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阅读答案

2024-08-28

相见欢阅读答案(共9篇)

相见欢阅读答案 篇1

【原文】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题】

2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寂寞”“深”“锁”呼应了上句中的“【 】”字。作为亡国之君,词人在这首词表达了【 】之情。(2分)

22、任选角度,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分)

【参考答案】

21、独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22、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或:借丝的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表达作者内心愁思的纷繁和复杂。

《尘世里的初相见》阅读 篇2

李佳/设题

陌生的村庄,在屋门口坐着择花生的老妇人,脚边蜷着一只小黑猫,屋顶上趴着开得正盛的丝瓜花……这是一次旅途中,无意中映入我眼中的画面,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就是常常被我想起。那个村庄,那个老妇人,那猫,那花,在我心里,投下异样的温暖。我确信,这些都与我心底的某根脉络相通。

送别的车站,一个母亲。反复叮嘱她人高马大的儿子:“到了那儿,记得打个电话回家。天好的时候,记得晒被子。”儿子被她叮嘱得颊了,一边往车上跨,一边说:“知道了知道了。”做母亲的仍不放心,扒着车窗,继续叮嘱:“到了那儿,记得打个电话回家啊。”母爱拳拳,怀揣着这样的母爱上路,人生还有什么坎不能逾越?

凤凰城沱江边,夏初的黄昏,空气中,飘荡着丝丝甜润的水的气息。放学归来的孩子,书包挂在岸边的树上。脱下的衣服,胡乱扔在青石板上。一个一个,跳下水,扑通扑通,搅了一河两岸的宁静。我遥问:“冷吗?”他们答:“不冷。”一个猛子下去,不一会儿,隔老远的水面上,冒出一个小脑袋来。岸边的游客,一个个笑看着他们。这旅途中偶然撞见的一景,谁能轻易遗忘?时光不管走多远,童年的影子,一直在,一直在的。它碰软了我们的心。

苗寨里,一场雨刚落过,弯弯曲曲一路延伸上去的青石板上,苔痕毕现,湿漉漉的打滑。瘦瘦的大黄狗,蹲在自家门口。破损的院门,灰灰的屋顶,却从里面走出一个水灵灵的小女孩来。小女孩赤着脚,从青石板上一路奔下去,辫梢两朵粉红的蝴蝶结,艳红了简陋的寨子。我唤她一声,她停下脚步,转身讶异地看着我,笑一笑,复又奔下去。我很惊奇地望着她的背影。这么滑的路,她怎么会不摔倒?那次旅途中的其他,我回来后大抵都遗忘了,唯独这个小女孩,不经意地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日子里,氤氲着别样的感动。无论生活有多灰暗,总有明亮的东西在,人生不绝望。

这些尘世里的初相见,总会在我们的记忆里反复再现,没有理由地。使我们静静感念一些时光,静静地,不着一言。像老屋子里,落满尘的花瓶中,一枝芦苇沉默。阳光淡淡扫过,空气中,有微尘曼舞。这是宁静的好吧?这样的宁静,让人内心澄明。怀特说:生活的主题是,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红尘阡陌中,我们欠缺的,或许正是这样一颗欢喜的心。

(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5期,丁立梅/文,有删改)

1作者写了哪几个片段?请用你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道:“我确信,这些都与我心底的某根脉络相通。”“心底的某根脉络”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原句:时光不管走多远,童年的影子,一直在,一直在的。它碰软了我们的G。

改句:时光不管走多远,童年的影子一直在。它触动了我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使我们静静感念一些时光,静静地,不着一言。像老屋子里,落满尘的花瓶中,一枝芦苇沉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也有无数次“尘世里的初相见”让你难忘、感动和温暖。请简要描述一个你亲身经历过的画面。(50字左右)

相见欢 朱敦儒阅读答案 篇3

自古以来,文人登上亭楼总会生出诸多的感慨。诗圣杜甫登楼而生“万方多难”,许浑登楼而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楼而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虽然不同时代的文人,感慨不同,但是登楼抒发感慨的风气一贯有之,朱敦儒也不例外。其原文如下:

・・・・相见欢

・・・・・ 朱敦儒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字词解释: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作品翻译:

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作品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中心思想: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作品表现手法: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相见欢 篇4

