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方式

2024-07-07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方式(通用8篇)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方式 篇1

国外十种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方式

1、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EPC总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全过程的总承包,并负责试运行服务(由业主进行试运行)。EPC总承包又可分为两种类型:EPC(max s/c)和EPC(self-perform construction)。

EPC(max s/c)是EPC总承包商最大限度的选择分承包商来协助完成工程项目,通常采用分包的形式将施工分包给分承包商。其合同结构形式是:

EPC(self-perform construction)是EPC总承包商除选择分承包商完成少量工作外,自己要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其合同结构形式是:

2、交钥匙总承包(LSTK—Lump Sum Turn Key)

交钥匙总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向业主交付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交钥匙总承包也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总承包商选择分承包商分包施工等工作,其二是总承包商自行承担全部工作,除少数必须分包的内容外,一般不进行分包。交钥匙总承包的合同关结构与EPC工程总承包的合同结构是相同的。

3、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EPCm —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management)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负责施工管理。施工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但接受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商的管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商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全面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承包的合同结构是:

4、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EPCs —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superintendence)

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监督施工承包商按照设计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等进行施工,并满足进度要求,同时负责物资的管理和试车服务。施工监理费不含在承包价中,按实际工时计取。业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并进行施工管理。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的合同结构是:

5、设计、采购承包和施工咨询(EPCa—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 advisory)设计、采购承包和施工咨询是指承包商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和采购,并在施工阶段向业主提供咨询服务。施工咨询费不含在承包价中,按实际工时计取。业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并进行施工管理。设计、采购、施工监理承包的合同结构是:

6、项目管理承包(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PMC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PMC的费用一般按“工时费用+利润+奖励”的方式计取。PMC是业主机构的延伸,就从定义阶段到投产全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对业主负责,与业主的目标和利益保持一致。

对大型项目而言,由于项目组织比较复杂,技术、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业主往往都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作为PMC承包商,一般更注重根据自身经验,以系统与组织运作的手段,对项目进行多方面的计划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比如,有效地完成项目前期(FEL)阶段的准备工作;协助业主获得项目融资;对技术来源方进行管理,对各装置间的技术进行统一和整合;对参与项目的众多承包商和供应商进行管理(尤其是界面协调和管理),确保各工程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力求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成本最低。PMC可分为三种类型:

(1)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还承担一些界外及公用设施的EPC工作。这种方式对PMC来说,风险高,而相应的利润、回报也较高。

(2)代表业主管理项目,同时完成项目定义阶段的所有工作,包括基础工程设计、±10%的费用估算、进行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和主要设备供应商等。

(3)作为业主管理队伍的延伸,负责管理EPC承包商而不承担任何EPC工作,这种方式的风险和回报都比较小。PMC的合同结构是:

PMC方式与EPC方式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7、项目管理组(PMT—Project Management Team)

PMT是指工程公司或其它项目管理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与业主共同组成一个项目管理组,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在这种方式下,项目管理服务方更多的是作为业主的顾问,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质量控制的风险较小。PMT的合同结构是:

8、设计、采购承包(EP—Engineering、Procurement)

设计、采购承包是指承包商对工程的设计和采购进行承包,施工则由其他承包商负责。其合同结构是:

9、施工管理(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代表业主进行施工管理。其合同结构是:

10、设计、采购、安装、施工承包(EPIC—Engineering、Procurement、Installation、Construction)EPIC方式是针对海上平台项目来说的,海上平台的安装工作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将安装从施工中分离出来,给予特别强调。它的承包内容和合同结构与EPC相似。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方式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分承包管理方式

1 建筑项目的特征

在任何建筑开始都是有明确性的, 在什么时间、地点、环境、目的等。建筑项目有宏观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项目活动就是要在受着许多约束和限制的条件下, 完成诸多相互冲突矛盾的, 但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建筑是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性, 其地点是一次性的固定的, 建成后也是不可移动的;建设项目的整体性。在一个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 建设项目是由一个或若干个互相有内在联系的单项工程所组成的, 建设中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任何项目都是在又组织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建筑项目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系统;建筑项目是独特的, 且是唯一性的, 项目的发展也是没有固定的先例的。项目的发展中, 有太多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可预见性的方面很多, 所以不确定性是项目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项目是有风险性的, 建筑项目或其他行业的项目都是具有风险性的, 这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在建筑项目中需要我们提前去考察研究其可行性的, 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项目的风险性;建筑方面的知识范围很广泛, 我们需要有效的对于建筑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对建筑方面知道正确的、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的目标, 如果项目犯错就会给建筑项目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2.1 复杂性

建筑工程是复杂性的, 其建筑工程造价高, 参与的施工人数多, 相关的利益关联多, 对外部环境影响大且时间长, 所以对于其他项目来说, 建筑项目的复杂性的程度是很高的。

2.2 目标明确性

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较易明确, 多实行目标管理, 目标相对稳定建筑工程项目较之其它技术开发项目, 目标较稳定, 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已实行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所以项目目标一般明确,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多数采用目标式的责任承包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的水平, 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

