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岗位责任制度(精选8篇)
工程部岗位责任制度 篇1
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南水北调
配套大宁调蓄水库工程三标项目经理部
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度
为了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奖罚有据,以推动和保障本工程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度:
(一)、项目经理:○
1、对职工进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教育,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2贯彻执行合同条款,执行国家和业主、企业与监理颁布的工程质量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并检查落实。○3正确处理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以及监理的关系,合理安排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不合格工程和质量事故负直接责任。○4组织工程项目开展自检、互检、交接检活动,推行工程样板制;支持质检员的工作;主持工程项目质量分析会,不断提高工程质量。○5掌握工程项目的质量情况,严格地执行质量奖罚制度,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质量事故。○6每月组织一次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针对主要问题,亲自组织攻关。对重大质量问题负责,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得到妥善解决。
(二)、项目部常务经理:对项目经理负责,接受项目经理的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协助项目经理指导、检查、督促项目部的质量工作,组织对重大质量疑难问题的讨论、总结,负责协助项目经理对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形象进度等进行统一管理,项目经理不在工地时履行项目经理的职责。
(三)、项目部副经理:负责协助项目经理对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等进行管理,重点负责对前方工程施工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施工生产及进度情况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具体分管工程管理部和安全环保部。
(四)、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对项目工程质量、施工技术等进行全面统一管理,负责组织编制相关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及相关施工作业指导书等。具体分管质量保证部。
(五)、项目部总经济师:负责协助项目经理分管生产经营工作,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经营结算,合同变更、索赔、报价、合同签订及处理合同纠纷;负责编制生产经营计划(进度计划、投资计划及对各职能部门当月生产工作重点和难点的组织安排)和组织工程价款结算并对价款结算资料进行审核;负责对劳务组织的监督、评审及合同谈判等。具体分管商务部。
(六)、工程管理部:○1负责现场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督促执行。负责施工项目的生产管理,负责实施生产经营计划,并做好施工协调。○2负责组织项目部生产调度会,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负责现场施工人力、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调度管理。○3负责编制并落实工程防汛、渡汛计划,并向公司工程管理部和相关单位报送防汛、渡汛计划及落实情况。○4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劳务组织评价。负责组织项目施工设备的进、退场及设备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5负责现场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负责物资不合格品控制,制定和验证自行采购物资的纠正和预防措施。6负责组织或参加项目部物资事故、○
施工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7负责项目部设备、物资采购合格供应方的调查、评审、评价,报公司工程管理部批准,建立合格供应方名册。
(七)、安全环保部:○1负责项目部安全、环保工作的归口管理,并具体负责体系运行管理、施工现场安全及环保管理。○2负责贯彻有关安全、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制定并督促落实项目部有关安全、环保管理规章制度。○3负责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运行、工程安全信息,编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施工安全、环保统计报表。○4协助分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
安全、环保检查,并协助和配合安全、环保事故的调查与处理。5负○责组织项目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审核,督促责任单位和部门对内、外审中存在的不符合项安全、环保事故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组织验证。○6负责项目部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送培、取证的组织管理。○7负责按规定实施项目部安全、环保奖惩制度。
(八)、质量保证部:○1负责协助组织工程项目实施的策划,并组织编制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检验试验计划,并向公司安质环部及相关单位报送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2组织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交底。○3负责项目部质量工作的归口管理,并具体负责体系运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4○负责贯彻有关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制定并督促落实项目部有关质量管理规章制度。○5 协助分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并协助和配合质量事故的调查与处理。○6负责组织项目部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标识及质量评定。○7负责项目部计量检测设备、器具的统一管理。○8负责按规定实施项目部质量奖惩制度。9严格按“三级检查制度”(自检、○
交接检、专检)对单元工程和隐蔽工程组织验收。
(九)、项目部经营财务部:○1负责项目部生产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贯彻有关生产经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制定项目部生产经营、工程分包及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督促执行。○2负责编制项目部生产经营计划及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报表,负责项目部工程结算、财务预算、资金结算和日常性会计工作○3负责项目部合同、协议等商务文件的控制及管理。○4负责合同变更、报价、合同签订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编制变更项目报价,做好变更项目合同的签订。○5参加劳务分包工作并起草劳务分包协议书,办理劳务结算及工程进度款结算。6○参加履约期合同评审和项目部投标承包工程的合同评审。○7负责项
目部资金划拨、罚款收缴和管理。○8负责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和考核评定工作。
(十)、项目部综合办公室:○1综合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2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部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并督促执行。○3负责项目部文书文件、安全、质量、环保等管理文件和相关资料的归口管理和及时归档处理。
(十一)、现场质检员:1参加隐蔽工程和单元工程验收和技术○
复核,检查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并及时办理有关手续。○2收集和整理质量验评资料。○3及时上报质量事故,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4及时上报质量信息。5协助部门领导做好工程质量大检查,○○
并写出简报上报。○6收取、管理和使用质量保证金,实施质量奖罚,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台帐,及时上报质量报表。○7检查督促质量整改的落实情况,参加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十二)、材料员:1建立健全现场料具管理制度。2加强现场○○
平面布臵的管理,保持道路畅通,减少二次运转。○3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及用料信息,搞好平衡调剂,保证施工需要。○4认真执行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料、退料、回收等手续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各总台帐。○5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6严格执行收料“三验制”,即验数量,验质量、验规格品种。○7负责文明施工中现场材料的达标管理。
(十三)、施工作业处(队):○1按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和项目部的管理要求,设臵质量、安全、环保管理机构或明确管理责任人和各岗位质量职责,配备充足合格的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人员。○2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法规、政策和管理规章制度。○3对本单位机电设备、物资材料的采购(或租赁)、运输、贮存、使用均要在基础
公司和项目部规定的相关权限内实施,并按规定做好使用和管理工作。○4确保基础公司和项目部的各类文件及相关要求在本单位及时得到贯彻和实施,按时向基础公司和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报送相关报表。○5负责实施基础公司和项目部年度或阶段培训计划,积极配合公司、项目部组织的各种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6保证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保所需经费的提取和使用,贯彻执行质量、安全、环保与经济挂钩的分配制度;负责组织员工参加职业病体检,并按岗位要求配备相应劳动安全保护用品。○7组织开展质量、安全、环保大检查和各项质量、安全、环保活动,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施工生产。○8在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工作时,要同时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评比质量、安全、环保工作。
