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片段教学教案(共10篇)
相见欢片段教学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字析句,鉴赏诗词。
2、体会词作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把握词作情感基调,进而体会主旨,师生共同分析写愁情的绝妙之处。多媒体演示等帮助理解。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深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教师: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学生:李煜 教师:大家对李煜了解多少呢?
学生明确:他是南唐后主、词中帝王的李煜。我们知道他的词以南唐亡国分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写奢侈豪华的宫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忆往事,怀念故国,描述被囚禁后的苦闷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他后期的一首词作《相见欢》。
2、学生自由朗诵词作,进一步体会词作感情。【媒体演示】
3、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与作者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把握主旨)【小组自由讨论】
明确:词题必须扣住“离愁”。【板书】
这不是一般意义的闺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故国的愁绪。【媒体演示】
4、教师:大家找找词中有哪些意象(景物)?
明确:意象:【媒体演示】 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 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
梧桐——隐含家国之悲
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西楼”、“残月”可联系“月满西楼”或“西楼望月几回圆”理解)(“梧桐”可联系“梧桐更兼细雨”理解)(院深大而显人少,可见寂寞、孤单)
5、具体研读、品字析句鉴赏词作
教师:大家看看除了意象之外,还有哪些字词有助于表现主旨? 明确:“无言”、“独”、“寂寞”、“锁”【媒体演示】
“无言”、“独”——因为是独上、自然无人共语,但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又有何用?又有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从“无言”、“独”可看出后主那孤独、寂寞的身影。
“寂寞”、“锁”——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锁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锁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对,怎会不感到寂寞。“锁”字暗点了身世。(这是一种修辞手法:移用。)
6、这首词被誉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那么这两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同学们看见这一句,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它们将抽象的感情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具体分析: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写得恣肆汪洋、绵延无尽。
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以游走。贺铸《青玉案》写愁多而可视:“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媒体演示】
7、扩展延伸:阅读李煜的另一首《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 已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8、小结:这两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山河深深的眷恋相思之情。通过这段时间的诗词学习,我们应该对诗词鉴赏的步骤有一定的了解:首先要注意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及与表达主旨相关的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词作基调,最后联系作者身世,结合全篇领会主旨。
9、歌曲欣赏:
教师:这首词写得极其自然,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却将那份亡国之后的愁苦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那让我们重新饱蘸一份浓浓的深情来再次聆听后主那愁肠的心曲。【媒体演示】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师充满深情地朗诵,并且整个朗诵过程要在背景音乐《二泉映月》配合下进行。教师朗诵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词中意境。
【媒体演示】呈现本词在屏幕上,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通过复习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词作主旨。【媒体演示】作者简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媒体演示】提供背景音乐《二泉映月》为学生体会感情创设意境。【小组自由讨论】学生可联系词人的生世(方法:知人论世)要注意景象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媒体演示】呈现结果,帮助学生理解主旨。
【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从意象入手理解词作,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词作能力且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媒体演示】呈现问题与答案,提高学生品字析句的能力且印象直观。
【学生回忆回答】通过回忆其它类似写愁词句,了解这些写愁词句的共同特点,提高学生品字析句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这一写愁词句的绝妙之处。
【媒体演示】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小组讨论回答】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增进认识,提高鉴赏能力。
从具体的鉴赏过程中,帮助学生得出一些实质性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鉴赏活动中能够得心应手,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自由发挥
【媒体演示】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在情境中再次感受词作主旨及情感基调。
巩固知识,与中考链接。
片段教学教案 篇2
梅永小学:廖顺先
研究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第3—10自然段。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教学过程:
师: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3—10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读完以后你想说什么?先跟同桌交流一下吧!
师:黄倩你说,嗯,发现了红色的字是列宁说的,黑色的字是男孩说的。师:噢,你是在字面上有了这个发现。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师:不错,发现列宁很爱灰雀。师:是呀,你们发现了吗?
师:李萌你说,(稍停)是的,列宁很担心灰雀。师:你读得也非常仔细。这灰雀哪儿去了你知道吗?
师:班长晓婷!“我想一定是被小男孩捉去了。”回答的真不错!
师: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没有”真棒!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板
书:灰雀 小男孩)
师: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交流补充。(稍停)谁想说了?
师:我们的进步之星梅英手举得老高老高,是不是找到了?好!梅英你说说。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你找到了三句,能不能挑一句说说理由?
