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十八大精神解读

2024-05-28

南华大学十八大精神解读(共8篇)

南华大学十八大精神解读 篇1

2012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培训课程理论学习报告论文

论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 暨十八大精神解读

学 院: 教 育 学 院 专 业: 教 育 技 术 学

姓 名: 许 海 濛

联系方式: ***

论青年大学生信仰危机暨十八大精神解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我们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团干坚定不移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觉悟上,青年学生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立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同时应明确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是长期的。在当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需要也要求青年学生认清未来发展趋势,将党的光辉事业童子身发展相联系。

关键词:十八大 信仰 青年学生 树立 坚定

2012年11月4日,我校举办以“信仰指引人生路,青春共话十八大”为主题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校学生会的一名干部,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干部培训活动,心中无比激动。

开学典礼上,校团委书记马伟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含义及意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一片振奋人心的《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中,我们“青马工程”培训班正式开班了。第一堂讲座的主讲人是共青团淮北市团委书记张红君。张书记从团的认识、淮北地方团组织的工作探索、加强大学生团干影响力、热点探讨等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堂讲座。张书记虽然是我市的高层领导,却完全不摆领导架子,而是以轻松愉悦的语气和风气幽默的方式进行他的讲课。首先是团的认识,张书记从团徽的内容及象征意义、团旗、团歌、团的总体工作形势、团的四项基本职能四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他表明大学应当教育青年学生干部对政治感兴趣,并且要培养青年学生干部对政治的敏感度,这也是张书记此次讲课的目的之一。其次,张书记从党建带团建、1+3+X的组织管理模式、带动青年就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四个方面分析淮北地方团组织的工作探索。使我们更加了解淮北地方乃至全国的地方团组织的工作。然后,张书记从分类、定义及特点、途径及原则等三个方面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团干影响力的重要性。最后,郑书记又向我们介绍了当今国际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当今世界,经济低靡,停滞不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领土纠纷,时有发生;战争内乱,永不停息;反独裁、反腐败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的发展,而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要懂得明辨是非,防微杜渐,紧跟文化、政治主旋律,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做一名作风正派、党性坚定的学生干部。最后,张书记又把我们的视线带回国内,重新审视我国当前的形势,他表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团干,应当拥有积极向上的信仰,理性的看待中日钓鱼岛问题,培养健康的网络习惯等。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当前国际形势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想认清这些政治问题是我们所有学生干部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11月11日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方老师为我们展开了青马工程第二次讲座。徐老师首先从十八大谈起,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骄人。随后,在信仰上,青年学生应在思想、觉悟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立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并强调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是长期的,具有阶段性、层次性的特点。然后,徐老师分析了当今的一些混乱的现象,鼓励青年学生在良莠不齐的思想面前拨乱反正、审时度势。徐老师表明道德的养成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道德要求,规范自身言行。徐老师强调,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每个人都应处理好自己作为同是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角色的问题,珍惜宝贵时光、学好自身专业、拓展自身素质,争取做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即优秀的学生干部。最后,徐老师说明他自己对青年学生的愿景。

11月18日,第三讲,则由淮北市企业家郑志刚担任主讲。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郑志刚董事长便响应时代精神的号召,结合自身求职和成功经验,为我们讲授了求职创业的课程。郑志刚董事长以自己五次求职梦想的破灭激励我们,不屈不挠、不被眼前的挫折打败。另外郑志刚董事长还送我们四句话。第一句,不论做什么都要对得起自己。第二句,不能被别人欺负。第三句,我们可以炒掉工作,但是不能被工作炒掉。最后一句,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话,说的很朴实,但却是我们真正需要在生活中学会的做到的。如果我们能真真正正的做到这些,我们可以说我们对自己没有遗憾了。郑志刚董事长还强调无论以后是自己创业还是在企业单位上班,要有创新意识,面对困难,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而我们高校学生干部,在举办各类比赛活动、处理各项事务当中,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多和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紧跟时代步伐,联系客观实际,努力创新,遇到困难,不急不躁。

