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读后感

2024-05-25

明治维新读后感(共10篇)

明治维新读后感 篇1

明治维新读后感

星期天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看了明治维新一书,被它描述的事情惊到, 让人不自觉反省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 书中所描述这里不再累述,仅将自己反省的思绪写下. 日本曾经是锁国攘外,导致国内物质与精神文明与西方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意识及世界观(作者将其解析为儒学的影响). 但因西方列强的武力干涉,敲醒了国内部分曾经接触过西方、或者没接触过西方的人,这些人冒着风险、或者是投机(如果用成王败寇的观点) ,去学习引入西方的物质和精神,加速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崩溃,加快了国富民强的道路. 分列几种使得它曾经落后的原因: <1>落后的封建制度, 这点容易理解,在一个等级森严、特权横行的国家,生产力是得不到更深一层的.解放的. <2>传统意识及世界观里的部分缺点 --- 锁国攘外,自大 (因为万物皆有好坏,所以不能直接说落后的文化之类的) 让它快速强大起来的几个原因,(我能理解到的) <1>较快的从单纯的民族愤怒中醒悟到要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 这点我个人认为并不容易。要摒弃自己经过十几年形成的世界观. 即既要和敌人周旋,又要冷静看到和承认差距并虚心的学习、或者说在能忍受的范围内把握好受辱的尺度向敌人屈服并把握机会学习. (日本一样和西方列强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因为一开始他们的确很弱). <2>推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和列强差不多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下的政权也许 也会做些改善的措施,但只是为了维护其利益,基本的东西不会改变,比如让他们放弃皇权,建立议会或者人大的,他们是不会做的. 比如 让他们承认 每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不能随意剥夺; 每个人的财产都是受保护的; 诸如此类的基本精神,他们是不会的. 其实判断这些东西 也许就是依据几个基本点以及做到的程度(或者说百分比),否则重叠区域以及做到的程度有多深都是有区别的.(这点则不一定有用,看看我们祖国,不用他们那种制度,一样发展得好好的) <3>学习西方的语言,勤于翻译. 开创兰学,让其和儒学并存. 这样虽然没有白花齐放,但至少没一支独秀, 一支独秀的后果会比较的惨. 过程中的细节: <1>被亲眼见到的先进科技震撼 <2>被先进科技给欺负了,转而学习<3>通过出国学习,引进先进科技产品,引进先进科技产品的本地制作过程及工艺,了解先进科技文化的生长土壤, 学习西方语言英语,德语, 法语,荷兰语等等 也许还有还多我忘记写出来. 这些经历都应该反省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至于反省到的东西,下期再写出来了.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篇2

首先,日本的崛起得益于日本人的变革精神。1868年,日本将其生存的压力转变为变革的动力,明治天皇推翻了幕府200多年的统治,这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1853年,佩里率船队来到横须贺,用坚船利炮逼迫日本人打开国门,日本用的近似欢迎的态度答应开放港口的行为,这种行为充分显示了日本民众的开放和理智。因此,我们要想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日本的求学精神对日本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71年,日本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来支持岩仓使节团队欧美12个国家的出访学习。这也足以说明日本对向西方学习的重视程度。“始惊、次醉、终狂”,从惊讶到下定决心发疯式的向学习西方,这正是日本人的最可怕之处。因此,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向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大踏步前进。最后,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的过程中,涩泽荣

一、大久保利通等,他们都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我们国家还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勇于担当历史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时刻准备着。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反思 篇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本人感觉只有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将历史以人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仅靠宣讲书中生硬的文字。如导入环节通过“服饰”体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教材是教的基础,但我们更要把握教材主旨,用教材是为了教出教材的核心。为此本人对教学内容做了一定的增补,增加了吉田松阴等历史人物。使初中学生看得见历史人物,感受的到历史人物的思想。此外,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有无穷的潜能,你给他适合的教育,他就会展现智慧的火花。一个课本剧既展现了表演者多方面的才能,同时也调动了更多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一个复杂的结论在学生的表演中竟如此简洁、准确。但本节课也有许多问题,如知识量过多,有些问题难于深入;讲授的过重,学生接受起来有显单调。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篇4

