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残儿鉴定原则

2024-05-15

病残儿鉴定原则(精选8篇)

病残儿鉴定原则 篇1

病残儿鉴定

1、凡认为其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病残儿鉴定。

2、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由女方申请。

3、女方向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交有关病史资料,包括病残儿的病史、检查、检验报告及县级以上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

4、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生管理部门。

5、乡(镇、街道)计生管理部门应在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于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计生行政部门。

6、县级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

7、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鉴定。

8、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所作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个月内,可向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申请省级鉴定。

9、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省级鉴定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上报省级计生行政部门。

10、省级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定期对申请再鉴定者组织鉴定。省级鉴定为终局鉴定。

11、省级或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将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于30个工作日内逐级通知县级计生行政部门及申请鉴定者。

第二章 鉴定组织

第六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聘请认真负责、秉公办事、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热心计划生育事业,具有副高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鉴定材料《病残儿鉴定》。每次鉴定前根据申请鉴定的数量和病种的分类,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设若干鉴定组,每个鉴定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每个鉴定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 名。

第七条 鉴定组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申报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真实可靠,提出需要补充的有关材料;

(二)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现场实施体格检查并确定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提出疾病诊断(包括病名、病因、遗传方式)、病残程度、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并根据指导原则,提出是否可以再生育及产前诊断的建议;

(三)对暂时难以明确诊断和需要治疗观察的病例,提出处理意见和再次鉴定的时间;

(四)为被鉴定者的父母、亲属做好医学咨询服务;

(五)总结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情况,提出改进鉴定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本次病残儿医学鉴定负责。

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在鉴定期间履行职责。非鉴定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意见不作为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依据。

第八条 鉴定组确定的有关辅助检查项目,应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

第九条 鉴定工作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鉴定诊断、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组集体讨论作出。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参加鉴定的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第三章 鉴定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 凡认为其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十一条 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资料。

第十二条 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病残儿鉴定原则 篇2

关键词:病残儿,医学鉴定,出生缺陷

病残儿是指因先天(包括遗传和非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患病、意外伤害而残疾,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然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1]。我国以“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基本国策,为了解云浮市病残儿出生缺陷病种、病因、构成比情况,本文以《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简称ICD-10)[2]为疾病分类标准,对云浮市2002~2011年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病残儿的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云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根据《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原则》以及《广东省病残儿医学鉴定参考标准》,组织专家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选择2002-2011年已通过病残儿医学鉴定,其家庭参与二胎指标审批的480例患儿。

1.2 研究方法

对患儿资料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致残疾病统计按ICD-10一级分类,统计主要的致残疾病种类,按患者数统计;出生缺陷的统计参考国际标准,按病种数分类统计。统一编码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云浮市2002-2011年通过鉴定审批病残儿480例。病残儿户籍为农村138例,男孩135例,女孩3例;城镇为342例,男孩215例,女孩127例。病残儿平均年龄7.5(0~16)岁。

2.2 主要的致残病种构成

云浮市2002-2011年480例病残儿中致残原因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142例),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128例),循环系统(48例),精神和行为障碍(48例)。消化系统(3例)、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1例),较少见。主要的致残病种分类及构成见表1。

2.3 单病种构成及顺位

从病残儿单病种统计分析,2002-2011年有83个单病种。居前5位是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性心脏病、大脑发育不全、地中海贫血。见表2

3 讨论

3.1 建议推广ICD-10在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统计分析应用

目前,无论医院的病案统计,还是出生缺陷基础研究、临床诊疗、监测,都采用国际且广泛认可的ICD分类编码。因此,建议今后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的相关统计分析工作和论文发表,统一按ICD-10标准进行编码和分类[3]。从致残病种种类来看,神经系统疾病(142例)、先天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128例)为主要致残病种,与深圳市、连云港报道的结果相似[3,4]。

3.2 城镇病残儿数量高于农村病残儿数

云浮市城镇病残儿数量占病残总数的71.25%,高于农村病残儿数,与全国其他地方报道数量完全不同。如重庆市调查的结果是农村病残儿占病残总数的92.92%[5]。南京市为73.85%[6]。安徽芜湖市为70.53%[7]。分析原因:第一,与广东省的生育政策有一定关系。夫妇双方是农村户籍生育第一胎为女孩的,按政策可以生育第二胎。因此,农村户籍第一胎为女孩有残疾的,不用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但这一政策不适用城镇户籍。其次,城市工业污染、妊娠年龄增高、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导致城镇病残儿增多。第三,云浮市为山区城市,从人口分布来看,云浮市城镇人口数量占36.69%[8],大部分是农村户籍人口,可能因为经济问题影响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要完善各项检查,有的病种需要规范两年治疗。

