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 解读

2024-07-18

十八大精神 解读(共9篇)

十八大精神 解读 篇1

十八大精神解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特色’的说法开始流行。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两个不走’,什么是‘老路’,什么是‘邪路’?”12月3日,德州晚报邀请德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成志对十八大报告进行了解读,同时结合德州实际及晚报工作特点进行了指导。讲座近两个小时,德州晚报全体职工进行了集中学习。

史成志作了题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讲座,对十八大召开背景、主题及十八大架构等进行了解读。史成志在讲座中重点讲解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三部分内容。其平实易懂的语言,贴近实际的事例深深吸引了听众,不时赢得会心的笑声。

史成志的报告不乏精彩语言,对重点问题的解读一针见血。

澄清两个误区

史成志对两个容易被误读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误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史成志解读: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做是大厦,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地槽,毛泽东思想就是地基。地槽、地基在外面看不见,但却是大厦的根基。

“对于这个问题,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源和进程的重大问题,在十八大报告中有了明确的阐明。”史成志解读说。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构形态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基本原则+中国特色。【十八大精神解读】十八大精神解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在于马克思主义,没有基本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

1、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2、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4、消灭了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

5、国家正在消亡,失去了政治职能;

6、人民当家做主,社会生活民主;

7、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创新:

1、以发达生产力为先导,兼容不发达;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消灭了剥削,但存在阶层差别,局部可能还有阶级斗争;

5、一国两制,以社为主;

6、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7、努力逐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毛泽东思想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宝贵经验比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像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这正是因为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理论准备如《论十大关系》,其中提到的平衡、协调、统筹兼顾,与今天的科学发展异曲同工,统筹兼顾概念就是《论十大关系》首次提出的。物质基础像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今天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很多工业重点项目,如胜利油田、鞍钢、首钢、莱钢、宝钢等,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做是大厦,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地槽,毛泽东思想就是地基。地槽、地基在外面看不见,但却是大厦的根基。

误区二:两个“翻番”

史成志解读:第一、这不是指每个人的具体收入;第二、也不是每个地方的人均收入;第三、两个翻番也不是单纯的收入翻番。“两个翻番”只是“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一定要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这两个翻番,是从全国范围内说的。【十八大精神解读】文章十八大精神解读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史成志解读,第一、这不是指每个人的具体收入,不是说你现在的工资是5000元,到时工资收入一定就能到1万元。第二、也不是每个地方的人均收入。现在各地都在搞两个翻番计划,像我们山东数据高于全国,那么我省的翻番最起码不会拉全国后腿。但我们德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较低,甚至尚达不到全国平均数,那么我们到时候就不止是翻一番,可能就是翻一番半。第三、两个翻番也不是单纯的收入翻番。不是现在你和他的工资分别是5000元和1000元,到时候就变成了1万元和2000元。因为收入翻番还要均衡贫富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史成志强调,虽然媒体比较多地宣传了“两个翻番”,但实际上,“两个翻番”只是“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

详说“特色”

“中国特色”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史成志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先发展后革命的设想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先革命后发展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不断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实践探索。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践特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两个词开始流行: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早已经界定,那么这个“中国特色”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史成志解读说,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找到这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实践特色是指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马克思最初的理论设想并不一样。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设定中,社会主义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通过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但马克思的设想仅仅局限于理论,他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实现。而我们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直在实践中寻找到的正确道路,中国90多年探索正确道路的艰辛过程,其实就是实践的过程。

理论特色是指我们的党从建立初期就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党的一大就明确指出,我们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十八大精神解读】默认分类http:///article/。到1945年七大,我们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确立了“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思想,今年十八大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所以说,党不断地在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族特色是指我们的理论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符合中国国情。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 “以苏为鉴”的同时要“以苏为戒”,这说明党清醒认识到苏联经验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比如新加坡经济发达,但我们也不能照搬新加坡发展经验,因为新加坡是小小的城市国家,没有城乡区别,地盘小,人口小,差别小,所以他们的经验我们只能借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政策在不断调整,比如30年前,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0年后的今天,我们鼓励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流转。时代在发展,每个时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十八大精神 解读 篇2

