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

2024-07-05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精选6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 篇1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粤教科技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奇妙的电磁》的其中一个课时,着重激发学生探究磁铁的兴趣,创设和谐、宽松的探究气氛,为下面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打基础。通过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方案--体验实验--感悟结论--拓展延伸等探究活动,认识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通过实验和定量观测,引导学生认识磁力的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分析】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实践中接触过磁铁,对磁铁能够吸引一些物体的知识有所感知,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性的知识系统。他们对磁铁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自己动手实验,验证磁铁的力量。

【设计意图】本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互帮互助,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这样,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独立解决问题及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在组内分工合作、实验交流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构件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能亲身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科学知识:

1.能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

2.能认识到磁铁的磁力大小和被吸引物体与磁铁的距离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到磁铁能够吸引铁的性质;

2.能认识到磁铁的磁力大小和被吸引物体与磁铁的距离有关。

【教学难点】

能亲身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磁铁、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小组一条磁铁;每小组一盒实验用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师: 老师收到了科学王国的科学家发来的一张邀请卡,邀请老师和同学们去科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令回形针在空中跳舞。

(师出示磁铁并演示实验)

师:你看,回形针可以在做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好,你们知道这位朋友是谁吗?

生:磁铁。

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聪明,对,就是磁铁,磁铁的本领可多了,今天,通过我们的探索来发现——

生:磁铁的力量。

师:朋友嘛,首先得了解了解一下,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我们的新朋友——磁铁的外形。原来的磁铁只是一些石头而已,因为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处实在太多了,人们就根据不同的需要,制造了不同形状的磁铁。

(出示课件)

师:好,看这里,这就是磁铁家族的部分成员,数一数一共有几种?

生:四种。

师:再数一数。

生:五种。

师:看一看它们都长得怎么样?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好,这个同学很勇敢,第一个举手来回答,你来。

生:有些是圆的。

师:哦,有些是圆的。这个又圆又可爱的小妹妹,我们叫它圆形磁铁。还有,继续——

生:有一个是圆柱体的。

师:哦,你真聪明!知道这个圆柱体,对不对?好,这个叫做柱形磁铁。很好,请坐下。你来-

生:有一个磁铁很像英文字母中的U。

师:哦,这一个呀?它除了很像英文字母中的U,还像马的蹄一样,所以人们叫它——

生:马蹄形磁铁。

师:还有没有?你来——

生:还有一个长方形磁铁。

师:哦,好,还有这个身材很窈窕的小姐,我们不叫它长方形磁铁,我们叫它——条形磁铁。哦,还有一种,谁来?

生:还有一种戒指磁铁。

师:这种形状像我们大人戴的——

生:戒指。

师:所以叫它环形磁铁,好,我们刚才认识了磁铁家族的部分成员,你们想一想跟它们交朋友?

生:想!

师:那你们想不想了解它们的秘密呀?

生:想!

师:你想知道它什么秘密?举手!

生:我想知道磁铁除了这些形状,还有没有其他形状?

生:磁铁有多大的力量?

师:哦,这个问题问得真好!

生:磁铁可以吸住什么东西?

师:学了这节课你就会很快地找到答案了。

师:好,刚才同学们都问得很精彩。要想探索它的秘密,首先得听老师的指挥,老师叫你们动手做,你们就马上——

生:动手。

师:老师叫停止,你们就得马上放下手中的东西——

生:停下来。

师:好,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停下来——

(生马上坐好)

师:再来一次,动作爽一点。

(生马上再坐好)

师:很好!我们已经进入科学王国的大门了,科学王国的科学家们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就是课本44页的表格,你们观察一下桌面上的宝盒,小组成员之间一边做记录,看你发现了磁铁的什么秘密?谁是磁铁的.朋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师巡视)

师:好,停下来!刚才我们的约定有点同学忘记了!

(生马上放下手中的东西做好)

师:噶素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钉子、大头针都能被磁铁吸引。

师:给你的表格让同学们看一看。好,同学们把你们的眼光放到这里来。

(投影学生的实验表格)

师:好,看看这位同学的实验结果。钉子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生:能。

师:橡皮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纸屑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大头针呢?能不能?

