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优质课的说课稿(共8篇)
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优质课的说课稿 篇1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的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下面是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的说课稿,请参考!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这节教材的内容有: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和学习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学习目标: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从生活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我想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发现先在组内交流再大组汇报,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 能举例说明吗。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圆的特征,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总之我在自主学习是尽可能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展示交流时要尽量把展示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法。我要尽量做到调控和把握。在检测时我在把握基础的同时注意提升性练习针对易错点设计判断,选择生活应用等题型,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测。
二年级数学《排队问题》的说课稿 篇2
本节课采用“阅读-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相关文字,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探索出各种排队等候的方案,在通过计算,对每种方案进行选择,从而找到最优化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寻找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谈话引入课题。在谈话中,不但回顾了前两节课的内容,又导入到新课;在新课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得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出示导学案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事先让学生做了导学案,预习了排对问题,就是卸货可能出现的顺序,有6中顺序,在学生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来让学生帮助完成我的课件-----填表格(即是卸货的六种顺序的讨论结果)。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把每一种卸货顺序占用的总时间,总结出最节约时间的一种顺序都一一说清楚。
在巩固新课中,我安排了三道练习,一道是“小明、小亮、小叶三人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5分钟、3分钟、1分钟,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综合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这也是导学案中的一个巩固练习,在展示时考虑此题相对比较容易就没有再让学生来展示。
第二道也就是实际展示的第一道,是在例题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题“是要使四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第三道题是一个巩固新知题“一个装满货物的仓库,如果用小型车装货物,需要 20 分钟装完;如果用中型车装需要 35 分钟装完;如果用大型车需要 55 分钟才能装完。仓库只能一车一车地装。要使这三辆车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装货的顺序?这样安排,这三辆车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分钟?”
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优质课的说课稿 篇3
教材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摸球游戏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让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概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法):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组内设有组长、汇报员、记录员来组织和调控整个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体验,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然后要求学生设计出几种放球的方案。(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黄球 全放白球 既放黄球又放白球)
三年级数学上册文具店的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文具店》,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理念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文具店》是北师大版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初步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的“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所谓初步认识小数,就是主要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对元、角、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也学习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为本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作出了铺垫。同时本单元也为以后的教学中,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的乘除法的继续学习作了铺垫。2.教学目标
(1)在的情境中,通过“填一填,说一说”,借助元角分体会小数的意义,正确说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2)通过自己的试读和小组的互读、交流,会快速准确的认、读、写简单的小数。(3)在“猜一猜”的活动中,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改写成以元为单元的小数,知道1角=0.1元。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读、写、认小数。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启发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标。同时也会采取直观演示法、尝试法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教学中走到有扶有放,使学生在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2.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将通过生活情境和已有生活经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最终在交流中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增长本领,达到创造性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超市为了庆祝开业20周年,举行了文具大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文具店买些文具吧!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在小组里自由地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引领学生轻轻松松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拉近新知与学生的距离。)板书课题:文具店。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活动一:在独立思考、交流碰撞中,能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活动二: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中,知道小数和小数点,能正确的读出小数。
活动三:在独立思考,反馈交流中,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改写成小数。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结合元角分的知识,体会小数与元角分之间的练习。)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完成书上练一练一和练一练二。2.实践活动。
笑笑买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这学期的教科书的价格统计出来,我们也一起来帮她统计一下吧。(设计意图:1.进一步巩固理解小数表示的含义;2.巩固学生对小数读法和写法的的理解;3.检查所有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在生活中寻找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小数。)
(五)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点:1.推行素质教育,提倡自主探究学习;2.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主动学习;3.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应用多媒体,实行高效课堂。
谢谢大家
说课人:刘小凤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的说课稿 篇5
