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5-19

相见欢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11篇)

相见欢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词作情感基调,进而体会主旨,师生共同分析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多媒体演示等帮助理解。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深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教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李煜 教师:大家对李煜了解多少呢?

学生明确:他是南唐后主、词中帝王的李煜。我们知道他的词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奢侈豪华的宫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囚禁后的苦闷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一首词作《相见欢》。

2、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媒体演示】

3、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与作者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主旨)【小组自由讨论】

明确:词题必须扣住“离愁”。【板书】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故国的愁绪。【媒体演示】

4、教师:大家找找词中有哪些意象(景物)?

明确:意象:【媒体演示】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西楼”、“残月”可联系“月满西楼”或“西楼望月几回圆”理解)(“梧桐”可联系“梧桐更兼细雨”理解)(院深大而显人少,可见寂寞、孤单)

5、具体研读、品字析句鉴赏词作

教师:大家看看除了意象之外,还有哪些字词有助于表现主旨? 明确:“无言”、“独”、“寂寞”、“锁”【媒体演示】

“无言”、“独”——因为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但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从“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影。

“寂寞”、“锁”——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锁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会不感到寂寞。“锁”字暗点了身世。(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移用。)

6、这首词被誉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那么这两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同学们看见这一句,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它们将抽象的感情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具体分析: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写得恣肆汪洋、绵延无尽。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以游走。贺铸《青玉案》写愁多而可视:“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媒体演示】

7、扩展延伸:阅读李煜的另一首《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 已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8、小结:这两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山河深深的眷恋相思之情。通过这段时间的诗词学习,我们应该对诗词鉴赏的步骤有一定的了解:首先要注意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及与表达主旨相关的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词作基调,最后联系作者身世,结合全篇领会主旨。

9、歌曲欣赏:

教师:这首词写得极其自然,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却将那份亡国之后的愁苦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那让我们重新饱蘸一份浓浓的深情来再次聆听后主那愁肠的心曲。【媒体演示】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师充满深情地朗诵,并且整个朗诵过程要在背景音乐《二泉映月》配合下进行。教师朗诵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词中意境。

【媒体演示】呈现本词在屏幕上,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通过复习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词作主旨。【媒体演示】作者简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媒体演示】提供背景音乐《二泉映月》为学生体会感情创设意境。【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可联系词人的生世(方法:知人论世)要注意景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媒体演示】呈现结果,帮助学生理解主旨。

【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从意象入手理解词作,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词作能力且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媒体演示】呈现问题与答案,提高学生品字析句的能力且印象直观。

【学生回忆回答】通过回忆其它类似写愁词句,了解这些写愁词句的共同特点,提高学生品字析句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这一写愁词句的绝妙之处。

【媒体演示】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小组讨论回答】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增进认识,提高鉴赏能力。

从具体的鉴赏过程中,帮助学生得出一些实质性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鉴赏活动中能够得心应手,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自由发挥

【媒体演示】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在情境中再次感受词作主旨及情感基调。

巩固知识,与中考链接。

相见欢 教学设计 教案 篇2

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第8首

【教学设想】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是南唐李煜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之后, 昔日的皇帝如今已沦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 “亡国之音哀以思”, 这哀之痛与思之切都深沉而含蓄地体现在这首词中。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但在课本中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他的词作, 对其人其词还不甚了解。因此我在课前预习部分先印发了李煜的生平简介和《浣溪沙》《破阵子》《虞美人》《浪淘沙》四首词作, 让学生对李煜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已有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 要理解词中的愁苦之情并不难, 可以通过“寂寞”、“离愁”等词语来感知。但仅有这种感知是不够的, 也是肤浅的。要深刻理解词人不同一般离愁的亡国之恨、去国之思, 真正领悟作品的意境, 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

1. 理解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恨、去国之思, 领悟作品的意境。

2. 通过知人论世、找出词眼、把握意象等方法创造性地鉴赏诗词。

3.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理解词人在作品中所流露的亡国之恨、去国之思, 领悟作品的意境。

【学习难点】

通过知人论世、找出词眼、把握意象等方法创造性地鉴赏诗词。

【课前预习】

学生了解李煜的生平简介和《浣溪沙》《破阵子》《虞美人》《浪淘沙》四首词作。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独上西楼》导入。

二.知人论世

1.由孟子“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引出“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时代背景, 使我们更容易融入作品的思想感情。

2.李煜简介

李煜 (公元937-978) , 是南唐末位帝王, 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在他39岁时, 南唐被北宋所灭, 李煜被宋军俘虏, 押解到宋都汴京, 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 最后被宋太宗派人赐毒酒毒死。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三.朗读感知 (学法指导:朗读法。多种朗读方法变化运用, 加深课文印象。)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读出感情。

2.教师提供配乐, 请一位学生朗读, 其他学生听读后正音、点评。

3.教师配乐范读。

4. 全班配乐美读。

四、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启发法。注重品味, 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阅读课文, 进行自由思考, 理解词人感情, 领悟作品意境。)

1.思考:词中的哪个字最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愁)

2.你通过词中哪些景物感受到作者的愁绪?为什么?