3.3 加强孕期、围产期保健

本组资料中,单病种脑性瘫痪居首位。脑性瘫痪是全球性常见的严重的出生缺陷病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产前及产时窒息及难产是导致新生儿脑瘫、智力低下、继发癫痫等病残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瘫痪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集中孕期和围产期,部分危险因素可以避免或预防的。因此,积极预防和消除脑瘫发病的各种可疑致病危险因素,有望降低脑瘫的发生率[9]。大力提倡产妇住院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减少胎儿产伤,减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不仅要提高住院分娩率,还应通过系统的产前检查,尽早筛查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早给予诊治,以不断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率(高危妊娠检出率、高危妊娠随诊率,高危妊娠分娩率)”,这是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围生儿死亡率、病残儿出生率的重要手段[10]。

3.4 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多无遗传背景,发病率约0.7%[10]。风疹病毒感染后累及胎儿可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有4个主要出生缺陷,其发生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先天性耳聋、智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和眼异常(白内障、青光眼)[11],尤其是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容易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非常重要。但产前诊断水平有待提高,根据先天性心脏病高发情况,本地区医院可通过培训提高先天性心脏病B超产前诊断水平,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儿的发生率。

3.5 加强产前筛查、诊断

病残儿鉴定原则 篇3

一、趋善:课题成果鉴定要秉持两维价值观

《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先生认为,评价一项研究主要看两点:一是通过研究认识了什么,二是通过研究改变了什么。当然,这是对于普遍性研究而言的。对于基层教科研成效的评价来说,可以着眼于两点:一是做了什么,二是通过做,改变了什么。至少包含以下两维的视角:

1.既要呈现自变量投入,更要着眼于因变量变化

如,对于差异教学研究来说,以学情调研、课程调试、教学范型、细节关照策略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体系(“教”的层面的投入)属于“自变量”,如果最终的研究成果仅仅呈现出这些,仅仅强调“我的所作所为”或者“我们的付出”,就未免过于偏颇了,因为开展差异教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改造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活动,来探讨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差异与个性发展的最佳路径、有效策略,也就是说,最终还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是所谓的“因变量”。因此,“我的所作所为”“我们的付出”是否是有效的、是否是有价值的,应通过“学”的效果来检验,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的角度,做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情态、学习能力、学习习性等因素在内的相关测查,依据测查结果来综合判定差异教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既要呈现外显性成果,更要着眼于内隐性成效

以学生读书活动为例。从当下的有效学习的角度讲,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从长远的生命发展的角度说,有益于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丰厚个人素养,提高生命质量。因此,对于学生读书活动的评价,就不能仅仅限于看哪个学校是否有详细的图书借阅记录,哪个学生摘抄了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哪个班级有多少征文获奖———在此并非否定这些,这些固然重要———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容要借助于形式来呈现,但内容又是形式之上的存在,但是充其量这些仅仅属于“过程性成果”,“过程性成果”的丰富一定程度地反映实践的力度和投入的程度,但不一定完全反映价值程度。学生积极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良好的行为习性的养成、最佳的学习方式的固化,才是最应看重的。

由此想到上海的教育质量评价。据2010年报载,上海市教委将构建新的教育质量评估检测机制,“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今后将不再由一两次‘纸笔测试’一锤定音”,“学业评价不仅要书面测试,还计划增设心理测试,结合学生的学习时间长短、学习负担轻重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在我们看来,这才是对于教育价值的最到位的理解、最深刻的把握。

再回到研究上来。对于成果的评价,不可单纯看重于一些外显性投入或取得,更应着眼于生产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实际成效的显现———通过研究而逐渐内化为了教师素养或学生素质的,往往是最可贵的成果。基于基层教科研的性质,对于教师科研成果的鉴定,不可能拿高度严格的专业标准来考量,但是采取听取成果汇报陈述与实地考察、现场观测、情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成果做深入、全面性的鉴定,还是可行的。这对于教师的专业付出而言,是一种尊重,对于教育科研本身而言,则是一种严谨。

