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精选8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篇1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摘要:本文对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赴安庆市迎江区老峰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过和老峰镇的整体概况做了简单的叙述,其中也交代了两家民营企业和两个自然行政村的发展情况,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最后对本次实践做一次小结并概括了本次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文秘范文)
xx年7月23日至26日我们江淮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1人来到安庆市迎江区老峰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4天当中,我们实地考察了两家民营企业,也对老峰镇的两个自然村的农户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访问。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我们发现仅仅把书读好了只能说我们才完成了一小部分,我们只有通过实践亲身投入到社会群众中来通过调查访问发现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解决问题。在这次出发之前,我们大家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带着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展的状况如何、新农村建设下这两个自然村的农民生活水平如何和工厂职工农民的医疗保险等相关问题来到安庆市老峰镇,希望能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一、老峰镇总体发展状况
来到老峰镇政府,镇长龙其平向我们介绍改革开放30年来,老峰镇坚持“三个有利于”,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奋勇拼搏,开拓创新,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全镇综合实力逐渐增强。30年来,农业长期稳定增长,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上做到旱涝保收。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作物、养殖业明显上升,泉河的农业生态示范区、秦潭湖综合开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丰、新桥的二线基地基本形成,广丰的珍珠养殖已具规模,山湖的经果林、马窝的庭院经济、广丰的蛋鸡养殖各具特色,“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在老峰镇逐步形成。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以建材、运输、建筑为支柱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也异军突起,一枝独秀。大力推行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市场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全镇建有农贸市场、集贸市场、商品交易所,对外开放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二、两家民营企业概况
24日上午,我们实践团队一行10人来到安庆市苏东石化机械厂(以下简称苏东),厂总经理热情接待了我们,在跟我们介绍该企业的总体发展状况后我们了解到苏东成立于1996年,现有总资产2600万,占地30000平方米,年产值3000万,上缴国家利税200万元,苏东是安庆市民营科技十强企业、纳税诚信企业,成立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效益明显,苏东非常重视人才,高中级管理人员占公司的20%,全部都是大学或以上学历,企业非常注意利用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适应了社会需求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问及企业污染是否严重时,车间主任告诉我们,本企业所使用能源全部为电力资源,生产废弃物可回收再利用!企业不造成任何污染!当我们的队员关心企业职工的福利状况时,总经理强调,从职工一进入本企业时,企业就为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职工工资待遇良好。总经理还告诉我们,他们定期将职工送到南京石化等大公司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生产技能!随后,车间主任带领团队一起参观了生产车间,我们也向职工询问了工资待遇及相关情况,职工回答待遇良好!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篇2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形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上海海洋大学在校学生, 调查涉及9个学院, 合计发出问卷400份, 收回380份, 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360份, 有效率为90%。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大学生参与公益性社会实践的现状, 二是大学生对公益性社会实践的认识, 三是公益性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四是大学生对公益性社会实践的建议。
1. 多数大学生对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比较认同, 但参与度低。
调查显示, 86%的学生愿意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 认为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只有65%的学生真正参与过公益性社会实践, 其中长期、多次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的只有10%。由此可见, 大学生参与公益性社会实践的热情较高, 但参与度却较低。
就调查情况来看, 78%的学生因为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与个人的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而未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虽然有学生主观愿望支持, 但由于时间因素、经济因素、他人的不理解、缺乏保障等各种原因导致固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较少, 无法形成一个固定、高效的社会实践群体。
2. 大学生对公益性社会实践的认识。
调查显示, 81%的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能锻炼自己, 并且可以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92%的学生认为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有较大的意义, 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性社会实践, 不断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认识社会, 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掘个人潜力, 磨练自己, 提高个人的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服务社会, 回馈社会,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76.9%的学生认为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应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志愿者的基本信念、从事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所从事的志愿服务所需的专业能力、对服务团体的归属感。在培训中, 还需明确志愿者的责任与相关权利。
针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趋势, 23.2%的学生认为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52.9%的学生认为会较快发展, 16.9%学生认为是较慢发展, 6.5%的学生认为没有发展。
