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勾股定理复习(精选8篇)
七年级勾股定理复习 篇1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一、复习要求: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
2.会用勾股定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会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网络:
三、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
(1)重视勾股定理的三种叙述形式:
①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正方形等于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几何原本》).
②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③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长度平方之和.
从这三种提法的意义来看,勾股定理有“形的勾股定理”和“数的勾股定理”之分。
(2)定理的作用: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②证明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平方关系。
③作长为的线段。
勾股定理揭示的是平面几何图形本身所蕴含的代数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探究长度为,„„的无理数线段的几何作图方法,并在数轴上将这些点表示出来,进一步反映了数与形的互相表示、相互交融,加深对无理数概念的直观认识。
(3)勾股定理的证明:
经典证法有:①欧几里得证法②赵爽《勾股圆方图注》证法③刘徽《青朱出入图》证法④美国总统加菲的证明⑤印度婆什迦罗的证明⑥面积法证明;除此之外,还有文字证明、拼图证明和动态证明。(4)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首先分清直角及其所对的斜边。当已知中没有直角时,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后,再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求线段的长度,常常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其它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来解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也是学生不熟悉的,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通过
构造一个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达到证明的目的。
(2)逆定理的作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化为形,是利用代数计算来证明几何问题。要注意叙述及书写格式。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步骤:
①首先确定最大的边(如c)
②验证:
若
当
当
与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则△ABC是以∠C为90°的直角三角形。时,△ABC是锐角三角形; 时,△ABC是钝角三角形。
(4)通过总结归纳,记住一些常用的勾股数。如:3,4,5;5,12,13;6,8,10;8,15,17;9,40,4l;„„以及这些数组的倍数组成的数组。勾股数组的一般规律:
丢番图发现的:式子
毕达哥拉斯发现的:
柏拉图发现的:,,(,的整数)
(的正整数)(的整数)
3、注意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双垂图中的线段关系。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长为c,由勾股定理知道:得:,。变形,因此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第三条边。
5、当直角三角形中含有30°与45°角时,已知一边,会求其它的边。
(1)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1:1:2:3,则三边
的比为1::2)。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为
(2)含有45°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1:1:
(3)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则高为,面积为。
6、典型方法的总结:
(1)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2)图形的割、补、拼接
(3)面积法与代数方法证明几何问题
四、例题分析
1.如图,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cm,DC=7cm,把三角板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如图乙.这时AB与
(1)求
(2)求线段
(3)若把三角板
相交于点O,与AB相交于点F. 的度数: 的长.
绕着点C顺时针再旋转30°得,这时点B在的内部、外部、还是边上?证明你的判断.
解:(1)∵ ∠2=15°,∠
=90°,∴ ∠1=75°.又∵ ∠B=45°,∴
(2)连结
∵
又∵
∴
又∵
∴。,. ,,.,∵
又∵
在(3)点B在,∴,∴ 中,内部。
于点。。
理由如下:设BC(或延长线)交
∵,在中,又∵,即,∴ 点B在内部。
2.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结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结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结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解:(1)猜想:AP=CQ
证明:在△ABP与△CBQ中,∵ AB=CB,BP=BQ,∠ABC=∠PBQ=60°
∴ ∠ABP=∠ABC-∠PBC=∠PBQ-∠PBC=∠CBQ
∴ △ABP≌△CBQ ∴ AP=CQ
(2)由PA:PB:PC=3:4:5 可设PA=3a,PB=4a,PC=5a
连结PQ,在△PBQ中,由于PB=BQ=4a,且∠PBQ=60°
∴ △PBQ为正三角形 ∴ PQ=4a
于是在△PQC中,∵
∴ △PQC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1)所示为一上面无盖的正方体纸盒,现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如图(2)所示.已知展开图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
(1)求在该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线段的长度?这样的线段可画几条?
(2)试比较立体图中∠BAC与平面展开图中的大小关系?
解:(1)在平面展开图中可画出最长的线段长为
如图(1)中的∵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
答:这样的线段可画4条(另三条用虚线标出).
(2)∵ 立体图中∠BAC为平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 ∠BAC=45°.
在平面展开图中,连接线段
又∵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又∵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
所以∠BAC与相等.
七年级勾股定理复习 篇2
我 (I) 用am, 你 (you) 用are, is跟着他 (he) , 她 (she) , 它 (it) 。单数名词用is, 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 更容易, be后
not加上去。变疑问, 往前提, 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 句首大写莫忘记。
二、that, this和it的用法
(1) 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 it是人称代词。
(2) 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用this, 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
This is a flower.这是一朵花。 (近处)
That is a tree.那是一棵树。 (远处)
(3) 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 先说this, 后说that。如:
This is a pen.That is a pencil.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 向别人介绍某人时说This is…, 不说That is…。如:
This is Helen.Helen, this is Tom.这是海伦, 海伦, 这是汤姆。 (5) This is不能缩写, 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
This is a bike.That’s a car.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 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 询问对方用that, 如:
—Hello!Is that Miss Green?喂, 是格林小姐吗?
