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感悟(精选7篇)
防诈骗感悟 篇1
目前,诈骗在全国范围内肆虐,很多大人及社会精英都中了骗子的招数,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提高防诈骗警惕性,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这个问题再怎么强调也不足为过,小心谨慎好。下面是由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诈骗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防诈骗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一】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利用电信工具和电信技术实施诈骗的事件越来越多,我身边一个朋友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案例,她被诈骗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天下午,她接到一个陌生的异地电话,对方声称是某购物网站的客服,并告诉我朋友她在他们网站所购买的某某商品由于尺码缺失,要进行退款。朋友当时有所顾虑,但是见对方将自己购买的网站甚至物品具体信息都讲述的分毫不差,便放松了警惕,随后添加了对方提供的一个QQ号码,对方也将订单的具体信息在QQ上再发了一遍,并留下了一个退款的网站。朋友照着点了进去,登录页面和自己当时购买的网站看不出任何分别,但是网址却不是官方的网址,朋友向对方提出了这个疑问,电话里的人解释说这是他们临时做的网站。朋友便也没有过多怀疑。接下来朋友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的信息,对方谎称为了安全验证,欺骗朋友把银行卡的密码也填了进去。随后,验证码发到了朋友的手机上面,这时候,对方在电话里要朋友快速填入验证码,否则会超时无法退款,朋友便在洗 脑般的状态下填写了两次95533发送的付款的验证码。随后朋友登录自己的网上银行,发现银行卡里面近万元的存款已被转走,这才恍然大悟被诈骗了。
通过我朋友这次案例,我认为导致这次诈骗事件的关键所在,就是受害者对于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首先,对于陌生电话,网站等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如果确认他们提供的消息无误,最好自己拨打购物网站的官方热线询问有关消息。其次,对银行卡的了解不够,在收款的时候,无论如何是不需要告知银行卡密码的,密码泄露,骗子便可以知道你银行账户的所有信息。最后,验证码作为银行卡支付的最后一道屏障,一定不能泄漏给任何人,验证码一旦透露给对方,钱立马就会被转走。
如果钱被转走,当事人应该在第一时间马上报警,要求警方联系银行,调查钱款汇入的银行卡账户,及时冻结,避免更多的损失。对此,我们要对电信诈骗的种.种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在遭遇时做到有效防范,及时发现,尽早纠错。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开卡,办理电子产品等业务时,必须要加强审核是否本人办理,同时向签约电子产品的客户发放风险提示卡,并告知客户不能随意点击不明网址,不要轻易相信和回复不明信息和电话,增强客户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让犯罪份子无机可趁。
防诈骗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二】
目前犯罪分子多以电话为平台实施诈骗,其形式多种多样并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诈骗:一是发布虚假中奖消息;二是利用网络购物陷阱诈骗;三是利用网络找工作或借贷骗取保证金、手续费;四是冒充家人、朋友qq或微信骗钱;五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借由事端骗取汇款。
作案技术科技化
犯罪分子首先通过有关手段套取被害人家庭的家人电话以及用户资料,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来电显示拨打过来的号码显示确实是110或10086等常见的业务电话,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放松警惕。作案手段现已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等技术,并十分擅长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控,一步步诱导对方上当受骗。
作案手段隐蔽化
犯罪分子往往只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话查品的组织者就从不抛头露脸,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款项也从不出面,而是指示手下或以酬金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进行转移赃款的活动,使得侦查机关即使扎到线索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深人抓捕。
社会危害巨大化
电信诈骗涉及的诈骗范围广、诈骗数大,是受害人蒙受巨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且表现为面对整个电话用户或特定群体的诈骗,起诈骗行为的实施并不是特意针对特定对象,而是广泛撒网,重点捕捞的形式,等待着受害者的上钩。
防范措施
高校大学生诈骗不是简单的高校和公安部门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需要共同努力。
1)社会层面: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公益广告和媒体曝光,加强社会公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公民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同时大力开展防范宣传,提高手机用户的防范意识,号召全民提高警惕性,当遇到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时,能主动、及时地向警方报案,并提供有关犯罪证据资料,为揭露、证实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高校层面:首先,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电信诈骗案例的宣传力度,在特殊时期做出重要安全提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重视学生信息的泄露问题,安排专门部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学校学生工作的流程和渠道,对于部分工作