2.3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每个建筑项目都是有不确定性, 建筑项目的复杂性也很高, 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价格波动都会影响项目的进程。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而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 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等, 其变化也很大。加上建筑在不断的建设中, 不确定行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而环境问题舒适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管理过程应牢牢把握渐进明细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也正由粗放性向现代项目的管理方式转变。但是由于起点低, 所以与国外的先进管理还一定的差距。所以就建筑企业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目前大部分具体的施工任务还是由建筑商承包给相关的劳务队来进行的, 自供机械设备和材料。由于施工的专业化水平低, 劳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稳定。就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 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来管理劳工队伍。总包方的水平也被其牢牢拖住, 不能提高。而这就是由于建筑行业缺乏专业化的分包体系所造成的。现代项目的管理水平也不能有良好的应用条件。所以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竞争力, 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 服务管理能力, 提高认识度,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自身的口碑效应。在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能让自身处于不败之地。

3 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个必要的课题。其所面对的客户, 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管理能力, 而项目的管理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利润是个一直不变的课题。目前建筑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而不得不使用自己拥有的劳务施工队伍和机械设备, 一个方面由于需要提高人力和精力来管理这些低端的生产资源, 其管理水平和能力被其牢牢拖住, 不能提高。一方面建筑企业为了付出资源低效使用的时间成本。而劳务队伍中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逐渐稳定下来, 成为了固定的职业人员。提高劳务队伍的技术管理能力, 而由于自身的差异也就分化为有大有小的专业承包企业, 既可以走劳务承包, 又可以专门承包工程。提高专业的施工能力是分包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

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也必须得围绕项目活动进行。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也都是围绕这项目工作而展开的, 这个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率和应变能力, 由于项目是直接面对我们的客户的, 对于客户的要求变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 我们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有更加敏锐的感觉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企业要更快了解这个方面的信息, 更好更加周到的对客户进行服务, 提高自身的信誉和形象。提高自身的企业能力, 所以就必须更加贴近客户, 减少中间层, 以便信息能更快更好的传递, 所以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 对于分包的管理也就将会越来越重要。

4 结语

在目前建筑项目管理中, 建筑分包管理是一个可行性的发展方向。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 我们的建筑工程项目也将会更加专业化, 效率化。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增强自己的企业竞争能力。让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模式。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利润, 这个专业化的趋势将不可避免。我想这个课题不仅是建筑行业, 也是其他行业共同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建筑行业来说, 这是个必须要更好的解决的课题。在实际工作中, 怎样管理, 应该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 创造性的发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套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参考文献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的探讨[J].四川建材, 2006 (02) .

[2]罗永国.浅谈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7 (14) .

[3]张萌.关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对策的研究[J].华章, 2011 (15) .

论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 篇3

1.建筑工程项目加强分承包管理的必要性

1.1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1.1.1 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 建筑市场早已是卖方市场了,竞争日趋激烈。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即在产品的附加值上展开竞争。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1.1.2 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使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包企业的分化 产品的价值由基本值和附加值构成,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基本值已相近,产品价值的提高便更多体现在附加值上,专业化的生产,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生产质量有所提高,一方面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顾客将选择更有价值的供应商,必然引发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

1.1.3 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更加完善 新的建筑以资质划分,说明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的趋势。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承包体系。

1.2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1.2.1 项目管理能力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增强管理能力,提升管理层次,大型建筑企业必将甩掉低端生产资源,专注于项目管理。对专业分包队伍或劳务队来说,提高管理能力,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是必由之路。劳务队也将发生分化,其中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将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固定的职业人员,劳务队将分化为大大小小的专业承包企业,走劳务承包,又走专项工程承包的道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2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和生产率 大型建筑企业更多地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管理不当引起的资源浪费,压缩企业规模,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来说,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

1.2.3 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 为了提高效率,对分包的管理将越来越重要。对小型的专业施工队伍和劳务队来说,组建专业化的施工企业,使管理和技术能力提高,可以使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加强,在市场中获取更多的业务,使利润增加,增强其对抗风险和变化的能力。对社会来说,专业化分工,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基础的施工能力提高,减少了直接的生产物质消耗,变成利润储存起来,社会生产总是向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发展的。

2.实践中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2.1分包商工程质量不佳

2.1.1 材料质量问题,以次充好 这一点,无论分包商信誉好坏,均有可能出现。材料性能上相近,但品质价格上相差很远,这样做既隐秘又安全。如防水涂料,油性的和水性的,结果相近,但价格相差很大;如铝合金门窗,同样的样式,但材料壁厚或合金品质不同,价格悬殊很大;如水泥可能实验结果也合格,但旋窑和立窑水泥的稳定性和价格就会有很大差别;如胶合板几乎相同的板材,但执行新标准(环保)的和执行旧标准的价格就差别悬殊。材料质量问题很普遍、很隐秘、也很敏感,比较施工质量问题在价值上的损失更大。对策: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质、品牌、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应深入了解相关材料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赌住分包商的空子。

2.1.2 施工质量问题,不符技术规范 这种问题较表面化,研究得也非常多,容易引起重视。处理对策:动态检查,研究质量缺陷、分析原因,指定改进计划,实施和敦促承包商改进。

