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经典语录

2024-10-18

易中天经典语录(精选12篇)

易中天经典语录 篇1

易中天经典语录

1、男孩子小的时候不调皮的长大了没出息。

2、“袁绍是‘庶出’,袁术是‘嫡出’,所以袁术总看不起袁绍:‘你看,怪不得是小老婆生的,干不成什么大事~~要立新君就立自个儿嘛,干嘛立别人,多此一举嘛’”

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是变得越来越势利、越虚伪,爱情也是越来越无足轻重了。现在有的女孩,贪图虚荣、贪图享受、贪图坐享其成,不珍惜自己的青春,宁可嫁一个比自己大十几、二十岁的有钱而没有情的人做老公。这样的婚姻没有感情的基础,也不会甜蜜到哪里去,只是一个需求关系。也不都是“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而“天下有情人”也大有人在,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不是上演了一出出感动天地的爱情故事吗?人间还有真情在。?

4、三国志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高八尺,容貌甚伟,这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呀?

5、我就没听过评书!

6、舅老爷和姑奶奶,谁的面子大?

7、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

8、“晁错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呢,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变法,像根搅屎棍子,搅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宁”“削藩是要削的,但是不是像你晁错这样急吼吼的。”

9、“袁绍要另立新君。有一次把曹操找来喝酒,喝着喝着他掏出一个玉玺,估计是袁绍自己私刻的,跟曹操商量(一只手掂量着,作私语状):‘你看…这个东西,啊…怎么样,咱哥俩干吧~~’”

10、姑奶奶厉害啊,我们说一个女人厉害,管她叫姑奶奶;说生了个女儿厉害,管她叫小姑奶奶、11、难道孙坚求婚时是这样说的“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穿上你的嫁妆,带上你的妹妹,驾着你的马车来、”这句话什么意思呢?“绿油油的麦子,它长在山坡坡。你活着的时候不捐款,你死了含个珠子干什么?”

12、姑娘是娇客,面子大着呢!

13、“曹操的所谓‘屯田’,屯,就是生活方式军事化;田,就是生产方式集化。这是相当高明的政策呀!就相当于曹操建立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生产建设兵团’喏!”

14、君王治天下,只需按一下。

15、韩信,你不是个厚道人!

16、刘邦在多年征战中风餐露宿得个风湿性关节炎啦,那倒也是可能的!

17、曹操是喜欢美女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18、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19、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妙说”。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20、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21、“他们的愚蠢是和狂妄成正比的——袁绍比曹操狂,袁绍比曹操蠢;袁术比袁绍还狂,袁术就比袁绍还蠢。最牛的最蠢~~~”

22、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主持人问我:你自我意识了50多年,自我确证了50多年,应该给自己一个说法了吧?我不想这么早就给自己写“悼词”。不过他要问,那就说吧!我给出的说法就是,我好歹还是一个好玩的人。

23、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24、人生有许多机会,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来时,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是戴着面纱的,也不是谁都可以看得清,那得需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和识别能力的,不然,再好的机遇也会和我们檫肩而过的。很多人就是等机会过去了才看到了它的真面目,在还得机会也和我们无缘了。爱情应该是两颗心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不是时时都能有心灵的碰撞的,所以“有花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往往是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等过去了才追悔莫及。没有爱情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不是精彩的人生。?

25、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26、?

27、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了。”

28、“由于组成盟军的各路诸侯都在函谷关以东,所以这只部队又被称为关东联军、关东盟军、关东义军~~~简称‘关东军’(--!!)”

29、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30、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弹琴,认为是计,说“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

31、诺,相当于现在的OK。

32、刘邦呢,这时候正由两个女孩子一左一右侍候着洗脚。可能和我们现代人一样,还搞点足底按摩什么的、33、人生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每个选择不一定都是对的,当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的,那么就得立即停止,进行分析和调整,再从新开始。就比如人走路选择错了方向,不停止前进,就会距离自己的目标会越来越远,永远也不达目标。人没有完美之人,也总是难免犯错误的,发现错了就及时改正,就是一种进步。不然,明知错了,却欲罢不能,一错再错,那就不可救药了。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34、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35、“尽管在学者眼中,红楼梦是中国小说的No、1,但是一般老百姓还是认水浒、三国。你看,各行各业供的祖师爷,都是三国、水浒里的人物——强盗,拜宋江为祖师爷;小偷,拜时迁(--!)……剃头的拜关羽……财神也是关羽……依我看关羽迟早会成为婚介行业的祖师爷,因为关羽对于爱情是有追求的。他和刘备在曹操手下的时候,在攻打吕布之前,对曹操讲:打下吕布后,你要把某某嫁给我。曹操同意了……曹操一看:国色天香!近水楼台我就先得月了——占为己有了。结果弄得关羽很郁闷……”

36、你为了要到这人间来走一遭?什么动机啊?

37、我把我的演讲风格分成3个境界:其一为“正说”,也就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胡说,不瞎说,保持一种严肃的治学态度;其二为“趣说”,即在坚持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表述方式的栩栩如生,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我会加进去一些无厘头的搞笑语言,有时无厘头是必要的,这就像烧菜得加胡椒、味精等调料一样,能极大调动观众的听讲兴趣;其三为“妙说”,也就是在前两说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这是最高的境界。

38、人家捐没捐款关你什么事啊,你就偷人家东西嘛,还要讲大道理,还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你恶心不恶心,酸不酸啊,虚伪不虚伪啊!”

39、图书馆是纸糊出来的啊?

40、我跟你说,现在的人不弱智都当不上领导!