第一,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日本是封建的幕藩制国家,一方面存在着作为中央政权机构的幕府,因而具有集权政治体制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的全部领土又被分割为二百多个藩国,保留了由领主在自己藩国内实行统治的政治格局,每个藩的领主都拥有独立的而且是世袭的军政实权,因而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由于一些藩国和幕府长期对立,甚至发生公开对抗,这就为革新势力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第二,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在幕府统治崩溃前,倒幕派已拥有较强的实力,如长州倒幕派已有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奇兵队;反幕府的藩主还纷纷结成联盟;倒幕派把新天皇抓在手中。特别是民心所向,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的高涨,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也间接支持了倒幕斗争。幕府已处于内外交困、分崩离析、腐朽不堪的严重危机之中,在最后的决战中,不堪一击。

第三,倒幕派建立政权以后,实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明治政府确立后,逐步进行政权建设,把原来以将军为首的幕府领主阶级的封建政权改造为以天皇为首、维新派下级武士为核心、代表资产阶级与地主联合专政的新政权,并通过一系列官制、机构的改革,使这个政权得到巩固和健全。然后,由这个强有力的新政权来发布命令,逐步进行除旧布新的各项重大改革。

简析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篇5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前,中国和日本文化传统相同,都属于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的东方文化,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相似,都是封建专制国家,封闭的社会.经济基础相同,同是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封建经济, 民族命运也极相似,同遭西方殖民势力侵略。

1、中国历代统治者,特别是自汉以后都独尊儒学,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日本早在中国隋唐时代,就曾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留学生把唐朝的行政制度、典籍文献、文学、艺术、医药、法律以及建筑、服饰、度量衡等传入日本。日本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

2、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到清代,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占总人口80 % 以上的农民则只有很少的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广大贫雇农租种土地, 一 般要 交极高的地租 ,此外 ,还要担负各种摇役。这种封建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无力改进生产技术和进行扩大再生产。贵族、地主阶级获取了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并不用于生产,而是用于穷奢极欲的腐化生活,这就使社会生产力长期不能迅速发展。这个时期,在日本正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是日本最高统治者,又是全国最大的封建领主。农民遭受严重剥削,生活极端贫困,农村人口日益减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3、在洋务运动之前, 中国贵族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自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清王朝便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政治日益黑暗,国库空虚,财政拮据,贵族、官僚、地主利用他们的封建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大众的生活更加恶化.十九世纪初年爆发的农民起义,遍及 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历时九年。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风基席卷中国。同时期的日本,由于农民日益穷困,加上灾荒饥饿连年发生,迫使农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从 1 7 8 5 年至 明治维新前夕,80 年 间共爆发了 l,00 9 次农民起义。特别是 1836年日本大饥,米价飞涨,遍地饿俘,而高官豪富仍骄奢淫逸。

4、当时中日两国都同样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侵略, 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是在鸦片战争战败后被打开的,日本所执行的“锁国”政策,也是在西方炮舰威胁下被迫开放的。西方强国强迫中国订立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沙皇俄国趁太平天国革命及英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际,强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30万方英里地区.西方此时也强迫日本订立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1842年日本幕府慑于中英战争的后果,也向西方妥协。185 4年,美国用武力强迫日本开放门户.1866 年,西方国家又强迫幕府降低税率,以便其倾销商品。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 就是在这样一个类似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关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比较。

第一方面、洋务运动前与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政治和经济差异

在洋务运动前与明治维新前的中日政治和经济差异的问题上,我认为,中日两国的政治和经济差异主要有:

第一,两国的封建专制程度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前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及其牢固的。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己经到达了顶峰,地方的省制,使地方牢牢地被中央所控制。而日本幕府虽然权力较大,但是其对地方的控制是有限的,个个藩有着行政、经济,甚至军事主权,这为日本在改革中废除封建制度提供了有利因素。

第二,两国政治制度受外因影响程度不同。清王朝尽管政治机构上受西方影响有所变化,如,设置专门的外交机构一总理衙门,但是这一时期,中国还是竭力抵制西方的进入和影响的。而日本,由于地方自主权较大,一些受资产阶级影响较大的藩,己经开始积极主动地吸收西方的思想。

第三,两国的经济结构不同。清朝,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阻挠破坏:如,国内的封建势力压制,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小农经济思想的根深蒂固的牵绊等等。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对环境宽松,交通便利,金融发展迅速。