3. 公益性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人们对志愿者的服务不够了解这一项在所存在的问题中占32%的比重。现在许多大学生身边有志愿者就是免费劳动力的说法, 就因为政府、学校、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宣传不够到位。因此我们应让大学生认识到参加志愿活动是在散播爱心, 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 是自己对社会的感恩, 对社会的回报, 能体现出自己身为天之骄子的基本素质。
而选择对志愿者组织缺乏有效的管理的占据了31%的人数。不可否认, 在相对大型的公益性社会实践中, 如奥运会志愿服务、世博志愿服务, 有较好的规章和机制来规范、人口出生率。而规模相对较小、资金紧缺的公益性社会实践, 不仅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 更缺少执行机构来应对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从实际情况来看, 志愿者来得快去得也快, 流动量较大, 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表面看, 是志愿者没有时间, 实质上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志愿活动没有合理的奖励机制 (7.4%) 。部分志愿服务中还存在缺少指导和培训、活动安排不合理、浪费时间和资源等问题, 很多志愿者像是免费劳动力, 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志愿活动当中权益受到侵害时, 而且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保护等, 诸多因素导致志愿者的热情丧失。
4. 大学生对公益性社会实践的建议。
经调查发现, 许多大学生对公益性社会实践还是有着比较成熟的看法, 以下就是我们通过回收问卷总结出来的他们对于社会公益性实践活动的改进意见。
政府和社会上的民间机构组织应当增加宣传, 让更多的普通人去参与。政府要加大监督管理, 对于各项经费的使用要公正公开, 并建立合理的机制保护志愿者的权益。
平时志愿者活动较少, 而想参加的人又很多, 有些人想参加而一直没有机会, 建议能有更多的机构组织公益性社会实践, 并提供一定的培训和保障, 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
扩大志愿者的规模和范围, 不要局限于大学生, 可以让老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政府组织长期志愿者机构, 并且和很多的民间团体长期合作开展内容更加丰富的志愿者活动, 并对民间的团体加以引导和规范, 发挥志愿者团体的力量。
二、调研结果的思考
作为公益性社会实践的一部分, “志愿者”这个名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人民的生活里的。10年前,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团中央“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内容在全国得到推行。志愿行动和志愿者精神适应改革开放后产生的需求, 因此在各级团组织的大力推动下, 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努力下, 志愿服务很快产生巨大影响, 得到了社会的赞扬和支持。志愿者精神, 在人民群众中尤其在青少年一代中,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有越来越多的有识、有心之士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但是通过这次调研, 也对志愿者目前的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有了一点了解。
1. 大学生参与公益性社会实践的问题。
(1)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普遍怀有参与的热情。调查表明,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普遍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86%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志愿者活动当中, 问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多接触社会, 借此锻炼自己的能力。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性, 随意性较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 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比较令人满意。但涉及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时, 大学生一般很难满足服务需要。某些活动需要具备专业素质才能保证质量, 典型的是去各个小学帮助辅导教育孩子。在支教活动中, 志愿者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孩子们非常希望能上音乐和美术课, 但由于志愿者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才能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 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各种权利保障不够到位。团中央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各大高校团委也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主要是出于自愿, 但是在志愿服务中的各项权利保障还应该由相关部门来提供。例如提供安全保障、相关的服务证明、补贴基本费用 (如交通费、伙食费) 等。
(4)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 然而其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对志愿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指导, 并对志愿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 才能让志愿活动健康发展下去。然而,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 许多活动只是形式上进行一些指导和支持, 尤其是在活动经费管理方面。
2. 大学生对公益性社会实践的认识。
(1)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我们要提高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而不是像现在有些大学生把志愿服务当成丰富校园业余生活的一种普通活动, 也不是仅仅为了活动而举办活动。重视不够, 自然工作在实际开展起来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困难, 往往都是“遇难而退”。在很多情况下, 对志愿服务工作重视不够, 是因为对其缺少正确的认识。
(2) 有人认为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民间慈善组织活动”, 认为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更有甚者, 对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着某些偏见, 也有人习惯用一种“功利”思维模式来判断, 说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是为了赚取政治资本, 把志愿服务当成“作秀”。社会需要志愿者的实际工作, 更需要一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看待志愿者, 要跳出“功利”的思维模式, 社会需要志愿者们的奉献, 而志愿者们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保障。
(3)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不能为了志愿而志愿, 为了活动而活动, 要避免形式主义。从志愿服务工作实际需要出发, 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工作实效。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这些现实的问题就可以是志愿工作的内容。如贫困地区教育、白血病患者救助、农民工子女上学等, 这些也应该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通过志愿服务工作, 为社会尽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在活动中体会爱和感恩。大学生更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正确了解社会, 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3. 对公益性社会实践的建议。