本节是《反比例函数》的小结与复习课。函数本身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而反比例函数又是基础函数。反比例函数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又一类新的函数,它位居初中阶段三大函数中的第二,区别于一次函数,但又建立在一次函数之上,而又为以后更高层次函数的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关系的处理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对本章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和解析式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和整合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掌握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1)复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与性质的知识点,通过相应知识点的配套练习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本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2)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象,并根据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增减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变式探究,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进一步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比例函数复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问题解决后的乐趣,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和整合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并正确运用。教学难点是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采用合作交流、集体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知识梳理:主要说明本章的内容由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组成。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复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及其等价形式。并设计了相应的配套练习:判断反比例函数并指出其中的K值;结合物理知识写函数关系式,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系数及自变量的指数的掌握情况。
2.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用来解决问题。也设计了相应的配套练习:根据K值确定反比例函数所在象限及其一支(X>0)的增减性,根据函数关系式和给定自变量(函数值)求函数值(自变量的值);由图像性质和K值的关系确定m的取值范围;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函数增减性及所给函数图像上点的横坐标判断个点函数值的大小,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
3.综合运用:给出一次函数的图像y=ax+b与反比例函数y= 相交的示意图及交点M(2,m)、N(-1,-4)两点。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图像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此类题目在中考中常见。是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求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应用及合情推理能力。
(三)随堂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具体内容见课件。
(四)归纳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数形结合思想。
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在本课时的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使他们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来自于实践,而理论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即时训练——巩固新知。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把配套练习中的习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
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优质课的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复习内容可分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形(三角形、四边形)与圆两部分。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运动和变化,把圆与直线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深化和延伸,是研究直线形与的有关性质的基础。其中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尤为重要。(2)直线形与圆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圆内接四边形的有关性质等,不仅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切线长定理等知识点进行了复习,还为将来复习正多边形与圆作了铺垫。
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确定本单元的复习目标为:(投影)
认知 三角形的内心、外心的概念,切线的定义
掌握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
应用 会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
会用本单元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智能 通过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分类,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 通过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变化,渗透运动观点
布鲁纳说过:掌握数学思想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本单元复习过程中,注重分类讨论思想和运动观点的渗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这些想法,我确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投影)由于学生如何从图形中观察、分析出比较隐蔽的数量关系的方法较弱,且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本单元的难点有两个:一是领会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二是综合运用知识解题。(投影)突破难点一的关键在于抓住分类讨论思想,通过动画发挥直观到抽象的支柱作用;突破难点二的关键是通过知识的梳理与沟通,形成知识本质上的融合。
二、教法、学法及师生互动设计
在数学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他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也是教师应当掌握的一门艺术。为此,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发现法。具体是用题组或基本图形网络知识点,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之;教师必要时进行引导或点拔;最后由师生共同小结,实现真正的意义建构。在实际教学中做到:
动:教师精心备课,使用多媒体动画,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变:教师设计变式题组,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 刻性;
点拔:在学生思维受阻或某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予以点拔;
渗透:渗透分类讨论、观察猜想等数学思想和运动观点;
5、小结: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小结,以及学法的小结。
三、教学程序分析
本单元复习预计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复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复习直线形与圆的有关性质,另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补充适当的综合训练题。
教案基本按以下流程设计:(投影)
教案设计流程图
复习目标 — 基础过关 — 小结 — 能力提高 — 小结 — 达标训练
基本题组 基本图形 引申变式 综合运用 分层练习分层指导
教案的处理:1、可提前将教(学)案发给学生,题组一可安排在课内或课前完成;题组二由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完成;题组三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视情况予以点拔。2、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并结合学生实际和中考要求作了适当的补充。
现就主要环节说明如下:
关于复习目标
数学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要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早知道的。不必转弯抹角,应当直接
了当地进入主题,点明复习目标。并指明复习内容在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始点。教师在提出复习目标时应注意:第一,目标要全面,既要注意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落实,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第二,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第三,目标要具体。(投影)
教学目标做到: 全面 准确 具体
教师在提出单元复习目标后,对于每一课时应有更详细、更具体的目标,甚至可以具体到题组或题型。例如在复习“直线形与圆”时,我将知识要点整理成基本题组,让学生课前完成,这样做复习目标明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很好。
关于基础过关
复习目标的提出从心理角度讲,激发了学生“认识、理解的需要”,为了满足学生的需
要,又要提高复习效率,教师选择代表性的例题十分必要。例如复习“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可选用下面的例题:(投影)
C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O过BC的中 D
点D,DE⊥AC。E B
求证:DE是⊙的切线。A O
A
已知:如图,AB切⊙于A,CD切⊙O于C,且 B
AB∥CD。 O
求证:AC是⊙O的直径。(至少用三种方法)
C D
