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礼貌的小人儿 教案

2024-10-27

有礼貌的小人儿 教案(精选10篇)

有礼貌的小人儿 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有礼貌的小人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意识,鼓励幼儿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纸、笔每人一份。

2.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规培养。活动过程:

一、教师问:“小朋友们好。”

幼儿回答:“老师好。”

教师高兴地说:“你们真有礼貌。现在我向小朋友提个问题,你们平时是如何讲礼貌的?”(幼儿发言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内容画出简示图。

幼儿说:“每天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要鞠躬问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来园问好的简示图。

幼儿说:“小朋友应友好地在一起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朋友手拉手的简示图。

二、当幼儿对规则表达不清楚时,教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归纳总结。幼儿说:“小朋友摔倒,我把他扶起来。”教师画出这个情节的简示图,然后归纳为:别人遇到困难,我们应主动帮助。

幼儿说:“不能爬栏杆。”教师归纳为:应主动纠正别人的错误行为。

三、有些规则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

教师说:“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打断人家的谈话,但如果我们有急事非说不可,怎么办?”讨论后让幼儿知道要先说:“对不起,打扰您一下。”教师再把此情景的简示图画出来。

教师问:“小朋友和别人游戏发生矛盾时,如果你认为你有理,怎么办?”请幼儿讨论,最后确定规则:如果游戏时两人发生矛盾,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四、请幼儿给整幅图取个名字。

教师定为:有礼貌的小人儿是我。幼儿取的名字只要不离开“讲礼貌”的主题即可。

五、结束时,教师说:“请小朋友把这6条规则看图说一遍,然后画下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你在幼儿园是怎么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幼儿画图时,不要求和教师画得一样,只要能说明规则即可)活动提示:

1.本次活动30分钟。

2.本次活动应让幼儿充分发言,在大家发言后再画出规则图示。

3.讨论后的规则,可制成“图表”挂在室内明显处,作为“幼儿园小朋友守则”。自评: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不仅为其入小学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打好基础。“ 规则”对幼儿来讲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一来到幼儿园就遇到各种规则,如按时吃饭、午睡、游戏。但是幼儿年龄小,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还很差,他们的语言行动易受当时情绪和情景的影响,因此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特别是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就更为重要,这也是设计本次活动的主旨。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选用“图示”的手段,把幼儿应掌握的规则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画出情景的简示图,用来说明规则的具体内容,这样幼儿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记住。我用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和幼儿进行交流、沟通后确定规则,这样易被幼儿接受,幼儿记忆也较深刻。孩子们都是愿意进步、渴望被人夸奖的,我启发幼儿把图示中那个有礼貌的小人儿当成是自己,幼儿画的时候也画成自己,这是一种激励方法,让幼儿自觉有意识地像画中的小人儿那样做,这样比教师简单地说教效果好得

有礼貌的小人儿 教案 篇2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最初进入学术界始于1972年。此后, 跨性别交流在学术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跨性别交流的研究主要针对“中间范围”的交流, 即处于完全亲密和完全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之间的范围, 鲜有研究触及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礼貌问题。

绝大多数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网络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核心, 因此指向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探讨长时间的亲密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相爱的男女性结婚之前及之后的关系。亲密关系意味着亲密交流, 但亲密交流并不一定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Deborah Tannen曾写道:“在持续时间较长的亲密关系中, 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交流本质上是含糊的, 并且谈话的风格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期待着如果有爱, 就应该被理解。 (1992, P118) ……你和某人走得越近, 你们关系亲近的时间越长, 你开口时不得不失去的就越多。” (1)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交流机会最多,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将自然而然地拥有高质量的交流——正像在其他人之间一样, 由于不恰当的交流方式, 他们之间也会产生交流障碍, 而且亲密关系越近, 亲密时间越长, 交流状况就有可能越糟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Nessa Wolfson (1988) 和Janet Holmes (1995) 的研究表明, 陌生人之间以及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交流的某种特质相同——礼貌现象在陌生人之间及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几乎是缺失的。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障碍发生的重要原因, 文章论证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关注礼貌现象的必要性并提供交流策略来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一、性别与交流

(一) 作为亚文化的社会性别

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所有居住在人类社会中的男女性必定带着文化的烙印。 (2) 同时, 男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在较大的群体之内集体共享的象征性的思想体系”。 (3)

人生来就有不同的生物性别 (sex) , 它指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 在生物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 人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开始学习被性别化。Wood认为, 性别是“一个社会的、象征性的范畴, 反映了一个社会给予生物性别的意义。” (4) 由于受到社会和社会化的人们影响, 产生了社会性别 (gender) , 原本是生物范畴的生物性别通过吸收社会中的文化特性被性别社会化为男性和女性。

研究跨性别交流的学者非常关注影响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因素。对于儿童来讲, 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与被社会化为男性和女性的过程是同步的。Laurie P.Arliss在讨论与交流中的性别差异形成相关的有影响力社会因素时强调社会学习理论和模仿理论。根据她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 社会的代言人如父母、教师以及同龄人都是“社会化的人”。这些人们使用“积极或消极的、有形或无形的、微妙或激烈的”方式来“在孩子们被社会化的过程中塑造特定的性别行为。”模仿理论则解释父母、其他成年人以及来自于媒体尤其是电视的模特或榜样们给了孩子们“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印象。” (5) 她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化了的人。

Julia T.Wood则认为, “迄今为止, 我们集中在个人是如何学习社会性别的, 而社会性别严格来讲并不是个人的品质, 而是一套复杂的各部分相互关联的文化信念, 这些信念规定了生物性别的社会意义。” (6) 也就是说, 人是通过转化社会文化信念来学习如何被性别社会化的。Arliss和Wood都相信, 不管是被社会化了的人还是社会观念所影响, 学习被性别化意味着被社会化, 被和社会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Gudykunst认为, “如果文化这个概念指的是社会文化, 那么,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 亚文化群体是文化中的一个子集, 有着一些不与更大的文化群体中的所有人分享的不同的价值观、准则、或符号。” (7)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两种性别应该被归为不同的亚文化群体。通过不断地实践从成人的榜样以及与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行互动所习得的经验和规则, 人们逐渐证实了自己的性别身份。