41、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42、“剃头的和关羽有什么关系嘛。三国那时候的人是不剃头的,留全发的。只是剃头的和关羽的手里都有一把刀而已嘛~~让我想起有个剃头的贴了一副对联:‘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看了这个谁还敢进去剃头嘛!”

43、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把历史当作一具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一点一点地切割,取出肾脏、肝脏、心脏来研究。这也许是一种方法,但我不太喜欢。我是学文学出身的,我觉得面对历史,首先要去感受它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

44、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

45、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46、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47、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48、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49、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

50、要不开个主持人培训班算了,现在媒体都是弱智

51、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那才是怪了。

52、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53、这是两个极端,人在遭受打击和挫折现时,往往展现出特别脆弱的一面。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感觉万念俱灰,时不时的有很多人得了现代病——抑郁症。失败时不能万念俱灰,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得意时不能踌躇满志,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创造辉煌的人生。?

54、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曹操劝老婆回家)

55、刀是不能随便出鞘的,出鞘是要见血的56、这就话虽然有点过,但很有道理。要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忙,离不开社会和各个环节的支持。要大的成功就需要大的动力、大的压力和大的竞争。因为有了对手的存在,就有了不服输的决心,才会努力的去拼搏。有时候,人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没有比战胜自我更困难的了。只有战胜自我,才可以取得巨大的胜利!

57、“我不是专家型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探路的人,是一个趟地雷的人,随时都有可能牺牲。”

58、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媚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59、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60、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61、袁尚、袁熙哥俩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易中天语录 篇2

易中天讲演时声情并茂,幽默机智,俘获了无数“意粉”的心。

1.诺,相当于现在的OK。(讲汉朝人为何总说“诺”)

2.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3.不要以为弯下膝盖就是懦夫,别人惹你一下,你就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讲韩信受胯下之辱)

4.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5.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的……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

6.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

7.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8.曹操身材短小,估计也就和我差不多吧。跟1米84的诸葛亮比起来,只能算是不合格的残次品。

9.曹操对各路诸侯说:“现在是灭董卓的最好时机——董卓已经把洛阳烧掉了,还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为恐怖组织(头目)了。”

10.袁绍整天在家里面大会宾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办沙龙,开Party,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事情当时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11.袁术以为皇帝的称号就像现在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标一样,要抢先注册,他以为他抢先注册了皇帝的商标别人就不能把他怎么的了,没想到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12.袁尚、袁熙哥俩儿一合计:“咱们请公孙康那小子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给做了!”这边公孙康也合计:“不如我请他们哥俩儿来喝酒,在酒席上就把他俩给做了……”结果是公孙康把那俩给做了!

13.这就使我们觉得袁绍这个人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一定是要听的,(不失败)那才是怪了。

14.刘备干逃跑这事还是很在行的。他就像海轮上的老鼠,好像总是能第一个察觉到哪一艘船会翻掉……先是跟着公孙瓒打袁绍,然后又跟着曹操打吕布,又跟着袁绍打曹操……

15.那时候江东的老百姓都称孙策为“孙郎”,称周瑜为“周郎”。郎,就是小伙子,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帅哥都是喜欢“美眉”的,所以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到了当时最漂亮的两个女孩子……可以说这时的周瑜是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反正我是很羡慕!

16.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

17.所谓的空城计也是编出来的……诸葛亮搬个琴,摆个香炉,召两个小孩子,在城楼上唱卡拉OK……

18.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

易中天语录 篇3

2、我那个时候既不高也不富也不帅--身高一米六九,收入仅够糊口。虽然问个不休,谁都不跟我走。

3、当我服从自己的内心最强烈的冲动的时候,不管她的结局是什么,不管将来我会吃多少多少苦,我无怨无悔。人生能有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所以,我到今天还很二。

4、夹起尾巴做人,埋下头去读书。忘乎所以,最好倒霉的是你自己。

5、我觉得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首先得是人。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专业,做什么职业,做什么视野,而在于你是不是在做一个人。当你做人的时候,如果你服从的是你自己内心的冲动,何必在意人们怎么评价?何必在意人们说你是不是刷存在感呢?

6、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心存敬畏之心,不要得意忘形。

7、尤其是当我们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心存敬畏,要知道上天在看着我们,你不要得意忘形。

关于易中天的经典励志人生格言 篇4

2.人最大的困难在于战胜自己,一个人的成功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易中天

3.人生这个大舞台,每个人演绎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角色,不管演的好与否,每天都是直播,没有彩排,没有修正的机会。所以更要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疼爱孩子、体贴爱人、善待朋友。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重来,只有人生和时间不可以重来。——易中天

4.你给别人一件衣服,人家是对你感恩的,但如果你三天两头说,你看看,你身上的衣服是我买给你的,你觉得收衣服的人心里感受是什么样的,还会是当初的感恩吗,因为你触及到他自尊心的底线。——易中天

5.人生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每个选择不一定都是对的,当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的,那么就得立即停止,进行分析和调整,再从新开始。——易中天

6.一个人,如果气量不足,再纯洁也只是清澈的山泉。相反,哪怕污浊一点,也是汪洋大海。——易中天

7.过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知已少。——易中天

8.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易中天

9.怀才就象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易中天

10.有些时候,是要装点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曹操懂这个道理,所以曹操是赢家。——《品人录》

11.我不敢说别的大话,但是有两句话我确实做到了。我想把这两句话送给大家,就叫做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易中天

12.人生有三得:即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易中天

13.做人要学道家,要大气一点;做事要学儒家,要实在一点。——易中天

14.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易中天

15.这就话虽然有点过,但很有道理。要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忙,离不开社会和各个环节的支持。要大的成功就需要大的动力、大的压力和大的竞争。因为有了对手的存在,就有了不服输的决心,才会努力的去拼搏。有时候,人的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没有比战胜自我更困难的了。只有战胜自我,才可以取得巨大的胜利。——易中天

