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4-08-09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名,在经过了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要求

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

1.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2.第三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1.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第五单元年、月、日

五、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1~3周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第4 周第5~8周第9~10周第10周第11~12周第13~15周第17周第19周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三、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我家买新房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五、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六、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认识实践活动饮水情况统计期末考试复习

张圣堂

2011.6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2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很多老师、家长, 包括学生自己都会认为是由于“粗心”。而事实上,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错误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

一、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中对分数学习提出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中, 对第一学段 ( 1 ~ 3年级) 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 能读写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通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者是几分之几。本单元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通过操作,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经历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分数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从具体实例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

例 1.

①一堆小棒有12跟。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②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③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上面的分数。

其中①②为课堂练习中的两个小例子, ③为课后作业 ( 提高题) 。

学生解决情况: ①②基本都能够解决。③有很多学生答错或是没答。

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期, 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①的正确表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具体运算能力, 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平均分”。②的正确表明学生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直观的“平均分”成5份。而③的错误表明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还没有完全“内化”, 虽然已经知道平均分的概念, 但是又受到“直观”平均分图像的思维定势, 在此题中未能够找到直接平均分的方法, 从而也没有通过具体的运算进行平均分来表示相应的分数,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重“平均分”思维表象的建立, 帮助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内化。对于第②题这种类型,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直接分成5列, 涂色部分取其中的一列。有了一些这样的类型之后,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入课后的提高题③, 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进行平均分, 并且引导学生如果不能直观的平均分, 应先做一些简单运算, 促进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2. 先分一分、涂一涂, 再在横线上列出相应的计算式子。

分析: 在第一课时,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时候, 学生在涂色部分能够正确完成, 而到了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 却出现了错误。问题在哪里? 还是在学生思维的认知结构上。前面认识几分之几, 分数的表象就是平均分后取份数, 因此不易产生错误。现在, 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知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学生的思维中, 分数的表象转为某个数, 因此当他平均分6份之后看到一份就是2颗星星的时候, 已经有2这个数了, 把取2份中的2和这个2混为一谈了, 也就是把“份数”与“个数”混成一体了,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布鲁纳认为, 数学对象的表征有三类, 即活动性表征、图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当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 数学对象分数将以图像性表和符号性表征的形式出现, 由于这种表象的不深刻性, 学生往往在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出现混淆错乱。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分数本质认识, 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处理此类问题上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份数”与“数”的区别, 强化其认知结构。

例3. 比较大小错误

①a.1/2____1 3b.3/7_____4/7

②一堆大米的1/3与一堆面粉的1/2哪个多?

学生解决情况: ①题时错时对, 特别是间隔一段时间来做两小题

②因为1/3<1/2, 所以一堆面粉的1/2多

错误分析: 有关分数的比较, 在教学时教师会采用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大小关系。为了不引起混淆, 教师往往会选择整体时往往只会选择某一个。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巩固。理解是一个信息或要素组织的过程, 需要认知结构的再组织,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结构尚不成熟, 信息处理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 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甚至仅凭记忆来进行比较大小: 老师强调某一个整体, 分得越多, 每一份就会越小。于是在他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多———小”的“相反”心理表象。时间一长, 看到3/7_____4/7这样的题目时, 只关注3 < 4, 完全忽视分子分母, 忽视“分”和“取”的对象, 实质上忽视了分数的意义, 便直接有了3/7>4/7这样的错误答案。而第②题的错误, 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没有理解“整体”的概念, 从而没有正确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究竟是什么。思考: 综合这两个问题, 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整体”和“部分”缺乏认知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从学生的思维出发, 倾听其思考过程, 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比较分数大小时, 不应该给学生相关的暗示: 分子相同, 分母越大, 分数值越小, 而是应充分引导学生每一次比较大小, 我们都必须回到分数的意义上去。而对于“整体”的把握。在课堂上, 教师应举一反三, 并且明确分数与某一个具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对教学的再思考

1.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会倾听学生的思考, 把握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分数”的问题。教师自身应明确分数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在需要的时候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2. 教师要对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错误, 从学生错误的根源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辅导, 体现新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同时也能够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原因, 才能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基础部分(5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各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共10分)

二、探索部分(26分)

1.想一想,画一画。(4分)

(1)先将○向右平移3个格,再将○向上平移3个格。

(2)先将△向上平移4个格,再将△向左平移4个小格。

2.量出所需要数据(保留整厘米数),算出右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3.拼一拼,想一想,再填一填。(5分)