1 党建科学化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确立

党的代表大会最主要就是三件事:大会报告、修改党章、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 而这三件大事中, 最重要、最核心的起统领灵魂作用的就是大会报告。报告做好了, 党章也能够修改好, 同时报告还决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产生, 有什么样的报告, 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理论, 就决定有什么样的工作部署, 也就确定了要选择什么样的领导集体来执行, 因此, 对大会报告的准确把握, 对于全面地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十八大报告全文分十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过去五年和十年全党工作的基本总结, 报告的最后一部分, 则是重点论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这次十八大报告有一个大亮点, 就是对今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非常好的谋篇布局, 提出“五位一体”, 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它是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发展来的, 现在是“五位一体”就讲全了。在布局上还要看到, 五大建设之外, 党的建设也提到了一个很核心的位置。当然, 五大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建设方面, 党的建设是执政党方面, 但五大建设离不开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龙头、是核心, 党的建设搞不好, 五大建设根本不可能展开, 这从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党的建设方面可以看出其极端重要性, 因此, 实际上是“五位一体”加“党的建设”, 就成了“六大建设”, 这就是我们的总格局。由此可见,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整个大会中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作了一个新的定位。十八大的主题, 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这里, 科学发展观首次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十年, 我们的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上,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 相互贯通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由此形成了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作的报告, 本身就是一个总结经验, 科学发展的报告。这五年、这十年最根本的经验, 核心就是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它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时也是指导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理论问题, 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干出来的, 是我党的一个理论创新。总书记这次讲得很清楚, 这个科学发展观绝不是这五年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问题, 我们任何时候, 无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也绝不能够离开科学发展, 我们的观念也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去部署, 去谋划, 去好好搞我们各个方面的建设。十八大确立这个重大指导思想, 是今后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 对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 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牢牢把握好党的建设主线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而党的关键在于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是对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 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强调, 党的十八大主题, 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科学化的政党建设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 也是一个产生理论、总结理论、并且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的过程。要加强党的建设, 保证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必须统筹全局, 整体推进,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建设事业能够在科学的轨道上纵深推进, 归功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归功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而这些重大战略部署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来的, 它们从党的建设的角度丰富了科学发展的内涵, 是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践行和延展深化。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命题。

纵观十八大报告,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 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了新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三型”执政党建设新目标, 这既是对党建经验的成功总结, 也是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化的政党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党的建建设要全面科学化, 目标在哪里?毛泽东过去讲本领恐慌,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学习型政党, 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好好学习, 学习一些经典著作, 这次又提出能力性、先进性、纯洁性是个主线, 其实质就是指明了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先进在哪儿?先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 你和群众比先进不先进?如果连群众都不如, 我们有什么能力执政?如果我们和西方政党比较, 不如西方政党, 甚至不如国民党, 我们凭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时代在发展, 人民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世界在变化, 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 我们不能落后。这就带出了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强调,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 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要保持先进性, 就必须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执政能力, 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 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机制。”此次中纪委报告中提及的“三清理念, ”其实就是我们党反腐工作中所倡导的内容, 与以往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提法一致。十八大报告首提“政治清明”理念, 是令人鼓舞的一项内容, 是一个非常响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清正、清廉、清明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更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标杆, 它的基本要求是党风正, 核心是政风清, 通过它们, 可以推进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党的建设主线的提出, 不但指明了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同时也反映了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 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凝聚党心民心,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党建科学化的关键环节:反腐倡廉保持党的纯洁性

