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7-13

3 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4篇)

3 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基本历史知识: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培养: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上的插图与照片,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问题: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组织学生逐条讨论明治维新的内容,分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巩固教学重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治维新使日本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是日本继大化改新之后又一次较为集中地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事件。

同时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明治维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讲述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十分重要的改革,提问学生古代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近代关乎日本命运的重要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此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幕府与幕府统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下文知识的理解。

2.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在地图上确认的位置。提问:哪些人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哪些人反对幕府统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幕藩制,指出幕府统治面临的第一个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使学生认清日本国内形势。

3,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段,提问:有哪些国家相继侵略日本?结果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日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日本有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也是幕府统治面临的又一危机。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此时的日本内忧外患,改革势在必行。

4.向学生简要的介绍一下兰学到代表人物(绪方洪庵、新井向石等)和核心思想(实行民主平等,仿效西方改革日本,富国强兵等)指出思想准备对维新运动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

(二)武装倒幕

此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未做要求,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理解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的统治是明治维新的必要前提。

(三)明治维新

1.先向学生说明明治维新是1868年明治天皇领导的至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军事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本部分内容,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学生阅毕,分别由每组的代表回答一个方面的改革的内容,评出最佳的组别和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各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国内市场的形成。(2)经济上,教师可补充这方面的材料和图片来反映经济方面的内容:一是引进先进技术,二是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三是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日本农、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3)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的《穿西式军装的明治天皇》和《西式服装》等图片,指出明治天皇带头改穿西式服装反映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迫切愿望。同时说明明治政府也十分重视发展文化教育。(4)军事上,“富国强兵”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和图片,然后探讨“日本军队有什么样的特点?”指明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军队很快就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在讲完明治维新内容后,指导学生讨论课文的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并告诉学生明治维新的内容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答时政问题的能力。

4.评价明治维新。先由学生讨论“怎样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一方面,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社会性质,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另一方面,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5.结合中国戊戌变法,让学生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教师引导他们分别从国内背景、准备、内容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寻答案。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从国内背景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幕府的中央统治相当薄弱。从准备过程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从内容上看,明治维新编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后,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同时把明治维新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进行比较,提高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板书小结本课内容,突出重点。

四、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对应习题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上完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值得注意: 1.在讲“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这节,应该讲清楚:由于德川幕府的腐败统治,在日本国内形成了改革派,改革派要求推翻幕府的统治。应该尽量将知识点将详细。

2.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速,不要过快,有些学生反映我讲话速度过快,这个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个问题,尽量多叫不同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时间过多,给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做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角色。

课后习题

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板书 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教案 篇2

2.知道倒幕运动。

3.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正确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教法 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 学法 表格归纳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情景导入

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面对民族危机,日本采取了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今天让我们学习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新授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

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

为自己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唯一

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自己的国土外

建立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

幕府

幕府: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军营,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了中央政府,就把以将军为首的统治称为幕府统治。将军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从一开始幕府就被一些实力强大的家族控制。最后一个幕府是德川幕府。

二、倒幕运动原因:

(1)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2)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三、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名睦仁

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的腐朽统治,使日本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三明治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西红柿、生菜等里面所含的营养价值

2、体验自制三明治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乐趣与不容易,并懂得感恩。

3、学会制作三明治的步骤和方法。

活动准备:食材:西红柿,火腿、生菜、沙拉、面包片、果酱

工具:小菜刀、小菜板、一次性手套(以上材料人手一份),电饼铛、洗菜盆等

洗手、在班级了解去体验室的规则和要求

教师及保育老师要对体验室内的工具摆放位置有所了解,提前备好材料

活动重点:了解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不挑食,不偏食。活动难点:学会自制三明治的本领,按步骤,有序的制作。活动过程:

一、在班级教师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办法向幼儿介绍三明治所需要的材料,了解其营养价值后激发幼儿想制作的欲望。

二、1、教师和保育老师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及工具,保证人手一份

(工具可以提前摆好,然后请每位幼儿对应站好,还可以请幼儿有序进入教室穿好围裙自己取工具)

2、师依次介绍各种食材名称,有意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3、师师范制作

4、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先选择食材,再请幼儿放一点自己以前不喜欢吃的食物,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强调卫生问题及安全问题

5、品尝与分享

3 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教案 篇4

安仁一中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理解“开眼看世界”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综合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3、识记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合作学习、历史比较、历史辩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对外开放的过程实质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四、教法、学法简介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比较学习法

五、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片段并提出思考问题:从影视片断中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失败原因将会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什么影响?

由此导入第五单元前言内容的学习,由学生归纳概括近代中国人学西方的历程。再过渡到第14课的学习。推进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接着按照课标要求,阅读教材P68——P70,思考: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西学东渐浪潮中,涉及到哪些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派别?请列举其代表人物及其学习历程。从而大致归纳本课要讲述的三大内容如下:

一、抵抗派(林魏)开眼看世界:萌发新思想

二、洋务派(曾李)开展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派(康梁严)推动变法运动:提出维新变法思想 接下来进入合作探究一的学习,老师板书

一、“开眼看世界”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合作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代表人物:

2、内容及目的:

3、影响:

过渡:林魏虽然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但是基本没有付诸实践,真正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是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同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合作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背景:

2、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

3、实践及结果:

读一读,议一议:为加深学生对“中体西用”的认识,插入一段史料,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相关问题。

读文说史:引入郑观应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同时自然过渡到下一子目录“维新变法思想”的学习。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学生阅读教材69页倒数第二自然段,自主探究并归纳概括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老师请学生主动回答,完毕后点评、总结(政治制度上的新变化),并由其局限性顺利过渡到“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上来。

2、康、梁维新思想

同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合作探究回答相关问题。(1)请概括教材中三位维新思想家的著作和主要思想。

(2)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了什么实践活动?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巩固练习

1、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是因为

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 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开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先河 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2、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3、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一书中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火成,在变官制。”这里的“官制”指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开明君主制

5、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最主要表现为

A、促进了中国的迅速发展

上一篇:6月生日庆祝会策划方案下一篇:爱情最让人感动的经典句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