对于例1主要是复习切线的判定定理,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证明。学生完成后可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切线的判定方法;教师强化,视情况让学生回答教材P95—例4、L1、2各用何种判定方法,并加以区别。
例2主要是复习切线的性质及推论。考虑证明中要证三点共线,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处理时可将三种证明方法呈现出来,让学生指出划线处分别应用了切线的什么性质。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就起到了“以少胜多”、“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减少了题量,提高了复习效率,实现了复习目标提出的要求。
此时,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体现在多“讲”、多“议”上面。例如对上面的例题,学生通过思考能够讲得出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讲解,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师只重点讲清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以及常用的辅助线作法这类学生较模糊的内容。所以使学生越听越专心,越听越有劲,这样上课效率会倍增。
数学复习课的另一个特征是回忆。回忆,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常用的办法如独立默写、同桌互说、启发得结果等。但回忆往往造成知识不系统、不完整,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梳理。例如复习“切线长定理”及相关结论时,学生印象较深的只是定理本身,而对基本图形的识别和相关结论的回忆则显得把握不住重点。教师在处理时设计这样一道多结论的开放题加以梳理。(投影)
DMC
例3、如图,⊙O为等腰梯形ABCD的内切圆,M、M、P P
为⊙O与AB、CD、BD相切的切点,由这些条件, O
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要求:结论不添加字母和A
辅助线) N B
此时,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多“想”上面。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过早的把结论告诉学生,而采取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上例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稍加思考也能说出二、三个正确结论。这样可以扩大参入面,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必要时,教师进行分类提示。(投影)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回忆是实现复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记忆的过程,还是互相启发获得联想结果的过程。
关于能力的提高
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沟通是数学复习课鲜明的特征。因为新授课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个知识点的本质属性,一般很少也不可能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中,正好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沟通起来。这就是所谓知识的泛化。沟通不同于知识间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因此,沟通不仅有异中求同,而且也有同中求异,是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沟通,选题应具有层次性。一是题目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一些难题可以增设一些“台阶”;二是选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层次,更须定准的“难度”,恰当的难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为沟通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同时训练了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投影)
已知点A(0,6),B(3,0),C(2,0),M(0,m),其中m﹤6,以
M为圆心,MC为半径作圆,则
(1)当m为何值时,⊙M与直线AB相切?
(2)当m=0时,⊙M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当m=3时,⊙M与直线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由第二题的验证结果,你是否得到启发,从而说出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时,⊙M与直线AB相离,相交?
本例是为沟通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而设计的。第(1)(3)问属条件开放,(2)属结论开放。三个小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一般,(1)(2)两小题是(3)的铺垫,(3)是对(1)(2)的引申和抽象概括。
分析时引导学生画出图形,找出关键是确定⊙M的半径和直线AB到⊙M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从而引出辅助线,方向已明。
考虑学生识图困难,用多媒体动画演示m在范围内移动,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演示)可见相切是各种位置关系的界点,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把m值进行正确全面的分类讨论,进而突破了难点。
复习课上沟通的目的不仅仅是求同与求异,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选题要有思考性。思考性强的习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例如教案中对题组一的第2题进行变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本例的原型来自书本)(投影)
原型(A2):如图,AB是⊙O的直径,⊙O过BC的中点D,CD
DE⊥AC,求证:DE是⊙O 的切线。
变式(一):若∠ACB=90°,其他条件不变,除上述结论外,E
你还能推出哪些正确结论?请画出图形。 A B
变式(二):若点O在AB上向点B移动,以O为圆心,OB
长为半径的圆仍交BC于D,DE⊥AC的条件不变,那么
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变式(三):如果AB=AC=5cm,sinA=,那么圆心O在AB的什么位置时⊙O与AC相切?
三个问题的结论未定,有待探索,而且要求学生自己画出图形。这无疑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是一个挑战,正因为结论不定,才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在设计中注意与教材的呼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并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动态地演示出问题原形经过平移、旋转形成变式题的全过程。(动画演示)通过动画让学生对图形和图形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形成知识本质上的融合。
4.关于归纳与小结
复习完本单元内容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甚至可以布置学生进一步在课后写出单元总结。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形成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例如复习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教师应及时将其置于“圆”这一知识系统中,认清“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其它图形与圆位置关系的异同及相互关系。进而得出运动变化是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分类讨论是研究图形运动变化的基本思想方法。
5、关于巩固训练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数学思维能力是通过各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数学复习课的训练,不是知识的被动再现,不是让学生扎进题海,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和高度去审视,思考学过的内容,达到深化认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的目的。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设计了:A组,教材跟踪训练题;B组,综合应用创新训练题。
四、教学评价分析
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优质课的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重点,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浪淘沙》。
1.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②浪淘:波浪淘洗。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朗读思考: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形象感受意境。
学生观看黄河倾泻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
补充典故资料,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四)学习《江南春》。
1.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习节奏朗读。
2.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生说说对杜牧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学生汇报诗意理解,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选择补充: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④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⑥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⑦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3.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圈画景物,读一读,想象画面。
出示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互相交流。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美景,学生形象感受美丽,体会诗人感情。
探究悟情,思考:前两句写莺鸟鸣啼,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矛盾吗?