作出官方明确通知,并设置学生反馈咨询渠道,方便学生对相关事宜的咨询和核实。
心得体会&防范措施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总结和建议
电信诈骗危害巨大,防范电信诈骗要从自身做起,民众要做到不贪婪、不轻信、多防范。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多种电信诈骗进行严厉打击、加大科技预警和打击力度、宣传要加大力度,要将防范意识深人人心、要规范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完善立法重点打击。将电信诈骗消灭在萌芽里。
防诈骗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三】
以前总觉得电信诈骗离我们很远,但是这次却真真实实的发生在了我们的营业部,而且被电信诈骗的对象还是我们行的退休员工,作为营业部的一份子,我对这件事也感到了深深地遗憾,毕竟我们营业部承载了农商行的很多的希望。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偶然当中也带着必然。试想一下,如果这次这次急急忙忙来办业务的是一位我们毫不认识的客户的话,那我们是否会不断的问他汇这么多钱的缘由,然后让他填写一张防金融诈骗的单子呢?所以我们要痛定思痛,决不让此类事情发生第二次,毕竟通过这样的途径吸取教训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有几点感受:
1、以后不管谁来办业务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推脱就二话不说受理了业务,表面上看我们是给他们帮了一个忙,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某一个细小的环节我们没有注意就会给别人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
2、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察言观色,及时发生客户的异常表情和动作,如发现在办业务的过程中频繁的接听电话,神色慌张等现象的要及时的和客户沟通,以免客户不必的损失。
3、在平时办业务时,要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防止金融诈骗,加大防备诈骗案件的宣告道育力度,培养客户的防备意识和警戒性。办理取现、转账等业务时候,养成给客户填写安全提醒单和防止金融诈骗单的习惯,这样既能提醒客户又能保给我们自身加上一条安全线。
防诈骗感悟收获范文五篇【四】
今天晚上学院组织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 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办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往事不堪回首,遥想当年,我青涩少女一枚,独自一人来武汉上大学。来大学第一天就被学姐学长骗,对我这个对大学充满幻想的小女生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记得当时刚来为自己买完生活用品回 寝室,一学姐自称是关心学弟学妹敲我们的门,她进来后就大谈她的大学生活经验,让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军训、不要想家之类的。我们当时都觉得学姐真的很好,觉得学姐很亲切。
但是呢,当她讲完讲完这些后,就开始说让我们买英语资料,考四级、六级各种资料,推荐我们买。可是我们都不知道在我们学校大一是不可以考英语四、六级的。还有就是一份要200块钱,对我们来说数目还是很大的。都怪我们耳朵软,相信她,就买了她的资料,刚开始时,她还有给我们送几份报纸、一本词典,然后就杳无音讯了。
学姐骗学弟学妹这种事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是一种变相诈骗行为。我认为这种行为和我们影片中看到的诈骗分子欺骗老奶奶、善良的路人、担心孩子的妈妈、怀念旧情的同桌的你一样,是很不道德的一种行为。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机关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诈骗感悟收获范文五篇【五】
随着互联网、电信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今年以来全国范围电信诈骗金额达到7000亿人名币,诈骗名目繁多,涉案人员众多。为切实提高广大学生对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现将有关防止网络(电信)诈骗的安全知识提醒如下:
一、网络诈骗
1“网络钓鱼”利用欺骗性电子邮件和伪造的互联网站进行诈骗活动,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一旦用户输入账号、密码,这些信息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窃取,账户里的存款可能被冒领。此外,犯罪分子通过发送含木马病毒邮件等方式,把病毒程序置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用这种“中毒”的计算机登录网上银行,其账号和密码也可能被不法分子所窃取,造成资金损失。
2、网络购物类诈骗 是指在互联网上因买卖商品而发生的诈骗案件:
—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提供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比如谎称“账户最近出现故障”或“不使用支付宝,要收手续费,可以再给你算便宜一些”等理由,诱骗事主使用先汇款后交货的不安全交易方式。
—骗子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货后连呼上当,叫苦不堪。
二、冒充熟人诈骗
部分大学生到异地求学,使得不法分子趁机利用父母的担心进行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骗子自称是学生的某位老师,常以学生生病,急需住院或手术为由,要求家长汇款。
冒充QQ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_用户密码,然后张冠李戴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要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三、网上中奖诈骗 当您登陆QQ或打开邮箱时是否会收到一些来历不明的中奖提示,不管内容有多么逼真诱人,请您千万不能相信,更不要按照所谓的咨询电话或网页进行查证,否则您将一步步陷入骗局之中。