反腐是十八大期间最引人瞩目的字眼之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 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水火不容。当前, 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体上是好的, 但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依然艰巨。2012年11月4日, 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 确认中央政治局今年分别做出的给予薄熙来、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直强调不论是谁, 不论职务有多高, 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 绝不手软。对薄熙来、刘志军等人问题的查处, 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高级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查办一直是反腐链条上关键一环。党员干部不管级别有多大, 威望有多高, 只要涉及腐败, 就坚决惩处, 这是一直贯穿在我们党反腐败的历程之中的, 这些年来相继落马的官员一再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只有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才可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12年是中央制定的反腐败“五年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十八大以后第二轮五年反腐规划即将开始。新的反腐规划, 将会延续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对于未来反腐败工作的走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中国的腐败问题正处于从有所遏制向全面遏制转变的重要阶段、从易发多发期向稳定可控期转变的关键阶段, 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 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是从法律、政策、制度设计层面, 应该构建和完善什么样的制度体系, 来达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目的。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不健全、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要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因此, 要注重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制度和机制只解决了他律的问题, 而反腐倡廉更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 是自律的问题, 这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十八大在党建科学化方面对党的纯洁性提出了要求, 这是党建科学化的关键一环, 也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体提出的自律要求。什么是党的纯洁性?纯洁是纯粹、干净、洁白、无污点的意思, 而党的纯洁性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要求。党的纯洁性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但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思想上要纯洁。要坚定政治立场, 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是政治上要纯洁。要不断增强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立场上要纯洁。就是要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保持纯洁的品德, 先进的行为。四是作风上要纯洁。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品德上的纯洁性、工作上的创新性、作风上的务实性、行为上的先进性。五是行动上要纯洁。就是要政治坚定, 始终保持党性纯洁、忠诚可靠, 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要保持党的纯洁性, 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坚持党的宗旨意识。毛主席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的宗旨即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 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宗旨意识就是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地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东西, 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做人民的勤务员, 同时清除那些腐朽的思想意识。“清正、清廉、清明”的提法, 从实际上反映了这样的三个理念: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政治文明。因此, “清正、清廉、清明”是党的建设的基本方向,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要为人民服务,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必然要求。

总结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乎党的兴衰, 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进军号角。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 它不但是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样也是党的建设的思想基础, 党的建设只有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实现“清正、清廉、清明”,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这就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第一保证。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wenming.cn/xxph/sy/xy18d/201211/t20121119_940452.shtml, 2012-11-19.

[2]刘保民.新时期党建与党性修养概论[M].西安大学出版社, 2004.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4]学习型政党编写组.学习型政党干部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EB/OL].http://www.sx-dj.gov.cn/Html/2012-5-2/084116.Html, 2012-5-2.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07/c49151-19820424.html, 2009-07-03.

派去国外的“十八大精神解读团” 篇3

提问方是悉尼大学的校长及教授,回答问题的则是“中共友好代表团”——中国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的第一个“党代会精神解读团”。

这个由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寶生带队,由6人组成的代表团承担了在十八大后赴外交流和解读十八大精神的任务。他们在12天的访问行程里走访了4个国家,进行了38场活动,最忙碌的一天活动达到6场。在悉尼大学,他们的行程只有半天,包括这顿“超长”午餐和媒体见面会。

陈宝生说,十八大期间,面对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最想告诉当今世界的就是这几个问题: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今后5~10年中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于改革的信心;中国是主张和平发展的积极力量;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政党——这也是中共派团赴海外的解读核心。

实际上,中共在党代会后派出中央宣讲团赴各地介绍大会精神的做法早已有之,但大多只是在国内;十七大后,中共开始派团赴包括朝鲜、越南、古巴、老挝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2年11月下旬和12月,在继续向社会主义国家派团的同时,中共还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多批“十八大精神解读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由中联部牵头组团,由中央多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分别带队并参团,集中访问不同区域的多个国家,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澳洲,还有美国。

交流对象则主要面向政党政要、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同时也接受了海外主流媒体的采访。

至于为何十八大后开始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这些团组,中联部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黄华光介绍,很多国外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及此后的道路方向等问题非常关注,提出了很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希望能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他特别强调说,一些媒体称这些团组为“宣讲团”,其实并不准确,更应该称之为解读团、交流团。

在这次海外访问中,各国学者和媒体没有回避任何敏感与尖锐问题,解读团成员也正面回答了此前在公开场合甚少提及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在新加坡期间,陈宝生先后谈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矛盾处理。

陈宝生说:“有些人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一般来讲没错,我们确实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自己提出,不是任何人提出来。”但他同时强调改革不等于把现行制度改成另一种制度,改革与将房子“拆掉重建”是两回事。

悉尼大学副校长约翰·赫恩向记者表示,在这次座谈前,他对于十八大后中国在教育、贸易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很感兴趣。与解读团对话后,他认为陈宝生的演讲很好地解答了他的疑问,他说:“陈宝生传递出的信息是,中国将按照自己的路线继续走下去,但同时,中国也将充分参与到全球政治中去。”

黄华光说,向他人展示自己,需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我们说‘全面小康’,国外是没有办法理解其中含义的,你要说经济上翻两番,政治上要成为民主中国,要建成文化中国,这样他们就很好理解。”