二、倡真:课题成果鉴定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对于课题成果的评审,我们当然要走以量化为主的科学、规范、客观的专业路子,但是在条件没有达成的情况下,有些底线性要求或原则是绝对不能突破的。各级规划类大课题成果的评审如此,教师层面的小课题成果的鉴定亦然。我个人认为,课题成果鉴定应该始终牢牢地把持这样一个基本方向:创设一种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公平、公正的科研氛围,创建一种有利于所有参与者都安于想事、乐于做事的正常的教育科研秩序,让做真研究者、让扎扎实实干工作者得其所应得,不使沽名钓誉者投机钻营。最起码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题成果鉴定应把握三个底限

首先强调的是,坚持原则、严肃对待,并不意味着对基层课题研究尤其是教师层面小课题研究要求苛刻、吹毛求疵。以下三类情况值得认真审视:

其一,严重走题者,不能结题。“走题”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选题本身就存在明显问题的,如,那些非教师类的研究课题。第二类是研究内容与题目(选题)严重不符的,此即“文不对题”者。

其二,过程虚假者,不能结题。“虚假”也具体呈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假”,即所述的研究过程非研究者自己所为,所谓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实为“假账”。这样的课题研究,即便是过程材料十分丰富、研究成果非常显著,但也不能予以通过,因为它严重违背了教育科研所内含的“求真”的本旨追求。另另一种情况是“虚”,即研究过程空虚者,也就是无过程者。但必须注意,“有无过程”与“有无提供丰富的过程材料”两者不是对等的。也就是说,研究过程是否扎实应以课题性质而定———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有些课题的研究过程是不能完全以物质化的材料来呈现的,我们绝对不能机械教条地单纯依据过程材料的多与少来做表层的、感性的判定,并且过程材料的验审,最好以负责该课题的专家本人结合课题研究方案来进行,否则,只能是单纯判别“材料有无”“材料多少”,这样会导致科研价值判断的简单化。

其三,成果单薄者,不能结题。“成果单薄”大致涵盖了三类具体情况:第一类是不具有原创性者,即研究成果非研究者劳动所获、研究所得,提供、展示的是假成果。第二类是成果“宽度”不够者。即研究成果与既定的研究目标不一致、与研究内容不对等者,尤其是那些窄于研究目标的,应该评定为严重不达标。第三类是成果不具有“厚度”者。注意两点:一方面,成果必须是对深入、反复实践的必要提炼和适度提升,缺少厚重的实践支撑的,未经过反复实践、不具有实践说服力的浮夸性成果是不能通过鉴定的;另一方面,有些课题的成果应该是复合的,正如上文所言,是显性成果与隐性成效的复合,只有显性的成分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这一点尤其应该注意。

2.课题成果鉴定过程应突出科学性

教育科研是一门科学。因此,课题成果鉴定也要不得半点的“想当然”。课题成果鉴定的科学性也理所应当体现在评价方法和鉴定程序之中。

其一,采取科学的成果评定方法。成果鉴定应该采取绝对评价,即对照既定标准,对课题研究成果做深入的实质性鉴定,做专业的全面性鉴定,评价课题研究成果是否达标、是否优秀,做到合格一项通过一项。相反,采用相对评价,甚至按照人为划定的比例来确定合格成果的数量、优秀成果的多少,则会有失教育科研本身所具备的科学性。

其二,成果鉴定的程序也应体现科学性。对于采取集体鉴定的课题成果,可以采取专家分工负责制,即以某一位专家为主进行鉴定,但绝对不能为了减少程序、减小工作量而仅仅以某一位专家的意见为唯一定论。可以先由专家组每个成员都参与审阅并给出评价,然后委托某一位专家汇总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论,撰写课题成果鉴定意见,使课题成果鉴定意见更加趋于民主、客观、公允。

3.课题成果鉴定应区分出水平层次

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成果真实丰富,准予通过鉴定;研究是花架子,所谓的成果是拼凑乃至虚假的,则坚决不予结题或延期结题。成果确实突出的,应恰如其分给予褒扬;成果一般乃至存在问题的应恰切地加以指正。对于准予结题的课题,可以根据研究成果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级评价。一般可区分为由高到低的领先、先进、合格三个层级。

