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设施管理制度

2024-10-04

厂房设施管理制度(共10篇)

厂房设施管理制度 篇1

厂房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厂内厂房、设施管理,确保厂房设施符合生产要求的和GMP要求,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2、范围

厂内所有厂房设施。

3、责任

3.1设备科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厂房设施管理制度。3.2各相关部门有按此制度严格执行的责任。

4、定义

厂房设施是指厂内建构(筑)物(主要为生产厂房、仓储检验厂房等)和生产、仓储、检验用各种设施(主要有“五防”设施、洁净厂房内的缓冲设施、照明设施、给排水设施、吸尘设施、人员净化、物料净化设施、消防电气设施等)。

5、内容

5.1厂房设施的设计、布局

5.1.1厂房设施的设计必须符合各相关专业的技术法规。

5.1.2生产厂房包括一般厂房和洁净厂房。生产厂房的设计、布局还必须符合生产要求和GMP要求。

5.1.3生产厂房的布局原则: A 生产区的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

B 生产车间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防止差错、防止交叉污染,同一厂房内以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C 制剂生产车间除应具有生产的各工序用室外,还应配套足够的生产辅助用室。D 设置人员、物料进出生产厂房的通道。

5.2厂房设施的使用和维护

5.2.1只有合格的或经验收的厂房设施才可投入使用。5.2.2各部门必须按要求合理地使用厂房设施。5.2.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厂房设施 的日常维护工作。

5.2.4设备科每半年对全厂排水、排污地下管道进行一次排污保养,每年对全厂建(构)筑物进行一次保养。

5.3厂房设施的维修

5.3.1各部门发现厂房设施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报修。

5.3.2厂内厂房设施的检修工作由设备科用时组织完成,并做出好检修记录,归档保管。

5.4厂房设施的改造、扩建、大型技术改造

5.4.1厂房设施的改造、扩建需设备科审核,报厂部研究同意。5.4.2厂房设施的改造、扩建由设备科组织实施。

5.4.3大型技改项目必须以厂部同意立项,外请有医药监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单位必须有相应的施工资格证明。工程结束时需报省药监部门组织验收。5.5厂房设施的巡回检查

5.5.1各部门就对本部门厂房设施巡回检查,做好厂房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

5.5.2设备科每月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厂主要厂房设施巡检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必要时提出维修计划,报厂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6、记录

记录名称 厂房设施检查记录表 厂房设施维修记录表

保存部门 设备科 设备科 保存期限 长期 长期

厂房设施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新版GMP,厂房设施,人流物流,生产设施设备,隔离技术

新版GMP于2011年3月实施。在具体内容上, 其与1998版GMP的重大区别是无菌制剂在硬件上有了很大提高, 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无菌、净化要求, 在软件管理、人员管理、偏差处理、质量回顾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新修订的GMP和1998版的GMP相比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人在学习中总结出一些新版GMP与旧版GMP关于厂房设施的相关变化和技术要求, 并就上述问题做一些讨论。

1 与1998版相比主要的变化

1.1 增加厂房与设施的总的设计原则

新版GMP第三十八条: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 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 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新版GMP对厂房与设施提出了总的设计原则, 那就是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人为差错的发生。这是一个新增条款, 其提出了厂房的选址、设计、建设与维护总的设计原则, 以防止风险的发生。

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厂房与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关洁净度级别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 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 并有相关评估报告。对公用设施和设备生产产品的药理、毒理、适应症、处方成分的分析、设施与设备的结构、清洁方法和残留水平等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以此确定公用设施与设备的可行性。

药品生产实施GMP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确保药品的质量。为确保这一总目标的实现, 在硬件建设上应采取各种措施, 包括厂址选择、总体布置、厂房、工艺、设备设计选型、净化空调等方面的工作, 使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产生混杂、差错, 免受外界环境和操作人员污染以及药品之间的相互交叉污染。

1.2 洁净要求的相关变化

新版GMP的一个较大变化就是洁净室洁净度标准的变化, 从原来套用的美国联邦标准209E改为欧盟的洁净室分类标准, 测试方法可参照ISO14644-1。

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1) A级:高风险操作区, 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单向流操作台 (罩) 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 风速为0.36~0.54 m/s (指导值) 。应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须验证。 (2)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3)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

2 人流、物流如何分开

2.1 1998版及2010版GMP对于人流、物流的要求

在药品生产工艺布局中, 把人流、物流绝对分开是不现实的。新版GMP第四十条提到: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 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1998版GMP第九条: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并在附录1中再次提到洁净室 (区) 内与非洁净区内之间必须设置缓冲间, 人、物流走向合理。

2.2 工艺布局中的人流、物流设计原则

药品生产布局中的人流、物流交叉是难免的, 然而交叉与交叉污染并非同一概念。即使分开了人流、物流, 依然会发生交叉污染, 物是由人推进去的, 人带着物操作的, 不可能很清楚地区分开人流物流, 不要沿习以往的理念“人走门物走洞”地无限分下去。防止交叉过程中一切可能发生的污染, 这必须重点关注。洁净区内可以不强调分别设计人流道和物流道, 同样可以达到GMP要求的“防止物料混杂、差错和交叉污染”。至于人流物流不能交叉的说法, 只能认为是对人流物流之间不能交叉污染的一种误解。

3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

新版GMP第四十二条: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 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1998版GMP第十七条:洁净室 (区)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 温度应控制在18~26℃, 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1998版GMP第十四条:洁净室 (区) 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 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 ULX;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3.1 一般要求