四、特别提醒
面对以上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手段,应该如何有效地识别、应对和防范? 别着急,警方给您支招:
1、不要主动与对方联系,拨打所谓的咨询电话,这样只能使您一步步上钩。
2、不要过分依赖网络,遇到有人借款,要牢记“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再找亲人谈一谈”。
3、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人的恐慌心理,制造紧张气氛,不停地变换角色,让你来不及分辨真假,并催促你办理。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是骗子,马上停止汇款,不再继续交钱,防止扩大损失。
4、马上进行举报,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辅导员等向有关部门进行求证或举报。
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我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切实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帐;要及时报案。
防诈骗感悟 篇2
要创业, 必然要接触社会, 必然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 包括诈骗。
王敏敏去年大学毕业后, 先是在一家商场当了经理助理, 怀揣创业梦, 于今年初在某著名电子商务网站上开了个账户, 开始网上创业。一次, 王敏敏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某位有着“高资信度”标志的客商低价批量提供优质工艺品。为了慎重起见, 她通过工商部门了解供货商的情况。在确认供货商的“身份”后, 王敏敏便从下家那里预收了30%的货款, 按照网上提供的账号汇款过去, 可订购的工艺品却始终不见送到。下家反复催他交货, 情急之下她只好亲自前去提货。上门后, 王敏敏傻了:与上家同名的企业确实存在, 但只做钢铁贸易, 不搞工艺品, 而且从未涉足电子商务领域, 至于网上的上家企业, 是行骗者盗用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后虚构的。最后, 王敏敏赔偿下家客户大几万元。
事后, 王敏敏作了深刻反省。发现电子商务虽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 但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 风险更大。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高科技移花接木, 借用正规企业的名号行骗。不少创业者由于不熟悉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和特点而上当受骗。
业内人士认为, 网络其实只是交易的一种媒介, 通过网络获得商业信息后, 创业者应进行网下考察。特别是高利润的项目、业务量大的单子, 亲自实地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有条件的话, 也可请投资、法律方面的专家把关。此外, 目前网络传销活动日益猖獗, 创业者在网上“冲浪”时更要当心落入传销陷阱。
由此可见, 创业路上陷阱重重、骗术多多, 稍不注意, 就会被这样那样的骗术骗得一无所有。因此, 吸取一些防骗经验, 对于正在创业路上的创业者们来说, 同样是一种投资和回报。以下选辑的这些骗术, 很有典型性, 应予防范。
★“做笼子”。一些骗子自己无货, 却谎称有货, 把需方领到码头、货场或仓库, 把别人的货说成是自己的货行骗。受骗人的错误在于, 有时过于相信感觉, 认为亲眼所见, 不会有假, 而假象往往混杂于这种感觉中。
★调包计。商界常见骗术之一。骗子出售某种商品, 让你看到的是优质样品;或让你验看的是真货, 待货物运到时, 才发现交来的是假货;或在你考察时看到的是新机器, 待你收货时, 方知是被淘汰的旧机器。
★“钓鱼”术。这类骗术的一般方法是:先与你签定小额合同, 认真履行, 取得信任后再签大宗巨额合同行骗;或与你签定大宗巨额合同, 先付小额贷款、定金, 或采取行贿、回扣等圈套骗取货物。
★不收货。商场上常有这样的情形:作为供方或加工方的你, 不远千里, 辛辛苦苦地把货物运到对方指定的地点, 对方却以“货物质量差”等理由, 把你的货物拒之门外, 或者拒付货款。这多为需货方的欺诈手段。对付需方欺诈, 除预先订好具体、明确、公平的贸易合同及封存自己货物样品外, 还应请教法律顾问或诉诸法院。
慎防抢劫诈骗 篇3
如何预防抢劫
预防抢劫案件的发生,应注意如下事项:
1外出不要携带过多的现金和显眼的贵重物品。
2不外露或向人炫耀随身携带的现金和贵重物品。
3现金或贵重物品最好贴身携带,不要置于手提包或挎包内。
4出校上街,应结伴而行,避免独行晚归。
5不去行人稀少、环境阴暗、偏僻的地方(如后山树林等地)闲游、散步或谈情说爱。
6不深夜外出、晚归、或通宵在外不归。
7穿戴适宜,尽量使自己活动方便。
8发现有人尾随或窥视,不要紧张露出胆怯神态,可回头多盯对方几眼,或哼首歌曲,并改变原走路线,朝有人、有灯的地方走。或打手机通知人接护。
万一遭受抢劫该怎么办
要保持精神上的镇定和心理上的平静,克服畏惧、恐慌情绪,冷静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对比双方的力量,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1尽力反抗。只要具备反抗的能力或时机,就应及时发动进攻,制服或使作案人丧失作案的心理和能力。 2尽量抗衡。可借助有利地形,利用身边的砖头、木棒等足以自卫的武器与作案人僵持,使作案人短时间内无法近身,以引来援助者并给作案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3寻机逃跑。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看准时机向有人、有灯光或宿舍区奔跑,并边跑边呼救,争取别人援助,同时震慑案犯。
4巧妙周旋。当已处于作案人的控制之下无法反抗时,可按作案人的需求交出部分财物,采用语言反抗法,理直气壮地对作案人进行说服教育,晓以利害,造成作案人心理上的恐慌。切不可一味求饶,要保持镇定,或与作案人说笑,采用幽默放松的方式,表明自己已交出全部财物,并无反抗的意图,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反抗或逃脱控制。
5间接反抗。即趁其不注意时在作案人身上留下暗记,如在其衣服上擦点泥土、血迹:在其口袋中装点有标记的小物件;在作案人得逞后悄悄尾随其后,注意作案人逃跑去向等,寻机报案,反败为胜。 6刻记案犯。尽量记住案犯的特征,如身高、年龄、体态、发型、衣着、胡须、疤痕、语言、行为等特征。 7及时报案。作案人得逞后,有可能继续寻找下一个抢劫目标,更有甚者在附近的商店、餐厅挥霍。如能及时报案,准确描述作案人特征,有利于公安、保卫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布控,抓获作案人。在校外被抢时,应及时向“110”或所在地派出所报案。