“月”

问: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 请说说与“月”相关的诗句。

(如:“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问:这些“月”中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问:本词中写的不仅是“月”, 还是“月如钩”, 为什么不是“一轮满月”?

(“月如钩”, 一弯残月更能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李煜此时作为亡国之君思念故乡, 思念故国, 有家回不得, 更显示其心中的凄苦、悲凉、孤独和哀愁。)

“梧桐”

问:让我们看一看其它词中选用“梧桐”展现出怎样的情愫?

幻灯片显示:“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愁”、“离情”, 梧桐渲染的都是悲伤、寂寥的氛围。)

问:为什么梧桐会给人这样的感受?为什么这几位词人不用松、柏呢?

(自古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 梧桐常和秋天凄凉悲切的景象联系在一起, 一般而言, 梧桐是作为秋天的象征出现的。而且, 梧桐是典型的落叶乔木, 落叶也常常让人们联想到生命的凋零。因此, 在文人墨客笔下梧桐往往是萧瑟、凄婉、深沉、哀怨的代名词。这里也更真切地表现出李煜作为阶下之囚的萧瑟、悲凉、寂寥的心情。)

“深院”

问:想象一下, 怎样的院落能称之为“深院”? (不能走出去, 有眼难望穿, 与外界音讯隔绝, 曲折压抑, 只能看到一片狭小的天空。词人此时正身处这样的深院之中, 其孤寂、哀伤的愁绪相信我们都感受到了。)

“清秋”

问: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 秋常给人一种萧瑟、悲凉的感觉。更何况, 不仅是“秋”, 还是“清秋”, 这里的“清”如何理解?可以组一个恰当的词语。 (凄清。这也反映出词人此时内心的凄凉、孤清)

“西楼”

问:古典诗词中西楼常常与月相伴, “月满西楼”是上半夜, 还是下半夜? (下半夜)

问:下半夜一般人都进入梦乡, 词人为什么还“独上西楼”? (家国之思、辗转难眠、愁闷的情景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了。因此, 西楼常常依附着忧伤、凄凉、愁苦、忧怨的情思。)

3.除了这些景物,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愁绪?

“无言”

问:为何“无言”? (一方面是无人说, 一方面是无法说, 愁太深重了, 欲说还休。)

“独”

问: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的孤独、凄清。)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问:作者是如何来描摹愁的?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离愁比作是缠绕在一起的丝线, 用它的长、乱来写离愁之多、之复杂, 化抽象为具体。)

问:“愁”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 但高明的诗人却常常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将“愁”描摹得可观可感。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写愁的名句。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李白在《秋浦歌》中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的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许多愁”,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出了愁的重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在《虞美人》中则将愁比喻为“一江春水”, 写出了愁的绵绵不绝。)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这句写出了“愁”的什么? (滋味)

问:是什么味儿呢?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 不知是什么滋味, 它不能用酸、甜、苦、辣、咸等任何一种具体滋味来概括。它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问:“别是一般”, 为什么与别人的离愁不一般? (亡国之恨比别人更深重。)

4.试比较一下前面感受的“西楼”、“月”、“梧桐”、“深院”、“清秋”与后面感受的“无言”、“独”等词有什么区别? (前面五个词都是具体的景物。)

5.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

“一切景语皆情语。”“西楼”、“月”、“梧桐”、“深院”、“清秋”这几个景物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 蕴藏着词人内心的孤寂、哀伤之情。这种融入了诗 (词) 人主观感情的具体物象就叫做“意象”。“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学会把握意象, 更能理解诗词的情感, 体会诗词的意境。我们以前学的诗词中其实也有很多意象, 请同学们说说。 (“柳”谐音“留”, 蕴含离别之情。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孤蓬”、“浮萍”常常比喻远行或漂泊。如:“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小结:李煜这首词词眼为一个“愁”字, 上阕以“西楼”、“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衬愁, 下阕则以“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心理绘愁。该词写于词人沦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后, 字字句句都是词人的肺腑之言、真挚之情。全词情景交融, 处处景物皆含愁, 而欲说还休的破家之愁、亡国之悲更是痛彻心腑。