有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4.找一找,填一填。(4分)

(1)狮子家在骆驼家的()面,金鱼家在大象家的()。

(2)狮子家的东南面是(),东北面是()。

5.分一分,想一想,涂一涂。(3分)

三、拓展应用部分(21分)

1.为迎接元旦邮票展,王乐和魏明在整理邮票,共有186张,每页可以放6张,一共可以放多少页?(5分)

2.元旦期间,希望小学组织中年级学生到奥运馆参观,三年级去了246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一半。希望小学共去多少人参观?(5分)

3.希望小学三年级五班为庆元旦买了一些彩纸装饰教室,刘燕小组负责做花朵,刘晓辉小组负责做五角星,魏春玲小组负责做彩旗,她们计划所用材料情况如下:

刘燕:我们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2/7。

刘晓辉:我们小组计划比刘燕小组多用这些彩纸的1/7。

魏春玲:我们小组计划用的彩纸比刘燕和刘晓辉小组共用的少1/7。

(1)刘晓辉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2)魏春玲小组计划用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3分)

(3)这些彩纸够用吗?请解答并说明理由。(3分)

4.希望小学举行迎元旦学科竞赛,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5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8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2人,两科都没参加的有20人。语文、数学两科竞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2分)

春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4

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故意留意,但还是轻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本身的年龄特点。

2、学生一般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轻易感爱好。假如教师讲得有趣,学生肯定会聚精会神。

3、学生固然已上了三年级,但有的学生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4、有的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情势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

5、有的差生平时遭到教师的关注少一些,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教学总目标要求

一、数与代数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

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经历与他人交换各自算法的进程。

4、能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题目,并能对结果的公道性进行判定。

5、熟悉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熟悉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丈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熟悉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

4、通过观察、操纵、熟悉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写和分析进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熟悉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题目,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丈量、实验等)搜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均匀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均匀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目,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经历观察、操纵、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换的进程中,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取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题目。

3、感受数学在平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奇有趣,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2、在教学中,要重视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题目、解决题目。强化学生的题目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换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势,激起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爱好,进步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利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进程,正确的掌控数目关系,逐渐进步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纵,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落后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起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落后生乐于接受

8、努力进步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重点

1、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2、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1、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第五单元年、月、日

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1~3周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

第4周二、热烈的民俗节对称

第5~8周三、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9~10周四、我家买新屋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10周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

第11~12周五、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第13~15周六、家居中的学问小数的初步熟悉

第16周七、小教练统计

第17周实践活动饮水情况统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5

《有趣的磁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本课用一个小实验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本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断裂磁铁、铁屑、铁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等。

在这一节课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包括课件、视频,这些都是为了把更好地效果呈现在学生眼前。单单是教师的语言描述,显得过于的死板,学生不乐意听,而且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应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清楚。而且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管理课堂秩序,现在教师一些实验操作事先录制成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就可以管理课堂纪律,如果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有的学生不一定能看清楚,有的就不看,扰乱课堂秩序。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6

郑才芳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更具本册的具体内容及其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统计。

乘法运算定律是在前三年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高。四、五、六、七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统计。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条件写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他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培养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学习统计,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

6、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7、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操作题。培养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第二、四、五、六、单元。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应用题。

三、教学措施:

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整个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堂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6、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7、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慢慢适应新课程。

四、提高素质的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6、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7、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8、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不要只管教学,还有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7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内容,主要通过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活动中加强概念的理解,蕴含测量面积的思想方法。本节课可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聚光灯、放大镜、图形编辑、手写识别等辅助教学工具,设计出层次清晰、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电子白板,直观展示,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数学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唤醒、重组、迁移中实现对新知的内化。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学习面积的概念时,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富有趣味和意义的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适时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电子白板技术的恰当使用就可以使以上思路实施起来事半功倍。在教学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交流活动。

师(出示图1):这里有两个手掌印,猜猜哪个是老师的手掌印?哪个是你们的手掌印?

师:为什么这样觉得呢?

生:老师的手大,学生的手小。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呢?

师:这里的大小是指手掌面的大小(将图1掌印色彩填充为图2),摸摸看,你们的手掌面有多大?