为更好地实施本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希望项目部全体员工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相关部门定期检查总结,听取意见,不断完善本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恳工作的人员提请领导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工作失职、监管不力,导致工程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使全体员工能更好、更自觉地为工程质量建设作出贡献。
葛洲坝集团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南水北调配套大宁调蓄水库工程三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O年一月一日
工程部岗位责任制度 篇2
关键词: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保险人代位权,过错
工程建设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加之我国建筑市场严重不良的现状,使得这一风险又大幅度增加,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来分散和控制这种风险。加强工程质量保险的立法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在我国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既可分散和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可以净化建筑市场,规范市场运作,最终将对提高工程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中,保险人的保险代位权如何行使、行使效果的好坏从一定角度来说将决定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是否能成功地得到实施和推广。
1 保险人代位权
各国保险立法一般均规定了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即保险代位权,它是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人在履行保险合同并赔偿被保险人损失后,所取得的在其赔付保险金的限度内要求被保险人转让其依法享有的向造成损害的第三者(责任人)请求索赔的权利。它是各国保险法基于保险利益原则,为防止被保险人获得双重利益而公认的一种债权转让制度。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的代位权是指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被保险人(即投保人、施工人)追偿的制度。它和目前法律中所规定的代位权有很大的区别,是一种特殊的代位权。我国《保险法》所规定的代位权是指保险人向造成损害的第三者追偿的权利,该第三者既非投保人,也非保险人,是一个与保险合同主体无关的责任人。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的代位权则是指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追偿的权利,这里的被保险人也是投保人,即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承担保险责任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反过来向被保险人追偿,这一做法明显不同于目前其他责任保险的规定,在产品质量责任保险等普通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一般不会向被保险人追索,但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这一做法却是必要的,因为开设该保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要求施工人向业主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如果将来发生质量事故,业主不会因为施工单位赔偿能力不足而得不到赔偿。这就意味着不论何种原因,只要施工人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保险人就必须先行赔偿,然后由其向施工人代位求偿。从这一点来讲,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和保证保险的代位权具有相似性,在保证保险中,当债务人作为投保人又不履行债务时,保险人在承担保险责任后就依法取得代位债权人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但这二者的代位权又有明显的区别,保证保险中,债务人只可能作为投保人(债权人也可作为投保人),而不可能作为被保险人的身份出现,因此,行使代位权时,保险人不是向被保险人追偿,而只可能向债务人(此时债务人不是保险合同的主体)进行追偿。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中,保险人是向同时具备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身份的施工单位追偿。
在学界肯定保险代位权的学说有多种,其中社会公平说从法律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人都应对自己的过错负责,所以加害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被保险人在得到保险人的赔偿后,有可能不再追究加害人的责任,如果此时不赋予保险人代位求偿的权利,将有违法律公平的精神。”笔者认为,法律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致使他人受到损害且有过错的人,最终应在经济上有所负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合同中,若作为致害人的被保险人因为受害人可以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而免于承担责任,实际上是其通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而获得了不当利益,这不符合法律公平的精神。因此,无论保险人是否承担了保险责任,作为致害方的被保险人的责任均不能免除。同时,受害方的损失是既定的,法律也不允许其双重获赔,当其从保险人那里得到赔偿后,其对致害方的追偿权应理所当然地让渡给保险人,这是保险法损失补偿原则的必然逻辑结论。在我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中,应当明确规定保险人的代位权,并禁止当事人在保险合同中以约定的方式对此项权利进行排除和限制。
2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构成条件
1)损害的发生必须是由于被保险人的行为引起。
损害是由于工程质量事故所引起的,而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存在多种,但只有在因被保险人,即施工人的行为引发事故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被保险人的责任问题,这是保险代位权产生的前提条件。而且,保险人造成的损失必须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人承担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内,这是保险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条件。
2)第三人对被保险人享有赔偿请求权。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代位权是建立在第三人(事故中受害方,也是受到保险赔偿的一方)对作为被保险人的施工单位享有赔偿请求权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赔偿请求权存在,第三人才有可能在得到赔偿后向保险人转让其对被保险人享有的赔偿请求权。如果第三人没有这一请求权,也不可能产生保险代位权。各国立法均对保险人代位权加以保护。
3)必须能够证明被保险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
这是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成立的一项非常特殊的规定。本文前面已经讲过,在确定保险责任时,对保险责任的责任基础——施工人的责任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予以确定,再以此来确定保险人的责任。当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就可能向被保险人进行追偿。我们知道,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追偿的一个前提是被保险人须对损失的发生承担责任,那么,在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时认定被保险人的责任应当使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笔者认为,如此时使用过错推定原则,将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即发生损害后,保险人进行赔偿,然后立即向被保险人追偿,保险人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基本上不承担风险,自然就不会关心如何控制和提高工程质量,如何减少和防范质量风险。这样一来,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了。如果使用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保险人要向被保险人追偿,就必须证明被保险人对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否则,自行承担责任。
这样就将按现行法律无法分清责任的那部分损失加在保险人的身上,其优点是:a.有利于实现保险向社会分散局部风险的功能;b.也可促使保险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充分行使参与权,控制和提高工程质量。所以说保险人行使代位权的一个要件之一是必须能够证明被保险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
4)保险人已经赔偿保险金。
保险人的代位权来源于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后,受赔偿方向其转而对被保险人所享有的赔偿请求权。保险人没有承担和履行保险责任,事故中受害人自然也就不可能转让其赔偿请求权,保险代位权当然就无法成立。
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代位权成立后,在其行使的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应当从法律上予以明确。
首先是保险代位权行使的名义问题,即保险人是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还是应以事故中受害方的名义行使。我国《保险法》对该问题并未作出明文规定,在学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中,保险人代位权应当以保险人的名义行使,另外,从保险实务来看,如果保险人必须以受到赔偿一方的名义行使,则保险人将没有独立的请求权和诉讼主体资格,而必须事先取得受害方的同意,这将会给保险人行使权利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是保险代位权行使的范围问题。为防止保险人的不当得利,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规定保险人行使代位权以不超过支付的保险金为限,我国《保险法》第44条第一款对此作了专门的规定。但也有人认为,保险人以其赔付的保险金为限行使保险代位权,固然符合保险填补损害的本质特征,但是,如果保险人超出范围行使保险代位权有利于受损害方的利益,法律也可允许,但保险人获得的超额利益应当归属于受损害方。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并主张在工程质量责任保险的制度中采纳此观点。