—Yes, this is.Who’s that?是的, 我是, 你是谁?
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 但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 Are you…?/Who are you?
(7) 在回答this或that作主语的疑问句时, 要用it代替this或that。如:
(1) —Is this a notebook?这是笔记本吗?
—Yes, it is.是的, 它是。
(2) —What’s that?那是什么?
—It’s a kite.是只风筝。
these和those用法
this that these和those是指示代词, 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 指时间, 距离较近的或下面要提到的人或事;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 指时间、距离较远或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
(1) This is my bed.That is Lily’s bed.这是我的床。那是莉莉的床。
(2) These pictures are good.那些画很好。
(3) Are those apple trees?那些是苹果树吗?
在回答主语是these或those的疑问句时, 通常用they代替these或those以避免重复。如:
(4) Are these/those your apples?这些 (那些) 是你的苹果吗?
Yes, they are.是的, 他们是。
三、主格, 宾格, 形容词性、名词性物主代词:
英语的人称代词按用法分为主格、宾格、形容词形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主格用于动词前, 宾格用于动词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放在名词前面, 名词性物主代词:本身是名词性, 所以后面不能再跟名词, 否则就犯了重复的错误。
四、一般现在时
1.一般现在时功能
(1) 表示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状态。如:The sky is blue.天空是蓝色的。
(2)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如:I get up at six every day.我每天六点起床。
(3) 表示客观现实。如: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地球绕着太阳转。
标志词 (时间状语) :always, every week (day, year, month…) , once a week, sometimes, usually often, never, hardly………
2.一般现在时的构成
(1) be动词:
肯定句:主语+be (am, is, are) +其它。如:I am a boy.
否定句:主语+be+not+其它。如:He is not a worker.
一般疑问句:Be+主语+其它?如:-Are you a student?
-Yes.I am./No, I’m no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如:Where is my bike?
(2) 行为动词:
肯定句:主语+行为动词 (+其它) 。如:We study English.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 (he, she, it) 时, 要在动词后加”-s”或”-es”, 如:Mary likes Chinese.)
如:I don’t like bread.He doesn’t often play.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 要用doesn’t构成否定句)
如:-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Yes, I do./No, I don’t.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 要用does构成一般疑问句)
如:-Does she go to work by bike?
-Yes, she does./No, she doesn’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如: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
哪些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现归纳总结如下:
1、人称代词he, she, it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He likes watching TV.他喜欢看电视。
He has lunch at twelve.她十二点吃午餐。
It looks like a cat.它看起来像只猫。
2、单个人名、地名或称呼作主语, 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1) Han Mei looks like her mother.韩梅看起来像她的母亲。
(2) Beijing is in China.北京在中国。
(3) Uncle Wang often makes cakes.王叔叔经常做蛋糕。
3、单数可数名词或“this/that/the+单数可数名词”作主语时, 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1) A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马是有用的动物。
(2) This book is yours.这本书是你的。
(3) That car is red.那辆小汽车是红色的。
(4) The cat is Lucy’s.这只猫是露茜的。
4、不定代词someone, somebody, nobody, everything, something等及指示代词this,
that作主语时, 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1) Everyone is here.大家到齐了。
(2)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watch.这块手表有毛病。
(3) This is a pen.这是一支钢笔。
(4) That is an eraser.那是一块橡皮擦。
5、不可数名词作主语时为第三人称单数。如:
(1) The milk is in the glass.牛奶在玻璃杯里。
(2) The bread is very small.那面包很小。
6、当数字或字母作主语时, 看作第三人称单数。如:
(1) “6”is a lucky number.“6”是个吉利数字。
(2) “I”is a letter.“I”是个字母。
五、名词单数变复数
名词单数变复数口诀
(一) 规则变化
名词单数变复数, 直接加-s占多数;
s, x, z, ch, sh来结尾, 直接加上-es;
