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

2024-07-02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精选12篇)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 篇1

国培计划2016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成果

在这一期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中,我从开始登陆国培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习,在这里,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我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听完教授们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案例和现身说法后,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解。讨论互动、案例观摩和评析的理论培训,有亲近的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乡镇教师所关注的领域,是我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想得到提高的内容,在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的解析精彩讲座,观摩老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领略他们幽默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一、做为一名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够深入进去地去对新课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却不多,而这样的学习似乎正好为我们去挖掘去思考新课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内容提供了机会。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有幸与专家和各地的美术精英们交流,面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二、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专题解析,认真做好笔记,我记录了好些有关教学研究的网站,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三、名师的讲座智慧亲和、精彩纷呈,让我折服,专家的讲座内容既深刻又通俗易懂,既发人深思又生动有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存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指明了当前信息技术的方向,课堂教学,专业成长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以及实用价值,要以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要为学生的主动与信息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五、在一系列发帖、网上答疑等活动中,我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国培是一种方便而又有实效的培训形式,给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特别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努力完善自己,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以后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六、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爱护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当作朋友来看待。只要我们能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回顾这次研修学习,可谓收获颇丰,收获的是一名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提高,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资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将本次研修所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用到实处,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 篇2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4-03

一、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校本研修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国培项目。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国家的投入,使各地区中小学硬件设施的装备基本达到均衡,然而各个学校的使用状况却难以达到均衡,甚至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成为长期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技能问题、整合层次问题三个方面。

所以,要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国培等项目属于个别性、临时性、精英式、通识性的培训,不可能学校的教师人人都参加,也就不能期望藉此解决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用说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因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的、常态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机制,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庆市第七中学自1995年以来,立足常态化,坚持校本化,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本资源库建设到课程整合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研修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本土的全员工程,因此既要有正确的理念,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1.理念是灵魂

学校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有敏锐的意识,要有前瞻性、发展性,要整体思考、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作用的发挥;要努力改变教师的意识,使其接受新的理念;理念要与时俱进。我校于2002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七大功能:促教、管理、培训、服务、宣传、经济、辐射,后来又提出了“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服务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整合,变革教学方式”的理念。

2.校本为基础

校本性、针对性是校本研修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校本研修要根据学校硬件设施、教师水平、工作需求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切忌盲目跟风。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性。

培训者也要具有校本性,通常多是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是要熟悉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去吸引、征服、引领大家,进而改变教师意识,使其愿意学。1998年,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通过自身的示范,成功地开始了对教师的培训:①帮学校教师制作赛课课件;② 开发了校本“计算机培训教程”;③承担教育部《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并有课例、课件、论文获奖。

3.管理是关键

(1)行政推进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为指导,由校长组织领导,由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

一是校长对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实实在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成立培训机构,明确培训责任,落实考核要求;三是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高。

(2)科学规划

作为培训的策划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合理规划、总结反思。我们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重庆七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规划方案。又根据规划分阶段制定了培训计划以及每次培训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开展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由于缺乏校本性、系统性,收效并不理想。

(3)合理安排

内容上,既注重统一性,又注重针对性,更注重实用性。时间上,集中培训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方式上,由简入深,抓住典型,带动一片。

三、开展立体系统的研修培训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的立体工程,如何让教师从学到用、从用到研、以研促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技术培训、课堂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推进、课题研究等系列任务,灵活安排,循序渐进,从个人学习到团队互助,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以达到转变观念、整体提高的目的。

1.技术培训

作为最基础的培训,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训内容时代化。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自199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文字录入、基本技能、课件制作、校本资源库建设、课程整合研究、微课制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培训安排灵活化。针对人员差异,分类分层培训;针对学科特点,个性化培训;针对时间不同步,灵活培训。

(3)培训教材校本化。开发校本研修教材,以内刊编印、发放,供教师学习使用。

2.教学应用

培训重在实践,要学以致用。我们通过使用、督查强行推进,通过表彰先进、成果转化激励推进。①督查课堂教学使用情况,与考核奖励挂钩,评选信息技术先进个人;②组织校内课件、课程整合展示课评比;③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课例参赛。

3.同伴互助

为了解决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重复制作相同课件的负担,解决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不会做课件、年轻教师会做课件但教学经验缺乏的矛盾,我们开展备课组内课件共享,课件制作老中青搭配协作,为教师提供制作、使用经验分享的机会。