2.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

部分分包商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工程质量或进度。对策:合同询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的方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人员进入;总包方要坚决督促分包商采取措施增加投入,更换或培训或改善现场人员,必要时总包方也可直接介入,安排专人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弥补分包商的能力不足。

2.3分包商工期拖延

工期拖延的原因很多,双方都可能有:总包整体计划缺陷,工作面没有创造出来,协调不够;分包方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人员、机械周转不及,管理不善。对策:总包应先加强现场实际进度的检查监控,缩小进度,更新周期,了解实际的情况制定计划和赶工措施,包括激励和惩罚措施;充分沟通,谋取业主和相关各方的理解支持。分包方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等。

2.4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

这是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出于节约成本,保护自己,分包商总是专注于个体的施工管理,并且总是内敛的。主要表现在:文明施工逃避责任,别人造成的,不管;生产质量推卸责任,别人污染的缺陷,不修;工具和材料、工作面独占使用,宁可作废,决不予人。这种局面给项目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总包管理人员往往主要是协调这些东不沾边西不靠谱的事情,而且由于相互推委,往往不能很好解决,不仅增加项目成本,而且降低项目整体效率。对策: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有协调配合义务。现场管理要通过日常协调事件的处理,采用奖励惩罚等激励手段,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商管理的行为,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2.5总包商逃避自身义务

一般来说,总包商由于自身的地位优势,较容易逃避义务。总包方逃避义务,一定是在分包逃不掉的,能逼使分包方接受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对分包商来说,总包逃避义务,则一定面临损失。对策:分包商应经常的提醒总包商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否则将对项目造成危害。区别的对待具体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总包逃避义务,我将面临损失,如不接受,将有更大损失,则考虑接受;如接受与不接受,其损失相当,则考虑不接受,同时要有同期记录的观念,以便作为日后谈判的条件。

3.对未来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探讨

3.1专业化程度更高

专业化程度更高,使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更精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要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助性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

3.2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

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的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的组建,分包商会更多的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3.3管理将更规范化

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项目正式信息沟通会更规范,工作程序会更加规范和严格。

3.4分包商授权度更高

分包商权力会增大,总包商会更趋向于向业主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对分包商的授权会增大,更多的具体施工由分包商完成,善于自我管理的分包商更受欢迎,分包商将趋于更多的自我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价超预算方式论文 篇4

3.1全过程控制造价预算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工作过程中涉及到较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全面控制好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首先,工程造价预算前期,需要收集工程项目的全部资料,开展实地勘察工作,按照施工用料的标准统一计算工程成本,从而合理判断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减少计算遗漏问题的出现。其次,需要控制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预算工作。针对图纸进行全方位的审查,看其和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审核好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着的不合理问题。将造价人员的影响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全面提升施工企业在工程预算造价方面的重视程度,从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部门出发,全面审核设计概算情况,将投资限额作为重要依据,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再者,需要强化施工环节的预算管理。从施工现场出发,按照具体施工情况,全面审查工程结算情况,并做好工程变更管理工作,全面控制其中出现的各项偏差情况,明确工程变更的性质。重点分析材料供应的价格,做好工程变更之后的预算调整工作[3]。

3.2科学编制工程项目造价预算

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开展造价预算工作的重要目的,全方位的推进工程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编制出较为完善合理、明确的预算方案。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重要核心,明确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为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从工程造价开展情况出发,掌握造价工作的基本原理,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增进精准科学性施工分析,并以项目考察作为重要的支撑,提升投资预算编制的整体性和合理性。信息资料的分析和控制,是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强化编制准确性提供重要前提条件。

3.3强化施工材料的价格审核工作

施工材料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重点花费的经费项目之一,同时其总体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建设效果。工程项目预结算审核工作进行中,需要针对各项材料价格进行综合控制,做好全面细致的审核工作,明确市场环境的各项变动信息。重点从工程项目合同内容出发,细致的分析价格浮动原因,并做好预算总结工作,将其控制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将能够为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提供重要支撑[4]。

3.4加大高素质造价预算人才培养力度

工程造价管控工作进行中,造价预算人员的综合素养越高,将越能够良好应对工程项目施工造价超预算的情况。当前需要不断培养优秀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注重增强造价管控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工作经验,良好应对各种类型的工程造价情况。针对造价人员的综合组织进行全面测评,开展综合考评工作,定期培训不合格的工作人员,推进造价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5]。

4结语

面对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造价预算工作进行过程中存在着的超预算情况,需要全面细致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加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施工企业通过全过程控制造价预算工作,科学编制工程项目造价预算,强化施工材料的价格审核工作,以及加大高素质造价预算人才培养力度,将能够有效减少施工造价超预算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王志庆,王凯.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16):00125-00126.

【2】郑蕾,陈新.浅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5):00258-00259.

【3】王仲厅.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243-243.

【4】李震震.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30):00024-00025.

【5】张文秀,张圆芝,葛学军.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161-161.