词尾是f或fe, 加-s之前先变ve;
辅母+y在词尾, 把y变i再加-es;
词尾字母若是o, 常用三个已足够,
要加-es请记好, hero, tomato, potato。
(二) 不规则变化
男人女人a变e, 鹅足牙oo变ee;老鼠虱婆也好记, ous变ic;
孩子加上ren, 鱼鹿绵羊不用变。
【解说】1.英语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 单数表示“一”, 复数表示“多于一。”名词由单数变复数, 多数是规则的变, 直接加-s, 例如:book→books, girl→girls。但以-s, -z, -x, -ch, -sh结尾的名词, 变成复数时加-es。例如:bus→buses, buzz→buzzes, box→boxes, watch→watches, brush→brushes。
2.-f (e) 结尾的名词单数变复数歌诀: (1) 树叶半数自已黄, 妻子拿刀去割粮, 架后窜出一只狼, 就像强盗逃命忙。 (2) 妻子持刀去宰狼, 小偷吓得发了慌, 躲在架后保己命, 半片树叶遮目光。例如:leaf (树叶, 叶子) , half (一半) , self (自已) , wife (妻子) , knife (刀子) , shelf (架子) , wolf (狼) , thief (窃贼, 强盗) 和life (生命) , 这些名词变成复数时, 都要改-f (e) 为v, 再加-es。
3.-f结尾的名词直接加-s变复数歌诀:海湾边、屋顶上, 首领奴仆两相望;谁说他们无信仰, 证据写在手帕上。例如:gulf, roof, chief, serf, belief, proof, handkerchief, 这些名词变复数直接加-s。
注:scarf (围巾;披风) 可以先改f为ve再加-s, 也可直接加-s。
4.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 把y变i加-es。例如:baby→babies, country→countries, family→families;而-y前是元音时, -y不变, 直接加-s。例如:day→days, boy→boys。
5.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多数直接加-s。例如:radio→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复习点拨 篇3
学习完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知识,需要对涉及的重点知识作一总结和归纳,以便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的知识结构
在以上各章内容中,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主要有:解一元一次方程、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不等式(组)的解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二、常见的中考考点
这部分内容中常见的中考考点: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利用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问题;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考虑到文章的篇幅以及同学们的学习实际情况,这里没有把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作为复习的重点,但这不表示这些内容不是重点,许多省市都在中考试卷中单独设置题目专项考查.
三、典型例题与疑难解析
例1已知方程组x+y+z=11,①
x-3y-z=1,②试求代数式x+的值.
分析: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固然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把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仅仅定位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层面上,而应该从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如,将方程①×3+②,即可以消去y,得到一个与x、z有关的代数式.
解:由方程①×3+②,得4x+2z=34,x+=.
例2关于x的不等式2x-a≤-1的解集如图1所示,则a的取值是().
A.0B.-3C.-2D.-1
分析:如何处理不等式中的字母a与不等式的解集x≤-1的关系,是本题的难点.
可以先把a看做已知数,解不等式2x-a≤-1,求得解集为x≤;与从数轴上所表示出来的解集x≤-1进行比较,建立方程:=-1.
解这个关于字母a的方程,得:a=-1.选D.
例3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个,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张方桌?
分析: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桌面数与桌腿数间的关系是问题的难点.是“桌面数=桌腿数×4”还是“桌面数×4=桌腿数?”有些同学可能感到困惑.因为“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所以,可从配套的角度看待恰好需要的桌面数与桌腿数,从而得到:配套需要的桌面数×4=配套需要的桌腿数.
解:设用x立方米木料做桌面、y立方米木料做桌腿,使所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能配成方桌.依据题意,得:x+y=5,
50x×4=300y.解得:x=3,
y=2.
说明:本题也可以设一个未知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例4现有甲、乙两家商店出售茶瓶和茶杯,价格为:茶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为了促进销售,这两家商店分别制定了各自的优惠方法:甲店制定的优惠方法是买一只茶瓶送一只茶杯;乙店按总价的92%付款.
某单位办公室需购茶瓶4只,茶杯若干只(不少于4只).
(1)当需购买40只茶杯时,应该去哪家商店购买?为什么?
(2)假如让你去购买4只茶瓶,若干只茶杯,从最实惠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设计购买方案?
分析:若购买茶瓶4只,茶杯x只,则去甲店购买,需要付款[5(x-4)+20×4]元;去乙店购买,需要付款[(5x+20×4)×92%]元.可以依据不等式5(x-4)+20×4>(5x+20×4)×92%的解集,确定具体购买方案.
解:(1)在甲店买茶瓶4只,茶杯40只,需付款:4×20+(40-4)×5=260(元);在乙店买茶瓶4只,茶杯40只,需付款:(4×20+40×5)×92%=257.6(元).因而,当购买4只茶瓶,40只茶杯时,应该选择到乙店购买.
(2)若购买茶瓶4只,茶杯x只,则去甲店购买需要付款[5(x-4)+20×4]元,去乙店购买需要付款[(5x+20×4)×92%]元.