总之,中、日两国在改革开始之时,政治和经济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外部环境来看,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是在中日两国各自面临着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社会面临着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严重危机时所发生的应变运动。但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重点显然是中国而非日本,因之,这种侵略与危机在中国表现得比日本更为严重。例如,中国经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惨痛失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大量的割地赔款,丧失的主权也多。日本虽然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却没有经历过惨败的战争,也没有割地赔款。因此,作为半殖民地国家,日本是刚刚卷入,而中国已经不能自拔了。这就是说,同样的改革力度,能够转变日本的处境,却不能转变中国的处境。从内部反应来看,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中国的开明分子见识很有限,力量很弱小,行动比较迟缓,准备根本不充分;日本明治维新前破坏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建立近代国家政权,为推进近代化创造了政治前提。

第二方面、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西学态度和领导力量差异

中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和魂洋才”。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一直保持和好关系,力图在已有的不平等条约的现状下通过一系列的洋务、新政,达到巩固清王朝“求强”、“求富”的宗旨;而明治政府是以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贫弱、尽快使日本步入列强的先进行列为立国宗旨。其二,清政府一直在维持封建传统的基本制度,将其作为可以立国的“本体”,而明治政府却是在废弃幕藩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维新制度,并根据近代化的需要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其三,清政府在守旧派的把持下极力保持已经沦为半封建国家的经济,使洋务派的事业受到限制,刚刚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中国开化分子学习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的活动更受到严重摧残;而日本明治政府则改造和削弱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相应地大力移植和发展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西学态度差异: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的西学态度是相当有限的,一开始只接受,西方先进武器,后来才开办数量有限的近代企业,进行一些配套的文化教育活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运动的西学态度则显得十分积极,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成功,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的先进文化,乃是一个重要原因。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差异: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洋务派,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地方势力,但是毕竟未能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也未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反而经常受到来自守旧派的强大阻力,因此可以说,洋务运动之前和之中,中国没有成长出来一个能够掌控全局和全面进行现代化改革的领导干部队伍。与此相对照,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下级武士维新派,他们具有足够的近代西学知识武装,因而具有比较深刻的政治见识和相当干练的改革才能。他们同封建制度的联系少,而同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联系多,最后成为代表资本主义向封建统治制度冲击的革新力量。

第三方面、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和手段的差异

政治上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在政治体制方面,只是做出了一些适应西方国家需要调的外交和洋务调整,洋务运动不仅没有触动,反而维护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不仅如此,在对外关系上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念而未能及时转变传统外交体制,实行近代外交体制,也是其政治改革有限性的重要表现。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在废除幕府统治机构之后,对封建政治制度进行了根本性变革,其政治举措可以概括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行四民平等。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逐步废除封建傣禄;此外,还颁布武士断发脱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在资产阶级自由民权斗争的有力推动下,1889年,明治政府以德国宪法为蓝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近代天皇制国家制度和统治机构。在对外关系上“转变传统外交体制,实行近代外交体制,是政治改革的重要体现。

经济上

中国洋务派兴办企业实体是从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新式军事工业为开始的,后期开始创办“求富”的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日本在农业中推行改革土地制度,废除禁止土地买卖法令,统一征收地税。在工业领域实行了著名的“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军事上

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在军事上大力建设海军,增强海防,编练区别于湘军和淮军的新式陆军。但是武器装备完全依赖进口,且管理方式落后。清朝海军实行临时招兵制度。清朝海军中的官兵傣银差别过大,恤傣制度也极不完善,影响官兵积极性。

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对封建军事制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造: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日本海军中的“官制兵制”有助于树立官兵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征募制度方面,日本海军有常备、后备、国民三种兵役。

教育上

中国教育改革难度大,改革力度小,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普及义务教育的意识,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新式教育体系。

改革手段上

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最大差异,就在于改革派是否真正而全面地掌握了国家政权,新阶级武装夺取政权乃是革命行动,所以日本明治维新是以维新派夺取政权为前提的改革;而中国洋务运动则没有这个/新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前提。日本的明治维新走的是一条先夺取政权,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政权,然后用政权的力量推动改革的道路,日本的维新运动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改变日本原有社会的要求,无论从明治维新运动的上层领导者看,还是从投入霆动的广大基层群众看,他们掀起那场运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对旧社会进行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而不是为了保留和完善原有的社会制度。

第四方面、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改革结果的差异

洋务运动只是一个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经世务实派凭借有限的权力和有限的见识主持的一场朦胧而有限的!片面而肤浅的现代化改革,所以,中国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殖民主义侵略而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结果就是“富强”美梦破产和“洋务”大业失败。