生:能!

师:绳子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尺子呢?能不能?

生:不能!

师:你们刚才都是什么材料的尺子来的?

生:塑料的。

生:木的。

师:还有一些金属尺是可以被磁铁吸引的,所以不是所有的尺子都不能被磁铁吸引的。

师:这是什么尺子?要写上去,写具体,写清楚。明白吗?

师:还有石头,能不能?

生:不能。

师:布,能不能?

生:不能。

师:好,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凡是被磁铁吸引的东西都是磁铁的好朋友。你们想一想,动脑筋,你发现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来——

生:钉子、大头针、图钉。

生:回形针、铁屑。

师: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铁。

师:你们都很聪明。好,所以磁铁的第一个秘密是——

(师板书:秘密一:有磁力,能吸铁)

师:因为磁铁有一种力量——磁力,所以能吸铁。

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铁的东西了,你们每个同学拿着一块磁铁,没有磁铁的同学们两个同学一组,找一找我们的教室,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

(生自由活动:在教室找磁铁的好朋友)

师:向老师汇报一下,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

生:铁架。

生:黑板的边框。

生:门锁。

生:椅子的螺丝。

师:哦,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

生:还有风扇的外壳。

师:有没有同学用磁铁去接触过风扇的外壳?(壁扇装得很高)

生:没有。

师:要动过手才去下结论,不要凭空下结论,知道吗?

生:知道。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实践,再次证明——

(出示课件)

师:磁铁能吸引铁性的物质,凡是用铁做的东西,都成为磁铁的——

生:好朋友!

师:好,我们已经顺利通过第一关,你们还想不想通过第二关?

生:想!

师:第二关更有难度了,你们都有信心探索、发现它的秘密吗?

生:有!

师:第二道难题在书本44页。

师:看完老师演示再动手,行不行?

生:行!

(师边演示实验边解说)

师:老师手里拿着戒尺和磁铁,它们都上不能倾斜的,如果倾斜了,实验的数据就不够精确了。我把磁铁放在离我戒尺1厘米高的地方,老师手里的尺子和磁铁都没有倾斜?

生:没有!

师:看发生什么现象?你们数一数,看它能吸引多少颗钉子?好,把它们移过来,然后去下来,数一数,把数据记录下来,再把这些的钉子拿回去,把磁铁放在离戒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地方,看看你们又发现什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一些同学负责实验,一些同学负责数一数,一些同学负责记录,心动不如行动,好,马上动手!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师巡视)

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字从上到下有什么变化?

(投影学生实验记录书数据)

生:第一组在1厘米的地方是60颗钉子,在2厘米的地方是55颗钉子。

师:哦,就是,磁铁在尺子1厘米的地方的钉子总比在2厘米的地方多。

生:磁铁在尺子1厘米的地方所吸的钉子最多,在2厘米的地方就少一点,在3厘米的地方就为0。

师:哦,因为它的磁力已经很弱了,所以吸引到的钉子数量为0。

师:磁铁在尺子1厘米的地方是最——

生:近。

师:所以磁铁吸引到的钉子数量就最——

生:多。

(师板书:距离近,磁力强)

师:相反,在它距离远的时候,它的磁力就——

生:弱。

(师板书:距离远,磁力弱)

师:同学们,用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把钉子很快地送到盒子里面去。

(各小组用磁铁把大头针放回原来的盒子里)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磁铁的第二个秘密。

(出示秘密二:距离近,磁力强;距离远,磁力弱)

师:我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见到了我们的新朋友——磁铁的庐山真面目,终于领教了我们的新朋友——磁铁的真本领。磁铁的好朋友钉子不小心被风沙淹没了,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把钉子安全地送回家去吗?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

师:科学王国的科学家们很满意我们今天的表现,委托我发一沓的荣誉证书给你们留念。

(派发奖状给各小组)

师:今天,上了这节科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磁铁能吸引住铁的东西。

生:我知道磁铁的磁力跟距离的远近有关系,距离近,磁力强;距离远,磁力弱。

生:我学到了搞科学研究必须要多动手。

师:说得真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一种学习习惯,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得多动手,多动脑,才能学到知识,懂得道理。长大后才能成为科学王国里的其中一名——