11月24日,第四讲,我校团委请来了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院长王彦坦教授。王教授以“我们的旗帜迎风飘扬”为题为我们解读了十八大精神。王教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的比喻为我们的旗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夺取社会主义的新胜利等三个方面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十八大给出了明确科学的回答,即由特色道路、特色体系、特色制度三方面构成。特色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特色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特色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在十八大上,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具有特色。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证具有特色。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和实践具有特色。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由邓小平最先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成立的最大成就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期四周的“青马工程”已经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次课的时间,却让我感触颇深,作为当代中国的年轻一代,作为中国的新的建设者,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我们需要积累的东西还很多,我们应沿袭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的道路、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努力学习、注重锻炼自己的品德、不断开拓我们的视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青年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所以,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高层次人生的导航。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我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稍有欠缺。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学校开展“青马工程”培训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骨干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明白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各个方面都要具备素质条件。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也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作为学生干部,必须要抓好学习。因为作为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然后是干部,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所以我们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必须抓紧时间学习,不能让成绩落下。

其次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作为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让情绪影响了工作;此外,我们没有特权,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同学服务,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为同学们着想,从广大同学们的利益出发;还有一点就是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再者要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作为学生干部,组织活动,开展活动,要具备许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组织活动、语言表达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之后,我们就能更加从容的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问题。

最后一点,我认为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思维修养,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应如此。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干出成绩干出业绩。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认真踏实,争取为同学为学校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 姜畔——《浅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问题》

【3】 《十八大报告》

南华大学十八大精神解读 篇2

1 党建科学化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确立

党的代表大会最主要就是三件事:大会报告、修改党章、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 而这三件大事中, 最重要、最核心的起统领灵魂作用的就是大会报告。报告做好了, 党章也能够修改好, 同时报告还决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产生, 有什么样的报告, 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理论, 就决定有什么样的工作部署, 也就确定了要选择什么样的领导集体来执行, 因此, 对大会报告的准确把握, 对于全面地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十八大报告全文分十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过去五年和十年全党工作的基本总结, 报告的最后一部分, 则是重点论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问题。这次十八大报告有一个大亮点, 就是对今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个非常好的谋篇布局, 提出“五位一体”, 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它是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发展来的, 现在是“五位一体”就讲全了。在布局上还要看到, 五大建设之外, 党的建设也提到了一个很核心的位置。当然, 五大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建设方面, 党的建设是执政党方面, 但五大建设离不开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龙头、是核心, 党的建设搞不好, 五大建设根本不可能展开, 这从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党的建设方面可以看出其极端重要性, 因此, 实际上是“五位一体”加“党的建设”, 就成了“六大建设”, 这就是我们的总格局。由此可见,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整个大会中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作了一个新的定位。十八大的主题, 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这里, 科学发展观首次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的十年, 我们的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上,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 相互贯通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由此形成了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作的报告, 本身就是一个总结经验, 科学发展的报告。这五年、这十年最根本的经验, 核心就是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它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提高到新的水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时也是指导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理论问题, 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干出来的, 是我党的一个理论创新。总书记这次讲得很清楚, 这个科学发展观绝不是这五年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问题, 我们任何时候, 无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也绝不能够离开科学发展, 我们的观念也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去部署, 去谋划, 去好好搞我们各个方面的建设。十八大确立这个重大指导思想, 是今后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 对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 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牢牢把握好党的建设主线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而党的关键在于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是对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的积极回应。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 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强调, 党的十八大主题, 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科学化的政党建设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 也是一个产生理论、总结理论、并且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的过程。要加强党的建设, 保证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必须统筹全局, 整体推进,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建设事业能够在科学的轨道上纵深推进, 归功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归功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而这些重大战略部署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来的, 它们从党的建设的角度丰富了科学发展的内涵, 是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践行和延展深化。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命题。

纵观十八大报告,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 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了新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三型”执政党建设新目标, 这既是对党建经验的成功总结, 也是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化的政党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党的建建设要全面科学化, 目标在哪里?毛泽东过去讲本领恐慌,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学习型政党, 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好好学习, 学习一些经典著作, 这次又提出能力性、先进性、纯洁性是个主线, 其实质就是指明了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先进在哪儿?先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 你和群众比先进不先进?如果连群众都不如, 我们有什么能力执政?如果我们和西方政党比较, 不如西方政党, 甚至不如国民党, 我们凭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时代在发展, 人民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世界在变化, 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 我们不能落后。这就带出了党的先进性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强调,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 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要保持先进性, 就必须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执政能力, 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 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作机制。”此次中纪委报告中提及的“三清理念, ”其实就是我们党反腐工作中所倡导的内容, 与以往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提法一致。十八大报告首提“政治清明”理念, 是令人鼓舞的一项内容, 是一个非常响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清正、清廉、清明是我们党的本质要求,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理念更被各界认定为未来反腐标杆, 它的基本要求是党风正, 核心是政风清, 通过它们, 可以推进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党的建设主线的提出, 不但指明了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同时也反映了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 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凝聚党心民心,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党建科学化的关键环节:反腐倡廉保持党的纯洁性