新版GMP没有具体的温湿度数值的要求, 对照度也没有具体的要求。1998版GMP则要求温度一般区域18~26℃, 湿度45%~65%, 照度宜为300 ULX。洁净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该与药品生产要求相适应, 应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舒适感。当药品生产无特殊要求时, 洁净室的温度范围可控制在18~26℃, 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 照度宜为300 ULX。考虑到无菌操作区域对微生物的严格控制, 对该区域操作人员的服装穿着的特殊要求, 洁净区域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按照这个数值设计。

3.2 特殊要求

当工艺和产品有特殊要求的时候, 应按照这些要求确定温度和相对湿度。如空气与产品直接接触的A级开放区域处理区, 温度可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要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和验证, 验证出产品工作环境的范围参数。

保持洁净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只是为了使操作人员感到舒适, 一些产品在C、D区加工, 并且采用密闭处理方法, 这时洁净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没什么影响, 则可以适当放宽洁净室的温、湿度要求。如果产品和工艺需要更为严格的洁净室条件, 以满足生产和保持产品质量的要求, 则可以根据需要验证出工作环境的要求范围。

新版GMP要求增加厂房设施需要有相应的生产环境条件, 以满足药品生产和贮存的要求, 并保证生产设备及辅助生产设备的性能始终得到保持。相关的设备是对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有要求的设备, 包括生产设备与必要的公用系统设备, 如制水机/HVAC机组等。

4 关于严格区域划分

4.1 各区域划分的要求

新版GMP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 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 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2) 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 如高致敏性药品 (如青霉素类) 或生物制品 (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 , 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 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 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3) 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 (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 和设备, 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4) 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 (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 和设备;特殊情况下, 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 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5) 用于上述第 (2) ~ (4) 项的空气净化系统, 其排风应当经过净化处理; (6) 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4.2 各区域划分的意义

严格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为了从建筑平面设计角度防止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和混淆。对于需要独立设施和设备的生产产品类型重新进行了划分。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共用程度, 根据药品所用的物料和产品特性以及氛围分为3个层次:专用和独立的厂房、设施和设备;专用的设施和设备, 应与其他药品生产区域严格分开;应当使用专用的设施和设备, 也可以采用阶段性生产和保护措施。

5 非无菌制剂净化的基本设置

5.1 非无菌制剂净化的基本设置

新版GMP第四十八条: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 使生产区有效通风, 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 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压差应不低于10 Pa。必要时, 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 (操作间) 之间也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腔道用药 (含直肠用药) 、表皮外用药品等非无菌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 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 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5.2 非无菌制剂药品生产HVAC设置的目的

渗透的控制:防止未经处理的空气成为污染源;生产厂房应与外界成正压状态;生产厂房应该密布。

交叉污染的控制:合理的梯度压差;也可以通过置换方式 (低压差、高流量) 压差方法低流量高压差或物流屏障方式实现防护功能;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粉尘控制;排除气体 (废气中的粉尘处理) 。

突出非无菌制剂药品的生产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控制目的:维护环境监控数据的处理。

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粉尘的控制;排除气体 (废气) 中的粉尘处理。

6 有序存放的目的

有序存放含义要求的物料存放应按品种、制剂生产批次分类存放, 能够存放、转运和质量控制。

设置规则:工艺选型和工艺设计不在于是不是有B加A设置。

新版GMP第四十七条: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 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 避免不同产品或物料的混淆、交叉污染, 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

强调生产区和储存区的物料和产品应做到“有序存放”, 强调风险预防;生产区与贮存区的空间、放置地点应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进行计算和预留, 应考虑以下几点: (1) 原材料:必须的接收和暂存间以及物料运输/存放空间; (2) 生产:部件、物料、中间体、半成品、待包装品和包装; (3) 成品:必须的暂存间和物料匀速、存放空间; (4) 废弃物料:原料和成品。

7 专用的称量室

新版GMP第五十二条:制剂的原辅料称量通常应当在专业设计的称量室内进行。鉴于称量操作的特殊性, 处于物料的暴露状态, 故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产品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密封和隔离; (2) 交叉污染的控制; (3) 用于操作间室内清洁和设备清洗的设置; (4) 操作人员的更衣和设备清洗; (5) 各区域之间的隔离, 如储存区、走廊、生产区; (6) 所用辅助用具, 如铲子、量筒等。

8 结语

2010年修订版GMP对过去多年来执行GMP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 并将这些具体要求作为条文列入到GMP中来。GMP最终要求的是全面、细致、周到的执行和实施。因此在认真学习、深入理解、领会新版GMP的精神的基础上, 对新版GMP中关于实施厂房与设施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以和同行们交流。

参考文献

[1]许钟麟.药厂洁净室设计、运行与GMP认证[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6

[2]国家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S].2011, 2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厂房设施与设备[G].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 6

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探微 篇3

工业厂房土建工程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土建工程建设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督指挥有待加强

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若想保证其功能性、施工质量,必须做好监督指挥工作。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下,真正能够有效地落实到实处的不多,而且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任意篡改图纸、提前工期等。虽然建筑工程管理条例中对此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实践中无法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监督指挥。

1.土建工程主体易主

对于土建工程项目而言,其主体应当是施工单位,但是实践中却被包工头架空,实际上工程建设主体易主。在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过程中,传统模式下的包工头劳务承包人,他们实际上是施工单位的附属。然而,改革后的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多数施工单位只留下一些技术人员,或者需租借有资质的人员进行施工建设,甚至部分技术人员、工人聚到包工头手下,买断经营,以致于包工头独大现象非常普遍。

