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2024-05-28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共11篇)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1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指出要“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英语交际中,听是理解和输入口头信息的手段,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具备较高的听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输出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上好初中英语对话课尤为重要。有些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一旦离开课本就只能做“哑巴”,根本谈不上交际运用。我们只有充分利用话题素材,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提示导学,创设互动情景

1、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简洁扼要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1)认知目标:能整体理解对话大意;能就该对话涉及的有关话题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参与、交往、协作以及竞争等意识。(3)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用电话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提示重点、难点:提示该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在思路、方法上以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同时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说明该课教学的基本过程、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

3、创设互动情景。教师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靠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创设情景,使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情景,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听录音,训练学生听力

听录音在对话课教学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不能图省事而以朗读代之。听录音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能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感受英美国家的人在特定情景下说话的语气,进而提高其听说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课时我第一遍录音是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第二遍录音是让学生回答问题,理解内容,第三遍听录音则为了巩固与欣赏。

三、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是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为了能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作为个体的学生就应首先进行自学预习,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对话内容,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

四、小组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五、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六.兢兢业业,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热爱教育事业

有句俗语“春蚕到四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热爱教育事业,就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充分热爱和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爱护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当作朋友来看待。只要我们能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2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DLG数据生产,数据提取

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1∶10 000DLG数据(简称“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是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10 000(1∶5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为重要参考,结合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要求制定。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充分考虑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状,满足生产、建库和应用和需求,统筹兼顾天地图·广西和数据库快速出图的要求,以及其他行业的需求。该项目成果提供了广西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可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地理国情普查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3个方面。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营造物和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可作为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要素属性提取的重要数据源,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数据内容分析

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实体类共分为8个数据集和35个数据层,要素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地址等内容,DLG数据以ArcGIS File Geodatabase(*.GDB)格式存储。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10 000(1∶5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对照,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分层删除了《数据规范》中测量控制点CPTP层、数学基础CPTL层、管线与设施PIPL层和PIPP层、植被与土质要素VEGL层和VEGP层、居民地地名AGNP层和自然地名AANP层,这些图层要素的参考数据资料较少,为非重点更新要素,且不作为电子地图图面表现的重要要素,所以舍弃了这些图层。同时增加了地名地址数据集的地名地址PLAPT层,该层同时满足天地图数据的数据要求,包含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地名要素,还增加了制图数据集的制图辅助层点、线和面3个图层,目的是为了满足制图的需要。

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包括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两类。其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存储在LCA层,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根据要素类型分37层存储,数据集共38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和地理单元等地表覆盖和国情要素的空间位置及属性信息。广西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和指标是在国家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和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实际情况扩展,共扩展了5个三级类,分别是水田二级类下增设甘蔗地水田和其他水田两个三级类,旱地二级类下增设甘蔗地旱地和其他旱地两个三级类,在自然地理单元二级类下增设石漠化区。

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具有较强的重合性和互补性,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地物大部分都在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中存在。两者对于同一地物的表达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一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可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用于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过程中。广西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可利用图层和属性字段列表(见表1)。

2 技术路线和作业方法

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利用满足DLG生产更新要求的地理国情普查正射影像,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普查各行业专题数据及已有的基础测绘数据等数据进行整合改造及更新,可采用基于DOM更新法、航空摄影测量法等技术,对DLG数据进行生产更新。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总体技术路线与流程如图1所示。

2.1 数据要素分析

收集满足生产要求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最新DOM数据、专业部门的专题数据等资料,对有关数据要素进行统一整理和分析,对其可靠性、现势性、可利用性进行评价确认。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数据基本情况分析、要素分类代码分析、地物要素分层情况、采集表示特点及其与数据规范的主要差异;要素缺失情况等。