五.学以致用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分组讨论, 用刚刚教过的方法自学李煜另一首词《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

思考:1.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恨)

2.“词眼”在词中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 (“林花谢了春红”, 落花不仅容易让人产生伤春惜花之情, 也常常喻指好景不长。“寒雨”、“风”不仅代表自然界的风雨, 也让人感受到词人人生的风雨、坎坷。“胭脂泪”, 花本无泪, 以我观物, 作者移情于此, 花便也有了悲伤之泪。“水长东”, 写出了此恨绵绵无绝期。)

六.一课一得 (学法指导:归纳法。提纲挈领, 理清脉络, 总结归纳出鉴赏诗词的方法。)

鉴赏诗词的方法:

1.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 会使我们更容易融入作品的思想感情中。

2.找出“词 (诗) 眼”, 体会其在诗词中的具体体现。

3.通过对意象的把握理解诗词表现的情感, 体会诗词描绘的意境。

七.迁移拓展 (学法指导:迁移法。在实践中运用本课总结归纳的鉴赏诗词的方法;加深对意象等所学知识的巩固迁移, 提高写作能力。)

作业:

1.运用本课总结归纳的方法鉴赏李煜的《虞美人》。

2.妙笔生花———请借助自然界的一些意象创作一首表现自己情感的词。

【教学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古典诗词历经千年的积累和沉淀, 更是其中的瑰宝。笔者常常在思考, 诗词教学如何使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授之以渔”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 在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同时, 使他们理解、热爱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见欢 教学设计 教案 篇3

1.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怨、故国之思。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和鉴赏。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词人在作品中流露的忧时、怀旧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意境。

2.难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对词作进行阅读与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虞美人》导入

2.李煜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精通书法、绘画、音律、诗文,词的成就为最高。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集体自由朗读。

2.学生听配乐诗朗诵。

3. 学生单独吟诵诗词。

三.理解赏析

1.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2. 词一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议论。请同学们看看上阕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3. 研讨与赏析

(1)上阙研讨、赏析。

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问:为什么会“无言”?你会在什么时候 “无言”?

苏轼有“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的伤感,柳永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恨,而李煜呢?更与何人说?要说什么?(先不要交代词的背景,以免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问:一个“独”字除了写出了孤独之外,还让你产生怎样的联系?(神情,步履等)

问:古人有登高的习惯,尤其在忧愁、相思、无奈等情形下。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如白居易的“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那么作者是因什么而登高呢?想家了?失恋了?还是……(依然不交代背景,引导继续分析)

第二句:月如钩。

问: 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那么明月到底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

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问:“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意象,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此多的愁绪,到底是什么呢?(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问:“寂寞梧桐”怎样理解?“清秋”是怎样的一个季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一下。(可联系杜甫的《春望》里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此句。)

问:“锁”字是什么意思?(笼罩)什么不用“笼”?有何不同?

小结: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李煜的愁绪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还有什么?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西楼、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请看下阕。

(2)下阙研讨、赏析。

第一句: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问:运用了什么修辞?你还知道那些运用比喻写愁的诗句?

问:“离愁”是什么愁? 是如李清照前期作品的“人比黄花瘦”的儿女情长,还是后期作品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国破人亡?李煜的作品也同李清照的一样,因国家命运的改变而分为前后期,他的前期作品希望同学们课下了解一下,并与之比较阅读。

第二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到底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是李煜,将祖宗打下的江山丢了,自己也成为阶下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 小结: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四、巩固练习

1.学生齐读或背诵。

2.学生小结。

五、教师总结

1. 本词用以表达愁的意象(楼,月,梧桐,清秋)及表达的中心内容。

2.这首词既然是写“愁”的,为什么要用“相见欢”的词牌?

[相见欢],南唐后主作此调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3. 请学生读板书(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相见欢》教学设计 篇4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2、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守,南唐国主李煜(世称李后主)赤膊出城投降,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是一直把他囚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上,过着每天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精通书法、绘画、音律、诗文,词的成就为最高。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4、古诗今译: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三、品味赏析:

1、上阕:李后主眼中之景,色彩冷落凄清。“无言独上西楼”,既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这里的“无言”更表现了李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意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

2、下阕:直抒胸臆。过去的欢乐永远过去了,如今一人孤居,尝尽了“离愁”的滋味。千丝万缕的离愁,紧紧缠绕着人,真是苦恼。要和它一刀两断,永远不再去想;可是不成,再快的剪刀也是剪不断的。那么,索性就去想个透吧,把它整理出头绪来,可是越想越烦,越理越乱了!这种滋味很不好受,又说不清楚,只好说“别是一般滋味”了,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四、教师小结:

《相见欢》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词作。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像幽闭在清秋深院的梧桐,孤苦、寂寞,没有自由,痛苦、悲伤达到了极点。全词深刻细腻地刻画出词人的矛盾心理和无法排遣的苦衷。

全词自然真率,无一丝雕琢痕迹,艺术造诣极高,感人极深,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的确如此。

该词上阕,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的情景。下阕,劈空而来,似波涛汹涌,将全篇推向高潮。作者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形象,贴切、自然地表达出来,欲哭无泪,感人至深。

相见欢之桃花劫 篇5

由于锦绣坚持要把女装区逛透而且在该区不停地试衣服,坐在内衣区入口等待的沈云欢和朱砂无视女服务员们的有色目光,下起了跳棋。

“主人!这件好看吗?”锦绣忽然跳了出来,身上穿着一套类似茗月校服的短裙制服——怎么说呢,因为金鱼姑娘的腿有点粗,其实这种短裙并不适合她。

沈云欢和朱砂对视了一下,十分整齐地摇摇头,继续下棋。

“主人!这件?”不甘失败的锦绣再次跳了出来,这一次她换成了运动装,头戴棒球帽,身着一套短衣短裤的白色网球衫——当然又暴露出她万恶的小粗腿。

一人一狐转脸瞟了一眼,继续下棋。

“呜呜呜……”锦绣换衣服的速度真是太快了,她的哭声还没有减弱一分,马上又换了一套出现在他们眼前,“这一套……”

沈云欢甚至都不想抬头了,但狐狸在旁边说了一声:“哎,还不错哦。”

这一回锦绣穿的是一条又长又窄的旗袍,红色丝绸的面料上面还用金线绣出了一条姿态优雅的大金鱼,她的皮肤白,身材玲珑有致,旗袍的长度也够,刚好挡住了她丰腴的腿部。

“嗯,”沈云欢不由自主地拿出钱包说道,“在哪儿刷卡?”

“主人!”锦绣高兴地把黑眼圈的沈公子扑倒在地,“锦绣最喜欢你啦!”

“哎?”一旁的狐狸并不理会挣扎着爬起来的沈云欢,眯着眼看向远处,“再往上是男士休闲服,我也可以逛逛呢。”

就这样,本来要去买锅的三个家伙一直耗到了天黑才来到卖锅的地方。

“营养炒锅?”涂着大红色唇膏的售货女巫说,“一早就卖完了啊,不过我们还有一个。”

她转身从货柜里拿出一个底比较深的大锅:“这是今天格里菲斯购物电台早上的限量品,那位客人拍下来后一直没有过来,现在就要关门了,如果你们要的话,就十块钱给你们好了。”

她话音刚落,便变魔术一样从没有拿锅的另一只手上变出一本以沈云欢为封面的《魔法工房》:“沈先生,能帮我签个名吗!”

“这……”沈云欢展开白色折扇,小小犹豫了一下,在书上潇洒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么好?”另一边穿着新款米黄色巫师短袍的朱砂高兴极了,刚要把炒锅接过来,另一个人竟抢先一步抓住了炒锅的木质锅把:“喂,我现在不是过来了吗!”

“喔——”才转身,朱砂不由得感慨了一声。

对方是个大美人呢,修长恬淡的眉毛和明亮如星子的眼睛下,一身鱼尾形状的粉色连衣裙让一双美腿显得格外修长,即便是上身披着乌黑的女巫斗篷,也丝毫掩不去她明艳的光芒。

相比之下,锦绣这个小家碧玉的气场一下子弱去了大半。

“你是沈云欢?”

沈公子心中一喜,还以为对方会让自己为她也签个名什么的,没想到她却淡淡一笑,“我听说,你还没找到工作?”

你,还没有找到工作?

这句话像一把利剑,直直地插进沈云欢的胸口。

是啊,他的人生好像在从茗月丢掉饭碗的那一刻起就变得灰暗了,即便上次他有机会留在待遇丰厚的幽灵学院,他也毅然放弃了这份教职,而现在,除了偶尔接一两个任务维持生计,他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

“主人,你的头上有一片黑云啊。”锦绣吃惊地看着沈云欢,他很少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受伤成这个样子。

“我走了,以后再聊吧。”美貌女巫懒懒地提着自己的炒锅,转身离去。

“等一等!”忽然,一把白色折扇横在她面前,沈云欢哗地一下打开折扇,问道,“敢问小姐芳名,家住何处,是否婚配?”