当5(x-4)+20×4<(5x+20×4)×92%时,即x<34时,应该选择到甲店购买;当5(x-4)+20×4>(5x+20×4)×92%时,即x>34时,应该选择到乙店购买;当5(x-4)+20×4=(5x+20×4)×92%时,即x=34时,可以到甲店购买,也可以到乙店购买.
说明:方案设计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热点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注意隐含在题目中)列出不等式.
例5某商场准备进一批两种不同型号的衣服,已知若购进A种型号衣服9件,B种型号衣服10件,则共需1 810元;若购进A种型号衣服12件,B种型号衣服8件,则共需1 880元.已知销售一件A型号衣服可获利18元,销售一件B型号衣服可获利30元,且使在这次销售中获利不少于699元,且A型号衣服不多于28件.
(1)A、B型号衣服进价各是多少元?
(2)若已知购进A型号衣服是B型号衣服数量的2倍还多4件,则商店在这次进货中可有几种方案?简述购货方案.
分析:叙述这类问题的文字比较多,需要静下心来理解题意,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段理解.如,将“已知购进A种型号衣服9件,B种型号衣服10件,则共需1 810元;若购进A种型号衣服12件,B种型号衣服8件,共需1 880元.求A、B型号衣服进价各是多少元”作为一个部分单独审题.
解:(1)设A种型号的衣服每件x元,B种型号的衣服每件y元.
根据题意,得9x+10y=1 810,
12x+8y=1 880.解之得x=90,
y=100.
(2)设B型号衣服购进m件,则A型号衣服购进(2m+4)件,可得:18(2m+4)+30m≥699,
2m+4≤28.解得9.5≤m≤12.
易知m为正整数,故m=10、11、12,2m+4可取24、26、28.
有三种进货方案:(1)B型号衣服购买10件,A型号衣服购进24件;(2)B型号衣服购买11件,A型号衣服购进26件;(3)B型号衣服购买12件,A型号衣服购进28件.
七年级下册七八单元复习 篇4
第七单元法律保护7.1特殊保护 1.社会生活的规范有哪些?
社会生活的规范有:道德、纪律、法律。
道德规范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对于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纪律是社会团体为维护团体利益,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有哪三大特征?
①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的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或认可法律。(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国家制定或认可。)②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只有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程序,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从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法律最本质的特征)③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也就是说,所有公民,不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无一例外。(注意:法律制裁、惩罚某个人时,如果强调他的身份和地位,主要是指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一特征,如果不说明他的地位和身份,主要是指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特征。)
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4、制定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的必要性
答:①加强法制建设的需要。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5、这两部法律颁布实施的意义:
答:①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填补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空白。②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6、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2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制定专门法律给予保护和预防。○
4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
7、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相辅相成,互相配套,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7.2处处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应负的责任。
1、家庭保护的重要性:①家庭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②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③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2、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3、法律对家长在家庭保护中的禁止性要求:
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4、学校保护重要性: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的机构,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学校保护在整个未成年人的保护中举足轻重,是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方面。
5、学校保护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6、社会保护含义: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7、社会保护重要性: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社会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8、社会保护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安全与健康。例如,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戏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与心灵健康。如建立和完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或少年宫等,应对未成年学生优惠开放;社会各个方面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等。
9、司法保护含义: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10、司法保护重要性: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为了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司法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11、司法保护基本内容: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的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7.3自我保护
1、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答:①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正值青春期的未成年学生,容易受到的侵害包括: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被人勒索、殴打、拐骗;性侵害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侵害等。③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里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和侵害。因此我们要找出自身在自我保护方面存在的弱点,需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中学生怎样加强自我保护?或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1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身心健康。○2学习法律知识,懂得依法维权。○3遵守法律,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学会及时报警和寻求法律帮助。3.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① 防火。② 防水。③ 防气。④ 防盗。
(2)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 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④ 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⑤ 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4.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5.根据合法权益受到不同侵害的情况,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①诉讼途径;② 非诉讼途径;③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6.诉讼途径即是打官司,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
7.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
8.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帮助。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8.1勿为小恶
复习单
1、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两类:一般违法、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反行为。
4、犯罪①含义: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②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首要特征)。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当罚性 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到的惩罚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该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则是违反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6、犯罪的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当罚性(犯罪的必然后果)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7、不良行为是怎样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关系
有的同学说:大错不要犯,犯了要坐牢,犯点小错无所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9、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呢?(青少年如何防患于未然?)○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④ 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10、究竟什么样的违法行为就达到犯罪的程度呢?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是犯罪,首先看这种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要看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刑事法律;最后,还要看这种行为是否应受刑罚处罚。
11、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是什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8.2严守法律
1、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
答:因为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对犯罪分子加以惩处。①可以及时制止他们继续犯罪,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②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为,对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起到儆戒和震慑作用,使他们悬崖勒马,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2.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主刑的特点是: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的特点
是: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3、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有同学说:“年纪小的人,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这是对我国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误解。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的年龄作了明确规定:○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4.法律的功能是什么?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5.如何学会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法律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我国的刑法等法律、法规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法律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
(2)当公安、司法人员向我们调查有关案情时,应该主动协助调查,实事求是地提供有关情况并敢于指证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等。
(3)当自己的亲友受到不法侵害而又不敢斗争时,应该对他们讲清危害,劝其及时报案;保护罪犯作案现场,保留证物等。
(4)只有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坏人坏事才会减少,社会的正气才能得到弘扬。
8.3拒绝诱惑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
金钱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烟酒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邪教的诱惑等等。
2.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性?
