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2024-10-24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共10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1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14.植物的“分身术”

本课在教学活动上体现了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熟知的儿歌中,引出探究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和花卉栽培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的多种繁殖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生对周围的植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学生熟知的儿歌中引出探究的问题。

2.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出示了秋海棠、甘薯、马铃薯、草莓、月季、大蒜的图片。引出:这些植物是怎样繁殖呢?这些植物在繁殖上,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使学生探究的重要载体,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搜集的探究的材料提出猜想和假设,如有的同学说:“我认为秋海棠是用叶子来繁殖的。”“月季的茎和根能不能来繁殖后代?”这些猜想到底对不对,需要进一步的探究验证才能证明,但是猜想和假设帮助我们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和目标。

3.制定详细的计划是探究有效实施的保证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自主设计实验计划时,我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并且采用了填写计划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实验计划。在实验前,采用问题的形式,时刻注意提醒学生的计划考虑是否周全,各个小组是怎样安排的,甚至具体到各个小组是怎样分工的。并且对各小组的计划也做了适当的评价,力求修订完善。在实验,注重强调分工合作,引导学生想好了在做。同时,为了试验的成功,我采用课件的形式及时的拓展学生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清楚几种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具体的过程与方法。为探究中的孩子找到了,一些资料,同时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支持,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给了孩子更多的启示,使学生意识到:不仅是仅仅教师讲的这几种植物的繁殖的方法,还有更多的植物有更多的“分身术”。

4.动手实验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在进行动手实验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验探究,学生自主分工,自主制订计划,自主选择探究的对象,自主实验探究,这些活动的过程,给学生更多的是自主选择的机会,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去探究,而不是去教导。在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植物的繁殖的实验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去探究的它们的繁殖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的操作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对植物繁殖方法的正确认识。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1--

5.交流是探究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

在探究植物的繁殖的方式中,我先让学生课下去搜集各种植物的繁殖方法,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先把我们的资料交流一下吧”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使知识由一变

二、变三,使学生在同学的交流中就能学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知识

6.活动延伸,引导继续探究

在拓展活动中,我提出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继续做繁殖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有效的延伸到课下,学会将科学应用于生活。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2--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2

第三单元 土壤与植物 8.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土壤有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土壤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对比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3.运用科学实验证明事实,热爱科学。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具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三类土壤,3个同样大的去底塑料瓶、特制的支架(或3个铁架台)、粗纱布、3个同样大的烧杯、水。

2.分组观察材料:三类土壤标本。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1)什么是土壤?

(2)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谈话:课前,你们观察我们附近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3.讲述:土壤不完全相同,有不同的种类。这节课,我们学习“土壤的种类”。(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分类(1)讲解:

根据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黏土少的,叫砂质土;含砂少、黏土多的,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在讲解的同时,板书三类土壤的名称及其砂和粘土的含量。)

(2)提问:a.刚才我们讲的,是根据什么给土壤分类?

b.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可以把土壤分为几类?(三类)哪三类?

c.这三类土壤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1)比较三类土壤的外观(形态)a.将三类土壤标本发给各组学生。

b.分组观察:看一看,摸一摸这三类土壤有什么不同?

c.汇报观察结果。(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边听学生讲边板书。)d.讨论:为什么砂质土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颗粒大小居中?

e.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砂质土的颗粒比较大,黏质土颗粒比较小,壤土的颗粒大小居中。这三类土壤外观所以有这样的不同,是与它们的砂和黏土的含量有关系。土壤中含砂越多,看起来颗粒越大;含砂量越少,颗粒越小。(2)比较三类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性

a.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这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例如下雨以后,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 b.讲述: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来做个实验。

c.演示实验:取3个去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d.观察:哪种土渗水快?

