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作业化学

2024-06-24

国庆作业化学(精选8篇)

国庆作业化学 篇1

高二政治国庆节假期作业六10.7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惟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

一、选择题

1.每年的11月20日是彝族年,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体现的文化属于 ①物质文明

②意识形态文化

③广义的文化

④非意识形态的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回答2-3题。

2.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3.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②各种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遗产就是世界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成语与题意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东施效颦

③耳濡目染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为了整体打捞“南海一号”,财政部审定9000万元专项资金,财政部拨款3000万元,剩余由地方财政补足。为了建造保存“南海一号”的“水晶宫”,有关部门已投入了1.5亿元。“南海一号”进“宫”后,预计博物馆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2000万元。这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就发展了 C.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D.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6.“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它的出现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7.2011年新年来临,中国多个乐团在欧美音乐大厅奏响中国的声音,引起所到国家观众的共鸣,受到热烈欢迎。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8.文化传播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活动。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商贸活动

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

⑥南极科考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联合国通过文化遗产名录的形式,持续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回答9~10题。9.保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继承

①传统习俗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文艺

④一切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联合国这样做

A.是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继承传统文化 B.会改变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C.是改造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发展 D.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1.201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隆重庆祝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嫦娥二号的成功

A.说明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B.是社会实践基础上科技创新的结果 C.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说明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2.2010年10月18日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漫画《锁》反映的现象,危害是 A.否定实践作用,不利于文化创新 B.不利于面向世界,博采众家之长 C.坚持“封闭主义”,阻碍文化传播 D.不利于文化创新,阻碍实践发展

14.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

物质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中国成为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这反映出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举世无双

D.中华文化成为主流

15.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这体现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字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入乡随俗”要求人们尊重文化的差异。从文化上看,“入乡随俗”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C.各民族文化构成中华文化

D.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17.“文”的本义是“纹理”,引申为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意义;“化”字是倒立的两个人,象征着人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由此可知,“文化”意味着

A.要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使之发生变化

B.使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C.使整个世界因此而改变

D.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总和

18.中国和美国饮茶习惯迥然不同,中国人喜好喝热茶,而美国人则偏爱冰茶;中国重视茶叶质量,高档茶叶有市场,而美国则偏爱快速和方便的茶。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B.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 D.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9.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为提升春晚的文化品位,烘托大年夜的喜庆气

氛。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春晚迎春春不晚”、“《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这些春联古意新思,借鉴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②注入时尚元素的文化作品更具生命力 ③大众传媒为人们传承和享用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我们在电视上赞叹日本的“织巧节”和韩国的“孟兰盆节”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文化传统,却忽视了礼仪之邦的中国才是它们的起源之地;在艳羡西方载歌载舞数日不眠的狂欢节时,却不知“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元宵节恰恰是我国的狂欢节。这说明

A.民族节日传播的重要性

B.中国节日比外国节日更优秀更科学 C.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继承的重要性

D.外国节日比中国节日更科学更优秀

21.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22.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看,这句话主要在强调

A.要做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推动文化的繁荣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培育本民族文化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23.旅行归来,很多人会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展示他乡的精彩图片。由此可见

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交流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就说明

A.不断创新的过程

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

D.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25.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海南民族文化特色与风格,能够表现出它对于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魅力:如果抛弃了民族文化,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文化的作用将是缺乏无味的。这说明

A.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发展民族文化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C.发展民族文化要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6.2010年10月18日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在清代顺治年间惨遭火焚,断为两截,现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6月,该画将首次在台北合璧展出,这一文化盛事引起两岸同胞的热切期待,这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一位美国前总统说:“我们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美国一位专家评论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它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文化品牌。”这两句话警示我们

①在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②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已超过经济硬实力

③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更紧密,也使文化安全问题更重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回答29—30题

29.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以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鲜明特征。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中华文化在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0.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2010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5周年的日子。45年来,自治区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藏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规定,对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保护,使其重放光彩。今天,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停滞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的态势,同时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步被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弘扬和发展。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9分)

45.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宣南文化包括大栅栏商业文化、琉璃厂的历史文化,天桥的民俗文化,还有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北京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在北京800多年建都史中沉淀下来的宣南文化的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

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宣南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2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BBD 6-10 CBCAD 11-15 BBDAC 16-20 BBC CC 21-25CBA DA 26-30BBCAB