《南方都市报》2012年12月31日,原标题为《中共派多批“十八大精神解读团”赴非社会主义国家》

十八大精神解读(一) 篇4

(一)十八大报告蕴含重要信息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一,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三,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四,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注:‚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小康‛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小康社会就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中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五,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注:人均不等于人人)

六,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七,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讲课提纲 篇5

中共邵阳市委党校副校长 郑典福

2013-5-28

2012年11月8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重要报告。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1.十八大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和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2.十八大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3.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论断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

(一)关于经济建设

1.必须实现经济工作重点的转变。

2.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关于政治建设

1.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2.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4.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5.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三)关于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第一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四)关于社会建设

1.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2.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一道,在奋斗目标上完整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这是十八大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六、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

(一)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

十八大精神 解读 篇6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真查找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理念,明确思路,细化目标任务,深化内涵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未来五年我国发展方向,其新境界、新理念、新路径对我院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并用以指导我院“十三五”规划的制订,明确学院发展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确保我院内涵建设实现新的跨越,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后冲刺和决胜的五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提高我国的经济总产值”。“‘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逐渐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会明显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技能,以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全面了解和把握‘十三五’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美好前景,培养更多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为‘十三五’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创新是十三五发展的最强音,我们应该把教学创新作为一项基本能力和素质。能不能付出自己的汗水、才智,能不能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迎接新时代的今天,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的把握和规划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认真落实好解党的方针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否则其他改革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甚至一旦偏废于此就有可能让改革进度甚至方向得不到掌控。就真的会失去最最基础的力量的支持。引起中国历史上新的翻天覆地的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革命。当那时,普通百姓又要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要苦苦探寻救国之路,又要在发展与倒退中反复,而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受益了,并且一直受益下去,党的执政地位就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得到认可,得到维护,不容任何反党、反社会,破坏今天来之不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历史性,阶段性重大发展成果的大好局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与党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

首先,要树立大局认识。大局认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认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树立服从认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党员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树立责任认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教师,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四,树立团队认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级,要坚持做到师生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取得好的成绩。

第五,树立创先认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完全采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较好的实效,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创先认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更符合市场关系。由此我想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治理大中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十八大精神 解读 篇7

关键词:十八大,满意,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让我们的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让我们的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胡锦涛同志的报告表明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要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当然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呢?当然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怎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进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教育包括很多方面,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学生的管理者,从我们自身的角度要做到以下几点,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满意是根本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如果大学教育和管理连学生都不满意,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一个让学生不满意的学校会让学校的声誉受到很大的损害,从而限制学校的发展。所以,满意的教育要先让学生满意,让学生满意,首先要让学生有主人翁的地位,让学校管理闪现人性的光辉。关注细节、尊重规律、落实常规、强调个性,以父母之心办学校,以父母之心做教师,以“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学校发展培养目标。在学生管理中体现关爱,在辅导员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每个人在大学里都能够展示自己,都能够有释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满意,还需要培育勃发愉悦的学校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同样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走向成熟的最肥沃的土壤。利用校园文化的平台,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精神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在大学生校园里感受幸福感和归属感。要积极地强化班级、寝室以及各类集体的概念,让“90后”大学生体会集体的温暖,体味团队协作的观念,多多结交朋友,让每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得到锻炼,从而让学生从内心对大学教育和管理充分认可,把自己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意识上捆绑到一起,让学生满意学校,满意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家长满意是前提

1.尊重家长的教育参与权,切实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在高校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理解、配合、合作和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其中,参与管理是家长与学校关系的最高境界。比如高校可以开设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活动、听课、参加某些行政会议,让家长充分了解、理解我们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决策、育人理念和方式等也可以多听取家长的建设性意见。某些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让学校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也避免了以后对学校工作的一些误解,而影响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2.保护家长的教育发言权,切实解决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尊重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摆正服务地位的关键。学校如果只注重办学质量的改进,而忽视了倾听家长的意见,就像工厂只注重生产研究不注重研究客户的需求一样,长此以往教育工作就会失掉服务对象的信任。而保护家长的发言权最好的策略,就是广开言路,切实解决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化解矛盾,赢得支持。因此可以开设各个部门的家长接待日,作为辅导员,家长咨询时一定要态度好,耐心讲解,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和家长同样关心重视孩子的教育。各部门也要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让家长看到学校改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此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3.不断加强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努力创办家长满意的优质教育。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教育前进的表现,也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大的信心。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将创办优质学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创办优质学校是家长最大的也是最终的教育期望。优质教育的概念是相对的和发展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起点和内涵,我们要抓住本地区的特点,围绕名校协办、传承创新、资源优化、争创一流的原则努力创办优质学校。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社会满意是目标