8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可能,就要大声呼救,或故意高声与作案人说话,设法让附近人知情、帮助报警或喊入援助。
遭受抢劫灵活采用上述办法,是有可能制服作案分子的。某校一男一女两大学生,深夜十一点多钟在校园树林中漫步,突然,数名小流氓围了上来,欲强行搜身,女学生吓得直发抖,男学生则急中生智,掏出香烟、打火机和几元钱,假说自己也是社会上玩的,愿意和他们交个朋友,小流氓见他爽快,也没过多的为难他们,拿丁东西扬长而去。这时男学生让女学生回去报案,自己则悄悄尾随其后。没过多久,有说有笑分享“果实”的小流氓们被全部抓获。
犯罪分产骗学生的招术
随着社会治安的日趋复杂,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往往在我们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头上打主意,借结交之机或推销之名,变换手法,施展骗术,引其上当。
1伪装身份,直接骗钱。诈骗分子李某,西装革屨,风度翩翩,持某电视台台长名片,提高级摄像机一部,来到某地一所学校学生宿舍,声称要招收若干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每人先交五十元报名费,经考试合格录用。当即有二十多名学生报名交款。李某为这二十多名学生录了相,说是带回去审核时作参考。结果,李某骗得现金1000余元后,逃之夭夭。
2010年12月下旬的一天,某校一女生张某度假返校,在株洲火车站遇到几名声称北京某重点大学学生的”帅哥”,“帅哥”故意将学生证掉出来让张某看,并装出一幅可怜的样子说:这次与老师和同学们出来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因故走散了,身上没带钱也没有手机,没法与老师和同学们联系,张某深信不疑,便给他们借用电话卡,并拿出钱说去给他们买水喝,“帅哥”接过钱十分殷勤地争着去买,张某喝了“帅哥”买来的“饮料”后,就迷迷糊糊的将自己身上携带的200多元现金和存有5500多元的银行贮蓄卡借送了“帅哥”,并告诉了他们贮蓄卡密码。待张某乘车返校清醒过来时,到银行查询得知银行的存款已被人取走。
2推销紧俏商品,以假钞骗真钞。2010年10月,不法分子张某和廖某探听到某高校刚发过奖学金,有意到女生宿舍行骗。她们带着紧俏的真皮背心去推销,优惠价说成108元,声称初交朋友,只收整数100元。行骗者事先就在衣兜里装有一张100元面额的假币,买皮背心的女生付100元面额的真钞,行骗者接过去往衣兜里一插,马上又拿出来还给对方说:“最好付零钱。”纯朴的学生万万想不到瞬间返还她的钱已经不是她刚才付的那张真钞了,又拿了两张50元的真钞付给对方。等得知上当时,行骗者已无影无踪。
3睱装销“黄”,乘机敲诈。2009年10月一周末晚上,某校学生刘某和王某无聊闲逛到夜市场。有一人拿着录像“光盘”鬼鬼祟祟地推销说:“享受刺激,难得机会,有意者价格优惠。”这两个学生神魂颠倒,经不住诱惑。刚与其谈好售价,就冲出一伙人说:“我们是便衣警察,你们敢于这违法的事,是当场罚款?还是到所里接受审查?”行骗者诈光学生身上的钱还不满足,又坐出租车到学校里拿钱,碰上校卫队巡逻盘问,才当场抓获。
4故意撞人,勒索钱财。1999年8月的一个晚上,某校的三位学生在灯光耀眼的大街上散步,莫明其妙地有一名过路入撞了过来,那人撞人后拣起落在地上的眼镜说:“你眼睛瞎了,我这副眼镜是进口玻璃、进口镜架,价值180元:你们撞烂了我的眼睛得赔!”不知“行情”的同学以为三张正理嘴,不愁论输贏。想不到又走来一伙人,摆出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说:“你们撞人不认帐,还想打人,若不赔偿,我们要帮他摆平……”三位同学见势不妙,只得掏光身上的钱,还挨了一顿打。在回校的路上才明白,今晚遇到的是合伙作案的骗子和流氓。
5骗取信任,掩盖真相。某校附近个体小吃店主张某,主动与校内几个经常来店进餐的学生拉关系,表现得十分慷慨,不久即与学生交上朋友。学生也常将
张某带进学生宿舍玩乐。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学生宿舍的钱物经常不翼而飞,张某有时还主动资助一点,同学们之间互相猜疑,唯独对张某不曾怀疑。后经校保卫部门周密调查取证,终于查获张某利用往来自由之便多次盗窃学生大量现金、物品的事实。
6利用关系,寻机盗窃。
7投其所好,引诱上钩。2001年10月的一天,诈骗分子刘某在某高校闲游伺机行骗,旁听到李某同学要寻找一份业余家教工作,便上前答应给李某帮忙,并主动请李某等同学到一餐馆吃饭,到了餐馆他热情地请李某等同学自己点菜,自己推说在门口接一个人而出,李某点好菜后左等右等不见人来,去到柜台询问,才知那人早已拿几条芙蓉王烟走了。后来店主扭住李某等同学要求付款结帐,还闹出一场“官司”,结果当地派出所出面调解,才免付这桌“宴请”款。
无情的现实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极普通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交往中不能没有安全意识。
为什么有些大学生
在交往中容易受骗上当
学生时代是一个伴随探索与追求,理想与奋进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学生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少不了人际交往,这是极为正常的事。然而值得提醒的是,有那么一些学生书生气十足,只记得“世界充满了爱”,忘却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忘记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并存,因而不加选择或不懂选择,轻率交友,尽管有善良的动机却落得不幸的结局。诚然,同学们的初衷往往无可非议,但是,从众多受骗上当的事实中反思,不难看出我们学生身上的确存在不少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的因素。
1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在学生宿舍,时常有一些前来寻访的熟人、老乡、同学,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老乡、同学的同学之类的人。这其中有真有假、有良有劣,而我们其中许多同学缺乏社会经验,不辨真伪轻信于人,而且常常把有人寻访看作是一种荣耀。
2疏于防范,感情用事。不少同学(尤其是新生)由于一直都很幸运没有遇到被骗上当等倒霉的事,进入职校后一直沉浸在幸喜之中,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易于感情用事,这在客观上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3有求于人,轻率行事。每个人都免不了有求于人的事,如果不辨青红皂白,为达目的而轻率交往,弄不好会上当受骗。