(二)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跨性别交流

对语言和性别的研究最初进入学术界始于1972年Robin Lakoff的著作《语言与女性的地位》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 的出版。自此以后, 相关领域的大量研究就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现了。中国学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也在此领域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Gudykunst认为, “文化在人们背景中的易变性影响了他们的交流行为。” (8)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 他们的性别文化背景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交际行为。Deborah Tannen的著作《你就是不了解:对话中的男性和女性》在这个领域内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她认为至少存在着九种基于不同性别的交流风格:

1. 亲密——独立;2.关联——身份;3.包容的——排外的;

4. 关系——信息;5.和睦——报道;6.团体——竞争;

7. 问题——解决;8.新手——专家;9.倾听——演讲。 (9)

Tannen认为, 女性与男性的交流风格在以上九个方面不同。女性的风格倾向于连字号左边的风格, 而男性则倾向于右边的风格。Tannen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表明, 作为不同亚文化群体的不同性别对交流有着极大的影响, 并且交流风格在两种性别之间区别很大。对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不同方面的比较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在跨性别交流中了解彼此。

Samovar和Mills (1998:9) 强调, “交流包含着传达人们之间各种各样思想感情的方式。” (10) 人们每天都要有意识无意识地用语言或不用语言进行交流, 而交流与关系联系密切。Mark Knapp写道, “我们所有的交流都是发生在某种关系的背景之下的。”11Gamble and Gamble也认为“我们所有的关系共有的一件事情是交流。通过交流, 我们不仅建立、保持, 也收回和结束关系。……交流在一段关系中可以起到生命线的作用, 也可以是关系的丧钟。”12因此交流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一定是与关系相关的。交流不仅能够制造和改善, 也可以结束一段关系, 同时关系也会对交流产生影响。关系和交流之间的互动意义重大。

与跨性别交流相关的研究主要注重比较男女性之间语言上的不同, 许多研究集中在语音、词汇、句法、交流风格等的性别区别上。在这些研究中, Deborah Tannen (1992) 有关交谈风格不同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男性和女性有形成会话或交谈中不同尺度的倾向。他们彼此经常误解对方是因为他们有不一样的理解框架。Jennifer Coates (1986) 则对男性和女性在打断讲话以及控制谈话的话题、女性的风格比如讲话罗嗦冗长、附加疑问句的使用、诅咒或断言以及禁忌语等进行了研究。在语言与性别方面, 中国的学者如孙汝建 (1997) 主要集中研究中国的情况, 如身体语言的不同、中国男性和女性之间语言发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学者赵蓉晖 (2003) 研究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语音、词汇和会话风格方面的性别差异。以上的研究帮助人们认识到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性别区别, 因此促进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相互理解。但是了解两种性别间的差异仅是第一步, Deborah Tannen坦承:“尽管绝大多数人认为我对谈话方式方面性别差异的解释诠释了他们自己的经验——并且他们热切地提供自己的例子来证明它——一些人一听到提及性别就变得焦躁不安。少数人对于仅仅提出男性和女性不同变得生气。”13

很明显地, 在交谈方面单纯提出男女性的不同对于解决交流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找到提高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策略。

(三) 亲密关系和亲密交流

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种亲密关系,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亲密的一种——结婚之前和之后相爱中男女性之间的关系。Sternberg爱的三角形理论将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做了如下诠释:

Sternberg认为:“亲密关系可以通过审视三个成分来进行分析:亲密, 包括亲近、分享、交流、支持等情感;激情, 它涉及生理上的唤起以及同相爱的那一方结合的强烈愿望;而承诺涉及短期的对另一方爱的决定, 以及长期的保持这种爱的承诺。”14

在亲密、激情、承诺等三个成分的基础上, Sternburg爱的三角形理论介绍了八种类型的亲密关系, 阐释了亲密关系之间在深度和广度上是彼此不同的。因此, 可以断定, 亲密关系本身需要关怀, 以对它进行维护和改善。那种认为亲密关系一旦确立, 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将会消失的观点是不真实的。

那么, 亲密关系与亲密交流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呢?Marshall R.Singer在“亲密连续体”中提出, 将交流与关系结合考虑, 存在三类人际间的交流:

来源:Marshall R.Singer, 《文化交流:感性的方法》。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987) , 145.

为了解释这个图表, 他写道:“在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一端是完全客观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交流关系, 但在另一端则是完全的亲密交流关系。在这两种极端的中间是无穷范围的可能行为。”15图2展示的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关系”的组合体。审视这个“亲密连续体’”可知, 随着关系亲密度的增加, 交流的亲密度也随之增长。这就是说, 拥有最亲密关系的人们将同时获得最亲密的交流。但图2并未表明什么是亲密交流。Knapp and Vangelisti的研究给予了这个问题一个答案。他们提供了如下八个衡量不同关系中交流的尺度:

来源:Mark L.Knapp, Anita L.Vangelisti, 《人际间的交流与人的关系》。 (Boston:Allyn and Bacon, 1992) , 12.