以上环节,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画图”演示功能,现场师生动手描绘手掌印,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大小与数学上的大小有什么不一样?”再运用色彩“填充”或“涂色”功能形象展示“手掌面是什么?”,由此引入面的相关知识。接着教师布置“请从周围的物体中找到它的面并用手摸一摸”,回归寻找生活中的面积。然后教师从“资源库”中拉出学生找的实物图片并进行演示。最后,小结“像刚刚找出的这些都是物体的面,这些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二、利用电子白板,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观察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给予其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电子白板的相关功能的运用,可以使数学活动指向性更加明确,可操作性更强。为了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我们可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活动。

活动一:直观观察比大小

比较面积大小时,引导学生用观察法进行比较,出示图3,运用白板“聚光灯”功能变换为图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水池与图书馆的面积,哪个比较大?”“聚光灯”功能的使用,从繁杂的情境图片中,忽略次要,凸显主要的信息,可以令学生的注意力及观察目标更加明确,切实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活动二:演示操作比大小

对于面积相近的图形,直接观察比大小有时并不能分辨,要重视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围绕图3的情境,追问“办公楼和生活区的面积又是哪个比较大呢?”(运用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从图3中拖出办公楼和生活区的图片,如图5)。组织讨论“无法一眼看出哪个比较大,那怎么办?”达成“可以用重叠比一比”的一致意见后,教师拖动图片使两张图片重叠,如图6(拖动图片,根据具体操作灵活设置叠放次序为“移到顶部”或“移到底部”)。

本层次活动较好结合电子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在稳定的情境下,变式引出第二层次探讨:无法通过观察比较,演示重叠可以清晰比较大小。白板的演示操作,不仅一目了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两图孰大孰小,也使课堂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活动组织更为流畅。

活动三:动手操作比大小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建立、思想方法的感悟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经历逐步理解、掌握和内化,不断积累与深化的过程[1]。在比较面积大小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使其获得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在完成以上两层次的活动之后,我们进一步挖掘图3的情境价值,设计动手操作比大小的活动。教师仍应用电子白板的“图形编辑”工具,从图3情景图中拖出教学楼与草坪两张图片(如图7),讨论“又是两个长方形的比较,你们准备用什么办法比较呢?”“观察法,无法帮助准确判断;重叠法,仍然无法解决问题。那该怎么比较呢?”交流讨论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甚至还可以用贴一贴、比一比的方法,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如图8)。

任何教学手段或技术运用,都具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贵在运用得当。以上环节,由电子白板营造探究氛围,引发借助实物动手操作,如此就较好地将直观观察与实物操作的价值融为一体,避免过度强调信息技术手段,以视觉直观替代动手实践的弊端。

三、善用电子白板,引发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认识面积》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奇、好强、好胜等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授课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工具,将事先画好的两个长方形遮挡,仅露出其中一边(如图9),设问“下面是两个长方形分别露出了这样的一条边,你能看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吗?”“不能呀?!老师再给大家露一条,现在呢(拉幕,变为图10)”。进一步启发想象“想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多大呢?谁来比划一下。”,“大家一起动手比划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有多大?瞧(拉幕,呈现图11),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时,要预防过度强调直观性,而忽视创设时机引发学生思考、想象。以上环节的电子白板“幕布”工具的使用,比起实物展示的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拉幕时,恰当把握露出边的时机和数量能有效引发学生动脑想象、推理,并帮助正确做出判断,较好地突出了学科性,也体现了电子白板技术的交互性。

四、巧用电子白板,设置悬念,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学科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坚持螺旋上升原则,对于“螺旋上升”课程,应该设计出螺旋式的教学安排。[2]在初步理解概念,经过一定的比较面积大小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练习,设置悬念,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如利用“幕布”工具,将两个图形隐藏于笑脸后面,启发“两个笑脸后面躲藏着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它们分别可以分成64格和17格(利用“手写识别”功能写上提示,如图12)。现在能知道了吗?”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之后,揭开笑脸露出隐藏的图形(图13),“是这样吗?为什么无法比较?那该怎么办?”根据学生建议,利用白板的图形“拖动”功能将图形移入方格图中(图14),“现在可以比较了吗?为什么?”最后小结“是呀,用数格子比较面积时统一格子的大小很重要。”

本练习不仅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并不是分成的格子数越多面积就越大,还要注意统一标准,而且还为下一课时《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体会“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埋下伏笔。如此,巧用电子白板技术能够有效创设具有思维张力的学习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总之,电子白板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生动,且信息量大,便于操作。但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必须从数学学科的需求角度出发,要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直观教具的科学扬弃的基础上有效使用[3]。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本文结合课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丰富表象积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及拓展思维深度。

关键词:电子白板,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林锦城,陈著.例谈“螺旋式上升”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4,(02):9-10.