最后是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代位权行使的法律保护问题。法律在赋予保险人这项权利的同时,必须规定一定的保障措施,否则,这项权利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在这些措施中,有两项是最主要的:a.必须规定第三人的协助义务;b.是对第三人过错行为的惩罚。对于前者,保险人可以相应扣减保险金,保险人已经赔付的保险金,保险人可以请求返还;对于后者,应区分弃权行为发生的不同阶段,分别处理:a.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第三人弃权的,保险人可以在其放弃的范围内不承担保险金责任。b.保险人履行了保险责任后,第三人弃权的,该行为在法律上应当视为无效。
参考文献
[1]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工程部岗位责任制度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检测 制度
老百姓买房时最担心的是:房屋质量究竟好不好?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部门和地区颁发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来进行。
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试验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各种材料产品进场复检的内容(技术指标)不规范
检测单位应按规范、标准规定的进场或出厂检验内容填写委托單,使检测既及时又满足质量控制的需要。有的材料产品规范规定了进场复检内容,规范没有规定的,按材料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内容复检。
2、检测标准执行问题。
1)、企业标准检测:新材料、新产品尚无国标、行标、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可依据企业标准检测及质量验收,委托单位办理委托或抽检手续必须提供企业标准,而且是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的有效标准,否则不能检测,也不能验收和使用。
2)、委托单位选择标准检测:在无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情况下,委托单位可以选择有效的检测标准检测。
3)、国际或国外标准的检测:使用国外进口的材料产品,在国内无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检测及验收的依据,或者国内无强制标准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与供货方可以协商选择为检测和验收的依据。
3、样品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不正确取样:没有按材料产品标准规定的抽样规则取样,如水泥取一袋、涂料取一桶等情况普遍存在,取样不规范的样品其检测结果就不能准确的判定产品的质量。
试样作假:进部分好的材料取样,取样后进差的材料(如防水材料、涂料腻子等);已取的试样在送检测机构过程中另换样品;混凝土强度试块不在浇注现场取样制作而由搅拌站提供或取样后添加水泥或单独拌制混凝土制作。反映出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存在缺陷,以及见证的不到位。
见证不到位:一是见证人没有对取样、封样、送样全过程见证,在委托单上提前签字盖章的情况普遍存在,根本没有见证。二是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直接让材料供货方取样送样。
4、结构实体检测及验收不规范问题
1)、同条件试块强度检测及验收
a)忽视试块须满足的条件:养护的条件满足折算的标准养护龄期(20度*28天),即不超过600度天,超过的或过低的都不能正确反映结构的验收强度。即不能作为有效试块用于结构实体强度的验收。
b)没有进行标准养护强度的折算:同条件试块强度乘折算系数(1.1)折算成标准养护的强度,才能按混凝土强度验收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2)、结构实体强度检测及验收
a)检测方法错误:混凝土芯样采用检测规程无换算依据的尺寸(如采用直径75mm);砂浆强度检测方法选择不当,使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砂浆强度.应按标准中对每种方法规定的检测目的限制范围合理选择.或两种方法组合使用.
b)检测质量控制有缺陷:检测人员的素质不高,应具备结构的基本知识及施工、检测实践经验,检测主检必须由较高技术素质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检测过程控制粗放,全过程都必须有专职技术人员检查、复核把关,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才能有保证。
c)验收合格判定不正确:提高验收标准,要求实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标准试块强度的验收也没有要求100%,合理的判定在上面的第五部分中已作了介绍。
报告更改问题:委托的内容经常更改是个普遍现象,改的内容各种各样,见证没有尽责是主要原因,报告的更改应由委托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原见证人和单位确认后签字盖章报检测站,经审核批准后方于更改。
5、委托方或被抽检方合法权益的维护
1)、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的解释:可以要求检测机构对执行标准或结果作出解释或分析。检测机构也有义务和具备能力提供服务。
2)、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的处理: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应按合理的途径处理,即向出具报告的检测单位正常提出,检测单位必须受理并做出答复。可进行复核、复检或仲裁等方式处理。
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制度的建议
1、目前,施工单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1)、建设单位的招投标行为不规范。
(2)、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加剧了标价的不合理性。
(3)、不合理的工期要求使质量和控制之间出现矛盾。
(4)、建设单位不按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进度款间接地影响了施工质量。
要保证施工质量,还必须赋予施工单位一定的权利,以维护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独立性,这种权利包括拒绝权和免费权对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因施工问题发生意见分歧,而建设单位坚持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施工时,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建设单位承担,免除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2、我国目前工程质量存在明显缺陷的现象
(1)、投资主体多元化。现在工程投资已由过去单纯由国家投资转为多元化投资,各个投资主体都要对工程设计发表意见。如果勘察设计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坚持正确合理的原则,必将带来质量问题。
(2)、勘察设计单位地位的改变。过去,勘察设计单位是国家事业单位,设计人员本身就是国家干部,他们代表国家把技术关,但现在的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服务型企业,在诸多方面受制于业主。勘察设计单位这种地位转变,在相当程度上会对质量有不利影响。
(3)、勘察设计行业队伍总量过大,各单位之间恶性竞争,市场“僧多粥少”,人为降低取费标准,市场行为不规范,招投标不公正,这是影响勘察设计质量的又一重要外部因素。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意识淡薄,这是影响勘察设计质量的根本原因。
(5)、单位内部质量制度不健全,管理松弛。
3、具体解决方案:
(1)、坚持质量经营原则,适应设计市场需求。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环境。因此,在生产经营中必须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
(2)、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设计工作是人综合性的脑力劳动。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3)、坚持质量教育,建立质量原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认为,质量意识的提高:一是靠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二是靠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因此,质量教育经常化和质量管理制度化是我们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4)、优化方案设计、振兴建筑创作。优化方案设计是提高设计质量的关键。
(5)、质量管理工作应采用现代管理模式。一方面是要拓展国内市场,获得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另一方面主要是促使我国的质量管理水平更加规范、科学与严谨,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篇4
质 量 事 故 责 任 追 究 制 度
山西省晋中市水利建筑工程总公司 榆社县小镢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01标项目部
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一、总则
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各级的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质量意识,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牢固树立工程质量从细节做起的观念,杜绝发生质量事故,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因质量管理不到位,造成质量事故的,将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本制度所属工程质量事故,系指除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工程质量损害外,凡因管理责任过失而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设计使用年限内产生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或隐患,机械设备毁坏,降低使用标准,因倒塌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以及需加固、补强、返工处理的事故。
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实行“检测定性、专家认定、行政裁决”制度,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事故调查处理部门要认真调查事故原因,研究处理措施,查明事故责任,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二、职责