Knapp和Vangelisti认为, 表1中的箭头表明:“当人们寻求更亲密的关系时, 这八个尺度中任一个典型的交流行为会从左向右移动 (不亲密到亲密) ;而当人们彼此之间变得更为疏远之时, 这八个尺度中的任何一种交流行为也将从右向左移动 (亲密到不亲密) 。”16

表1阐释的观点认为, 随着交流行为从左向右移动, 他们的关系从不亲密成长为亲密关系。尽管这八个尺度不会同时朝着一个方向移动——有些可能会朝左移, 有些朝右移动, 它们的确提供了一些有关亲密交流的重要特征。拥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以一种被称为亲密交流的方式沟通, 而亲密交流有着表1右部所示的八个特征。

(四) 亲密交流与高质量交流

亲密关系和亲密交流彼此联系密切, 但亲密交流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尽管亲密者之间社会距离最近, 而且有着最多的交流机会, 他们之间还需要交流策略来提升交流质量。

首先, Marshall R.Singer, Knapp以及Vangelisti对于亲密交流中所存在困难的研究显示“没有发现困难会根据关系类型从不亲密到亲密有规律地改变。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亲密和不亲密关系要获得有效的交流可能都有困难或者‘障碍’”。17同其他任何一种关系一样,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困难和障碍。美国学者如Deborah Tannen以及John Gray的一系列有关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著作表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彼此交流时有困难, 误解和争吵很容易在亲密者之间产生, 交流崩溃或中断的情况也不少见。John Gray (1992) 甚至将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的差距比喻为来自不同星球的人们之间的交流——男性来自于火星而女性来自金星。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流需要获得关注。Deborah Tannan认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那种“如果你们彼此相爱, 你们就能得到好结果”的老生常谈不一定是真的。相反, 你们彼此越相爱, 就有越多不切实际的对完美理解的期待, 以及更痛苦的对言外之意的误解。18

爱, 更确切地说, 亲密关系, 并非解决亲密者们之间交流问题万能的灵丹妙药。亲密交流与亲密关系共存, 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将在交流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更糟糕的是, 亲密交流有时候可能会破坏亲密关系。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需要策略以及努力来提高他们交流的质量。

其次, Gudykunst和Kim认为, “交流的质量指的是我们的交流放松、顺畅的程度, 涉及理解以及最低限度的交流崩溃。”19因此, 高质量的交流意味着轻松的氛围、高效的沟通以及最少的交流失败。亲密交流与高质量的交流在某些特征上有相同的标准。正如表1所介绍的, 亲密交流有着开明或丰富的、独特的、高效的、灵活的、顺畅的、私密的、自然而然的, 并且给予公开的评价等特征。诸如高效、灵活、顺畅、自然而然等特征与高质量交流的要求几乎一样。因此, 充分利用亲密关系的优势将帮助获得高质量的交流, 促进或是保持亲密关系对于亲密者们之间的交流意义重大。但是亲密交流并不等同于高质量的交流, 因为还有其他特征, 比如给予公开的评价, 将会很容易带来交流崩溃。因此, 为了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寻找帮助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的交流策略是必需的。

最后, Knapp和Vangelisti认为, “对一个共同身份的承诺”是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一。共同的身份指“两个个体的融合, 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融合, 会产生一种新的混合物。当然, 在新的混合体中仍然还有原先的两种化学物质的特性, 但是也拥有最初的化学物质中完全没有的特性。”20因此共同身份是一种新的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中除了保留着原先物质的特性, 还出现了新的特性。爱侣们可以用婚礼的仪式来宣布一个共同的身份, 或者通过承认彼此为男女性朋友来确定亲密关系。共同身份意味着共同的形象和利益——不管其中一方做了什么, 他或她都是代表双方做的, 每个个体的行为都代表了双方。一旦同意拥有统一的身份, 多半就会开始对彼此的指责。为了保持共同面子的良好形象, 亲密者们通常想要约束彼此。Deborah Tannen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伴侣们感到有权, 甚至被请求来纠正彼此, 因为他们是盟友。许多亲密的指责来自于想要改善我们伴侣和其他亲密者的愿望, 为了他们自己好, 也因为我们感觉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代表着我们。由于我们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 纠正彼此的机会无处不在。21

为了“改善和提高”彼此, 亲密者们很不幸地陷入了永不停歇的争论之中:到底是要满足共同的身份需要, 还是要保留个人行动和决定的自由?“亲密者们不断地关注着平衡个性和相互关系的尝试。”22事实上, 不停地为了共同的利益牺牲个人的自由是很困难的。亲密的爱侣们变成了亲密的批评家, 这是因为他们不断地想要努力平衡个人的和共有的需要。过多的批评将夺走亲密者们的亲密关系, 并毁掉他们之间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 亲密者们有时候也需要保持一些距离。存在于亲密关系基础中的障碍对交流没有好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长期的亲密关系中要保持高质量的交流是不可能的。将以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亲密者们非常需要交流策略, 以便获得高质量的交流。

(五) 寻找策略以改善交流质量

“交流策略”在二语习得中被定义为“语言使用者在计划进行表达的阶段意识到自身语言上的缺点所带来的问题, 为了表达好预期的意义而采用的策略。23“交流策略”在本文中也指解决语言问题的技巧, 但它由于没有使用在非母语讲话者身上, 因此与二语习得中的交流策略有不同之处。取而代之的是, 它是指用来解决说同一种语言的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产生的交流问题的技巧。

在寻找策略以提高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过程中, Nessa Wolfson (1988) 的互动“膨胀”模式吸引了作者的注意力:

来源:Janet Holmes, 《女性, 男性与礼貌》。 (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 1995) , 14.

Wolfson认为:“当我们仔细审视不同的言语行为在日常言谈中的实现方式时, 当我们根据参加谈话者的社会关系来比较这些行为时,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社会距离的两个极端——最小和最大的——似乎会引起非常相似的行为, 而更朝向中间的关系展示出显著的不同。”24

她发现人们对待陌生人和亲密者们的表现是相似的。同对社会距离处于中间关系的朋友们所使用的语言礼貌的数量相比, 亲密者之间和陌生人之间在交流中所接受的礼貌现象是最少的。Holmes进一步解释, “我们不对在社会距离连续体中处于这两个极端的人们使用大量清楚的语言礼貌操心。”25这是令人吃惊的, 然而却是事实, 尤其是在有长期关系的亲密者之间, 礼貌现象则更少。

Wolfson的“膨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交流中的真实情况, 但不应想当然地认为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相互交流时不需要语言礼貌策略。相反, 他们有必要有意识地使用语言礼貌, 因为他们之间不仅和其他人之间一样, 存在交流上的困难和问题, 而且在他们亲密关系的基础之中存在着障碍。亲密者们应该明白在他们之间的交流中语言礼貌的重要性。