二、非选择题

31、(1)解放后西藏文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

(2)一些与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东西被逐步抛弃,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

(3)“藏族传统优秀文化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弘扬和发展”,体现努力推进文化发展创新。(3分)3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发展宣南文化,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传统文化若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宣南文化的传统,也要不断随社会生活的时代特色而不断发展。

(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北京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给宣南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因而要不断创新,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实现宣南文化新的发展。

国庆作业化学 篇2

一、化学作业设计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配合课堂教学,体现化学作业的新特点。

1. 以人为本。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赋予作业人文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 关注学情,因人而异。

老师不必刻意追求要使学生怎么发展,而应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点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材。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自然也要有所不同。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自主为原则,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也就是说,对知识功底薄、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针对性强的练习;对中等程度的学生,设计一题多解或解题策略灵活的作业。

3.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是非常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它探究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体验和理解化学、开发智力、增长认识、提高能力。这样化学才是活的,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的化学知识。教师可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如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 H后,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测出家庭用水的p H值、本地区土壤的p H值或最近一段时间内本地区雨水的p H值;学习了有机材料后,让学生收集一些衣料的纤维做燃烧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明鉴别各种纤维的简单方法及现象;学习了糖类性质后,可以让学生想办法判断一个病人是否得了糖尿病等。

4. 富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的作业内容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思维发展的多元化。教师应该以开放的、立体的教学观和课程理念设计作业,使作业富有情趣,变得趣味盎然。

5. 注重合作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把具有创造力作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创造才能,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与探究。化学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并亲自动手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化学作业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1. 阅读作业。

新教材中的“拓展视野”,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内容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教材中的“空气质量日报”、“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金属的冶炼方法”、“侯氏制碱法”、“霉菌对某些食物的污染”,等等,教师也可以从《教师教学用书》或其他教学参考书上选摘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将其印刷出来并分发给学生。比如我在教学中,印发了不少相关的阅读材料,有“环境标志”、“燃料电池”、“21世纪的金属”、“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环保的铜,健康的卫士”、“人体活动与p H”、“微量元素肥料的由来”、“牛奶与健康”、“钙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等。

2. 口头表达作业。

主要是识记内容的复述。例如初中常见元素的名称及元素符号、元素化合价(可归纳为容易记忆的顺口溜: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价为零,便于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其顺口溜: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记忆、背诵等。学生在完成这种作业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语言组织,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作业。

以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为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空气污染、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温室效应的资料等,进行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 H、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废旧电池的回收、战争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硫酸厂、化肥厂等)。也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如收集瓦斯爆炸的实例资料,调查研究生活所在地的水质等。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探究作业。

以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和“小制作”为主,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制作叶脉书签”、“自制碳酸饮料”等。教师也可适当创新,如制作“鸡蛋雕花”、“自制喷泉”、“番茄电池”、“验证汽水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等。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必定会思考实验的原理、药品的选择、操作的步骤等。学生通过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化学作业的思考 篇3

一、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发现原来设计的习题难度较大,失去对学生知识考查效果时,应及时调节难度,要适当“变脸”,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知识基础层次的学生。

例如针对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课后习题7(第27页),原题为问答题。我在安排作业时做了如下改动:

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钾。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钠,某同学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1.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2.若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完全消失并有气泡生成,断定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名称),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生成,断定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和_______(填化学式);得出结论: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4.若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也没有气泡生成,断定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两个班学生做对比,学生反映改动后的试题,容易下手。

教师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预测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通过巧妙设疑,另辟行径,突破难点。

二、重视体验,探究学习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现教书育人的本质。这种新的要求仅凭听教师讲授,看看课本,完成课后作业,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这就需要书本知识与书本外知识适时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活动的课题无论在教材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非常多,如蔗糖与浓硫酸的实验仅仅是脱水吗?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实验里,发现锌片上为什么也会有气泡?为什么用铁刷子将铝锅擦亮后很快铝锅表面又变暗?蔗糖水解为什么要有碱性环境?还有一些利用身边材料的动手小实验如发酵粉加水或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实验等等,但如果在课堂上解决,很明显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要多提问题,生活中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布置下去,有一些课题学生目前可能无法解决,但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用于创新和大胆实践的能力。

三、渗透化学意识,明确社会责任

气候的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主要包括降水量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气候灾害频发;冰川减少和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共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