[2]孔凡哲.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2007,(05):66-72.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8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年级1班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二班有学生 62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培优补差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后进生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中下等生有发言的机会。

3、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的双重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生,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4、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的作业要有计划的“面批”“面导”。

5、对差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尤其是他们的不同心理因素。采取学生、教师、家庭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

七、课时分配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 100 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 5 课时留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 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0 课时 二下雨了 —— 学看钟表 ………………………6 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 —— 方位与图形 ………………………6 课时

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1 课时 四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18 课时

数学广场 …………………………………………1 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7 课时 六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20 课时

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1 课时

数学广场 ……………………………………………1 课时 七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8 课时 八 我们的鞋码 —— 统计 …………………………6 课时 九儿童乐园 —— 总复习………………………10 课时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想一想,填一填。

(每空1分,共13分)

1.505是5的()倍,()的4倍是168。

2.÷8=28……,余数最大是(),被除数最小是()。

3.在“吕”、“晶”、“国”、“朋”几个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4.甲数是46,乙数是甲数的12倍,乙数是()。

5.2×32,要使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

6.我们学校微机室共有240台电脑,有6个微机室,每个微机室有4排,平均每排有()台电脑。

7.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如果都住2人间,恰好需要54间房,如果都住3人间,需要()间房。

8.如果一个数乘3得270,那么这个数乘40得()。

9.181加上126除以3的商,和是多少,列式计算为()。

10.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7<99        9×()<700

二、我来判一判。

(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

2.32×29>31×30

()

3.一个数乘40,积是四位数,这个数一定是两位数。

()

4.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

5.24×3×3的积与24×9的积相等。

()

三、我来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长方形、正方形、圆中,有()个轴对称图形。

A.2

B.3

C.1

2.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3.20×5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A.1

B.2

C.3

4.35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A.35+52

B.52×35

C.35×53

5.43÷6的商是()位数。

A.两

B.三

C.两或三

四、细心算一算。

(共38分)

1.口算、估算我能行。(每小题1分,共16分)

30×30=

780×1=

450÷9=

39+8×3=

120÷3=

8×60=

55÷5=

48÷8÷3=

210÷7=

11×50=

15×5=

27-27÷9=

304÷5≈

195÷2≈

27×12≈

81×11≈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需验算的每小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3分)

25×56=

726÷6=

542÷7=

840÷8=

48×16=

★552÷5=

3.脱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

(452-167)÷5     225÷9×48     928÷(2×4)

五、把下面的图形按要求分成两类。

(10分)

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5题9分,其余每题5分,共29分)

1.2.3.一辆货车一次运9箱货物,每天运4次,一个月(按30天算)共运货物多少箱?

4.妈妈在服装厂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星期(7天)可以加工服装896件。妈妈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件服装?

5.(1)小东从家到学校用了9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学校到少年宫用了6分钟,少年宫离学校有多远?

(2)小东从少年宫回家时用了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附加题:(10分)

请你猜一猜,乘法竖式中的字母各代表什么数?

A=()B=()

C=()D=()

答案

一、1.101 42

2.7 225

[点拨]余数最小时,被除数才能最小。余数最小为1,被除数最小是28×8+1=225。

3.吕、晶

4.552

[点拨]46×12=552。

5.2

6.10

[点拨]240÷6÷4=10(台)。

7.36

8.3600

[点拨]270÷3×40=3600。

9.181+126÷3=223 10.14 77

二、1.× 2.× 3.× 4.× 5.√

三、1.B 2.C 3.C 4.B 5.C

四、1.900 780 50 63 40 480 11 2 30 550 75 24 60 100 300 880

2.25×56=1400    726÷6=121

542÷7=77……3    840÷8=105

48×16=768

552÷5=110……2

3.(452-167)÷5     225÷9×48

=285÷5        =25×48

=57          =1200

928÷(2×4)

=928÷8

=116

五、②③⑤⑥⑨⑩ ①④⑦⑧

六、1.702÷6=117(盒)

62×6=372(个)

答:702个羽毛球可以装满117盒。要装满62盒,需要372个羽毛球。

2.24×12=288(元)288<300

(30-24)×12=72(元)