师:别紧张!你慢慢说。“没……我没看见。”“一般说谎的人说的话中会有省略号的。”哇!你考虑得真仔细!
师:你的意思是男孩说的话中有省略号证明他说谎了是吗?说谎时说的话会怎样?
师:温强,你说,“吞吞吐吐”。温文华你的意见呢?“没……我没看见。”他本来想说出来的,可是他又不敢说。
师:他有顾虑是吗?小朋友都看出这个小男孩说谎了(出示: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读?
师:黄宁,人都站起来了,好!就你来试一试。师:我觉得还不够吞吞吐吐。再读读看。师:嗯,有点说谎的味道了。师: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声音轻起来了。说谎时除了说话吞吞吐吐、声音比较轻以外,还有不同读法吗?
师:美丽的天使,来!男孩(结结巴巴)地说:“没……没,我没看见。”
师: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不过中间多加了一个“没”。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好,我们继续来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说明了灰雀有可能是男孩捉去的,所以他不敢讲。
师:体会得真好。是呀,这一句可以看出男孩知道灰雀的下落,但还不能肯定地说灰雀是男孩捉去的,是吗?谁找到了理由更充分的句子?
李强。(“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从这儿知道男孩捉了灰雀,他还想放了灰雀呢。)
师:你不仅体会到了灰雀是小男孩捉的,还知道小男孩准备放灰雀,你的本领真大。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从这儿看到了如果不是男孩捉的他就不会这么说,而且他不会知道灰雀到底死了没有。)
师:是呀,他知道灰雀没有死,说明灰雀一定和他有关系。好,那刚才李强小朋友找的句子中都有“一定会飞回来”,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师:看看谁想读?小华的手举的真高!就你来。
(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师:你觉得她刚才读这两句的语气有变化吗?
师:谁认为有变化,读给大家听听?无人敢试?那老师来读,你听听看,有没有变化?
师:小洪,你是说我读下一句时突出了“一定”和“肯定”,是吗?突出了这两个词,语气变得怎样了?
师:是不是更坚强了?
师:应该是更——坚定。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把这种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师:“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了灰雀就是?(稍停)对!是被小男孩捉去的。师:小朋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
师:请我们的小公主汶丽说说,是吗?是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师: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是?那老师又想不通了,既然小男孩喜欢灰雀,而课文中也没有人叫他放灰雀。他为什么能下这样大的决心呢?
师:哦,“可能是男孩怕灰雀会冻死。” 师:你是这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因为男孩对列宁说了:“一定会飞回来的。”)班长分析得真不错。师:你的意思是男孩答应了列宁才这么做的对吗?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好好研究研究列宁的话。(出示3—10自然段)请你再读读这部分内容,把列宁的话划出来,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出示①②③句句子)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三句话。请小朋友反复地朗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李强说,(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从这一句中看出列宁很关心灰雀。)
师:那李强你能不能把列宁对灰雀的关心读出来? 师:听了他的朗读,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师:同学们感觉到列宁很着急。是吗? 师:那廖倩你能着急地读读这句吗?
师:着急的时候一般说话的速度会——?对,很快!那就请你试着着急地读读这一句吧。
师:列宁是多么着急呀。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当时的天气非常冷。)
师:列宁想到了当时的天气很冷,这说明了什么? 师:你说得真好,很担心灰雀。
师:还有小朋友找了其他有体会的句子吗?
师:李强还是你说说看。(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你想说什么?
师:这时候列宁已经有点伤心了?读读看。
师:噢,你读出了伤心的感觉了。谁还想读读这个句子? 师: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师:是啊!本来树上有三只灰雀,在哪儿欢蹦乱跳的,现在只剩下两只了,所以列宁很难过。
师:你很难过,为灰雀感到可惜吧?
师:读到这儿,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让小男孩放了灰雀?