2.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监管

根据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规定,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工程发包、材料设备、工程监理、结构变更以及工程发包和竣工验收等方面均有明确规定。比如,施工工期涉及到工业厂房建设的环境条件、规模大小、技术工艺以及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影响整个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所以,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监管。

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施工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要点

工业厂房放样前,应当熟悉设计图纸,对建筑物的轮廓控制点数据、标注尺寸等进行严格校验,同时还要仔细分析、核对设计方案,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在确认方案无误以后,优选测量放样方法,对放样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程序和绘制放样草图需独立校核。在设计好样板以后,需注明图号、名称、位置以及件数和规格等内容,以确保下料井然有序,妥善保管好样板,以免其受损。工业厂房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前期工作应当进行认真核实,确保其与发包人所提供的数据资料一致,并且要保证施工现场水电、道路以及先关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精细化管理

实践中,针对工业厂房的特点,对影响其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精细化管控,比如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技术工艺和环境条件等。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一定要紧密围绕上述几点制定管理方案,并将其有效地落实到实处。对于施工人员而言,应当将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土建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意识、技术水平,从思想观念、业务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在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从细处入手,采取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同时,还要注重对施工工序的严格审核与交接管控,确保每道供需环节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理。在工业厂房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管控,以强化施工前的培训为基础,重点控制好施工全过程,避免人为误操作与机械设备问题,以此来提高工业厂房施工质量和效率。

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原材料、成品以及半成品作为构成土建工程实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工业厂房的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施工材料,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标准文件进行严格审核,控制建材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各项性能与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并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第二,施工工艺严格管控。对工程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工程特点、关键技术以及环境条件等,需优选施工组织方案,并且还有明确质量目标、质量控制难点和重点,将专项方案以及质量管理要点明确列出来,重点对其进行验收,以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同时,还要做好工程施工成本管控工作,即对工业厂房投资建设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确定主要的成本消耗环节。对于采购设备及相关投资项目,一定要事先进行市场情况调查,以此作为决策参考依据。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强化负责人的施工成本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管控奖励办法,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语:总而言之,较之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工程而言,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特点、管理要求以及重点和难点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施工管理的要求更高。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当针对工业厂房土建工程施工特点、工况,从施工质量、技术以及成本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只有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益。

厂房设计管理规程 篇4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厂区厂房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种工程设计管理。

职责:总经理、总工程师、基建部对本规程负责。正文:

1、流程

1.1根据本企业的建设发展规划,由总工程师向总经理提出新、扩、改建厂区厂房项目计划。

1.2由总经理主持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建设项目立项论证会。1.3根据论证结果,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提出立项申请及可行性分析报告,报送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1.4 总工程师提出厂房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并制订项目设计方案。1.5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由专家组或聘请设计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进行工艺布局设计。

1.6召集有关专家组、生产部经理、质量部经理、基建部经理、设备部经理以及设计单位参加的技术性讨论。

1.7 听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监督员对工艺布局设计图纸的意见。1.8由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根据工艺布局设计方案进行扩大初步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和扩初土建工程图纸。1.9 土建工程图经专家组审查无误后,做为正式施工图纸使用并留档。1.10总工程师及基建部监督施工单位按施工计划和工程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厂房设计原则

2.1厂房的选址、设计、布局、建造、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

2.2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

2.3企业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当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

2.4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

2.5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2.6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

2.7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2.8应当保存厂房、公用设施、固定管道建造或改造后的竣工图纸。

3、生产区设计原则

3.1 “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二)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3.2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避免不同产品或物料的混淆、交叉污染,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

3.3 “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也应当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口服液体和固体制剂生产的暴露工序区域及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终处理的暴露工序区域,应当参照“无菌药品”附录中D级洁净区的要求设置,企业可根据产品的标准和特性对该区域采取适当的微生物监控措施。” 3.4洁净区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棚)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便于有效清洁,必要时应当进行消毒。

3.5各种管道、照明设施、风口和其他公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应当尽可能在生产区外部对其进行维护。

3.6排水设施应当大小适宜,并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应当尽可能避免明沟排水;不可避免时,明沟宜浅,以方便清洁和消毒。

3.7制剂的原辅料称量通常应当在专门设计的称量室内进行。

3.8产尘操作间(如干燥物料或产品的取样、称量、混合、包装等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专门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染并便于清洁。

3.9用于药品包装的厂房或区域应当合理设计和布局,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如同一区域内有数条包装线,应当有隔离措施。

3.10生产区应当有适度的照明,目视操作区域的照明应当满足操作要求。3.11生产区内可设中间控制区域,但中间控制操作不得给药品带来质量风险。

4、仓储区设计原则

4.1仓储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

4.2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当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并进行检查和监控。4.3接收、发放和发运区域应当能够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雨、雪)的影响。接收区的布局和设施应当能够确保到货物料在进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

4.4如采用单独的隔离区域贮存待验物料,待验区应当有醒目的标识,且只限于经批准的人员出入。

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当隔离存放。

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离,则该方法应当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4.6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5、质量控制区设计原则

5.1质量控制实验室通常应当与生产区分开。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还应当彼此分开。

5.2实验室的设计应当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应当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以及记录的保存。

5.3必要时,应当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震动、潮湿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6、辅助区设计原则

