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4-06-09

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精选8篇)

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1

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重山

陈亮①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②。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释:

①陈亮,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他才气超逸,关心国家大事、古今用兵。 往事是指陈亮曾在南宋孝宗与金谈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被采纳。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论恢复方略,全都如石沉大海。②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略加分析。(5分)

2.词的下阙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抒发情感的?(6分)

3.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请结合全词分析意象的作用。(4分)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下片。(4分)

参考答案

1.答:上阕描绘了秋天薄暮时的景色,意境凄冷。蓝天上轻绡般的彩云透出了一缕红色,夜幕即将降临;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冷烟浓密;诗人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看到的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听到的是透过风传来的幽怨的笛声。(概括画面内容“秋天薄暮时的景色”1分,概括画面特点“凄冷”1分,具体分析词句共3分——“碧幕霞绡一缕红”点明“夜幕即将降临”1分;“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描绘出大意1分;“黄昏月,一笛碧云风”点明“月光凄冷的朦胧”的特点1分。)

2.答:下阕用典抒情(借古抒怀),以屈原自比,表达与屈原一样的渴望尽忠却不被理解的愁怨;以灼灼自比,表达自己想像灼灼一样用丝巾裹着泪寄托情感,却找不到鸿雁的无奈;又以苏武自比,表达了没有人能把他的心意转给君王的痛苦。全词抒发了作者耿耿忠心以及救国大计难以实现的孤愤。

(手法, 用典抒情(借古抒怀)1分;具体分析任意两个典故各2分;情感,“耿耿忠心以及恢复大计难以实现的孤愤1分。)

3、运用了“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等意象,营造凄冷悲切的气氛,烘托出词人忧心国家却壮志难酬的愁苦情绪怀。(意象答出2个给1分,4个以上给2分,意境1分,词人情感1分)

4、词的下片通过直抒胸臆、用典、情景交融等手法表达出了诗人的凄楚失意与悲苦之情;(2分)如“往事已成空”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愤;“梦魂飞不到”三句通过用典,词人以屈原和灼灼自比,流露出词人的凄楚失意;最后两句情景交融,表达出了无法向皇帝表达自己忠心的悲苦之情。(举例分析2分)

赏析:

陈亮曾在宋孝宗与金谈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被采纳。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论恢复方略,受到朝臣攻击,斥为“狂怪”。他在长期的乡居生活中,报国之志不减,曾在自己的家里葺治小圃,有柏屋三间,名之曰“抱膝”,这是用诸葛亮的典故,可以看出他的志趣所向。但他的心情象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是很不平静的。他在给吕祖谦的信中谈到自己的遭遇时,说:“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陈亮集》卷十九)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这首词抒写的`是他“悲泪填臆”时的思想感情。

词的开头一句写出了秋天薄暮的景色:“碧幕霞绡一缕红”,蓝天上轻绡般的彩云透出了一缕红色。这微弱的霞光表明了日迫崦嵫,夜幕降临。这种景色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同的是李诗还有留恋晚霞的意思,而此词里流露的则是无所依恋的心情。“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着,冷烟浓密,残霞消失,暮色苍茫。“啼”字、“冷”字表明出词人对秋暮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小楼愁倚画阑东”,这句带出一个“愁”字,表明自己是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的,为的是迎候月上,排遣愁绪。

下句“月”字之上冠以“黄昏”二字,表明了这时候不是月光如水,而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又听到透过碧云风传来的笛声。“碧云”这个词来自南朝诗人江淹的《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文选》卷三十一)在词里,“碧云风”三字似含有怀念“佳人”之意,这“佳人”不是美女丽姝,而是政治上的知音,为写下片埋下伏笔。