据调查,当前职校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急于成名爱慕虚荣而无意戒备;想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又缺少门路等等。如某校应届毕业生董某,为能分配到某单位工作而四处奔波。经过入托人再托人,结识了一位自称与该生理想单位的总经理的儿子是“割头换颈的朋友”的胡某。胡某声称:“此事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交800元介绍费就可以了。”董某无奈,写信要父母寄来了800元”介绍费”。胡某钱一到手便无影无踪了。董某再回头找那些萍水相逢的中间介绍人,得到的也只有几句“无奈”的话。在交往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包括正式的关系和非正式的关系,都是通过交往形成的。作为社会的人,应该懂得交往,善于交往。古人云:“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但是,与谁交往?怎样交往?这是很有讲究的。这里仅从安全的角度谈谈交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最基本的交往关系
校园内的人际交往是具有多样性的。但是就交往的对象和范围而论,无论学校大小,专业如何,班集体总是校园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就成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正常的师生情谊比什么都可贵。唯有正确处理好这两种基本关系,才能促成我们顺利完成几年的学习任务。
2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智
人的情感,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理智的成分。我们有些同学在交往中受骗上当,往往吃亏于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因此,在任何交往场合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对外界作出正确的反映。这其中,特别要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人。
(1)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态度应诚恳但不轻信,三思而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
(2)对于”初相识”,要谨慎。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不了解对方的时候,不要轻易露出自身的底细。
(3)对于漂浮不定的上门客,接待要谨慎,处置要小心。应尽量在集体环境中接待,避免单独接待(尤其是异性之间)。
3交往要有选择
(1)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关系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应该建立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和利害关系。
(2)注意”四戒”。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4交往应不失防备
(1)古人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与陌生人交往必须要有防范之心。
(2)交往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对方有疑点或已经受骗上当,应该及时向老师或学校保卫部门报告,切勿“哑巴吃黄莲”。职校学生求职时如何防止受骗
2009年7月某职校一位应届毕业女生杨某从网上得知,广州阳江市某校招聘教师,便独自一人前去应聘,张某到达广州没直接去找招聘的学校,而是与网上告知的联系人”张处长”电话联系,结果被“张处长”一伙人”招聘”到一住处,控制了两天,后来张某设法与学校取得联系,并经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抓获了这伙专门在网上发布广告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团伙,张某才得以解救。
为此,在求职时应注意如下方面:
首先,尽可能通过组织,到人才市场、学生供需见面会上双向选择,或通过学校等就业部门介绍选择就业单位,这是主渠道,不要轻信网上信息或陌生人介绍。
其次,尽可能多了解。诸如招聘单位的虚实、基本情况、将从事工作的性质等。可通过组织、亲友了解,有条件的也可以亲自登门,实地考查。这样除了防止受骗外,还便于在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使自己更加主动,防止以后发生一些民事纠纷。
第三,出门求职,最好与同学结伴而行,特别是女生,应尽可能不独自而行。对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有必要的了解。上门考察招聘单位应直接到招聘单位,不要直接找任何不认识的中介人员,以免受骗上当。
第四,对未经学校验证、考察、同意而擅自来校招聘的单位或个人应予以拒绝,决不能轻信,必要时应将其带到学校保卫部门或就业管理部门查证。
防电信诈骗 篇4
1、旅途电话诈骗
“我是某市某医院,你在某大学读书的儿子(女儿);或者外出旅游的爱人(外出务工的某亲人),在某某次列车上接头处不慎摔倒,脑颅出血,现已送到我院救治,我院已作了前期处理,现需后期救治费XX万,请速汇款到医院某账户,否则我们将放弃抢救……”
违法犯罪人员往往在车站假扮热心人、通行人、老乡或学友,在骗取信任后,互留通讯地址、家庭电话或手机号码。等分手后向旅客的家属或亲人打去电话,称旅客在外突发疾病或遇到意外事故正在医院接受抢救,让家属立即汇“救命钱”。有的家属来不及仔细思考就将钱如数汇出,正中了骗子们的圈套。
2、电信电话诈骗
“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您的电话(或互联网)已严重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调查……”
这是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局或公安工作人员拨打你的电话,告诉你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所申领的电话已欠费。随后由一名公安人员接听电话,称你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你经济不受损失,需将本人存款转移至一个“安全账户”,并且通过电话频频催促你赶快就近转账,不然损失更大。
3、退税电话诈骗