(1) 加大宣传, 举办演讲、报告, 普及志愿者服务理念:爱人、爱社会、爱生命———无条件地接纳以及尊重、平等地对待任何人, 并且认识自己, 人性地对待自己。扩大志愿者的规模和范围, 不要局限于大学生, 可以让老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不因志愿者的身份、地位、性别、种族而加以区分, 让人人都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让社会充满和谐的爱。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一步做好公益性活动, 通过奉献爱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增强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 让更多学生加入到实践队伍中来。
(2) 建立相应的机构。期待更多有资质的机构组织公益性社会实践, 组织小的志愿者团队定期进行志愿者活动, 并且在交通和餐饮上能给志愿者提供一定的保障。在志愿者进行较为复杂的活动时应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培训, 加强技能培训, 在培训后上岗。如在服务类的志愿活动中, 最能体现志愿者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及服务成效。所以在此类活动中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 比如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志愿服务需要加强。
(3) 政府加大监管和投入, 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 建立奖励机制, 完善相关法律。合理使用并公开各项活动经费, 让我们了解志愿者的活动, 志愿者的报名机制公开公正,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志愿者的权利, 规范志愿者的行为, 审查进行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的合法性, 并且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补助, 如伙食补贴和车贴。在补助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 让志愿者更加富有热情, 也能适度提高大家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
(4) 建立志愿服务的支持系统, 重视临时志愿者的管理, 增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针对应对地震、雪灾等特殊灾害的志愿者应该及时登记, 在突发情况时, 更需要有经验的志愿者及时开展志愿服务。针对参与大型活动如奥运会、世锦赛、世博会等的志愿者, 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我们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经验能进行有效的总结, 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志愿服务水平。锻炼培养在服务工作上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丰富志愿工作经验的志愿者, 让他们在机构中发挥模范作用, 进一步提高机构服务水平, 减轻专业工作人员的负担, 扩展及改良机构活动, 使志愿者自觉地参与活动。真正关注志愿者的精神需求, 使之在志愿活动中不断感受到幸福感和价值感, 从而坚定地长期从事志愿服务。
三、结论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比较强烈, 在价值取向上更趋于多元、务实、客观与理智, 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也正因为如此, 所以个人与社会多方面的原因, 真正投入公益性社会实践的人数还不多, 或投入的领域狭窄。调查中, 大学生也对社会公益性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建议, 高校、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要结合当前的现状, 进一步改进工作程序方法, 形成合力, 建立有效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的服务体系, 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的比例, 进一步提升大学社会公益性活动的质量。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锻炼、提高自己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参与公益性社会实践的热情较高, 价值主体意识觉醒, 价值取向走向多元、走向务实、走向客观与理智。但因为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原因, 大学生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的实际参与度较低, 且流动性较大, 缺乏有效的管理等。因此, 政府应加大监管和投入, 建立相应的保障和服务体系。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篇3
关键词:铅;儿童健康;环境介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21-01
实践时间:2015年7月26号到2015年8月8号
活动地点:西宁,兰州,延安,乌鲁木齐
参与人员:王继文、杨蕊、罗润、胡静、韩雨岐、孟延蕊、蒲思颖、曹方琼、宋怡、李月、糟兰、虎艳
一、实践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总计800份,每个城市要完成200份的任务。是由调查员询问根据被问者回答填写。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西宁,兰州,延安,乌鲁木齐四个城市的儿童比较集中的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比较大的广场上随机挑选年龄在六岁以下的儿童,询问父母家人等一些情况如楼层数,居住面积,父母职业文化水平,母亲怀孕期间的情况,儿童的饮食卫生习惯等。
二、实践目标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调查及周围环境的分析,定量的分析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大小,为儿童铅污染防治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与医院等单位的接洽,能在一定范围内宣传铅污染的危害知识,提高人们的保护儿童的意识。统计学处理:不同城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儿童的行为饮食习惯的差异为后面的血铅值分布及血铅大于或等于警戒值的百分比做准备; 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血铅值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践意义
为了践行我校“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为了使自己在实践中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学习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毕业工作做准备,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身,作为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要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同时也为了找出影响儿童血铅数值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基本参数,预防血铅超标,为制定我国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普及血铅中毒的知识。
四、实践总结和体会