师:对,我们体会到列宁很爱这三只灰雀。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教学教案片段 篇3
教学教案片段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第85页,练习题17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学校组织秋游,有165个同学参加,大车可以坐45人,小车可以坐30人,每种车各用几辆比较合适?你能说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吗?小组讨论。(问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二)、想、议、算,交流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坐车?解法一:可以坐1辆大车45人,剩下120人,全部坐小车,一共需要4辆小车。列成算式是:30×4=120(人);120+45 =165(人)。正好是全部有坐位。解法二:可以坐3辆大车,45×3=135(人),剩下30人,就正好坐1辆小车,算式是:135+30=165(人)。师:你们两个能够经济合理的利用座位,很有商业头脑。你们将来一定能够在商业领域中大展宏图!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解法三:可以坐的宽松一点,我还有不同的方法:都坐大车,165人需要4辆大车。算式是:45×4=180(人)。还剩下15个坐位,可以让老师坐也可以让同学放行李。师:你也积极动脑了。而且还是一个友爱同学,尊敬师长的好孩子,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呀!(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被激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盛开了。)解法四:可以都坐小车,165人要6辆小车,算式是:30×6=180(人)。解法五:坐2辆大车,45×2=90(人),剩下75人,坐3辆小车有90个坐位,还剩15个坐位。……(每种方法都有赞同者,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热火朝天,讨论的气氛热烈。此时老师继续加深,逐步引导学生探求解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探索数学的实用价值。)(三)、变、阔、探,拓展延伸。师:这些办法都很好!同学包车去秋游,包一辆大车是350元,一辆小车是250元,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经济合理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上升为高潮)解法一:用1辆大车和4辆小车,一共要用350+4×250=1350(元)。解法二:用了3辆大车和1辆小车,一共用了350×3+250=1300(元)。解法三:要用4辆大车。就是4×350=1400(元)。解法四:用6辆小车,就是6×250=1500(元)。 解法五:用2辆大车和3辆小车,就是2×350+3×250=1450(元)。师:我们班如果去,你准备怎样安排?全校呢?(四)、观察总结,知识内化师:假如你是我们学校的领队,你会选择哪一种坐法呢?(我会选择第2种!因为它最便宜!只用了1300元,而且没有浪费座位。其余的几种都要比较贵)。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学会合理花钱,因为我们所花的钱都来之不易。……二、分析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不但能满足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同时也让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激发探索精神,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在上面的案例中,题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请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贴近自己生活,看得出他们很有自信,这也是老师很高兴看到的,学生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有了参与的兴趣,还挺起劲的。当教师发愁不知咋办时,这正是好好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不愿意错过这大好时机。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灵感得以迸发,更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活泼的主动的发展,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2、体验成功,促进学生参与的全面性。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制造障碍,才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实践证明,学习上的成功,更能够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满足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新的内驱力,给学习新的知识带来兴趣和动力。而这种动力能促进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因此,我们强调“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因材施教,同时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达到全面参与学习的目的。
相见欢片段教学教案 篇4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寺庙很高的?
生:我从“危楼高百尺”看出来的,有一百尺那么高,很高,很高。师:那这一句怎样读呢?
生:危楼──高──百──尺。
生:我从“手可摘星辰”看出来的。寺庙很高,站在上面都能摘到星星了。
生: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看出来的。天上的神仙就好像在我们的头上,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就吵醒他们了。师:那该怎样读呢? 生:(轻声细语地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你看,云朵就在半山腰,星星就在旁边,多高啊!师:你的观察真细致呀!
师:那么“危楼”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高”的意思。师:我觉得是“危险”,这座寺庙是危房,快倒塌了。生:不对,要是快倒了,诗人还敢住在上面吗?
生:是因为这座寺庙太高了,站在上面往下看,觉得很危险。„„
新片段教学设计教案桂林山水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看图、学文,朗读感受桂林的山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 爱大自然的感情
3.理解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并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写话。
二、教学重点:了解桂林的山的特点,品味山之美,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
通过结合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 热爱。
教学难点:巩固对比手法的作用,掌握排比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各种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桂林山水的水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并请一位同学简单概括一下桂林山水中水的特点(“静,清,绿”),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讲授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插图并结合老师展示的精美图片,用自己的话来描 述桂林的山的特点。(指名两位同学)
2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找出文中概括山的特点 的词。(奇、秀、险)
(A)问: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桂林的山奇在哪里?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师补充:奇”──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联系生活实际,桂林的山却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同时观看幻灯片。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一般的山都是像一个土丘,单调而无趣,而桂林的山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有的还像背着娃娃的妇女,好斗的公鸡,下山的猛虎,含苞欲放的莲花„你们说她奇 不奇特啊?