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 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 e.讨论:

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有什么关系? f.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

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

(3)比较三类土壤的透气性

a.讨论:三类土壤中的空气多少是否相同?哪一类土壤中空气比较多,哪一类土壤中空气比较少?为什么?

b.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说明三类土壤透气性好坏的示意图。

c.讲解:土壤的透气性是与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密切相关的,土壤中的空气存在土壤的孔隙中,如果土壤的孔隙被水占据着,空气就不能占据。

d.讨论:根据以上道理,你再说说哪种土壤透气性好,哪种土壤透气性差,哪种土壤透气性居中?为什么?

e.教师小结:砂质土颗粒大,土壤孔隙大,渗水性好,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黏质土颗粒小,土壤孔隙小,渗水性差,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颗粒大小居中,土壤孔隙大小居中,渗水性、保水 2 性居中,透气性也居中。(4)综合比较三类土壤的性质。

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保水性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透气性有什么不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3

第一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小车的运动

反思一:解放学生手、脑、口,重视实践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和结论,决不是科学教育。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在“做中学”,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步骤。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完全体现了科学知识在课堂上的再现,解放了学生的头脑、手、口,重视了学生的实践性的培养。

反思二:让学生主动去参与,重视自主性。

本课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进行研究。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师在示范、引导下解决第一个实验“研究与坡度有关”之后,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实验,选择另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体现了教会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反思三:给予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机会,重视启发性。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4

本课与《春季星空》、《秋季星空》、《冬季星空》共同组成了观察、探究星空的系列课。本课是在一年来对四季星空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方法和知识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完整的认识四季星空的主要代表星座,总结星座的变化规律。

但是星空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难以持久的科学观察的研究活动,所以本次课我依然借助了观察星空的帮手——四季星图来帮助同学们学习夏季星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1、认识夏季星空及典型星座知识;

2、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在本节课中,我联系《春季星空》中的有关知识,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同时借助漂亮的卡通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应用科学的成分非常大,即便不是以应用科学面目出现,学生也愿意以幻想的形式畅谈可能的用途。“夏季星空”,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兴高采烈地研究才能支持长久。

整堂课的研究气氛非常浓,自主化、探究式、大版块的新课程的特征整体展现。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引入内容——学生小组研究——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5

第五单元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22课。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教学难点是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谈话导入。

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象。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象难理解,因而课前我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古今能同时呈现,使“宇宙”变得亲近,更利于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

“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

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6

12.植物的花

课时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植物的花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能根据植物花的特点给花分类;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花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3.知道常见植物花的构造;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课前准备

搜集凋谢的各种花朵、准备课堂探究器材。准备观察工具:镊子、放大镜、刀片等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花的图文、视频资料。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假设

以问题“花的构造一样吗”为导向,引导学生对课前的观察进行交流。形成统一的探究思路。

三、制订方案

四、实施探究

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到的花朵进行解剖花的活动,对各种花的构造进行观察、比较,初步认识花的构造。通过暗示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方法去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开拓一个空间。

五、展示交流、利用教科书出示的观察记录表,展开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对“花的名称、有哪几部分、各部分的数量” 等记录项目的比较,了解花的基本构造包括雄蕊、雌蕊、花萼、花冠等几部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花的构造是有差别的,为建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概念作好铺垫。

教师提出探究的指向:“花的构造一样吗?”然后组织学生到花园、校园花坛中现场观察各种植物的花,最后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六、拓展创新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1--

植物的花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2--作业设计

制作一个花的标本

板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色散实验推想彩虹的成因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3、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活动准备:

平面镜、水槽、纸屏、三棱镜、水、喷雾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学生自由回答)

2.欣赏彩虹图片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彩虹世界。(课件配上轻音乐,自动播放不同的彩虹图景。)

3.看到这些彩虹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无比神奇,知道彩虹是有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4.关于彩虹,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筛选问题: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彩虹出现在什么时候?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为什么会消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秘密。(教师板书:彩虹的秘密)

二、自主探究,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1.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你们想看到美丽的七色光吗?(学生自由回答)

2.我们可以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出彩虹的色光。

(教师出示三棱镜并介绍:这是一种光学仪器──三棱镜,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纸屏上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水槽,在水槽里放了适量的水,在里面放上平面镜,也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实验,如装水的瓶子、光碟等。)

(学生做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教师帮助那些做不成功的小组调节三棱镜和平面镜的位置,保证他们也能看到光的色散现象)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

4.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看到彩虹现象需要把三棱镜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水槽中的平面镜要倾斜到一定的角度,这样会看到和彩虹一样颜色的七色光。)5.你认为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如果回答是白色的,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在纸屏上是七色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把平面镜放在水中,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小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教师板书:阳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

1.猜想彩虹形成的条件

猜一猜自然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彩虹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没有阳光会出现彩虹吗?为什么雨后容易出现彩虹?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彩虹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小水滴和阳光。

2.设计实验

你想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及证明你的猜想呢?(学生讨论回答,确定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想一想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水滴?(教师出示小水壶、农用喷雾器。)你想怎样做才能呈现出美丽的彩虹美景?(学生讨论方法)

你想怎样制作彩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利用喷壶喷水,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从嘴中喷水。鼓励学生走出室外实验。)

设计实验制造彩虹。3.室外制作彩虹

下面就让我们走出室外,借着明媚的阳光做一做吧!

