷树上就挂上了串串果实,把树枝压弯了腰。
枇杷是椭圆形的,和鸡蛋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厚厚的一层皮。待枇杷渐渐长熟,皮也渐渐薄了,光滑了。晶莹剔透的枇杷会让人垂涎三尺。
枇杷先是绿色的,随后变成青色,最后成金黄。人们会在这不断变换的颜色中祈盼丰收的.到来。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没有熟透的枇杷很涩嘴,熟透了就甜滋滋的,非常好吃,让人回味无穷。我也很爱吃枇杷。听爸爸说,枇杷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被誉为水果之王!
白肉枇杷套袋试验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设在宜宾市长宁县三元乡枇杷园, 面积约1hm2, 树龄10年生, 山坡地, 朝南, 土层薄, 肥力较差, 枇杷为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技园引进的白肉枇杷, 果园按常规方法管理。
1.2 处理
套袋材料选用牛皮纸袋。套袋时间为每年3月下旬, 对每株枇杷按东南西北4个外围选的果实随机套袋70%左右, 套口朝下, 并用订书钉封口。余下果实作为对照不套袋。套袋前疏果, 单穗留果一般3~4个。
1.3 统计调查项目
每年5月下旬果实成熟时, 对试验园果实进行随机取样, 每株取套袋果与对照果各20个, 各抽样20株, 共400个果实。采果时除袋, 并随后统计记录成熟期、日灼果数、锈斑果数、皱皮果数、裂果数、机械损伤果数、果面光洁度、单果重、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质果数 (果重≥50 g) 、优质果比例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袋对成熟期及果实外观品质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 套袋白肉枇杷与对照相比, 套袋果成熟期比对照延迟4~6d;套袋果外观质量有较大提高, 套袋果色泽较均匀, 光洁度提高, 日灼、锈斑、邹皮和裂果也大大较少。其中日灼病套袋果发生率为几乎为0, 对照 (果面超过3%) 平均发生率14.67%。锈斑套袋果 (占总果面5%以上) 平均发生率0.25%, 对照发生率3.41%。皱皮套袋果发生率2.0%, 对照为3.58%。裂果:套袋裂果率为0, 对照为2.08%。机械损伤果:套袋果发生率为1.17%, 对照为1.5%。生理性病害平均发生率:套袋果平均为15.58%, 对照为24.33%。果面光洁度:套袋果面光洁, 对照一般。
2.2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套袋后, 白肉枇杷优质果数和可溶性糖比对照提高, 优质果比例套袋果为45.75%, 对照为29.92%, 差异较显著, 可溶性糖套袋前平均为9.0%, 套袋后平均为11.7%, 相差2.7%。单果重套袋果平均单果重45.7g, 对照为45.7 g, 两者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套袋果为15.2%, 对照为15.4%, 两者无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套袋为果皮发育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避免了光、风、雨、药剂和机械对果皮的损伤, 进而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通过本试验表明, 白肉枇杷套袋果与对照相比, 果面光洁, 日灼病、锈斑、裂果均明显减少, 可溶性糖有较大变化。成熟期推迟4~6 d, 可溶性固形物和单果重变幅不显著, 改善皱皮效果不明显。套袋后果实外观柔嫩明亮, 无论从外观品质还是内在品质, 优质果比例明显提高,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因此, 套袋是提高白肉枇杷果实品质的一项关键措施, 在白肉枇杷的栽培过程中, 应推广使用。但是, 对不同套袋时间、套袋纸质等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际谋.套袋对枇杷外观品质及果皮显微结构的影响.中国园艺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J].2008
我家的枇杷树作文 篇13
春天,枇杷树长出新芽,一阵微风吹过,整棵树微微摆动,新发芽的芽也点头。新生的花蕾是如此的嫩绿色。它像春天的使者,把春天变成了一片宁静的绿色草原。那些蝴蝶和蜜蜂愿意在这片“草原”上唱歌跳舞。
夏天,枇杷树的绿叶还是那么绿。绿叶明亮地照在我的眼睛上,让我的大脑感到极度放松。那粗壮的树干有力地支撑着不同长度的绿叶和树枝。感觉树干真的很厉害,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都能笔直的立在那里。所以我偶尔会用凉水给它“洗澡”,让它足够凉。
秋天是一个鲜花和水果芬芳的季节。当然,枇杷树也不例外。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一丝橙色。那是枇杷树——琵琶的果实。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地摘了一个琵琶,一口就吃了。它很甜,似乎有一丝酸味。
冬天,记得有一次下大雪,地上好像铺了一层蓬松的地毯。我的枇杷树也穿上了新的白色衣服。一些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了。明年春天,新芽会出现,成为一棵全新的树。
描写枇杷的作文100字 篇14
在车上,我在窗外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车子向我们的目的地前进。
到了东山,我飞快地冲在最前面,进了大门,和爸爸妈妈一起观赏着东山的美景。看完美景,我们就向山上走去,到了枇杷园,我看见许多的枇杷挂在树上,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妈妈告诉我:“黄色的是熟的,青色的不能摘,要小心一点,不要弄伤枇杷,它会疼的。”于是我就摘了黄色的枇杷,不一会就摘了一箩筐,爸爸妈妈直夸我能干。
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免疫功能的研究 篇15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SPF级,购自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粤检证字SCXK(粤)-2009-0070。
1.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念慈庵川贝枇杷膏为深圳东方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1128;金水宝胶囊为金水宝胶囊由江西金水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107。环磷酰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90821。实验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浓度为5 mg/ml的溶液。印度墨汁:北京四中化工厂,批号900501,用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鸡红细胞悬液:无菌条件下鸡翼下静脉采血,放入相当于鸡血体积5倍的Alsever’s液,4 ℃保存。临用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洗涤,离心3次,以恒定的血细胞比容数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5%鸡红细胞混悬液(Alsever’s液的制备:葡萄糖2.05 g,柠檬酸钠0.80 g,柠檬酸0.05 g,氯化钠0.42 g,重蒸馏水加至1.0 L,高压灭菌,4℃保存)。豚鼠血清:用心脏采血的方法取豚鼠全血,然后离心得到血清。其余试剂为分析纯试剂。