事实上, 所有58位笔者访问过的夫妇都坦诚, 即使在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 礼貌也是必需的。当被问及并要求给予意见时,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都认识到了礼貌对于他们之间交流和关系的价值。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真的知道如何对他们的配偶表达礼貌。

二、礼貌策略与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

综上所述,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需要礼貌策略来提升他们之间交流的质量。作者认为, Brown和Levinson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可以用来提升亲密关系者之间的交流质量。

(一) Brown和Levinson礼貌策略的概念

Brown和Levinson有关面子和礼貌的理论最早是在剑桥1987年的论文系列《问题与礼貌》中发表的, 他们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Richard J.Watts认为, “礼貌中保留面子的观点来自于Brown和Levinson (1978) , 毫不夸张地说, 它为语言礼貌提供了一个范例, 该范例远不只是格赖斯准则 (Gricean maxims) 的延伸, 它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26

Brown和Levinson的著作《礼貌: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同其他把Grice的合作原则作为基础的理论不一样, 它开始于介绍Goffman的面子概念, 然后建立了一个关于礼貌的广泛全面的综合理论, 最终提供了策略。本文中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策略被选为交流策略, 是因为它们代表一套能够通过增进亲密关系、减少摩擦来帮助提高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方法。为了对这个理论的全貌有一个了解, 需要从面子概念开始。

1. 面子——国际和国内的诠释

面子是一个不易下定义的抽象概念。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这个概念来自Goffman (1967) 和英语的民间术语, 它将面子与遭遇尴尬、受辱、或“丢脸”的概念联系起来。因而面子是一种感情上的投入, 是会被丢失、保留、或者提升的, 并且在互动中必须不断地照顾到面子。一般来讲, 人们在互动中彼此合作 (并假定彼此的合作) 以保留面子, 这样的合作是基于双方面子的脆弱性之上的。27

Brown和Levinson清楚地给出了他们面子概念的来源, 并提供了它最明显的特征。面子被理解为需要不断照顾到的东西。人们必须合作以在互动中保留或提升面子。没有恰当的照料或是合作, 面子就会丢失。但面子是什么呢?Brown和Levinson试着在被他们称为积极和消极“面子需要”的两种愿望的基础上来解释它。他们认为, 消极面子指的是“每一个有能力的成年人对他的行为不受别人阻碍的需求”, 而积极面子是指“每个成年人对于他的需求对至少一些其他人来讲是值得想往的的愿望。”28

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讲非常重要。中国学者易中天认为面子的特征是:“一, 人人必备, 一旦丧失, 便‘没脸见人’;二, 可以替换, 有时会变大, 有时会变小, 有时还会丢光;三, 专供观赏, 有人看时挂在脸上, 没人看时束之高阁。”29看起来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讲差不多是有魔力的。易中天还总结道“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面子几乎主宰着中国人的一切。”30可以说面子在中国人生活中有着无所不在的影响力。对面子的需求不断地在中国人的日常对话中被表达出来, 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也不例外, 他们有着共同的, 同时也有各自的个人面子。有许多种面子可以被给予、丢失、保留。给面子意味着满足别人的面子需求。这就好像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有朝一日你也将被给予面子。保留面子需要作出努力。人们在交流中尽最大努力合作, 就是为了为彼此保留面子, 因为如果他们不共同努力, 双方就都没有机会保留面子。此外, 亲密者们还需要一起努力, 以保留他们在公众面前的共同面子。丢面子可能损失惨重, 甚至是致命的。

积极和消极面子需要非常重要, 但同时也很脆弱, 因为它们并不总是能够被满足。如果面子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那么面子就受到了威胁。当面子需要受到威胁时, 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在这种场合下被Brown和Levinson称为威胁面子的举动 (FTA) 。

2. 威胁面子举动的策略

Brown和Levinson认为威胁面子的举动是固有的行为, 因为“如果考虑到面子和理性普遍性的假设, 凭直觉就可知道某些行为从本质上威胁面子, 也就是说这些行为本质上与接受者以及/或者说话者的面子需要相悖。我们认为‘行为’是打算用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来做到的, 一句话可指向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31

由于威胁面子的举动在交流中是本来固有的, 需要通过使用必要的策略把对面子的威胁最小化。Brown和Levinson认为有两种策略做威胁面子的举动——不公开策略 (off record) 和公开策略 (On record) 。使用不公开策略时, 听话者 (Hearer, 此后以H指代) 能理解到不止一个不明确的意图。Brown和Levinson认为, 使用不公开策略, 说话者 (Speaker, 此后以S指代) 通过提供若干可起到保护作用的解释方式, 使得自己能够“置身事外”。他不能够被抓住承认自己的行为只有一种特定的解释。因此如果一个说话者想要实施一个威胁面子的行为, 但是又想要避开实施这个行为的责任, 他可以用不公开策略来行事, 让接受这个行为的人来决定怎样理解它。32

不公开策略使用在当S想要通过提供模糊的信息来避免承担做了威胁面子行为的责任之时。不公开策略将不被建议在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 因为这种策略不但不能提高亲密者间的交流质量, 反之, 那种认为对方推卸责任的感觉将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公开策略适用于当S的交流意图对参与者来讲很清楚的时候。解释公开策略时, 需要了解什么是补救行动 (redressive action) 。“补救行动对接受方来讲是‘给面子’的行为, 是指抵消威胁面子的行为中潜在面子损失的努力, 是通过某种方式, 或进行某些增减来做威胁面子的行为, 这方式或增减清楚地表明并不打算或想要有对面子的威胁。这种补救行动根据所强调的是哪方面的面子 (消极或积极) 可采取两种形式中的任一种。”33因此补救行动是用来通过指出S并没有冒犯H的面子以拯救威胁面子的行为。它一方面关注H的面子, 另一方面, 它是一种“给接受者面子”的行为。

