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根和茎课件(通用3篇)
五年级科学根和茎课件 篇1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科学根和茎课件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4.认识直根和须根。
5.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6.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4.有关茎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三.活动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根和茎教学反思 篇2
授课后,我反思了这节课的过程,觉得还有较多需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环节的设计与设计的意图需要明确。在教学根的环节上,没有能够明确指出哪里到哪里是根,以至于学生在比较直根和须根的时候不能发现直根部分,而只是注意到细小的侧根。在教学茎的时候同样没有能够让学生找一找不同植物的茎在哪里,而是教师讲解的比较多。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课堂上还是是教师讲的太多,没有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今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将遵循: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2、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等原则,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本节课,内容是《动物的食物》。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技能和优点与不足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谈谈知识目标的落实。本节课我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动物的食性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片说出有哪些动物,并说出它们吃什么,从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接触本课内容。接着补充更多图片,让学生互相讨论,根据其食性进行分类,并把结果填写在书本的图表中。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的概念。然后,我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出这三个概念。经过这个观察——讨论——练习这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基本上学会了按动物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达到了知识目标。在讲第二个知识点:捕食的帮手的过程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导致它们的食物不同,是什么原因使动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捕食不同的食物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例如:爪锋利、牙齿尖锐、眼睛敏锐、速度快、肌肉发达、嗅觉、听觉、视觉灵敏等因素。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科学思考能力。然后重点分析爪和牙齿的特点,我补充更多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然后填写在书本的表格上。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了解了动物爪和牙齿的特点。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科学是学生新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学生比较活跃,在课堂上往往会有学生让老师出乎意料,特别是开放课堂,而这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特点是开放性,它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而学生的个性中又蕴藏着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包括学生超出老师想像的聪明。
在学习《仙人掌的刺》这节课时,先讲仙人掌的刺就是为了适应干旱沙漠环境而生长的,这可以减少水份的蒸发。它的叶子上都是刺。紧接着身体结构的适应性,就讲鱼的结构,它的鳍适合在水里游泳,鳃适合在水里呼吸,所以鱼适应在水里生活。这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泥鳅没有鳍为什么能在水中游泳呢?问题一提出全班学生都感到惊讶,虽然有的同学养过或见到过,但都没有仔细观察过。这时同学们把目光都投向了老师,这时老师成了(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中心,更是主心骨。是啊,这个课我们刚讲身体结构的适应性,泥鳅没有鳍和鳃怎么能在水中生活呢?书中没有讲到。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也没有准备一时没有说出,虽然心中有数,还是赶紧让同学们讨论,让同学们发表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得到一致看法,老师加以总结:泥鳅也有鳍和鳃。通过这个同学的提问,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我还是有一个感想对科学这学科的学习,不能只看书本,而要注重生活中观察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给予讨论问题的勇气,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而体面的坐下,其次,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他们敢问爱问,每个学生都可以问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拓展知识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
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2.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提问:
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学生交流汇报。(繁殖新的植物)
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你有什么问题?(先发芽,然后慢慢长大。)
2.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件
(1)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2)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言。)
(3)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种子萌发与什么条件有关系——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是否有关系
①讲述: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有没有关系。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实验呢?
②分组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总结实验方法:同学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很好。要证明种子萌发与某个条件是不是有关系,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种子萌发与水有没有关系,可以把种子分成两组:第一组种子首先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始终用湿布覆盖(每天往布上洒少量的水),保持湿润的环境;第二组种子不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既不加水也不用湿布覆盖,始终处在干燥的环境;把两组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盘子里都不放土,把盘子同时放在阳光照射下的`温暖地方。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哪组种子不能萌发。
⑤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播放录像“种子萌芽实验”
⑥讨论:
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
A.假如第一组种子萌发了,第二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B.假如两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
方案2:研究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系
①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与空气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
②分组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与空气有关系,必须把种子放在有空气与无空气的不同环境中进行对比,同时要使水、温度等条件相同。可以这样实验:取两根筷子,用细线在每根筷子上捆一粒蚕豆或菜豆的种子,把捆有种子的筷子分别放入1号杯和2号杯。往杯中倒入水,使1号杯中的种子完全没入水中,由于水中的空气很少,这粒种子可以粗略地看作是处在有水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使2号杯中的种子下半部浸在水中,上半部在空气中,这样,这粒种子就处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环境中。把两个杯子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2号杯加适量的水,以保持实验开始的状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的蒸发影响对比的条件。观察哪个杯中的种子能萌发,哪个杯中的种子不能萌发。
⑤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
⑥讨论:
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
A.假如2号杯中的种子萌发了,1号杯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这说明什么?
B.假如两个杯中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
方案3:研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
①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
②分组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与温度有关系,可以这样实验:把用水浸泡过的种子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用湿布覆盖;第一组放在温度非常低的地方,例如室外(多数地方冬季室外气温在10℃以下)、地窖或冰箱里;第二组放在温度非常高的地方,例如放在火炉的炉盘上或很热的暖气片上;第三组放在温度适中的地方,例如10℃~20℃的室内。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
⑤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
⑥讨论:
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
A.假如第一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B.假如第二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C.假如第三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
D.假如三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案去研究。
备注:这节课只讲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及讨论留在下节课。
3.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首先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推想,然后又研究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查明种子萌发是否与水、空气、温度有关系。
2.提问:在设计种子萌发与某个条件是否有关系时,应该注意什么?
3.播放种子萌发的实验录像。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小苗的诞生
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根据经验猜想
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②适当的水分
③空气
2.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是否有关系
方案2:研究种子萌发与空气是否有关系
方案3:研究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种子萌发过程图。
②学生准备:课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上课时,把萌发的种子和观察记录带到学校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检查学生课前实验和观察记录情况。
2.讲述:这节课,我们根据大家观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
1.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
(1)讨论:
①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你是怎样实验的?
②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样实验的?
③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与温度是否有关系?需要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你是怎样实验的?
④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你是怎样实验的?
⑤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土壤?你是怎样实验的?
⑥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课前的实验完成得很好,既认真又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如有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指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
2.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过程
(1)讲述:课前,同学们在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过程中还仔细地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做了记录。现在,把你们的观察结果相互交流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①×月×日,种子有什么变化?(要具体形象地进行描述。)
②你在观察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3)讨论: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实验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那种子萌发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教师小结:
(出示种子萌发过程图。)
教师:同学们不但实验做得好,观察记录也很好。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长出胚根、长出胚芽四个阶段。以后,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五年级科学根和茎课件】推荐阅读: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07-05
五年级科学论文07-31
五年级科学教案下册07-26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8-11
2017五年级科学试卷分析06-02
五年级科学期末试总结07-05
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下07-25
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08-12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17
五年级上册期中科学卷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