6.1休息室的设置不应当对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造成不良影响。6.2更衣室和盥洗室应当方便人员进出,并与使用人数相适应。盥洗室不得与生产区和仓储区直接相通。6.3维修间应当尽可能远离生产区。存放在洁净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工具,应当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7、无菌制剂厂房原则

7.1 洁净厂房设计时,应尽可能烤炉避免管理或监控人员不必要的进入。B级区的设计应能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的操作。

7.2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和灌装或分装等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室)进行。

7.3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如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时,应采用正压气流保护并检测压差。气锁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打开。可采用连锁系统或光学或声学的报警系统防止两侧的门同时打开。

7.4更衣室应按照气锁方式设计使更衣的不同阶段分开,以尽可能避免工作服被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更衣室应有足够的换气次数。更衣室后段的静态级别应与其相应洁净区的级别相同。必要时,可将进入和离开洁净区的更衣间分开设置。一般情况下,洗手设施只能安装在更衣的第一阶段。

7.5无菌生产的A/B级区内禁止设置水池和地漏。在其它洁净区内,水池或地漏应有适当的设计、布局和维护,以降低微生物污染,并安装已与清洁且带有空气阻断功能的气水分离装置以防倒灌。同外部排水系统的连接方式应能防止微生物的侵入。

7.6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区空调净化系统应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在任何运行状态下,洁净区通过适当的送风应能确保对周围低级别区的正压,维持良好的气流组织,保证有效的净化能力。特别应注意保护已清洁的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器具及产品直接暴露的区域。

8、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

8.1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通常用层流操作台(罩)来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层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单向流或较低的风速。

8.2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区所处的背景区域。8.3 C级和D级:指生产无菌药品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的洁净操作区。8.4洁净区空气洁净度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表

洁净度

级别

A级(1)

B级

C级

D级 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0.5µm

≥5µm(2)

动态(3)≥0.5µm

≥5µm

3520 20 3520 20 3520 29 352000 29 352000 2900 3520000 2900 不作规定 3520000 29000 不作规定

9、空气洁净度级别设置要求 9.1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 洁净度级别 C级背景下的局

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

高污染风险(1)产品的灌装(或灌封)

部A级

产品灌装或灌封;

高污染风险(2)产品的配制和过滤;

C级

眼用制剂、无菌软膏剂、无菌混悬剂等的配制、灌装(或灌封);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最终清洗后的处理。

轧盖;

灌装前物料的准备;

D级

产品配制和过滤(指浓配或采用密闭系统的稀配);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的最终清洗。

(1)此处的高污染风险是指产品容易长菌、灌装速度很慢、灌装用容器为广口瓶、容器须暴露数秒后方可密闭等状况。

(2)此处的高污染风险是指产品容易长菌、配制后需等待较长时间方可灭菌或不在密闭容器中配制等状况。

9.2非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 洁净度级别 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

非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

处于未完全密封(1)状态下产品的操作和转运,如产品的灌装(或灌封)、分装、压塞、轧盖(2)等; B级

C级

D级

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以及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转运和存放;

无菌原料药的粉碎、过筛、混合、分装。处于未完全密封(1)状态下的产品置于完全密封容

器内的转运;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处于完全密封容器内的转运和存放。

灌装前可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

产品的过滤;

洗灌封设备所处区域。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器具的最终清洗、装配或包装、灭菌;

厂房租赁安全管理协议 篇5

出租单位(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 单位注册地址:————————————————————————————————————————————— 承租单位(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 单位注册地址: ——————————————————————————————————————————————

为进一步加强出租厂房(附属场所)租赁经营中的安全管理,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烟台市安全生产条例》、《烟台市房屋租赁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经甲、乙双方协商后,一致同意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将及附属场所,平方米的厂房(附属场所)出租给乙方从事使用。

甲方出租厂房附属设施包括:,技术状况,特种设备包括:,技术状况。

二、租赁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三、甲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出租的厂房(附属场所)以及特种设备,应符合国家、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使用性质、安全生产条件和耐火等级要求,具备租借时确定使用内容的安全生产条件。

2、不得将未依法登记取得权属证明、改变房屋用途未经批准、被鉴定为危险房屋、违法建筑的厂房进行出租。需改变原厂房使用性质,应按规定向政府有关部门申办相关审核、验收手续。

3、负责对乙方相关资质的审核,督促乙方对相关证照按规定进行年检并备案,不得将厂房(附属场所)出租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从事不符合原规划核准的使用性质、安全生产条件和耐火等级要求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

4、对乙方的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等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同一区域内多个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并建立承租户安全生产档案,确保一户一卡。

5、负责对出租厂房(附属场所)内的公共场所、疏散通道等公共设施的管理,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按照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整改或督促乙方进行整改。

6、特种设备必须经检验、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监督乙方使用的特种设备和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年检和复审。

7、发现乙方存在违法行为或危及人身安全重大隐患,及时告知乙方停止违法行为或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安监、公安、消防、房地、规划、质监、工商等部门报告。

8、负责厂区内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道路安全的检查,控制机动车辆在厂区内限速行驶,统一管理机动车辆停放。

9、督促和协助乙方对使用外来从业人员向公安治安部门申领暂(居)住证。

10、对出租厂房(附属场所)区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设备、火灾、交通、环保等各类事故,按事故类别立即如实报告所在地的安监、公安、消防、技监、环保等部门。

四、乙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在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和条件,对相关证照按规定进行年检并将复印件报甲方备案,服从甲方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检查监督。