公开策略有三种, 包括完全公开策略 (bald-onrecord) 、积极 (positive) 和消极 (negative) 礼貌策略。当S选择直截了当地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而没有补救行动时, S就是在使用完全公开策略。Brown和Levinson指出, 就他们自己的意图来讲, 完全公开策略是作为“与格赖斯准则 (Grice 1975) 一致”来对待的。34在日常交流中,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在交流中最常用的就是完全公开策略。他们常常没有补救行动, 以一种直接和清楚的方式交流。但完全公开策略并不总是很有效, 尤其是当S与H相处得并不和睦时。为了表达对另一方感情的关注, 并保持和睦关系, 以便为交流构建畅通的渠道, 亲密者们之间需要有补救行动的策略, 如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是针对H的积极面子, 补偿他对自己的需求 (或者行为/获得的东西/从这些东西当中获得的价值观) 应被认为是可取的期望。35积极礼貌策略帮助与H通过三个宽泛的机制表达赞赏、共同分享相似之处或需求, 这三个机制包括“声称共同的立场”、“表达S和H是合作者”以及“满足H的需求”。Brown和Levinson认为:“积极礼貌的语言实现在许多方面仅代表着亲密者之间正常的语言行为, 诸如对彼此个性的兴趣和赞同、暗示有共同需求和知识的预先假设、含蓄地认定互惠的责任或需求的自反性等等都常常在他们之间交换。”36

积极礼貌策略代表亲密, 它帮助缩小社会距离并在谈话者之间保持一种亲密感。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和女性需要常常依靠它们来促进或者保持亲密感。

Brown和Levinson认为消极礼貌是“针对接收者消极面子的补救行为:他对于行动自由不受阻碍和所关注的不受妨害的需求。这是尊重行为的核心……”37消极礼貌帮助表达S对H拥有行动和决定自由的消极面子需求的尊重。因此S使用消极礼貌来满足H的消极面子, 以避免摩擦。Brown和Levinson为使用消极礼貌策略提供了五种动机, 但他们同时指出, 这些“并非说话者可以用来在语言上实现消极礼貌仅有的几种动机……。语言输出可以是所有一般而言用于制造社会“距离”的有用形式 (正如积极礼貌的实现是使社会距离最小化的形式) ;因此每当说话者在互动中想要踩交际刹车之时, 就可能用到它们。”38

尽管有不只五种动机来使用消极礼貌策略, 它们的功能却是确定的:扩大交流者间的社会距离。通过在亲密者之间放置一个“刹车”, 消极礼貌策略帮助保护人对自由的本能需求。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应用这些策略来保持适当距离, 尤其是当他们由于距离过近感到受伤害时。

3. 对礼貌策略和性别的相关研究

有关礼貌策略和性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回答两个问题上:哪种性别更礼貌, 以及哪种性别使用某种特定形式的语言礼貌更多。

Janet Holmes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礼貌, 并且在互动中更多地使用积极的礼貌或者以语言支撑的礼貌。”39Jennifer Coates表示, “女性使用极端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男性的言谈更实际。”40当尽力探求女性比男性更为礼貌的原因时, 研究者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男性具有支配力。Dale Spender (1980) 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男人制造了语言》代表了语言是由男人制造并主要仍由男性支配的观点, “体现了一种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压迫——所谓‘周公制礼, 不免为己谋’。”41这些研究尽力想要回答以上所提到的两个问题, 对礼貌和性别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但并未触及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礼貌策略在本文中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它们与跨性别亲密关系相关联。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尽管社会距离最近, 他们还是需要应用礼貌策略来提升交流质量。

积极礼貌策略通过寻找相似点和表达赞成和赞美来帮助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消极礼貌策略被用来保持适当的社会距离, 表达尊重和提供行动和决定的自由, 以此来减少摩擦, 并使得顺畅的高质量交流成为可能。一句话, 有意识地使用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能够通过开发利用亲密关系的优势和适当、适时地调整距离来帮助提高交流的质量。语言礼貌指“人们通过使用语言来表达礼貌”的方式, 42本文的研究集中在以语言进行交流的礼貌策略上。

(二)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积极和消极语言礼貌策略的几点提示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交流有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 亲密关系本身有一些高质量交流的特点, 保持或促进亲密关系是提高交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另一方面, 在亲密关系形成的基础之中存在着的障碍会妨害交流顺利进行。因此, 为了保持交流渠道畅通开放——这是进一步交流的基础, 有时候必须要在亲密者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亲密者之间适当的距离将不会使他们彼此疏离, 相反还将使得他们拥有适度行动和决定的自由。最后,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的交流和任何一种跨文化交流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Song Mei Lee-wang认为,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社会距离很近, 他们在家里的权利是平等的。43这一点需要提请注意, 它是本文讨论的基础。当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想要使用礼貌策略时, 首先应注意估量礼貌的程度。过大的距离会使亲密者彼此疏离。“越礼貌越好”在亲密者之间不会很奏效。亲密者们应该在使用礼貌策略时把握好尺度。其次, 由于亲密者们声称有共同身份, 他们分享着共同的面子, 同时也有各自的面子。在某些场合应用礼貌策略时, 要么牺牲共同面子, 要么牺牲个人的面子。由于礼貌总是有其发生的背景, 亲密者们应该衡量好哪个面子需要在哪种情况下更为重要。第三, 不同策略通常共同合作来改善交流, 没有规定表明一次只能用一条策略。实际上, 不同的策略常常被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高质量交流的目的。

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由于拥有最亲密关系的一种而显得很独特。使用语言礼貌策略时, 应该充分注意这种独特性。

三、结语

男性和女性属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 尽管说同一种语言, 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交流困难和障碍, 这与任何一种其他形式的跨文化交流一致。仔细考察亲密关系, 可以看到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在彼此的交流中的确需要礼貌策略。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在亲密者之间减少摩擦、保持和睦融洽的重要性。

作为文中的交流策略, 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礼貌策略可以而且必须在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使用, 因为有意识地应用礼貌策略能够通过利用亲密关系、减少摩擦来帮助提升交流的质量。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语言礼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帮助提升亲密者之间的交流质量, 而且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摘要:美国学者Nessa Wolfson认为, 与社会距离处于中间位置的人群相比较, 处于两个极端的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们之间同陌生人之间一样, 在交流中极少使用语言礼貌。本文主要研究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使用语言礼貌策略的必要性, 同时将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作为提高具有亲密关系的男女性之间交流质量的策略进行了介绍。文章认为, 用于增加亲密、减少摩擦以提高交流质量的礼貌策略不但可以, 而且有必要应用在具有亲密关系的跨性别交流中。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两个小人儿 篇3

你好!