将国情普查DLG成果数据充分应用在数字广西1∶10 000DLG生产中,需分析两套数据采集要求、图层对照关系和属性字段的对应关系,并制作相应要素的数据代码对照表。其中《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1∶10 000DLG数据规范》中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代码对照表列出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代码之间对照关系,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要素、道路要素、水域要素、构筑物要素和地理单位要素进行分类对照。国情普查数据通过图层和CC码和GB码在两者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对于相同地物类的字段名称及属性内容进行一一对应,对字段名称不一致但属性内容一致或字段名称及属性内容均不一致的需进行分类对应,后期进行人工数据编辑整理。地表覆盖要素代码对照表的部分表示内容见表2。

图1 DLG生产总体技术路线与流程

2.2 数据整合处理

地理国情普查DLG成果数据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国情普查专题数据及其他GIS数据等参考数据进行数据生产,其分类体系着重立足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整合地理国情普查DLG成果及专题数据等,进行快速结构重组,包括图层整理、地物类整理、属性结构整理,整合成符合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要求的数据。DLG数据整合处理流程见图2。

2.3 数据编辑整理

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大部分要素类能够与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要素建立对应关系,但因两套数据要素属性及采集要求并不完全一致,许多要素类型如水体、地理单元、地表覆盖等采集指标要求都与基础测绘的采集要求有重大区别,不能够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要素类直接搬到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中运用。

从数据采集要求来说,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要素注重地形地貌的表示,依据成图比例尺根据地物重要性、地理位置和分布的疏密程度进行综合取舍;而地理国情普查要素注重分类的准确性,以地表覆盖的最小面积和地理国情要素的重要性进行取舍。如地理国情普查中的房屋建筑区的范围是根据房屋建筑高度、结构、排布规律、建筑密度以及外部道路和其他明显界线确定的房屋建筑区内,连片的绿化林地、绿化草地、硬化平地、无轨道路路面等类型,若其面积小于600 m2,即使达到各类型的最小图斑要求,也不再单独归类,直接并入各类房屋建筑区类型。而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中的街区式居民地应反映其外围轮廓和分布特征,街区的轮廓以房屋的范围来确定。因此整合处理后的数据还需要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影像成果和行业部门专题资料进行数据更新采集和编辑整理,才能满足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的相关要求。

结合地理国情普查影像成果及专业数据资料,进行矢量采集与属性更新录入。要素位置按照地物的真实位置采集,要素属性可参考国情专题数据资料;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需采集轮廓线,依比例尺表示的线状地物类同时采集中心线,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采集其定位线,不依比例尺的地物采集其定位点;对于有向线、有向点需注意矢量方向。

图2 DLG数据整合处理流程图

2.4 元数据制作

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的元数据内容包括成果数据基本信息、数据源情况、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整理、质量检查等5个方面,整个元数据集共划分为14个基本数据层。元数据制作借鉴了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元数据制作要求,将成果数据说明和生产过程同时记入在Arc GIS Personal Geodatabase格式存储中,将基础测绘产品元数据和图历簿内容集成在一个数据集中。

2.5 数据质量检查

数据质量检查随着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项目同步开展,需及时对作业方法、过程成果进行检查,及早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采用检查软件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数据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返回处理人员进行修改。同时可以利用过程成果数据来检验数据要素代码对照表,生产作业流程等内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根据检查结果来不断修改完善其相关内容。

3 技术问题与处理方法

在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大部分源数据现势性为2004—2006年的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而国情普查DOM成果现势性为2013—2015年,两者时间差异达十几年之久,城市地区和城郊地区地物地貌变化大,局部地区道路、建筑物和水系等要素已是面目全非。地物变化大,数据采集实际工作量大。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生产技术小组讨论研究,采取了相应措施和解决办法。

3.1 等高线修测困难

广西全境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地形复杂,地貌数据立体修测工作量较大。利用已有的DLG数据时,除了变化区域的地貌需要修测外,未变化的山地区域的已有地貌数据,经与立体套合检测,普遍存在形状吻合,但高程精度超限的情况,几乎所有的等高线都需要修测。为了提高等高线修测效率,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的精细化DEM成果生产等高线,再利用立体模型进行修测。对于地势走向均匀的区域,可先打断删去该部分等高线,再采用等高线局部内插的方式进行修测,生成的等高线既美观又平滑,同时节省了修测时间。