16.世界上没有最好,能够做到最不坏就应该心安理得,或者说心满意足了。——《品三国》

17.人都是逼出来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穷者思变,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易中天

18.事实上,柔弱的人往往倔强,正如刚毅的人往往豁达。——《品人录-武则天》

19.忠义是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仁义却相反。你不仁,我可以不义。君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仁义是平等的,至少是对等的。这就更接近现代文明,却又符合传统文化。——易中天

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有感 篇5

开卷有益。

自拜读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后,间或于闲时思及书中所言所语,自问非文史或哲学系的科班出身,因之所思所及自难深远、穿透。然而,能据之增加对中国智慧的了解及探思,仅此,亦是受益。

书中六章,分为: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对应六个主题而言,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对各主题的理解程度与及感想也就深浅各异,参支不齐。

《易经》是个好东西,但自问弄不太懂,对于第一章周易的启示而言,收获不多,但起码弄懂了老祖宗很早已提出了事物的两面性:阴与阳,以及两者间的动态和转换问题。想一想,这么多年前的人能达到这样的智慧,也就不能不服了!作为炎黄子孙,真的是沾着先辈们的光走过来几千年的岁月。

孔子,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都绕不开的一个人,厉害,但不邪门。其中庸的思想,影响是何其深远,及至时下,仍有着无法替代的现实意义。窃以为,孔子与老子最大的不同是,孔子是入世,老子是出世,入世好还是出世好?这似乎没有唯一的标准。另外,平心而论,孔子之后的儒学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糟粕,实不应算到孔子头上。

至于兵家的思考这一章,引发出来的思考是正义性与及和平的成本问题。当然,那年代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许从上至下的君将臣民都不会想这些问题,然而,现活的人却不应该不重视和关注这些问题,毕竟现代战争的武器太先进了,大伙若一起来真的,相信地球和人类还真的折腾不了

几下子。

“道可道,非常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两句是对老子《道德经》至深刻的记忆。第一句有点象绕口令,然却在披着神秘主义语境的外纱之下,异曲同工地道出了马克思关于人类只能无限接近真理的论断。关于第二句,初看时着实有点受不了,多看几遍多思几番,却觉内里景象万千,而且,透着古代朴素唯物观,了不起,受教得很。

魏晋,着实是一个很奇怪很特别很有趣的历史时空段,从不同的价值角度而言,可能会出现斥之骂之笑之敬之的不同看法,文化是多元化的,价值观应也可是多元化的,无论魏晋这朝代多么的异样于中国历史中的其他朝代,作为后人,觉得那朝那些人那些事儿中,还是有些值得称道的地方。

禅宗,好玩。因为不象传统佛教那么繁琐的程序。而且,应该说本土化很到位,所以,中国人受用,正因为受用,禅宗也得以源远流长,为世界文化留下了一笔可贵的“合资品牌”遗产。调侃下细想,这儒、道、墨、法都是咱民族的“自主品牌”,而禅宗这“合资品牌”竟能在这众多“自主品牌”的包围圈中存活下来,其本土化的适应性还真不容忽视。

易中天先生的文笔风趣幽默兼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深刻独到,这甚合我等非专业人士拜读,这亦是自家能坚持阅毕全书的重要因素之一。

易中天谈人情 篇6

其实,只要是人,就不会无情。所谓“无情无义”,实际上是“不通人情”。不通人情,就不会做人。所以,人情问题,也就是做人问题。

做人,也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

西方文化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既然是上帝“做”的,也就用不着人自己再来“做”。反正不管你做不做,都是人,都拥有作为人而存在的权力。这个权力,就叫“人权”。而且,由于这个权利是上帝给的,因此又叫“天赋人权”。它既然是上帝所赋予,当然就谁也夺不走。既然谁也夺不走,当然也就无庸顾虑因“不会做人”而“不是人”。

中国人的事情就麻烦多了。中国文化认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做是人。所以,中国历史上,常有虐待俘虏和囚犯的事例,而且其所受待遇,往往竟至于“牛马不如”“猪狗不如”,就因为这里隐含着一个逻辑上的前提:你既然不会做人,就休怪我不把你当人。

做人难

然而,在中国,做人又是何其难也!比方说,一个人,在单位里,是应该表现好一些呢,还是应该差一些呢?这很难。表观不好要被批评,太好又遭嫉妒,不好不坏,甘居中游,则又可能被视为平庸。又比如,你对某人某事某问题有看法,开会或别人来征求意见时,是说还是不说呢?说,是“锋芒太露”;不说是“城府太深”;私下里说则是“两面三刀”。再比如,有人托了人情来求你,要办一件极难的事,是答应好呢,还是不答应好呢?答应了办不成是“骗人”,不答应又好像“不给面子”,实情相告是“推托”,含糊其辞又会被视为“滑头”诸如此类的事,在生活中可谓不胜枚举。因此,当中国人感到“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人,时,便会感叹:“做人真难!”