我十五,初二。丑女一枚,这可能就是他不要我的理由吧。因为我疯狂的追求,我们展开了一场七天的恋爱。他一开始就是玩玩的,是我当真了。哈,我以为他真会被我感动,可我错了。

满校园追着他照相;满教学楼追着他跑;看他骑车离开我的眼线;给他叠一百零一颗星星,里面写满对他的爱,却没勇气送出去……

那时他喜欢的她是我的朋友。从没想过他是那样一个人,被他的表面骗了。长相是会骗人的。

有天上学路上,遇见他。深呼吸,站到他的前面,“嘿,我喜欢你。”他好像很羞涩地低下头。现在才知道那有多虚伪。我又很放肆地说:“做道选择题吧,我喜欢你,A,你跟我谈;B,我跟你谈;C,咱俩谈。”

他抬头,“啊,那D呢?”

“呃,没D,今晚给我答案吧。”我把手机号写到纸条上塞给他。晚上收到他的短信:“ABC我都选了,但要保密呐。”我当时就特没用地答道:“行,不告诉别人。”

就算我们所谓的恋爱的几天里也从来没正面说过一句话,他老是躲着我。七天后他来短信说:“我们不合适,你别来烦我了,我有女朋友了,别恨我。”

后来他一个月换了仨对象。那一阵儿真的很喜欢他,现在也是。我还曾经用刀子往手臂上划了几道,不疼。不知道是谁告诉他这事儿的,他来短信了——

“我真的不喜欢你,我不想说谎不想骗你更不想骗自己。”

“我不知道你能这样,对不起,原谅我吧,求你了。”

“我真的强迫不了我自己,我不是有意的,不知道伤你这么深。”

我回了句:“姐不需要你怜悯。你可以闭嘴了!”

他真的闭嘴了,这是我想要的?手机安静了,我也安静了。

他哥是我挺好一哥们儿,他哥说:“你别想那么多了,他就是一傻子。”

他认的干姐Y也是我的好姐妹儿,Y说:“我帮你骂他,你别难受了。”

他那时候那么喜欢Y,他就觉得他姐对他好,Y不肯告诉我他喜欢她。我也假装不知道。

后来Y问我:“你都知道了啊?”

我笑,“Y,你也喜欢他吧?”

Y说:“我有男友的,你知道我俩不可能,我就是他姐。”

我说:“Y如果你跟你男友分了,请给他一个机会。”

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我用小号加了他,他也认我当姐了。当然他不知道我是谁。可是在我生日那天,他发现了对方是我。他打电话进来,大声质问我:“你烦不烦啊?”我无语,他在电话那边又说:“别装死啊,真卑鄙啊你,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人!”

我旁边的朋友都抢手机要去骂他了,我把电话挂了,说:“本来就是我的错,是我骗他了。哈,我活该啊我。”

朋友说:“你真不值,他什么都不知道。”

我笑,“今天我生日诶,被他骂卑鄙,算是礼物吗?”

现在对他还是那么那么喜欢,但是不敢再溢于言表了。我怕了,伤怕了。

付洋姐姐,我怎么办?

燕儿

把心儿禁锢在偏执幻想中的燕儿:

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段子在网上被转载了很久:“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勤奋小人儿和一个懒惰小人儿,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他们就会打架。小学时,勤奋小人儿经常把懒惰小人儿打得落花流水;初中时,就打成平手了;到高中后,就是懒惰小人儿经常获胜了;可是到了大学我忽然发现他们不打架了,MD,勤奋小人儿被打死了!”哈哈。

当然姐姐不是要给你讲勤奋和懒惰,姐姐要告诉你的是我们每个人的体内的确都有两个小人儿,他们经常互相钳制、互相影响,来平衡我们的生活。姐姐不大相信你是一枚丑女,男生对丑女是有免疫力的,他们不会迅速接受丑女的直接告白。以此姐姐断定,对你的容貌做出不公正负性评价的那个你体内的小人一定是偏执小人儿!其他证据如下——

你曾经毫无心理负担地向自己朋友的男朋友告白;你认为那为期7天的根本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交往是恋爱;在和他的关系闹掰之后,你不仅自残,还凶猛地对他进行骚扰——是的,那就是骚扰!

你的每个步骤都那么激烈,并且毫无克制,妹子,你体内的“理性小人儿”是不是已经被“偏执小人儿”打死了啊?

呵呵,别害怕,开个玩笑。姐姐从来不相信哪一方面的小人会被打死,他只是暂时睡着了而已。既然你问我,你该怎么办,那姐告诉你,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用力地唤醒你体内的“理性小人儿”,让它来主持一下大局。

想想看,你的爱与你喜欢的人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人家不喜欢你,你的爱就是你自己个的事儿。干吗非要言表?言表的结果你已经看到了,他不开心,你受辱,双输的事儿,为吗非做?

再想想看,他空有其表,他有女友还答应你的告白,他一月换仨女友——人品多差啊——这样的男孩子你找来就是为了虐待自己的吗?

你有一千个理由不和他在一起,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他不想交往)不能和他在一起,你还非要无数遍地告诉他“我喜欢你”,诶,诶,诶,那个理性小人儿,你来回答一下这是咋回事儿!