当我们看到这么优美的句子,是不是也有冲动来试一试,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呢? 仿造句式用“像„像„像„”来造一句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从生活 实际出发造一句(天上的云,不同时候的月亮等,言之有理即可)
(B)指名请另一位同学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秀“的?(像翠绿的屏 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补充:放映关于表现山秀得特点的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A)另请一名同学回答作者是怎样描写桂林山的“险“的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 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补充:放映关于表现山险得特点的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山的“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特点,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提示与在天台朝下看或坐摩天轮到顶 端是的感觉相似。
师: 我们上节课从漓江与大海和西湖的对比中学习了对比手法的作用,那么请同学们现在回忆一下对比的作用,并说说描写泰山和香山在文中有何好处?(突出桂林的山的特点,引出下文,感叹山之美,赞扬大自然,抒发作者的喜爱之情)师:泰山和香山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找出并做重点标记,请一位同学起来 说说(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四)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啦第三段桂林的山的特点,把桂林的山水 结合起来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欲知答案我们下节课再见!
(五)、作业:
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一处你喜欢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奇
秀
相见欢片段教学教案 篇6
片段一: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评点:老师本课识字教学始终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识字欲望,让学生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和个人独特的识字习惯,选择自己熟悉并且喜欢的方法识字、记字并加以充分运用。
如在认识四个偏旁时,老师把四个偏旁拟人化了,让学生和偏旁娃娃交朋友,把识字教学与情感教育融为一体。这一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所学的生字是学生新结识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将是他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帮手。学生们对这些偏旁有了感情,都会想方设法记住这些偏旁,而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都将在学生眼前活起来,依次走进学生的知识仓库。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意义又有趣味。
又如排是学生接触的笔画较多的字,识记有一定困难。当学生采用联想法记排时,老师没有就此放手,而是请一排学生做排列向前看齐的动作,然后和全班学生一起再次学习:伸出的手就是扌,‖就是这两列同学,非说明同学们排得非常整齐,这就是排队的排。奇特的联想、生动的演示,相信任何一个同学都会记住这个形象的排字。老师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识字参照物,让学生在识字与生活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经常性的联系,使简单枯燥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这蕴含着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
片段二:巩固识记
游戏1小蓝猫找家
师:小朋友们,今天生字卡片小蓝猫到我们一年级一班来做客,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但它们迷路了,不认识家了,谁愿意帮助它们呢?
(通过电脑,在字幕上出示课文内容和生字,把课文中要识记的生字位置空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点击生字,把要识记的生字对号入座。)
游戏2猜字
师:小朋友们,我们顺利地帮助小蓝猫找到了家,小蓝猫又要和我们做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
(通过电脑,在字幕上出示每个字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字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个生字。例如:出示住猜出雁字、出示京猜出凉字等)
评点:多元识字教学三超特色之一是识字量超,为此,学生对生字的牢固掌握尤为重要。老师抓住巩固识字这个环节,以游戏为载体,选择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动物小蓝猫当主角,与孩子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人人动脑想办法帮小蓝猫找家,课堂上呈现出争先恐后抢着做英雄的热烈场面。游戏帮助学生强化了生字定位,强化了生字的记忆。
评点: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巩固识字的始终,满足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使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表现欲得以充分地发挥,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枯燥无味的识字融于趣味游戏中,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上的收获,更带来了心灵上的愉悦。片段三:(大屏幕上显示本课所有的生字,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着,最后剩下一个雁字无人问津。)
师:小朋友们,这个雁字笔画比较多,谁能勇敢地说说你是怎样记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一学生用部件法不太流利的说了几句)。
师:(笑了)。你很勇敢。秋天了,天气凉了,大雁们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过冬。这个雁字老师是这样记住的,小朋友们听听这样记好不好?(电脑演示)看,这个厂字是秋日里那蓝蓝的天空;亻亻这两个单人旁是大雁们排的人字形的队伍;这个圭是大雁们在头雁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不畏艰险,勇敢地搏击长空,长途跋涉几千公里,团结一致的飞翔。大雁们真是了不起!怎么样?你记住这个雁字了吗?
生:(齐说)记住了!