做人之所以如此之难,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人”原本不是自己要做,也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别人而做的。

人生不是演戏

但做人又毕竟不是演戏。戏有很多而人只有一个。演戏,可以根据观众的好恶来安排节目。观众爱看什么,就演什么。做人就不行了,必须始终如一。如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风使舵,两面三刀,那就“不是人”。再说,演戏和看戏都是自由的。你可以看我的戏,也可以看别人的戏;我可以演给你看,也可以演给大家看。实在演不下去,还可以不演。做人就没那么自由。你不能只做给某些人看,别人也不一定就不看你。而且,你还不能不做人。不能不做给别人看,不能不听别人的看法,不能不照别人的看法去做,而别人的看法又永远统一不了,所以做人极难。

注重“角色意识”

这就要有“角色意识”,要“通晓人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情感体验态度。用另一词来说,就是做人要有“人缘”。什么人有人缘?古道热肠有人缘,侠肝义胆有人缘,仗义疏财有人缘,急人所难有人缘,和气宽厚有人缘,礼让谦逊有人缘,知人善用有人缘,通情达理有人缘……什么人没人缘?自私自利没人缘,尖酸刻薄没人缘,吝啬小气没人缘,自以为是没人缘,颐指气使没人缘,无情无义没人缘……总之是会做人,能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有人缘,反之则没人缘。

有人缘,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因为“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尤其在中国,整个社会都靠“人情法则”来运转,来操作。没人缘,便没情没面;没有情面,就是到处碰壁,走投无路,难以生存。“家有万亩良田,不如有个好人缘”,这话说得并不错。

易中天《品三国》读书笔记 篇7

在赤壁之战前,鲁素和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过来了,鲁肃便让孙权和刘备结盟,方可度过险境,于是孙权再三考虑终于和刘备结盟了。孙权给周瑜三万精兵再加上刘备的两万精兵加起来就是五万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为当时曹操军心不定,虽然是“百万大军”,但周瑜还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毕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说,在赤壁之战那一年,孙权二十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周瑜三十四岁,鲁肃四十七岁,而他却是五十四岁。这是在三国中有名的战争,后来用来形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刘备能请到诸葛亮为他效力吗?易中天认为他有诚意,所以诸葛亮愿意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有两位结拜兄弟,一是关羽,二是张飞。他们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么多回,但他们还是像磁铁一样吸在一起。诸葛亮也是帮助刘备打天下的重要谋士之一,他为刘备献出了不知多少条妙计,让刘备起死回生了那么多次,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还继续帮刘备支撑着,直到地盘被消灭以后。刘备他也十分听从各位谋士即将领的意见,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他也十分爱将,有一次,赵云为了救阿斗,差点牺牲,刘备知道后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几亏损我一员大将!赵云见了吓了一大跳。从这么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刘备是个十分重情重义的人。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篇8

很久没看闲书,一直都很忙。其实再忙挤点时间来看书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和其他商品同样,现代的书也是五花八门,几次随便挑了几本随手翻了几页都没能看完,花时间看一本没啥意义的书不如花时间多睡睡觉,好歹貌似可以养颜。

好书应该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好好去发现那极撮少数,想想从古至今,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佳作有几册,以现代的出版社发行图书数量来看可见垃圾众多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事情,哈哈。

说书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天看了一本闲书《易中天品三国》(鉴完后发现不应该用闲来定义)。图书是百家讲堂的拷贝,因为自己几乎从来都不曾记得家里有个电视存在,只好用快捷便利的电子书来代替一下。

起源是前阵子有人跟我提到易中天,并转发给易讲十悟(如下): 1.人都是逼出来的

2.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

3.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4.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 5.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之极少 6.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7.人生的两大悲哀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8.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 9.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

10.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

还有点道理的吧。看完后顺手baidu了一下,相关信息无数条,红火呀红火。虽然向来不怎么关心时事,虽然也不怎么关心世人的流行和追随。但上上周由于好奇和兴趣开启了阅读之旅.......孜孜不倦读至第四十七回„„

书本身,并没有太出众的文笔和辞藻。另外易大先生的见解我也并不是那么的苟同,评价毕竟还是带有个人认识的东西。最终我会去关心追究历史的真相,至于草船借箭是孔明也好孙权也罢。我也没有兴趣八卦人家的性格分类,曹操到底是有气度还是小心眼,无论是可爱型还是可恨型都跟我不相干。那么,为何昨晚看到2点呢,因为易中天的事例点评让我重新审视了过去这几年自己的所为,当局者迷离,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事情,收益匪浅。俺也很不容易的从心底认识了自己不足。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路经历的许多事许多人后读品三国才会有所感悟,为此因该感谢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东西,哈哈。

《三国演艺》原本就是个人很喜欢的一本书,大概看过2,3遍吧,小学一遍,初高中大概两遍,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估计只能回想起一些零星的东西。貌似每一次看都会有所收获,一直觉得它是一本很很生动且实例教材。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很多人性的东西千古未变。能借鉴一下前人经验少走些弯路,早领略些真谛,多么值得的事情呀。孔明是我从来都很喜欢的一个人,俺很向往聪慧,这方面看他实在是我的偶像。有人说《易中天品三国》扬曹贬孔,我倒没有什么感觉,反正看完后俺依旧觉得诸葛乃奇才神人,实在很难以挑出毛病/过错且很招人喜欢的大智者。有时候,倒是很想发现一下他的毛病和私心,一个人太神圣了总觉得不太像人,哈哈。易中天评价孔明过于严谨所以不够果断,两者本身矛盾,在这一点上我也认同孔明把持得不如曹操。不过在我心中诸葛依旧是super拽的人。

小时候不怎么喜欢曹操,差不多在1,2年前,突然间就改变了对其的印象,原因没有细想大概是他是鲜活的性格。魏公的水平则不用多说,要文则文要武能武,有谋有胆,会动脑筋会下决断,我也很欣赏他,活得比较洒脱的拽人一个。

总结,做人选曹操,择友如孔明,此话纯粹找打,哈哈。《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历时2两个月,终于读完了品三国。