1、总负责人的质量责任:
建立各级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级单位的分工和职责及必要资源的配备,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
2、分管经理的质量责任:
落实本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资源的配备,确保施工正常进行,解决本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向总负责人汇报实施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保障负领导责任。
3、现场指挥的质量责任:
落实主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资源的配备,确保施工正常进行;解决下属各单位、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实施情况。对工程质量负主要领导责任。
4、质管科科长的质量责任:
落实本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正常进行,解决本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分管经理或直接向总负责人汇报实施情况。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负主要领导责任。
5、项目经理质量责任:
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责任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各种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和资源的配备,严格按照合格的施工图文件和经审批的文件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为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作保证,落实本系统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并定期对施工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正常进行,解决本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向现场指挥汇报实施情况。对工程正常施工负主要领导责任。
6、各级管理人员按照相应的岗位承担各自的质量责任。
7、工程项目部有如下行为之一,造成的质量事故,项目经理承担直接责任: 1)、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单位的; 2)、不考虑合理工期,以求进度,忽视质量管理程序的;
3)、未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措施和办法的,未适时组织开展质量检查和资料不完整的;
4)、使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组织工程施工的; 5)、未按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施工的,不按工程设计或变更设计施工的; 6)、偷工减料或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 7)、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进行检验的; 8)、未对涉及结构安全构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
9)、对设计存在明显失误或工程地质、水文等条件同设计有较大变化未提出设计变更及完善设计,仍按原设计施工的;
10)、不按照审批的施工方案施工而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
三、事故责任追究
1、工程质量事故按照调查核实的事故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制度,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对于事故发生的相关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主管部门视情节对有关单位或者人员给予行政处罚;赔偿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对已发生的特大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 2)、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3)、阻碍、干涉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4)、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事故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5)、损毁有关证据和资料的。
3、对不按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而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贻误处理时机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责任人的行政、经济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通信工程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篇5
1.目的和范围
1.1为预防、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特制订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主要负责人、公司各级各类人员、各职能部门应履行的安全
2.职责
2.1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全公司安全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2.2各项目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项目部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部门的安全工作。2.3各施工队队长和安全员是本工队的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工队的安全工作。2.4各岗位员工是本岗位的安全直接责任人,直接管理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3.各级各部门人员具体职责
3.1总经理安全职责
3.1.1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业卫生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应把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业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迫切问题和重大问题。
3.1.2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指示;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积极改善劳动条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使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符合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标准。
3.1.3健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业卫生安全保证体系,配备专职安技人员,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3.1.4批准、发布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救援预案
3.3.1协助总经理领导和管理工程部门,并对其工作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对本公司的安全工作负具体的领导责任。
3.3.3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的法规、制度和上级指示。
3.3.3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专题分析研究公司生产中的安全及劳动保护问题,并制定解决办法,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过程中同时搞好安全工作。
3.3.4对新、改、扩建和技改工程项目,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涉及安全技术的具体内容必须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3.3.5组织制订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检查、考核计划的实施完成情况。
3.3.6组织领导公司安全大检查和专业安全大检查,对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应组织制定整改计划,纳入生产或维修计划下达到相关部门按期完成。
3.3.7组织制订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总结和推广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先进经验。
3.3.8负责组织工伤死亡和重大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改进措施的落实负责。
3.3.9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奖励意见。
3.4安全员安全职责
3.4.1安全员在业务上受安全技术部门领导,并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施工队的安全工作,协助本单位领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法令、指示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
3.4.2负责组织或参与制定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执行情况。
3.4.3负责协助项目经理编制车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整改方案,并负责及时上报和检查落实。
3.4.4做好员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与考核工作,负责新入厂人员的二级安全教育,督促检查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教育。
3.4.5参加工程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设备改造、工业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使之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落实检修时停工、开工的安全措施。
3.6.5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6.6认真维护保养设备,发现缺陷及时消除,并做好记录,保持作业场所清洁。3.6.7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不违章作业;有权拒绝违反安全规程的指令;有权劝阻和制止他人的违章作业,发现不安全情况应及时报告单位领导和安技部门。