评点: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雁字在本课16个生字中算最难记的一个。这个字结构比较复杂,对刚上学两个月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本课中老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从形象入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电脑演示的同时老师把这个字编成一个小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识记生字的情境,孩子们仿佛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上,一群大雁排成了人字形,在头雁的带领下往南飞。一个动态的雁字就这样牢牢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记忆中,此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轻松地识记了雁字,突破了本课识字的难点,而且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方方正正的文字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相见欢片段教学教案 篇7
段赏析
文 章来 源
..m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作者: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陆友松转贴自: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点击数:88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雨后》教学片段赏析
江苏省宝应县水泗潘舍小学 陆友松 22809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
师:(面带微笑)读了这首小诗,我又忆起了童年的往事
生:(迫不及待)老师,能说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说说看嘛
生:(小声议论)老师的童年一定很有趣……
师:那年我七岁,记得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家前屋后都成了水的世界。我和几个小伙伴打起了“岸上水仗”,结果弄得一身泥浆,害得我被母亲狠狠批评了一顿,但我心里却觉得挺高兴的。
生:(不解)既然受了批评,为什么还高兴呢?
生:是呀,为什么呢?
生:一定是开心过了头
生:大概是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
生:他们(小伙伴)一定是你的“铁哥们”
……
生自发地积极交流,气氛和谐、活跃。
师:文中赤脚的孩子们(小哥哥、小妹妹)也捕捉到快乐了吗?
生:(齐声说)捕捉到了
生:小哥哥滑了一跤,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生:他一定很自豪
生:他是最快乐的 生:他以关心小妹妹为乐
生:他还会以关心他人为乐的
生:小妹妹也快乐呢,她希望自己也摔痛快的一跤
生:她太喜欢雨水了,即使摔一跤,她也觉得高兴
生:她觉得这样做很有趣
生:她为自己有这样的哥哥而感到快乐
……
师:是啊,小兄妹俩既喜爱这夏季的雨水,又相互关心对方。多好啊!真心祝愿咱班也能涌现出这样的“兄妹俩”。
[评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者在教学《雨后》时,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在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激发出师生的勃勃生机,焕发出堂的青春与活力。同时,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学会关心他人),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再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感谢您浏览!您可以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m】 文 章来 源
相见欢教学实录 篇8
一、知人论世
二、以音乐渲染氛围,指导朗读。
三、提出写本次赏析诗词的要求
写作方法——大肆铺排
思想感情——感同身受
思维导向——前后对比 上阙: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师:为什么会“无言”?用排比句写出原因。
生:无话无说
生: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 生:„„ 师:“独上”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情。请用对称的句式,续写两句。“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行。生: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委顿。生:步履是机械呆板,神情是那样黯然神伤。„„ 师:“西楼”是怎样的一座楼呢? 生:空荡荡的楼 生:孤独冷清的楼 „„
请联系李后主的身世变化,用排比把这个“空”写得生动形象些。例:不见,。生:不见美酒佳肴。生:不见山呼万岁。生:不见前呼后拥。生:不见爱妃宫娥。„„
师:由以上同学们的描写,可见李后主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第二句:月如钩
师: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
生: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着思故乡”到王安石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新月如钩。
师:明月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请用排比句写出。生:新月如钩,勾起了词人多少遐想? 生:多少回忆? 生:多少新愁旧恨?
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师:举头望月,往事不堪回首;低头一看,满目萧然。“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陆甫之的《清平乐》中的 “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张炎的《清平乐》中的“只有
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
请将正常的句式与颠倒的句式比较,体会其诗意的表达效果。“寂寞梧桐深院清秋”与“清秋锁梧桐深院寂寞”
下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人直抒胸臆,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可见他的愁要比别人怎样?用排比句式写出。生:多得多(数量)生:深得多(深浅)生:浓得多(浓淡)生:长得多(长短)生:重得多(轻重)生:苦得多(味道)„„
四、教师总结。
五、学生整理自己的写作赏析,并互相借鉴欣赏。相 见 欢 李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四、理解内容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古文今译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
五、欣赏诗歌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六、写作特点
用字准确,寓意深刻。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深”“锁”。
七、小结课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九、板书设计 相 见 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相见欢》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