在易老师刚讲到一半的时候,网上批评的人很多,说易老师感情色彩太重,都是在讲曹操如何如何好,讲的有失客观。我对那些自诩的狗头教授很反感。首先,易老师当时还没有讲完,谁也没有资格说曹操占的篇幅多还是少;其次,曹操是一个被误解的人,他的文学形象很大程度上失实与历史形象,那些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理解有失偏颇,易老师应该给他平反;再次,曹操确实是一个值得详细讲一讲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早的出场是他小时候装羊癫疯骗他父亲失去了对他叔叔的信任,我猜测他这时候大概8岁左右。刘备第一次出场是在桃园结义的时候,那时候他怎么也是个中年人了。孙权的第一次出场是他在18岁继父兄的霸业成人君的时候。从三大政权的领导人出场时间来看,曹操最早。既然出场的时间长,可以讲的事情也就多,这个合情合理。还有,讲曹操的很多时候穿插着在讲袁绍,袁术等其他北方军阀。而且从三家建国的路线上来看,曹操是探索者,孙刘是仿照着曹操行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说几句何妨?

我自幼喜欢历史,读过三遍《三国演义》。很小的时候,读的是连环画的版本,初中的时候,读的是白话文版本,高中的时候,读的是文言文版本。那时候在三家政权中我就最喜欢曹魏。刘备整天哭哭啼啼,不像个男人,而且大多事情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的,所以比喜欢刘备。东吴偏安一隅,而且孙吴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是最少的,不是主导历史的人,所以不喜欢孙权。从“谋董贼孟德献刀”“发矫诏诸镇应曹公”两回来看,曹操的才能已经初露锋芒,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不必赘述。喜欢曹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文学造诣,“三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容质疑,“东临竭石,以观沧海”是何等气魄?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其实我现在也没把这段历史弄清楚,也无法弄清楚),昨晚读了品三国最后的附言之后,终于把魏蜀吴三家兴衰的原因弄清楚了。原来士族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是历史的趋势,三家归晋是历史的必然。以前以为三家最后的灭亡,是因为统治阶级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昏庸无能被司马氏篡位。原来在士族阶级把持朝政之后(魏国后期),他们要找一个士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司马氏父子正好符合他们的条件。可是士族阶级也只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度产品。从整个历史来看,夏商周施行的都是分封制,夏桀商纣都是被身为地方诸侯的商汤周文替代,周朝继续施行分封制,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之后,地方政权自立为王,出现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秦朝统一之后,吸取教训,施行郡县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然而秦皇的暴政激起民愤,秦朝的探索以失败告终。汉王朝建立之后,可能是对秦的郡县制不够信任,继续执行分封制,但是地方政权权利过大的问题突显出来了,八王之乱就是最好的解释。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建立的隋朝和秦朝很相似,都是历时三代,最后都以暴政激起民愤倒台。之后建立的唐朝施行节度使制度,但是节度使这个官职权利依然很大,及负责军事又负责行政,在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之后,地方节度使又成了一个个割据的政权,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在战乱之中震动了根基,在五代十国之后,又一个统一的王朝宋朝建立。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后周的军事长官,然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所以他很注意限制地方军事长官的权利,施行军政分开,然后军事调动频繁,让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样虽然能够防止地方长官培养亲信,但是也造成了大宋军事力量的薄弱,导致被辽,西夏,金的轮番欺辱。之后的元明清政体很相似,也已经很成熟,再也没有发生过地方政权篡位的情况,都是被压迫的农民政权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清明交替有些复杂,像宋元交替)。总之,统治制度越来越完善。从部落首长(皇帝)制-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不论什么制度,都是中央集权的制度,皇帝是老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以前我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了品三国之后,终于把魏蜀吴三家兴衰的原因弄清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发展由来,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而后来魏国一支独大统一中原的其中有多少可以为后世所称诵。

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曹操为什么会在官度之战中大败当时

第一大军阀袁绍,从此天下莫敌。

最应该有看头的是魏国的开创者曹操,千百年来历史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治世的能臣,有人说他是乱世的奸雄。最终也难盖棺定论。但是他的丰功伟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推动社会发展的人物。所谓乱世出英雄在那群雄并起,英雄豪杰诞生的年代,曹操是那时的乱世英雄而董卓、袁绍、袁术这三个人用他们的蛮横和愚蠢反衬出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正是他们的蛮横和愚蠢成就了曹操的盖世功业,而他们自己只能算作乱世的枭雄,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00年间他们在对待皇帝的问题上就可以反映出各自的才能与智慧,那时皇帝的国家统一的象征对待皇帝的态度是考验臣子是忠是奸的试金石他们做法是董卓是最野蛮的废立:曹操主张迎天子奉天子以令不臣:袁绍也是想换皇帝的,可见曹操在对待皇帝这个问题上就高人一筹这使他在政治上有更多的资本也使他在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的情况下得到了更多的民心。获得了人民的支持。这是曹操在对待大义上的成功。

待人才上曹操也是高人一筹的,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在这场战争中曹操虽然有政治优势但军事力量却明显不如袁绍,那么他是怎样出奇制胜、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呢。他把战场选在官渡就是一个可以使敌军一深入就会使补给线拉长战争成本增加,而自己呢可以集中兵力,集约财力敌进我退不计较一两个城池的得失。曹操能做到这样说明他有务实的精神深知不得幕虚名而处实祸的道理,正是这些使得曹操和袁绍在敌强我弱的现实下打成了平手,但第二件事就是关键了“许攸判逃”就是袁绍的大省失了,为什么他要判逃呢,是袁绍不听忠言,这样的头让许攸感觉没有前途,所以他要走。而曹操不记前嫌委以重任,操本人也是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能不胜利么?从此曹操打败袁绍就是中原无敌了,为后面魏国统一三国打下基础。