反腐是十八大期间最引人瞩目的字眼之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 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水火不容。当前, 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体上是好的, 但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依然艰巨。2012年11月4日, 十七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中纪委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 确认中央政治局今年分别做出的给予薄熙来、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直强调不论是谁, 不论职务有多高, 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 绝不手软。对薄熙来、刘志军等人问题的查处, 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高级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查办一直是反腐链条上关键一环。党员干部不管级别有多大, 威望有多高, 只要涉及腐败, 就坚决惩处, 这是一直贯穿在我们党反腐败的历程之中的, 这些年来相继落马的官员一再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只有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才可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12年是中央制定的反腐败“五年规划”《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十八大以后第二轮五年反腐规划即将开始。新的反腐规划, 将会延续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对于未来反腐败工作的走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中国的腐败问题正处于从有所遏制向全面遏制转变的重要阶段、从易发多发期向稳定可控期转变的关键阶段, 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任务, 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 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会走向反面。”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是从法律、政策、制度设计层面, 应该构建和完善什么样的制度体系, 来达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目的。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会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 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多年来的反腐倡廉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不健全、不完善是一个重要方面。要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因此, 要注重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制度和机制只解决了他律的问题, 而反腐倡廉更重要的另外一个方面, 是自律的问题, 这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十八大在党建科学化方面对党的纯洁性提出了要求, 这是党建科学化的关键一环, 也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体提出的自律要求。什么是党的纯洁性?纯洁是纯粹、干净、洁白、无污点的意思, 而党的纯洁性是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一种要求。党的纯洁性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但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思想上要纯洁。要坚定政治立场, 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是政治上要纯洁。要不断增强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立场上要纯洁。就是要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保持纯洁的品德, 先进的行为。四是作风上要纯洁。必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品德上的纯洁性、工作上的创新性、作风上的务实性、行为上的先进性。五是行动上要纯洁。就是要政治坚定, 始终保持党性纯洁、忠诚可靠, 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要保持党的纯洁性, 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坚持党的宗旨意识。毛主席曾经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的宗旨即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 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宗旨意识就是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 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地抵制各种不健康的东西, 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做人民的勤务员, 同时清除那些腐朽的思想意识。“清正、清廉、清明”的提法, 从实际上反映了这样的三个理念: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政治文明。因此, “清正、清廉、清明”是党的建设的基本方向,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要为人民服务,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必然要求。

总结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乎党的兴衰, 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进军号角。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 它不但是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同样也是党的建设的思想基础, 党的建设只有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实现“清正、清廉、清明”,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这就是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第一保证。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http://www.wenming.cn/xxph/sy/xy18d/201211/t20121119_940452.shtml, 2012-11-19.

[2]刘保民.新时期党建与党性修养概论[M].西安大学出版社, 2004.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4]学习型政党编写组.学习型政党干部读本[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EB/OL].http://www.sx-dj.gov.cn/Html/2012-5-2/084116.Html, 2012-5-2.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07/c49151-19820424.html, 2009-07-03.

派去国外的“十八大精神解读团” 篇3

提问方是悉尼大学的校长及教授,回答问题的则是“中共友好代表团”——中国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的第一个“党代会精神解读团”。

这个由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寶生带队,由6人组成的代表团承担了在十八大后赴外交流和解读十八大精神的任务。他们在12天的访问行程里走访了4个国家,进行了38场活动,最忙碌的一天活动达到6场。在悉尼大学,他们的行程只有半天,包括这顿“超长”午餐和媒体见面会。

陈宝生说,十八大期间,面对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国最想告诉当今世界的就是这几个问题: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今后5~10年中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于改革的信心;中国是主张和平发展的积极力量;我们要建成什么样的政党——这也是中共派团赴海外的解读核心。

实际上,中共在党代会后派出中央宣讲团赴各地介绍大会精神的做法早已有之,但大多只是在国内;十七大后,中共开始派团赴包括朝鲜、越南、古巴、老挝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2年11月下旬和12月,在继续向社会主义国家派团的同时,中共还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多批“十八大精神解读团”。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由中联部牵头组团,由中央多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分别带队并参团,集中访问不同区域的多个国家,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澳洲,还有美国。