装饰工程项目管理方式 篇5

为了增加销售量,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已开始尝试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来扩大产品销售。目前我国已有的信用销售方式有分期付款、银行按揭、以租代售、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信用销售方式是目前国内较新的信用销售方式。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信用销售方式的具体操作模式:工程机械用户与供货商进行工程机械设备买卖条件洽谈,融资租赁公司根据用户的买卖条件与供货商签订买卖合同,融资租赁公司与工程机械用户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信用销售模式有供货商、融资租赁公司、用户三方组成,供货商与融资租赁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为工程机械用户提供融资和设备。

1.工程机械分期付款与融资租赁的比较

1.1 工程机械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是在银行按揭未开展前,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的信用销售方式。工程机械分期付款具体操作模式:供货商与用户签订产品买卖分期付款合同,用户在一定期限内分期向供货商支付设备价款,在付清货款前,由供货商保留所售设备的所有权。分期付款的方式,实质上是附条件买卖。供货商保留所有权,其实是债权人为实现保护自己债权而设定的一种担保。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用户的资金问题,增加了供货商的销售收入,同时也增加了供货商的应收账款,导致供货商大量的呆坏账。分期付款方式是供货商基于用户的信用状况给用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方式。

1.2工程机械分期付款与融资租赁的比较

(1)对用户提供信用的主体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是由供货商直接对工程机械的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融资租赁方式是由融资租赁公司对工程机械用户提供商业信用。

(2)对供货商的设备全款回款时间不同。

工程机械每台设备得金额都较大,供应商用于提供信用的资金能力有限。供应商为了不影响本企业的生产运营,分期付款方式的设备回款时间通常设定在一年内。用户的付款压力大,无钱付款时拖欠供应商资金,给供货商造成了大量的应收款和呆坏帐。用户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设备,由融资租赁公司向供货商购买设备,短期内就能付清设备款,有利于供货商资金的及时回笼,促进供货商的销售和资金的回收,减少供货商的应收账款。

(3)用户所需的首付金额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在提货前的首付款通常为50%以上,首付压力大。融资租赁设备的启动资金通常用户只需交纳20%左右的保证金。降低了用户的一次性投资固定资产的资金支出。

(4)用户的支付时间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的付款总支付次数为2~3次,时间限制在一年内。融资租赁的租赁期限一般为2~4年,付款一般可以根据用户的特点按月付或按季付等根据用户的现金流情况灵活设计多种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支付时间安排。

(5)供货商承担的风险不同。

分期付款方式,供货商要承担用户不按时支付货款的信用风险。融资租赁方式,供货商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了融资租赁公司,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信用风险。

分期付款的用户若拒付设备款,供货商可以收回设备,收回的设备已经成为二手设备,工程机械的设备通常贬值快,处理二手设备的成本高,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分期付款方式使得供货商要承担设备的处置风险。融资租赁方式销售的设备,设备的所有权人为融资租赁公司,用户如果拖欠或拒付租金,由融资租赁公司收回设备进行二手设备的处理,供货商无需承担设备的处置风险。

2.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和银行按揭的销售模式

2.1 工程机械银行按揭的销售模式

银行按揭销售模式最初是由银行、保险公司、供货商和用户四方共同来完成的。用户向供货商购买工程机械缺少资金,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在申请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时,由保险公司承担履约保证保险责任的业务。但是,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工程机械按揭贷款的实际出险率远远超出了保险公司的预期,最终导致保险公司退出,也使按揭销售一度搁浅。然而,相对于分期付款而言,对于供货商而言按揭销售的风险比较小。所以,虽然保险公司退出了按揭销售,但这种销售方式并没有停止。由于工程机械是可动资产,且大多数设备金额较大,保险公司退出以后大部分银行都对该业务有所顾虑,因此就出现了制造商“反担保”的按揭方式。目前光大等银行做的就是银行、制造商、供货商和用户四方的银行按揭,具体做法是制造商为供货商向银行进行反担保,如果一旦用户出险,供货商要先为用户清偿银行债务,如果供货商无能力偿还,制造商就会给予弥补。这种模式在不能进行全款销售的时候,是为大部分制造商和供货商所倡导的一种销售模式,它既可以为制造商保证回款,也可以为供货商扩大销售量。

2.2工程机械银行按揭与融资租赁的比较

(1)为用户提供信用的主体不同。

银行按揭是银行为工程机械用户提供的银行信用,融资租赁是融资租赁公司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用。

(2)两种方式的用户群体不同。

银行按揭只对信用状况好,有一定还款能的个人客户提供融资。融资租赁的用户对象包

括公司和个人。银行按揭方式针对的个人必须是有一定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以及年收入达到一定额度的有很好的还款保障的个人。由于我国金融的发展进度,融资租赁一直未进入工程机械领域,银行按揭是供应商运用的主要的信用销售方式。工程机械行业的真正用户通常为企业,企业要获得设备只能通过银行按揭方式,银行按揭只针对个人进行贷款,导致企业的领导人用个人资产进行信贷担保从而获得设备供企业使用,对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人实质上承担了部分无限责任,如果客户出现违约纪录还会影响到个人信用。融资租赁方式的客户包括了企业和个人。企业客户如果需要设备,就不用像银行按揭方式那样变相的由个人贷款,扩大了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个人用户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设备,增加了个人客户获得融资的渠道。融资租赁方式的客户群体更广泛,更能促进工程机械的销售。