从《品三国》让我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读史可以明智从三国中的曹操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具有的成功的优秀品质: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善于做自我批评而扬他人等。这些领导作风时隔2000年的今

天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九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三国,简单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国的一员,意气风发的称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场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发现小时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许是从最简单的对三国的喜爱产生的。越是喜爱,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实。《三国演义》毕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学的方法来描写那段历史。然而文学形象毕竟替代不了真实的那段历史。之后就开始阅读《三国志》,想到作者能够以史学家的身份将历史与感情融合在一本史书真的很不简单。当我仍然在三国的历史琢磨的时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国》,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是他们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与失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通过三国里面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还是政治上的胜利与失败,总归是领导者做人的成败。胜败岂无凭?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易中天 写书“犯贱” 篇9

当记者把这句调侃转述给易中天并问他感想时,他的回答直接到令人意外:“我是没有想法的人,想那么多干嘛?我也没有社会责任感,更没有历史使命感,少给我戴高帽子,也别对我进行使命感绑架,我不吃这套。”

从2005年通过《百家讲坛》一举成名后,关于易中天的争议就没有平息过。文化超男、明星学者、麻辣教授……喜欢他的人奉他为偶像,不喜欢他的人不屑一顾。而易中天早练就了一身应对质疑的超强内功。

有媒体评价他说:嬉笑怒骂,这个老辣之人已经身经百战。明星化带给他超人气和高收入,但也导致他的一切言行被娱乐化、被快速消费。他是受益者,也是受害人。

不过,易中天乐此不疲。近期,他频繁在媒体上亮相,大部分时候为自己的新书《易中天中华史》做宣传。

在中央电视台他还与李蕾搭档主持一档民生类谈话节目,在节目中,他唱京剧、模仿迈克尔·杰克逊、讲段子自嘲……据说,这个节目自今年2月开播至今,收视率一直不错。

易中天笑言,自己主持的节目的收视率曾被“假易中天”打败。“假易中天”是指花儿乐队主唱大张伟,他在《百变大伽秀》中模仿《百家讲坛》版的易中天,大受观众欢迎。不过,大张伟模仿的形象早已过时。易中天剪短头发,已经不再以《百家讲坛》中的造型出现,也很少再提这个让他走红的节目。

从年轻折腾到老

5月4日青年节这天,易中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主题为“新青年易中天”的视频。一身黑衣的他,用80秒时间对着镜头娓娓道来。

“我是易中天,今年六十六岁。六十六,非不寿。回顾我这大半生,好像一直在转型,或者说一直在变,这也许跟我的名字有关系,因为‘易’就是‘变异’的意思。我18岁的时候,就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一个学生娃娃变成军垦战士,忍受着知识的饥渴,还有性的饥渴……我觉得,国家要安定,个人可折腾。年轻人,折腾,因为他来日方长,老年人,折腾,因为他机会不多,一个老年人,如果不断地刷新自己,那么就能做到,66岁的年龄,46岁的心脏,26岁的心灵。”

最近,他折腾的事情就是用五年时间写一部三十六卷本的《易中天华史》他的新书《易中天中华史》在北大百年讲堂首发式之后,他对活动现场的“入座率”表示不满意。不过,别人告诉他,在北京大学这个容纳2000人的讲堂,他的演讲已经算是高 “入座率”了,上一次周杰伦来,也就这么多人。

易中天对《英才》记者说,这是他近几年来唯一没有爆满的一次演讲。几年前,他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因为来听的人太多,不得不推迟40分钟。“本来主办方以为我讲先秦诸子,题目太枯燥,没有多少人会来听,也没做充分准备。结果来得人太多,临时加椅子。还是有人站着听,场面非常热烈。”

采访期间他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可能想约他见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抬头问坐在对面出版社编辑:“我哪天有时间能见下我弟弟?”易中天说,他不缺名气,不缺“粉丝”,也不缺钱,但真得非常忙。

从女娲写到邓小平

“那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精力写书”?《英才》记者刚抛出问题……“犯贱!”易中天脱口而出这两个字,“找不自在。当然,你们可以写我犯贱,没关系。”随即,他又一本正经的说:“其实我这一生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以前是不自觉的,后来就是自觉的。”

“现在市场上讲中国历史的书已经很多了,你不担心写完没人买吗?”“没有任何担心,我的书跟他们不一样。”易中天的回答底气十足。

比易中天信心还足的是这部书的出品人,果麦文化传媒董事长路金波:“我对这个项目的市场预测是:在全书出齐后的那一年,《易中天中华史》累计实现销售100万套,3600万册。平均定价35元,码洋12.96亿元。”

不是所有人都被他们的信心影响。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勇直接表达了对此书的担心:“到魏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以后史料量太大。如果易中天早年没有史料的准备,往哪查都不知道,浩如烟海。”

关于这本书,在网上的评论也已经分为极端的两派,支持方说:《易中天中华史》不一样的学者角度带你了解中国,受益匪浅。反对方说,千万别买,开篇头一段就把人恶心了,简直是胡言乱语。

易中天曾发表过一篇博文“易中天:我为什么要从女娲写到邓小平──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华史》致读者”,直抒胸臆,其中最后一句话是“在历史的深处相见”,也许有些事情,也只能用历史去证明。

士最好的年代

易中天认为东周西周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两个时代,在这两个时期,制度上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真正是在追求独立、自由、平等。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最好的时期是春秋战国。他特意强调要在“知识分子”上打引号,因为“知识分子”是现代语言,在春秋战国时期准确的称呼应为“士”。