下片“往事已成空”,什么“往事”呢?显然指的是当年上《中兴五论》,上孝宗皇帝的三书,全都如石沉大海,而自己忠愤未泯。“梦魂飞不到,楚王宫。”这里是以楚国逐臣屈原自比。屈原当年款款陈情,楚王只当耳边风,今天的“楚王”是谁呢?就是皇帝赵(孝宗),他比起楚怀王、顷襄王为,好不了多少,但词人仍常想见到他,再进忠言,可惜梦魂难越“九重”,飞不到他的身边。怎么办呢?“翠绡和泪暗偷封”。这句用的是唐朝一个典故。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这里词人以灼灼自比,想用青翠色的丝巾裹着泪寄给皇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却差谁寄去呢?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江南的辽阔大地,找不到寄书的鸿雁所在。征鸿,指过往的雁。雁能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本来是汉朝使臣诈骗匈奴单于的话,说苏武托大雁带来书信,知道他还活着。后人从此把鸿雁传书作为典故,在文学作品里经常引用。词里说找不到征鸿,实际上是说没有人能把他的耿耿忠心、恢复大计向皇帝表白,故使他郁结于心,悲怀难展。

这首词上片写景,从“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到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下片写情,托为逐臣,托为情女,曲折而形象地抒发自己的忠愤,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和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相比,更觉哀婉,这在他的词里是十分鲜见的。

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2

意象信息、情感信息和审美信息是赏析中学英语阅读文本的三个重要维度。

一、意象信息及其赏析策略

1.意象信息的内涵

意象 (imagery) 是作品中凝结作者情感的主观倾向。意象信息即作者所写的“景”、所咏的“物”。意象信息中的星辰河流、风花雪月等自然风物以及人物烟云、人生际遇、时事嬗变等人生印痕最集中、最深刻地展示了人类人文习俗、文化传统等的多个侧面多种元素。阅读主体需要通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和“视界融合、潜入文本”的表达, 虚实结合, 化浅显为生动, 化平淡为神奇, 赋予“景、物”深意, 留下无尽回味。

2.意象信息的赏析策略

通过教师的言语呈现意象信息, 或引导学生意象思维的延展, 同时利用语意和思潮的丰富多彩与起落变化, 绘出文本的意境, 使意象得以生动显现, 是赏析文本的重要策略之一。

(1) 通晓常规意象

敏锐的感悟力能使常规意象得以“心灵还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有助于创造特定的氛围 / 情绪。如dark clouds和gloomy seashores表现着bleakimagery;flitting butterflies and clearweather暗示着anatmosphere of light heartedness。再如 , The country, covered with cherry tree flowers, looks as though it iscovered with pink snow. (NSEFC Module3 Unit1) 教师可基于“花开富贵”的常规意象, 通过绘声绘色的言语, 引导学生从flowers和snow展开联想, 细致刻画, 自然产生“樱花盛开, 粉雪遍野”的意境, 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自然和艺术境界的佳妙。

(2) 关注陌生意象

对虽常规但少接触的陌生意象, 教师要结合阅读语言进行必要的言语引导。如, Typhoon (Module2A Unit10) 中对巨浪和海水的描写:...saw a whitetower of water, so high that he couldn’t believe hiseyes, advancing towards them. /With a tearing crash, tons of water fell upon the deck... 对风暴的描写:Thehurricane, with its power to sink ships and to destroystrong walls, had found this little ship in its path. 大部分学生因没身临其境, 对巨浪和风暴难以有切入体肤、直入血脉的体会。教师唯有用形象、传神的言语描述三者的情态意蕴, 把Typhoon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地演绎出来, 让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真切地表现出作者惊恐害怕、不知所措的心情。

(3) 理解特殊意象

体悟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 理解特殊意象必不可少。赏析:However, the lakes shone like glass in thesetting sun and looked wonderful. /At one point we wereso high that we found ourselves cycling through clouds. (Module1 Unit 3) 夕阳本是温婉悲凉的代名词, 但赏析中, 时而轻松活泼、时而深沉庄重的教师言语却把作者在西藏的所见所感生动“意象”于眼前:夕阳西下, 湖面如镜;单车孤影, 行走云端。恰当的言语加上语调的流转跌宕让读者恍如身临, 使藏乡的美丽画面跃然眼前, 把学生带入梦境西藏的艺术氛围中。

二、情感信息及其赏析策略

1.情感信息的内涵

情感 (emotion) 是语言符号中蕴含的作者情绪体验。自“为情造文”, 到“情动而辞发”, 再到“披文以入情”, 即“立意明象、立象尽意”。情感不仅蕴含于文本的语言形式 (词语、句式等) 中, 更通过言语形式 (语流、语调等) 表现。