舍友说:“你整天逛淘宝有意思吗?”。这才恍然,原来我已逛了这么多这么久,从一个链接点到另一个链接,一个网页转到另一个网页,仿佛信步在一个大院子,没有目的,不想前路。推开一扇门,走着一段路,又推开一扇门。推开之前是期待,推开之后有惊喜,迎来的都是很有意境的铺子。渐渐的,感觉不像是在点网页,而是时空吊诡,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不断走着,观赏着。两旁是触手可及的镂空雕花木窗,脚下是拼接无缝的见方青砖,走过长廊,庭中花木扶疏,尽头却是蓊蓊郁郁的合欢,或者是穿过月洞门之后见到落尽繁花的小院,踏过花径,向前走去。院中石桌上竟放着一杯清茶,只等来者自饮,左顾右盼之后,落座石凳,将饮起来,顿觉心神清朗。如此静境,遇见美好,便留念心间,收藏网页,待下次再访。

很多时候,并非为了买卖,遇到可喜的姐妹,交谈几句,道是皆是同路之人,便心生喜悦。遇上卖家得闲,也攀谈几句,并非为了那十元的免邮或者更多的优惠,在交流中,我们得到更深的认同和更广阔的路子。我不为买,你不为卖,我们之间可以是这样简简单单干净的相惜与存在。有时也不交谈,自助购物,整个过程没有一句话语,在寄来的货物中,会有小礼物,也有小纸条,漂亮的钢笔字,如店家其人。这或许是商家的小手段,却也不可否认其中的用心,因为我们是如此相似的人。有一些巧合的事,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欢喜。买的是水墨荷花的包,拿到手的包裹却不是想象中的单薄,打开一看,除了买的包外还有平安符,耳坠,手链,书签,竟然还有一本《弟子规》。心中欢喜得说不出话来,因为正好第二天早读需要《弟子规》,正愁没有材料,恰巧就来了,这么的恰巧。

鱼说:“谢谢你来,性情相近的女子。”我们就是这样相遇,因为相似。刘索拉言:“你活着,因为你有同类。”人与人的相遇又容易吗?那是在跨越千年、经历万水之后,在这世界的特定一隅、特别一瞬而走近相识的。没有哪个先知能够准确预言出六十亿分之二的我们的相逢。眼前忽然浮现出《不能说的秘密》里小雨淡淡的笑,说:“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所以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哪怕我们还不是朋友,哪怕我们只是擦肩而过,哪怕我们仅仅相逢于网上。即使萍水相逢,亦是因缘际会。我说:“你为什么不问问我?”她答:“还须问吗?你能来买我家的衣衫,就是最高的认同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激?”发现她的店子在长沙,我说:“等我半个月。”她欢喜答应。事事都可能有变故,当找到店铺时,已人去楼空,“店面转让”四个大红字格外惹眼,我失落而归。上网了才知道她为爱走天涯去了,突然又开心起来,为她祈祷。尽管未如人愿,她却说:“发生即是恩赐,我是无悔的。”这样的女子该当被人疼爱。

看见左岸,她贪恋于心的收藏,喜行走于古镇山野间,好沉溺于陈韵古什中。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随风行,何其醒。在流年碎影里,寻那一袭清绝的罗裳,明白旧物新欢。贪恋沉静婉约旧时光的我,就在网上遇见旧时光,遇见美好,遇见这样一群女子。我们交易商品,也分享悲欢。衣物与人契合,音乐与店面相映,文字与心在靠近。很庆幸她们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生活,而非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思想,把周而复始的思想掷去流浪,速而有力。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如此。

米兰·昆德拉说:“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古时候游荡的人到哪儿去了?那些民谣小曲中所歌咏的漂泊的英雄,那些游荡于磨坊,风车之间,酣睡于星座之下的流浪者,他们都到哪里去了?他们随着乡间小路,草原,林间隙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捷克有一句谚语,将他们温柔的闲暇以一个定义来比喻: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他们自然都留在了过去。这又让我想到了杭州,陈眉公言:“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那处士高僧去哪儿了?自然也留在了过去。如今的都市拥挤,亦空亦冷。墨汁上不了网志,纸张上的宁静,露出血红的皮肤,低调行至天涯,世界却依然在叫卖繁华。我们喜欢慢生活,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自然与从容。连生孩子都赶时间的现代,我们是该回归了。归去来惜迟,能悟能做,是不会迟的。让我们将步伐放的更慢,慢到将满眼春色留驻;将心放的更轻,轻到像在云端里睡眠。每个夜晚,写一个童话,读给自己听。