(3)设备的所有权人不同。

对于银行按揭方式,工程机械用户获得银行按揭贷款支付给供货商后,用户即设备的所有权人,银行为用户的债权人。而融资租赁方式中,在整个工程机械租赁期限内融资租赁公司是租赁设备的所有权人,用户享有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4)用户还款的灵活性不同。

在还款的灵活性上,融资租赁相比于银行按揭有明显的优势。银行基于本身控制风险的能力和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性,要求用户按月等额的还款,还款方式单一,难以与用户自身运营的现金流相匹配,使得用户的还款压力大,影响用户的经营生产。融资租赁公司由于既控制租赁物件的债权又拥有租赁物件的物权,风险小于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备使用的周期性特点灵活制定不同的还款方案,尽量使用户能在现金流充足、盈利能力好的时候多还钱,在现金流枯竭、盈利能力差的时候少还钱,缓解用户的还款压力,促进用户的持续经营。

(5)用户获得融资的程序繁简不同。

银行按揭方式有银行为用户提供贷款。银行基于银行内部严格的风险控制要求,一笔业务需要经过多部门风险分析和审批才能决定是否放贷,从申请到审批时间较长,通常需要1个月左右。融资租赁方式是融资租赁公司为用户提供融资。融资租赁公司由于是租赁物的法律所有权人,控制租赁物的物权,融资租赁公司整个融资程序简单、便捷。用户从申请到审批到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的时间通常为一周。

(6)制造商承担的风险不同。

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销售设备,制造商要承担银行债权回购的风险。用户不按期偿还贷款,由制造商回购银行的债权后通过漫长的法律诉讼才能收回用户的欠款。融资租赁方式销售设备,无须制造商回购设备或债权,制造商承担的风险小。

3.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与以租代售方式的比较

3.1工程机械以租代售的销售模式

以租代售的销售模式是承租人与供货商签订租赁合同,先从供货商处长期租赁设备使用,通常租赁期限为2~3年,租赁期限内设备所有权归供货商所有,租赁期结束后,承租人向供货商购买该设备获得设备的产权。

3.2 融资租赁与以租代售方式的比较

尽管国家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有几十家,但是工程机械行业的融资租赁起步较晚。目前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只有几家,并且才刚刚开始,业务量较小。虽然融资租赁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较慢,但是有很多供应商洞悉了这种方式对扩大销售产品的好处,所以没有融资租赁资质的供货商变相地通过以租代售方式来促进销售。以租代售在形式上与融资租赁方式相同,但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1)性质不同。

以租代售是一种传统的租赁和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前一步骤是普通租赁的性质,后一步骤为销售性质,以租代售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结合。融资租赁是租赁和融资的统一体,融资租赁在形式上是以承租人最终拥有设备的租赁,实质上具有金融的特性的融资,最终的结果和银行按揭一样,用户还完了钱就能拥有设备,最后得获得设备不是一个销售的过程。

(2)开展租赁的主体不同。

以租代售方式开展租赁的主体是供货商自身,融资租赁方式开展租赁的主体是有融资租赁资质的融资租赁公司。

(3)享有的税收待遇不同。

以租代售是租赁和销售两个步骤。租赁按传统的租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销售按设备的市场价格缴纳增值税。融资租赁按照利息差额部分收5%的营业税。

(4)在会计上的处理不同。

以租代售在租赁阶段为传统的租赁,该租赁设备不计入承租人的固定资产,租金支出却认为经营费用,承租人在完成购买设备的过程后,设备才按购买价计入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就可以以固定资产按设备的原值计入固定资产,与自己购买新设备的资产计入方式完全一样。融资租赁实质上就是融资租赁公司为用户提供融资,使用户不仅获得了资产的使用、占有和收益的权利,还享有的资产的经济所有权即会计上的所有权。

相比于其他信用销售方式,融资租赁方式对供货商而言资金回收更快,承担风险更小。对用户而言,获得融资更多、更快捷,更灵活。融资租赁作为新型的信用销售方式被工程机械供货商采用,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带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健康地发展。

随着信用销售的发展,工程机械销售信用管理成为各个厂商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工程机械实施全程信用管理理念,大家都知道工程机械信用管理理论是借鉴汽车消费信贷理论而来的。

1、工程机械信用管理不受重视。开展工程机械分期付款销售时间不长,很多企业在销售初期风险认识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未能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有些企业错误的认为实施信用管理会限制分期付款交易,影响企业与客户关系。增加管理成本。

2、很多企业没有信用管理部或没有专职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部职能有销售部和财务部承担。应收账款有销售部门来催收,势必影响客户关系。在销售过程中,业务人员与客户关系维护很好,很难在清收过程中改变角色。业务人员不一定能够及时将应收账款催收上来。财务人员在清收过程中对客户不了解,只是通过电话来清收,效果可想而知。