一是领先。即研究成果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论证和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研究过程有序扎实,按期圆满达成研究目标,研究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创造性地实践乃至发展了已有理论,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成果在特定时期内能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撑,或者实践提炼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策略,能有效地解决特定范围内的难点、焦点问题,在优化教育实践方面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适合在实践层面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是先进。即研究成果在某一特定时期特定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论证和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研究过程有序扎实,按期达成研究目标,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创造性地实践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提炼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策略,在特定时期内能有效地解决特定范围内的难点问题,能在优化教育实践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合格。基本标准是:课题前期规划充分翔实,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成果尽管粗糙、朴素,但也真实、实在,一定程度地增进了认识或解决了问题,优化了实践,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价值。

在课题成果鉴定活动中,我们需要理性地面对、稳妥地处理一些现实问题,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权宜之计”,不管如何“相机而动”,“趋善”“倡真”的基本原则是绝对不能轻易丢弃的。教育科研在基层学校和教师中的“人气”是靠其自身的魅力赢得的,课题研究“曲高和寡”的局面是通过基层学校和老师对它的真实认知、真切体验而逐渐改变的,我们切不可以“失善”“弃真”为代价来博取基层学校和老师形式化开展教科研的“人气”,切不可以失去底线、违背原则来换取教育科研的“轰轰烈烈”———虚浮的“人气”不要也罢,浮华的场景必需警惕!这是一个科研态度问题,也是一个责任问题,更是一个原则问题,还是一种导向问题。否则,我们不仅仅将破坏学术的规范、科研的秩序,还将失去我们课题成果鉴定者自己所应具备的职业的良知、做事的正气、专业的水准,更将失去基层学校和老师对于科研活动的纯净认知以及真心参与、真实投入。就当下而言,这样的教育科研是否得不偿失呢?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育科研是否将意味着会逐渐地走向自我毁灭呢?

病残儿鉴定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工作,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7号)、《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2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病残儿鉴定管理办法。

第二条 凡户籍在本市的公民其生育的第一个子女因各种原因致并致残,要求再生育而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病残儿是指因先天(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患并意外伤害而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第四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是指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专门组织,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手段,对被鉴定者作出是否为病残及其程度的鉴定结论,并根据《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 我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实行市、区县两级鉴定。区县级病残儿医学鉴定为一级鉴定,市级病残儿医学鉴定为终局鉴定。

第六条 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管理、监督和市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组织实施工作。

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乡(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材料核实与整理上报工作。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工作,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以及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户口在无锡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生育的独生子女因各种原因致并致残,要求再生育而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病残儿是指因先天(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患并意外伤害而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第四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是指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专门组织,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手段,对被鉴定者作出是否为病残及其程度的鉴定结论,并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 无锡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鉴定材料《病残儿鉴定管理办法》。

第六条 无锡市计划生育技术专家委员会病残儿医学鉴定组具体负责鉴定工作。病残儿医学鉴定组在市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现场实施医学检查并确定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提出疾病诊断(包括病名、病因、遗传方式)、病残程度、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并根据指导原则,提出是否可以再生育及产前诊断的建议;

(二)对暂时难以明确诊断和需要治疗观察的病例,提出处理意见和再次鉴定的时间;

(三)为被鉴定者的父母、亲属做好医学咨询服务。

第七条 每次鉴定前根据申请鉴定的数量和病种的分类,从市计划生育技术专家委员会病残儿医学鉴定组中抽取5名以上专家组成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工作。鉴定小组设组长1名(原则上由市级医院专家担任),副组长1名,鉴定工作由组长主持。鉴定诊断、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小组集体讨论作出。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参加鉴定的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印章为“无锡市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专用章”。

鉴定小组确定的有关辅助检查项目,应在市(县)、区级以上医疗机构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在鉴定期间履行职责。非鉴定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意见不作为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依据。

第八条 凡认为其独生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夫妇,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九条 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应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申请填报《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若男方户籍在本地,女方户籍在外地的半家户可向男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申请。

第十条 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半家户男方)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 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市(县)、区计划生育局。

第十二条 市(县)、区计划生育局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2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材料 篇5

1、《病残儿童医学鉴定表》一份及病残儿童与其母亲合照三张;

2、夫妻双方个人申请;

3、夫妻双方单位签字盖章,双方单位群众座谈纪要,农村人口要有村委会签字盖章和群众座谈纪要;