我们都喜欢闲适的棉麻制品,喜欢自然,喜欢阅读,喜欢朴素,喜欢美好的事物,喜欢在一方干净幽致的生活,认真活在当下,能喜气安稳,内心饱满坚定。平和淡然的生活很好,以直觉和性情生存也不是坏事。希望做这样的女子——到内心强大,外表温和,小事不纠结,大事有原则,心中明白,适时糊涂。我们都该当坚持梦想,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学会安于此刻,此刻已是昂贵的了。

有时候,在火车站,在街上,在一切能够相遇的地方,看见这样一些女子,无论是表情冷漠,面目清淡,亦或是柔顺温和的,我能识得,不需要任何语言。如果她们也看见了我,也必然知晓我对她们微笑的含意。一些无声的话语,只有彼此寻梦的人才得以听见。

行径红尘,互不惊扰,这样相遇,便也很好。

《相见欢》改写 篇5

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个人缓缓地登上那空空如也的西楼。

那一阵阵的冷风吹刮着我,我抬头仰望天空,那一片深邃的黑暗之中,只有那一丝如钩一般的人冷月与我相伴。我真的十分寂寞,在这亡国之时无人与我相伴,情人朋友都离我而去,再次低头望去,庭院中依旧如此空旷,只见那庭院茂密的梧桐,已被无情的秋风吹落。仅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风中瑟缩。梧桐树寂寞的孤立在其中如同我一般孤独,没有花草的陪伴,那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一片凄凉的秋色之中。被庭院困住的仅是这些吗?不是,还困住了落魄的我和我思乡的心,亡国的耻。

哎,那愁绪如丝一般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那让人心乱的正是离乡之痛,去国之苦,那悠悠的情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时令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我万般无奈啊,那离愁别恨,亡国之仇在我的心中弥漫,内心的愁苦却无人倾诉,孤寂凄婉的情思充斥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消散。

相见欢教学实录 篇6

一、知人论世

二、以音乐渲染氛围,指导朗读。

三、提出写本次赏析诗词的要求

写作方法——大肆铺排

思想感情——感同身受

思维导向——前后对比 上阙: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师:为什么会“无言”?用排比句写出原因。

生:无话无说

生:无人可伴 无人相随 无人相对 生:„„ 师:“独上”写出怎样的步履和神情。请用对称的句式,续写两句。“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行。生: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委顿。生:步履是机械呆板,神情是那样黯然神伤。„„ 师:“西楼”是怎样的一座楼呢? 生:空荡荡的楼 生:孤独冷清的楼 „„

请联系李后主的身世变化,用排比把这个“空”写得生动形象些。例:不见,。生:不见美酒佳肴。生:不见山呼万岁。生:不见前呼后拥。生:不见爱妃宫娥。„„

师:由以上同学们的描写,可见李后主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第二句:月如钩

师: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

生: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着思故乡”到王安石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新月如钩。

师:明月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请用排比句写出。生:新月如钩,勾起了词人多少遐想? 生:多少回忆? 生:多少新愁旧恨?

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师:举头望月,往事不堪回首;低头一看,满目萧然。“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陆甫之的《清平乐》中的 “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张炎的《清平乐》中的“只有

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

请将正常的句式与颠倒的句式比较,体会其诗意的表达效果。“寂寞梧桐深院清秋”与“清秋锁梧桐深院寂寞”

下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人直抒胸臆,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可见他的愁要比别人怎样?用排比句式写出。生:多得多(数量)生:深得多(深浅)生:浓得多(浓淡)生:长得多(长短)生:重得多(轻重)生:苦得多(味道)„„

四、教师总结。

五、学生整理自己的写作赏析,并互相借鉴欣赏。相 见 欢 李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

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意境。

四、理解内容

1、释词

锁:锁住,笼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意思是离愁别恨像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

聊:姑且。

2、古文今译

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

3、概括上下片内容

五、欣赏诗歌

1、“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一句用“寂寞”“深”“锁”呼应上句的“独”字。作为被囚之人,词人表达了亡家失国的旧时国君的孤独寂寞之情。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句中“滋味”指什么?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六、写作特点