答:要进12双,300元够。赚了72元。

3.9×4×30=1080(箱)

答:一个月共运货物1080箱。

4.896÷7÷8=16(件)

答:妈妈平均每小时加工16件服装。

[点拨]先算平均每天加工的件数:896÷7=128(件),再算平均每小时加工的件数:128÷8=16(件)。综合算式:896÷7÷8=16(件)。

5.(1)558÷9×6=62×6=372(米)

答:少年宫离学校有372米。

[点拨]根据小东从家到学校558米用了9分钟,可以算出小东平均每分钟走的路程:558÷9=62(米),根据从学校到少年宫用了6分钟,再算出从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62×6=372(米)。

(2)(558-268)÷5=58(米)

答:平均每分钟走58米。

[点拨]先算出从少年宫到小东家的路程:558-268=290(米),再计算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290÷5=58(米),综合算式:(558-268)÷5=58(米)。

附加题:3 8 1 5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1

那么,步子能不能迈得大一些,能否越过表象的实例,将“发现”变成更大范围的“猜想”,最终在相对严格的“验证”下蜕变成数学意义上的“结论”?再放开一点,探索思路和研究策略能不能交给学生自己制订?在长期的思考和准备后,笔者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中做了此类尝试和研究。

【教学背景】

调查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对探究性学习比较熟识,接触过一些小调查、小课题和数学结论的推理片段。虽然他们对合情推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但具备更深层次探究和更完整推理的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在“因数和倍数”之后、“3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是在概念性知识学习后呈现的规律性知识,本身就带有探索与总结的意味。此外还应注意到,随后的“3的倍数的特征”和“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观察视角不一样,所以这节课应重点关注探究的过程、方法而不是结论,以免形成负迁移。相比数学结论,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更应是这节课的主角。

【课堂写真】

笔者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摘取了以下3个片段以供研讨:

片段一:推波助澜,完善推理思路

师:首先我们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给我们说5个5的倍数。

(一名学生口述,全班点评后教师板书)

师:只看这5个数,可以研究出所有5的倍数的特征吗?

生:不可以。

师:那怎么办?

生:继续往下写。

师:写多少个比较合适呢?

生:100以内差不多就可以了。

师:那我们就请出百数图来帮忙吧!

1.探索与发现

(1)出示:请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倍数,观察一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你打算怎么找?

生:挨个判断,看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自己动手圈出5的倍数)。

(2)投影展示一名学生圈完以后的百数图,全班核对。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百数图中举例验证,并形成统一的发现:100以内5的倍数个位都是0或者5。)

2.猜测与验证

师:刚才我们通过挨个找,发现100以内5的倍数的特征,那所有的5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

生1:我觉得所有的5的倍数应该都有这个特征。

师:为什么你用应该这个词?

生1:因为100以上的数我还没有找。

师:可以挨个找吗?

生1:不能,那也太多了!(想了一下)应该是不可能,因为数是没有尽头的,我根本不可能全部找出来!

师:哦!所以我们暂时只能说它是一个猜想。下面怎么办?

生:验证猜想。

师:怎么验证?

生:举例验证。

师: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举100以上的数的例子来验证。

(教师随便写3个100以上、个位是0或者5的数,分别都能被5整数,结果学生发现它们都是5的倍数,也就是符合猜想。)

师:可以下结论了吗?

学生间出现分歧,有的觉得可以下结论了,有的觉得还应该多举些例子,最后讨论达成共识,可以多举些例子,这样更保险一些。

于是,教师要求同桌之间互相随便说符合猜想的数,检验是不是5的倍数。

3.结论与应用

全班得出结论: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应用:快速判断这些数是不是5的倍数:43 559 3000501 105;请再写出两个1000以上的5的倍数。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非常简洁,发现规律后直接呈现结论,但实际推理过程却蕴含很多细节。整个过程,教师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方案,而是让学生遵章执行,一步步地引导质疑,跟循学生的思路,推波助澜,让他们自己找出最严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自然而连贯。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验证100以外的5的倍数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上花费的时间最多,真实体验到“猜想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才能变为结论”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片段二:提纲挈领,总结探究范本

师:刚才我们一共经历了哪些步骤,最后总结出5的倍数的特征?