付洋姐姐

有的时候,谁都难免成为一株发呆的小草,没人爱,没人暖,有事儿只能随风倒。表怕,表怕,到付洋姐姐这里来避一避,风吹一会儿就散了呢。

Email:fuyangjiejie@sina.com

寄信:130021 长春市清华路156号《中学生博览》发呆草(收)

[编辑:付洋]

有礼貌教案 篇4

布偶娃娃三个;积木搭成的一个幼儿园,一个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三位客人,让我们一起跟他们问声好。

教师出示三个布偶娃娃

幼:布偶娃娃你们好!幼儿齐说

同时老师带着布偶娃娃们向小朋友们问好

评析: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师是一个观察者,课程应该建立在对幼儿兴趣的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用布偶娃娃导入活动,有效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自然地进入了本节活动的主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布偶娃娃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他们是怎么做的?下午回家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创设娃娃早晨入园、离园时问好和道别的情境

提问:小朋友们,娃娃是怎样向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幼1:娃娃说,老师早!再见!

幼2:娃娃鞠躬说老师早!老师再见!

师:恩,布偶娃娃们都很有礼貌,见到老师或同伴会鞠躬问早、问好,下午回家会向老师、同伴说再见,他们是有礼貌的好宝宝。

评析:教师表演布偶娃娃问好,引发幼儿模仿。老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的安排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用语言大胆的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儿歌《好宝宝,有礼貌》

师:今天老师和宝宝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好宝宝,有礼貌》

老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好宝宝,有礼貌, 好宝宝,有礼貌,

看见老师问声早, 看见同伴问声好,

回家会把手儿招, 回家会把手儿招,

“老师,老师再见了。” “xx,xx再见了。”

师:老师读一句,宝宝们跟着老师读一句。

幼儿跟着老师朗读儿歌两遍

师:刚才我们看到布偶娃娃是怎么像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现在请宝宝们一边跟老师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幼儿在朗读的同时做握手、鞠躬、再见等动作

评析:由于小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还不够完善,所以老师的领读十分重要。同时,老师结合先前的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儿歌意思的理解。但我觉得在这个环节老师应该对幼儿的字词发音方面多加关注,因为该首儿歌中涉及翘舌音方面的很多,幼儿在这个方面很容易读错,教师应及时的进行纠正、指导。

三、改编儿歌

师:现在呢,老师想让宝宝们把儿歌里面的一些东西改掉。例如,我们下午回家时看见了乐乐乐乐为小小班的一名小朋友,我们应该说“乐乐、乐乐再见了!”

老师请小朋友们上台尝试改编儿歌,并引导幼儿付诸身体动作向同伴问好。这时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

评析:这个改编虽然很简单,但对于小小班幼儿来说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也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进一步把握,培养其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小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跟宝宝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儿歌《好宝宝,有礼貌》,我们宝宝们以后看见老师和同伴都要有礼貌的问好,回到家时还要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问好,这样我们的宝宝才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总评:

《我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教案 篇5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布偶娃娃三个;

2、积木搭成的一个幼儿园,一个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三位客人,让我们一起跟他们问声好。

(教师出示三个布偶娃娃)

幼:布偶娃娃你们好!(幼儿齐说)

(同时老师带着布偶娃娃们向小朋友们问好)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布偶娃娃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他们是怎么做的?下午回家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创设娃娃早晨入园、离园时问好和道别的情境)

提问:小朋友们,娃娃是怎样向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幼1:娃娃说,老师早!再见!

幼2:娃娃鞠躬说老师早!老师再见!

……

师:恩,布偶娃娃们都很有礼貌,见到老师或同伴会鞠躬问早、问好,下午回家会向老师、同伴说再见,他们是有礼貌的好宝宝。

二、学习儿歌《好宝宝,有礼貌》

师:今天老师和宝宝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好宝宝,有礼貌》

(老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好宝宝,有礼貌,好宝宝,有礼貌,

看见老师问声早,看见同伴问声好,

回家会把手儿招,回家会把手儿招,

“老师,老师再见了。”“XX,XX再见了。”

师:老师读一句,宝宝们跟着老师读一句。

(幼儿跟着老师朗读儿歌两遍)

师:刚才我们看到布偶娃娃是怎么像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现在请宝宝们一边跟老师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幼儿在朗读的同时做握手、鞠躬、再见等动作)

三、场景游戏:打电话。

设置场景,我首先示范打电话:“喂,你好,……再见。”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请几个小朋友接电话。最后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让幼儿在设置的场景中练习礼貌用语。

教学反思

讲究礼貌卫生 做文明新小人 篇6

为响应创建文明镇、文明市的号召,近日,新浦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明礼貌宣传实践活动。

看,利用大课间时间,学校环保小卫士们手提垃圾桶,认真、仔细地寻找隐藏在校园死角的垃圾,用自己的双手,为创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听,班队课上,同学们更是对做文明新小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今后的行动方向。1.保持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展新小文明卫生形象。2.不买小摊小贩的食物,坚决向路边摊说“NO”。3.加强文明礼仪学习,养成校园内外要言行举止文明的习惯。4.以学生自己为桥梁向家长、社会宣传创建文明市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有礼貌的小人儿 教案 篇7

即使在西天的净土,当唐僧师徒取经到此,依然会遭逢阿傩和伽叶两个小人的勒索与为难,更遑论我们的是非人间了。那么再想一下,小人是怎么出现的?其实最大的诱因就是利益,最主要的心理就是不平衡,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我得不到,也不要让你得到,即使你得到了,也要让你不舒服。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呢?就像上面所说,为利益眼红,而且有不平衡心理,也具备那些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得到的想法,这算小人吗?这当然不算,这充其量只是具有了小人之心而已。我们大可不必嘲笑,仔细回想,我们同样会有太多的时候,具备这样的小人之心。这种小人的思想和心理,在长时间的酝酿和积累下,就会在某一天付诸行动,那么性质就一下子变了。

既具备了小人之心,又付出了小人之行,这才是真正的小人。

小人在这个世界上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就像故事中说,两个人看见一家院子里有一棵结满果子的树,便商量着跳墙进去偷些果子。其中一个先跳了进去,然后在里面喊另一个:快进来,他家没人。于是另一个也翻墙而入,结果掉进了粪池,而先进去之人正在粪池中大笑。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心理和小人做法,我不能自己倒霉让你看笑话,要倒霉大家一起,谁也别笑话谁。