明悟“千里”,体会特点。
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什么?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丽。
讨论:诗的后两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背景,体会深意。
学生交流对杜牧所处时代的了解,联系背景,体会诗句深意。
明悟:借古讽今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明诗题,知诗人。
指导理解“书”、“湖阴先生”
2.生说说对王安石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3.检查朗读
指导正音,读好“畦”“闼”
学生听范读,划分节奏。指导朗读。生展示读。
合作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汇报成果。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①苔:青苔。
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③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4.赏析悟情。
学生自主学习一、二句,思考:诗人是怎么被湖光秋月吸引的的?这是怎样的湖水?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净的?
师指导,结合江南夏天的气候特点帮助理解。
“成畦”写出了什么?
引导想象画面,感悟深意。
交流: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悟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体会对偶的修辞,引导回顾其他诗句中对偶的写法。抓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心情。
5.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6.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一些描写风光景物的诗句来读一读。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安排了3首古诗,都是写的优美景色,表达对风光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我们不但积累了写景的古诗,同时体会了诗中用典和对偶的写法,对之后的古诗理解提供了指导。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属于写景古诗,表现风光景物的美丽。我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感情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古诗三首
描写:黄河
蜿蜒曲折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夸张
浪淘沙
想象:银河
牵牛织女家
向往
对黄河气势宏大的赞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啼莺
啼莺
绿树
红花
晴朗明丽之景
江南春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热爱赞美之情
寺庙
楼台
烟雨
朦胧迷离之景
忧国忧民之情
院里:茅檐
花木
书湖阴先生壁
院外:一水
两山
田园美景
恬淡心情
护田
排闼
六年级数学《纳税》说课稿 篇8
1、让学生弄清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2、引导学生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迁移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部题中来。
3、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知识。
1、出示例2:
(1)读一读题目,读完后想一想,题目中有哪些句或字或词语你不懂?
(2)集体讨论:什么是营业税?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3)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
法计算。你会算吗?
(4)学生尝试练习。
(5)集体交流算法。可以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来进行计算。
2、阅读第7页你知道吗,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纳税的意义。
二、练习
试一试:(1)读题
(2)买车的钱由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
(3)学生练习,后交对订正。
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对订正。
三、完成练习二1-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第3题:(1)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2)联系第4题说明:奖金所得和工资所得征收的税率是不一样的。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4、第4题:(1)妈妈的收入应该属于哪一种收税范围?
(2)爸爸呢?
四、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获?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同步练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税收主要分为( )、( )、( )和( )等几类。
2、缴纳的税款叫做( )。
3、( )与( )的比率叫做税率。
4、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就是把( )看作单位1,( )占( )的3%。
5、盼盼饭店5月份营业额为2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5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万元。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
1、税率与应纳税额有关,与总收入无关。 ( )
2、李阿姨认为自己付出劳动,得到工资,不需要纳税。 ( )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
三、对号入座。
1、某工厂上月纳税6万元,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60万元,由此可知税率为( )。
A、3%
B、5%
C、10%
2、李爷爷买福彩中了20万元,按规定应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李大爷实得奖金( )万元。
A、4
B、16
C、20
3、张叔叔每月工资元,按规定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为超出1600元部分的5%。张叔叔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A、16005%
B、20005%
C、(2000-1600)5%
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6%
24020%
1/5+30%
1/2-25%
1+60%
47%1/2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某游乐场5月份的营业额为3.5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游乐场5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诚客隆超市3月份缴纳营业税为2000元,如果税率是5%,诚客隆超市3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元?
3、华泰饭店12月份的营业额是5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华泰饭店12月份实际收入是多少元?
4、某餐厅10月份缴纳5%的营业税后的收入是33.25万元。这家餐厅10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六、智力大比拼!
【六年级数学《图案设计》优质课的说课稿】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11-15
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的说课稿09-14
五年级数学上《鸡兔同笼》的说课稿11-29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优秀的说课稿07-06
关于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说课稿10-13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11-24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05-12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08-30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倒数认识》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