“我是XX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现向您退还税金……”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你的电话,称“国家已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现要退还税金”,让你提供银行账户、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退税款,当你到银行后,犯罪分子又称自助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犯罪分子的电话提示音操作,然后趁机划走你的钱财。
4、忽悠电话诈骗 “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的老朋友哎(老同学、做生意的老搭档)!连我都记不得了?对、对、对……我就是您的老朋友老X!记住我换了手机号码,现在就改过来,改日再联系。”
犯罪分子先拨通一个电话,让对方“猜猜我是谁”,对方往往碍于情面,就在自己的同学、亲友中联想猜测来电话者。此时犯罪分子就顺势答应,并称进期要到昆明、大理、丽江旅游,会顺便来看望你,为下一步诈骗做好铺垫。次日或隔二日,对方的老朋友(老同学、做生意的老搭档)会编造来昆明旅游的途中遭遇车祸(因生病、因吸毒、因嫖娼)等原因或谎言向你借钱,让你把钱汇到指定的账户,当你放松警惕,对方便诈骗成功。
5、手机短信诈骗
“请把钱直接汇到XX银行账号就可以了,户名XXXX”……
犯罪分子大批群发短信,称“自己银行卡消磁了,把钱直接汇到我同事的账号,账号xxx”。碰巧你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一时疏忽,就会直接把钱汇到犯罪分子的账号上。
6、手机信息诈骗
“免费提供中长期贷款,无需担保,立即可办。电话XXXX”……
犯罪分子通过手机信息或报纸、网站发布信息,称能够提供免担保贷款,如果你与之联系,他会声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者部分利息,并要你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钱“企业验资款”在账上,证明企业的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他查询。而实际上犯罪分子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把你的验资款转走了。
7、消费透支诈骗
“亲爱的顾客您好,你已经在家乐福(沃尔玛)超市透支消费X千元或X万元,垂询电话XXXX”……
犯罪分子向你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内容的短信,当你用电话“垂询”时,几名同伙分别扮演“银行”、“警方”、“银联管理中心”等,为你设下层层圈套,只要你确定你卡上有大量资金,对方便会“忠告”你把钱转到“安全账户”上,而所谓的“安全账户”就是犯罪分子事先用假身份证开设的诈骗账户。
8、获奖信息诈骗
“XX公司10周年庆典,贵公司感谢您多年的支持,为回报社会和,公司开展社会抽奖活动,恭喜您获得一等奖,公司垂询电话XXXX”……
犯罪分子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短信群发等途径,向你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刮刮卡),当你拨通中奖查询电话,会有人“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然后告诉你需要缴纳税费(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后,奖品及时寄出。你稍不留意立马上当受骗。
9、电脑预测诈骗
“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基金,保证中奖和盈利,不赚不收费”……
犯罪分子利用你的投资投机心里,声称能够99%的预测电脑彩票的中奖号码,或指导投资股票盈利,代管股票投资方式,诱骗你上当,如果你稍一表露有兴趣,对方就会花言巧语劝你入会,只需收取少量的会费或服务费。防范电话电信诈骗 要注意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相信,更不要轻易相信“银行账户不安全”、“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要及时挂断电话,不要回复手机短信,不给犯罪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情况。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设密码。据公安机关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超过70%。因此,中老年人和妇女同志要格外引起注意,需要汇款、转账的,应先与家人沟通或拨打110咨询,还有一些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账户账号,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防诈骗剧本 篇5
陷阱一:以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帮贷款
某高校学生高某报警称,社会人员夏某等人在江宁大学城文鼎广场让其以自己的名义在“分期乐”“名校贷”“优分期”“99分期”“人人分期”“拍来贷”等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帮助其累计贷款3万余元,事后给了他2000元好处费,并承诺所有贷款均由夏某等人来还。但对方一直未还款,目前上述贷款平台多次以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催其还款,夏某等人已经联系不上,不知去向。
陷阱二:冒用大学生身份贷款
南京某高校学生吴某通过一个姓王的男子办理了大学生贷款,事后发现,该男子未经本人同意,继续以其名义在网站多次办理贷款累计金额高达35000元。被发现后,该男子声称无需吴同学偿还,自己会按期还贷,但随后销声匿迹。
陷阱三:网上设虚假贷款公司
杨同学在百度上搜索“大学生创业贷款”,检索到一家无需抵押的公司。杨同学加了对方QQ后,对方传真过来一张贷款合同书,要求杨同学缴纳3000元保险金。杨同学通过支付宝转账后,对方又以信誉不足为由要求再转8000元。后对方又要求再转9000元,杨同学产生怀疑,电话咨询了上海银行本部,发现该公司为冒牌贷款公司。
陷阱四:以“黑户”为幌子吸引大学生贷款
聂同学在网上结识的朋友告诉他,在南京进行大学生分期贷款可以操作为“黑户”,成为银行内部的呆账,从而不用还款。今年1月23日,聂同学和朋友一起来到江宁义乌商品城找人操作大学生分期贷款,主要方式就是贷款购买苹果手机,拿到手机后卖掉套现,并成功分红2000元。但事后,贷款平台开始催其还款。此时,聂同学发现可以操作为“黑户”不用还钱是虚假信息,但其朋友已不知去向。
随着“双11”的到来,不少人将其视为一年节省开支的好时期,但同时犯罪分子也盯上了这群自称“剁手党”的网购人群,发明了多种骗术。根据郑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调查发现,针对网络购物群体,犯罪分子最主要使用的手段是冒充电商平台的客服,以购物者的订单出现问题或商品质量有问题为由,实施诈骗。