4.项目驱动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提高教学资源的校本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资源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整体提高。我们进行了:

(1)学科教学资源下载,让教师个人有资源“教”。鼓励大家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之需。

(2)校本资源库建设,让教师集体有好的资源“共享”。我们开展了校本资源库建设,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校本资源管理平台,制定了《重庆七中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方案》,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上传,聘请优秀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资源进行审核把关,实行专项奖励。

(3)学科资源网建设,使学生人人有网络资源“学”。我们开展了校本学科资源网建设,由各学科组自主策划、自主建设,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撑和专项奖励。我校13个学科组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学科资源网,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

5.课题研究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解决了教师使用中的技术、资源困难。但是,如何深化课程整合的观念、提高学科整合的层次?我们选择了课题研究。我校先后承担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全国学科“四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全国“十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等。

实践证明:①课题可以接受专家从理念上的引领;②课题可以提供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学的机会;③课题任务可以驱使教师不断接受、尝试、探究新的方法;④课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成果评奖的机会。

6.以点带面

我们通过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学科整合赛课,开展校内各学科组信息技术应用的集体研修。策略是:搭台唱戏、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共同洗脑。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从教学的角度打造了青年教师,又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培训了所有教师,同时也打造了教研团队,达到了共同研修、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客观的研修成果机制

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一项讲求实效的共同成长工程,成长即成果,成果即成长。

1.要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整体大幅提升,大多自觉学习、应用新技术、新理念,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动变革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被动走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效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2.要促进培训者、被培训者的成果提炼

作为培训者,我们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5部,出版专著3部,市级以上相关课题结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被培训者,我校教师在各类赛课中获市级以上奖34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8人次);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校等。再整理编撰为正式出版物,如《中学计算机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最新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当然,以上系列研修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是存在培训、使用的死角和盲区。只有持之以恒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的常态机制,才能不断突破信息化应用的瓶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2]刘慧,王岁花.以校为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9-270.

[3]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31-132.

[4]斯庆和,钟小勇.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J].人民教育,2002(6):50-52.

研修成果范文 篇3

一、幼儿教师特征及现状 1.幼儿教师都应当具备这些特征

第一,要有系统的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有专门的幼教技能作保证。

第二,要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动的原则。

第三,要有“专业自主”的外界环境和自身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判断、决策。在我国很多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办幼儿园,很多地方幼儿教育“正规军”办不过“杂牌军”,甚至有些地方把开办幼儿园作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先进经验进行推广。

如果幼儿教育是一个专业,那么我们就不能一味强求,迎合非专业人员及家长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按照专业人员的要求和规则进行,我们的从业人员也必须遵循专业的判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等同于专业技能水平,它不仅指你歌唱得好不好,琴弹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达到专业的基本特征要求,能不能按照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的园长、教师教育管理者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2.为什么幼儿教师不能像医生、工程师那样享有社会声誉和地位?

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反映工作很辛苦、社会地位很低,不能像医生、工程师那样享有社会声誉和地位,很多地方幼儿教师的工资几乎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持平。可以说,这在全国是一个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当然,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这与当地的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多方因素分不开的。但是,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身专业化水平过低。因为任何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生命,首先取决于它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途径。

截止目前,我们工作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中仍有相当多的没有按照专业化要求规范自己,也没有坚持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水平。我们普遍把教师这个职业理解得过于简单。“在一般人眼里,从职业技术和科学创造性来说,中小学生教师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现在尤其糟糕的是,我们教师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和标准 幼儿教师专业化七条标准。

1.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2.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计划课程和个性化教学的依据。

3.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护幼儿健康安全的氛围。

4.会计划并实施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提高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

5.与儿童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6.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7.尊重和理解儿童在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支持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学习。

三、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按照知识在教学中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分成三大类。

1.本体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

2.条件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它仅仅是个体成为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3.实践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它们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的条件。可以包括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评价学生学习(发展)的知识等几个方面。

四、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 1.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2.通过研究其他老师的经验。3.在教室里(实践中)检验已有经验。4.后期不断的提升自我学习。