(学生走出室外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实验,实验时教师鼓励学生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好,思考为什么能做成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实验的?

(分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和现象?教师提醒学生说出对着阳光喷射怎么样?背对阳光喷射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阳光、小水珠、彩虹。特别让学生理解彩虹是阳光发生的一种色散现象。)

小结: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通过合作探究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你能解释为什么彩虹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吗?(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太阳出来后。小水珠很快就蒸发了,彩虹也就消失了。

五、总结拓展

1.通过实验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彩虹形成的原因,并且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认为这节课中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有句气象谚语是“东虹日出西虹雨”,你认为这句话有科学道理吗?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各种美丽的彩虹图景,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孩子们,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发出了阵阵赞叹声,大自然的杰作震撼了他们,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引起情感体验的同时,及时引出探究的主题“彩虹的秘密”,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起来。

2.表达和交流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可以分解太阳光。3.课堂内外相结合,拓展科学大课堂。室外实验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所以科学课的教学不应该限制在课堂上,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室外,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8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注重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课堂积极参与这两个方面。通过及时评价,发放听讲小明星、回答问题小明星喜报等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听讲习惯和课堂互动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初见成效,但实施不够细致。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落实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加以关注,综合提高孩子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现在共有41个孩子,女生比男生多,在管理方面比较顺手。多数孩子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表现在思考方面缺乏主动性,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比较欠缺,思维不够灵活,题目一变化说法就被难住了。针对这种情况,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进入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分化明显。有的孩子开始掉队,王美婷和王美媛这两个孩子的表现越来越不理想,很难达到合格。所以三下的学习任重而道远,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学习轨道。

二、教材分析:

1、选取现实并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反映社会且学生熟悉的事物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社会,体验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挑战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教材改变了“小步子”的编制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三位数乘三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在知识安排上,将乘除法德口算、估算、笔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适时编入了四则混合运算,使计算得到了进一步应用于巩固。另外,教材还将因数和倍数的内容作为“拓展平台”按排在除法单元之后,这样既分散了学习的难点,也有利于借助计算理解知识。

3、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如在“平行于相交”的学习中,教材呈现的是”我跟爸爸学设计“的情境,教材没有直接呈现概念,而是由”怎样画设计图“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展开想象,先认识线段,又通过线段认识直线、射线。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积极倡导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努力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如“大数知多少”,教材呈现的是学生交流调查生活中用到大数的情境,这样的形式提示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习资源开展教学。再如“长大我也去航天”,教材只提供了活动的形式,所需数据等内容都要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合适的活动,由学生收集数据,参与统计过程,自主学习知识。这样的编写思路,真正实践了教学资源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理念。

5、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随着知识的加深,教材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中,对于商的位置,教材没有过细地指导,而是通过问题“商写在什么位置上”进行点拨,给学生留出探究空间。又如,在对商不变性质的学习中,通过问题“这是一个规律么”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举例—发现”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计,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概率与统计: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实践活动:

1、加深对乘除法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况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情境,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地思考。

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策略师多样的。

2、能综合运用平行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

2、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活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加强教材解读,把握好核心知识点和知识生长点,提高针对性。

2、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继续规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流程,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5、做好特殊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减少两极分化,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适时渗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9

陈传军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我校的实验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

(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

(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

3、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对秋季和冬季的代表星座进行了解。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4、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地球内部、简单机械、星空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地形运动与自然现象、简单机械与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1、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2、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3、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4、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1、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2、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火山

3.地震

4.做一块卵石

5.各种各样的矿物

6.地表的变化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8.谁能传播声音

9.怎样听到声音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5.纸

课时 1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课时 1课时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1

1 1 1

1 2 1 1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课时

第五单元

水循环

20.蒸发

21.沸腾

122.凝结

23.水的三态变化

124.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植物的”分身术“ 篇10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3、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看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看大约几时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疑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来猜这样一个谜语:(课件出示幻灯片一)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会很容易猜出:钟表

师:你知道钟表有什么用途吗?