4、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调查材料;

5、农村人口需提供两个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原始病历(或复印件)及辅助检查资料;

6、非农人口:需要提供一个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一个地市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原始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辅助检查资料;

7、在《渭南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材料袋》背面处填写所有材料袋中的资料名称以确保资料完备;

病残儿鉴定原则 篇6

(一)办理依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第九条、《病残医学鉴定管理办法》。

(二)办理对象:女方户籍登记在禅城区,第一个孩子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要求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

(三)申请人需提交的证明材料:申请人夫妻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第一个子女《出生医学证明书》、病残儿的疾病诊断证明书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以及病残儿的有关病历资料和病残儿医学鉴定组专家指定提供的资料的原件。

(四)办理程序:

1、申请人夫妻提出书面申请,有工作单位的,将申请书分别交男、女方所在单位加具意见,无工作单位的,将申请书交男、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加具意见。交单位或村(居)委会加具意见时,申请人应同时提交上述有关证明材料。

2、由女方单位或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后,将有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报送女方户籍所在地镇(街道)计生办审核。

3、由镇(街道)计生办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再次进行核实,将有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报送区计生局。

4、由区计生局技术科发给申请人《广东省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申请人及有关部门按照《广东省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的内容进行填写及加具意见。

5、申请人将填写好的《广东省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送女方户籍所在地镇(街道)计生办,由计生办交回区计生局技术科。

6、在鉴定前的一周,由区计生局技术科向申请人发出鉴定通知。申请人按通知要求,携带病残儿、病残儿的疾病诊断证明书及病历资料原件到指定地点进行医学鉴定。

7、鉴定结束后由区计生局向申请人发出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

(五)办理期限:区计生局每年组织两次病残儿医学鉴定及审批工作,于每年的3月底和9月底前收齐申请后集中办理。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在受理申请后二十个工作日内报送镇(街道)计生办,镇(街道)计生办在收到材料后二十个工作日内报送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在四十五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特殊情况将延长十五个工作日办理。

病残儿鉴定原则 篇7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河南省内23所高校内的540名特殊群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病残弱”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动机和价值取向及体育锻炼习惯等进行分析,提出促进高校“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病残弱”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一、前言

就现在而言,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慢慢增多,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社会助残意识的明确度增强,在现代的大学中,伤、病、残学生和体弱(“病残弱”)学生也可以得到相应良好的教育,前者占5.5%,后者占13.7%。但是如何保障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更多人群关注的问题。通过了解“病残弱”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让他们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不但是增强了体力,也保证他们在健康的基础上,调节与矫正身体的缺陷,这是“病残弱”学生的一个更好的选择,使他们自信、乐观的面对正常人所拥有的生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病残弱”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取我省540名特殊身体条件的学生(23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参考查阅与本研究有关联的论文、报刊等资料51篇,并从《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计划纲要》、《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等法规中查阅相应的有价值资料。

2.问卷调查

编写《“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的调查》问卷,采用重测法,剔除了信度在0.80以下的题目,问卷的效度检验主要是通过9位特殊体育教育领域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0.86和0.92。

对回收的检验问卷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和相应调整后形成正式问卷。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539份,有效问卷535份,有效回收率为99.1%。

3.数理统计

对回收有效的问卷用SPSS进行处理统计。

三、“病残弱”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一)“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 1 “病残弱”学生参与

体育活动的状态程度调查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 从不参加体育活动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数 84 15 160 73 26 177

百分比 15.7% 2.8% 29.9% 13.6% 4.9% 33.1%

合計 18.5% 43.6% 37.9%

本文的中所指的“态度”是促使“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他可以反应出学生的内在思想,对体育活动持肯定因素的学生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做出相应的锻炼,他们总是积极、乐观的参加体育活动,而对体育活动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即使场地条件再好,他们也不会自觉的参加体育活动。

从上面可以明显的看出,偶尔参加的学生占有最高的比例43.6%,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37.9%,他们自身所给的态度不主动不乐观,偶尔参加的活动的学生也只是因为“大家都去了,我才去”的原因去参加活动。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二)“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价值取向

简单的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每人的目的都不相同。在调查中(表2)发现,以“强身健体”和“减轻学习压力”的两部分占有率相对较高,分别占到了32.9%和20.6%。由于身体的原因,大部分“病残弱”学生都是以学习为首要任务,他们在上课时间与业余时间,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学习上,所以减轻学习压力也成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取向之一。