五、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1、自我意识: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当今“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要求幼儿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在时间维度上,包括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内容维度上,则包括幼儿教师在专业精神、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等方面的自我意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幼儿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教育行为,又能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过低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例如,如果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缺乏挑战的职业,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那么,三十年的幼儿教师生涯或许就是他一年工作的三十次重复;而如果过高估计、过分自负以至虚妄自大的专业自我,则又会导致其因盲目自尊而藐视教育理论,轻视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2、自我规划: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元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幼儿教师从人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一是为本专业生涯的生存而适应的阶段,这是一个对幼儿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意味着面对新天地急盼成功的一名新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与工作环境,个人的矛盾心理不断形成,困惑也随之产生;二是具备了适应本专业能力的阶段,该阶 段的幼儿教师常常会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如何帮助一个腼腆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调皮的孩子?”“我如何帮助一个看上去不愿学习的孩子?”这时教师的教育能力已从原来的形式的层面开始转入到与教育和儿童发展切实相关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三是开始厌倦与儿童一起做同样事情的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开始不愿与儿童一起做事情,而喜欢与同事聊天、交流,看杂志,或通过各种途径搜索一些其他信息,并开始关注本专业领域的一些新发展,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进入到理论层面;四是本专业的相对成熟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教师已具有了足够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能提出一些较深刻、抽象的、要求反思和探究性的问题,这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已开始升华到教育的精神层面,对于教育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幼儿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首先,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社会和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第三,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3、自我反思: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

反思是思考的一种方式,是在头脑中对大量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加以梳理,并运用总结、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美国学者舍恩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渠道不是离开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自我反思强调幼儿教师的思考和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自我反思超越。

校本研修成果 篇4

通过此次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我自身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安排等等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将此次学习过程中的成果阐述如下:

一、在学习期间,我完成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计1289分钟,积极参与讨论,工作室的内容不断充实,培训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使我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提高,教学技艺也得到了增长。

二、此次学习中,我最喜欢的环节是“专家视频答疑回放”。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听专家讲解一些老师们所提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许多也是我所关注的。而且对于我的教学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积极参与学习中的活动,写“我身边的师德故事”、与同伴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获得进步。

四、认真阅读简报,积极完成各种任务。

对于国培的学习。不仅仅在于网络,也不仅仅在于这一段的时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网络学习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方式,对于青年教师也很乐意如此学习!

作业(校本研修成果) 篇5

-------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三年来,我校全面推进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活动,并在全校开展了各年级备课组推荐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来上展示课。我通过听课、评课等这一系列过程,让我收获很多。

通过校本研修活动使我认识到参与式教学的意义,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学习与合作的微妙,也更容易使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采取小组学习,面对同一问题既可以唇枪舌战,也可以洗耳恭听;既有发表个人见解时的心情舒畅,也有自己在略逊一筹时而追问、反思自己。另一方面,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在贡献自己劳动成果时,又在倾听来自于小组、个体的不同声音。

感悟之余,进一步反思我们的教学,我认为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大家共同深思。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参与”既是一类方法,也是一种理念;既是结果,也是过程。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学习与观念,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习他人的经验与理念,产生新的思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活动注重过程和方法,采用从个体到群体,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相信学生都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与对话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以及群体互动学习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性的学生主体,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观,使教学实践中采用参与式教学受到重视,其符合未成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改变教师单向传导的教学过程。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平等参与式”的基本理念是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张扬个性,达到自我发展为目的,为学生搭建展示特长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良好素养的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要有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所以,“平等参与式”教学本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位教师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使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平等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平等参与、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分小组安排座位。如一个大班50人,可以分为8至10个小组,每组5至6人。分组时应考虑组员的成绩高低、性别比例、民族和能力差异,尽可能使各小组实力相当,以便在各项活动中开展竞争。为了保证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效性,还应注意:

(一)选择课堂讨论的焦点,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合作交流后仍得不出结论,便会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太容易,个人也能顺利完成,则又失去了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教师要让问题难度略高于全班中等平均水平,使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鲜美可口的桃子。

(二)培养优秀小组长,加强小组管理。

一个班有好几个小组,教师难以面面兼顾,为了帮助教师协调教学活动,便产生了小组长。小组长应该组织小组成员积极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使组内成员进行灵活协调。一要激励学困生,让其他同学去主动和他们交流,尽量把全班发言的机会留给他们,对他们的发言要耐心倾听,增强他们的信心;二要放开中等生,因为中等生的观点及发言一般不会准确、具体,但说出的话有时很有启发性;三要管住优等生,让他们管住自己,以免直击问题要害,使其他学生来不及思