2.情感信息的赏析策略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情感赏析是以教师基于文本的认知和情感启迪, 运用个性言语为学生构建抽象心绪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或是邂逅情怀、生活艰难, 或是独白惆怅等。情感赏析策略的关键是教师通过特有的情感“号召”, 如诵读的饱含情感、点化的巧妙天成等, 渲染浓烈异域风情, 撞击学生的心灵, 掀动情感涟漪, 形成情感的“奏鸣器”。

(1) 用比生情

对比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最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之一, 能有效提高和丰富文学的情感表现。Appreciating Literature (Advance with English Module8) :Wewalked, hand in hand.../Asthe morning mist hadrisen long ago when.../so the evening mist was risingnow, and in the clear moonlight I saw no shadow ofanother separation from her. The morning mist和theevening mist象征黑暗过去, 美好到来, 预示着爱情破镜重圆。赏析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语阐释love和mist的意蕴, 在evening和morning的对比中, 带领学生体验爱情重获的喜悦, 使心灵震撼的情感表现得更确切、更犀利, 从而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2) 拟境促情

虚拟出来的“现场”能成为道德情感熏陶的有效平台。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 (Module 1 Unit 4) 全文仅三段, 故事真实且感性:城的不复存在, 人的貌似平静, 海的宁静与旧金山的凄凉。文章首句和末句更是宕开一步, 用两个never塑造出一个苦难的场景:肆虐的灾难和无声抗争的人们。赏析中, 教师基于自己的言语, 以想象等方式, 虚拟出与现场相似的悲剧氛围;以凝重、深情的语气, 描摹复现灾难的沉重, 使学生如亲历灾后现场。无法亲临但虚拟出来的“现场”使学生时而屏神静听, 时而义愤填膺, 凸显了遭遇灾难时人们内心深处真善美的迸发, 催燃出炽烈的感情。

(3) 以情升情

蕴含于文本语言中的情思首先需要教师“悟化”, 再通过教师言语提升为学生的情感。A SadLoveStory (Module3 Unit1) :He had looked forward tomeeting her all day, and now he was alone with his rosesand chocolates, like a fool./He would drown his sadnessin coffee.手捧鲜花独自守候, 望穿秋水咖啡浇愁。此情此景, 教师不能仅拘泥于自身对roses、coffee和fool的情感悟化, 只有用言语点化源于三者的更深层次的“意味深长”, 方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三、审美信息的内涵和赏析策略

1.审美信息的内涵

审美 (aesthetics) 是对文本信息加以提炼和升华, 形成心灵自由、精神愉悦的艺术定型。生动描述、鲜明议论、周密推理以及各种逻辑形式、修辞手法的妙用等诸多审美信息在中学英语教材阅读文本中不乏出现。但是, 由于言语的艺术性、间接性, 也造就了语言的“象外之象”、“题外之旨”和“言外之意”, 如果审视不当, 审美阙如在所难免。

2.审美信息的赏析策略

准确措辞、精妙修辞、含蓄表达的英语语言以及西方人特有的幽默感都足以唤起我们对美的感受。阅读赏析中不仅要从音韵美、简约美、整饬美以及朦胧美等方面强化审美意识, 而且对语言的意蕴层要进行深度赏析。学生要在教师言语引导下将“隐喻”之所隐、“隐喻”之所喻转化为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 最终使阅读的审美内涵得到美的表述和品味。

(1) 感美于意中

意境中的美感跨越时空, 久而弥醇。TheLakeofHeaven (Module6 Unit 5)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visit the lake of heaven with your loved one, don’t forgetto drop a coin into the clear blue water to guarantee yourlove will be as deep and lasting as the lake itself. 教师“抒写胸臆”的言语对时空意境的描绘, 创构出“情与景汇, 意与象通”的美景:天池旁, 你与爱人相互依偎, 喃喃私语, 温馨浪漫;碧波荡漾中, 一枚硬币激起涟漪层层, 爱如湖水深远绵长。深厚的文化内涵、温馨之意蕴和美丽传说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2) 品美于境中