满怀着期待与渴望,我们从西安出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到达实践首战——西宁,我们稍做休息之后每人领到了25份问卷,李老师强调了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详细讲述了我们问卷调查所需要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孩子平常生活饮食状况母亲怀孕期间的饮食睡眠状况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并告诉我们一些降低血铅的知识,让我们把这些知识宣传出去。因为西宁少数民族较多,我们通过调查不同民族儿童铅暴露情况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孩子因为饮食及生活习惯不同所导致的体内铅含量不同的影响因素,但这同时也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都明白这是考验我们的耐心和能力的时刻,我们满怀信心迎接第二天的挑战。
第二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老师跟医院的负责人打好招呼后,就把我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在门诊住院综合楼和藏区急救和诊疗中心大楼,二组在妇幼保健院。由于我在的第二组组要是给孩子着急看病的多,而且孩子也经常的哭闹,我们踌躇找被访问的对象,由于是第一天,我们也在慢慢熟悉问卷的问题,而且问的中途家长就带着孩子去看病了,走了导致问卷作废。所以一个上午每个人也只问了两三分,中午吃饭的时候,问了一下其他组的人,他们是在病房问的,相对来说病人的时间比较充裕,他们每人有4份,按照计划一个人每天要问13份。下午,医院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我们就去了广场和小区。由于现在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所以有些母亲的怀孕期间的情况,他们也不太了解,这增加了问卷的难度。
在中心广场上,保安把我们当成了推销员买东西的了,我们给他看了问卷说明了情况才可以问。中心广场上,晚上7,8点的时候人很多。所以大家都问了不少,基本完成了。第三天,按照跟前天一样的安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200份的任务。接着我们就去了兰州,在甘肃省儿童医院,我和老师拿着介绍信和问卷去和住院部的领导去获得允许,之后我们才开始访问。再问的过程中,有的家长语气重了点我们有几个成员哭了,老师就过来却说有可能家长给孩子看病的着急心情把火发到你身上,不要在意,体谅换位思考一下,在询问别人的时候必须用心对待他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认真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认真对待他人,他人才会认真对待自己。之后,我们到达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延安的调查没有西宁兰州那么顺利,经过四天努力我们最后还是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4
我所在实践的社区:杭州市下城区艮山街道树园社区。位于艮山街道南面,东靠大树路,南接东园巷,西临建国北路,北濒体育场路,占地0.13平方公里,社区楼幢45幢,单元144个,户数2539户,人口约7000人。目前社区内中共党员人数为412人,劳动模范45人。60岁以上老人1487人,困难户30户,残疾人101人,下岗职工899人。
该社区在建设过程当中以“百年树人,科技兴园”为口号,以“奔小康树园信心百倍,建家园我们热情满怀”为宗旨。获得了浙江省示范社区、浙江省绿色社区、下城区四星级社区、杭州市绿色社区、杭州市科普文明社区、杭州市人民调解先进集体、杭州市社区配套用房达标先进社区等多项荣誉。
通过实践我了解到该社区在社区建设上的许多有益尝试和独特做法,同时也立足本专业和此次实践服务团的宗旨开展了一些活动,基本了解了社区事务的处理方法等。总结如下:
一、科普——社区建设的闪亮一笔
树园社区以科普为主特色。其宗旨为: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设多功能型小康社区。
在硬件投入上,该社区建立了两个科普画廊、科普电子阅览室、120米长的科普路径、35米长中国历史文明史、大型科普墙面宣传6块、科普电化投影设备、重点建设的16个科普楼道单元。在社区办公室内,每位工作人员都配备了计算机,社区内形成了内部办公网各种社区活动、通知等都将在第一时间里发布到社区互联网(网址为:www.sysq.zj001.net)上,使得该社区的办公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为整个艮山街道最高的。此外,社区每月还编排了科普报:《树园科普》,分发到社区小学和居民楼道当中,以增强社科普舆论建设;到今年七月底共发行了30期。
在此次实践的初期我被安排到社区的科普阅览室对阅览室的日常运作进行维护,通过诸如对社区图书的编码整理、科普阅览室的管理,以及中期阶段与社区党委书记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组成社区电影放映队在社区公园门口给社区居民播放露天电影,使得我对于社区的科普网络和科普阵地建设情况有了清晰地认知。
网络图如下:
社区作为社会政策的影响人,社会成员和政府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事务涵盖范围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也有很多的报表、档案、文件等台帐要处理,这点我在树园社区的实践当中也有所了解,如:此次实践恰逢下城区艮山街道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街道要求各项工作做好台帐以便移交,在各社区内我们大量的实践同学也都反映有大量的台帐需要帮忙整理,工作十分繁忙。而在树园建设工作当中,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由于有了自己将科普为主要特色的定位,加强了社区的科普阵地建设,社区信息化、办公数字化不仅使得他们能够率先实现台帐的数字化,及时完成台帐制作任务,避免日常文案工作的堆积,腾出手来专心为居民服务工作。而且还能因此在平时工作的开展当中以此为突破口,确立了工作范围,开展各类活动,迅速地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也由此产生激励机制,使得各项工作走在了艮山街道各个社区的前面,所谓“纲举目张”由此我感觉:社区在树园社区的实践过程当中必须要树立起自己的特色!由此以房屋“君子协定”在我看来它的主要意义是一个居民间纠纷的“防御机制”。它保护居民的知情权的同时也给于他们以一定的决定权,这些权利的赋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以此为机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达成双方之间有关事宜的谅解)和促进他们的社区“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这对于社区建设和发展说是很有好处,也是社区发展当中的为之津津乐道优良成长道路。但是随着权利的赋予,必将带来的是义务增加。在各个相关住户签完字对申请者的要求表示同意之后,也表示了对这项经营活动日后所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危害有所了解,也就意味着日后不能再在“协定”上注明的免责范围内的损害再无理取闹。但是这种“协定”的产生和运作从法律上说是没有什么特别依据的,签完了字居民还是可以就侵害提出控告,有无赖者仍然是可以肆意耍闹,所以社区将这份协议书说成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君子协定”。
在这几件居民间的纠纷事务的处理过程当中完全突显出社区工作者们对“社区”这个居民自治组织的认识。根据社区胡敏书记的看法: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的工作当中,当居民发生纠纷,应该由居民自己协商解决,即使在居民一时无法解决的时候来寻求社区的帮助,社区的态度也是先让居民自己通过相互沟通、加深了解,从而自主解决问题。社区此时确定的角色是一个旁听者和资源提供者(提供居民协商的场所和召集居民服务)但是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再由社区出面调解。而经过前期的交流,居民们多少已经有了共识,处理问题起来也更加容易。这就是一再强调的“
缓冲带
”。
在社区的实践过程当中这一理论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在社区居民间纠纷的处理过程当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社区工作给人们的一概感觉是事务琐碎,过分繁杂,而以往对于社区工作人员处理居民纠纷的方式和方法也被人们常常说成是婆婆妈妈的处理的方法。在校内学习期间我领悟到的社区工作的一个原则是要做到:“居民自决和民主参与原则”,社会工作的宗旨和精神内涵是:“助人自助”,社区发展的模式当中也有以提高社区居民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之“社区发展模式”。我来到社区实践,看到的事实是这以社区工作者的眼中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的“四自”处理社区事务,令我感到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最佳结合,也令我对于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的创造性感到非常兴奋!