3、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制约机制。有些企业过分注重销售业绩,而对客户缺乏信用预测、分析和评估。只要客户有购买设备的愿望,就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客户的购买条件,甚至对客户所提供的手续进行更改。对应收账款缺少监督,对拖欠严重的客户没有及时追讨。结果账面利润扩大了,而财务状况不容乐观,导致应收账款上升,呆坏账增加,利润下降。

4、信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信用管理是一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只有具备一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2005年国家新增加了信用管理师这个新职业,很多大学也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由于人员少,大部分被金融系统吸收。目前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信用管理人员没有接受正规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和认证。整体素质状况尚难以适应全面信用管理工作的要求。

5、缺乏客户资信信息资源。客户信息是信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只有全面搜集客户信息,才能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分析和决策。客户不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信息来源渠道狭窄等条件影响对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6、工程机械信用管理单位还没有得到更深入发展。企业在全面信用管理中,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外,也可以委托信用管理机构代理开展客户信息搜集、资信调查、应收账款追收等工作。但我国信用管理机构尚处于初创时期,工程机械型用管理单位更是少见。目前北京天祥通达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工程机械信用管理业务。

工程师培养方式探索论文 篇6

研发型工程师是具有高研发水平和高技能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要能够熟练掌握本领域内的高、新设备操作技能和运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独立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和组织相关工种人员完成综合性项目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但在技能上达到了高级水平,而且在文化素养方面也要达到高水准。而工程管理型和技术实施型工程师是一线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工作在生产、工程管理、技术服务等一线岗位上,能够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一线工程师与研发型工程师相比,他们的专业知识面应该更宽广,但是,并不要求那么系统、精湛,要更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操作能力,特别是要具备解决现场问题的应变能力。总而言之,我国工程师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设计性能优、技术应用能力好,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具体而言,就是按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技术研发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国工程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与做法

(一)学院式培养

我国培养工程师主要是在工科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工程类专业来完成,传统做法是让学生在高等院校完成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升基本是通过认知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来实现。大学一般开设金工实习车间或实习工厂,综合实习要在企业(工厂)完成。这种培养方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比较重视工程理论教学,相对而言,对工程实践训练不足;比较注重工程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教的过程,而相对忽视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比较强调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往往忽视了多媒体的使用的合理性。其主要优点是能够大批量生产基础知识扎实的工程技术人才,缺点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培养出来的人才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工程创新能力不足。

(二)校企联合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采取学生在课堂学习与到企业参加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工程环境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应用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共同培养、资源互用、优势互补;基本实施方式是工学结合,学生到企业顶岗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这正是针对学院式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注重教学与生产的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与产品开发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毋容置疑,这是一种新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创新之举。但是,客观地讲,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缺乏相互合作的长效机制和足够动力,也没有强力的政策支持,因此企业与高校联系并不十分密切。企业缺乏合作的主动意识,学校也难于根据自身的培养计划来要求企业给予配合[2]。在许多情况下,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师还是形式大于内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于大力推行。

(三)中外合作培养

顾名思义,这是国内学校与国外同类高校联合办学、合作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方式。在中外合作培养的模式下,学生分别在国内、国外学习与实习,取得双方的`毕业证书或联合培养证书。中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把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高等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培训方法引进到国内高校来,让大学生学习到先进的工程理念和工程技术,而且也有利于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互相比较、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是培养跨文化、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渠道。从合作方式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是多样的,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有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培养模式[3]。一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外双方的教学组织方式融合在一起,共同组织培养工程人才。二是中外合作双方保留各自的教学体系,相互评估开设课程后,互认学分;三是中方聘请国外教师来中方讲学,中方教师到国外学习和深造,并组织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实践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有助于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高等工程教育水平。譬如,通过合作办学,国内教师可以获得出国考察、学习、培训的机会,既开阔视野,又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当然,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尚处于初级阶段,这种办学形式目前还不够成熟。

我国工程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不够完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首先,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国工程教育的培养口径比较单一,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沟通渠道,人才成长的通道还比较狭窄,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毕业生适应性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工程继续教育体系相对薄弱,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还未建立起来,这就严重制约了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素质和能力的继续提高。其次,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控制作用和评价作用。高等工程教育需要培养是有较深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工程素养、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掌握产业前沿的高级技术人才,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高校的教育活动比较盲目的重要原因。第三,校企合作培养缺乏制度支持。由于缺乏系统的政策支持,目前校企合作、产学对接还存在着“学校热脸碰企业冷屁股”的问题,就是校方热衷积极推动,企业缺乏配合的积极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缺乏稳定、持续有效的合作机制。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校企合作、产学对接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培养工程师的基本的实践训练环节被弱化,大大地影响了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4]。

(二)教学内容与模式陈旧,工程训练严重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因此,高等工程教育新增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但事实上,高等工程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过慢,不仅理论知识脱离工程实际,而且仅就理论而言,也严重落后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教学过分侧重工程科学知识传授、轻视工程实践训练,忽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致使工程类毕业生应用能力不高,社会适应性不强。工程人才培养必须要面向工程实际,加强工程训练,这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共同经验。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工程教育中存在严重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式过分依赖书本、课堂、教师讲授,理论课时所占比例过大,实践环节薄弱。二是考核评价,过分注重笔试,对实践环节、实验、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等重视不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不足。三是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偏大、空泛,反映工程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核心内容不够。