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以上具是写景佳作。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片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这首词也是李煜降宋幽囚时所作。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无半点藻饰,形同白话,却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语)。作者非真的无言,而是无人能够共语。他身为禁囚,已毫无自由之可言,随时有被宰割的可能。在孤独、愁闷的心情中,他迈着沉重的步履,一步一步地登上西楼。“独上”、“无言”充分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可怜处境与神态。李煜曾劝戒自己“独自莫凭栏”(《浪淘沙》),可是今日偏偏上西楼去凭栏,可见他内心充溢着矛盾。从前是“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玉楼春》),那时多么逍遥自在,可如今却“独上西楼”。凭栏望,只见残月在天,冷如秋霜,一片萧瑟凄清景象。这如钩残月照着自身,也照着那望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上西楼是为了排遣忧思,凭栏望,却更激起了无限惆怅!低头只见寂静的院落中,梧桐已被一片秋色深深笼罩,一派凄凉惨淡的情景。词人在这里是写景,也是写他的内心感情,情与景已融而为一。一个“锁”字,更点明了他的身世,把他的难言的愁苦全盘托出。
上片以环境烘托感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真可谓神来之笔。尽管语同白话,而两个动词加一个比喻,顷刻间将词意推向高峰。愁恨本非实体,是无形无状的,能言传而难以捉摸。李煜用动作来形容,一团乱麻,若以快刀斩之,将迎刃而解,若能耐心去理,也能理清,而自己的繁杂纷乱的愁恨,却是用什么办法也无从排解的。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者通过“剪”和“理”两个鲜明动作,喻无形愁绪为具体感受,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一样具体、形象,感人至深。而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较前更深一层。前面诉说的愁情尚能借助外物表达,而今的滋味更是难以名状。是囚徒苦,还是亡国恨?诉不尽,说不清。是悔,还是恨?无从交代,也无法交代。这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内心感受别于常人,捉摸不到,却时时撞击心头,有苦说不出,正如李清照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片以冷月秋桐的环境渲染烘托,塑造孤独者黯然神伤的形象,下片用自然淳朴的语言,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形象的动作,鲜明的比喻,将内蕴情感充分表露,具有特别的艺术概括力。感情之流露真挚而直率,文辞之表达自然而细腻,九曲回肠,感人动情。这是出于词人的卓越的艺术才能,而主要归结于他的真情的抒发。[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
[注释]
①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
②深院锁清秋:深院被清凉的秋色所笼罩。“锁”字暗含着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的感受,孤独而又凄凉。
③别是一般滋味:有的版本写作“别是一番滋味”。另有一种滋味。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讲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造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如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见欢》(5分)
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3分)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3.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答案:《相见欢》上片:描写作者秋夜独处的寂寞之情。下片:直抒胸臆,抒发离愁。1.剪不断 理还乱
2.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之情。点拨: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浪淘沙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潺潺:(2)一晌: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
3.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
赏析:这首词与《相见欢》都是李煜被囚时的作品。《相见欢》抒发的是孤独寂寞之感,而《浪淘沙》却表现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悔恨、对逝去的故国的怀念以及囚居的凄婉之情。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四)(5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疏桐:(2)省: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品格?(2分)
3.词人以 为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1分)
赏析:此词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苏轼的作品。《卜算子》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江城子》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壮志。在写法上,前者写得比较清冷,静中有动,寓意深长。后者写得豪放,豪情洋溢。
答案:
(三)1.(1)流水声,这里指雨声。(2)一会儿,片刻。2.过去帝王富贵荣华的生活。3.怀念故国、对过去的悔恨、对囚居生活的悲愤等复杂的感情。点拨: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
心理描写片段指导教案 篇9
——心理描写片段指导
隆昌八中
张群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能运用心理描写方法来口头说话、书面作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写作方法并创造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留心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揣摩人物的心理。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并运用心理描写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运用一两种方法准确、形象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方法:教师导学法、点拨法。
五、学习方法:自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托尔斯泰有言:“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就创设教学情境: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我们文学殿坛里面,其实像雨果那样能关注人的心灵,并用他们手中的笔精彩地描绘出各色人物和丰富多彩内心世界的例子多得数不清。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尝试一下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板书课题)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探讨,我们笔下的心理描写会更出色。
教师生动的语言,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在写作之前具有导向作用,在写作活动过程中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赏析范文,初步感知好的心理描写应具备的条件
师:其实,老师今天上课的心情也不能平静。所以我也写了一段文字,想表明自己在上公开课之前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读读我的心声,评评我的心理描写写得好不好。
(幻灯片展示:)同学们分享了我的心声,那能否评价一下我的心理描写写得怎样?好!很开心听到同学表扬我了,好在哪里?
确实是老师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毫不保留告诉大家我的心情。不过,有没有同学给我提点建议,我还有哪些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不够具体。
换一句话来说,老师这段文字更多是用概括叙述来代替一些具体和细腻的描写。其实,我也觉得这段文字不好,于是再把它进行修改。修改后,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同学们再次读读我的心声,再次感受我的心理活动,再评一评,好不好?