“士”这个阶层,大约在西周时期出现的,当时“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到了春秋战国,士需要依附于君主和权贵生存的。“士就像毛,必须依附在皮上,君主和权贵似皮,但皮的状况也是不能没有毛的依附。”

战国是一个争战不已的时代。在应付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有实力也必须依赖于人的智慧。于是,有才干的人便受到特殊重视。

“那时候是皮多毛少,而且毛可以随意飘动,所以皮要想尽办法吸引毛来依附。皮和毛的关系,相当于现在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只是战国时期是企业多,员工少,所以员工都比较牛。”

易中天仍然用他一贯通俗易懂的风格谈论历史,不过当记者问“这些士应该算是古代的‘公知’吗”?他立即又开始发挥“打太极”的功夫。

“我不懂‘公知’这个概念,也不喜欢、不使用这个概念,但在那个年代希望用语言改变国家命运的比比皆是。而且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孟子有句话:‘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意思是,员工在见到老板的时候,要先藐视他,如果他不听你的话,拔腿就走,甚至可以痛骂老板一番”。

别拿境界忽悠我

易中天拒绝对比古代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我没研究,没办法对比”。不过,他又苦笑了一下:“现在哪个知识分子敢‘说大人,则藐之’?教授做学问要申请国家级课题,钱都是人家给的,还敢藐之?”

这番话让人联想到他的经历。1978年,易中天以同等学历考取了武汉大学的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时,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说:“人才难得”,突破重重阻力,坚持要把易中天留下来。留校不到一年,易中天被提拔为武汉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不过,戏剧性的是,易中天在武汉大学任教的十年时间里,尽管受到学生的欢迎,但迟迟评不上副教授,科研经费申请困难重重,一家人常年蜗居在面积仅10平米的简陋住房内。最后,迫于学术发展及生活压力的考虑,1991年,易中天选择了离开武大,去了厦门大学。

易中天说,他是教育等级制度的受害者。“中国教育就是毁人不倦。我是有幸没被中国教育毁掉的人。当然比中国教育还恶劣的教育也毁不掉我。但凡要改变个性才能得到的好处我都不要。我曾经在教授分等的时候,拿最低等的工资,这又能把我怎么着呢?”

他还坚定地说,中国人从来没有信仰概念,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从古至今,明确的没有,不明确的也没有。面对《英才》记者追问,“你有信仰吗?” 易中天回答:“应该说,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信仰。我觉得,只要我们做认为不错误的事情,守住自己的底线就行,我是底线主义者。别拿什么境界来忽悠我。”

易中天并没有说他的底线是什么。他曾私下跟朋友讲:自己被抬上去了,已经下不来了。也许,真的没有人能用什么概念或者其他东西“绑架”或者“忽悠”他,但是,他可能已经用某些东西“绑架”了自己。

《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 篇10

易中天先生的语言非常的幽默,他将一些现代词套用到古代人的身上,如“垃圾股”“绩优股”“帅哥”等,让我觉得“三国”并非是一大堆烦人的“文言文”,而是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这是吸引我的其中之一。

还有易中天先生的语言是调侃的。当他讲到刘备、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时,猜测“他们的太太在哪里”。有学者说他不学术,但是易中天回应道:““他们的太太在哪里”是句学术上的评论,调侃也是做学问的方式,如果没有调侃,下面的人都走光了。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篇11

寒假里,我随着易中天先生的文字,重温了那段几乎家喻户晓的辉煌历史。书中分别介绍了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鲜为人知的成才史,让我能“跳出演义看历史,还原名人品三国。”

回顾那段群雄逐鹿的岁月,我最欣赏的人物莫过于曹操,虽然他饱受后人的鄙视,乃至痛恨。错杀吕伯奢后,他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实在是将自私自利发挥到了极致,可谓“小人名言”中的经典,可他拥有的疆土几乎是东吴、西蜀两国的总和,实在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能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也会翻脸无情,如早年杀的陈宫,中年杀了许攸,晚年杀了杨修。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流传至今的《观沧海》、《龟虽寿》等作品,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是《诗经》之后为数不多的精品四言诗,而孙权和刘备二人留下的名句貌似只有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我看来,曹操实在是天使与魔鬼的完美结合。像他这样的奇人,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恐怕也不为过呢。我敬重他,也曾想过向他学习:学他的文韬武略,学他的领袖才能,学他的英雄本色。但我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众人避而远之的人。那是多么悲剧啊!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当今之能人”,不做“乱世之奸雄”。

将来要能创出一番事业,曹操的经历告诉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养祖父是宦官的现实,恐怕他会面临不少闲言碎语,但曹操似乎没有受到任何消极影响。平凡如我,不是“官二代”,不是“富二代”,若能坚守合适的理想,也必能走向成功。

易中天的新疆情缘 篇12

到了连队后,他脱下学生装,穿着背心便下了地。干干瘦瘦不到1.7米的个子,干活却很拼命,重体力活让他胃口大开,海碗盛上一大碗土豆疙瘩,筷子叉上三块包谷馍,不一会儿全填进了肚里。他能吃也能干,所以没人敢叫他“饭桶”。

1975年夏,文学青年易中天和他未来的妹夫詹世平骑车一路寻友拜师,第一站是到石河子148团看望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杨牧,第二站是到石河子市看我,第三站是去144团拜见落难的诗坛泰斗艾青先生。