(三)“平等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死记硬背、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传统教学方法。

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发展。“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 篇6

【关键词】ArcGIS;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技术

在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测绘,将此作为有效的依据才能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在应用测绘信息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会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这些测绘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于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升测绘成果的应用效率及相关规划工作的工作效率,本文就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1.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介

1.1测绘成果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行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绘,测绘成果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测绘工作中,所使用的测绘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传统的大地测量、基于卫星技术的空间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测量、天文大地测量等,在这些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手段及测量技术的不同,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会参照各种不同的测量标准,最终得到了测绘结果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别的,在进行测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对城市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各个控制点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进行管理,这些数据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的建设及规划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测绘内容是竣工测量,这会为城市的管理提供非常完善的、准确的资料,这就需要在测绘工作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应用Arc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对竣工测绘过程中的测绘成果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1.2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测绘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1)竣工测绘成果管理功能,在该系统中要能够对竣工测绘中的成果进行录入与保存,用户能够在系统中进行相关数据的查询,并能够对相关的数据在工程测量平面图中进行准确的定位;(2)坐标转换功能,为了方便用户对相关的测绘成果的查询及应用,系统应该具备将不同坐标系中的数据转换于同一坐标系中的功能;(3)能够对控制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该系统中,应该能够进行控制点的添加、删除、查询等基本功能;(4)系统应该具备图形显示功能,能够显示相关的测绘成果平面图,并且能够实现图形的平滑漫游、全屏显示、图形缩放等功能;(5)数据检索统计,这也是整个系统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在该系统中要能够有效的实现坐标检索、统计、图形交互检索等多种数据检索方式;(6)数据的录入功能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并要能够及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新。

2.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

2.1系统的功能特点

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相关的测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在该系统中包含着竣工日期、竣工单位、竣工平面图形、控制点的国家高程、80坐标、54坐标、所述区域、等级、点名、点号等各种测绘成果信息,在该系统中,对相关的测绘成果进行管理时,应用的是GIS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可视化管理,相关的图形数据的存储时存储于数据库中,其主要的系统功能有:(1)可以进行竣工平面图的查询,查询到图形文件之后,可以通过双击操作打开相关的CAD图;(2)对竣工测绘工程项目进行查询时,可以通过输入项目名称、施测单位、竣工日期等进行查询;(3)在该系统中可以将相关的测绘成果制作成报表,并能以pdf、Excel等各种格式来进行输出;(4)对相关范围内的控制点进行查询时,可以应用输入缓冲半径、画多边形、画圆、画矩形等方法来进行查询;(5)对控制点进行查询时,可以通过输入点名、点号的方法来进行查询;(6)能够在系统中进行控制点信息的输入、删除、更改等基本的操作。

该系统的主界面非常的简洁,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系统状态栏、图形显示区、系统工具栏、系统菜单等是系统主界面中包含的主要内容。

2.2系统中的文件管理

地图文档的保存、地图文档的打开、地图文档的新建、新数据的添加是文件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内容,其主要的操作为:在进行新数据的添加时,只需要单击添加数据按钮;在进行地图文档的新建操作时,单击系统中的新建按钮,就能够弹出一幅新建的空白的地图;地图文档的保存操作是单击保存按钮;打开操作时单击打开,然后在系统文件中选择一幅后缀名为.mxd的地图;要进行地图文档的另存为操作,首先单击另存为按钮,然后选择需要保存的制定地点,就能够实现地图文档的另存为操作;要进行系统的推出操作只需要单击推出按钮,操作起来非常的方便。

在该模块的设计工作中,用到的主要的逻辑有:MapControl中进行地图信息的显示;检查其存储路径的准确性;对mxd文件的存储路径进行查找。

2.3数据的操作

数据的操作模块主要是进行相关测绘数据的录入、查找、更改及删除操作,其主要的功能操作表现为:(1)需要进行数据的删除操作时,只需要单击删除按钮,就会有相应的系统界面的弹出;(2)数据的更新,数据的更新操作主要是进行控制点可修改属性信息的修改,在本系统中,单击数据更新按钮之后,会将控制点的属性表弹出,可以在该表中进行相关数据的更改,更改完成之后,单击更新按钮,相关的修改有效;(3)数据的录入是数据操作中最基本的操作,也是整个测绘成果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其操作也是非常的简单,只需要单击录入按钮,就能够进行相关数据的录入。

3.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及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规划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测绘,要在实际的工程中,对这些大量的测绘数据进行有效的利用,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对测绘成果进行可视化的管理,本文就对其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了简单分析。■

【参考文献】

[1]纪敏.基于ArcGIS的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7).