(幻灯片展示:今天天气真好,那张薄薄的教学简案,正静静地夹在我的教案本里。走进校园那一瞬间,我不禁思绪万千:上一堂公开课,我可真幸运!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是这堂课能上好吗?我班的孩子们会怯场吗?这堂课该不会变成我的“独角戏”吧?望着那如洗的天空,我的心渐渐淡定,要相信孩子们,他们一定会和我一起努力。是的,一定会的!)(学生朗读)
通过比较,我们能总结出好的心理描写需要具备哪些方面?
小结:一段好的心理描写需要真实、具体和细腻这三方面同时兼备,缺一不可。这堂课,我们边欣赏习作,边学会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三).赏析片段,感悟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1、直接刻画法。让人物与读者直接交流,仿佛面对面地谈话,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完整和丰满,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幻灯片展示: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 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选自《詹天佑》)这段内心活动表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也是他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2、内心独白法。
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有许多,第一种,内心独白法。(板书:内心独白)什么是内心独白呀?别着急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幻灯片展示:这时我等得有些慌了,心想:妈妈究竟去哪了呢?她为何这么晚也没回来呢?也许去姥姥家了,也许碰到同事了,也许„„我摇摇头真的不敢想下去了。(选自习作《等待的滋味》)这些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体现的是谁对谁说的话?(自己对自己)像这样自己对自己说的无声的话称为内心独白。应用内心独白法练习写片段。
学生展示作品,评价,修改。
3、梦幻描绘法
(1)明确概念:作者借助梦境、幻觉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当时的思想。因为梦境、幻觉与人物的内心活动密切相关,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和思想感情。
(2)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幻灯片出示:我心里无比激动,好像听到春雨过后淙淙流淌的河水,又好似看到万里晴空中灿烂夺目的光芒。)这片段中的“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无比激动)他用的是什么形式来展现“我”此时激动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好像听到、好似看到)
(3)让我们再次回到刚才的练习,请同学们用似乎看见,仿佛听到仿照片段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写得更具体。学生练习片段描写
师生共评习作,评价,提修改建议。
(四). 课堂小结:
(幻灯片展示: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内心独白抒胸臆,景物描写来烘托。神态动作现心声,细腻真实众口称。梦幻想象若齐到,神游万里显高妙。)
(五).布置作业。
以《老师表扬我的时候》为题,写个心理描写片段。
一个精彩的片段作文教案 篇10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2011年秋
教学目标:
⒈训练学生观看某一部影片后,学会抓住主要情节和主要事件写出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精彩部分。
⒉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把片段写具体,同时写下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⒊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把片段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表达欲望。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剧,谁来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部电影或电视剧?用一句话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一个精彩的片段
3.指导读课题,读中明确习作的要求。
二、例子引路,感悟写作方法。
1.整体感知影片。(以《举起手来 》为例)说说电影的名称是什么?主要讲了什么? 2.观看精彩片段。提出观看的要求:
①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听清楚他们的语言? ② 想想片段中写了谁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作斗争?
3.说片段,悟方法。
⑴说说片段中写了谁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作斗争?
⑵拟出精彩片段的简要提纲。
⑶指名说片段,师生评价。
⑷重现精彩画面,指导把片段说具体、生动。
⑸总结写法:怎样把片段写精彩? 4.谈观看精彩片段后的感受。5.看板书,说说作文的写作步骤。
三、组织交流,拓宽写作题材。
1.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其它影片的精彩片段是什么?
2.在小组里,按刚才说《举起手来》精彩片段的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其他同学评价,提出修改的意见。
四、撰写习作,真切抒发情感。
五、赏析习作,提高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
一个精彩的片段
一、名称、主要内容
大叔被捕
二、精彩片段
儿童换酒
大娘泼豆
三、感受
“一个精彩的片段”作文教学设计(详案)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2011年秋
教学目标:
⒈训练学生观看某一部影片后,学会抓住主要情节和主要事件写出电影或电视剧中的精彩部分。
⒉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把片段写具体,同时写下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⒊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⒈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把片段写具体。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交流颂扬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的成语。
一、启发谈话,激发表达欲望。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剧,谁来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部电影或电视剧?用一句话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4人)
⒉导入新课:你们那么喜欢这些影片,肯定有很精彩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影片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段。
3.板书课题:一个精彩的片段
(出示课件1:课题)4.指导读课题。
⑴请同学们集体读课题,一边读一遍思考:题目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写作要求?