让学生说一说。

师:我们的生活天天都离不开钟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二、自主观察,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幻灯片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钟表的图片,钟表虽然样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这样一个相同的地方(指着钟面),这个地方叫做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了解情况,1分钟后交流。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面,请看。(课件出示幻灯片三空钟面)

你们的钟面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那你们的钟面上有什么?

生:有数字。

师:有多少个数字?从几到几?

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钟面上的12个数字)

师: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时针、分针、秒针。

师:老师这个钟面上只有两根针,请你看看这两根针分别是什么针?(课件出示钟面上的时分针)小结出:短短的粗粗的针叫做时针,长长的细细的针叫做分针。

课件出示时针和分针,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什么针。

师:我刚才听有的同学的钟面上还有秒针,最长最细的针叫做秒针。

师:我们知道钟面上的指针在日夜不停地转动,你知道它们是按照什么方向转动的吗?你能用手势描画一下它们的转动方向吗?

指一生用手势描画针的转动方向。(课件出示钟面上的时分针的旋转)

师:老师看明白了,原来钟面上的指针除了12到1是从大数字转向小数字,在其余的地方都是

从小数字转向大数字的。钟面上指针的这种转动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我们一起再来描画一下指针的转动方向。

三、借助已知,认识时间

1、认识整时

(1)认一认

知道了钟面上指针的转动方向,我们就可以认识时间了。请看这个钟面上的指针指向的是什么时

间?(课件出示9时的钟面)

生:1点

师:在数学上“几点”通常要说成“几时”,1点我们就说是1时(板书:时),老师想知道你

从哪儿看出这是1时的?

生1:时针指着1。

生2:分针指着12。

师:谁能把两位同学的意见合起来说一说从哪儿看出看出是1时的?

指名说完后,再让学生一起说一说。

课件出示4时的钟面。

让学生说一说指针指向的是什么时间。

让学生说一说从哪儿看出是4时的。

先指名说一说,再让学生一起说一说。

课件出示6时

同桌互相说一说。

(2)想一想

①想一想1时的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

②想一想4时的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

③想一想6时的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

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认读整时的方法

师:像1时、4时、6时这样的时间,都叫做整时。你能再说出几个整时的时间吗?

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怎么认识整时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4)练一练

7时

12时

3时

师:12时有何特点?

2、认识几时半

(1)认一认

师:刚才老师也拨了一个时间,你们看老师拨的是什么时间?(课件出示7时半的钟面)还再是

整时吗?你认识这个时间吗?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师:你从哪儿看出是7时半的?

生:分针指着6,时针在7和8之间。

师:为什么时针在7和8之间就是7时半,怎么不是8时半呢?

学生可能很难说明白,可进行如下的引导:

想一想钟面上的指针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按照从小数字转向大数字的方向,看看现在的时针是

过了几还不到几?

生:过了7还不到8。

师:过了7还不到8,能不能说是7时半?(不能)所以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8时半。

出示8时半课件

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8,就是8时半

出示11时半的钟面,让学生说一说指针指向的是什么时间?怎么看出是11时半的?

(2)想一想

①想一想11时半的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②想一想8时半的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③想一想7时半的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认读半时的方法师:像7时半、8时半、11时半这样的时间,都叫做半时。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怎么认识半时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4)练一练

9时半

3时半

8时半

3、认识大约几时

(1)认一认

师:出示7时课件。师:这是几时?

生:7时

师:出示快到7时。师:这是几时?

生:快到7时。

师:出示刚过7时。师:这是几时?

生:刚过7时。

师:快到7时和刚过7时都叫大约7时。

(2)想一想

①想一想快到7时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②想一想刚过7时钟面分针和时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

8时

大约9时

5时

4、自主练习1、2、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

认识钟表

数字1——12

钟面:顺时针:从小数到大数(12到1除外)

时针短,分针长。

整时: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几时半: 分针指6,时针刚过几时就是几时半。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课教案《水果拍照》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新闻策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