3.2 植被面状要素破碎

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中植被面状要素是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的地表覆盖要素与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植被代码进行分类对照。因国情普查的地表覆盖要素植被层上图面积较小,而且植被面状要素与居民地层、交通层等地物要素之间的数据编辑工作量很大。如按《1∶10 000(1∶5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的植被采集指标进行综合取舍的工作量较大,故项目生产暂不进行植被要素综合取舍工作。

4 结语

通过对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数据结构、内容属性和要素采集等内容分析,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高效应用在数字广西1∶10 000DLG数据生产中,较大地减少了生产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数据生产所累积的技术经验、方法,及其所带来的新的思维方式,可作为今后开展其他测绘项目的重要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GDPJ 01-2013,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S].

[2]GDPJ 03-2013,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S].

[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10 000(1∶5 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S].2012.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3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1年11月,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重点针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财政专项资金、人才、股权奖励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并在科技中介机构、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建设。

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自2002年3月正式成立以来,在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小组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为高新技术企业从成果转化项目申报到政策落实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两年来,我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25项,主要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其中包括了国家、市、区级重点项目及留学人员归国创业项目。

这525个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朝阳、顺义、大兴等13个区县,目前已经有65%以上的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在两年中共实现产值162.4亿元,实现利润32.7亿元,实现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房产税四项税收》8.7亿元。

今年,总额为1.74亿元的北京市财政专项资金分别对361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2598万元,对32家孵化基地及399家在孵企业提供资金支持4529.5万元,对两家科技中介机构和3家风险投资机构提供资金支持285.2万元。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作业 篇4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国培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三年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辽西北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国培数学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篇5

随着课程融合理念的深入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化学课件的制作与教学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愈加重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数学意识进行了服务,再者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使得学习的东西要不断的更新。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教好学生。我通过在网上与专家近距离的对话,与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切磋,感到收获很大。在思想上有了观念的更新,了解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先进技术和很多学习网站为教学服务,以后将会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

一、通过培训,我学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多种课堂的导入方式,如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悬念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这些导入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多种媒体的交互使用和网站资源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化学课件的制作,在我们学校公开课《二次根式》这节课我充分的利用,在此基础上制作课件《二次根式的乘法》。是我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 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 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 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 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 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6

一、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典雅,以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形式,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微,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写得严谨有序,条理分明,是一篇典范的事物说明文。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对说明文的学习,因此如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当组织、引导、点拨学生理解掌握本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读、说,培养语感、美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事物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还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本单元是说明文的集中学习,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一些说明文的学习技巧,但由于从本单元才开始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的阅读技巧还不是很熟练掌握,所以对说明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的理解及对课文的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对我国园林艺术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PPT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词,播放PPT,让学生在文中将其标注出来,并记忆。

3.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4.课文研读,播放教学PPT,PPT内容为: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感知课文的总分结构。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自由谈感受 PPT图片展示

自主学习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作者,有效指导学生的预习,落实好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课前导读,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听完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MP3,听示范朗读,播放PPT。

合作探究 请大家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文眼,将整篇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可以互相讨论。相互讨论或自己独立完成,向教师汇报结果。播放教学PPT 当堂训练 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系内容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然后当堂反馈。学生独立完成 播放教学PPT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7

1信息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存 在的问题

1.1 信息时代扩大学习范围与信 息垄断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生价值观、 道德观产生的影响

信息时代给学生的是一个足够其发展和交往的学习空间, 但这些信息来源和程序形式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信息在传播的同时, 也产生了信息垃圾和信息欺诈。由于当前我国缺乏针对网络环境的相关法律体系。 所以, 其只单纯依赖于网民的自我意识和道德责任来约束上网行为。同时, 其虚拟性的特点, 也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了道德责任的缺失和自我意识的泛滥。