教师在布置习题时,要充分考虑内容的时代性。课本中讲到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时教师可以从以往的实验中选择相关内容,以此为契机布置作业,拓展内容,鼓励学生关注并投身于科学事业中。如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怎样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就用酸液来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氯气可以用碱液吸收)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结合科学前沿领域和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有重点、有选择地介绍化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鼓励学生投身于科学事业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把它们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意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庆节作业 篇4

国庆节作业 (中国大学网 ) 11班:1、完成第7期报纸的练习(除作文外) 2、完成单元复习卷两面(除口语外) 3、完成《目标》P31的作文在作文本上 4、测验作文为13分以下的同学重写作文在作文本上 5、复习所有所做练习包括报纸、《目标》、堂听本、学卷,主要看自己做错的题目 12班:1、完成单元复习卷两面(除口语外) 2、完成《目标》P31的作文在作文本上 3、测验作文为13分以下的同学重写作文在作文本上 4、复习所有所做练习包括报纸、《目标》、堂听本、学卷,主要看自己做错的题目

二年级 国庆语文创意作业 篇5

主题:我与祖国共成长

六十八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六十八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们伟大的祖国将迎来她的六十八岁生日,在这个普天同庆,举国同欢的日子里,让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用心感受身边的发展变化,用镜头记录下身边的发展变化,用语言描述自身边的发展变化,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讲述我们眼中的中国故事。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共奋进。让我们在中国梦的鼓舞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造新辉煌。

作业内容: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圆了百年梦,自此之后,中国就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进步的姿态走向世界的舞台。我们就出生在这个时代,随着我们的成长,短短十年间,中国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用镜头或画笔记录下自己这9年间的成长和祖国的成长变化故事,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

作业要求:

1、封面设计要突出主题、美观大方、字迹工整,标注班级姓名。(自己动手设计)

关于国庆节假日的故事随笔:作业 篇6

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每逢放假,老师都会给我们布置一些作业,而每逢假期的开始,我都会一如既往的下定决心,要有计划地平均用力完成老师的作业,但是似乎都没能坚持下来,每每到了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的作业有的匆忙应付,有的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了。我的好多作业本都是这样的,第一页写得很工整认真,到后来,越来越不工整了,而且大多数本都只是用了一部分,总是用不完,用不彻底。我小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半途而废型,如今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能坚持做一件事。

现在的同学们,真的是进步很大。经常见到不少的同学们用过的白纸本,是正反面同时用,现在的条件比我小时候好多了,好多的同学们却如此的节省,我是打心底里佩服他们的。还有班里有不少的同学能积极地对待作业,比如这次国庆放假前,星期四的上午的上完课布景了国庆的作业是两篇测试卷,下午到校后,王未禹同学就把做完的试卷交给了我,效率之高让我难以想象。运动会期间,运动员之一的杭政阳同学在比赛观赛之余,积极地做着英语作业,历史汪老师感慨地说,多么主动的同学啊!

回想小时候,总搞不懂为什么自己的成绩总是不让自己满意,当时总搞不懂为什么同学的成绩比自己好那么多,现在一反思,好象明白了一点点,很有可能是对待作业的态度和行为相比于其他同学是差了一些,在学习方面的付出比其他同学要少了一些。所以,要相信,成绩源于付出,没有付出,哪来的成绩呢!

但是,现在只能感慨了,因为过去地光阴就是过去了,在该努力的年龄选择了贪玩,选择了安逸,那一定会在将来成为难以弥补的遗憾。高中时,当我和一部分同学过多地说笑和过早地休息时,另一部分同学却挑灯夜战,等待我们的,是努力奋斗者终将辉煌,而休闲安逸者归于平凡。

亲爱的的同学们,正值年少的你们,一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舍得付出,乐于拼搏,开创属于自己的无悔的人生。

初中化学作业的巧妙设计 篇7

新课改的教育改革结果,减轻了学生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作业作为应试教育发展的产物也被传承下来,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是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吸收时最薄弱的地方,能最直观地反映教学质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作业形式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想办法应付,达不到预期理想,所以老师对作业布置的设计中要用点技巧,为确保知识的积累,真正实现布置作业的意义。