生:科学家。

师:噢!看看手表,时间已经差不多了,科学王国就要关上大门了,我们该回去了,好,我们跟科学王国说一声——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 篇2

第一阶段:设境质疑, 提出问题

“设境质疑, 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基本操作方法是, 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法, 如“趣味性情境、操作性情境、问题性情景、开放性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每个学生都“想说”、“主动参与说”, 进而明确研究方向。抓住学生兴趣正浓时的有利时机,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 要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离奇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 教师也不要立即去否认, 要延迟评价, 让学生进行研讨交流, 筛选提炼, 整理出本课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从而明确研究方向。

如学习《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 笔者向学生出示一个无底塑料瓶, 一个乒乓球后, 让学生猜一猜:“当老师把乒乓球放入水槽里, 用无底塑料瓶罩在球上面, 向下压, 球将会怎样?”“把瓶盖儿松开, 球又会怎样?”学生亲自实践后, 感到发生的现象很奇怪, 产生了好奇心, 探究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 很快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 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接着, 又提出问题:“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试着解释一下?”此时, 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有的说:“我想知道松开瓶盖球为什么会浮上来?”还有的说:“我想知道把瓶子向下压, 球为什么会沉下去?”“我想知道球沉浮的原因?”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正是本课的焦点, 也是探究的中心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现象, 做出假设

“分析现象, 做出假设”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阶段。基本操作方法是:让学生分析现象, 对出现的现象做出假设。这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动手之前让他们“想一想”, 调动他们积累的许多零散的知识经验, 将这些潜在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鼓励学生进行猜测, 不管学生预测的对错, 只要学生动脑去想了, 就是有意义的。

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 学生实验后发现:“当把无底塑料瓶罩在乒乓球上面往下压, 球会沉入水底;当把瓶盖松开后, 球又会浮上水面。”学生发现了这些现象后, 让学生对“是什么原因使乒乓球浮沉的”这一问题作出猜测, 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有的说:“可能是水给压下去的”, “可能是用力压塑料瓶的原因”, “可能是瓶子里有空气的原因”……

第三阶段:设计方案, 探究感悟

“设计方案, 探究感悟”是学生获取科学结论的关键阶段。基本操作方法是: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展开讨论, 选出最佳方案, 最后进行验证。学生大胆猜测后, 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进行实验, 而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想出自己验证假设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提出设计方案。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从而使学生探究活动的方法更明确, 思路更清晰, 过程更科学。

如学习《空气占据空间》一课, 怎样让学生自行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呢?笔者先让学生自选实验材料, 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 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设计出很多有创意的方法:把一团纸塞在杯子底部, 将杯子倒立压入水底, 纸团没有湿;将杯子倾斜, 看到有气泡冒出, 纸团湿了;取一青霉素小瓶, 瓶盖上塞上小漏斗, 把水倒进漏斗, 水不能流进小瓶里;把瓶塞松开, 水流进瓶里;将无底塑料瓶瓶口套上气球, 把瓶竖直压入水时, 气球鼓起来了;将两个注射器用塑料管连接起来, 推动一段注射器活塞, 看见另一端注射器活塞被顶出去了;将注射器吸进空气, 用手堵住出口, 用力压活塞受感到很费力;将注射器吸进空气, 出口插入水中, 推动活塞, 看见水中冒泡。

第四阶段:体验科学, 形成结论

“体验科学, 形成结论”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基本操作方法是:个体描述, 说出现象;相互交流, 找出规律;整理信息, 形成结论。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的信息只是感性的,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获取的事实和他们的看法, 教师要把学生经过实践后获取的感性认识, 通过个体描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能够避免学生把实验现象当结论。引导学生把描述的现象连成一串, 以形成全面的认识。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是前面教学过程的结晶, 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次升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事实, 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相互补充、相互启发, 加深对正确结论的理解, 直至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叙述完整, 让学生明确正确结论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 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整理信息, 得出结论的:

1.在学生初步建立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后, 让学生把实验现象统统说出来:倾斜杯子, 水中冒泡, 纸团湿了;水流不进瓶里;气球鼓起来了……

2.学生说出这一现象后,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讨, 看学生发现的现象是否一致, 不一致的再试一试, 然后再讨论, 直至学生从科学的现象中找出规律。

3.学生找到了规律, 还要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说出这一规律说明了什么, 经过集体研讨, 达成共识, 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清晰的结论。

第五阶段: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终归宿阶段。基本操作方法是:让学生把获取的知识结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运用新知识揭示生活中的实际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科学探究的意义在于实践应用, 而不是停留在发现和理解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课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在实践应用中深化知识的理解, 延伸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的搞科学。

如学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后, 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 (1) 给你一个杯子装物体, 看谁想的办法最棒, 既能把杯子装满, 又能使装的物体最轻? (2) 砖头内有没有空间?如果有空间, 被什么东西占据着?怎样用实验证明? (3) 谁能自己设计一个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4) 假如空气不占据空间, 生产生活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举例说明。

这些有目的、有层次、有创意的训练, 巩固了新知, 拓宽了视野, 发展了能力。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 篇3

一、趣味性教学在小学科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课程,它设定的内容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启发学生以灵活的头脑和思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好奇的地方进行自主式的探究,摸清现象发生的原理,从而丰富自身的眼界。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入多样化的趣味性元素,例如对于磁铁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事前准备一个小磁铁,在课堂上进行演练,一边玩一边学习,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按照教学方案进行趣味学习,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导学生进程深层次学习,可以现提出问题“磁铁为什么会发生相互吸引现象?”“为什么会发生相互远离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针对性,会有很大的欲望来知道原因是什么,而且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果仍然采用过去的机械式教学模式,那么整个课堂教学也是无味枯燥的,学生在磁铁的试验中也是抱着好玩的心理参与的,没有投入学习探究的成分。

二、趣味性教学在磁铁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以玩带动学习

首先,教师要以磁铁的物理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争先恐后地回答意识,可以在课堂做出关于磁铁的小实验;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然后再以专业的讲解向学生表述出其中的奥妙所在。例如对于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讲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个小玩具,一个“会跳舞的小人”,把一个环形磁铁隐藏在一个乒乓球中,然后粘牢紧固,再剪出一个小纸人贴在上面,教师把这个“小纸人”放在一个托盘中,把托盘放在桌子的另一边,再把另一个磁铁放在托盘的另一面进行移动,这样“小纸人”就会左右摇摆跳起舞来。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是“磁铁!,它的里面有磁铁。”然后,教师再问“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相互讨论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发言一一记录,最后再对这些发言进行解释,讲出真正的“跳舞”原因,就是同极磁铁会相互排斥,异极磁铁会相互吸引的原理,然后教师再把磁铁拿出,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怎样辨别同异极。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掌握磁铁的相斥相吸原理,并且也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2.问题引入

问题引入就是教师先把问题提出,然后由学生进行研究解决,教师进行辅助指导。例如对于磁铁的哪一部分磁性最大问题的解决。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条形磁铁的外形,然后问学生认为哪一部分的磁性最大,这时候学生的回答各有差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哪一部分所吸的东西越多它的磁性就越大,因为它的“力量大”。然后教师以回形针为试验,让学生来用磁铁来吸回形针,然后哪一部分的回形针最多,就说明它的磁性最强,最后证明条形磁铁的两端部分磁性最强,而中间部分是最弱的,那么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这样试验的方式,现在实验前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践证明,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思考磁铁的相互作用力

在“跳舞的小纸人”讲解后,会有很多同学知道了,磁极之间是会有相互作用的,当我们让两条磁铁进行靠近时,它们会立即吸引到一起,而有时候把两个条形磁铁靠近在一起,又会相互远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而且磁铁也没有更换,这个细节性问题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学生只是知道磁铁会吸引,会远离,而不清楚其中的奥妙,那么这一课题学习还是不成功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之前的试验,然后进行思考原因,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掌握其中原理,不同磁极会相互吸引,而相同磁极则会相互远离,通俗讲就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样学生就会对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学习充满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也是趣味教学法的有效体现,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理解和掌握磁铁的相关知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趣味教学作为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它在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它通过兴趣的引导,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试验学习中,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以亲身实践来“看到”知识,并掌握知识,对磁铁有新的了解,并知道磁铁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原因,可以正确区分磁铁的磁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 篇4