特定的语言环境, 细细地品味语言美, 会令师生叹为观止。Old TomtheKiller Whale (Module7 Unit3) :an enormous animal throwing himself out of thewater and crashing down again./Old Tom swimming bythe boat, showing us the way./circling backto the boat, leading us to the hunt again./the killers started racing...在教师言语的“波澜”中, 一系列展示Old Tom迅速、紧凑动作的非谓语动词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不仅能感受到Old Tom的灵巧、机智和可爱以及Old Tom和捕鲸者明快、亲切的感情, 而且一幅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浪涌的无际大海中遨游着一头盎然生机、势不可挡的虎鲸。

(3) 醉美于景中

美景是直观的感受、思想的洗礼, 更是诗意的想象、情感的陶醉。A New Dimension ofLife (Module7Unit 3) :all the vivid colours surrounding me - purples, reds, oranges, yellows, blues and greens.The coralswere fantastic-they were shaped like fans, plates, brains, lace, mushrooms. /the yellow and greenparrotfish was hanging upside down, and sucking tinyplants off the coral with its hard bird-like mouth;ayellow-spotted red sea-slug was sliding by a bluesea-star;a large wise-looking turtle was passing... 此文本语言生动、清新, 给人以美的震撼。在海底斑斓色彩的衬托下, 珊瑚的千姿百态被赋予鲜活的美景, hanging、sucking、sliding、passing更让海底生物的憨态美“慢放”于眼前, the yellow and green parrotfish、ayellow-spotted red sea-slug、a large wise-looking turtle则给昏暗的海底增添了“耀眼”色彩, 让人感到死寂中的生机和野性的生命力。充满审美情趣、审美悟性、审美创造力的教师言语让美丽的海底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梦幻深邃的海洋, 五彩缤纷的珊瑚丛, 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慢游……师生共沉醉在这逸趣横生、和谐静谧的美景中。

参考文献

[1]区培民.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9.

[2]林恩玲.高中英语教学中美的渗透.教育导刊, 2008 (9) .

[3]麦琪.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欣赏.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09 (9) .

小重山令赋谭州红梅古诗阅读答案 篇3

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寒冷的东风吹起。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注释

1.小重山令:即《小重山》,又名《小冲山》、《柳色新》。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2.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3.湘:湘江,流经湖南。

4.皋:岸。

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4

原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译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开,一点点,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晨晓春光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门,疏疏帘幕透进淡淡月影,多么好的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两年第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春的温馨。

注释: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长门:长门宫,汉代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失宠,打入长门宫。这里以“长门”意指女主人公冷寂孤独的住所。些子:少许。破:绽开、吐艳。

碧云笼碾(niǎn)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ōu)春。

碧云:指茶团。宋代的茶叶大都制成团状,饮用时要碾碎再煮。碧:形容茶的颜色。笼碾:两种碾茶用具,这里作为动词用,指把茶团放在各种器皿中碾碎。玉成尘:把茶团碾得细如粉尘。这里“玉”字呼应“碧”字。留晓梦:还留恋和陶醉在拂晓时分做的好梦中。一瓯春:指一盂茶。瓯:盆、盂等盛器。以春字暗喻茶水,含蕴变得丰富。春茶,春醪,春水,春花,春情,春天的一切美好之物,均含在面前这一瓯浓液之中。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二年三度:指第一年的春天到第三年的初春,就时间而言是两年或两年多,就逢春次数而言则是三次。东君:原指太阳,后演变为春神。词中指美好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词,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

作品的开头描绘出初春好景象:“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词人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派新春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为全词定下了基调。

开头的几句耐人寻味:第一,首句是借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一的成句,劈头传出了春的消息。长门,原汉宫名。它是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失宠后居住的地方,后来多以它代指“冷宫”。李清照以“长门”入词,则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自己有一种难言的幽伤,借用上述薛昭蕴宫怨词的意境,为下文表达这种幽伤作了情绪上的铺垫。二是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特有声息。“春到长门春草青”,一句连用两个“春”字,描摹出春天一到,春草即刻舒展身姿的情态,给人以春风拂面的快感。不仅写出了春的神奇,还借春草在经历了寒冬之后对春天的.渴盼,暗示女词人回到丈夫身边的无限快感。