1.目前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对教科书、教学大纲等问题进行了改革,但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没有改变, 不少老师的教学还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进行,布置作业也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执行新课改对作业改革的要求,没有“新花样”的出现,造成作业答案的千篇一律,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互相抄袭,认为只是按时完成作业就好,达不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作业的设计布置没有考虑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对作业的设计只是单纯布置,能力好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能力差的学生不会做就会想办法抄袭甚至不做,打击学生的信心,影响学生心理成长,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学习好的更好,学习差的更差,没有办法真正学到知识; 学生用作业对知识进行反馈, 老师只是追求教学质量,看中作业的优质量,对完成不好的学生不管不问,学生对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认识,就会完成得越来越差;作业问题的答案单一,说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调查,其实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真正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也是个未知数。

2.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

初中化学其实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老师要想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要在作业的布置上下工夫。

第一,布置作业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 作业能最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要根据平时观察和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进行设计,把作业分成不同层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作业的多少,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掌握。还要对只是选择基础作业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尝试,慢慢积累知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第二,作业布置中答案的多选择。单一的答案会让学生存在“蒙”对的侥幸心理 ,其实对知识并没有掌握 ,而且蒙对了就算了,不注意加强巩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研究,选择多种解法或者多选题形式,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对这一点知识进行系统研究,而不再是单一的、零散的知识体系。

第三,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就是说,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不要单纯地以书面文字方式布置,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运用自然资源,完成对课堂知识的系统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选择没有危险的生活试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试验探究,用生活中的资源创造发明试验要用到的器材,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第四,根据实际生活设计布置作业。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感兴趣程度,根据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化学是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 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能用化学知识解释,老师应该关注目前生活的状态、时事动态等作为设计布置作业的依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对知识的渴望[1]。

3.化学作业的种类要求

化学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一样, 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布置的。老师在设计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作业的种类,然后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认识和掌握,整合知识。知识都有基础性、引申性和拓展性,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要根据这些特性进行设计。

基础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巩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概念, 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进行知识积累,基础性作业要求将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自由熟练地运用,将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经验作为基础,学会处理障碍与基础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出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的作业, 提升学生信心,使其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2]。

拓展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依照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拓展的形式。它主要是以多样、新颖的方式被学生接受,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生活进行拓展和对基础知整合,将知识系统地整理疏通,拓展性作业的要求重视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智力成长也起到关键作用,让学生在拓展性作业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探究性作业就是老师要坚持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就是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对某方面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探究,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优势发挥特长。还要与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探究后的心得,以免知识的错误认知和理解,加强作业与生活的联系,拉近学生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密切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性作业中提高自身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

化学作业的多样化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化学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 应该在作业的设计布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对作业的布置设计,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完成作业,从而彻底改变学生抄袭作业的坏习惯,真正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李琴.浅谈初中化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28.

[2]赵志红.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分析[J].新校园(上旬),2015(1):37.

新课标下化学作业设计 篇8

关键词:化学作业;作业设计;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82-2

化学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题技能,还能反馈出学生在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水平方面和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方面的基本信息。化学作业是链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很多教师依然延续应试教育理念,认为作业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投入的精力微乎其微,进而形成了传统的作业特点。

一、传统作业的特点及其弊端

传统的化学作业有如下的特点:①缺乏灵活性——形式单一,一般只注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②缺乏开放性——条件明确,结论唯一;③缺乏创新性——解题要求模式化,模仿性强;④缺乏拓展性——内容狭窄,只强调紧扣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点、考纲,不敢越雷池一步。虽然传统的化学作业能较好地巩固和检测学生所学知识与基本技能,但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存在着种种弊端:有些教师不经过认真选题,随意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有些教师相信一句老话“水浸木头烂”,就让学生反复练习,甚至不断重复,在这样的机械性的操作中,让学生来掌握知识;甚至还有些教师在高分的诱惑下,想急于求成,不愿意帮助学生做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的网络,甚至教材中的“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等也不屑一顾,不愿意花时间去查找资料,认为这样做收获小不合算,看不到这些工作将对自己和学生今后的工作或学习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让他们来负担。”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新课标下化学作业的设计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1.体现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应富有新意,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寻求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2.考虑个体差异性。

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方面存着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当天所学知识,以巩固为主要目的的基础题,要求每个学生都做;而针对学生自身发展性目标设计的选做题,对学生不做硬性的规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能力强弱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3.注意适量性。

过多的作业,不仅会加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而且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适量。

4.倡导合作性。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而在过去的甚至包括现在的相当部分化学作业中,过于片面的强调了独立思考,而忽略对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精神与能力。