——《研究磁铁》一课教学反思

一种磁针,一名执教者,一个班级的学生,一同“演绎”了一堂教学展示课。在这次建构“磁铁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和酝酿,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时,突出主要概念,略化次要(附属)概念,我精选了有结构的材料,使得课堂结构简约,从而达到概念建构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下面就本节课执教后,谈一谈本课概念建构的再认识。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教学反思。

一、“凸显”主要概念、主要材料和主要活动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较常见的物体。但是学生对“磁铁性质”未必很清楚,尽管有的学生在课前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也是浅层次的认识。基于这种考虑,在本课帮助学生建构“磁铁性质”的过程中,为了凸显本课的主要概念:

1、磁铁有磁性,能吸铁;

2、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两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首先通过“礼物”和“猜物”的游戏,把握住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心向”,呈现学生的原有概念(前概念)。

其次我在材料的选择和活动的结构上,充分体现了从有“结构的材料”到有“结构的活动”,特别“磁针”这一材料的运用,典型,指向性明确,课中的几个活动,教师抓住了“磁针”结构性的特点,紧紧围绕“磁针能吸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针的转与不转”活动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探究氛围中,建构起磁铁的性质,活动简约,有层次,教师可控,学生建构得有意义。最后我选择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故事让学生观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发现猫和老鼠之间的较量,也运用了“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同极相斥的性质”,这一虚拟情境的巧妙利用,监控了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情况。

总之,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简约,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目标易达成,学生建构磁铁性质的科学概念深刻。再者,磁针材料的选择看似比较单一,但附着的内涵不简单;而且磁针的磁性相比较磁铁比较弱,当学生在分组活动中从操作时,磁针的“磁场作用”要远远小于磁铁的“磁场作用”,减少活动材料之间的“磁化”干扰,保证了学生探究和建构磁铁性质概念的有效性。

二、“舍得”一些与主要概念冲突的细枝末节

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从“认识磁铁的形状”,“探究磁铁的性质”到“有关指南针的资料”,“制作指南针”,“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繁杂,此时就需要教师灵活的组织和恰当取舍,以便达到概念建构的有效性。舍得,有“舍”才能有所“得”。所以,在本课帮助学生建构“磁铁性质”这一概念时,我把“磁铁的形状”和“指南针的资料”做了简单的处理,只是在概念建构过程的转承环节中,作以点拨和补充,使其在突出“主要概念” 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学习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教学效果明显,易达成教学预订目标。另外,在给学生出示“地球是磁体影响磁铁的指示方向”的资料时,文字资料不直观不形象,影响了学生对“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原因”的理解,正如孟颖老师提出的建议,如果给学生一个关于“地球是磁体”的图片(标有磁极),学生领悟会更深刻、直观、形象。再者,当一个学生已经回答出“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原因”时,教师就可以把此资料删去,也不用再浪费时间,画蛇添足了,这也是教师在此环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应变能力的欠缺。

三、执教本课后的意外“收获”

1、磁针的前概念———螺旋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上我设计了一个猜物的游戏,让学生猜盒子里是什么。在没有任何提示下学生要出猜盒子里的东西,是有一定难度的。正因为不容易猜到,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才更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我也想向学生渗透一种学科学的方法——敢于大胆猜测。但是由于学生对“礼盒”特别熟悉,加之这个班的孩子又特别地细心,我叫到的那个学生就猜中了盒子里有糖块。但是学生并没有猜出“礼盒”里还装有一个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这也恰恰增加了本课这一环节的“神秘”之笔。当学生打开“礼盒”,看到了磁针,学生汇报是螺旋桨,此时学生对磁针的原有认识———前概念,充分显现,暴露无疑,真是得来不用费工夫。