不良诱惑都不同程度地吸引着我们。有些诱惑直接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甚。
3.在各种不良诱惑中,黄赌毒和邪教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甚。
“黄”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涉“黄”后,轻者会想入非非,精神委靡,无心向学;重者会诱发性犯罪及与之联系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赌”的危害:赌博容易使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有的未成年人染上赌博恶习后,严重影响学习,扭曲了人际关系,甚至一步步走上诈骗、偷窃是、抢劫的犯罪道路。
毒品的危害:吸食注射毒品,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及国家和民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
邪教的本质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它们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制造事端。大量事实证明: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毒瘤,必须坚决铲除。
4、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答:对不良诱惑,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
七年级英语语法复习 篇5
七年级英语语法复习大全 1.形容词的用法
形容词用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在句中可以作定语、表语,用于限定被修饰语的特征,如长短、大小、重量、颜色、高矮、胖瘦、新旧等。
The little girl is very pretty.这个小女孩很好看。
--I want that one.我想要那个。
--Which one? 哪一个?
--The new blue one.那个蓝色新的。
Can I have a look at the big nice one? 我能看一看那个大的漂亮的吗?
2、人称代词
是用来表示人的代词,有单数和负数之分,有主格和宾格之分。人称代词的主格在句中作主语;人称代词的宾格在句中作宾语,是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主格:I, we, you, he, she, it, they在句子中作主语
宾格:me, us, you, him, her, it, them在句子中作宾语
He and I are in the same class.我和他在同一个班级。
Can you see them in the street? 你能看见他们在街上吗?
3、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英语中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凡是可数计数的名词叫做可数名词;凡是不可以计数的名词叫做不可数名词。
(1)可数名词分为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可数名词前可以用不定冠词、数词或some many等修饰。如:a man a desk an apple an orange some books some children tow pens
(2)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前面不能用不定冠词、数词或many等词语修饰,但可以用some a little much等词语来修饰。有时可以与一些量词短语搭配,这些量词短语中的名词一般是可数的,有单数形式,也可以有复数形式。如:some water a little milk much food a piece of bread tow bottles of ink some glasses of water
4、祈使句
祈使句用来表示请求、命令等,句中没有主语,肯定形式由谓语或者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构成,否定形式则在句前加Don’t.Stand up, please.请起立。
Don’t worry.别担心。
can的用法:
can是情态动词,表示“能,会,可以,被允许等”,其后接动词原形,否定形式为cannot,可缩写为can’t.She can speak Japanese.她会讲日语。
I can’t remember his name.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
Can you spell your name? 你会拼写你的名字吗?
5、现在进行时态
概念: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目前一段时间内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活动。
结构:由be动词(am, is, are)+ 动词ing构成,其中be动词要与主语保持性数一致。
Mary is flying a kite in the park.玛丽正在公园里放风筝。
--What are you doing now? 你现在在干什么?
--I’m reading English.我正在读英语。
Are they drawing the pictures now? 他们正在画画吗? 动词现在分词是动词原形变化而来的,规则变化如下:
动词ing形式叫动词现在分词,其构成如下:
1)直接在动词后加ing
play—playing, do—doing, talk—talking, sing--singing
2)以不发音的字母e结尾的动词,先去e,再加ing
make—making, write—writing, have—having, take—taking
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且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ing
run—running, stop—stopping, put—putting, swim—swimming
注意对现在进行时态的判断。判断一个英语句子用什么时态,主要看句子的时间状语,一般说来,每种时态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时间状语。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因此,这个时态最常用的时间状语是now;但有不少句子并没有now,只能通过提示语如look、listen等或者通过上下文来确定用现在进行时。
She is cleaning her room now.她正在打扫房间。
Look!The girl is dancing over there.看!那个女孩在那里跳舞。
--Can you go and play games with me? 你能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吗?--Can’t you see I am doing my homework? 你没看见我正在做作业吗?