2、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培训,持证上岗。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劳动纪律、治安管理等教育和培训工作,不得随意进入他人生产经营区域。

4、对承租区域或生产经营(生活)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同时加强日常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立即整改。

5、特种设备必须经检验、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租用甲方所提供的特种设备,应首先确认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对设备和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年检和复训。

6、在承租厂房(附属场所)内进行装修和设备安装(含铺设水、电、煤、气、线路或管道),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不得破坏、改变建筑结构。凡涉及国家规定需要审查验收的设备和建筑施工,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严禁违章搭建(含插层和加层)。

7、生产车间、场所、仓库应按规定配备符合要求的灭火器材,严禁在禁烟区域内吸烟,严禁违章动用明火,需动用明火必须事前通报甲方,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8、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必须符合安全规定,按规定向公安消防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严禁在宿舍、仓库、办公场所区域内使用液化气。

9、禁止生产、经营、储存危险化学品。

10、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擅自转租厂房(附属场所)、设备。依法转租的,要在转租过程中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上明确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等管理职责。转租方的经营资质等相关材料也应报甲方备案。

11、应在甲方核准的水、电、燃气额度范围内使用。

12、机动车辆在厂区行驶不得超过限制时速,机动车辆临时停放应服从甲方的规定和指挥,在装卸货物时,应停放在指定区域,并做好装卸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监护工作。

13、使用外来从业人员须向公安治安部门申领暂(居)住证和缴纳综合保险,并服从甲方和公安部门的检查、管理。

14、对承租厂房(附属场所)区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设备、火灾、交通、环保等各类事故,按事故类别立即如实报告所在地的安监、公安、消防、技监、环保等部门,并及时通知甲方。

五、其他有关要求:

1、甲方在出租期内指派同志,负责出租区域内的安全管理工作。乙方指派同志负责承租区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接受甲方的协调、管理。

2、甲乙双方对出租厂房(附属场所)应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在出租区域内发生的生产安全、设备、火灾、交通等各类事故,甲乙双方应积极做好抢救工作,造成甲乙双方或第三方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应由责任方承担事故责任和经济赔偿。

3、乙方违反本协议,擅自对出租厂房(附属场所)进行改建、扩建、搭建、改变使用性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整改或发生严重责任事故等情况的,甲方可中止租赁合同,所产生的经济损失由乙方负责。

4、本协议书须与租赁合同同时签订,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协议内容如与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不符之处,遵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6、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有效,作为合同正本的附件一式三份,甲方执两份(一份由安保部备案、一份由采购部备案),乙方执一份。

7、需补充条款:(可另加副页)

甲方单位(盖章): 乙方单位(盖章): 甲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个人承租者)

钢结构厂房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论文 篇6

在钢结构厂房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让建筑施工更加完善,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影响。

1钢结构厂房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管理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将工程所需要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对于一些质量安全不过关的工具绝对不能带到工地当中。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和烦琐,施工条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一定要佩戴安全帽,使用相应的夹具作好安全防护。工程采购部门对工作器具进行采购时,要经过安全权威部门的检验和认定,在施工现场使用安全放心的产品。其次,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教育需要落到实处。建筑企业要组织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技能的培训工作,保证施工人员都是经过培训并且是合格的,要让施工人员了解设备的操作,熟悉相关产品的使用,使用正确的安全措施。

2钢结构厂房梁柱的安装安全措施

首先,在对钢结构梁柱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作好防护措施。一般情况下,需要在柱的顶端位置设计一个1.5m以下的操作平台,并且挂好安全防护网,还要增加跳板。操作平台有临时操作平台和永久操作平台两种,不管使用哪一种操作平台,都不能让钢筋与钢筋之间直接接触,并且控制好钢结构的防滑性,为了能够让接触面的摩擦力更大,可以在接触面上放置防滑轮,还可以安装一些废旧的轮胎料,以便增加摩擦力。其次,爬梯的操作和安装需要和标准相符合。爬梯需要在钢柱起吊以前安装,这样主要是为了能够促进施工人员更加稳定、安全和快捷地施工。如果在施工中使用的是圆钢,就需要保证爬梯的主支在12mm以内,踏步的间距选择控制在300mm以内,使用绑扎搭接的方式进行电焊,保证爬梯的上部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更加牢固。

3钢结构厂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物体的撞击以及机械误伤和电击的情况。因此要保障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就需要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进行管理,使实际操作流程、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标准相一致。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将防火、防爆当成是自己的工作关键点,保障在施工现场有专业人员对灭火器等进行看管。每一个施工人员对灭火器使用要了如指掌。在焊接作业的过程中,明火和气瓶之间的水平距离一定要超过10m,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要在5m以上,每一种仪器都要按规定放置,使用以后放回到原来位置上[1]。

4人身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管理主要是要求高空作业人员使用必要的防护工具。一旦出现危险事件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尤其是在钢结构的吊装过程中,注重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情况。不同的部门需要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的交叉作业。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检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措施也需要到位。在钢结构安装结束以后,要严格地对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检测,只有保障质量才能在拆除的过程中更加便捷,优化具体的施工流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加强施工人员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对安全措施的把握等[2]。

作者:王伟 单位: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设施油桃栽培管理技术 篇7

1 基本情况

三门峡市陕县的年平均温度为13.9°C,年平均降水量为652.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4.3小时,无霜期219天。油桃示范棚的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1.9%,pH值为6.4。示范棚棚宽10米,长45米,棚边角高1.2米,棚顶高3.5米,棚两端用砖墙垒起,留有通风大门并挂有保温门帘。南北走向,棚内两种栽植密度,即:株行距为1米×2米(2行)和1米×1.5米(4行)。棚两边采用无中心干的小冠开心形,中间4行采用有中心干的松塔形。