三.“丰富”——社区青少年的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本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任务。来到树园社区伊始我就为在社区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感到隐隐地担忧,因为在以往的课业上我们经常提起: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不高。这又何谈是活泼好动有着自己独特想法,自称为“新新人类”的青少年?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在树园社区内的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很高。在暑假一开始,他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社区就进行暑期活动报到。截至7月中旬到社区报到的青少年就达到了100余名,年龄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未成年学龄全阶段。
在整个社区实践当中我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在树园社区的科普图书室开放的时间里,每天都有很多青少年来到那里阅览书报、观看科普影视教育片和有限度地接触互联网,感受信息技术,还经常出现由于空间、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在社区办公室里相当多的社区青少年主动跑来要求充当社区志愿者,要求社区组织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满足社区青少年的迫切需求,我便抓住机会,带领社区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符合此次活动团队主要精神的活动。
1。环保时装秀
正
如前面所介绍的,树园社区是一个“科普”特色社区。为了在我们开展的活动中能充分体现这一点,我与张丽娟一起便利用社区举办纳凉晚会的机会,在数十位社区报到的女性青少年中挑选了7名演员参与由我们编排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环保时装秀”演出。整个演出的服饰全部采用环保物品制作,演出编排全部体现环境保护的精神。从排练到演出的整个过程当中,为了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演员们的积极性将节目搞得更好,我主动提出了向他们提供时装制作材料,由他们自行设计制作表演服装的设想。结果大获成功,在服装制作计划布置给他们的第二天,小演员们便急不可待、满怀欣喜地将他们制作好的服饰展示给我们看,甚至还有的演员提出了进行评比的好建议。在节目正式演出之时,小演员们身着我们制作的正装和自己制作的服装,表现极其完美,将呼唤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包括小演员们家长和所在学校领导、老师在内的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2。参与社区慰问,从微小处看大社会
在我参与社区实践的日子里正值盛夏酷暑和“八一”建军节。社区当中的老年人平稳度夏工作和军属慰问工作开始摆进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日程。为了丰富社区青少年的社区志愿服务,满足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的要求,我便带领了大量的社区青少年参与到了社区的慰问过程当中。
在7月中下旬,带领陪同社区青少年慰问了社区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75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并走访看望了出生在7月的老寿星们,给他们送去了社区准备的生日面,祝贺他们健康长寿。在8月初,为配合“八一”建军节的庆祝活动,带领社区青少年上门慰问了在役军属、退役军人和革命伤残军人;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贺。同时还邀请了社区的老红军、老军人和刚刚从军队退役的军人和青少年们一起座谈。
通过慰问老年人,使得青少年们意识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的事实,树立并强化“尊老敬老”的道德意识,并由此通过“一带二”(孩子带动父母)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也看到还有相当多的老年人生活在低保线上,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还有底层人士的存在,需要继续地社会发展来解决,这样也有助于城市青少年全面了解社会。
通过“八一”慰问和与老中青三代军人所代表的70余年军队发展史,看到50多年来国防建设的成就,了解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我国目前面临的外部国防形势和发展趋势,从而在他们的心里树立起全民国防意识,继承、巩固和发扬“爱国拥军”“拥军优属”“献身国防”的光荣革命传统。
通过在树园社区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多项的活动,使得我在实际工作当中感受到:社区青少年对开展活动的愿望是迫切的,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有的。面向青少年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完全可以通过社区这个“平台”来实施。关键的问题是采取何种形式和内容?而在这两点的确立上必须在开展活动的前期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有一个充分地了解,知道什么是他们欢迎的,什么是需要我们说明解释待他们理解之后便会自然参与进来的。只要对这些我们能有充分地了解,在适当地结合学校和家庭的有益影响力,这样一来,青少年想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的内部“向心力”和社区、学校、家庭联合鼓励的外部“推拉力”相结合,便可以吸引广大的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来,如若在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实施注意考虑到他们的情绪和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便能够使得青少年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也许在这过程当中青少年具有的非凡想象力等特质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
造性成果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结语
为期一个月的社区实践就这样结束了,通过实践,我深受教育。
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5
xxx
摘要: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 人际关系 意义和收获
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三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挣钱的辛苦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真的好无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
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四: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二个多月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五: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六:专业的重要性
选择了会计为专业的我,在这次实践中自然比较关注这一环。虽然在实践中只是负责比较简
单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出来也使我颇感兴奋!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部分占主体,而我自己对专业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企业实践应该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企业里并没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厂里,数字绝对不可以出错,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不行,企业的生产就会跟不上,而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企业就会在竞争的浪潮中失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要时时保持着这种竞争状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因为这样,企业会对每一个在厂的员工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行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在工厂里出错是要负上责任的,这关乎工厂的利益损失。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篇6
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长和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大学生接触的社会层面也越来越广,学习和了解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感情、就业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每年大学毕业生都在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都有各自的独特的想法,可能会与同学和家长的想法有冲突等方面的压力。如果这项方面的压力得不到缓解或释放,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都有什么压力,针对这些压力我们能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在20XX年暑假通过问卷的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
这次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主要来源于问卷星的调查平台,部分数据是通过与认识的大学生交谈得来的。参加这次的调查的人数有115人,有效问卷填写为114份,女生在其中的65.79%,男生的则是34.21%。各个年级参与的比例相当,均为百分之二十几;有46.4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严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学业,而是在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绝大部分人认为有较大的就业压力。