5.鼓励探究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化学作业也应由传统的单一的重复训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训练;由传统的“温故式”作业转向创新性作业。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下化学作业的新特色,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重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以外,还要因人而异地布置一定量的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等多样化的作业。

1.阅读性作业:教材中提供了较多的“拓展视野”,这部分内容如果利用得好,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长见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发现”、“植物怎样吸收氮”、“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可燃冰”等等。

2.观察性作业: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实验或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学习了《金属的防护和回收》后,让学生去观察家中各种金属生锈的剧烈程度以及它们所处的坏境差异。

3.提问性作业: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不愿主动地提出问题,甚至连老师的提问也不愿主动回答。为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把“提问”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要求每位学生在当天作业的最后写出自己想提的问题,或是自己存在的疑问,并且每隔一定时间让全班学生一起来交流,把质量高、具有实用价值、又易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学完“盐酸、硫酸的性质”后,有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呈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呢?要除去盛放石灰水试剂瓶内壁的白色固体,是稀盐酸好呢还是用稀硫酸,为什么?

4.探究性作业:化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我以书本中的“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为主。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简易净水器”、“铁钉生锈”等。这种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实践性作业:传统作业中存在着重书本、轻实践的情况,而新课程就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活动性的作业要求。所以,我们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摒弃仅仅重书本的弊端,而要让作业从书本回归到生活,将问题置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如:在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校园内或小区内各配备有哪些灭火器材,通过网上查找资料或者交流讨论来了解它们使用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等;学习了“水的净化”后,让学生调查当地河水的水质情况,交流河水被污染的可能原因,并用所学的净化水的知识来制作简易的净水装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实践性作业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作业设计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初三学生由于刚接触化学,所以一开始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都很浓;但是随着知识的增多,尤其是需识记的知识较多,很多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兴趣。把学化学、做化学作业当作负担,因此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作业和抄袭作业的现象。我想要使学生对化学真正感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设计作业时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尝试的题目来。

在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留下这样的作业:在家中遇到煤气泄漏或者油锅起火,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在火灾中如何逃生?如何救火?夏天的夜晚出现的“鬼火”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一出就会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就连那些调皮生、学困生也踊跃发言。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如何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人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怎样除去冰箱中的异味?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布置分层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中,认知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因人而异,讲究层次性。如在学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

基础题:(1)6克氯化钠放入24克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20克氯化钠放入25克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1克未溶解,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提高题:(3)把4克三氧化硫通入96克水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50克的五水硫酸铜晶体溶于50克的水中,经搅拌完全溶解后,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拔尖题:(5)13克锌与10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求:

①可生成氢气多少克?②稀硫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③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来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从而让他们更认真地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高成绩;使优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使其有“吃的饱”的感觉。

3.进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变式练习。“变式”就是指在不改变关键内容的前提下,变换关键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在原题的基础上不断变换问题情境,使之变为更多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题:等质量的镁、锌、铁放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比?

变式一:将过量的镁、锌、铁放到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比?

变式二:将镁、锌、铁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求消耗镁、锌、铁的质量比?

变式三:将镁、锌、铁投入到过量的稀硫酸中,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求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比?

通过这样的变式和延伸,会加深学生对镁、锌、铁与酸的反应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作业设计的评价

针对新课标下化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应全面、公正、艺术地评价学生的作业。

1.改“单一”的对错评价为“多向”的优劣评价。

聪明的教师总能抓住学生身上某一亮点对其进行适时地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也是如此,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等。有优点的则大加赞扬,有缺点的则旁敲侧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轻”作业结果,“重”作业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不乏有这样的教师:为了尽快地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批完,在批的时候只关注题目的最终结果,结果对了就打个“√”,结果不对就毫不犹豫地打个“×”。殊不知,这样的一种评价方式无形中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应该“轻”作业的结果,而“重”作业的过程。哪怕学生做出来的最终结果不对,教师也应该仔细研究一下他的解题过程,看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即使同样一个答案,有的解题简单,有的繁琐;有的是学生自己动脑筋的结果,而有的则是抄袭同学的结果。如果教师给同一个评价,就有失公正。

3.由“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向“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仅凭教师坐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的单一评价方式,已显得无能为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随堂面批、精批细改等。这几种作业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交错选用,能大大提高作业的评改效率,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作业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果每一个老师对作业的认识,都能够突破以往的框架,在作业的设计、作业的评价等各环节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势必会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在争先创优活动中深化公开承诺研究下一篇: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