生1:我们最开始确定先在百数图中找5的倍数比较合适,多了不好,少了也不好。

师:嗯,选一个合适的范围。

生2:然后我们通过在百数图中圈出5的倍数后发现,它们的个位都是0或者5。

师:哦,通过圈出来这种探索方式,我们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板书:探索、发现)

生3:但是这些都只是100以内的数,我们大胆猜想100以外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并举了很多100以上的数来验证,最终发现是这样的。

师: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好一个小小科学家!(板书:猜想、验证)科学家们,最后有成果吗?

生:有,我们得出了结论,5的倍数个位都是0或者5!

实践证明,在引导学生完成顺畅、严谨的推理过程后及时地总结、提炼步骤,不仅可以巩固、厘清之前对于推理的感性认识,也为接下来的内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片段三:举一反三,巩固践行成果

师:你能自己制定方案,研究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吗?可以和同桌讨论,相互提建议。

生1:我决定也先在百数图中圈出2的倍数,然后寻找它们的规律。

师:嗯,探究与发现。(指板书)

生1:接着根据发现的规律去猜想所有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在100以上的数里面举例验证这个猜想。也就是猜想和验证,最后再得出我的结论。

师:佩服你思路的严谨!你们觉得他的方案怎么样?

生:很好!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引导大家修正自己的方案,得出相对清晰、严谨的步骤。)

师:那大家就用自己的方案试一试,看能不能得出结论。除此之外,要注意想办法让别人了解你的整个探究过程,不论是说还是写,或者是画图。

(生自由探索,师巡视指导。)

2的倍数和5的倍数两个内容之间衔接非常紧密,可以也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应用已有的推理思路和探究步骤。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学生的内在思维,具体的表达形式比较随意。

在最后的汇报中,出现了很多精彩作品:

生1回答:我先圈出了百数表中2的倍数,发现它们的个位都是0、2、4、6、8,然后我猜想是不是所有的2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所以我请同桌随便写了5个100以上的、个位是0、2、4、6、8的数,分别是102、1234、6006、1458,这些数被2整除以后分别是51、617、3003和729,发现确实可以被整除,从而得出结论,个位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作品:

不管是写还是说,学生都能基本完整地陈述出整个推理过程。

【案例反思】

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迈过自主探索、独立研究这一大步?笔者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

1.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推理。学生不仅在已有的学习中经历过完整的合情推理小调查、小研究,还在很多生活事件中体验过相较课堂更为复杂的推理。总之,他们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支持他们顺着教师的引导自己完成整个推理。不预制、不打断,保留学生思维的自然和完整,不知不觉中他们会有让你惊讶的表现。

2.及时总结,放手探究

感性认识只能用来应对单个问题,让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升为方法还需要提炼和总结。小学阶段的推理,探索、发现、猜想、验证、结论这些关键词只是用来引导学生,而不是用来限制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究,他们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方式来表达,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背后的思路。

3.用板书调动和提示

当学生遇到困难以后怎么办?板书提示是不错的方法,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上板书。

探究,探索和研究。当前,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一般是自主探索、集体研究,这样的处理有其合理性,但长期以来对探索发现环节的重视给学生传递了一个微妙的信号:发现的规律都可以变成结论,猜想和验证只是个形式。诚然,像“2和5倍数的特征”这样适合完全放手探索的课并不多,但在这样的课里面去重申、强调推理思维的完整和严谨却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篇12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读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教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索

(一)十万是多少?

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师结:10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想: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学生说,教师写)

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如:分三个数级。每级有4个数位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

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2、讨论大数的读法。

3、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三、反馈练习

自主练习:

1、数一数同桌对数。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4、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4、5、6。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读 10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数位表、数的读法略)

第二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目标

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

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3、读

。*********0089000000 4、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二、、设境激趣

你知道世界上那个国家的人口最多?阅读第7页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索 怎样写多位数?

1、引导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写法,说书写原则。

2、写大数与写万以内的数的方法相同,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往下写。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

3、什么情况下写“0”?(教师边讲边在数位表里做示范)

四、反馈练习自主练习

1写出下面个数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数,教师指导。在指名板演。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2、4、6、7。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写法 亿级万级个级、、、、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九千零七十九万三千一百写作:90793100 六百四四万零三百写作:6400300 十三亿写作:1300000000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写作:16470000 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三写作:45123

第三课时信息窗3:比较大小和改写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

1、根据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比较大数的方法。

2、掌握改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课本情景图三,让学生同桌俩先观察后讨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解决问题

1、学习比较大小

(1)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2)教师选择其中的比较大小的问题进行解决。(3)可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小组讨论比较大数的方法。(4)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5)通过比较人口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6)课题延伸:对于中国的陆地面积与人口,你有什么建议?