用字准确,寓意深刻。如“无言独上西楼”中的“独”、“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的“寂寞”“深”“锁”。

七、小结课文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颂这之中一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我国的诗歌作品辉煌灿烂,光彩夺目,我们可自学一些名篇,继承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我们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九、板书设计 相 见 欢

李煜

寂寞→离愁→在心头

抒发亡国之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相见欢》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喻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的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

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内心的愁闷。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以上具是写景佳作。写雨中梧桐,能表现诗人内心的愁苦。写缺月梧桐,则又是一番境界。苏轼语“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

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下片中,词人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是追忆“红日已高三丈后,金炉次第添金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浣溪沙》)的荣华富贵,是思恋“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的故国家园,还是悔失“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破阵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而今是尝尽愁滋味,而这滋味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末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作到声情合一。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这首词也是李煜降宋幽囚时所作。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无半点藻饰,形同白话,却已“摄尽凄惋之神”(俞平伯语)。作者非真的无言,而是无人能够共语。他身为禁囚,已毫无自由之可言,随时有被宰割的可能。在孤独、愁闷的心情中,他迈着沉重的步履,一步一步地登上西楼。“独上”、“无言”充分表达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可怜处境与神态。李煜曾劝戒自己“独自莫凭栏”(《浪淘沙》),可是今日偏偏上西楼去凭栏,可见他内心充溢着矛盾。从前是“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玉楼春》),那时多么逍遥自在,可如今却“独上西楼”。凭栏望,只见残月在天,冷如秋霜,一片萧瑟凄清景象。这如钩残月照着自身,也照着那望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上西楼是为了排遣忧思,凭栏望,却更激起了无限惆怅!低头只见寂静的院落中,梧桐已被一片秋色深深笼罩,一派凄凉惨淡的情景。词人在这里是写景,也是写他的内心感情,情与景已融而为一。一个“锁”字,更点明了他的身世,把他的难言的愁苦全盘托出。

上片以环境烘托感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真可谓神来之笔。尽管语同白话,而两个动词加一个比喻,顷刻间将词意推向高峰。愁恨本非实体,是无形无状的,能言传而难以捉摸。李煜用动作来形容,一团乱麻,若以快刀斩之,将迎刃而解,若能耐心去理,也能理清,而自己的繁杂纷乱的愁恨,却是用什么办法也无从排解的。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者通过“剪”和“理”两个鲜明动作,喻无形愁绪为具体感受,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一样具体、形象,感人至深。而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较前更深一层。前面诉说的愁情尚能借助外物表达,而今的滋味更是难以名状。是囚徒苦,还是亡国恨?诉不尽,说不清。是悔,还是恨?无从交代,也无法交代。这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内心感受别于常人,捉摸不到,却时时撞击心头,有苦说不出,正如李清照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片以冷月秋桐的环境渲染烘托,塑造孤独者黯然神伤的形象,下片用自然淳朴的语言,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形象的动作,鲜明的比喻,将内蕴情感充分表露,具有特别的艺术概括力。感情之流露真挚而直率,文辞之表达自然而细腻,九曲回肠,感人动情。这是出于词人的卓越的艺术才能,而主要归结于他的真情的抒发。[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月。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无论就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

[注释]

①相见欢:词牌名。又名《乌夜啼》

②深院锁清秋:深院被清凉的秋色所笼罩。“锁”字暗含着主人公在囚禁生活中的感受,孤独而又凄凉。

③别是一般滋味:有的版本写作“别是一番滋味”。另有一种滋味。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讲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造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如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见欢》(5分)

1.本文用比喻手法写离愁的句子:。(3分)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3.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答案:《相见欢》上片:描写作者秋夜独处的寂寞之情。下片:直抒胸臆,抒发离愁。1.剪不断 理还乱

2.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之情。点拨: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浪淘沙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潺潺:(2)一晌: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中,“流去”的内容指什么?(2分)

3.本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2分)

赏析:这首词与《相见欢》都是李煜被囚时的作品。《相见欢》抒发的是孤独寂寞之感,而《浪淘沙》却表现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悔恨、对逝去的故国的怀念以及囚居的凄婉之情。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四)(5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疏桐:(2)省: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品格?(2分)

3.词人以 为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1分)