1.2 网络的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对 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网络虚拟世界人与人的交往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有极大的不同, 大学生很容易与陌生人结识, 与爱好相同的人很容易身临其境地交流起来。相比现实世界, 虚拟环境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自由的空间,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身份来欺骗他人, 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在很大程度上, 网络通信的匿名性, 使学生缺乏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互动, 在这种人格与交往双重分裂的情景之 下, 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自我放纵的想法, 不去关心身边的人与事, 在现实世界中产生孤独感, 患上网络疏离症, 最终可能会导致人格和精神上的障碍, 这不利于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同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2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2.1 提高师资教育团队信息技术 能力

教师团队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泛的学识, 还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及人格素养, 能够为学生做表率。同时, 作为当代教师, 能够熟练借助信息技术更加全面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 也成为师资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 提高师资团队至关重要。在当今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中, 借助信息技术, 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让所有学生借助网络都能享受同样的机会接受高品质的教育。借助网络环境,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完成了非现场的互动与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 选择任何地方, 借助网络来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获得各个学科最权威专业教师的指导, 并且针对自己的疑问向最权威的专家提问咨询。

2.2 借助信息化创新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构建健全教育体系同样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要求在校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出发, 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 在原有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及改革, 通过新颖的教育方法与课程,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 以此帮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 不仅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所需内容, 还应意识到学生所处环境与氛围均可对教育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校 内的管理人员能够开展并维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开展校园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的内容可以涉及学术、科技、体育及艺术等各个方面,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②结合节日特点以及学校传统开展节庆活动, 使得学生能够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参与到吸引力较强的教育活动中; ③在校园内可进行定期的教育宣讲, 或通过海报、校刊等途径营造浓厚的文化或学术氛围。另外, 还可在校园内组织并举办辩论赛或讨论会等,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条件。

2.4 拓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网络等多媒体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大学校园 更需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 能够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育理念相结合。主要方法包括:①建设校园网站, 网站内容具有学术性及趣味性, 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与教育; ②定期开展在线网络沟通, 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疑虑及问题进行解答, 时刻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况。

3 小结

综上所述,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要求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做到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教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学校教育转型的必然趋势, 这股转变的洪流推动了网络教育运用变成现实。利用网络教育, 给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但是, 其必然对传统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育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冲破高校的围墙墙壁, 超越国界和区域壁垒, 全力打造全球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 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和平.弘扬大学文化推进人文素质教育[J].求是, 2011 (17) :987-988.

[2]张志忠.文史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与矛盾[J].文学教育 (上) , 2011 (08) :656-657.

[3]刘怡.浅析大学人文教育[J].文学教育 (中) , 2011 (06) :532-533.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8

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简称国信安西部基地)于2000年7月由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是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三大基地之一。

多年来,在国家、省、市、高新区各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科技部“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西部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基地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开发、生产和信息工程涉密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涌现出了如迈普、卫士通、三○盛安、川大能士、信都等一批国内颇具影响的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企业。

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湖北)基地(简称国信安中部基地)是也国家科技部在全国部署的三个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基地以市场化、公司化方式运作,由中国宝安集团创新科技园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发起成立了湖北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40万元。

信安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其雄厚的公司实力、精湛的技术队伍、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丰富的行业开发经验,曾先后在邮政电信、金融、能源交通、政府、工商、医保、教育等十余个领域成功地独立或合作承接开发了网络安全、网络及网络优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Internet、Intranet等方面的各类网络集成、系统设计工程近百项,在同行业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信安公司与IT著名公司,如IBM、Intel、Cisco、HP、Compaq、Sun等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简称国信安东部基地)是国家科技部设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中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和上海“聚焦张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国信安东部基地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2005年12月,基地同时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国信安东部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别具特色,根据信息安全企业特点,建设了信息安全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安全市场及商务服务、信息安全培训服务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公共演示及试验服务。同时提供完整的9大类包括资本服务、科技服务、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在内的19项中介服务。

信息安全产业简介

信息安全产业包括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两大类。安全产品——研究、设计、生产上述三大功能块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以及安全的网络和系统成套产品。安全服务又含四类: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信息安全技术集成,紧急救援恢复和安全状况评估。具体如:安全网络运营,安全测度、追踪、监控、恢复、审计,安全教育、咨询,安全标准、策略等。

信息安全产业的特征

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除遵循一般市场规律外,还有以下突出特征:

(1)它是高技术的产业。不言而喻,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安全”是不安全的。信息安全必须有自己的绝招,有自己的高强密码、安全系统、安全理论、安全标准和安全管理,这些都要以高技术来支撑。就技术水平而言,我国从总体上说仍处于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在:信息安全根基不牢;安全理论滞后;安全理论体系较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转化能力差;缺乏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安全保密管理不成体系以及安全保密标准跟不上产业发展等。这种状态加大了我国在信息安全市场竞争中的难度。

(2)它是受政策严管的产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各国都以严格的政策、法规来管理这个产业。例如,在重大政策问题上,美国都是以“总统令”的形式发布——什么技术可以公布,什么产品可以出口,什么设备可以军转民用……。我国的管理政策也在逐步完善,如信息安全从业单位的审批、网络安全性测试规定……。管理上应尽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但很困难。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任务艰巨。管理不完善、不合理,就将阻滞产业的发展。

(3)它是竞争格外激烈的产业。由于它是高技术、又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市场容量很大,有实力的公司极力“抢占滩头”,后进的则极力想追赶。国家出于安全考虑,也会积极支持、强化竞争。我国自从有控地开放网络安全市场以来,进口产品一涌而至,这也给国内的从业者增加了很大压力。竞争是好事,保护落后的安全产品无异于自我消亡。

(4)它的首要质量指标是安全性。和其他产品一样,信息安全产品当然也要求可靠性、灵活性、可维性、经济性……,但它首要的是要保证“合适的”安全指标。对于个人取款来说,6 位的“密码”也能起一定的作用,而对于银行间大宗的转账来说,则需要以极复杂密码构成的多重认证机制。信息安全的从业者要在保证安全指标的前提下,巧妙地折衷质量、成本、市场急需程度这几方面的指标。

(5)它要求从信源到信宿全系统的安全。任何一个环节出漏洞都可能威胁全局的安全。因此,产品、管理、人员的合理集成特别重要。前面提到的三大块功能要统一考虑而不是单独考虑;技术的、管理的、策略的作用要同时发挥而不是重此轻彼;装备质量与人的质量应并重而不能偏废。当然,实际上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这就要安全“分级”,按“级”设计系统的安全性强度。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9

马鞍山市新市初级中学:陈祥佐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国培计划的培训活动开展的时机是恰如其分,她对于学员的具体帮助也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2015年国培学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习进程相对来说比较快的学员已经接近尾声。由于此次国培学习的选课内容比较崇尚“个性化套餐”,学员可以根据科学有效的选课测评答题,科学准确地选择符合自己特征的课程学习。本人通过这一段时间紧张有序、忙忙碌碌的培训学习,自己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在教育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感谢全国继教网给了我们这次培训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学习后,自己认识到了计算机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科学应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缺失、匮乏将直接导致今后的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推进,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会有严重阻碍,也必将阻碍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我的信息技术水平急待提高,相比那些年轻人,我们的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开阔。我们作为中老年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和自己的自我提高的学习中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开始听不懂、看不懂、更是不会操作,但我在培训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尝试,不断的进步。意识到只有经常训练与提升,才能达到熟练运用。为此,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去请教懂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当他们的学生,虚心求教、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坚信自己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不再只是提高,更重要的是会操作,在运用中创新。不满足于走过场的装潢门面,而是要追求脚踏实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进步和提升。不满足于仅仅只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而必须与时俱进地掌握和熟练使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满足我们E时代的要求和时代特征。

“天道酬勤”,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的收获很大,尤其是观看视频,收听专家的讲课,运用计算机技术与技巧授课是那样的精彩,那样的有感染力。使自己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学习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课堂艺术,用信息技术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和学校年轻教师的帮助,我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操作,如打字、word的简单操作,幻灯片的制作等尝试应用于教学之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动、精彩,更好地服务与学生。当然这对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远远不够,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使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的熟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会有很大提升空间。知识是无穷尽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方法灵活多样,只有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就是好方法,对学生能力有所提高更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活跃课堂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备的教育手段,是师生的良师益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更能有效地开展高效课堂活

