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通用5篇)
经典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篇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1903 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试误说)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 岁
B.4 岁
C.5 岁以前
D.1—3 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 岁
B.4 岁
C.5 岁以前 D.1—3 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 天复习[ A ]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B]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
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A]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准则,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B.自发复习
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二,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4.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5.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6.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7.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8.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9.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1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4.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6.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18.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0.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 痕迹衰退说 ,干扰说,同化说
21.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3.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2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程的复杂方案
26.构成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 等环节
27.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28.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0.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3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3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3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34.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 两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_题.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选择题 ,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35.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三,简答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 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4, 学习动机的种类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 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7, 学习迁移的种类(5.1)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A,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1,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进行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
E,合理进行复习
12,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A,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B,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C,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D,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5, 学习策略的特征(8.1)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7, 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A,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B,做笔记
C,提问
D,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21,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A,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B,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C,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
经典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篇2
一、单选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人防地下室防水堵漏公司。(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隧道防水堵漏,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S226;三&S226;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风机塔筒清洗,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 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冷却塔堵漏,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 B.育人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
A.考验法 B.观察法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二、填空题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1)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经典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篇3
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因素。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过程张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论述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地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
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到,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五、材料解析题
4、根据材料分析教学如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要点:1)因材施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2)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某方面技能受损或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5、论述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作为老师1)敬业:作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尊师爱长。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在道德上要相互促进。3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是教与学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现象。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6、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发展 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有一定研究能力
2013 年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真题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进入考场必须携带准考证打印件和身份证,按指定的座位就座,入座后自觉将证件 都放在座位左上角,以备监考人员检查。
2、迟于开考时间 30 分钟者不得入场,考试开始 30 分钟后方可交卷退场。
3、考生交卷后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将演算草稿纸带出或试图带出考场外,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喧哗。
一、单项选择题(共 40 分,每题 2 分)
1.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主要记载于(B)
《学记》
《论语》
《孟子》
《大学》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B)
正迁移
反迁移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3.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D)
杜威 洛夫
陈鹤琴
陶行知
4.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用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 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指的是(A)
新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转化
.知识的管理
知识的新发现
5.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C)
多因素论的观点
综合论的观点
外铄论的观点 内发论的观点
6.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D)
个案法 实验法 调查法 观察法
7.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
葵卯学制 壬寅学制 壬戌学制
D.壬子-葵丑学制
8.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A)
选择性 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
9.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C)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0.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法纪律 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找家长请求,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
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用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走出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 为要使王林同学遵守纪律应采用的方法是(A)
说服教育 情志陶冶 榜样示范 实际锻炼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D)
爱岗敬业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为人师表
12.心理学辅导的基本目标是(D)
开发潜能 寻求发展 个案辅导 学会调适
1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重 视(C)
知识的传授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安徽教师招考网 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4.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一下哪种因素 的干扰(B)
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 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B)
年 年 年 年
16.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应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 复习规律是(D)
多感官参与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及时复习
17.注意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样的课程称之为(B)
结构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C.本位型课程 专业型课程
18.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取得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C)
敬畏老师 喜欢老师
敬畏而喜欢这个老师 恐惧这个老师
19.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C)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速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优生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提高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B)
概括化 绝对化 糟糕至极 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分,每题 2 分)
1.学校文化的形式可以划分为(BCD)
学校教师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
2.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BCD)
改过自新的意向 醒悟 反复
转变
3.教师的职业角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有(ABCD)
.传道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 父母和朋友角色 研究者角色
4.学生学习之后做了练习交给老师,老师几天甚至一周后才把作业本发下来,这种教学方式 往往导致学生缺乏(AB)
及时反馈 及时矫正 荣誉感 成就感
5.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ABD)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课程模式 课本
三、判断题(共 20 分,每题 2 分)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者和教学影响(√)
对 错
2.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
对 错
3.一个钥匙开一把锁,这说明我们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要遵守导向性原则(×)
对
错
4.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对 错
5.教学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
对 错
6.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意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 式称之为自学指导模式(×)
对 错
7.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害的(×)
对 错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对 错
9.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对 错
10.新课程的教育观认为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 收着(×)
对 错
四、简答题(共 12 分,每题 4 分)
1.谈话是教师教育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简述谈话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要点:
(1)态度必须中立:对人中立,对事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言语外,不可有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来访者的谈话内容(5)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诚恳客气,避免任何误会。如“你还有关键
的问题没有谈,回去考虑一下,下 次再说”2.简述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质?
答案要点:
(1)学科专业素质(或专业知识)。(1 分)①应具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1 分)②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1 分)(2)教育理论素质(或专业能力)。(1 分)①要有了解学生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1 分)②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 分)③具有团队合作能力。(1 分)
3.新时期,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3)在课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4)建立民主、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案例分析(共 18 分,每题 9 分)
1.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先让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儿童做一种滚木球游戏,作为奖励,他们在游 戏中得到现金奖券。然后,把这些儿童分成四组,每一组有一个实验者助手扮的榜样参与。第一组儿童和一个自私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像儿童宣传要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必去 救济他人,同时也带头不把得到的金奖捐献出来。第二组儿童和一个好心肠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得到的好东西还要想到别人,并且带头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三 组儿童和一个言行不一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宣传说人人都该为自己考虑,实际上确把兑 奖卷放入捐献箱,第四组儿童的榜样要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去,实际上确只说不做,实验 证明,第三、二组的同学捐献的兑换券比第一、四组捐献兑换券的儿童多。(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这清楚的表明劝说只能影响儿童的口头行为,对实际行为则无影响,行为示范对儿童的外部 行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2)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中他会发现许多人的态度和行为是不一致的,而最终导致行为结果产生的是行动本身,而并 非是行为态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榜样示范而进行教育学生,但榜样的树立要具 备以下条件:
1、榜样的特点要突出,生动,与众不同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2、榜样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榜样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然,而并非是为了某种目的。
经典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篇4
天津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4,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6,1902年通过的“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
9,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长会,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天津教育学试题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
A领导地位
天津教育学试题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0分)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天津教育学试题
答案
一,填空
1,教育问题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4,上课5,遗传;环境;教育6,壬戌;六,三,三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8,孔子;苏格拉底9,学生发展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1B2C3B4D5D6A7B8D9C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天津教育学试题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六,论述题
1,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2,答:(1)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和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及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等方面。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恰当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
七,实例分析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5
1.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2.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3.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4.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5.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6.“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7.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8.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9.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1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15.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16.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7.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8.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20.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21.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2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24.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填空题
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3.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5.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11.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5.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7.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8.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9.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20.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23.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24.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五、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5.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7.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8.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10.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14.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15.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16.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17.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18.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4.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5.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6.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经典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推荐阅读:
2022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06-26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测试题及答案07-18
教师招聘考试之面试经典问题及解答方式12-03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