3.6.8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应正确处理,积极参加抢救,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并保护现场,做好详细记录。参加事故分析,认真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协助领导实施防止事故措施。
3.7总会计师的安全职责
3.7.1在组织编制审查财务计划时,应同时编制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的经费计划。3.7.2对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工业卫生所需经费,按优先安排的原则落实。3.7.3对按国家规定所提取的安技措施经费,单独立帐,专款专用。3.7.5对列出的不安全隐患所需整改资金应优先安排落实。
3.8公司办公室安全安全职责
3.8.1及时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传送公司总经理阅示,并按总经理的批示立即转送有关职能部门执行。
3.8.2对各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提案和报告,及时分送公司有关副总经理,或及时提交厂务会研究,并将决议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执行。并应及时检查执行情况。
3.8.3做好公司办公室直属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督促做好车辆保养,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3.8.4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决定,按文书档案的要求存档备查。
3.8.5参与公司内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3.9人力资源部安全职责
3.9.1在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时必须列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费用。
设备部门做好厂内车辆检审工作。
3.11供应部安全职责
3.11.1负责按计划采购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技术措施所需的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等,并保证其质量可靠。
3.11.2对采购的器材、设备、防护用品、器具必须有验收记录制度,并对上述产品的质量负责。
3.11.3对生产、试验、研究所需的新化学物品、采购时(包括国外进口)必须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安全使用和储运要求,并索取书面资料。
3.12财务部安全职责
3.12.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企业安技措施经费的规定,专款专用,定期核算。3.12.2对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安全教育培训等所需费用不得削弱。
工程部岗位责任制度 篇6
地面隐患整改工程责任事故追究管理制度若干规定
为了地面隐患整改工程有序进行,按照“五定”原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的指导思想。按照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的;地面隐患整改工程工期排序,提高地面隐患整改工程工作效率,特制定生产责任事故追究管理制度
一;职责划分(分管工程副矿长、副总)
1、隐患整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工程副矿长),负责对工程的立项。
2、组织编写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3、联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配合企管科制订合同条款。
4、各项隐患整改工程按照责任划分,分管副矿长确定专人负责(根据情况可设主、副负责人)。外委工程应在施工队伍进驻之前明确责任人,提前熟悉掌握工程施工方案、技术要求、管理流程、审核措施等。内部整改工程应在施工前制定施工组织方案。
5、负责各项工程的负责人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每项工程按照地面隐患整改工程工期排序进行对设备物质到矿时间提前督促,如果设备不能及时到矿,影响施工工期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全面影响整个工期的对主管责任人罚款500元。、企管科负责人全面负责对地面隐患整改工程的立项、设备材料上报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上报审批,对已审批的材料设备每天要进行督促落实,不得影响施工工期,如果影响工期的对责任人罚款100元。影响整个施工工期的对责任人罚款500元。
7、奖励
1、对隐患整改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与奖励,3万以下工程项目管理无差错、保证质量按时完成任务的给于责任人200-300元/项奖励。
2、在隐患整改期间提出合理化建议者,能够加快工期进度按贡献大小给与奖励。
调度室按制定的工期进行跟踪调度,工程项目负责人违反规定,拖延影响工期的按生产事故处理。调度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追查,拿出处理结果,并且每天调度会上进行通报。
二、隐患整改工程责任人现场管理规定;
1、工程开始前要下发工程开工通知单,开工通 知单要有施工方主要负责人签字。
2、严格一工程一措施。措施的审批程序符合相关规定,安全措施的贯彻要有签字,有贯彻记录。危险场所施工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警标等。
3、严格工程质量现场监督检查:
1、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必须有出厂证明、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合格证、规格、型号必须与施工设计方案相符合。
2、对隐蔽工程部分及重要环节必须旁站,严守死盯。
3、分项分段工程结束后要及时组织验收签单,严禁无验收而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4、不合格的工程要及时下发工程质量隐患整改通知单(整改后要组织进行验收)。
5、单项工程结束后要按规定组织工程竣工初验,并对初验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报郑州分公司。
四、进度控制:
1、施工现场应悬挂进度横道图,工程施工责任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绘制工期控制横道图并悬挂在调度室的墙壁上。每日收工后填绘进度并向调度室进行情况汇报。
2、严格按照合同工期或计划工期组织施工。矿方提出缩短工期的项目可协商整合同价款或增加奖励,除不可抗拒的原因外,施工方拖延工期时,工程负责人要及时下发追赶工程工期的通知单。
3、工程施工责任人(矿方)每日必须填写监工日记,详实记录天气、人员、材料投入及工程进度等内容。
五、企管科负责完善各项隐患整改工程的立项:
1、通用合同条款拟定、招标组织、工程项目方案及手续上报与审批签字、开工单、验收单的收集和管理。按期上报材料及设备采购计划,资金使用计划。财务科对验收合格的工程及时收集资料,依据合同条款及时进行结算。
六、奖 罚条款;
1、我矿隐患整改工程合同招议标责任人要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国家招议标相关规章制度。严禁收授投标中标单位现金或有价物质。如有发现招议标过程中违规违法行为的,敬请社会各界人士及全矿员工监督举报。
举报电话:0371-88887095 信
箱:hnhx666@sina.cn
2、对任何腐败行为的将按省公司相关制定严厉打击。
3、工程管理责任人要按时填写日记,不脱岗、空岗,按时汇报和填绘工程进度横道图,否则发现一次罚款50元。对工程拖延或质量不合格,不及时下发通知单的每次罚款100元。对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安全薄弱环节施工旁站不到位者每次罚款100元。对不熟悉管理程序、不了解施工方案的、岗位描述不正确的每次罚款100元。
4、企管科材料整理不及时,手续审批或拖延时日,每拖延工期一日罚责任人100元。工程项目管理副矿长因责任人学习、培训、事假而导致工程管理空岗的罚副矿长200元。
13万元以下工程项目管理无差错的奖励责任人
5、○200元/项。分公司招标项目管理无差错的奖励300元/项。
2工程管理水平与个人岗位工资挂钩,与双基考○核挂钩。(另行制定办法)3在隐患整改期间提出合理化建议者,按贡献大○小给予奖励。
以上制定的工程管理规范要认真学习执行,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理念,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创新开拓思路,转变工作作风,为我公司复工复产工作作出贡献。
河南国电能源东祥煤业有限公司
工程部岗位责任制度 篇7
1 《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新规定
1.1 体现了在医疗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地位平等的特征。
《侵权责任法》用专章11条(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54-64条)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本章对医疗损害责任的一些重要内容作了规定,包括医疗损害责任的界定与归责原则、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医务人员的过错界定、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药品和血液等造成患者损害的责任、医疗机构免责事由、病历资料的查阅复制、患者的隐私保护、制止过度检查以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等。这一章总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既要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保护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凸显了医患利益关系的合理平衡,体现了在医疗民事法律关系中医患主体地位平等的特征。在当前医患纠纷案件逐年上升,医患关系面临诸多冲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现状之下,这些规定不仅有利于公平合理地解决医患纠纷,及时化解医患矛盾,也有利于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统一了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和界定。
《侵权责任法》以“医疗损害责任”作为本章的名称,说明立法机关采用医疗损害责任这一概念作为医疗侵权行为的统称[1]。《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本条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损害,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方式的侵权责任[2]。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但在医疗纠纷案件实际处理过程中存在着法律适用“二元化”的现象,成为解决医疗纠纷中的突出问题。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条例》的这一规定比国务院198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医疗事故范围,已有明显扩大。但是,在医疗活动中仍有可能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外的其他原因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情况。同时《条例》第49条第2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这样,关于医疗纠纷的责任范围,实践中就出现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的二元现象,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法律适用也出现了二元现象。各方普遍认为,“二元化”损害了我国法制的严肃性和统一性,影响了司法公正,加剧了医患矛盾,亟需通过立法加以解决。《侵权责任法》增加了“医疗损害责任”一章,调整范围涵盖了医疗事故和非医疗事故。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的,统一适用本法的规定,从而有利于消除“二元化”现象[2]。