6、have/ has的用法
1)谓语动词have表示“有”,有两种形式:have和has,前者用于第一人称(I, we),第二人称(you)和第三人称复数(they),后者用于第三人称单数(he, she, it)或单数名词。
I have an apple and he has two bananas.我有一个苹果,他有两个香蕉。
You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你们有了一个新的英语老师。
It has two big eyes.它有一双大眼睛。
Julie and Jack have a nice car.朱莉和杰克有一辆好看的车。
2)have/has句型与there be句型的比较:两者都表示“有”,但用法不同。前者表示所属关系,即表示“某人或某物有什么”,而后者表示存在,表示“某地有什么”。
They have some new books.他们有一些新书。
There are some new books on their desks.他们桌子上有一些新书。
She has a lot of pretty skirts.她有很多漂亮的裙子。
There are a lot of pretty skirts in the shop.商店里有很多漂亮的裙子。
3)have/ has的否定句,一般要加助动词do/ does,再加not构成,即do not have(don’t have)/ does not have(doesn’t have)
.She does not have a sister.她没有姐姐。
We don’t have any classes on Saturday.我们星期六没有课。
Ann and I don’t have a big room.我和安没有一个大房间。
4)一般疑问句由“助动词Do/ Does + 主语 + have + 宾语”构成,回答用Yes, … do/ does.或者No, … don’t/ doesn’t.--Do you have a big house? 他们的房子大吗?
--No, they don’t.不,他们的房子不大。
--Does he have an eraser? 他有橡皮吗?
--Yes, he does.他有的。
5)特殊疑问句由特殊疑问词 + 助动词do/ does + have(+状语)构成。
What do they have? 他们有什么?
What does he have? 他有什么?
How many telephones do they have? 他们有几部电话?
7、介词用法
1)具体时间前介词用at。
.He gets up at half past seven every day.他每天七点半起床。
She goes to bed at eleven o’clock.她十一点睡觉。
2)表示“在早上,在下午,在晚上”的短语中用介词in,且定冠词the不能省略;表示“在中午,在夜里”的短语中介词用at,不加冠词。
in the morning在早上,in the afternoon 在下午,in the evening 在晚上
at noon在中午,at night在夜里
3)表示“在某天”、“在某天的上午、下午等”的短语用介词on。
七年级下(复习1112) 篇6
第十一课、有序的社会(社会有序靠规则、法律维序强有力、依法治国是根本)
一、基础归纳
1、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维护社会有序运行的行为规则,如、、等,其中最强有力的规则是。
2、法律的作用(P34):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原因P40)
(1、)(2)(3)。
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点睛之笔:
1、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要树立宪法意识。
4、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二、理解应用
1、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B、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D、依法治国是指依照宪法治理国家
2、宪法乃一国法律之“龙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为()
A、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宪法是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D、宪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
第十二课、我是中国小公民(国家呵护我成长:未成年人保护)
一、基础归纳
1、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个人情感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未成年人需要特别保护的原因(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高度重视校园安全)(1)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你,容易受到侵害和伤害。(2)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阅历浅。
(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4)社会环境复杂,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未成年人保护的四道屏障:、、5、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点睛之笔:
1、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未成年人受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这种特殊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分方面的基本内容。
二、理解应用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
A.凡是年满18周岁的人B.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C.凡具有一定身份的人D.凡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
2、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3、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陕西省各个中学校园都设立了警务特派室,请当地派出所民警进驻校园,保校园平安。这一举措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4、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体现了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5、国家为什么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
七年级勾股定理复习 篇7
本节内容因其涉及多个物理量的矢量性、物理过程的突变性和条件的隐避性, 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难点。本节内容复习的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的建立背景、过程、物理含义和适用条件;2.使学生在情景、过程和状态的分析中, 领会从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 将实际问题情景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建模能力;3.使学生能够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求解实际问题。 (内容目标的简单分析)
针对本节内容涉及初动量、末动量、动量增量、冲量、合外力冲量的矢量性这一难点, 我创设简单并且典型的物理情景。经验告诉我们, 情景越简单典型, 越能反映问题本质, 也就越有利于建构知识与方法。我针对简单并且典型的物理情景, 采取递进式设疑和发散式设疑相结合, 让学生获得鲜明生动感知, 通过直观启发和问题启发, 让学生理解其物理本质。 (问题建构的基本思路)
以下是过程与点评。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趣定向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说:“科学始于观察, 观察是获取直接经验事实的最基本方法。”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基于这种考虑, 我设计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小实验作为课堂导入。
情景1:把重物压在纸带上, 用一个水平力缓缓拉动纸带, 会看到物体随纸带一起缓缓运动。若迅速抽动纸带, 会看到物体几乎不随纸带运动。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景, 学生可从不同角度思考, 如力和运动关系、惯性、动量定理等。通过此问题情景观察与思考, 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 经过教师启发和师生互动, 生生协作和交流, 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工具, 通过问题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美国心理学家费得荷森说:“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从问题开始, 并在一定的情景下诱发。”大量的教学事实表明, 问题是引起学习活动最好的刺激信息, 它能激发学生思考, 引起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和能力。“问题情景”中的“景”是客观环境, “情”则是人的主观心理, 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教师应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 造成认识的不协调, 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 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 引起积极思维。正如伽利略所说:“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几乎都是从问题情景开始。”
二、选择典型情景——建构方法
情景2:一个质量m=1kg的球从距桌面某一高度处自由落下, 球落到桌面时的速度大小是V=6m/s, 碰后反弹速度大小是V′=5m/s, 若球与桌面的碰撞时间t=0.1s。求桌面对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问题1:若选择球为研究对象, 球与桌面碰撞的过程中, 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是什么性质的力?其中谁是变力?画出受力分析图。
问题2:球与桌面碰撞的0.1秒内, 球运动情况如何?