2 定植及当年的管理

2.1 定植

定植时挖深80厘米,宽80厘米的沟,将生土和熟土各放一边,然后原土回填,回填到上层熟土30厘米时,将苗木放入,使根系舒展,每株撒施0.5千克过磷酸钙与土混匀,回填至地表踏实后浇透水。

2.2 定植后当年的管理

2.2.1 整形修剪 为了使中间4行的树体培养成松塔形,萌芽前在苗高70厘米处定干,4月下旬剪口下留20厘米整形带,整形带以下芽全部抹掉,去除剪口下第2芽(竞争枝),使中心干的新梢直立旺盛生长,中心干下面的新梢留2~3个,待长到50厘米时进行拿枝,开张角度至90°。对中心领导干延长头留40厘米进行第1次摘心,5-7月保持中心领导干新梢旺盛生长,对其他新梢采用扭梢、拿枝、摘心控制,使树体当年冬季形成树高在1.3~1.6米,结果枝在6~8个的主干形树形。

2.2.2 土肥水管理 分别于5月上旬、6月中旬亩追施10千克尿素各1次,10月上旬亩沟施腐熟猪肥3立方米,每次施后及时浇水。

2.2.3 促进新梢形成花芽 对树冠大、生长旺的树,分别在7月10日、8月15日喷300倍和250倍的多效唑,促其花芽形成,对树冠小、生长中庸的树不喷施多效唑。

2.2.4 病虫害防治 定植当年病虫害少,发现蚜虫危害时,第1次用10%吡虫啉4000倍喷布,第2次喷布3%啶虫脒2500倍;发现叶螨危害时,第1次用20%螨死净2000倍喷布,第2次喷布25%三唑锡2000倍;发现叶蝉危害时,用48%毒死蜱1500倍或用25%噻虫嗪6000倍进行防治。

3 第2、3年后的管理

3.1 整形修剪

3.1.1 冬季修剪 栽后第2、3年的树,冬季树高应培养到1.8米之内。依棚面的高低来定树体高度,棚中间最高处的树高一般为1.6~1.8米,其他行的树体高度控制在1.3~1.6米,冬剪时在主干上按10~15厘米的间距,螺旋着生8~12个结果枝组,其余枝条疏除。并将直立或斜生的结果枝拉开角度,由下至上90°~95°为宜。长果枝按40~50厘米,中果枝按20~30厘米剪留。一般3年内松塔形树体结构可基本完成。

第4年后,冬剪主要是对结果枝组进行更新和培养,即回缩中小枝组,疏去衰弱、过密的小枝组和果枝,长果枝按25~30厘米,中果枝按15~20厘米剪留,短果枝不动。株间留有20~25厘米的人行道及光照带,单株树上修剪后,保留7~10个排列均匀上小下大的结果枝组,即下部的枝组要长一些粗一些,一般长度控制在60~70厘米,中部的枝组要短一些小一些,一般长度控制在40~50厘米,上部直接着生结果枝或短小枝组。这就形成了松塔形树体结构。

3.1.2 生长季修剪(夏季修剪) 花前疏去过多的果枝,短截过长的果枝。落花后5~7天抹去过多的芽,一周后再进行1次,选留好数量合适的新梢,让其光照良好。当果实在果枝上坐稳后,疏去过多的新梢,并摘心控制新梢旺长,即新梢长到30厘米左右时,在每个果枝上紧靠主干处留2~3个新梢,保留叶丛枝,并在新梢15~20厘米处进行第1次摘心,第2次留10~15厘米,第3次留10~15厘米进行3次摘心。生长不旺的树进行1~2次摘心即可。

采果后先疏去过多、过弱结果枝组,然后对留下的枝组进行重回缩,迫使基部萌发新梢,重新培养树冠和结果枝组,同时对中心干也要更新扶壮。

3.2 促进新梢成花和花果管理

3.2.1 促进新梢成花 每年在7月上旬喷布1次15%的多效唑300倍,然后观察新梢生长情况,如果已经控制就不需要再喷第2次,如果还继续旺长则在8月中下旬再喷1次250倍15%的多效唑,即可控制生长,达到促进花芽形成的目的。

3.2.2 花果管理 每年我们用150元钱租1箱蜜蜂,花期放置棚内15天,由于蜜蜂存在访花不完全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人工辅助授粉,才能保证结果良好。

落花后15天,疏去双果、畸形果和背上果。落花后25~30天进行定果,树冠小的留40~50个果,树冠中等的留70~80个果,树冠大的留100~150个果。中小型果6~8厘米留一个果,大型果10~12厘米留一个果,单株树果量未超标的不疏果。

3.3 土肥水管理

每年在扣棚前5~7天浇透水1次,落花后10天亩追施尿素10千克,并浇水1次。以后分别在果实硬核期、果实着色期、果实成熟期施肥浇水1次。肥料用量,第2~3年的树每次每亩施入青岛沃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2代高效冲施肥6千克,4年以后的树每次每亩施上述高效肥10千克。由于桃根系不耐涝,所以每次浇“小水”即“跑膛水”,浇后浅锄松土。每年需浅锄松土4~6次。采果去膜后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浇水。实践证明棚内不铺地膜,只要花期控制好湿度,仍然能丰产。