2、磁铁和磁针尽量不要合用

在“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块条形磁铁与一个磁针相互接近,来让学生发现磁针“转”与“不转”,实验效果不十分明显,原因是条形磁铁的磁性比磁针的磁性强,会直接影响学生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现象和效果,对学生建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概念产生干扰,因此,学生在实验中看到,即使是同极相接近,磁针也会不转。当时在课堂中,我立刻就意识到应该给学生准备两块磁性一样强和大小一样的两块磁针进行实验和比较,突出“材料的公平性”,这样实验现象和效果会更明显,更有助于学生对“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概念的建构。

《研究磁铁》的课堂教学结束了,但这次展示课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走向何方?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改变学生的初始概念,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结构“科学探究活动,并进行适当的“取与舍”。只要我们按这个规律去设计、去实践,就不会迷失科学课堂教学的方向,就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和形成科学的概念。有课堂就有艺术”,而课堂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我在“研究磁铁”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教学效果比较好。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我们只有调动学生,相信学生,挖掘其潜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去努力,我们概念建构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基于概念建构的科学教学设计》阶段小结

革镇堡中小学 崔昆(2011、11、14)

转眼课题研究已经两个月了,根据区教科研规划办的要求,现将自己近期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制方案,填表提出立项申请

根据区中小学教师“十二五”个人课题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对课题承担人的要求,我经过仔细筛选和琢磨,选择了“小学科学基于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课题,并填写了“申请·评审书”上交区规划办办公室。从而在整体上,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案、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各个阶段的预期成果,为自己的个人课题研究制定了“宏伟蓝图”。

2、学理论,参与培训,充实自我

在两个多月的研究期间,自己深感“科学概念建构” 理论的浅薄,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图书馆等地方,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圈圈画画,记录自己的心得。除此之外,积极参加市区级的相关培训,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我的理论内涵。特别是市里对骨干教师的针对性“科学概念建构”的专项培训,使我们每一位市级骨干教师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真正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在充实自我的过程中增添了研究课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3、选课例,重实践,转变教学行为

有了一定的理论后,自己在苏教版科学教材中,从中选取关于“科学概念的典型课例”,把理论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9月份,在组织的安排下,去长海县獐子岛小学支教,由于顶岗在教学第一线,每天都与课本和学生打交道,所以在支教期间我选择了五年级《研究磁铁》和三年级《纸》两课,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提炼相关教学经验和成果。11月份,有再次选择了《研究磁铁》一课,送教到大连湾片振兴路小学。虽然是二次执教,但是又有了更多的变化,自己又有了更深的教学体会和理论储备,为此,当天的教学效果非常之好,用振兴路小学两位校长的话来说:这节科学课非常成功。这也就是自己坚持研究的回报吧。

4、观课例,写点评,总结反思经验 自己除了坚持学习和实践外,还能不断地观摩其他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理念,学方法,学策略,反思他人的成功和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多次的教学点评,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据统计,在这两个月期间,我进行教学课堂点评三次,并形成文字达5000字左右,大大提高了自己“文笔”水平,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教学财富。

五年级科学教学课件:《磁铁的力量》 篇5

今天给五年级学生讲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玩转电磁铁》。由小电机的部件引出电磁铁,重点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填写实验记录表,通过阅读实验记录表得出结论,以及电磁铁的运用。

在进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所使用的电池由于和导线连着以至于出现短路现象,使得这个电池电量消耗过快,出现了实验数据与前一个班级相比普遍降低,虽然数据仍然能够说明实验结论,但显得不够有力。我想以后再上实验课的时候要把器材准备充分,以备突发情况的出现。 同学们虽然填写了实验记录表但是对它的阅读不够重视,要让同学们明白通过实验记录数据,阅读、分析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实验不能只凭一时兴趣,而不去研究实验现象背后的结论。 同学们对动手实验很有热情,但是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实验要有条理,严谨的态度,不能当成是玩。更重要的是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确保安全在动手实验

《磁铁的力量 》教学反思 篇6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课本50页上的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上一篇:创先争优活动流程图下一篇:七年级勾股定理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