研修成果1 篇7

马场九年一贯制学校刘福谦

根据建平县教育局及标师校的统一安排,我们积极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的远程培训学习,在这个培训网络里,我们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培训当中,我们领悟了国家当今的教育方针政策,吸收了最前沿最丰富的教育营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度过了紧张而充实的时光,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为我们中小学校长今后在学校管理上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参加培训以来,项目培训中心为我们量身定做,准备了一道道丰富的饕餮盛宴,我们贪婪的吸收着培训中心的阳光雨露,实现和十多位领导专家、教授、名校长零距离的接触,让我们全方位的汲取了源头活水,融汇了专家们的教育智慧。在理论学习与经验传授的同时,我还同其他学员进行研讨交流。通过交流研讨,我们感到每个校长都是一本书,值得去慢慢的品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人的经验都融合为共同的理念,都变成了集体的财富。

在远程学习培训中,我更新观念,对整个学习过程感受甚深,总体感悟大体包括以下六点:

1、校长应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信念是一种崇高的思想,一种对人生理想目标的追求。校长要善于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崇高的教育信念。作为校长应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办好学校的崇高使命感。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所以对于校长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有了这一条,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才会“言传身教”,才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带出一个好的校风,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有所前进。

2、校长,首先应该是思想者。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校长应该是教育思想上的“魂”,学校的一切活动只有打上了思想者的烙印,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其次,校长应该是教学业务上的“魂”,校长只有精通业务,才能正确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成为教育的思想者和专家型的校长。

教育是服务于人的,我们所培养的人将来也要服务于社会。当今社会呼唤优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校长,不仅仅只把关注点落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及幸福感。

3、校长要利用发展规划来促进学校的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由校长等几个人编制的,一定要使所有教师达成共识。校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应充当一个组织者,负责与家长学生沟通,听取上级主管部门意见。而学校的发展目标应来自于教职工,“发展规划”一经制定,就不能只是一个文本,而是学校的行动纲领,就应该逐步落实,用“规划”的认同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用“规划”去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措施。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就是促进学校的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学校制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编制自己的成才计划,教师编写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制订出个人发展目标,当然,个人目标与学校的目标要相适应。学校是促进人们发展的,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在这个集体里,学生、教师、管理队伍要共同发展,全面和谐。使学生、教师都得到成功的体验。

4、校长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要以教师为本,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习为本。校长要充分了解教师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思想者,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通过专家引领,校本培训,案例讨论,反思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真正的课程改革之战场发生在课堂之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是建设新课堂的重要途径。而最终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广大教师,教师的水平有多高,学校的发展就能走多远。因此,校长要倡导教师备课要有立意,上课要有创意,评课要有诚意,课堂有诗意。通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出愿景,细化要求,不断实践,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校长要注重学校的德育建设。

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他要有文明的品行,高雅的品味,健康的品性,优秀的品格,在德育工作中要目标高远,更要立足于现实,德育教育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德育内容要创新,要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去实践,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同时德育工作又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坚持不懈,要对中学生心理行为要有透彻的分析,要有策略,要使德育课程化、生活化。教育的力量在于久而久之,通过德育的实践使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认同感,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6、学校要走特色发展、文化育人之路。

很多出类拔萃的学校都有强有力的学校文化,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的第一要素是价值观念,抓住了它,才是抓住问题的本质。作为校长应站在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以素质教育的远见,从每一所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去寻找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把学校创设成育人文化场,以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作为办学的价值取向,关注教育的精神

价值,立足提升师生的精神生命质量。要充分彰显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提倡一种善于研究的工作方式,勤奋进取的工作态度,求实创新的专业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多月的培训,各种理念给我们的思想很强烈的冲击,如何兼收并蓄,把这些理论进行消化,升华为我们自己的理念,把研修成果转化为学校的改革实践,非常重要。“学然后知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对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了解,使我们深刻感到学习的迫切性,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去看书学习。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遵循教育规律。抓住学校文化传承、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给我们做讲座的专家、教授、领导们身上的学者风范、治学的严谨态度、海纳百川的教育家胸襟和追求教育真理的执著精神,更让我们感动、崇拜和向往。