第二,宛如一幅斑斓的绘画,起拍以下三句有着迷人的色彩和构图。看那江梅花朵和蓓蕾相间,梅枝与新蕊互衬,愈发显得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这些共同组成了一幅娇妍的春意图,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希望。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碧云笼碾,即碾茶。宋人吃茶都是先碾后煮。碧云是形容茶色。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它使女词人为之陶醉。她兴致勃勃地取出名贵的“碧云”茶团,碾碎煎煮。词人本想一边品茗,一边回味早晨的梦境。哪知一经重温“晓梦”,惊破了品尝茶香的雅兴。“惊破一瓯春”的“春”字,语意双关,不仅形容出茶色的纯正,香气的馥郁,更暗示了词人的“晓梦”是与一种春景春情有关。

词的下片承“晓梦”而转入对“黄昏”景象的描绘,侧重表现春日黄昏的美好:“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疏帘,有雕饰的帏帘。作者轻轻两笔,勾勒出一幅清幽的黄昏景色。它如一幅水墨写意画,虽无明丽的色彩,但却能在黑白中见精神,在清淡中显神采,愈发给庭院增添了几分恬静与优雅。两句里“压”“铺”二字精策而传神。“压”字,委婉地描绘出了花儿的繁盛。因为花儿稀疏零星,花影就不会重重叠叠,给人以浓重如“压”来之感。同时,它又体现了花儿的蓬勃生机。“铺”字。首先,形象地显示了月光朦胧和清淡。因为此时,夕阳才落,月亮刚刚升起,月是淡月,光是微光,若有若无,像是薄如蝉翼的轻纱一般,铺蒙在疏帘之上,显得是那样轻灵,那样柔美。其次,“铺”字又写出了月亮“多情”的神态。它就像是在含情脉脉地关注着女主人,表现出深深的依恋,类似于“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境界。“铺”又与“压”在用墨的浓淡、轻重、明暗、虚实上相互辉映,使得整个画面体现出朦胧和谐之美。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在李清照的笔下,有许多著名的春景情词,《如梦令》“昨夜雨风骤”、《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都是熟知的咏春名篇。对每一个春天,她都不肯虚度。此处特意提出“今春”,表明今年一定要特别地经意,这就将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过万重山漫想诗词阅读题及答案 篇5

1.下列句子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

A.各式各样的挖土机、起重机,伸着长长的鹅脖子,摇着雪亮的铲子,腾跳着,吼叫着。

B.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向东流去,一泻千里。

C.那长篙短篙挂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 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

D.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闪电一样快,雪片一样白,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

2.与下面一句话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

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_________。

A.遇险的会说:“还想冒险,不要命吗?”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

B.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

C.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

D.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不要命了吗?还想冒险?”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

3.按照思路的展开,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

①它的城墙赫然完整,独身站定在护城河上的吊板桥上,仰观那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再怯弱的人也要豪情长啸了。

②是的,没必要夸耀曾经是13个王朝国都的历史,也不自得八水环绕的地理风水,承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已不在这里,对于显赫的汉唐,它只能称为“X都”。

③当世界上的新型城市愈来愈变成了一堆水泥,我该怎样来叙述西安这座城市呢?

④但可爱的是,时至今日,气派不倒的,风范依存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

参考答案

1.C(A.摇着……伸着…… B.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D.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

2.C

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6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前言】

《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上片主要写三山即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但也透出作者自己的颓放与悲哀。下片赋写自己游湖的快乐,在快乐中也透出颓放之意。全词即景抒情,语浅意深。

【注释】

①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②著衰翁:住老头子。衰翁是作者的自称。

③“君恩”两句:陈与义《虞美人》:“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芙蓉:荷花的别名。叫且:且叫,因协平仄而倒置。

④打头风:逆风。

【翻译】

碧绿的湖水与天空的云连接在一起,一片翠蓝拂试着天空。西湖的风光十分好看,却要我这个老头子住在这里。湖堤上的垂杨树影遮断了东西两岸。君王的恩情太深重了,照顾我这个老头子暂且在这里种芙蓉。

在这个周回十多里的西湖里,还有闽王留下的水晶宫,我常去那里观赏,有时骑马去,儿童看见都笑我。在西湖游玩的时候,顶头风会给我增加不少的麻烦,但我却真情实意的感谢顶头风。船儿停住不走了,我们就在浪花中痛饮一醉吧。