交流对象则主要面向政党政要、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同时也接受了海外主流媒体的采访。

至于为何十八大后开始向非社会主义国家派出这些团组,中联部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黄华光介绍,很多国外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及此后的道路方向等问题非常关注,提出了很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希望能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他特别强调说,一些媒体称这些团组为“宣讲团”,其实并不准确,更应该称之为解读团、交流团。

在这次海外访问中,各国学者和媒体没有回避任何敏感与尖锐问题,解读团成员也正面回答了此前在公开场合甚少提及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在新加坡期间,陈宝生先后谈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矛盾处理。

陈宝生说:“有些人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一般来讲没错,我们确实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党自己提出,不是任何人提出来。”但他同时强调改革不等于把现行制度改成另一种制度,改革与将房子“拆掉重建”是两回事。

悉尼大学副校长约翰·赫恩向记者表示,在这次座谈前,他对于十八大后中国在教育、贸易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很感兴趣。与解读团对话后,他认为陈宝生的演讲很好地解答了他的疑问,他说:“陈宝生传递出的信息是,中国将按照自己的路线继续走下去,但同时,中国也将充分参与到全球政治中去。”

黄华光说,向他人展示自己,需要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我们说‘全面小康’,国外是没有办法理解其中含义的,你要说经济上翻两番,政治上要成为民主中国,要建成文化中国,这样他们就很好理解。”

《南方都市报》2012年12月31日,原标题为《中共派多批“十八大精神解读团”赴非社会主义国家》

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篇4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摘自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世人瞩目。“两会”上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相得益彰,更加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潜质。

【热点关注】

政治体制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篇幅专门阐述政治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首先,报告明确“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解决了要不要改的问题。其次,报告指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解决了改什么的问题。最后,报告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解决了怎么改的问题。

可以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具体实施和补充完善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法治建设,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们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解决,但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所以报告中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我们应该意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人民群众,这一意义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向前推进。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我国反腐败的力度很大,但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不到位,因此报告有针对性地强调了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十八大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这一方面就会有更大的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人认为应该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也有人强调还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从认识规律的角度来讲,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总结,进而想出解决办法,这当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既然我们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从这一方面讲,尽快出台一些能够提振人民信心的举措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于广大民众而言,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这样的灵丹妙药。但我们坚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一定会不断地取得进展,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也必将越来越广泛。(作者系中央党校教授 谢春涛)

【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摘自十八大报告

“实践证明,—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而—个国家的强盛也定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热点关注】

24字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认同力凝聚力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而凝练,不仅展现了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认识,而且让社会公众找到核心价值观里的“主心骨”,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

“共识”产生“合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需要最大可能地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人民首创精神的尊重,是对人民权益的保障,更是对人民平等发展权利的维护,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道德的普适要求,与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仁爱德义不谋而合。可以说,“三个倡导”顺应世情民意,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社会共同理想和追求。

实现“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如何保证自由、平等,尊重群众的创造力,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的基本权利,都需要相关的法规制度更加完善和执行有力。

实现“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离不开每个人从我做起,自觉践行共同的价值追求。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化为点点滴滴爱岗奉献的行动,把诚实守信、互助友爱融入到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中,在“春风化雨”中弘扬真善美,呼唤中国进步发展之“魂”。

今天,前人期待了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简短的24字如同一面旗帜,鲜明亮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华社记者 杨玉华)【权戚解读】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11月12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做客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十八大观察家”栏目时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强国战略,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个概括点出了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精髓。

刘玉珠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专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具有深意的。文化强国对内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使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标题,刘玉珠表示,对于“扎实推进”,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认识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全面研判了党情、国情、世情后提出的关于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对文化强国战略进行论述很有新意,深化了我们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开始就一直很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虽然当时是战争年代,但是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始终注意发挥文化在战争中的作用,在延安的13年,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论述,诸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对文化的地位、性质、功能和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在革命时期对保证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21世纪,全党、全社会在奔小康的进程中,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这3个报告当中看出,我们党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第二,从工作层面来看,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以后,全党、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由于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目标,而且包含的面也比较广,需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更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把目标进行分解,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目标具体化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形成共识是第一位的;其次,有政策才有抓手。有了要求、标准和政策,监督检查也更有针对性。光靠会议、文件,文化强国战略是很难落到实处的。

发展文化产业并非权宜之计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此,刘玉珠表示,党和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权宜之计,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提出的。