1.3 明确了医疗损害侵权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统帅和灵魂,是侵权行为法理论的核心[3]。关于医疗侵权的归责原则,美国、德国、日本这些法治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基本上都倾向于将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认定为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4]。但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活动中,举证责任的分担是依据2002年4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8项的规定,即“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换句话说,因医疗侵权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的是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这一“举证责任倒置”的过错推定归责原则遭致了许多非议。在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应采何种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第54条明确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该条规定表明,在确定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上,与《侵权责任法》中“产品责任”的第41条、“环境污染责任”的第65条,采用了不同的归责原则,体现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就应体现“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侵权责任法》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处理医疗侵权纠纷,既可以依法追究有关侵权者的责任,保护患方的合法权益,又可以维护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1.4 规定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及医务人员的说明告知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条规定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医务人员的说明告知义务,保障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该条规定明确了以下几点:(1)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的全过程都应尽说明告知义务;(2)在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时,需要征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书面同意;(3)如虽未尽说明义务或未取得书面同意,但并未造成患者损害的,不承担赔偿责任;(4)在已造成患者损害的情况下,虽已尽说明告知义务并征得书面同意,但并不一定可以免除责任;(5)在有证据证明医务人员有过错的情形下,书面同意中预先免责条款也属无效。在《侵权责任法》之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涉及知情同意权的规定。上述法律、法规对知情同意权的规定不尽相同,也存在冲突。应当说,《侵权责任法》作为新法实际上吸收了上述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内容。
1.5 规定了在诊疗活动中如何界定医务人员的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体现了一个重要概念,即注意义务。在现代侵权责任法上,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注意义务是侵权责任的核心要素。理解过失的关键在于对注意义务的界定。注意义务包含结果预见义务和结果回避义务,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将产生的损害后果有预见的义务以及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种后果的义务[5]。依照本条规定,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就是应当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尽到诊疗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诊疗行为符合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的有关要求。然而,医疗行为具有专业性、未知性、特异性等特点,医务人员即使完全遵守了具体的操作规程,仍然有可能作出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诊断或治疗。所以,不能仅凭事后被证明错误这一点来认定医务人员存在诊疗过错。关键要看在通常情况下其他的医务人员一般是否会犯这种错误。因此,本条规定的诊疗义务可以理解为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可以尽到的,通过谨慎的作为或者不作为避免患者受到损害的义务[2]。
1.6 明确了过错推定责任的特殊情形。
过错推定,是指为了保护相对人或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行为人只有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行为人才可以不承担责任。过错推定责任是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形态[6]。《侵权责任法》第58条明确规定了可以适用过错推定的情形:(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就可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因此,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只要能够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有关诊疗规范,就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2)伪造、篡改或者销毁以及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在医疗侵权案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经常采取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以及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的方式,以阻止患方获取证据,掩饰逃避自身责任。这些做法不仅损害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形象,加剧医患关系的对立,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程序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1.7 规定了医疗机构使用缺陷产品应承担连带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结合《侵权责任法》第二章有关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的规定,本条规定表明,医疗机构在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有缺陷,以及血液不合格的情况下,与生产者和血液提供机构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1.8 加强了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保护。
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是《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目的之一。《侵权责任法》加强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保护。具体表现在,第一、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免责的法定条件。《侵权责任法》第60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1)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上述情形中,即使存在患者受损害的后果,医疗机构也可免责。这些规定有利于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体现了对医务人员和医学科学的尊重。第二、强化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权利的保护。《侵权责任法》第64条进一步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9 明确了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处置权。
《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法律赋予了医疗机构履行必要程序后的单方行医权,也排除了医疗机构未经患方签字而拒绝抢救的理由,医疗机构有不得拒绝抢救的义务。医疗机构在紧急情况下的医疗处置权规定与《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的内容是相一致的。
1.10 规定了医疗机构其他应尽的义务。
一是,妥善保管病历等资料的义务。《侵权责任法》第61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二是,隐私保密义务和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2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三是,不得实施违规检查的义务。《侵权责任法》第63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
综上所述,《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有关规定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行医、依法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依法解决医患纷争、促进医学科学进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医疗侵权法律制度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毋容讳言,《侵权责任法》尚有一些“漏洞”,需要弥补或完善。