(三)教师的培养能力不足,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

欧洲许多国家要求工科教授必须要具有规定年限的工程师职业经历和一定的技术开发成就。而在我国,虽然大多数教师也都出身于硕士和博士等高学历,但普遍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而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又难以进入大学的人才培养环节。另一方面,工科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从学专业到教专业,不仅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和经验,而且缺乏工程技术规范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之,他们“工程弱化”现象比较严重。另外,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功利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弱、人文关怀度低、社会承受能力差等问题。特别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工程理念、实践意识、工程素质方面相对薄弱。不言而喻,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工程理念与科学的工程观,是卓越工程师必不可少的素质。

我国工程师培养的对策建议与模式探讨

现代工程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机制。从工程师的成长规律来看,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要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际的体验等三个环节。这既是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一)更新现代工程师培养理念,凸显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如前所述,传统的工程教育在理念上过于陈旧,仅仅侧重于科学技术知识传授,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21世纪对工程教育的要求。涂善东教授认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工科毕业生应做到“内外双修,既懂设计,又能搞管理,这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工程教育必须“工程、文商兼攻,基础、实践为主,提高学生的附加值”。“实施全面工程教育是提升国家未来领导力的重要途径[5]。”应该说,这种工程教育理念值得推崇。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工程人才必须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人格。在制定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突出工程能力型课程,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实践的能力,使之从依赖学习者向独立学习者再到合作学习者转变[6]。工程教学一定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去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同时,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特别要注意增加课程设计的门数,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

(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并且贯穿于教学体系的全过程。要突出一条主线———以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协调好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专业阶段;搭建好四个平台———公共基础实践平台、公共基础综合实践平台、学科专业实践平台和学科专业综合实践平台;使五个环节———实验、工程训练、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有机衔接[7]。工程专业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践,了解企业情况及实际工作背景,保证毕业设计、认知实习等环节所需要的学时数;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工程实际,即使是理论教学,也要尽可能多地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又要注意不能让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必须让老师明白:虚拟不能代替现实,仿真不能代替实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要适度、合理。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以实用为原则,在保证必要的高等技术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要特别突出高新技术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能力训练上,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以使学生掌握实用、高新技术和复合技能为目标,综合运用教学和训练方法。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式的探索 篇7

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土建工程的地点和为土建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 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 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它既包括生产前方的作业场所工地, 又包括生产后方各种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有现场就必然有现场管理, 所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 保证现场按其预定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落脚点。现场管理水平代表企业的管理水平, 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体现。施工现场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企业管理中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现场得到反映, 各项专业受理工作也是在现场贯彻落实, 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高效率、及时、有秩序地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 实现预定的目标, 完成预定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施工现场管理就是现场的生产管理。

2.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在施工现场, 抓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 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 多工种联合作业, 人员流动大, 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加强工程操作系统的推行。另外, 在施工现场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 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 有效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 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拖延实施赶工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提高合同履行率, 能确立企业信誉, 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3.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

3.1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不足

3.1.1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 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是关系整个工程进度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管理工作中, 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 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不管安全措施是否做到位了, 管理是否到位了, 都以侥幸心理施工。安全意识不强, 是造成建筑现场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3.1.2现场监督机制不健全、技术管理不当

首先, 表现在现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上, 其内容较为简单, 并且千篇一律, 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的甚至施工现场与施工方案不相符, 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到位, 存在安全隐患。其次, 施工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 未能按建筑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操作, 造成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脚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材质差和不牢固, 立杆基础不平、不实, 无排水措施等, 违章违规操作较多, 直接导致安全隐患。

3.2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控制

建筑现场施工的操作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 劳动力众多, 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 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引起的质量问题屡见不鲜。如何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的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3.3施工现场缺乏严格监管

施工工具、材料任意摆放, 施工人员组合松散, 随意搭配就拉出去上工, 相互之间不照顾、随意走动, 甚至擅自离开岗位, 没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

3.4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隐患

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工序多, 材料、成品、半成品品种多、用量大, 难以实现全面检查, 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 往往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漏检。在施工生产过程中, 由于质量的波动性, 施工质量很难百分之百地符合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 必然存在因不合格项目而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和为减少损失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 因此怎样实现对现场施工质量的全面控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4.采取措施

4.1施工技术操作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操作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现场施工技术操作专项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领导, 规范操作技术行为, 坚决杜绝因技术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

4.2加强人员控制

在现场施工当中, 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质量安全意识教育, 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平时注重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施工过程中要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 并有健全的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制, 对引起工程质量事故, 破坏产品保护的人实施处罚。同时, 要健全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机构, 提高质量检查监督人员的素质水平。现场施工应有明确职责, 统一口径, 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的全部问题, 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 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 提高素质水平。

4.3加强各方协调监督工作

作为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 对影响施工的停水停电等现象, 积极主动排除故障, 尽快恢复施工, 以免造成停工损失。加强与工程周边环境的联系, 尽力解决施工的有关纠纷, 预防事故的发生; 及时提醒施工作业人员各种管道和配电线的位置及走向, 督促各班组的分工合作, 按图施工, 以免日后造成返工而拖延工期, 确保按期保质交付使用。