文化产业并非将文化产业化。刘玉珠说,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求,我们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冲突,和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来。因为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好文化产业内容关是关键。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

文化体制改革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从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它在增强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活动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刘玉珠表示,要充分认识到中央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要充分考虑到发展文化产业既是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的消费需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刘玉珠指出,不能简单地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增加GDP比重的需要,因为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又好又快”,“好”是指文化产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快”是在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我们一是要继续凝聚党和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战略考虑;二是要将战略任务通过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体现出来;三是要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四是在体制机制上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这就是政府应该考虑的,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做环境,企业做市场”。这里的环境是指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刘玉珠说。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任重道远。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十八大提出要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看待我国当前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的问题?刘玉珠表示,文化消费水平是同经济基础、消费需求和实际的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的,人们只有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后才能考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基本解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开始提到日程上来。但由于我们这两个方面同国外相比发展时间都很短,所以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是比较低的,目前从总体上看只达到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

所以,政府高度关注文化消费问题,正在千方百计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长期发挥作用的体现,需要文化的长期积累才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软实力是沟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最有效方式。刘玉珠表示,政府的推动应与企业相结合,尤其是要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行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这是重中之重。

刘玉珠表示,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必然选择。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的侧重面是不完全相同的,政府是通过文化交流、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如,政府鼓励和支持在国外建立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就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形式。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另一种形式,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市场上被人们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人们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与中华文化进行沟通、理解,达到相互尊重,这样长期积累,对中国的了解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真实,中华文化软实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方筱筠 陈叶军)

【延伸阅读】

中国文化迈向复兴之路

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为此后10年中国文化的巨大发展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

发展10年,以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中国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

发展10年,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目前,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5%,有的甚至达到7%。

改革创造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创造力。舞台艺术领域,10年来,戏曲中的每个剧种都有十几部、几十部的代表作;影视创作领域,我国2011电影产量接近800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电视剧产量多年保持在1.5万集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出版发行领域,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品种、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出版大国。

……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发展成果,已经为中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未来10年,中国文化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局面,中华民族将以文化的复兴迎来民族的复兴!(刘阳)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日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国情决定我国的政治制度

人类数千年政治文明史充分说明,一个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一定要与该国的国情相适应,而国情又有多种要素构成,比如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所处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等等,由于这些因素千变万化,从而也就决定了各国政治制度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维护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秩序,为后发国家选择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作主。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上事实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经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在不断进化,并在进化中彰显着独特的政治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时被党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做了系统、精辟的论述,敏锐而又深刻地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产生根源、问题实质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阐明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总病根”在于权力过分集中。80年代中期,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以此为指导,党的十三大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做了全面部署,系统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使政治体制改革有了一个初步蓝图。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根据这一大战略,政治体制改革转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对行政机构与人员进行精简,并着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体系。十五大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定位意味着在政治领域要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的政治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以此为据规范执政行为。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与其相适应,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身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它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迈出了平等选举权的重要一步。基层民主得到不断发展,规范化程度日渐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稳步推行,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纵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相关性。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也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要求,二者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事实上,由于我国传统体制中经济与政治高度融合的特性,决定了我们的改革没有也不可能将这二者严格分开。比如说,如果没有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家庭联产承包根本不可能实现;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也总是伴随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与调整等等。对于我国来说,经济、政治再加社会和文化体制不能以简单的“线性结构”来认识,而应当将其看成是一个“网络结构”,各种改革相互牵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改革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必须”和“三个更加注重”表明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和着力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里提出的“两个必须”和“三个更加注重”表明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的原则和着力点,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体,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而成的完整体系。它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在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的一些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形,还不能很好体现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与革新。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借鉴而不拒斥,学习而不照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这一决策,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认真领会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深入贯彻十八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部署,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是社会主义本质对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文化发展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坚持文化建设服务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研究中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促进艺术创作中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能得到社会尊重,最大限度地焕发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坚持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重要原则。实际、生活、群众这些紧密联系的实践要素,历来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土壤和源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改革进程波澜壮阔,建设实践如火如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求文化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自觉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创作源泉,歌颂他们的伟大创造,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改革,培育文化事业骨干;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健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改革配套政策,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紧贴中国发展实际,紧贴国外受众的中国信息需求,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间参与、合作共赢的要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贯穿于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公民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显著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落实这一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特别是应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诚信,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历史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五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离不开广大群众的道德自觉,也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网络文化等领域的文化创作生产,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与人民期待和社会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激发创新活力,大力繁荣文化创作生产,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职责,自觉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支柱、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把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作为根本任务,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作生产中,应善于把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知识信息与完美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提升作品思想内涵的同时,不断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作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传世佳作;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文化发展理念,推出更多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俱佳、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浓郁的优秀作品。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文化需求,满足这部分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公益的实现。另一部分是基本文化需求之外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满足这部分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权益的实现,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才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解读(上) 篇5