2 《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规定存在的漏洞
2.1 《侵权责任法》第57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何谓“当时的医疗水平” 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难以认定的问题。由于医疗水平受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医疗设施、医疗场地以及医疗行为本身的专业性、变化性、时代性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很难作出一个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认定,如何将其认定更加科学化、准确化、规范化并没有更明确的规定,此条在实务中可能会产生争议。
2.2 《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条规定可以理解为:若医务人员尽了告知的义务,并取得了患方的同意,对患方选择的方案造成的损害就不承担责任。对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一条款表面上实现了患方的知情权,实际上可能会加重患方的义务。其原因有三:第一、医方是专业人员、是医疗方案的制定者,对于医疗方案存在的利弊比患方清楚;第二、医方在说明医疗方案利弊的信息时,可能会进行诱导,引导患方选择医方制定的方案,从而使患方的选择权形同虚设;第三、因为医生不是自主决定选择方案,而是以取得患方的同意为前提。所以,医方把治病救人的职责,变相地转移给了患方。《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这条规定似乎可以弥补前条规定的不足,即医方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然而,此条用了一个“可以”,也就是说医方也可以不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且造成危害后果的,医方不承担责任。这样的规定是对医方“不作为”行为的默认。我们认为,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或配合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主治医生的批准,就“必须”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否则医方将承担相应责任。
2.3 《侵权责任法》中没有专门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也许立法者以为这仅是个程序问题,但实质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个重要的事实认定问题,也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是医疗纠纷案件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侵权责任法》对此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普遍认为,现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医学会鉴定和法医学鉴定“双轨制”鉴定模式,造成了司法适用的混乱。2005年9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给卫生部复函《关于法医类鉴定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关系问题的意见》规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二条规定,国家对从事法医类鉴定的鉴定人和鉴定结构实行等级管理制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方式与一般法医类鉴定有很大区别,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内容也不都属于法医类鉴定,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涉及的有关问题,如尸检、伤残等级鉴定等,属于法医类鉴定范围。对此类鉴定事项,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由已列入鉴定人名册的法医参加鉴定为宜。”此解释说明了医学会鉴定和法医学鉴定两者是有明确分工的。《侵权责任法》应当明确规定医疗过错和因果关系鉴定只能由医学会组织,司法鉴定不能参与;同时也可授权法院独立组织医学专家进行鉴定。2008年12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侵权行为法》(草案)中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问题是有明确规定的,即“患者有权要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务人员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医院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医疗事故鉴定可以由医学会组织进行,也可以由法院组织医学专家进行。[7]”草案的这一规定是可行的。当然,也可以通过制定《侵权行为法》的“实施细则”或“配套文件”形式具体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问题。
《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卫生立法和司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它必将为最终形成医患关系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施《侵权责任法》,避免与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立法机关应当以修正案形式或者最高审判机关以司法解释形式对于《侵权责任法》中的不足之处或者不明确之处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解释,以保障《侵权责任法》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修改和完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督促医疗机构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制订医疗规范;要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医疗机构应当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侵权责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对医疗纠纷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维权意识;重视病历资料的书写与管理;切实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等各项权益;遵守医务人员应尽的各项义务,恪守医疗规范和常规;加强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医疗工作制度建设,构建诚信与平安医疗机构。
参考文献
[1]陈现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释义与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270.
[3]杨立新著.医疗侵权法律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47.
[4]唐德华主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44.
[5]龚赛红著.医疗损害赔偿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9:164.
[6]魏振瀛主编.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681页.
校方责任保险制度质疑 篇8
根据2008年4月3日发布的《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有关规定,我国将在全国中小学校中推行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制度;所有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都应投保校方责任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保校方责任险所需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每年每生不超过5元;校方责任保险基本范围包括因校方责任导致的学生人身伤害,依法应由校方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1]。可以肯定,该通知的制定旨在保障学生的权利、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但这种责任保险制度无法取得法理支持,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背离宗旨的现象发生,产生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 谁之责任
责任,是指社会主体应对其所作所为承担的法律后果,或者法律规定社会主体必须予以履行的义务。就责任的本质来说,它是明确社会主体必须为一定行为,或者不得为一定行为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我们只要弄清了责任的主体,就实现责任的归属,也就可以判定行为后果的承担者。那么,作为校方行为过错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究竟属于谁的责任的呢?
自20世纪以来,政府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由消极的“守夜人”演变成积极的“干预者”与“参与者”,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推行福利政策。给付行政、服务行政成为政府新的职能,政府有义务提供公共设施以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享有,并最终实现福利国家。同时,随着权利观念的深入、人权思想的普及,公民的权利内容日益丰富,权利的类型也呈现多样性特征,形成了生存权利、社会权利、经济权利、发展权利、学习权利等诸多权利组成的有机体系。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同样得到了承认与发展。于是,设立公立学校,拨付足额的资金,并配备相应的教学和管理人员,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便是国家的法定义务。如此,公立学校应是国家履行义务的机构,公立学校的职能在表面上是教书育人,但从深层次,或从本质上来讲,它代表着国家执行公务、履行职责。
在理论界,学者们对于公立学校的法律地位已基本达成共识,公办教育机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组织。因为,《教育法》授权公立学校及其他公立教育机构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处分(包括开除学籍的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以及对之实施处分等[2]。这种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公立学校行使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行政权力,执行的是国家的职能,代表和实现国家的意志。显然,国家作为设立者、举办者,应当对公立学校的法律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这是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国家责任、机关赔偿”原则的体现,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