此刻,另一边的朱砂和锦绣脑子里很难得地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四个字:这个流氓。

“我叫江南。”对方明明听见三个问题,却只回答了一个问题,随后便很大牌地抽身离去。

“主人!主人你怎么了!”锦绣用力摇着一直站着不动的沈云欢——今天的他太反常了,竟然会因为一个女人变得魂不守舍,这让金鱼姑娘心中的醋海泛起了滚滚的波浪。

“江南……好名字……”沈公子合上折扇,缓缓吟道,“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除了第一眼的惊艳,朱砂对这类女性倒不是太感冒,他转身又凑去了柜台:“哎,炒锅什么时候能补货啊?”

入夜,沈云欢还在工房的实验区翻书。

江南,这个人的名字他早就听过,只是不知道她竟然是个女人,而且他记得她应该是生活在国外,如果已回国,那也应该是没有多久的事情。

失业前的沈云欢曾经遇到过一次小小的挫折,那次是他花了许多时间写出一篇论文,编辑部也收了,但是后来又退回给他。

“江南先生交了一篇更好的。”

为了这句话沈云欢跑去魔法协会的资料库查资料,发现就文章质量来看,对方确实是人中龙凤。

而且人家比他低调多了——他听《魔法工房》的编辑说,有回杂志选了江南的一组文章,想给她拍照上杂志封面,人家愣是大牌得紧,连信件都懒得回复。

从江南写的东西来看,她对妖兽的培养也颇有心得。

那么,和她聊天的话,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沈云欢晚上做了个梦,梦里他来到江南小姐的魔法工房,敲开门,江南梨花带雨地哭道:“云欢!我的雪原鸟生病了,怎么办啊?”

“我看看。”沈云欢走进门,打开扇子,漂亮的眉心微微蹙了起来,“这么严重,恐怕凶多吉少了。”

“不行啊!你一定要想办法把它救回来!”江南闪着泪光的双眼看着沈云欢,“它对我来说很重要啊!”

“这么说的话……”沈公子一副伤脑筋的样子,忽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手里瞬间变出一颗银光四溢的小药丸。

“这是……”泪眼婆娑的江南看着他把药丸喂给奄奄一息的雪原鸟,一,二,三,这只大鸟像打了强心剂一样睁开了眼。

“真的好了!”江南泪流满面地抱着痊愈的雪原鸟,随后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一把抱住了沈公子,“太谢谢你了!我该怎么谢谢你呢?”

江南身上的味道好香啊!

沈公子幸福地在这香味中眩晕了好一会儿,随后又觉得不大对劲儿。

——这香味不是蒸馒头的味道吗?

他猛地睁开眼,发现馒头的香味正从卧室门外传进来。他轻手轻脚地起床,摘下头上的圆点睡帽,猫在门边上听外面的动静。

“嘘,别让你主人知道我晚上做了馒头。”朱砂端着盘子走进客厅,锦绣在一旁眼泪汪汪地吃着馒头,“吃饱了就睡觉吧,昨天那个女人只是一场浮云,小欢欢很快就会忘记她的。”

一场浮云?

门这边的沈云欢想起江南那美好的样子,不由自主地摸起了下巴:“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天还没有亮,一颗颗星星在深蓝色的天空之上,此时好像都落了下来,绕着他转圈圈。

他真是,很久没为一个女人这么痴迷过了。

一大清早,《魔法工房》编辑部就显得格外热闹。

“哇,是沈公子啊。”校对的女巫抱着一沓稿子,盯着与沈云欢说话的前台女巫,和两个实习女巫躲在门后面,一脸羡慕嫉妒恨。

“云欢啊,你好久没有来我们编辑部啦!”一个戴着蝴蝶形状眼镜的中年女巫使劲儿拍了拍沈云欢的肩膀,差点把他打趴下,“怎么,这次又有什么好稿子了?”

“不是……”沈云欢对这位编辑部主任很是没办法,“是这样啊,我想向你打听一个人的联系方式……”

《相见欢》改写 篇6

不久,他喃喃道:“呵,真是讽刺,我唐朝百年基业,最后确是毁在了我的手中,也罢,我本无心朝政,只是这要我以何颜面去面见我已故的列祖列宗啊!”良久无言,男子苦笑,他便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煜。李煜的眼中闪过一丝不甘,“我终究还是做了这亡国之君。”

李煜低头看着院角的一株梧桐树孤零零地生长着说道:“梧桐啊梧桐,你此刻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感到孤独呢?我好想念我的母后,想念我已故的妻子娥皇,可是却无人可以倾诉,这种滋味可真不好受”。

课堂实录《相见欢》 篇7

师:请一个同学作为李煜的代言人,来读一读《相见欢》,我们请一位同学。[学生朗读] 师:请坐。我们请其他同学说说看,他有没有读出《相见欢》词人的心情?(学生摇头)

生:我觉得他朗读得还是有点平淡,缺少感情。

师:对,朗读是要有感情的。王国维说过:“主观之词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王国维认为,李后主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真性情的李后主,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样真的心情?