1.1.3 实验仪器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型号:TU-1901。
1.2 方法
1.2.1 炭粒廓清法[2]
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造模组、受试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然后各组小鼠按0.1 ml/10 g体重灌胃给药,1次/d,共7 d,其中正常对照组和环磷酰胺造模组给等体积蒸馏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于给药的第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kg,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0 h,末次给药后1 h,各小鼠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0.1 ml/10 g体重,注射后第2 min(T1)、12 min(T2)分别从眼眶静脉取血20 μl,溶于2 ml的0.1%碳酸钠溶液中,摇匀,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680 nm波长处测OD值,最后将小鼠放血处死,取肝脾称其质量,计算廓清指数、校正廓清指数。
1.2.2 血清溶血素法
小鼠分组,给药同实验2.1在试验第1 d每鼠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悬液0.2 ml。末次给药后1 h,摘取动物眼球取血,3000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血清稀释100倍。取稀释血清1 ml,与5%鸡红细胞悬液0.5 ml、10%豚鼠血清(补体)0.5 ml混匀,在37℃水浴温育30 min,然后置0℃冰箱中中止反应,将上述液体3000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540 nm处测定OD值,另设不加小鼠血清的空白对照管调零。以样品的OD值代表血清溶血素水平。
廓清指数K =(logA1-logA2)/(T2-T1),式中A1、A2分别为第2 min、12 min的OD值。
1.3 2,4-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试验
小鼠分组,给药同实验2.1随机分为免疫正常+DTH阳性组、Cy+DTH阴性组、Cy+DTH阳性组、Cy+DTH阳性+受试药物低剂量组、Cy+DTH阳性+受试药物中剂量组、Cy+DTH阳性+受试药物低剂量组、Cy+DTH阳性+金水宝组。实验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0 h,然后各组小鼠按0.1 ml/10 g体重灌胃给药,1次/d,共7 d,其中免疫正常+DTH阳性组、Cy+DTH阴性组和Cy+DTH阳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除免疫正常+DTH阳性组外,其余6组均于给药的第3~5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kg,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同时在第3天,除Cy+DTH阴性组以外,其他各组每鼠腹部去毛,将1%的2,4-二硝基氟苯丙酮液50 μl涂于脱毛处致敏,次日再强化一次。第7天各组小鼠用1%的2,4-二硝基氟苯液10 μl均匀涂于小鼠右耳进行攻击,攻击24 h后,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用直径9 mm打孔器打下相应的圆耳片,称重,并计算左右耳的耳肿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
2 结果
2.1 炭粒廓清法
由表1可见:受试药物低、中、高剂量组校正廓清指数与环磷酰胺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注:*与阴性对照组的比较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2.2 血清溶血素法
由表2可见:受试药物中、高剂量组校正廓清指数与环磷酰胺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DTH试验
由表3可见:受试药物高剂量组校正廓清指数与DTH阳性造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阴性对照组的比较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注:*与阴性对照组的比较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通过实验可提示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对碳粒廓清法,低剂量就表现出了良好的免疫效果,而在血清溶血素试验是中剂量,表现出了良好的免疫功能,DTH试验只有在较高剂量时,表现出一定的提高免疫功能。综上所述,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对免疫低下小鼠具有一定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炭粒廓清实验,测定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血清溶血素。结果 实验表明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溶血素抗体的生成。结论 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关键词:念慈庵川贝枇杷膏,免疫,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晓龙,蒋伟哲,林自中.龙眼参提取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中国药房,2004,15(6):334.
【关于枇杷的话题作文】推荐阅读:
写家乡的枇杷作文03-12
树的作文:枇杷树12-18
枇杷五年级作文12-14
摘枇杷_小学作文12-17
摘枇杷小学一年级作文05-13
枇杷的衣服随笔07-10
爷爷奶奶和枇杷树作文03-27
校园的枇杷树论文03-25
好吃的家乡特产枇杷-说明文09-27
描写枇杷树的日记500字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