我们大学生大多数都具有自信好强的心理特点,对未来既是期待又是担心,更有的是家人的期望,害怕之自己会被社会淘汰等各种因素,同时又在顾虑同龄人的超越状况。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有学习、生活和就业三方面的压力。这次参加调查的女生比较多,从她们填写的答案来看,女生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女生会经常地抱怨,会将她遇到的困惑或问题说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释放压力。而男生并非压力小,而是不愿将其压力更跟别人讲述。在访谈中有一男生提说,我们压力很大,要考虑养老婆孩子,还要买房的问题,要不停的努力奋斗。这说明了,男生也有很大的压力,但他们碍于自尊就少与他人交流。男生大多数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女生比他们能更加有效的释放压力。
从西方的研究结论看,大多数认为大一的学生压力最大,认为大一的学生热情和理想,他们对大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可是根据我们中国的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一的学生刚刚从忙碌的准备高考的阶段过渡到大学生活中,慢慢地会发现自己所憧憬的大学生活跟现实版的有所差异,也会发现自己失去有人指引的向前奋斗的力量,也不知怎样去完成学业。不少大学生都是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过着住宿的生活,开始学会要跟同学住在同一个宿舍。
而针对中国的大学生的研究指出,大三学生的压力最大。在访谈的过程中,大三的师兄表示,是否要考研还是直接去实习,他也表示担心家人的反对,心里极其担忧。大四的学生的方向基本上确定,不管是实习还是考研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基本上是想好今后的路怎么走了。当然大四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压力:毕业后与同学的分离,事业上是听自己的心声还是由父母的安排,亦或者是面临着在求职的过程中选择物质待遇还是发展空间,再有的是毕业季就是分手季的同痛苦。大二的学生就是接受了憧憬的生活与理想中的差距,开始习惯大学的生活,但是有学业压力,以及在思考人生,还会有时郁郁不得志,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尤其是学费和自己的生活费仍需要向父母亲索要,心里老是觉得对不起,深深的愧疚感。
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时,会有容易产生失眠亦或是睡眠质量下降,精神无法集中,身体可能会出现不适如头痛、头晕眼花,再有严重的是有可能会出现抑郁、急躁焦虑不安。在本次调查中,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压力对他们来说是刚刚好,有促进作用。但从普遍现象看,大学生的面临的心理压力还是相对严重的,当面临压力时,大多数女同学是向朋友倾述,而男生是默默承受,大学生有种自强自立的.心理,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烦恼,不喜欢他人插手自己的事情,面对压力时男生更是少与他人倾述。因为大学生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想独立自强,想跟父母亲一样的成熟。而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深感压力,这说明了内化压力不能彻底地解决压力问题。有点学生会通过看书转移注意力,外出旅游,运动之类的,还有的同学是无节制的上网打游戏、睡觉。
解决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作为大学生的自身,需要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要勇敢直视压力,压力人人都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去逃避。更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学会自我认知调整和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健康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如当自己努力后也无法完成某些期望和目标时,要有自我安慰劝说自己的能力。当心中有不良的情绪时,可以向朋友、父母朋友倾述,还可以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有专家认为,眼泪能将机体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排泄出去。研究表明哭过之后,心情会明显变好,对恢复心理平衡有帮助。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 篇7
(一) 调查目的及意义
服装设计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 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 对于学生操作能力、操作技巧的培养非常重要, 如果教学中这个环节不到位, 直接影响到的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间接影响的是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越来越多需求的满足程度。所以, 本课题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 尽力发现目前内蒙古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二) 调查对象
1. 调查样本选取
根据课题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样本的选取主要以下三类: (1) 相关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 (2) 在服装企业中就业的服装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 (3) 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针对以上类型被调查对象,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课题组成员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实现地域上的广覆盖。
2. 调查样本容量
(1) 相关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253人次 (详见表1) ; (2) 在服装企业中就业的服装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18人次 (详见表2) ; (3) 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30人次 (详见表3) 。
(三) 调查时间: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
(四) 调查方式 (方法) :
访谈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
(五) 调查内容
1.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安排
2.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实习实践方式
3.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4.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就业环境
二、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及基本结论
(一)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未能很好地与实际需要接轨。
(1) 各个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使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 各类院校的毕业生涌入同一就业渠道, 因为这样过分集中而显得“人才出口”比较狭窄, 难以满足市场上服装分类日益丰富、细化的特色需求。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学科知识体系没有完全区分, 导致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手段方面没有太大差别, 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无法做到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合二为一, 没能与企业搭建成共生互存的平台, 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技术岗位相脱节, 造成了学校对企业的需求不甚了解, 企业抱怨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难以提供能够直接上岗的毕业生。企业方面, 也只想要“拿来就能用”的人才, 却不肯为学校培养人才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投资, 加之服装行业具有分类比较庞杂、种类极其丰富的特征, 如果没有企业的合作, 单凭学校教学在客观上也难以满足和解决不同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
(2) 服装设计专业设置的专业方向较窄。内蒙古自治区呼包二市范围开设与服装相关的高校和高职现有7所, 专业名称大致都在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而内蒙古服装龙头企业羊绒羊毛制造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目前为止, 只有针织方向的体现, 而没有设置针织专业, 主要是目前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呼包鄂三市作为西部发展最快的城市, 加快了的经济脚步, 生活品质的提高, 高端服饰品牌的入住, 无疑造就了服饰市场时尚奢侈品市场营销人才的奇缺。
(3) 服装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不高, 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区, 服装设计专业教师95%来源于服装艺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教师普遍存在理论过硬实践操作能力偏弱的硬伤。加之教师在企业兼职或者取得了一些专业成果, 比如, 为宾馆饭店设计制作服装、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教师自己获行业内奖项, 在评职称方面不能得到承认, 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师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使得教师对专业实践心存畏惧, 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2. 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实践后的就业心态