赏析:此词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苏轼的作品。《卜算子》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和寂寞,《江城子》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的壮志。在写法上,前者写得比较清冷,静中有动,寓意深长。后者写得豪放,豪情洋溢。

答案:

(三)1.(1)流水声,这里指雨声。(2)一会儿,片刻。2.过去帝王富贵荣华的生活。3.怀念故国、对过去的悔恨、对囚居生活的悲愤等复杂的感情。点拨: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

相见欢的散文 篇7

江南,青石的街道向晚,红砖碧瓦的房,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漂飞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湿淋的竹林,话语喃喃,微黄的灯光闪烁着如丝的清雾。炊烟袅袅,云气氤氲,等候来一场相逢的际遇,流转千年,玄机图中的.情思,谁又能读全,只字片语道不完心中想念,牵挂。

千年等候来的一场际遇,用万年来演绎青春的暖暖相牵。或许,时空流转,彼此早就缘定千年以前,用心记住来世相遇时的那一眼,再次苏醒那千年眷恋。

轻盈细步,淡轻足痕,谱出回肠古曲,别着千里映日荷花,空气,瞬间弥漫那情挚馨香。

月儿弯成青眉,泼墨如画夜空,雾起轻纱,洒落柔柔笑意,娉婷那暖暖的温柔与快乐,痒痒的停留在心尖。

注定了,一生,就有那么一些人,注定了,一辈子,就这么暖暖的快乐相遇,执手相牵。花香,开在今后流年的岸边,摇曳相见欢。似梦、可那醉人的芳香、悸动心房的温暖、竟是那样地真实,让人无限欢快。

丁香一样相见欢,丁香一样的芬芳,轻轻地淋湿,透穿,酥暖丁香雨,清波,激荡这一场遇见。在朦胧的江南冬夜,舞步蹁娴,在梦里暗香浮动、挥也不去,散也不去,推也还来,却也还来。

悠扬婉转的清音中,想念继续,思念延续。真希望和你走过那段悠长而寂廖的雨巷,共看江南风光,如此奢望一番。

李煜相见欢诗词赏析 篇8

“无言独上西楼”,这一句叙述,通过动作揭示人的思想感情。语言通俗明白,而又十分精炼准确。写的动作是“上西楼”,单从这三个字,看不出人的情感。如果是爱妃宫娥,前呼后拥上西楼,那倒是十分欢乐热闹的。然而这却是“独上西楼”,并且还是“无言”!“白鸟无言定是愁”,何况人呢?李后主愁恨满怀,踽踽独上的形象跃然纸上,呈现眼前。“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两句描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愁;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梧桐,在古典诗词中,从来就是个表现愁情的物象,“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等等,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是由君主沦为囚徒的李后主呢?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是“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破阵子》),陪伴着的是“春殿嫔娥鱼贯列” (《玉楼春》)。而现在所居之地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是“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换头处以重笔直抒胸臆,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

一般人的离愁,还是可以抛掉的:“心中得胜暂抛愁,醉卧凉风拂簟秋”(雍陶诗);是可以洗掉的:“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去古今愁”(刘秉忠诗);是可以割断的:“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刘子翚诗)。而李后主的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可见愁之深,恨之长。有这样的深愁长恨,其心中的滋味该是什么样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其为酸甜,抑或苦辣?其为烦恼,抑或悔恨?自己亲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岂可道哉?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桃花雨,相见欢诗歌 篇9

可还记得,

当年初见,

柳花飞斜桃花落,

秋千下纤绳荡漾。

还是少年,

风景同谙。

蒹葭湖畔丁香漫,

三月韶光春胜时。

你从唐诗宋词中来,

水袖波纹难掩风流,

哒哒的`马蹄声声重,

远方的归期行行迟。

昨夜梦回,

阑珊独倚,

春江春水映花红,

千里草长正当季。

烟雨巷陌,

寻常故事,

路过了十里长亭,

落满桃花女儿妆。

你满面辛劳满风霜,

错过春期误了花放,

花瓣零落时光惊梦,

在千寻万找中相忘。

寂寞的桃花又一季,绽放,

树下等候归人煮酒言欢,

香气氤氲蔓延在心间,

春瘦当不负花期愁,

闲云霁月鹦鹉洲,

拟教催渡兰舟,

与桃花相守,

两相同安,

时光凉,

溶溶,

上一篇:重庆省2016年B类安全员模拟试题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