问题3:你准备选哪一规律求解?能否用动量定理解答?为什么?定理的内容?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问题4:碰撞前后小球动量方向有何特点?碰撞过程小球动量变化多少?方向如何?
问题5:在计算球与桌面碰撞前后两瞬间的动量时, 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相对于谁的速度?
问题6:碰撞过程小球合力的冲量如何表达?
问题7:桌面对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问题8:定理中涉及几个物理量?它们是矢量还是标量?各自的方向如何?
问题9:定理中哪些是过程量?哪些是状态量?以上各量共线时如何表示矢量的方向?
问题10:导致物体动量变化原因是什么?计算合力的冲量你有哪些方法?如何计算物体动量变化呢?
评析:动量定理教学难点是:初动量、末动量、动量增量、冲量、合外力冲量的矢量性。若按常规教学, 在动量定理给出后进行例题讲解, 势必使学生在对动量定理的理解上难点过于集中, 矢量关系的揭示过于唐突, 学生的理解不够自然、不够深刻。
鉴于上述考虑, 我选用了“碰撞”这一典型物理情景, 通过层层设问的方式, 让问题逐渐深入, 从而分散、化解了难点。这加深了学生对动量、冲量、动量的变化、合外力的冲量及动量定理的理解。
三、设置生活情景——应用方法
情景3:高压采煤水枪出口的截面积为S, 水的射速为V, 射到煤层上后, 水的速度变为零。若水的密度为ρ, 不计水的重力, 则水对煤层的冲力为多少?
评析:教师通过典型情景的分析和问题解答, 实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化理解的目标后, 就要着力考虑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相关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 近几年各地高考物理试题强调问题的情景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查, 特别是知识迁移和变通能力。故我在学生掌握了固体间的相互碰撞典型情景后, 紧接着设置了“液体 (流体) ”与“固体”间的碰撞情景, 让学生通过此情景的剖析, 掌握这类情景的研究方法和解答策略,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建模能力。
四、尝试复杂情景———提升能力
情景4:据报道:美国一架飞机在经过洛杉矶上空时, 突然与一秃鹰相撞, 结果机毁人亡。若飞机以V=800m/s的速度飞行, 秃鹰质量是m=1kg, 碰撞时间t=10-4s, 不计秃鹰重力和飞行速度, 碰后认为秃鹰与飞机一起运动, 试求秃鹰对飞机的撞击力?
情景5:用线将金属块M和木块m连在一起浸没水中, 如图所示, 开始时, m的上表面正好和水面相平。从静止释放后, 系统以加速度a加速下沉, 经t1秒时间线断了, 又经t2秒木块停止下沉, 若此时金属块没有碰到水底面。求木块停止下沉时, 金属块的速度为多少?
评析:通过情景2、情景3的探究, 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有了较深的认识。但所设置的物理情景中研究对象均为单个物体, 为了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对相对较复杂的研究对象和过程有较好的把握, 比如对动量定理中碰撞前和碰撞后的瞬间速度的确定以及如何选择研究对象等教学难点。出于此种考虑, 我增设了情景4和情景5, 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情景, 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深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达到了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拓展变式情景——优化品质
情景6:将一物体放在桌面上, 物体下面压一条纸带, 请讨论:我们快速拉动纸带与慢速拉动纸带时, 哪种情景物体离开平台后落地点较远?