由此可见,在被小人整过之后,以后再遇见类似的情节,就会有心理防备。小人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上了一课又一课,才能让我们越走越顺,避开许多陷阱。而且小人的存在,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了处世之道,历来怎样与小人相处,都是人际关系中的大学问。比如,就像北宋大将曹彬出征时,要求把小人田钦带在身边,这就是大智慧。不让小人有机会在背后放冷箭,还把小人和自己绑在一条线上,在有共同的利益时,小人还是可以合作的。

人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学校,让我们学会许多东西。其实,真正的学习,都是来源于教训。而在教训中,多半是有小人存在的。有人至此会有疑问:若世间没有小人,就不会有各种阴谋陷阱,就无须去学那些在小人身上才能学到的东西了。话是如此,可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小人,这种假设永远不可能成立。所以,和小人学到的东西,永远都是必要的。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人心繁杂,面对任何一个人,都要有一分防备,就像防备小人那样。所以就要了解小人的心理,这样才能走到小人的前面,看清他们的意图。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也要具备小人的心理,才能躲开许多防不胜防的陷阱。不去害人,但要知道怎么害人,这是一种自卫。就像可以不杀人,但身上一定要带把刀。可以有小人之心,不可以有小人之行,这是生存在这个复杂世间的底线之一。

理想中的世界虚无飘缈,而身畔的生活才是真实的人间。是小人才使得这个人间更精彩,或许是一种挑战,或许是一种历练,只有走到高处,高得让小人们只能仰望,才会发现,小人其实是这个世界的点缀,他们,只纠缠身边和他们同一水平线上的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人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编辑/杨逸)

有礼貌的小人儿 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孩子们讲礼貌的好习惯。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使用常用的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电话一台

活动过程

一、学会打招呼

1、带来布娃娃与孩子打招呼

2、孩子与布娃娃打招呼

3、出示词语:您好、你好、早上好

4、小结:告诉孩子与人见面时要有礼貌地打招呼

5、拓展:与人分别时该怎么做?

二、学习打电话

1、教师示范接电话,提示孩子要用上“你好”、“请问”、“再见”等礼貌用语。

2、孩子学习接电话

3、孩子互相打电话

三、学会感谢

1、教师帮女孩子梳头发

2、引导孩子对老师说“谢谢”

3、小结:告诉孩子在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而面对别人对自己说“谢谢”时,应该说“不用谢”。

教学反思

1、利用小朋友喜爱的布娃娃来吸引孩子参与活动,孩子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热情,在问候的时候声音也很甜,不会像平时早上来园向老师问好时一样大喊。

2、孩子们在互相打电话时,有的孩子缺少老师的提示时就会一片茫然,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对个体多一些关注,及时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3、在学会感谢这一环节时,应该再延伸一下,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谢谢。

有礼貌的小人儿 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获得愉快的感受,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2、能感知方位,能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讲话。

活动准备:

1、活动场景一:去小鸭家的路上。(有森林、小河、草地等)

2、活动场景二:小鸭家。(有小床、小桌子、小椅子以及各种玩具)

3、小鸡头饰每人一个,母鸡头饰一个,小鱼或小虾的图片若干。

4、一大班幼儿扮小鸭,一师扮大灰狼,音乐磁带。

5、幼儿有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以鸡妈妈带小鸡去鸭哥哥家做客引起幼儿兴趣。

1、师: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鸭哥哥接做客,那么咱们做才是有礼貌的小客人呢?

2、幼儿讨论:见到鸭哥哥时要问好,说:“鸭哥哥你好!”;鸭哥哥请吃东西时要表示感谢,说:“谢谢你,鸭哥哥”。

3、师:我们去鸭哥哥接做客还要带写小礼物送给它,大家说说带什么好呢?(提示幼儿:鸭哥哥喜欢吃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鱼和小虾的图片。

二、师生一起出发去小鸭家。

1、师:宝宝们,小鸭哥哥的家很远,大家一定要跟着妈妈走。来,轻轻走多草地,这儿有条小水沟,跳一跳,跳过去……

2、播放大灰狼的音乐,一师扮大灰狼出场,师:哎呀,不好了,大灰狼来了,宝宝们快快找个地方躲好,妈妈没有叫你们,可千万不能出来!

3、“大灰狼”:咦?真奇怪!,!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刚才明明看见有一群小鸡在这儿,怎么一眨眼就不见了呢?

唉,我又要饿肚子了!慢慢走下场。

4、师:宝宝们快出来,大灰狼走了,刚才可把妈妈吓坏了,不过我的宝宝本领真大,都躲得好好的,大灰狼一个也没有找到,快告诉妈妈刚才你躲在哪儿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躲在哪里,提醒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

三、来到小鸭家里。

1、引导幼儿向鸭哥哥问好,送礼物给鸭哥哥。

2、鸭哥哥说:“谢谢你们!我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去找一找吧!”(引导幼儿找东西,找到后说:“谢谢你,鸭哥哥,我在××找到了××,再次引导幼儿运用一定的方位词。)

四、小鸭小鸡随音乐《小鸭小鸡》表演两遍,结束。

活动延伸:

将头饰放入表演角,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带头饰玩“捉迷藏”游戏,要求幼儿说出:我躲在什么地方,并运用一定的方位词。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曹彬对付小人有一招 篇10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大军征讨南唐。临行前太祖交给他一把尚方宝剑,说:“副将以下,不听命者斩之。”接着又问曹彬还有什么要求。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属下另一路的指挥官。太祖知道田钦祚为人不咋地,尽管很疑惑,还是批准了曹彬的请求,看来曹将军自有道理。部下们也跟着莫名奇妙。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爱在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把他弄到军中呢?

事后,曹彬曾对心腹语详其情:“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要很长,需要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自己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这很有可能坏了大事。而这个田某就极有可能是这样的货色。要防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以此堵住他的嘴。即使他闹事也不怕,咱手里有尚方宝剑嘛!”

原来如此,曹彬果然高明,其用意深远,令闻之者都钦佩不已。

(编辑/袁恒雷)

上一篇:创业收入模式一共四种下一篇:我真高兴考试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