2、学习改写。

(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

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3)教师总结。

三、自主练习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设计:比较大小和改写

比较大小: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改写:9600000=960万1300000000=13亿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在正确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上,能够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

第五课时信息窗4: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学习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看课本出示的信息窗4—先读一读,再同前面学习的数据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二、解决问题

1、引出近似数

(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2)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

2、学习习近平似数的方法

(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2)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5)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6)练习: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

三、自主练习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前两题引导学生完成,后面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纠正答案时要说一说你是“四舍”还是“五入”。板书设计:近似数

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大于5,向它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 舍去,全改成0。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像这种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第二单元走进天文馆

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 教学目的: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5:00是几时? 2、5:45是几时? 3、6:30是几时?

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二、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5:00是几时?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45是几时? 16:30是几时?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的时刻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3)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时刻及念老师收集到的时刻时,师板书成两排)

(4)教师活动: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时刻写成这样的两排吗?揭示一排称为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一排称为24时计时法。

(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晚上10时关门()

北京广播电台早上6︰30开始播音()美少女战士下午4时开播()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9︰30开门()颐和园18时闭园()图书馆16时30分停止借书()思考做在答题卡后,和小组内的其他组员交流,小组长负责本小组思路汇报。板书设计

15:00是几时?下午3时 15:45是几时?下午3时45分 16:30是几时?下午4时30分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5

四、作业:

第二课时年月日

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不同年份的年历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板书:年、月、日)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认识年、月、日(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31天、30天、28天)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29天)(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1天? 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0天?

小结:通过观察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4)巩固一年月几个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

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2、识记大月、小数点月的方法

(1)、出示拳头示意图,小组同学尝试数出各月,再指名到前面数给同学看。

(2)凸起的月哪儿个月?每月个有多少天?(1、3、5、7、8、10、12,每月31天)

(3)谁会用儿歌形式教给大学记住大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 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生B:31×7+30×4=365天 生C:30×12+7-2=365天 生D:31×12-4-3=365天

师:你能不用计算马上说出闰年全年多少天?(板书:闰年全年366天)

4、判断平年、闰年方法

(1)指出像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有什么规律?(每4年一个闰年)(2)小组讨论、计算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

(3)比较:1900年与上面年份有什么区别?(整百年份)计算1900÷4=(47)5,再拿出1900年年历卡看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一年月12个月 28天平年全年365天 二月或29天闰年全年366天

第三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书31—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小数,能够认识小数。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写小数。教学重点:

1、认知小数的含义。

2、会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尺子。教学过程:

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活动: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仔细看情景图,并练习读一读,每一幅图下面的文字,同为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小组内读一读。学生的活动:

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同为之间互相读文字。班级交流,提出问题。教师活动:

组织同学进行交流,练习读出图画下面的文字。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进行说图意读文字,对读得不恰当的地方,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1、为什么这些数都有点?他们叫什么数? 2、0。5米有多长?

3、„„

二、解情景找到答案: 教师活动:

0.5、0.08、0.48、2.5„都是些什么数呢?他们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不同之处。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像: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其中的。就是小数点。0。4读作零点四,0。48读作零点四八。

指黑板:那么0.08、2.5怎样读?(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题

四、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五、板书设计

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小数点

0.4读作零点四,0。48读作零点四八。

第二课时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认识。

2、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感知小数的含义。并会用小数表示一些单位较小的数 教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探索感知小数的意义

1、出示第一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0.5米有多长? 教师活动:怎样才能知道0.5米有多长?

指导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0.5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应该先知道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 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学生讨论:0.5米是多少呢?

得出:0.5米是5/10米。0.5米就是5分米 教师出示问题:0.03米有多高?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己总结得出0.03米有多高? 出示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每份是一厘米,那么,3份呢?3厘米。教师总结:1/100米也就是0.03米,也就是3厘米。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0.08米有多长。

二、巩固联系:33页自主练习3、4题。学生动手涂一涂。

三、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

1、提出问题:0.3米和0.5米比哪个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只要学生说的队就给与充分的肯定。

2、加深理解

你会比较0.78和0.89的大小吗? 学生活动:自己独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与同位进行交流。

进行班级交流,总结出好的方法进行表扬。

四、巩固练习:

第五题,学生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六题学生连完后,同位交流自己的做法。

五、作业: 34页,9、10题 选做题:34页8题。

第四课时信息窗2 教学内容:信息窗2。小数加减法。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指导学生看图并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 椅子的高度应该是多少?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完成第一个问题 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 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

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米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

1、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引申探究

教师出示: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板书: 可以:1米=10分米3米=3分米

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也可以用竖式: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

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五、作业: 我学会了吗?