(1) 服装行业的性质、服装行业地域分配导致服装产业分配极度不平衡, 在我国服装行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没有世界领先的科技创造, 珠三角、沪杭地区, 是我国服装产业集散地, 那里云集了各类服装品种制造的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后, 尤其在十二·五期间, 要求经济发展也要做出如下调整: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的资源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 强化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我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 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北方生态屏障。内蒙古服装产业的资源优势就在羊绒羊毛制造方面, 随着绿色生态的提倡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羊绒产业也遭遇了巨大冲击, 产业员工不稳定, 极大的影响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当地就业的信心。
(2)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局限性——工作性质辛苦, 薪酬待遇普遍很低, 导致学生们在实习之后对未来职业缺乏信心, 产生畏惧感甚至比较排斥。另外, 学生对在企业实习、就业的期望值也比较高, 从基层做起的决心大, 但成果小。根据课题组对4所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学校6年内128位服装设计毕业生跟踪调查, 毕业后三年内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有59人, 毕业6年从事相关专业的仅有47人。近几年情况更加严重, 近三年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学生改行现象尤为突出, 坚持从事这个行业的学生却不多, 就业心理适应期长, 不稳定, 跳槽情况严重。
(二) 关于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思考
1. 课程体系设置要适应服装行业的就业环境
课程体系建设要做到延续性保证。课程设置与主要教学要求、课程名称的排列要体现前后承接的顺序保证 (延续性) 。如公共基础课 (含思政系列) 、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又叫做技术基础课 (职业能力基础课) 、核心技术课 (高职叫做职业能力核心课, 本科院校叫做核心课程或称专业理论课程) 三大块课程前后顺序及衔接设置应保证科学性, 使得服装设计专业由基础课到专业技术课做到循序渐进。
2. 课程设计与“实践周”安排对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1) 课程设计是体现实践能力的环节
根据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等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能够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讲, 本科院校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比例70%:30%, 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得少于50%:50%。不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 在课程设计中都要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专业理论课程中的《服装营销课程》, 设计了市场调研报告的调研方法及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每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要在最后1到2周的实习周, 如《服装设计基础课》, 最后2周在工艺室制作完成一到两件实物缝制;而《服装结构与工艺》等与制作相关的课程更要突出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掌握方法。
(2)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保障
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科院校、职业院校都硬性规定了每学期设置实践教学的时间, 以保证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本科院校叫做采风、专业实践周、实习周, 如东北某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置了专业考察周, 短距离的到北京观摩中国国际时装周, 三年级时, 特意设置了2周的专业考察, 以上海为中心, 依次再赴义乌、柯桥等地, 考察面料辅料市场。高职院校将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称之为职业能力体验课,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将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设置有服装行业认识周, 以参观中国国际时装博览会为主。服装设计专业结合专题设计设置了服装缝制实训周, 在校内服装实训基地开展, 作为校内顶岗实训。结合专题设计安排了展示实训周, 将学生的作业或者实物作品, 利用业余时间布置展览, 通过观摩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3) 积极参加时装设计大赛
参加各类服装大赛是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 各相关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了, 在提高学生全面设计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每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都会进行一次服装专业相关院校的排名, 很多学校因为学生参赛获奖, 使得学校招生生源得以扩大, 招生质量也有所提高。
(4)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数年所学专业的实践机会, 也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真实练兵, 学生可以全面总结所学到设计技能、裁剪制作技能、装饰技能和展示技能。学校如果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鼓励学生依托企业完成毕业作品设计, 这样可以给学生大大的节约毕业设计的成本, 同时也为企业获得成功的产品设计节约了成本, 可谓双赢。
(5) 选修课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形成的影响
(1) 高职院校要通过所学专业领域的国家 (或部门) 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必须取得《服装定制工》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职业能力体验课、文化素质教育课:
学生达到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对服装行业有敏锐的视角, 能够及时获取行业前沿信息的能力, 掌握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能力, 有自主学习、触类旁通的能力, 等等, 这类课程的设置对于以上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有良好的技术业务素质, 能很快适应岗位一线要求, 这样才具有发展潜力。
(6)
为加强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为目的的公共基础课, 尤其是各类体育运动课程的设置, 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有了健康的身体, 业务、技术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3.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在企业完成的培养方式
(1) 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具备更多明显优势, 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国家推行“2+1”模式、工学结合的具体操作方法, 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习练, 学生和带队教师深入企业, 进行第一线的实际操作, 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同时还可以检验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 为后期的教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除了规定在校时间学校组织的观摩参观外,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在第四学期结束后, 安排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到校外实习基地和相应设计公司等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实训基地和相应设计公司就业人数也比较多。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非常好的机会。
(3) 校外教学基地的建立
校外教学基地对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实质性操作流程, 对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个院校在这方面有着共识。商贸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目前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家。由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牵头在自治区范围内成立了内蒙古商贸职业职教集团, 更是将企业资源进行了高效组合, 为学生迅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储备了有效资源。
(三) 关于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实施建议