显然,把公立学校发生的事故归结为学校责任,实行校方责任保险制度是没有厘清国家与公立学校之间的关系,而是简单地把学校作为一个与国家相并列的独立的责任实体。这种做法不仅缺乏法理支持,而且在逻辑上产生了矛盾。依据校方责任保险制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保校方责任保险所需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公立中小学的办公经费是国家财政拨付的,这就意味着由国家财政来支付学校事故的保险费用。既言之,学校已被确定为责任主体,就应当由学校承担法律后果,为何由国家支付保险费用?如此,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就是一个国家支付保险费用,却由学校承担责任、保险公司理赔的矛盾综合体。
二、 何种赔偿
商业保险与国家赔偿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赔偿受损害人的利益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但就实质而言,保险属于一种商业行为,国家赔偿则是国家承担国家责任的法定形式。况且,商业保险与国家赔偿的各自的目的、功能、赔偿范围不同。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不能任意把它们相互代替或置换。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3]。国家赔偿是指国家和其他公权力主体为了补救其公权力措施给公民造成的特别损害而承担的公平财产给付责任[4]。
从设立的目的来看,保险和国家赔偿的设立都基于弥补损害,赔偿损失的宗旨。但保险侧重于风险的转移、分散,保险基础是潜在风险的存在。保险制度中的理赔往往是风险发生后,通过保险旨用的支付实现保险责任分摊。与商业保险不同的是,国家赔偿和国家的权力行使密切相关,它更倾向于损失的控制,是为了防止公权力的滥用给公民造成损害而设计的。虽然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是在赔偿事故发生后,但它预先设立的追偿制度表明它更主张通过事前的控制来达到预防和控制风险。因此,国家赔偿的功能包括了制约和预防功能[5]。国家赔偿功能中的“制约和预防”功能是保险所不具有的。这种制约和预防就是监督和督促公权力的依法行使。
从两者的赔偿范围来看,商业保险往往只赔偿直接损失、物质损失。这是由于保险制度中的可保利益原则决定的,可保利益必须是经济利益,这就限制了保险赔偿的范围。如,意外事故导致的精神损害是无法予以计量的利益,不能依据保险原则测定估算,从而为保险机制所排斥[6]。根据国家赔偿理论及有关国家的实践,国家赔偿包括精神损失、间接损失。如,1947年的《日本国家赔偿法》第4条第4款和1980年的《韩国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5款都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条款。此外,保险实行赔偿限额原则,无论实际损失是否超过保险金额,都以保险金额为限。而国家赔偿的数额以实际损失计算,不实行限额原则。
正因为商业保险无法替代国家赔偿制度,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学校事故国家赔偿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实行学校事故国家赔偿制度以法国为代表[7]。在日本,公立学校适用国家赔偿法,对受害者的损害赔偿请求,首先由学校举办者地方公共团体(加害者是县财政负担的教职工时,包括负担其工资的都道府县在内)接受……对私立学校不适用国家赔偿法,按照民法规定处理[8]。纽约州制定了《教师赔偿负担免除法》的专门法规,规定如教职员应予赔偿时,即由学区的教育委员会代为负担。此项立法深受教育界的推崇,随后有华盛顿州、加州、康涅狄克州等相继推行[9]。德国联邦责任法承认国家对受害人的直接赔偿责任……其赔偿的义务人包括具有全部或部分权力的公法权力主体,如联邦、邦、乡镇、公法上的社团、财团或营造物(如公立的医院、学校等)[10]。此外,我国台湾地区也实行了学校事故国家赔偿制度。可以说,利用国家赔偿制度处理学校事故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是否应借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有益经验、建立学校事故国家赔偿制度呢?
三、 权宜之计抑或长久之策
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第7条规定了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作为国家赔偿处理。至于“公立学校”能否成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虽然理论界持肯定的态度,但《国家赔偿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没有作出明确的答复。比如,《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义务教育法》都没有对学校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的规定。法律法规的阙如使学校事故的处理一直陷于困境。
不可否认的是,学校责任保险制度的实行会在一定期限内、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在校学生的权益,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校方责任保险制度似乎暂时填补了国家赔偿制度在处理学校事故方面的空缺。
然而,由于商业保险与国家赔偿是两种独立的赔偿制度。各自的功能及赔偿范围的不同,决定了利用商业保险代替国家赔偿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事故的相关问题,并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首先,由于商业保险制度缺乏“制约和预防”的功能,这种制度就无法监督和督促公立学校及教师依法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公权力”。如此,可能会导致个别的怠于履行职责,滥用权力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而言,保险制度虽然使学校、教师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轻,但学校事故是否能得到有效防止却值得我们深思。其次,实行保险制度,学校的经济负担并未彻底地解除。目前的校方责任保险合同条款基本上规定,学校及教师负有许多义务。如,学校的教职工遵章守纪,以及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的义务;对各类教学、建筑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修缮的义务;接受保险公司的安全检查,并落实合理安全建议的义务;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保险公司的义务。学校若不履这些义务,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11]。倘若,由于上述原因而发生学校事故,那么保险责任制度的作用将无法实现,因此,这种制度并不能彻底地为学校“减负”。而在许多国家,公立学校的教学、建筑设施属于“公有公共设施”,对于这种设施在维护、保养、修缮等义务上存在瑕疵而造成的学校事故,可以提出国家赔偿。此外,保险金额的有限性及保险制度不承保精神赔偿,同样暴露了校方责任保险制度在减轻学校经济负担方面存在的缺陷。
建立学校事故国家赔偿制度才是长久之策。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是1994年通过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加之法律固有的滞后性缺陷,当前的国家赔偿制度的某些部分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笔者建议有关立法机关应加快立法步伐,修改《国家赔偿法》的有关条款,扩大国家赔偿法的适用范围,把学校事故中学校承担的赔偿责任纳入国家赔偿;制定一些专门处理学校事故的法规以配合《国家赔偿法》的实施,健全学校事故的处理程序;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在政府教育支出方面分别设立教育经费支出和学校事故赔偿费用两项支出。
学校事故应包括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受到的所有人身伤害事件[12]。囿于学校事故种类的纷繁性、事故性质的复杂性、学校的法律地位差异性,国家不可能对所有的学校事故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在我国目前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的情况下,由于私立学校不是由政府设置的,对于私立学校事故的损害,国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须肯定的是,校方责任保险虽然有其局限性一面,但它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仍将有其“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08-04/15/content_945085.htm,2008-04-15/2008-10-05.
[2]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2.
[3] 龙卫洋.保险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
[4] 高家伟.国家赔偿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
[5] 马怀德.国家赔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0-12.
[6] 张念.保险学原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111.
[7] 刘静仑.比较国家赔偿法.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42.
[8] 李登贵.日本学校事故综述.见,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2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3.336.
[9] 夏利民.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见,郑贤君.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306.
[10] 皮纯协,何寿生.比较国家赔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154.
[11] 李理.评析校方责任保险条款的法律缺陷.教学与管理,2005(2):41.
[12] 劳凯声.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及责任归结问题研究.见,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三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4.128-129.
【工程部岗位责任制度】推荐阅读:
【酒店】工程部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09-13
建设工程公司管理人员岗位制度08-13
工程部文员岗位说明08-12
工程部机械工程师岗位职责经典06-25
超市工程部岗位职责06-06
工程部总工岗位职责07-17
安全责任书工程部08-08
园林工程部岗位职责08-20
工程部质量责任书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