四、泰安黄金周

第一课时泰山黄金周

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每人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

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那些地方?

师:“十一”黄金周期间,五岳之首——泰山的旅游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学生计算)

师:计算中有什么感觉?(数太大,计算麻烦)

二、合作探索

师:你对计算器了解多少?

教师介绍计算器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功能。师: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刚才的题目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引导学生完成红点和绿点两个题目的计算,把得数填在横线上。)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

三、反馈练习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用计算器计算。

2、实际应用“自主练习第3题、第7题”

3、拓展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

四、小结本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45页第2题。

第五单元扬帆奥运

第一课时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2.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2.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三)德育渗透点

1.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2.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教具、学具准备:口算练习卡片、练习题投影片和数学游戏卡。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14是由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

(2)14个

十、38个

十、15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1)10×5=20×3=13×3=34×2=

100×7=200×4=130×2=210×3=

8×9+7=10×5+6=300×2+60=20×4+4=

(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同时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各选一题让学生说出口算的具体过程。)

(2)14×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口算的?

板书:10×2=2014×2=284×2=820+8=28

140×2等于多少?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第五册学过的用一位数乘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4×2改成18×3(板书:18×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的题怎么口算,大家想不想研究?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整十数乘法的口算。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帆船、帆板比赛在哪个城市举行吗?(引入主题—扬帆奥运。

1、出示情景图:

问:图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1)、3个月一共挖出多少万吨淤泥?(2)、本周已经运走了多少吨淤泥?

3、谁能帮他解决第一个问题?生答师板书:18×3 师: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反馈练习:14×312×549×216×4

先让同桌互相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5、师:140×2你会口算吗?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1)、谁能为第二个问题列算式?生说师板书:400×20(2)、同位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全班交流交流:(每人都从别人的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线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填上3个0就可以了。

反馈练习:200×30100×7030×30010×600

三、巩固拓展:

1、第47页1第48页2

2、第48页第5题

第(1)、(2)小题课自主解决。第(3)小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通过交流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3、第7题学生可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答的问题。第二问需要学生根据9月份的销售量对10月份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五、作业:50页8、9题

第二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1)口算下面各题.

60×40

300×20

400×70 80×70

900×50

200×60 可以采用教师念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得数的方法进行,使全班学生

都有练习的机会.发现错误注意订正.

(2)估算下面的题目,大约得多少.290×6

59×4 先让学生自己说大约得多少,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 做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先说:“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今天

我们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2、示情景图:

(1)、问: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我们学校发了多少包树种?(2)、列式:223×18 根据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想怎样估算?依据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223大约是几百?”(200)教师在“223”下面板书:200 “18大约是几十?”(40)教师在“18”下面板书:20 教师:“223×18大约是多少?” 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要先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 3.基本练习.

教师先带着学生做“625×28”,使学生初步熟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独立做260×1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

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拓展

第52页1、2、3、4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可让中等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三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自己提高熟练程度。

2、使学生在计算时遇到连续进位问题时会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类比、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了,今天计算时会考验大家细心

不细心,望同学们自己正确地解出这些计算题。

二、探索新知:

1、示情景图:

师: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青岛新建了高速公路,你想知道修建高速公路的相关信息吗?看图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答师板书:213×15

4、小组合作探究笔算的方法。

5、全班交流:交流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及算过程,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重点说清楚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尾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6、你还能提出生么问题?

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列式:260×12 260260 ×12×1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7、反馈练习:287×63250×23

8、出示:302×25 观察:这里第一个乘数有什么特点?(中间有0)请大家按刚才的方法自己试做。

师巡视时拿几个同学的书给大家讨论:谁写得对,谁写得错?

师小结:在乘数中间有0时,中间的0一定要乘,不能漏掉。

4、反馈练习:209×18

三、巩固拓展

1、第55页第1题

2、第57页第8题生自己在书上改正后指名说说错误之处及错误原因。

上一篇:教育毕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农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