[资料展示] 生:是愁。

师:是什么样的愁绪呢? 生齐:是离愁。

师:这份离愁是怎样的离愁,哪一句中给我们具体展现了出来?(生杂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师:是怎样的离愁?它的愁有形吗?有滋味吗?哪一句向我们展现了出来。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他的离愁是剪不断的,是理还乱的,剪不断的理还乱的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是什么引发了他这种愁呢? 生:是愁绪,是思绪。

师:剪不断,理还乱的还有什么物品?剪也剪不断,理?想整理一下,却还是那么乱。

生:好像藕断丝连的,好像藕断丝连的愁绪。师:对,可他是因什么而产生的哀愁? 生:因为他的离别。

师:仅仅是缘于他的离别吗?我们回忆一下张心意刚才说的他有一种思绪,大家是否和她有同感。我们再揣测一下,李煜在思什么?

师:一起思考一下,他究竟在“思”些什么呢? 生齐:思国。

师:你怎么理解他是思国呢? 生:因为他离开了国家。师:他离开国家了?

生:是失去了国家。失去了国家,他是一个亡国之君。师: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亡国之君的思国之情。可仅此而已么?我们还会在思什么呢? 生:还思念家乡。师:怎么理解?

生:因为他亡了国,身处他乡,思念家乡会产生愁绪的。师:思国、思乡都会产生愁绪。我们联系背景读词,体会一下他还怎样的思绪令他哀愁呢? 生:思念家人也会有愁绪。

师:他的愁是怎样的愁啊,那么多的愁,要把它整理起来,确实有一些混乱的。这样的思绪,带来这么多的离愁,我们能体会吗,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其实,古人中有人能够体会,迁客骚人的愁绪哪一句,能感觉到吗,我们学过的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他的这一段离愁。

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愁绪,他向人倾诉了么?

生:没有,他说独上西楼,一个独上西楼,这就可以看出没有人陪伴他,应该是他一个人,而且还说无言独上西楼,一方面是无法说,一方面也是不想说。

师:“不想说,无法说。”所以这个愁的滋味,只能藏在心里头,他的愁在心里,他的愁都是有思念,这样一种离别之伤,我们能感悟了,那就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读出我们李煜的情感。

[学生朗读] 师:我们想一想,当一个人的内心全是哀愁的时候,他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应当是怎样的?

[学生朗读] 师:“在心头”——思国、思家、思亲的这份离愁压在心头,该是很沉重的,可我们朗读时似乎它只在心头这么轻轻滑过。再感受一下,他如此“别是一番滋味”的离愁在心头的分量。再朗读有一下。

(重读“在心头”,并放慢语速。)

师:很好。除了他直接描绘愁滋味的这一句,文中还有哪里,能让我们体会到他的愁绪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专家的评点,学习他人的赏析也许可以指引我们对诗词的理解走得更高、走得更远。

[资料展示] 龙榆生先生说:“上半阙看似景语,而情在其中„„都是助寡人伤心资料”。助我伤心,助他伤心,全篇都伤心,那什么是这伤心的载体?是景,那么诗中有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又如何能够助人伤心呢?请用笔勾画出来,跟周围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这些景,如何承载了这许多的离愁。学案上的练习可以参照,有问题提问。

[思考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说了哪些景,词人看到了哪些景,景物有哪些?

生:西楼、月、梧桐、秋。

师:我们在词中所见之景有何特色?请问词人观察景物的季节? 生:在秋季。师:时间? 生:晚上。

师:在哪儿看到的景? 生:西楼。

师:看到这些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谁来分析一下。生:月如钩,月是一种自然现象,月如钩是残月,是缺掉一块的月,总是给人一种比较哀伤的感觉。会联想到和亲人、国家的离愁。

师:一钩弯月一钩残月,这一钩勾起了我们的一种哀思了。我们也比较一下,古诗词中出现过的许多的月景,形成了什么样的印象,给我们怎样的一种心情。

[资料展示]

师生共赏:“月落”之时“江枫渔火对愁眠”;“月如钩”时“同向春风各自愁”;“月笼沙”时“不知亡国恨”;惜“别”的时候又看到“西楼残月”。师:我们可以发现月给人的联想总是和什么样的情联络到一起。生齐:愁、恨、别。

师:我们看看其它的景致,能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心境,能让我们感受到吗?