这起网购诈骗案例发生在2016年5月,河南某高校女大学生张婷(化名)在聚美优品上购买了一个厨房多功能器。第二天下午,她接到一个显示为广东号码的电话,对方自称是聚美优品客服人员,直呼张婷的名字,并向她核实了网购时所在商铺的信息,称由于系统原因,张婷购买的物品订单失效,需要给张婷办理退款。对方通过短信发送给张婷一个网址链接,要求她通过这个网址,在打开的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
因为这名“客服”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购物详细情况,张婷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登录网站填写了个人信息。
由于购物时使用的是家人的银行卡,张婷按照“客服”要求操作后,家人的手机上立即收到4条由银行发来的验证码。“客服”称退款操作需要,又要走了验证码。不一会儿,张婷发现家人手机上收到银行短信提醒,这张银行卡刚刚被分4次转走总计20万元人民币。
意识到被骗后,张婷向郑州市公安局解放路分局报警。尽管民警迅速联系郑州市反诈骗中心,对诈骗分子的作案银行账号进行紧急止付,但由于张婷报警时距诈骗分子转账已过去将近4个小时,诈骗分子早已将赃款转移,张婷卡内的20万元人民币没能被成功追回。
郑州市公安局解放路分局反诈骗民警朱泰隆介绍说,诈骗分子行骗所用的信息,一般是从网络黑客或者部分丧失职业道德的商家、快递员手里购买最新的网购订单信息,内容十分详细,包括购物时间、店铺、商品名称、客户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
防诈骗宣传标语 篇6
2、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3、欠费通知要核实,大额汇款要谨慎。
4、公共WIFT莫使用,小心信息被套取。
5、电话退税不要信,骗取钱款是目的。
6、陌生人电话自称官方的时候问问自己:即使能说出你的准确信息,但他自己说自己是官方就真的是吗?
7、苍蝇专叮有缝蛋,骗子偏爱贪财人。
8、路遇借钱提高警惕,爱心泛滥小心受骗。
9、网友借口会很长,涉及金钱莫慌忙,记住网络没有丈母娘。
10、接到陌生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11、致富十年功,诈骗一场空。
12、严厉打击,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13、陌生电话先求证,寄钱汇款须谨慎。
14、所谓内幕和信息,全是人家使的计。
15、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电信诈骗的犯罪。
16、个人信息最重要,密码账号勿泄漏。
17、心中无贪念,骗局远离身。
18、不贪便宜不吃亏,不捡馅饼不上当。
19、严厉打击电信诈骗,保障公民财产安全。
20、万般骗术皆为财,遇到疑虑找人问,紧急情况请打“110”。
21、飞来大奖莫惊喜,让你掏钱洞无底。
22、拮紧钱袋多留神,资金安全有保障。
23、陌生电信说到钱,一律挂断别相信;陌生电话不牢靠,反复查询很重要
24、预防诈骗听我说,要你打钱往后拖。拖上三天看一看,都是鬼怪和妖魔
25、网上借你钱,电话沟通先。
26、陌生电话说你事,你就巧妙应对之。凡涉金融和股市,十有八九是骗子。对方不知你名字,怎知账户已透支?揭穿骗子巧簧词,拒绝诈骗不疑迟
27、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电信詐騙犯罪。
28、防卫好,财产安全得保障。
29、保护信息安全,预防电信诈骗。
30、问清查清不单行,兼职陷阱无踪影。
31、全力打击犯罪,维护人民群众经济利益和正常经济秩序。
32、网购收购要小心,反复要钱不是亲。
3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全面排除安全隐患
34、心悸悸其欲购兮,我将细思而求稳。
35、陌生号码来电话,涉及银行信用卡,透支洗钱医保卡,中奖退税补差价,半夜电话响一下,全是假冒属欺诈,不回电话不理他,及时挂机不要怕
36、遇事不慌利不贪,网络难。
37、取款转帐多留意,小心坏人设陷阱。
38、积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提高识骗防骗能力。
39、返现、中奖、搞投资,不是馅饼是陷阱。
40、“馅饼”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41、极速上网,精彩共享。
42、遇事不慌,见财不贪,电信网络诈骗难。
43、谨慎即是“防火墙”,警醒最牢“铁丝网”
上好防电信诈骗这一课 篇7
2016年高考,山东省临沂市女孩徐玉玉以568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8月18日,她接到了教育部门的电话,让她办理了助学金的相关手续,说钱过几天就能发下来。然而,8月19日下午,她接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有一笔2600元助学金要发放给她。由于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门电话是真的,所以当时他们并没有怀疑这个电话的真伪。按照对方要求,徐玉玉将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打入了骗子提供的账号……发现被骗后,徐玉玉万分难过,当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报了案。在回家的路上,徐玉玉突然晕厥,不省人事,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没能挽回她18岁的生命。
年轻的生命还没有完全绽放,就憾然逝去,让人惋惜。有人痛恨诈骗分子太猖獗,也有人将矛头指向实名制落实力度不够,还有人将此案归因于个人信息泄露。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其实,不管如何归咎,我们都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都还是学生,都是被教育的对象。他们并不是个案,而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员。
近6成青少年遭遇过网络威胁
2015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59万余起,被骗走222亿元。据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显示,近6成青少年遭遇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令人失望的是,8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
有数据显示,去年前4个月,北京高校日均发生电信诈骗案件2.9起,发案量已占到高校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因此,救助被电信诈骗所困扰的学生群体,就显得格外必要和紧迫。
为什么学生这么容易受骗?