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在学校担任的是七年级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光添彩的学科,熟练使用和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用先进科学的设备武装课堂,创造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不仅充实了课堂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益,学生喜闻乐见,即使是比较枯燥难懂的英语语法知识,提高多媒体的形象展示,有助于学生一看就懂,直观、新颖,教学效果明显。运用多媒体,学生喜闻乐见,知识接受快。通过课堂不断的摸索,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了学生未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先进理念。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的培训,我们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学习信息技术,看是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感觉非常值得。我认识到只有在日常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才能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在课前反思,在课中反思,在课后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新知识是不是处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反思自己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恰当?反思上课时在运用多媒体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在信息

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我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10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冠山联校南关学校郭荣秀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已有多年的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我们在教师的观念更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师生运用网络环境的能力、网络环境与新课程整合的实践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由此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初步的理性熟悉。使我们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探究能力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就以上几方面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题目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之中,改革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信息高速、及时、全面反馈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被动、封闭、强化性学习(填鸭式)的环境下,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更不适应现代经济时代的要求。

学生参与教学,冲破封闭,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潮流。“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已成为学习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的四大要素。2005年9月,我校安装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进行了联网改造,为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经历了前期预备工作阶段和实施阶段,前期预备工作阶段的具体做法是:(1)请有关信息技术权威人士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普及有关知识及课题发展、研究状况;(2)组织动员,组建研究队伍,为了更好的实施和落实,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具体做法是:(1)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和相关案例材料。校园网的接通为我们的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我们的思维伸向了世界各地,使我们的眼界看遍五湖四海。从网上我们学习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我们把这些内容进行编辑、并形成文字、电子文档收录在文件夹内。现已搜集、整理了大量研究资料。从而使我们从一种模糊的研究向规范化研究迈出了一大步。(2)参观学习,以感性的方式拓展教师的思维。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一次大型的参观学习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开阔教师的眼界,用教师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识就是从学习和实践熟悉中积累起来的。我们把实际的研究纳进到我们学习研究的日程中来了。

每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参观南关村的苗圃园,了解了那里科技发展的新概况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在欣赏美丽的环境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领会到了那里的设计思想的发展理念。从具体的设置到远景的发展、从个体的培育到整体的规划、从设备的控制到人才的治理,我们都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对于我们的视觉和思维都是强大的冲击。

往年我们又组织一次大型的纠正错别字活动。动员3―― 6年级的学生到各个街道、商店、餐馆、小卖展、医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统计一些常用的繁体字、错字、别字、简化字等,通过上网搜集熟悉一些繁体字。同时规劝他们正确书写汉字。从中我们熟悉到:眼界就是思维、眼界就是学问,眼界就是思路。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新课程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①语文组建立了语文教学的资源库,活化语文教学的授课模式,开阔学生的读、写视野,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终极进步语文教学质量。

②数学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数学教学中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科学化,基本题材的档案化,基本过程情景化,知识输出的高效化,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化。

③英语组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听、说、读、写、议的环境,进步英语会话模拟环境的质量,进步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进步学生在英语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④综合校本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科间、教师间的资源共享,进步知识输出效率,进步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现行的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从题目的提出开始,让学生们自己选择课题,自行确立研究方案,进行实际实施,写出探究报告。在这方面,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题目,制定了各种研究方案,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并以实物模型制作说明,调查报告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励课题研究的发展。从而达到了课题研究和教学发展的和谐和同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体现。

3、信息技术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能力。

研究重点: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运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促进或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达到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的。

主要内容:在部分学科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帮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进而探索一条运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全面进步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同时进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成果分析

取得的理论成果: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结合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初步总结出一套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1、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实验、文字资料、生活现象等,帮助学生发现题目:

学会提问是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一项基础功,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题目而展开的。发现题目也是一种能力,有题目才能有思考,所以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十分留意题目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结合课程目标,利用实验、文字资料、生活现象等,设置题目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需要探究的题目。

2、进行猜想并提出假设:

进行猜想并大胆提出假设是针对题目提出的解决方向,是多样化的,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轻易使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发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探究假设:

通过探究,不但可以得出结论,还可以进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素养。

4、得出结论:

结论可以是一些规律,也可以是对事物的熟悉,学生在各种不同思路的引领下,互相讨论,深进研究,原有的知识再次巩固、应用,往往能够找到题目的答案,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当学生得出结论时,通过表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5、交流结论:

通过交流结论,课堂效率进步,学生思维更加开阔,经过比较还可以找到最佳途径解决题目。

6、应用结论:

应用结论是对获得知识的巩固练习,并在牢固把握的基础上进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以题目为核心,在题目驱动下开展探究实践活动,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我构建知识系统并进步、扩展,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所以,我们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

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实验、文字资料、生活现象等,帮助学生发现题目→进行猜想并提出假设→探究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论→应用结论

上述模式只是一个低级研究性学习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完善、细化,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往。

取得的实际成果(一)论文:

1、王秀英老师撰写的《运用信息技术,进步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论文获得《阳泉市陶行知研究会》一等奖。

2、郭荣秀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假日生活调查点滴体会》论文获得《阳泉市陶行知研究会》一等奖。

3、魏银萍老师撰写的《小议探索性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征文活动中获市二等奖。

4、陈晓琳老师撰写的《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探讨英语教学》

5、王建彬老师撰写的《浅谈学生的体育爱好――喜欢和风俗》论文获得《阳泉市陶行知研究会》二等奖。

(二)课例

1、赵凤云《》录像课

2、刘丽琴《》录像

3、岳巧林《》录像(三)课件:

1、王凌云老师制作的《识别交通符号》

2、王彤霞老师制作的《七巧板》(四)实施案例:

白凤仙老师的《》案例,在年、11月“"研讨会上获三等奖。

四、研究结论: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应用,实现了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建构一种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学生、教材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和谐自然的整合,顺利实现了学科教学改革转轨,利于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练习和信息技术运用。进而进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创造精神、题目意识的进步。终极使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进步课堂教学效率。

五、讨论与建议:

1、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既可节省大量的时间,拓展大量的空间,优化课堂结构,又可令枯燥、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寓教于乐,对突出知识和技能的重点、突破学习和把握的难点,进步教学的效果有独特的作用和上风,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

2、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学生是在自我构建知识系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于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练习和信息技术运用。

建议:

其一、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在真正吃透大纲和教材后才能确定,切忌”灵机一动“"信手拈来”。

其二、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尽不能为用而用,装点门面,一定要用其所用,重实在效。

其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要持之以恒,并且需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高效的教育功能。

总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中,在创新思维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信息技术环境为我们拓宽了新的领域,信息技术环境与研究性学习模式相结合,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开发者。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培养学生研究题目、提出题目、分析题目、解决实际题目的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进开展。

历史上的今天: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1 篇11

据张合成司长介绍,近年来,鲜活农产品、小宗农产品需求弹性大,价格波动不断;农产品市场流通设施薄弱,流通成本高、运行效率低;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水平总体还不高,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今年全国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于8月份组织专题调研组赴各地开展了建立健全鲜活小宗农产品市场监测和调控机制、促进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措施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3 个专题调研。共派出50多人组成11个调研组,实际到达18个省,同时进行了10个省的书面调研,并对美国、欧洲、巴西、印尼、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比对研究,3个课题共形成了22篇调研报告,并汇编成册。为进一步总结交流、分享调研成果,发挥成果指导业务工作的作用,深入谋划明年市场信息工作,举行此次学习及调研交流会。

参加会议的有3个专题调研组的成员及市场信息司全体人员,会议还邀请了全国农业展览馆、农业部信息中心的领导及相关专家,农产品市场协会、农业展览协会秘书处人员,优质农产品中心、农科院信息研究所、农业规划研究院加工所、优质农产品协会相关领导及专家,农民日报、农业影视中心和中国农村杂志社的领导及相关专家出席会议。

上一篇:秩序员德能勤绩个人总结下一篇:合同签订变更履行检查和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