生:我讲一下我的看法,刚才说词里写的是秋天。因为秋天的时候到处都是落叶,在这秋天树叶掉下来了,光秃秃的,正在落叶,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梧桐就感觉很寂寞。师:好一个给人萧瑟的感觉。

师:其他同学对梧桐有没有感触,刚才我好想看到这边在讨论,这个梧桐到底什么意思,有结果吗?

生:我感觉这梧桐被锁在深院里更加感觉孤单。

师:刚才还有同学在讨论时提问说不理解这“梧桐”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她的介绍真让我们感受到这梧桐带给我们的寂寞之感。同样也让我们看一看,其它的词中所选用的这个意象,展现出怎么样的情愫。

[资料展示]

师生赏读:“梧桐树”让你体会到“离情正苦”;“梧桐更加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梧桐又能引发愁绪了;“缺月挂疏桐”,疏桐是什么稀疏的梧桐,那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的,深秋了,“幽人独往来”,却只是“孤鸿影”;有“恨”绵绵“无人省”“寂寞沙洲冷”。我们应该都能发现这梧桐景下渲染出的都是怎么的一种悲伤寂寥的氛围。

师:那么其他的意象是不是同样也有这样的作用呢,我们可以自己轻读词再体会一下。这些意象带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呢? 生:寂寞,孤单。

师:李煜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这些意象中,你一定可以感觉得到了。“秋天”似乎不用解释了,它似乎常给人一种萧瑟悲伤的感受“自古逢秋悲寂寥”。因而,所有的景都蕴含了作者的愁绪,所以他登上楼看到的其它景,未能入诗入词,而我们现在看到他的词,能不能从景中感受到他的离情别绪,我们一起来朗读出来,并且请注意他的重音和停顿,你觉得哪些语词蕴涵了词人的心绪应当凸显出来,请特别注意。让我们来演绎一下。

[学生朗读]

师评:语速是比较慢了,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一些语词,刚才特别能体会愁绪的这些景,应当如何凸显出来,来加强他的这种愁绪呢,我们可以试一试,也许你可以做一些重音,或者做一点标识,我们只读这段景,试试看。

生标注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师评:“深院”似乎不够深。我们想一下,怎样把这些景色的特点以及他们包涵的词人的心情再读出来。师:梧桐的特点是?生:“寂寞”。师:“院”的特点是?生:“深”。师:“秋”的特点是?生:“清”。师:“清”是什么意思?生:凄清,冷落。师:我们可以一起朗读出来这些词意么?

[学生朗读]

师:大家的朗读已能表达出词的情感,可是在朗读中还有些字词处理得有些平淡。也许是大家还没有理会到这些词对于他的情感表达寄予的作用。

师:我们来看一看他人对词的评价,看看我们在理解词的情感、意象之余还可以把握哪些特点。

[资料展示] 师:你能感觉到词中语句的如珠之感吗?把你认为特别精当精妙的语词都划出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汲取多人的意见,启发自己的思维。

师:先给大家一个点评的例子,可以学着评点。[资料展示]

生:就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寂寞”是表达出作者只有一个人,“梧桐”就是象征作者自己,“深院”就是象征作者自己的心灵,“清秋”是他的忧愁,这是作者把他自己的忧愁锁在了自己的心里。然后和前面的“无言”相照,不愿意和别人说他的忧愁。

师:好,很有独到的见解。还有其他同学有想法么。

生:我觉得这句话读上去似乎没什么寓意,但是能和前文照应的话,就可以表现作者自己很孤独。这样的话,我会想到“寂寞”好象就是作者一样,“深院”又可以感觉到作者心里非常空虚,当时非常寂寞,所以说深院似乎可以表达出作者当时那忧虑的心里。而“清秋”又是很萧索的,就是说清秋也可以联想到愁,就可以体现出作者当时有很多愁在心里。所以说我觉得这句话经典。师:听了两人的评价我们忽然之间感觉到这些景变成了词人自己的处境的体现了。大家看到了没有?

师:那寂寞的是谁?是有同学曾问过。寂寞的是梧桐吗? 生:是。

师:寂寞的仅是梧桐吗? 生:还有作者。

师:对,刚才陆思嘉特别还说到,好像深院是他内心,作者把愁绪锁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无言和后头在心头对应起来。特别是这个“锁”字是刚才有同学特别注意过,你能体会这个“锁”的感受吗?