1. 需要解决的就业环境问题
(1) 因地制宜, 增设适合就业环境的专业, 调整服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规模适应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
服装教育体系的构成内容、结构比例、培养模式、人才质量应适应经济地区社会发展的要求;服装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比例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和协调, 要根据我区的产业情况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重点培养第二、第三产业人才。高等服装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岗位, 只有这样才能不成为“负担”, 而真正推动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现在我区不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并不合理, 专业建设呈粗放型经营, 专业设置没有独特的职业特色, 无视我区经济发展需要, 无视学校自身条件, 扎堆式发展;一些学校设置专业的标准不是市场需要, 而是家长的意愿。所以加快与自治区经济发展相符合的资源型专业势在必行。
(2) 建立企业与服装教育的互惠机制, 让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环节
加强行业对服装教育的支持与指导,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要有行业背景, 在企业的参与下进行教学体制、模式、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 争取建立好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三方共同建设高职的管理体制。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 共同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 共同培养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使学生走进企业就能直接进入一线的关键岗位工作。
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学校必须与企业联合, 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承担起一部分培养费用和教学任务, 以培养极具企业特色的人才。而学校亦要满足企业特殊需要, 进行“定单”培养, 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 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策略。
(3) 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薪金待遇, 提升学生在企业的稳定性
80后、90后学生更看重的是就业单位的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文体活动和薪资待遇, 这样就能够以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使企业保证了员工的稳定性, 保住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 服装教育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呼包鄂三市作为西部发展最快的城市, 加快经济的脚步, 生活品质的提高, 高端服饰品牌的入住, 无疑造就了服饰市场和时尚奢侈品市场营销人才的奇缺, 专业的设置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建议增设与自治区发展相关的服务类的专业, 如《时尚服饰营销》《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
(2) 加大课改力度, 真正实行实践课程平行化轨道
实践课程平行化的方式——真正修正教学体系, 完善教学大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教研室所有老师共同备课, 将课程之间衔接落实到位。
(3) 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1) 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观, 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效制度与奖励制度。
(2) 承认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
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使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在评职称方面、奖赏制度中得到充分的肯定。
(3) 建立教师工作室制度, 使学生在校得到最佳实践能力培养。
(4)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力度。
暑期大学生荒村调查实践活动报告 篇8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荒村”调查活动第一页
2010年7月6日下午,调查小组从福建工程学院出发,于晚上抵达南平。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路上,我们细心讨论,精心部署,策划行程。
7月7日上午9点,我们抵达了南平市大横镇,副镇长陈学宝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随后,跟着陈副我们走访了湖尾村。调查活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当我们发放问卷时,村名们有种排斥情绪,不是很乐意接受调查访问。看见我们穿着记者团的团服,村民知道了我们大学生的身份,他们强烈的表现出了一个想法:读书无用论。“考上大学又怎么样,还不是没工作,读书没什么用”一位妇女对我说道。在农村,有些人认为读书无用,钱花了,工作还是找不到,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大部分青年人无论是否读书,都早早的离开了村子,只留下了妇女老人和小孩。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靠自己能力,能者善任。
(二)新农村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篇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群体。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凸现。7月8日,调查小组来到了大洋村唯一的一所小学。
走访的小学,环境都不是很好,学生人数少,基础设施差。基本上留在农村都是小学生,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由此引起。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因而我们需要营造一种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舆论力量。如果政府和社会能够足够重视农村留守儿童,这种现状会好的多。
“知识就是财富”,农村的教育事业始终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三)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交流会篇
为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和创新意识,7月8日下午调查小组与大洋村的村干部们对关于如何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进行了探讨。
交流会上,指导老师邬老师在了解本村基本状况后,对发展新农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村干部们也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到:在农村锻炼应该了解农村生活,真实地了解村名的想法,了解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生活的状况,关注农村现状,灌输新农村的理念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四)关注“三农”,普及改革开放知识——宣传篇
关注“三农”,一直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决策。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对衣食住行的物质要求也逐步提高。
(五)构建和谐农村——宣传环保知识篇
总结:
两天的南平之旅,回想我们所经历过的实践活动,觉得这次南平站调查活动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教训。
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所选的点是比较典型的。例如,大洋村,是整个南平跨面积最大的村,但却是经济效益最低的村。高桐村,位于高山之上,村民数量少,总共才30几户,村房破败,基础设施差,土地抛荒现象也很严重。我们所进行的调查问卷都是与农村紧密结合的,与农民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容易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我们服务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条件。在南平,调查小组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容易取得与当代镇,村干部的联系,在干部的陪同下,调查工作能更有利的开展。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总结报告】推荐阅读: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考研倾向调查06-07
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8-24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1-24
暑期实践报告之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与就业情况研究的调查报告12-18
大学生暑期参与奥运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我参与,我奉献05-18
暑期兼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2-15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区恩格尔系数调查问卷06-15
暑期大学生打工社会实践报告06-21
大学生暑期工作社会实践报告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