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资产阶级知识武装的武士维新派凭借最高的政权和广博的学识而进行的一场比较明确和比较深刻的现代化改革,所以,日本逐步地实现富国强兵,相应地提高国际地位,终于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恢复了民族独立,并且挤身于资本主义列强行列,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保持独立的国家”其结果就是明治维新基本成功“。

第五方面、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改革影响差异

中国洋务运动的基本失败产生了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它揭开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序幕,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其次,它引进并传播了近代科技知识,培养中国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再次,它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最后,从倾向性看,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的基本成功,产生了几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明治维新的基本成功,改变了日本的民族国家面貌和命运;其二,日本明治维新的基本成功,对中国产生了两方面的巨大影响”。一方面,日本成为全面侵略中国的一个新兴殖民元凶。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的基本成功,对中国产生了思想观念上的极大刺激“日本明治维新的基本成功,对东北亚的国际局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在东北亚地位的提升,改变了东北亚的国际局势。

第15课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篇6

第15课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历史地位

本课难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国内危机:――社会现状与国内矛盾的产生

①政治:士农工商的等级身分制(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政治上四民不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实权在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

①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②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③矛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变现状

2.黑船事件引发的民族危机使:——民族危机的出现与社会应对

危机:

①国门被打开——1853年美国培里舰队(黑船事件)

②不平等条约与主权遭破坏(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等)

应对:

①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探寻救亡图存之策

②幕府维持统治的镇压、禁闭等政策激化了矛盾

3.、改革条件的日趋成熟:到19世纪中期

①独立改革派的形成及变革社会政策的调整

②武装倒幕的成功

③《五条誓文》施政纲领的颁布。

二、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一)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二)特点:“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1)废藩置县:废除了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2、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1)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2)殖产兴业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a、重点:军事、重工业

b、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c、出国访问

d、创办国营民用企业,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e、注意培养人才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3、文教: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1)教育:确定“国民皆学”方针

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学、中学、大学

打破了等级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

(2)思想:传播启蒙思想(福泽渝吉、新闻出版)

(3)社会生活各方面:西化

4、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明治维新读后感 篇7

费正清说,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史的线索。近代历史上中国与日本在同一历史时期下曾经面临相同的困境,分别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笔者浅谈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人佩里率舰队撞开了闭关自守的日本大门。同样的境遇,中日两国政府都意识到了自身的落后,都有了改革进取之心,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在宗亲王“奕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大臣带领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第一次改革,日本开始了以天皇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改革,开始走上富强之路。综观中日两国发展历程,两者改革异同显而易见。

相同的历史背景开展自救的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开始。中央政府,上至皇族皇亲,下至地方士绅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为了求自身的生存,中央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等大臣意识到中国要发展工业军事乃至教育,开展了洋务运动。在鸦片战争的同时,日本慑于中国的失败,不得不向列强妥协,开放了一些港口,允许列强在此补充煤炭和水,随后,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兵进入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了《日本亲善条约》,开放了港口,引来列强的效仿,自此,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也被打破。1868年倒幕运动后,明治天皇开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从此日本走上了明治维新之路。中国和日本都是在列强压迫下打开大门,同样都意识到了奋发图强,同样意识到向西方学习,相同的历史背景引发的变革。

二.改革的性质本质上是相同的。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封建政权中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政权,而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是自上而下的天皇为了加强自己中央集权的一场维护统治的改革,二者都保留了原来的君主制,作为统治阶级,二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同为自救运动。虽然阶级不同,但作为自救运动的主体,二者都是在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权。

在历史的改革大潮中,有着相似的改革背景与改革国的不同国家改革有着不同的结果,使得两国命运大相径庭,其中的区别甚为重要,对于两者的发展,研究历史有重要意义。

不同点之一.二者改革的手段不同,改革的重点方向不同。两国政府都派出了官员赴欧洲考察,考察其他列强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官员考察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侧重器物方面的改革,而日本官员则重视西方的政治制度的发展,科学技术乃至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学习,回国后,洋务运动前期以“强国”为口号,后期以“民富”为口号,重视洋枪洋炮,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开始迈出的第一步。但却仍然是“中体西用”,沿用着不合历史发展状况的儒家传统来进行统治。而日本考察归国的大臣立马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军事科学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与学习,提出了在“殖产兴业”,开始大力发展教育,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并开始了政治制度的革新。二者发展改革,日本政治上消灭了封建割据,经济上发展资本资本主义工商业,推行征兵制来发展军国主义,文化上实行“文明开化你”政策,中国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改革的目的是使封建政权更加稳固。