我们的教育要配合社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教育不但要在学校里做好办学的各项工作,而且要时刻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了解当前社会新的发展观等重要动向,要与时俱进,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确保教育有良好氛围;做好纠风工作,确保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肯定;做好网上媒体工作,广泛动员师生参与网上测评;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确保无上访、投诉事件发生;做好教育服务工作,让家长和社会满意。把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学校”与维护教育形象结合起来,教育形象、学校形象、教师形象,三者融为一体,密切相关。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的方针指引我们前进,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天津教育,2009,(8).

[2]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世界华商经济年鉴[J].高校教育研究,2008,(2).

[3]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Z].2012.

[4]王德勋.关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4).

[5]徐新华.浅谈构建和谐的大学文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3).

[6]陈联群.李朝鹏,关于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3,(01).

践行十八大精神从我做起 篇8

年会由北京市茶业协会白文祥会长主持。付光丽同志首先受白文祥会长的委托对2012年茶协的工作做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并对2013年茶协工作做了安排。年会上,吴锡端先生结合茶产业目前现状及茶企实际案例,就茶品质、品牌建设等做了主旨发言,精彩的发言为茶企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会上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许康副主任、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刘东崎处长、段葆兰名誉会长、白文祥会长给新任监事长及新入会会员颁发了证书。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许康在年会的讲话中对茶叶企业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2012年北京商务销售完成7700亿元,2013年要有一个增长,希望茶行业扩大消费,诚信经营”。他强调茶叶安全非常重要,要确保用安全、放心的茶促进北京市场的繁荣。

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处长刘东崎在讲话中说,北京市茶业协会有一个好的领导团队,影响力及行业发挥的作用特别强。它能代表一个行业讲话,一是可以向政府反映企业诉求,二是能维护本行业的利益。他希望协会能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为茶行业发展再接再厉做出新的业绩。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王庆常务副会长在会上对2012年全国茶产业概况做了具体分析,展望了2013年工作重点。

2012年北京市茶业协会年会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会员及媒体的热情支持下成功举办。北京市茶业协会常务理事会领导班子表示,一定要把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智慧和能力,以服务为根本,凝聚力量,开拓创新,以提高经济增长为中心,抓质量促效益,扎扎实实开好新年第一局,以活动弘扬茶文化,以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稳固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做出应有贡献。

十八大精神 解读 篇9

一、极不平凡的10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取得了辉煌成就。10年成就,来之不易。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考验着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岂止非典,这10年,在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遇到了极为复杂的局势和矛盾。国际风云与国内形势密切关联,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交织互动,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紧密依存,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交相出现,发展方式与资源条件相互制约,核心价值与多样思潮同生共存,等等。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战胜了各种风险和挑战。10年发展,创造中国奇迹;10年蓄势,形成中国震撼;10年转变,写出中国故事。10年来,我国办成了大事,办妥了难事,办好了喜事。极不平凡的10年,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讲话的重要论述,都凝结着这10年的经验。

二、坚定不移的道路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是讲话的主题。讲话强调:“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列车驶向远方的坚实轨道,是中国航船驶向成功彼岸的可靠航线。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挺住并生机盎然?特大地震灾害的降临,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入世10年的考验,中国制度为什么能够岿然不动?结论只能是:中国发展的深厚基础,是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一条不可逆转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路,逆转就要失败;这条道路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路,逆转就是倒退;这条道路是充满光明前景的路,逆转就丧失动力。学习讲话,就要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长期艰巨的任务

讲话深刻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认真领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能不能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走出发展困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深刻社会变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鲜明提出并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成果属于谁的根本问题,深刻提出并回答了怎样防止和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迫切问题,系统提出并研究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领域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正视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复杂格局、严峻挑战、深层矛盾,深入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巨大潜力,积极探索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篇章。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证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涵、新的风采、新的魅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境界、达到新高度。

四、全面发展的战略

上一篇:一职校求职信下一篇:大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