校本研修成果 篇8

本次研修中很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就是关于课堂评价,包括评价策略、评价方法、评价开发等。经过学习我得到的启示是: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的,评价是为促进学习而实施的,而不是按照教师预设的进程展开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课堂学习的发生有三大构成要素:学生主体、内容客体和支持环境,其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特殊环境因素,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话语机会少,意味着学习行为与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建立深度联系,其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潜能得不到挖掘,久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就会减弱,学习就会逐步陷入被动。这样的课堂就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多样兴趣,特别是向学困生提供策略建议、参考资料等自主学习的“支架”,是每个教师应遵循的原则,但当下却被认为不可能,目标要求无差别、依据成绩排座次、学困生被“放羊”的现象普遍。那么,当课堂上部分学生受关注,部分学生被冷落时,这样的课堂也不是人文的。让评价促进学习,前提是真心实意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 篇9

据张合成司长介绍,近年来,鲜活农产品、小宗农产品需求弹性大,价格波动不断;农产品市场流通设施薄弱,流通成本高、运行效率低;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水平总体还不高,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全国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于8月份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各地开展了建立健全鲜活小宗农产品市场监测和调控机制、促进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措施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3 个专题调研。共派出50多人组成11个调研组,实际到达18个省,同时进行了10个省的书面调研,并对美国、欧洲、巴西、印尼、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比对研究,3个课题共形成了22篇调研报告,并汇编成册。为进一步总结交流、分享调研成果,发挥成果指导业务工作的作用,深入谋划明年市场信息工作,举行此次学习及调研交流会。

参加会议的有3个专题调研组的成员及市场信息司全体人员,会议还邀请了全国农业展览馆、农业部信息中心的领导及相关专家,农产品市场协会、农业展览协会秘书处人员,优质农产品中心、农科院信息研究所、农业规划研究院加工所、优质农产品协会相关领导及专家,农民日报、农业影视中心和中国农村杂志社的领导及相关专家出席会议。

国培数学研修成果 篇10

从08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理解,为了不断进步我一直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从不放弃对学科教学的研究。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寻找教学的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科目:小学数学

(二)研究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修方法:

1、先进理念引导。在这次研究中,以最先进的理念做为我们研修的思想引导,为研修提供了理念保证。

2、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与共同学科教学的教师进行备课交流和合作,为研修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保证。同时,每天都坚持写课堂情况记录和反思,为研修的目的的达到做最好的资料准备。

初中历史实践研修成果 篇11

近年来我一直教初三毕业班,平时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忽视了教学理念的更新,这次的网络培训给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虽然上班没有时间观看网络培训,只能利用下班在家、休息的时间,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也使我收获不少。

“如何从能达成学生在情感上的升华,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是长时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专家们举到的一些案例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很大启发。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是简单的说教、灌输,情感的培养要贴近学生、给人印象深刻,体现历史课程的“人文性”,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表述,这点难能可贵。如果培训中的这些案例、资料可以下载学习的话就更好了,毕竟这些理念、方法还需要好好揣摩、思考。

今时不同往日,老师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而要对教材进行了很深的挖掘,重新编排教学环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被调动起来,勇于展现自己。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要求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教师不能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案例中学生的参与回答都是针对老师提出的有思维度的问题,在课堂中迸发出很多智慧的火花,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课标要求的“育人为本”。在教学中还可穿插使用相关的图片、材料、歌曲、视频等资源,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

培训中专家们还举到了几个“先学后教”的成功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模式,这个案例也让我感触良多,因为我曾经两次到该校观摩学习,感受更加深刻。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实现了快乐的学习。看似平庸的教学,却蕴含了老师们的无穷智慧。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给他们明确目标,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构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愉快轻松的参与学习,敢问、敢说、敢动,不受我们这些参观学习的老师的干扰。学习杜郎口模式不能完全照搬,毕竟他们是寄宿学校,学生的习惯在校园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但他们的一些方法还是很有借鉴价值。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成果 篇12

关键词:成果为本;金融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145-2

0 引言

所谓金融信息化,可以广泛的理解为:在金融领域内广泛应用智能创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实务物理性空间的金融活动构架,变革为虚拟信息性空间构架,通过金融电子化技术系统提供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信息服务的创新过程。金融信息化是交叉的学科,使计算机领域和金融领域相结合,培养现代金融领域的实用、复合、技术性的信息化精英人才。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还要对金融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有相当的储备。因此,设计金融信息化专业的课程将是研究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成果为本的教学改革将是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重点内容。