不同点之二.中日两国发起改革的阶级不同,发展的目的不同。日本出国考察的大臣伊藤博文是资产阶级的代表,知识结构和文化观念比较开阔,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的代表,关注世界局势,而中国的主要领导为李鸿章,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代表着封建的地主阶级,二者阶级性质不同,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发展需求狭小,只是维护自身统治,而资产阶级改良派要求建立新的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四民平等”,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由此两国的强国之路也发生了变化,引发了两国的改革后结果不同。

不同点之三.两国变法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不同在洋务运动开展之时,亚洲处于列强压迫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之时的各民族无力解放,中国清政府也未得到外部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与响应。而明治维新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已经兴起,国内许多封建地主阶级倒向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族解放运动给其以支撑,使得明治维新卓有成效。

明治维新读后感 篇8

2013-11-3

第十六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的基础知识:

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分析俄国和日本改革的性质,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

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及影响

教学用时:一课时

讲 授 过 程

导入新课

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另两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和日本又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呢?

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农奴制阻碍了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2、“1861年改革” 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分为两个方面:进步性和局限性。备课人:龙宏腾

2013-11-3

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

4、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

联系俄国近代对中国的掠夺和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二、日本明治维新

回忆中国历史上讲过的“甲午中日战争”,提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

1、幕府统治的危机

2、“倒幕运动”

3、明治维新改革内容

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4、“明治维新的影响”,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这里要注意和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反面评价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加深理解。

小结

明治维新读后感 篇9

2016年海南单招历史模拟试题:日本明治维新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1: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清朝统治者则举办洋务运动以挽救封建统治。造成这种不同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不同 B、经济基础不同

C、统治阶级的文化观念不同 D、国际环境不同

2:刘天纯在《日本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 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

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

3:明治政府建立近代政治制度主要模仿了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军事落后

4: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A、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开明皇帝相互妥协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

5:日本名人久坂玄端针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 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大名和武士 B、上级武士 C、中下级武士 D、广大民众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6:(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温总理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说时指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大批志士仁人来到旧本,"学习了近代科学技术和民主进步思想,探求振兴中华之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某班同学在收看了有关的电视新闻后,就明治维新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措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现了以下三种观点:

甲:是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乙:是推行殖产兴业。

丙:是倡导文明开化。

材料二 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1)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期识,举出日本改革后体制上、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4分)

7: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从19世纪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到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即殖民地的“全球化”而形成了世界历史的第一种结构形态——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问题: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明治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

(3)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

8:(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1)材料中的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4分)

(2)“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策略正确密不可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在1885——1890年的短期内,棉纺织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因“官督”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两者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⑴据材料一回答:该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经济状况,以及产生的原因。(8分)

⑵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洋务企业中民用工业性质,形式,以及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关系。(7分)

1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内容。(4分)并指出其局限性。(3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商鞅 图二 亚历山大二世 图三 明治天皇

请回答:

(1)“里程碑”是高中新教材里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说出与上面三幅图片中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9分)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改革者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9分)

12:(20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面临着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近代)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材料三:六七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材料二、三均据《文史知识》 材料四: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是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材料五: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同的原因。(2分)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2分)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影响。(3)据材料四,指出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一态度的具体社会原因。(4分)

(4)概括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

13:阅读图片和文字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请回答:日本明治政府为什么派使团出访欧美?使团回国后,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高考猜想

14:阅读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 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1868年明治政府《五条誓约》

材料二 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材料三 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 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 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摘自《涩泽子爵·话论语》

(1)材料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二中你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扼要谈谈其对日本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理解?(5分)

15: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美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时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简述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4分)

(3)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4分)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答案部分

1、B

由于俄国、日本与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的不同,从而出现了改革的不同结局,这在实际上是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2、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从材料“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可知,“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

3、B 略

4、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是导致日俄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5、C 略

6、(1)甲:建立中央集权,消除了日本封建割据的局面,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

乙: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4分)

丙:文明开化,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变革的顺利推行扫除

了障碍。(2分)

(2)体制:近代天皇制度。精神:灌输忠君思想;军国主义精神(或武士道精神(4分)略

7、(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措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

(2)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鼓励工商、奖励贸易,大力发展工业化。

(3)共同特点: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略

8、(1)“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中兴说”: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新掌权,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4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言之成理即得满分。)