生:“深院锁清秋”,他要把秋天锁起来的话,就是说那个院子很高很深比较压抑,心情比较绝望的。那种院子墙壁很高,只有他一个人在,仿佛被关在里面了。

师:他说深院“锁”的是秋天,又忽然之间联想到感觉到好象作者也被锁到里面了。究竟锁的是什么? 生(杂声):是秋天,是词人。

师:一个“锁”字给我们带出多少联想,联想出多少场景来:深深的院落中秋色浓重,亡国之君被锁到了这里,让人体会到他的愁绪。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自己的想法要交流。生:“独上”给人一种独憔悴的感受。

师:对,那么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把这些词的情感也能够演绎出来呢。不要光注意了景,忘了情,这些词中也是渗透了作者的感情的,好,一起来把全词朗诵一下。

生:《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师:自己感觉读得怎么样?我们请同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读出味道来?

相见欢改写作文 篇8

他独自一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头发是那么凌乱,成天以泪洗面,眼睛已经被哭的满是血丝。

就在这座大房子里,空无一人,也没有一人了解他的寂寞,他也没有办法找一个人去倾诉自己的经历和受到的侮辱,只有一棵枯老的梧桐树陪伴着他,梧桐树和他一样也十分的寂寞。

望着那像钩子的残月,再也没有以前的圆了,一阵风吹过把梧桐树的叶子吹了起来,正好吹到了窗台上,李煜轻轻的把这片叶子拾起,叶子就剩下一点残绿,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可现在却被人关了起来。沉沉的暮霭笼罩着这座房子和院子,它就像一把锁紧紧的把他锁在了这栋深院里,只有独自一人对着这清冷的秋天,心里满怀着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李煜相见欢诗词赏析 篇9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相见欢》诗词鉴赏 篇10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译文翻译

遥远的山峰上飘着一抹微云,冷溶溶的远山,那一抹微云的远山像极了她清晓画的眉形。

妻子一人孤独凄清的盏着红蜡,盖着青菱被,任那水沉香的香气沉晕。但此时自己身在远方,停宿黄茅野店,耳畔是西风猎猎,感到凄迟伤感。

注释解释

微云一抹:即一片微云。宋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溶溶:宽广温润之意。晏殊《寓意》: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个人:犹言那人,指意中人。此句谓一抹微云的远山恰似那人清晨所画的眉毛。

画眉:比喻夫妻感情好。出自《汉书·张敞传》,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据说,张与妻同村,儿时张顽皮,一次投掷石块,误伤其妻,但当时逃逸了,长大做官后,听家人说起其妻因此一直未能出嫁,便上门提亲,自此,每日为妻画眉,并且画的眉毛很妩媚。后被后人评为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之一,指夫妻恩爱。

蜡泪:蜡烛燃烧时,油脂熔化,好似泪流,故称蜡泪。

青绫(líng)被:青色薄布缝制的被子。

水沉:即水沉香,古时多陈设于闺房。

黄茅野店:即黄茅驿,此处泛指荒村野店。王彦泓《丁卯首春余辞家薄游》: “明朝独醉黄茅店,更有何人把烛寻。”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有解为是思念妻子的作品,时间尚存争议,但大抵认同创作于边塞。纳兰虽只有三十余年生涯,但可以肯定的是,步过了坎坷的感情经历,他可谓已熟谙人生,对于生涯中美好的悲剧性追忆,成为他词中主旨。

诗文赏析

秋色浓郁,远山连绵,一抹淡淡的云彩,笼罩在远山周围。秋气乍起,升起一阵阵凉意。远山、微云,似乎也冷溶溶如水。这般景致,与作者所思恋的那位女子在清早画眉相像。清晨微凉,一派凄美销魂,是那一豆残焰也令蜡烛顾影自怜,起了思念,不然它如何会流下殷红的泪水来,沾湿自己的全身。青色丝被任它不整,也不管它可否盖在身上,沉水香袅绕出浓浓的香烟。这般景致,却如何只我一人独自念想。猛地回头,仍旧独自在这野店茅屋中听得西风一阵紧、一阵严。

词的上阕借景物起兴,抒发离情。词人在旅途之中见到了那被一抹微云遮掩着的远山,恰似清晨闺中妻子梳妆时所描画出的蛾眉,不由得开始怀念家中的妻子。

下阕以“红蜡泪”三句描绘想象中妻子孤独凄清的情景。妻子正独守空闺,对着红烛沉香,孤寂难眠;而此时的自己却停宿在这荒村野店中,耳畔西风猎猎,卧听西风,怎能不凄迟伤感,孤清寂寞?寥寥数笔,兼写了妻子和自己的孤寂之情,哀怨至极。

《相见欢》阅读题及答案 篇11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歌讲究炼字,字字传神,句句精炼。请从诗歌中找出一例并加以赏析。(2分)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11、(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或:用“深”修饰庭院,刻画了重门深锁、幽居独处、凄清空寂的环境。

上一篇: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实践与体验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