1 基于成果为本的教学改革探讨

技术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理论知识够用和实践能力较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综合型一线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这种教育类型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更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职业性和适应性,因此,构建技术性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和方法应有别与研究型本科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构建的构建方法和过程。首先,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立的课程体系、途径和方法与研究型本科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区别比较明显。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综合型一线人才为目的,学生有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职业性。而职业教育和研究型本科高等教育无视学生的理论知识需求和学生的文化基础,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成果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紧密与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基础需求相结合,确定岗位技能的预期目标、学生学习的预期成果,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确定学习成果形式,最后制定学习成果的学习活动和教学内容。这使得课程既能够紧密与实际相结合,又明确教学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逐渐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是技术性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比较理想的过程和方法。

其次,在成果为本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上,一方面需要掌握企业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职业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职业基础知识、职业基础能力情况,两者相结合,确定学生的能力、态度、知识和理念等方面的需求,以此向教育规律进行转化,设计专业的预期成果,根据预期的学习成果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2 以成果为本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招聘网站中职业岗位描述分析和职业能力描述分析和专业实地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需求,通过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状况的调查,掌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职业基础能力目前状况,最后将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态度和理念等方面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按照教育规律向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进行转化,设计专业和课程教学的预期学习成果,最后形成以专业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

3 以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遵循的程序和方法

3.1 企业调研

技术性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高等教育,构建技术性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较为深度的专业调研、岗位需求分析、职业技能分析。构建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除了需要对企业人才专业和技能进行充分调研外,还需要对学生基础状况进行调研,并进行两个方面的分析和对比。因为,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教学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高等教育模式。首先,进行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包括行业背景调研、行业人才需求调研、行业企业调研、行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调研等。其次进行学生基础状况进行调研,包括学生基础知识调研、学习能力的调研、学习兴趣调研、专业基本知识要求调研、职业基础技能要求调研、职业经历要求调研。通过两个方面的调研,可以较为确定的分析出以预期学习成果为本的教学体系雏形,进而为课程体系构建服务。

3.2 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岗位履行的职责分工、从业能力要求不同,对岗位的职责、过程、任务、角色等分析其对应岗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专业关键能力的要求,并按照相近岗位群进行整理,列出从业岗位对态度、能力、知识、技术需求的频次表。

根据岗位履行的职责分工、从业能力要求不同,对岗位的职责、过程、任务、角色等分析其对应岗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专业关键能力的要求,并按照相近岗位群进行整理,列出从业岗位对态度、能力、知识、技术需求的频次表。

3.3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频次表和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专业知识、相关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和态度三方面的学习要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4 创建成果为本金融信息化专业知识技能矩阵

金融信息化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兼备计算机技术知识与现代银行业务知识、现代数理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并掌握金融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与维护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了解银行核心业务处理过程、银行产品的运作流程,清楚掌握金融信息化维护管理流程,熟悉软件开发周期和软件工程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金融应用软件开发商、金融信息系统提供商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IT部门从事金融信息化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方面的研发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根据金融信息化专业特点将成果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课程设计中,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设置的思路为:根据金融信息化相关岗位需求确定专业技能目标;将技能目标,转换为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列出可考核的课程体系;再将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学习成果形式;根据学习成果设计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内容,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经考核明确教学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使目标课程与实施教学过程形成了良性的闭环。

5 总结

以预期成果为本的方法构建课程体系即为根据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的需求与课程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方法,课程群有针对性的完成不同的预期学习成果,课程与相关企业岗位职责的需求紧密联系,全部课程完成金融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专业需求,并对应不同岗位群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使课程设置企业岗位职位需求有机结合,实现毕业到就业的良好过渡,体现技术性应用型教育的优点;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使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成果一目了然,而且对学生了解学习完全部课程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也是了然于胸,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成果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是经过有效的企业调研和学生情况调研而设置的课程设置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对专业知识重复学习和对专业技能的重复训练,使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适用更具针对性。

参 考 文 献

[1] 秦秀媛,葛雷,文雪巍.大数据时代金融信息化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1.

[2] 秦秀媛,文雪巍.基于“成果为本”教学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上一篇:去摘草莓的作文300字下一篇:镇全力推进环境优美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