一、判断题

1.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2.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改革开放。(×)

4.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5.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6.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不属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7.科学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8.当前,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

9.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0.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

二、单选题

1.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B)A.外向型 B.开放型 C.外贸型 D.外生型

2.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C)。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调整经济结构 D.科学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A)。

A.节约资源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限制开发 D.降低消耗 4.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A)。

A.城乡发展一体化 B.统筹城乡发展 C.深化农村改革 D.工业反哺农业 5.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B)。

A.创新发展上来 B.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C.绿色发展上来 D.和平发展上来

6.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B)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A.建设 B.建成 C.建立 D.建筑

7.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C)相结合的产物。A.世界形势 B.党的建设 C.时代特征 D.科学发展

8.2012年(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A.11月8日-11月14日 B.11月15日-11月21日 C.11月22日-11月23日 D.11月2日-11月8日

9.我们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A)、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A.基本理论 B.基本制度 C.根本宗旨 D.根本方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B)。

A.公平正义 B.社会和谐 C.改革开放 D.和平发展

11.(C)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

A.十七届七中全会 B.十八大 C.十八届一中全会 D.十七届六中全会 12.十八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C)。

A.坚持党的领导 B.加强依法治国 C.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1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C.发展文化产业 D.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人民为本 B.公平正义 C.改革开放 D.共同富裕

15.(C),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A.41227 B.41223 C.41221 D.41219 16.十八大报告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D)。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发展多种经济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7.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C)。

A.根本方法 B.核心立场 C.第一要义 D.核心目标

18.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是(C)。

A.27.3万亿 B.37.3万亿 C.47.3万亿 D.57.3万亿

19.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是(A)。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改革开放 D.公平正义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两个文明,两手抓

C.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D.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制度“五基本”

三、多选题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B)。

A.封闭僵化的老路 B.改旗易帜的邪路 C.照搬照抄的死路 D.拒绝改革的旧路 2.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在外交和国际政治活动中坚持弘扬的基本精神是(ABC)。A.平等互信 B.包容互鉴 C.合作共赢 D.相互依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AB)。A.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D.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4.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涵的表述是(ACD)。A.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十年,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主要靠的是(BCD)。

A.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 B.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C.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 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6.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ABC)。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7.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在于(ABCD)。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B.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8.十八大报告重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9.十八大报告关于十年成就明确提到的两个“世界第二位”是(AB)。

A.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B.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 C.外汇储备世界第二 D.科技创新水平世界第二

10.十八大报告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ABCD)。A.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南华大学十八大精神解读 篇6

县委党校

漆龙仲

一、深刻理解十八大及“两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一)、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十八大报告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总体判断和历史定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经过10年的奋斗,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这10年,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纯收入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35美元增加到5432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面临许多的不足和差距。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一是低水平的;其二是不够平衡的;其三是偏重数量的。概括地说,存在着五个偏:

一是“偏多”,即贫困人口偏多;

二是“偏低”,即人均GDP偏低;

三是“偏大”,即差距偏大;

四是“偏少”,即不可再生的资源偏少;

五是“偏弱”,即道德诚信偏弱。

(二)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存在着“六个过”:

1、过剩——产能严重过剩

2、过低——行业集中度过低

3、过高——对外依存度过高

4、过弱——自主创新能力过弱

5、过重——成本、代价过重

6、过大——收入差距过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转”,难点在“快”,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加快”,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提并论,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如何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急需十八大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作出了“三个没有变”的判断和结论:

其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其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其三,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十八大报告

(四)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阶段

现在的改革已进入到了高难区、深水区、敏感区,进入决战、攻坚战,改革的认同率有所下降,改革的动力明显不足,改革的总体设计不到位,改革的资源缺乏整合,存在着改革的“孤岛化”、“碎片化”、“单一化”。

改革存在着四大误区:

一是畏惧改革——害怕改革,认为改革风险大、成本高; 二是观望改革——对改革采取等待、观望、拖延,维持现状的态度。

三是抱怨改革——将现实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归结为“改革”; 四是怀疑改革——对改革开放的评价有噪音、杂音,有来自“左”的和右的两个方面的干扰。

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十八大作出改革开放的新部署,改革需要重新判断、重新出发。要树立科学的改革观、开放观,从单兵独进、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转向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从要素型的改革开发转向体系化的改革开放。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八大报告

(五)中国共产党执政进入高风险阶段

我们党现在已进入执政的高风险阶段,正面临着新的“赶考期”。“赶考论”: 要求全党同志要考出个好成绩出来,决不能当李自成,不能退回去,退回去就失败了。

——毛泽东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们党已拥有63年的执政生涯,毫无疑问,我们党经受住了人民的、历史的考验,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赶考答卷。

四个考验 :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

四个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

能力不足危险

脱离群众危险

消极腐败危险

“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

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六)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阶段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十八大报告近现代以来,中国至少三次曾与重大机遇失之交臂:

第一次是19世纪后期,当西方的工业革命开始后,中国仍然以大国自居,不屑一顾,闭关自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继失效,结果不到一百年,中国就迅速地衰落。

第二次是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民国,开启民智,本来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战略机遇期,可惜的是革命成果被窃夺,陷入军阀割据和连年内战,失去了发展机遇。

第三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两霸冷战对峙,科技革命兴起浪潮,本来是中国乘机发展的机遇,却又历经了10年“文革”**,再次丧失机遇。

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就因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了重要战略机遇期:

其一,世纪之交,我们抓住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机遇期,及时融入到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其二,美国“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影响全球安全的突出因素,西方发达国家遭遇内外两条战线威胁,我们抓住了这一机遇,集中精力办自己的事情;

其三,加入WTO以后,我们抓住了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和外贸出口大国;

其四,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使经济社会肌体更加健康。

21世纪头20年已经赛程过半,但战略机遇仍然存在:因为国际形势变中有不变,一是大的战争打不起来;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仍在日益加深;三是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势不可挡。与十年前相比,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发生了改变。金融危机以前,机遇主要表现在外部市场需求有助于我们做大、做快;而在“后危机时代”,机遇则表现为内部转型的要求,有助于我们调整、升级,做强、做好。

第一,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蕴藏着机遇; 第二,在未来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中,蕴藏着机遇; 第三,在进一步对外开放中,蕴藏着机遇。

十八大就是一次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把握顺应时代趋势,抢抓战略机遇的大会。这是一个执政党向人民、向历史、向民族、向世界勇

于负责任的表现。二、十八大及“两会”完成的历史使命(一)十八大完成了三大任务:

1、审议和批准了政治报告

这个报告得到了十八大极高的评价和肯定,大会关于报告的决议指出,这个“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2、审议和通过了党章修正案

最大的亮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将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行为指南。

还有一系列新理论成果写进了党章,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只有改革开发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

3、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是十八大完成的核心任务。党的高层领导层实现的完全意义上、彻底意义上的新老交替。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建设,关键在人,人才队伍关键在领导班子。这表明我们党是一个坚定成熟、团结和谐、开拓创新、永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两会”完成的历史使命

“两会”的使命就是把党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1、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 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家副主席:李源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副委员长13名:李建国 王胜俊 陈昌智 严隽琪(女)王晨 沈跃跃(女)吉炳轩 张平向巴平措(藏族)艾力更·依明巴海(维吾尔族)万鄂湘 张宝文 陈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副总理:张高丽

刘延东

汪洋

马凯 国务委员:杨晶 常万全

杨洁篪

郭声琨 王勇 秘书长:杨晶(兼)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

副主席23名:杜青林 令计划 韩启德

帕巴拉-格列朗杰 董建华 万钢

林文漪 罗富和 何厚铧 张庆黎

李海峰 苏荣 陈元 卢展工 周小川

王家瑞 王正伟 马飚 齐续春 陈晓光

马培华 刘晓峰 王钦敏

秘书长:张庆黎(兼)

国家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副主席:范长龙

许其亮 最高法院院长:周强 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2、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国务院下属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做出过12次不同程度的调整。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进行了第一轮政府部门大部制调整,组建了人社部、工信部等“大部”,并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至27个。今年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至25个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人代会将要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文件名称中增加了“职能转变”四个字。

3、审议通过六份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计划报告

预算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三、深刻理解十八大报告及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实质