评析:动量定理不仅可定量地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还可定性地解释许多物理现象。学生最熟悉的物理情景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 感受最深的物理现象也是从生活中而来, 从学生生活感受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 以此开始用问题切入, 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源于生活的物理问题最易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注生活是学生乐学的前提。所以我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 建构了物理情景6作为本节复习内容的升华, 此情景达到了承前启后、首尾照应、拓展延伸的复习效果。
我根据本节具体内容特点, 紧紧抓住《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这两个基本线索, 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答中使学生逐步领悟了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提升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养成其“以物论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推理与想象融合”的认知风格。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 思维活跃,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效果反馈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 问题的建构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 问题情景的设计既要考虑情景本身的难易程度, 又要注意学生个体的接受程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 设置几个或多个层次递进又彼此关联的问题情景, 形成显性的教学梯度, 使得学生学习的思维跨度既不太大, 也不太小, 适宜学生动脑解决, 增强学习信心。 (问题与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动量定理》复习课有效问题建构,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顺利地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关键词:《动量定理》,复习课,有效性问题,构建
参考文献
[1]张民生主编.中学物理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2]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胡炳元主编.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4]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七年级复习测试题(C) 篇8
1. 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A. (a+1)2=a2+1 B. (b-1)(-1-b)=b2-1
C. (-2a+1)2=4a2+4a+1D. (x+1)(x+2)=x2+3x+2
2. 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其中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 12 cm,3 cm,6 cmB. 8 cm,16 cm,8 cm
C. 6 cm,6 cm,13 cmD. 2 cm,3 cm,4 cm
3. 设“、▲、”分别表示不同的物体.如图1所示,前两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要使第三架天平也保持平衡,则“”处应放“”的个数为()
A. 5B. 4C. 3D. 2
4.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8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随意摸出一个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A. 0.2 B. 0.25 C. 0.4 D. 0.8
5. 一个角是40°,那么它的余角的补角是()
A. 130° B. 140°C. 50°D. 90°
6. 如图2,已知∠A=∠D,∠1=∠2,下列条件中能使△ABC≌△DEF的是()
A. ∠E=∠B B. ED=BC
C. AB=EFD. AF=CD
7.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A. 线段 B. 等边三角形 C. 正方形 D. 钝角
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都是线段
B.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9. 某种商品的售价为120元.由于购买的人多,商家提价25%销售.但提价后,商品滞销,商家只好再降价x%,使商品恢复到原价,那么x的值为()
A. 25 B. 20 C. 25%D. 20%
10.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50 km / h的速度匀速行驶,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刻画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计算(-2xy3)4=.
12. 把一张写有A、B、C、D、6、7、8、9的长方形纸条平放在一张平面镜前的桌子上,则镜子里纸条上的字母或数字不改变的是 .
13.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为50°,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分别为.
14. 如图3,∠AOB=125°,AO⊥OC,BO⊥OD.则∠COD=.
15. 如图4,已知△ABC≌△EBF,AB⊥CF,ED⊥AC,若AB=5 cm,BC=3 cm,则AF=cm.
16. 已知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点B在数轴上且AB=3,则点B所表示的数是.
17. 若4a2+2ka+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
18. 如图5,一只蚂蚁自由自在地在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中爬来爬去,它最终停留在1号七巧板上的概率为.
19. 图6是用四张相同的长方形纸片拼成的图形,请利用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写出一个关于a、b的恒等式:.
20. 人需要不断地吸入新鲜空气,排出二氧化碳.据统计,人每排出1 L二氧化碳,就需要吸入20 L空气.一个成人每年大约要呼出400 L二氧化碳,则他需要吸入L空气.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21. (1)利用公式计算:2 0032-2 002×2 004;(2)计算:(m-1)(m+1)(m2-1).
22. 下列图形中,图7所示的是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切去一块,可能得到如图8、图9、图10、图11所示的木块.
(1)我们知道,图7的正方体木块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请你将图8、图9、图10、图11中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填入下表:
(2)观察上表,各种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归纳出一定的规律,请试写出顶点数x、棱数y、面数z之间的关系式.
23. 一位旅行者早晨8时从城市出发到郊外游玩,图12是他离城市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问题: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9时,10时,12时这三个时刻他离城市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他休息了多长时间?
(4)他从休息后直至到达目的地这段时间的行进速度是多少?
24. 如图13,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CB,AE=DF.
(1)猜想BF和CE能相等吗?为什么?
(2)当点E、F相向运动,形成图14时,BF和CE还相等吗?
请证明你的结论.
【七年级勾股定理复习】推荐阅读:
七年级数学复习06-25
七年级下册英语复习05-13
七年级上册诗词复习07-15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08-20
新目标七年级复习08-22
七年级语文作文复习09-03
七年级历史复习学案08-30
七年级上册生字词复习06-20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07-08
七年级英语语法总复习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