无论是领取补助,还是冒充公检法,都不算是很高明的骗局,为何却有人频频中招呢?“一般学生警惕性比较低,也没有多少社会经验,往往比较容易中招。”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介绍,统计发现,学生被骗的方式,大致包括:网络兼职、冒充公检法、领取补助、开学机票改签、伪基站短信中奖或者银行网页升级、网购点击了含有木马病毒的链接、网上办理信用卡、冒充熟人等诈骗方式。
一些办案者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个人信息泄露、容易受到诱惑、社会经验不足和防骗教育缺失,是学生群体频频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关键原因。
——个人信息泄露。在徐玉玉案件中,不法分子打来电话,称有一笔2600元的助学金要发放给她。因前一天曾接到教育部门发放助学金的通知,因此她并未辨别电话真伪。这表明,徐玉玉的个人信息可能已遭泄露。
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王博说:“大学生接触网络较多,经常在网上注册各种账号,现在网站都要求实名制,注册时需要填写个人姓名、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这些个人信息极有可能被网站‘内鬼倒卖谋利。
——容易受到引诱。湖南省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郭建华说:“高薪兼职”和“中奖通知”是大学生上当最多的两类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大学生急于赚钱或积累工作经验的心理,一步步引诱大学生“上钩”。
2014年9月,长沙市岳麓区19岁大学生熊某接到自称“新浪微博客服”的电话,称其在新浪微博中奖6万元,但需要交纳3000元手续费和税款。熊某按照对方要求汇出1.2万元,到账后对方电话立即关机,熊某方才发现被骗。
——社会经验不足和防骗教育缺失。
青少年学生涉世不深,社会阅历较浅,且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警惕性低,加之很多人没有系统完整地接受过网络安全教育,因此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囊中之物 ”。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从小学到大学都开展了各式各样和网络相关的课程,可这些课程中,却很少有教导学生网络自我保护的部分。很多青少年连基本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都没有,就更别指望现今教育还会教导学生在被骗后要如何应对、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在这一方面的忽视和不作为,才造就了徐玉玉悲剧一再的发生。
北京某高校一位辅导员表示,针对电信诈骗的防骗警示教育,以前高校很少做,尽管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但总的来说做得还远远不够。
防骗教育别止于入学第一课
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一些高校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将“防骗教育”纳入新生教育的第一课,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会被要求完成电信诈骗等测评,入校后还要听防骗讲解。江苏省大学新生每人都要参加“安全知识考试”,60%以上题目与防电信诈骗有关,不达80分要重考,一直考到通过为止。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肖纲领认为,部分高校对新生进行防骗教育,既是对舆论的有力回应,也加强了对新生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值得所有高校加以借鉴。不过,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防骗教育必须成为一种常态,不能止于入学第一课,防骗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防骗教育的全面化、立体化。
高校通过在通知书中附防骗指南,在报道现场发放新生安全手册,开展入学讲座等措施来开展防骗工作,对于新生来说,或许有效果,但对其他学生来说,作用并不明显。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大学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被骗情况,这说明对于大学生的防骗教育,不能满足于新生入学时段,而是要贯穿在校全过程。从防骗教育的内容来看,有些内容应是相同的,对不同年级学生都适用,如传销防骗教育;有些则应差异化,如对毕业生就业防骗加以宣传和引导。
另外,中小学也应加强防骗教育,并根据学生所在阶段有差别的开展。对小学生,可以开展诸如“如何与陌生人接触”的教育,辅之以网络防骗教育;对于中学生,则不仅要进行现实中的防骗教育,也要进行网络防骗教育,二者不可偏废;对于特定阶段的学生,如中考、高考、入学新生等,则要进行特殊安全教育,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案例的分析,提醒学生注意骗子的违法行径。
防骗教育不仅要吃“大锅饭”,还要“开小灶”。由于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家庭贫困的学生所获得的信息相对滞后,受骗概率较大,因此在防骗教育中应加强对此类群体的关注,予以必要的信息提示和安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