⑵集体有感情读课题。
强调数量“一个”
强调“精彩”
(令人感动的、难忘的、好看的、惊险的等)
(“精彩”是什么意思呢?你认为怎样的片段才是精彩的?)强调“片段”
(影片当中的一段)
过渡: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一说起电影,就让我不由得想起星期一下午,我们在这里观看的那一部令人捧腹大笑的电影。
二、例子引路,感悟写作方法。
1.整体感知影片。
(板书:名称、主要内容)
那部电影的名称是什么?(集体说)谁来说说这一部影主要讲了什么?(两个儿童团员和游击队员机智勇敢地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
2.观看精彩片段。(板书:精彩片段)
过渡:《举起手来》这部电影好看吗?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段。
⑴在看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听观看的要求: ①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听清楚他们语言? ② 想想片段中写了谁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作斗争?
⑵出示课件2:精彩片段
3.拟提纲
片段中写了谁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作斗争?
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说说,李大叔怎么样了?儿童团员干什么?老大娘干什么?(板书情节)这几部分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说片段。
过渡: 刚才我们观看的是视频,其实,这么精彩的片段也可以用语言生动具体地叙述出来。
①指名说“大叔被捕”。(师随机点评,说完后组织学生点评。)
②指名说“儿童换酒”
陈炯妃(陈华全)—提出修改意见—精彩画面重现—刘俊君
③指名说“大娘泼豆”
提示:刚才我们同学说的是3个情节里其中一个短小的片段,写作时,我们也可以把三部分连起来说以一个长片段。
5.总结写法。
过渡:通过刚才说片段,我们同学那么聪明,一定能感悟出怎样把片段写具体、生动,谁来总结一下? 集体读课件4:怎样把片段写精彩:(集体读)
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具体。
③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表达方法写生动
6.谈观看精彩片段后的感受。(板书:感受)
7.看板书,说说作文的写作步骤。(板书集体说)
过渡:(师点板书)请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说,我们已知道写些什么,那么怎样写才能写得有条有理呢?我们可以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些什么。
三、拓宽写作题材。
1.师:除了《举起手来》这部电影,精彩的影片还有很多很多,谁来说说:你喜欢的那部影片的精彩片段是什么?
2.在小组里,按刚才说《举起手来》精彩片段的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段,其他同学评价,提出修改的意见。
四、撰写习作,真切抒发情感。
五、赏析习作,提高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
一个精彩的片段
一、名称、主要内容
大叔被捕
二、精彩片段
儿童换酒
大娘泼豆
三、感受
看完《举起手来》这部电影,描写郭大叔坚贞不屈和两个儿童团员机智勇敢的片段总是让我难以忘怀。郭大叔由于不会使用鬼子的手雷,当不成烈士,被鬼子抓走了。鬼子把郭大叔紧紧地绑在大树上,往他身上泼满了汽油,拿着火把,威胁道:“快点说,你们把佛像藏在哪了,你要是不说,就烧死你。”郭大叔毫无畏惧,睁大眼睛,怒视鬼子,斩钉截铁的说:“没门!”然后昂首挺胸哈哈大笑起来,鬼子被气得七窍生烟。鬼子旁边的汉奸看威胁郭大叔没有用,就下命令把他绑在了窑洞里,用火去烤他,用烟去燻他,还奸笑着地说:“这样子,你不是咳嗽了吗?不是伤风了吗?老子给你好好烤烤,发发汗。”郭大叔在炙热的洞里虽然被折磨得非常难受,但坚贞不屈,高声喊道:“老子不在乎,老子是太上老君大炉里边的孙大圣。”汉奸听到了这番话,猛往洞里扔柴火,火烧得更旺了,郭大叔也骂得更厉害了:“这是太君的东西,呸,那是观世音菩萨,是俺中国的宝贝,你们都是贼,全都是贼,贼——”突然,只听见“砰”的一声响,大毛从地道里探出头来。原来儿童团员把地道挖到了那里,郭大叔被救走了。
【相见欢片段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相见欢 教学设计 教案05-19
相见恨晚-相见恨晚的故事-相见恨晚的寓意-相见恨晚的意思09-23
相见欢阅读答案08-28
相见欢赏析作文01-05
同学情相见欢两首06-19
浣溪沙相见欢阅读题答案12-27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阅读题答案10-10
坦诚相见10-28
相见无期作文09-22
相见老友散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