【赏析】

上片主要写三山即福州西湖的`优美景象,但也透出作者自己的颓放与悲哀。首句以连云的湖水,拂天的翠柳,极写西湖的辽阔、饱满、绿意醉人。接二句写自己,写自己既得以住在风月最佳处,又与这最美的风月景象不相称。“衰翁”一词,可见其颓唐放逸的心情。“垂杨”一韵,接首句“翠拂空”而来,写自己领受了“厚重”的君恩,在西湖无柳处补种芙蓉的情态。

下片赋写自己游湖的快乐,在快乐中也透出颓放之意。首句承上文描写西湖之美的语句,再写西湖之美,但并不重复,因为此处是以“水晶宫”的想像,赋予西湖以神仙幻境般的神奇之美。“有时”两句,暗用晋代山简醉后倒载而为儿童所笑的典故,写自己在此喝得酩酊大醉,于是骑马归去时,不免为儿童辈所笑的情景,用以形容自己像山简一样的颓放。结韵为加一倍法抒情写怀,他说自己既然遭遇到迎面而来的逆风,那么就不再往前行船,索性酣醉于这被风激起的浪花中。以“打头风”象征阻碍他的政治力量,以“醉浪花”比喻自己的索性颓放,但也含有不为风浪所吓倒的风骨。

《宋中》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7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8.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请简要解说诗歌最后一句“唯馀近山色,相对似依依”与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在景物描写上的相同点和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6分)

参考答案

8.①首联通过对宋中暮色四合、白骨稀少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惨淡的意境。(3分)②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宋中苍凉、寥落景色的描写。(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9.①相同点:耿诗和李诗的诗句都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人、山之间的感情交流。(2分)②不同点:耿诗表现的是青山不改、人事全非的悲凉愁怀;李诗表现的是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情感。(4分)(结合《独坐敬亭山》的前两句,回答体现了诗人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情感亦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赏析能力。

赏析

唐诗《宋中》公元八世纪中叶,宋中的治所雎阳曾发生过一场感天地、泣鬼神的战斗——睢阳保卫战,唐朝中兴名臣张巡、许远,在此地与安史叛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立下了不世之功。由于兵燹,乱后的宋中特别荒凉,耿湋此诗正描写了这荒凉景象。

公元八世纪中叶,宋中的治所雎阳曾发生过一场感天地、泣鬼神的战斗——睢阳保卫战,唐朝中兴名臣张巡、许远,在此地与安史叛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立下了不世之功。由于兵燹,乱后的宋中特别荒凉,耿湋此诗正描写了这荒凉景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首句点出时间,渲染日暮时分,黄云四合的惨淡景象,为全诗奠定悲剧的.基调。次句将视线转向战争遗留下的痕迹,说年深日久而白骨稀少,可见当年白骨累累。从时间上看,上句写“日暮”,为当天情事,下句写“年深”,将时间拉得很长;从空间上看,上句写“黄云合”,是仰观,下句见“白骨稀”,为俯视,时空错综极尽其妙。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颌联自述于秋天回到宋中,诗中用“旧村”、“远人归”等词语,可知耿湋曾在这里居住过。此联着重写“旧村”的“乔木”和“秋草”仍在,命意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同,司马光评老杜这两句诗云:“‘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杜诗详注》引)这也可移过来评“旧村”一联。旧村仅余乔木、秋草,表明既无人烟、又无屋舍,一片废墟而已,以疏淡之笔写荒废之景,尤为动人。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颔联是大笔略写,此联则进一步用工笔描绘村内、村边荒凉景象。水井已经废弃,井边和井中结了厚厚一层绿苔,说明早已无人使用;田园既已荒芜,田间小路又因长满杂草和年久失修,变得模糊不清,可见久已无人耕作。这一联用“废井”、“荒田”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极写旧村的荒废、凄清。如果说颔联是淡笔虚写,此联就是浓墨、实写。这两联加上首联对大环境的总括性描写,一幅“山村劫后图”已经勾画完毕。

末两句,诗人转入感慨:“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意谓:眼前已是满目疮痍,只剩下附近的山峦,与我相对无言,似有无限深情。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青山不改,人事全非的无可奈何的万般愁怀。

小重山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8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3、诗中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4、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2分)

参考答案: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3、拟人。

4、赞颂了墨梅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赏析: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上一篇:办公耗材卖家注意:新规范来了下一篇:网络自查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