3.4 温、湿度的调控

盖棚膜6~10天后,白天早上隔一个拉起一个草帘升温,10~15天后,全部拉起草帘升温。在催芽期(从开始升温到萌芽)白天棚内温度不超过20℃,晚上不低于3℃,空气湿度70%~80%。开花期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2℃,夜间在5℃以上,空气湿度50%~60%。果实膨大期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28℃,晚上不低于10℃。果实成熟期温度不超过30℃,夜间不低于15℃。

3.5 病虫害防治

危害油桃的虫害除蚜虫、叶螨、叶蝉外,还有介壳虫、天牛等。病害主要是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疮痂病等。发现蚜虫、叶螨、叶蝉危害时用前述的药剂防治,发现介壳虫危害时第1次用2000倍40%乐斯本喷布,第2次用1000倍25%喹硫磷喷布。发现天牛蛀干时,在蛀孔内塞入0.1克磷化铝后用泥堵孔。扣棚前刮除老翘皮,将树枝、落叶、杂草等清理干净后烧掉。萌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芽露红时喷1次1000倍70%的多菌灵,混加防治蚜虫和叶螨的药剂;落花后2周,喷800倍辛菌吗啉胍1次,也可喷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加3000倍72%农用链霉素;采果前20天喷布“疮痂流绝”2500倍,也可用2000倍12.5%特谱唑或10000倍50%的福星。去棚膜后,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可用药2~3次,全年共用药6~8次。

3.6 覆膜和去膜

陕县原种场覆膜时间一般为12月下旬,为了提早成熟也可在12月中旬覆膜。去棚膜时间一般在采果后的5月下旬。

15年的实践证明,密度1米×2米比1米×1.5米的光照好,累计产量高。

厂房设施管理制度 篇8

工业厂房不同于其他建筑,其在建筑质量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施工企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为国家和人民负责,在厂房建设质量上一定不能偷工减料,要重视施工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厂房施工管理对于提升工业厂房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施工管理,能够直接的提升工业厂房建设的质量,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并能够促进工业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厂房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2.2节约施工成本

建筑企业除了要注意建筑质量之外,还要考虑施工成本问题,科学的施工管理不但能够控制工厂建筑的整体质量,还能够节约大量的施工成本。在完成工程建设之后相关部门要对工程建筑进行检查,如果厂房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就要重建,这样就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厂房的施工管理,在建筑时严把质量关,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也有效的增强了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位置。

3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2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施工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是影响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工业厂房施工管理中,责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不能够充分的体现责任关系,在发生问题后各个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其次建筑单位没有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制度对施工人员的约束力不够,不能够有效的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此外,工业厂房的施工不同于其他建筑,在施工中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同时要更多的体现工业厂房的实用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工业厂房的建设需求,厂房设计组织要亲自参与现场的指挥和指导,但是实际上,多数建筑企业在指挥和监管上落实不到位,导致厂房建设没有完全的发挥图纸的设计意图。

3.2施工技术落后

施工技术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只有具有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提升建筑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不能够满足工业厂房的建设需求,再加上部分施工单位急功近利,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导致厂房建设缺少了先进技术的融入,从而限制了厂房未来多功能的用途。

3.3施工材料管理出现问题

设施管理制度 篇9

2、娱乐区开放时间为:每天18:00―22:30。

3、开放对象为:嘉荣全体员工。(入场者须带好工牌,否则不许进入)

4、由人事部负责相关管理事项,娱乐器材的保管、日常维护,培训室大门的开关,娱乐器材的领用登记等。

5、有需使用娱乐器材的人员,须先到人事部办理登记手续(领用时间、领用人姓名、工号、预计使用时间、人事部经办人签名),并领用相关器材。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爱护娱乐器材,使用完后归还人事部,并作好登记(归还时间、归还器材完好情况、使用人签名、经办人签名)。

6、使用人员需爱护娱乐区场内公物,不得肆意捣乱或损坏场内公共财物(桌、椅、乒乓台、台球台等)。否则将视情况照价赔偿或加倍赔偿;对捣乱场内设施者,将视情况作扣分处理,并须整理好现场设施。

7、使用人需保持场内卫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不得在场内吸烟。否则将酌情作扣分处理。

论小区物业管理的设施设备管理 篇10

关键词:物业;管理制度;高层楼宇;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具有丰富的理论性与切合实际的操作性。为了实现物业管理在设施设备方面趋于现代化。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将其投入的生活实践当中。在此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一、设施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高层楼宇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物业管理制度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物业价值不仅取决于地段,楼层的建筑结构,室内布局,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所配备设施的质量及性能。因为物业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和依赖程度越大,则设备的作用就越明显。换个角度来说,现代物业对设备设施如何合理利用与管理,对小区的正常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一)决定物业服务的发展前景和未来

物业管理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到物业服务的荣誉与前景,因为对于居民来说,一栋住房就是最重要的资产,保持和提高房屋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对于户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物业管理就要做到对设施和设备的保值和增值;如果物业设施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户主提出的物业问题,就会逐渐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可见,物业在设施设备方面怎样进行科学管理,对物业公司的声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系物业服务的成本和资金利用

物业管理对设施设备的科学利用与管理,也会影响到物业服务过程中的成本,当小区物业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一套质量合格、性能优异的设备会在解决问题时,不仅处理起来棘手,而且耗时耗力,造成物质与资金上不必要的浪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些设备设施在固定资产中占有越来越大的金额。虽然,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设法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而设施设备的科学管理无疑是最关键的。换言之,就是设施设备管理的制度与方法是否达到最佳。