十八大报告,是总结和谋划科学发展的伟大纲领,是引领和昭示中国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一份合格漂亮的答卷,是一篇创新之作。

(一)十八大报告的重点内容

“七个深刻”

1、深刻领会一个主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2、深刻领会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深刻领会一个灵魂:科学发展观

4、深刻领会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深刻领会一个动力:改革开放

6、深刻领会一个总布局:五位一体

7、深刻领会一个关键:加强党的建设

1、深刻领会一个主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

这段话十分精辟,回答了五个问题:

其一,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其二,走什么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其三,以什么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

其四,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其五,达到什么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深刻领会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十八大报告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梳理;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准备了]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成功开创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开创了]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推进了]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了]

2)阐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所取得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大成果;

3)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强调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5)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6)提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表明了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深刻领会一个灵魂: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明确的定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重大战略思想”到“党的指导思想”,表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实现了新的飞跃。

4、深刻领会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强调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和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就提出的目标,十八大将“建设”变为“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我们党高度正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存在的差距,并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推进这一进程,以实现执政党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

新的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深刻领会一个动力:改革开放

报告不仅表达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回应了国际国内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许多质疑、杂音和噪音,而且对如何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部署,既回答了“怎么看”改革开放,也回答了“怎么干”改革开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八大报告 这段话最集中、最精辟地回答: 其一,改革开放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其二,坚持改革开放的理由是不容怀疑的;

其三,改革开放的要求是不能松懈的。

6、深刻领会一个总布局:五位一体

报告用了大量篇幅全面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具体的任务,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从邓小平强调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二位一体”,到江泽民时代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充实、丰满。

从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在政治建设方面,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三者的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实现“四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明国家竞争的“软实力”,要坚持“两为”、“双百”、“三个贴近”、“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社会建设上,重心在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重点是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7、深刻领会一个关键:加强党的建设

报告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全面加强党的“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建设“三型政党”,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推进“三大主线”即“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加强“四个自我能力”,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三者”,即“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做到“三清”,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强调“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等; 实现“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二)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1、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

①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③是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④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⑤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⑥是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⑦是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⑧ 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2、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 实开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 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3、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和环境保护。

②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 8亿亩耕地红线。

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逐步完善人口政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4、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南华大学十八大精神解读 篇7

天津市经信委节能处处长刘文胜:贯彻学习十八大报告内容,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结合我市经济发展, 既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又要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

天津市节能协会秘书长郎万发:党的十八大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发展、低碳发展等作为以后工作重点,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无疑是让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静的美好憧憬。党的十八大报告, 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 为党的事业发展确立了奋斗目标。

天津市经信委节能处副处长朱天利: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国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 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加强节能降耗, 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推进水循环利用, 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天津市发改委李湃:学习十八大报告, 深入解读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宣部、财政部、环保部、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 节能减排活动从企业、机关、学校、家庭将延伸至军营、农村等各个角落, 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节能减排企业行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节能减排军营行动、节能减排农村行动、节能减排政府机构行动、节能减排科技行动、节能减排科普行动、节能减排媒体行动等十大专项活动。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合理化建议等多种形式, 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天津市环保局研究室主任朱振彪: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至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新部署。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贵在“六心” 篇8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首先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只有把思想意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中来,把精力智慧凝聚到科学发展的宏伟征程中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合力,将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要坚信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变成美好的现实。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和决心,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去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实现“211”战略目标。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以热心和用心去做好各项工作。状态决定作为,干劲决定成效。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充满激情,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上来,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劲,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拼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上紧发条,卯足精神,咬紧目标,狠抓落实,才能将美好愿景变为幸福现实。当前,要热心和用心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应自觉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自觉将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与本行业、本企业、本岗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从我做起,立足岗位,干好每一件事,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二是要将十八大精神和推进当前工作相结合。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和实际行动,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实现“211”第一步战略目标;三是要把十八大精神与谋划2013年及今后一个阶段公司发展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要热心和用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做到实干、苦干、巧干、努力干,在日常工作中展示新姿态、新作为,不断刷新新业绩。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恒心。十八大的伟大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要争分夺秒,奋勇争先,坚持不议论、不犹疑、不观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乘势而上,抢抓机遇,破浪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时间,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做好迎接和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思想准备,有打持久战的耐心,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我们必须勇于和敢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努力实现思想认识有新高度,体制机制有新突破,各项措施有新力度,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家校联系沟通制度下一篇: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