(三)“病残弱”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表 3影响“病残弱”学生参

与课余体育锻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回答数 百分比%

适合参加锻

炼的场地不足 139 26.0

自信心不足 149 27.9

安全措施不行 17 3.2

没有合适的锻炼器材 50 9.3

不懂科学的锻炼方法 89 16.6

不知道参加何

种体育项目 24 4.5

缺少专业人事的辅导 36 6.7

志愿者太少 26 4.9

其他 5 0.9

合计 535 100.0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病残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宿舍,97.1%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仅在体育课过程中进行体育活动;每周能坚持1-2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仅有4.3%。说明“病残弱”大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在表3中,认为场地不合适的学生占26%,27.9%的都是觉得没有自信,导致他们失去参加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病残弱”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病残弱”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方面主要有两个:一是自身身体条件;二是心里因素;三是社会因素。

表 2 “病残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

强身健体 提高社交能力 培养健康

生活方式 减轻学习压力 缓解

不良情绪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人数 98 78 56 49 42 20 44 66 34 48

百分比 18.3% 14.6% 10.5% 9.2% 7.9% 3.7% 8.2% 12.3% 6.4% 9.0%

合计 32.9% 19.6% 11.6% 20.6% 15.3%

由于自身条件存在着差异,此类学生内心深处,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在体育活动中,他人的态度与言语,对该类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他们表现的更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固执、反叛等性格特征,逃避学习,甚至逃避正常交往。

(五)“病残弱”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

表 4 “病残弱”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

锻炼方式 选择数 百分比%

在教师、志愿者有指导下进行锻炼 97 18.1

和同伴一起锻炼 55 10.3

个人自主锻炼 292 54.6

社区或郊外锻炼 66 12.3

其他方式 25 4.7

合计 535 100.0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表4),该特殊群体的学生,以个人锻炼形式的學生占有292人(54.6%),而在教师或志愿者指导下进行锻炼的学生占有97人(18.1%),选择自主锻炼的学生,往往会更加自闭,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病残弱”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病残弱”学生群体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大部分大、中专院校没有针对“病残弱”学生群体单独开展体育技术教学课,“病残弱”学生对目前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的课程评价方法满意度较低,特殊体育课教学在许多大、中专院校没有开展,由于学校针对性与创新性不够,因此,体育健身活动在“病残弱”学生群体中无法广泛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病残弱”学生体育课程体系

“病残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应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特殊教育救助制度,以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为目标,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和器材设备、协助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病残弱”学生,实现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协同发展和有机整合。“台面性球类项目”课程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适合在大中专院校开展,是对现有“病残弱”学生参加的体育保健班课程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三)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病残弱”学生体育锻炼

“病残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应该更注重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动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对“病残弱”学生的体育课考评应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体育实践考试应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情况,制定达标要求,以促健康、强体质为主,以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法去促进他们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韩景军,王悦.对我国普通高校特殊体育教育若干问题的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07):145-147.

[2]谢陶.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03):80-83.

[3]李波,岩岗研典,朱琳琳.日本高校体育特殊教育实施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04):1-7.

[4]潘跃林.高校特殊需求群体体育教学“4.5.4评价”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03):82-85.

关于病残等级鉴定申请书 篇8

贵院受理的__诉__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由于原告__在本次事故中遭受严重伤害导致某些组织器官经医治无法恢复正常功能,现需要进行伤残鉴定以便确定伤残等级和赔偿比例,请贵院安排鉴定事宜。

此致

__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 月 日

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手续是怎样

1、申请伤残鉴定,应当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

2、办案机关经审查准予的,由办案机关向申请人提供鉴定机构名单供申请人选择;

3、由办案机关出具委托书,委托经选择确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4、由办案机关与鉴定机构签订委托鉴定合同书,明确鉴定的部位、要求、作出鉴定结论的时间等等。

5、申请人应当接受鉴定机构的身体检验,并提供医疗档案和相应的资料。

三、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依据是怎样

1、人体伤后治疗效果。

2、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

【病残儿鉴定原则】推荐阅读:

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09-21

上一篇:后整车间主任岗位职责下一篇:一件小事的启示五年级400字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