二、设施设备管理应达到的基本目标

设施设备能否正常运作,直接影响到高层楼宇居民的生活,也间接地反映到小区物业管理制度。现代建筑的特点是楼层高,室内结构多样化。其中居民日常生活用电用水频繁,有时在用电不正确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火灾。因此,消防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物业方面就要做到定期检查,一旦设备与设施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去维护。防止发生意外时,因设备质量和性能不过关,导致更大的财产损失。安全通道,包括走廊,楼梯,大厅也要做到按期检查,看这些地面是否平整,护栏是否牢固。

一个良好的设施设备管理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建立先进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1.按照物业管理的区域和所使用设施设备的数量,复杂程度、管理业务的水平,维护设备人员的能力,并且结合企业的特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设置设施设备的管理体制,制定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管理制度力求高效,具备一定的先进和预测性。

2.物业管理人员要熟悉国家的政策、法律以及相关条例,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3.加强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实践工作,物业管理重点在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平时培训让管理人员熟悉业务的流程

三、实现设施设备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现代设施设备带来的新问题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设施设备在性能和技术方面日趋更新,消耗也在不断增大。很多新的问题也在使用过程中暴漏出来。例如,电梯故障频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消防设施过于陈旧或者损坏严重,这是火灾面前是极大的安全隐患;监控系统存在死角,这让不法分子容易在黑暗的角落作案,事后也不容易寻找犯罪证据,增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

(二)目前设施设备管理的局限性

面对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新的技术难题,传统的管理方案显得落后。其局限性开始逐渐暴漏出来

1.一般的设施设备只在维修阶段进行集中的管理,而在日常过程中不予重视,较少注意设施设备全过程的管理。这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各国经济传统的设施设备在管理过程中不能进行环节之间有机的结合,使用和保养之间是分家的,平时只注重使用,一旦出现故障就赶快维修。却忽略了日常保养得环节,这样会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其性能降低,不能发挥社时设备的最大作用。

2.传统的设施设备在技术、经济、组织方面的管理,只侧重于技术管理,而忽略经济管理,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和浪费。

3.传统的设施设备只注重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把群众联系在一起,缺乏牢固的基础。

四、设施设备管理的内容

(一)设施设备管理的范围

设施设备在正常的寿命周期中,一直处于运转状态。分别变现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种状态。所谓物质运动指的是设施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造成的磨损,疲劳、腐蚀及老化等性能恶化。因此在设施设备服役过程中要不断的改造,升级、维护和保养。设施设备的价值运动指,使用和维护设施设备中的资金流转,即将设施设备的原有价值与维修费用通过提取折旧成服务费用,逐步转化为五福的成本过程当中,从而导致设施设备净值不断下降。这两种形态形成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所以整个设施设备在管理过程中受到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只有做好这两种管理模式下规律的探索,才能更有效的管理设施设备,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设施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

设施设备管理围绕着两种状态进行运转,具体应开展以下各项工作:

1.组织管理: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与展开,相应组织机构人员的业务培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贯彻和实施。

2.设施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资产的验收、编号与调试。

3.设施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施设备的规划、选型、采购、定货、安装、初期调试和信息反馈。

4.设施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包括设施设备的维护制度,操作规程的制定;日常维护与定期维护、组织维护的检查评比等

5.设施设备的修理管理:在维修设施设备过程中,需制定的修理方案,所需的材料和费用、涉及到相关的修理文件和资金使用情况。

6.设施设备的状态管理:包括设施设备状态完好的规章制定,对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状态监测、诊断和评估。

7.設施设备技术改造与更新管理:包括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的改造,相应的技术方案,更新项目以及文件的编制。

8.设施设备的经济管理:包括设施设备的投资、固定资产的折旧、修理和保养费用以及更新所需的资金。

五、做好设施设备管理现代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在当下,物业在设施设备管理方面,有较多的地方还做得不能让户主感到满意,归结到底是设施设备在管理方面的思想理念、技术能力还不够成熟和先进。同时对相关的专业人才培训不能很好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制约物业管理前进的瓶颈。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需要探索新的科学成果,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效能,只有达到设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才能从发展和前进的瓶颈中跳出来。

综上所述,物业在设施设备的管理要达到现代化与科学化应从以下几点做出努力:

(一)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发展理念

设施设备管理首先要逐步做到管理理念的先进化,即树立一种对设施设备管理整体综合的思想。可以从全局出发,思考和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尽量不要出现顾此失彼,要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两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和专业人才的积极性,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和经济价值。

(二)完善设施设备管理的制度

在现代化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设施设备管理的要求,不断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与设施设备相配套的工程机构,强化专群结合的班组设施设备管理,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把前期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经济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设施设备管理的现代化需求。

(三)探索先进的设施设备管理方法

现代化的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制度,更需要的先进的方法。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应将传统的机械化管理,向信息化方向改进。尤其在设施设备维修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达到缩短修理周期和降低维修费用的目的,以提高设施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得经济性与环保性。

参考文献:

[1]赵久建.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2011

[2]吕培进. 物业管理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11.

[3]杨晓庄. 21世纪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J]. 物流科技,2004,(3).

[4]陈广华,刘撰. “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研究——从“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的行政案件入手[J]. 华东经济管理,2009,(6).

上一篇:[公务员招考]有梦就去追--我是这样考上公务员的下一篇:南京大学13年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