197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约稿,要给大家出个人诗集。不久出版社将杨牧、易中天、周涛、高炯浩等六人以每人一辑的形式,出版发行了一本题目为《春满天山》的诗集。这也是“文革”后新疆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那时的易中天给我的印象是思想活跃,才思敏捷,口才极好,善于形象思维,喜动忌静。我认为此君将来可能会在诗歌上大有发展,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将来会走学者之路。

1978年,易中天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当了讲师。1991年他去厦门大学教书。1999年,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把易中天请来乌鲁木齐讲学,这时他已出了几本社会学方面的畅销书。课堂设在乌鲁木齐银都酒店,学员是新疆各企业的老总。我到客房和他聊天,谈了阵往事和旧友。虽然他离开新疆20年了,但对旧友,他仿佛还都知道他们的下落。

2007年,易中天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6月份他将参加在库车举行的第四届新疆国际旅游节,并在库车文化广场上为他撰写的《龟兹歌》碑文揭幕,“老兄,你那里有什么朋友托你找我的,这趟咱们便一锅烩了。”易中天突然冒出句兵团“普通话”——河南方言的农场粗话,让我倍感亲切。

6月中旬正是新疆最为炎热的季节,刚走出候机室的隔离区。易中天就被等候在大厅的“长枪短炮”们包围了。他好不容易冲出了记者的包围圈,挤上了自治区团委的轿车。团委领导问:先回宾馆休息吗?我则接上说,自治区新华书店来短信说,数百名读者已经在书店排起了长队,希望易中天能现场签名售书,你们看怎么办?易中天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不能怠慢了读者,小车直发新华书店!”

易中天在新华书店一露面,热烈的掌声便在大厅里响起。他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便拔笔开始签名。几十个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的铁杆“粉丝”们,一边帮着维持秩序,一边有节奏地齐声呐喊:“易老师,我爱你!”弄得易中天只得回过头来,敬举手礼答道:“同学们好!谢谢你们的热情。”易中天一口气签了800多本书。

第二天,自治区团委安排在新疆大学召开学术交流会,大厅里1000多个座位早就坐得满满当当的,连走廊里都挤得水泄不通。所谓的“学术交流会”,其实变成了“答记者问”。易中天反应机敏,妙语连珠,大厅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他讲了许多让听众感兴趣的事,但对新疆人来说,有则故事最是令人难忘,也说明易中天是个重情感恩的人。

他说,几年前曾和夫人李华去和田,大概沙漠公路两边的景色过于单调,再加上长途跋涉,司机师傅肯定视觉疲劳了,平平的公路上车子突然翻到了沟里,李华受到了轻微脑震荡。易中天和夫人被困在离民丰县40多公里的戈壁滩上,那里车流量少,他好不容易才拦住一辆中巴车,但车里坐的都是维吾尔族兄弟,语言不通。好在还有一位姓马的回族青年懂维、汉两种语言,主动上前当了翻译。当维吾尔族司机得知真情后,便让全车的人下车,说先将病人拉到医院,然后再回来接他们。车上的人都背上褡裢下了车。那位懂维语的回族青年还自告奋勇陪易中天去医院,说这里汉族人太少,害怕到了医院也不方便。

讲到这里,易中天眼圈红了。他动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那位马姓回族青年,也忘不了一车朴实的维吾尔族兄弟。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什么易中天,我也没有告诉他们我是谁,就因为一位汉族姐妹受了伤,他们便集体下车提供了方便。

在易中天的第二故乡石河子,他则表现了特殊的亲近和谦虚。在老政委面前,他一再回忆当年领导是如何关照他,甚至骑自行车带上他去连队收集材料;在和宣传队同事的聚会中,他又是拥抱又是拍肩,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

在石河子大学,他开口第一句便是:今天我回家了,在家乡亲人面前是不能谈钱的,所以这节课我不收取一分钱的讲课费用!台下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

开讲不大一会儿,礼堂外突然传来嘈杂声,不一会又形成一阵声浪:我们要见易教授,我们要见易教授!有些没有入场券的学生要强行人场,与维持秩序的人引发了争执。

易教授问:大概有多少人?回答有二十余个。易中天回头对主持人讲,那就让他们坐在舞台上吧。一行年轻人鱼贯而入,当他们得知要坐在易中天身旁时,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易教授和新疆的渊源不浅,但他留在新疆的文字却并不太多,除了上世纪70年代发表在《新疆军垦报》和《新疆文学》上的诗歌外,最具影响的要数《克拉玛依赋》和《龟兹歌》了。虽然字数不多,但它却是两座边疆城市的标志性文化。

《克拉玛依赋》是易中天2005年应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之约写就的,易教授对克拉玛依并不陌生,甚至有些特殊的感情,因为他的夫人李华女士曾在这所城市的独山子炼油厂生活过多年。

在这篇赋文里,中天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总结了克拉玛依的地理、历史以及人文,当然更多地回顾了克拉玛依油田40年来的辉煌业绩及巨大变化,抒发了石油工人气盖山河、为祖国献身石油的奉献精神。这篇长赋留在了克拉玛依文化广场,让游人知晓克拉玛依不仅生产石油,还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

《龟兹歌》则写于2007年第四届新疆国际旅游节,新疆将这届旅游节定在阿克苏,主会场设在库车。这个汉代三十六国中的大国,曾在西域历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这里出现过佛学家鸠摩罗什,出现过音乐家苏祗婆,还有名传千古的龟兹古乐。

易中天应库车县邀请后,欣然命笔,一气呵成。在这里易教授没有采用赋的形式,而选择了乐府的长歌体,变韵换句,挥洒而下。诗开首用了入声韵,更显得豪放悲切,一泻千里,豪情万丈。

上一篇:宣威镇2012年9月份公共卫生督导小结下一篇:我是小小美食家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