5.结语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项目特征

引 言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更加深入,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更加广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环境中,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及特征采取一种为之有效的分包管理形式,如今,建立完善的建筑业专业分包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复杂性程度高。建筑工程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比较大,时间长,所以相对于其它的项目而言,其复杂性程度高。

(2)项目进行中不确定性程度。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都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

(3)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较易明确,多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相对稳定。建筑工程项目较之其它技术开发项目,目标较稳定,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所以项目目标一般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多数采用目标式的责任承包管理。

2 项目的特征

(1)独特和唯一性。任何项目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参与的人、目的均各不相同,他们因项目而临时联系起来。就象“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一样,任何项目都是独特和唯一的。另外项目在进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冲突和矛盾都不相同,所以对参与项目的人或物来说,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因其在发展变化上的独特性,项目也是唯一的。

(2)一次性是项目区别于其他活动(任务)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每一个项目都有特殊性,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项目的特殊性可能表现在项目的目标、环境、条件、组织、过程等诸方面,两个目标不同的项目肯定各有其特殊性,即使目标相同的两个项目也各有其特殊性。

(3)人类有组织的活动都有其目的性。项目作为一类特别的活动,更有其明确的目标。从对项目概念的剖析可以看到,项目目标一般由成果性目标与约束性目标组成。其中,成果性目标是项目的来源,也是项目的最终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果性目标被分解成为项目的功能性要求,是項目全过程的主导目标;约束性目标通常又称限制条件,是实现成果性目标的客观条件和人为约束的统称,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条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可见,项目的目标正是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两者的统一。

(4)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别的地方,没有两个项目会是完全相同的。建设项目通常比开发项目有更多的相同之处,显得更程序化些,但在有风险存在的情况下,项目就其本质而言,不能完全程序化,项目主管之所以被人们强调很重要,是因为他们有许多例外情况要处理。

3 建筑工程项目加强分承包管理的必要性

3.1 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

建筑市场早已是卖方市场,夺标竞争激烈无比,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即在产品的附加值上展开竞争。市场的变化速度也在加快,建筑市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顾客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发展总是向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发展的,专业化趋势正体现了这一要求。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多变,要求企业更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3.2 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

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4 管理践中分包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这一点,无论分包商信誉好坏,均有可能出现。因为分包商在本专业上有信息优势,技术价格知识较非专业人员丰富,在投标竞争中,得标价已很低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最大利润,最佳选择就是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材料性能上相近,但商品价格上相差很远,这样既隐秘又安全。如防水涂料,油性的和水性的,效果相近,但价格相差很大;材料质量问题很广泛、很隐秘、也很敏感,对比施工质量问题在价值上的损失更大。对策:合同中具体说明材料品质、品牌、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应深入分析有关材料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堵住分包商的空子。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由于部分分包商从事简单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工程质量或进度。对策:合同询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的方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人员进入;总包方要坚决督促分包商采取措施增加投入,更换或改善现场人员;必要时总包方也可直接介入,安排专人专项管理,以总包方的技术能力支持分包商,弥补分包商的能力不足情况。

(3)工期拖延。工期拖延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双方都有原因:总包可能整体计划缺陷,工作面没有创造出来,协调不够;分包方可能人力物力投入不足,人员、机械周转不及,管理不善。对策:总包应先加强现场实际进度的检查监控,缩小进度更新周期;了解实际的情况制定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赶工措施,包括激励和惩罚措施;充分沟通,谋取业主和相关各方的理解支持。此问题各种研究非常多,此处略,可查阅相关资料。

5 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探讨

(1)专业化程度更高。深度专业化促使总包向管理方向分化,分包商则向专业施工分化。总包对分包的依赖度增加,更多的具体施工任务要寻找分包商来完成;分包商将专注于其专业核心竞争力,分包商的一些不重要的辅助性工作将会外包,由更专业的分包商来完成。组织更灵活,组织界限将模糊,总包项目团队也将出现分化,总分包将更多的以针对任务的临时性团队组合(任务小组)来完成工作。项目组织将会更趋灵活的组建,分包商会更多的参与总包的项目团队工作,合同的联系使各方更趋于平等合作的关系。项目会有更多的补充协议。

(2)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地位将更重要。规范化合同管理将使项目信息沟通变的更加规范,工作程序变得更加规范和严格。

(3)授权度更高,对分包商的授权会增大。总包方会更趋向于向业主提供周到的服务,更多的具体施工由分包商完成,而善于自我管理的分包商更受欢迎,分包商将趋于更多的自我管理。

6 结 语

如何在项目管理中做好分包形式的管理方式呢?本文就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管理特征及授权项目的管理实施,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管理结构,着重于介绍合同管理和生产过程目标管理的方式,只是分包管理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出一种供业内人士借鉴的办法。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业主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将使企业压缩规模,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使用于外包的形式,利用更有效率的资源。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对完成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参与的任务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方式.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上一篇:谷歌广告系统:批量上传创建成百上千广告位下一篇:手提袋制作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