(2)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及时改革;武装倒幕,奠定了改革的政权基础;改革措施全面、得力,贯彻比较彻底;政府积极主导工业化;虚心向西方学习;妥善处理与旧势力的关系(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第(1)问,本问是观点评述,因此解答时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选择其中一种观点阐述即可,但需要结合史论、语言规范;第(2)问,该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策略的关系,可以从明治维新的进程与特点去分析归纳,比如: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及时改革,武装倒幕,奠定了改革的政权基础,改革措施全面、得力,贯彻比较彻底,政府积极主导工业化等等。

考点: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结果及评价。

9、(1)日本进行了工业革命,以纺织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迅速,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政府的支持,发展迅速。(4分)原因:日本的明治维新,实现殖产兴业,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方针。(5分)

(2)性质:封建性,同时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2分)形式: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2分)关系:洋务企业属于封建国家所有,它本身据排斥和压制私人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洋务企业的发展在客观上诱导了中国私人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冲击了洋务企业。(3分)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试题分析:

(1)先根据材料信息回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再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分析原因。

(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形式;“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说明洋务企业中民用工业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两面关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洋务运动(课标外)·内容、评价。

10、(1)特点:有选择的向西方各国学习。(2分)

(2)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新军队,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文明开化,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4分,两点即可)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3分)

(3)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同时,对外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3分)中国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同时,不断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3分)。

试题分析:第(1)问,材料一“依据英国模式建设……;参照法国模式变革……,……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材料二“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可以得出特点。”第(2)问实际在考查明治维新的措施局限性,以及掠夺别国的例证。第(3)问注意从中日双方双方的不同上回答日本先进,中国落后的原因。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逐渐的使日本走向了近代的方向。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富有理性色彩,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取得了重大成就,逐渐走向了扩张之路。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变法学习日本进行变革,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11、(1)商鞅变法:使封建制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促进经济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

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使俄国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俄国近代化进程。(3分)

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3分)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3分)

1861年农奴制改革: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分)

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3分)

试题分析:(1)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商鞅变法、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意义。商鞅变法使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的标志,我国进入到封建社会;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和日本也实现了社会的转型,进入到资本主义阶段。(2)此题考查的是这三次改革的内容。学生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需要审清题意,回答关于土地方面的内容。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考点:商鞅变法;1861改革和明治维新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1年改革是俄国走向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获得一份土地的同时,也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因此这次改革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推动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同时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2、(1)态度不同的原因:中外力量对比的结果。(2分)(2)变化:对西方文明由鄙视、排斥到崇尚、吸收。(2分)影响:经济:创办近代工业,如轮船招商局、继昌隆缫丝厂等;(2 分)政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如郑观应、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等;(2分)

思想: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如新文化运动。(2分)(其他实例合理也可)(3)态度:盲目排外(反对一切外国事物)。(2分)

原因:①其成员受外国商品的冲击而破产失业;②其成员常受外国教会 势力的欺压;③其成员听信对于外国事物危害的宣传;④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栞其成员大多思想闭塞,愚昧无知。(4分,任答2点即可)(4)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等。(2分)

吸收: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开化等。(2分)略

13、原因:欧美国家社会制度先进,工业发达;考察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工商业;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仿照欧美,发展新式军队。

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明治维新改革主要是向西方、欧美考习,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学习。为什么学习西方?怎样学习?学习的结果如何?要依次西答,但要注意结果和影响只涉及积极方面。

14、略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

15、(1)特点:主动学习西方;学习的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方面学习。

(2)经济:国家大力扶持国营和私营企业。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国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森有礼的回答归纳、概括要点即可。第(2)主要“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明治维新中的落后措施,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明治维新的改革理念对我国改革的影响即可。

明治维新读后感 篇10

【内容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 【新课探究】

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确:

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

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确: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应从德川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和明治初年的改革三个方面去掌握。德川幕府的统治重点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了解倒幕运动的简要经过、结果。明治初年的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B)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19世纪中期,构成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D)A.农民反幕府统治斗争高潮

B.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

C.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

3.1853年,最先打开日本大门,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是(B)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4.幕府统治被推翻是在哪一年?(B)

A.1867年 B.1868年

C.1869年 D.1873年

5.明治维新的性质是:(B)

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

二、材料解析

6.阅读下列材料:

明治维新首先剥夺藩主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后来又“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知事由中央任免。明治政府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同时,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回答问题: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改革措施?(“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

②明治维新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明治维新有何积极作用?(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能保持独立的国家)

三、问答

上一篇:表达对儿子的爱的句子下一篇:沂蒙多“红嫂” 精神代代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