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及赏析(通用10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1
1.雄伟气势
2.夸张、比喻
3.疑是银河落九天
4.“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景象,“落”字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气势。比喻奇特,如“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又自然,新奇又真切。
二:
1、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妙处吗?(2分)
答:示例:一个“生”字写活了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2、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应该是“化动为静”))
A.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D.这首诗综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瀑布图。
3.这首诗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 诗(填诗体名称)。(2分)
4.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
李白《望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2
入清溪①行山中
〔唐〕李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县北。
②云林境:白云悠游、山林苍翠的境地。
③合:应,和。
④弥:更加。
⑤桡(ráo):桨。停桡:停船。景:同“影”。余景:夕阳的.余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4分)
2. 请赏析颔联“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写景技巧。(4分)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首联写舟之“轻”“疾”,表现出诗人“入山中”的畅快与惊喜;中间两联,诗人置身山水,与鱼鸟为伴,心情愉悦而恬淡;尾联,诗人被山间幽美夕景所吸引,“停桡”驻足,沉醉其中。 (4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3分。意思对即可)
2.①俯仰结合(远近结合)。诗人“起坐”舟中,俯视溪底,鱼儿往来;抬望四周及上空,鸟儿翩飞。一俯一仰,景物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②动静结合。诗人行舟观景,青山倒映在水中,随溪水荡漾。景象逼真,巧妙地融山水于一体,寓静于动,蕴含生机,别有情趣。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它技巧,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李白漫游清溪时作。此诗生动地描绘了清溪四周的优美景色,宛如一幅精致的山水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李白名诗《望庐山瀑布》赏析 篇3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古诗词简析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 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 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词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 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词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 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阅读 篇4
西登香炉峰。
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百一作千)
喷壑数十里。
口如飞电来。(电一作练)【焱欠】
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河汉一作银河)
半洒云天里。(一作半泻金潭里)
仰观势转雄。
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
江月照还空。(江一作山)
空中乱口射。【众水旁】
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
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
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
且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
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桂》李白阅读题及答案 篇5
试题内容: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桂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注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注】金张:西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者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用为显宦世家的代称。
⑴这首诗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桂树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试题答案:
14、答: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桂树的.高洁美好品质(2分)。种植在显贵之家的桃李春日煦暖时引得人们争相攀折,霜露甫降就会迅速凋萎,荣耀不存;而桂树虽然生长在无人问津的南山,却绿叶繁茂,根柢芬芳,清阴怡人。(2分)
紫藤萝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6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好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本文选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试分析一下此题目的妙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又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本体是什么?为什么把“紫藤萝”比作“瀑布”?这种比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一句中的“焦虑、悲痛”指的是
[ ]
A、失去小弟的悲伤。
B、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
C、家庭过去所受的折磨。
D、自己人生道路中的坎坷。
6、对“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花的生机勃勃和繁密茂盛,又暗示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意思对即可)
2、用张满的帆和就要绽放的笑容比喻,突出了花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形态。(意思对即可)
3、花的喜爱(或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对花的珍爱(或不忍损害美的事物)。(意思对即可)
4、从空中垂下的紫藤萝花。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意思对即可)
5、A
李白《望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7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③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挂席:又作“挂帆”。
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
③精舍:佛教修行者的住处。
(1)简析第四句中“始”字的表 达效果。(3分)
(2)从全诗看,诗人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始”字自然写出了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1分)在千里江面上扬帆而下,一路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那秀拔的.庐山突然出现在眼前,诗人有相见恨晚之感。(2分)
《退栖》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8
退栖
司空图①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②不是空怜马,支遁③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注】①司空图:字表圣。唐僖宗去四川,司空图没有被批准随驾,退回中条山王官谷。这首诗是他回中条山后写的。②燕昭即燕昭王,曾被郭隗所讲古国君购买已死千里马的故事打动。③支遁(314—366):字道林,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1.这首诗的颔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 分析。(6份)
参考答案
1、诗人用象征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隐居中条山的作者,得到了宝剑就如同添了健仆,充满豪情;没有书年,就像很长时间失去了朋友。诗人以得剑如得健仆,亡书似良朋象征找回了曾经失掉的文人生活中难得的情趣。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归栖退隐的思想感情。首联说他当时的处境,颔联说他退隐后的豪情和乐趣,颈联借典故说他并没失去用世的雄心,尾联说他从此退隐,漫无拘束。
作者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
赏析:
唐光启三年(887),僖宗去四川宝鸡,司空图没有被批准随驾,退回中条山王官谷。这首诗是他回中条山后写的。诗题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这首诗的主旨。“退栖”,退而栖息,不再出仕。
首联叙事,讲他当时的处境。“宦游萧索”,是对自己五十岁前从宦经历的一个总评。他少有俊才,品行也很有名。三十二岁中进士,一度做到礼部郎中。广明元年(880),黄巢进入长安,他的仕途随之中断。有人曾劝他入义军,司空图“不肯往”,辗转回到河中中条山。后来僖宗次凤翔,司空图又出仕,僖宗去宝鸡时,却没有要他随行,他只好又回到中条山中。“为无能”,为,读去声,“由于”的意思。他自我感叹没有能力。作者认为风雨飘摇的晚唐社会已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安稳的位子,更不用说给他的发展提供宽绰的外部环境。所谓“为无能”只是无奈之叹。于是“移住中条最上层”。中条山王官谷有他先人的田业,他又造了个“休休亭”,环壁画上唐朝的节士文人。
颔联既叙境况,也写心情。书和剑是唐时文人两件随身物事,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身份标志和情趣寄托。书自不可少,剑也成为防身健体的兵器与矜持名节的礼器相融合的饰物。以“健仆”、“良朋”写失掉仕宦的文人生活中依然难得的情趣。“乍”和“久”表示的应该是一种盼望已久、喜出望外的喜悦心情,不失文人雅士的情趣。或许还有一种解嘲的、自我平衡的慰求。两句一个意思,改为“亡剑久似失健仆,得书乍如添良朋”,除平仄、韵律不协外,意义并无差池。然若这样写则远不如原句传神。
颈联借典发议,以议显情。燕昭王以爱才名,“千金市骨”,并筑黄金台招纳贤才。但这个时候燕昭王已经不再了。并且司空图这次回谷是皇帝不让他跟随,不免觉得才不为用,已有对李唐王朝的怨意。支道林是东晋高士,游心佛老,以谈玄名。嗜养马,有人说与他身分不符,他回答:“爱其神骏。”至于“爱鹰”,待考。或许马、鹰同指腾荡不静的物事。对句表明他要学支遁,才不为用也算了,隐居也可做大事,并非心如死灰。或者说:“爱鹰何妨作支遁?”这里较之首联,心境已有变化。本联对仗工整,在全诗中起了很好的“转”的作用。
尾联表态度。“自此置身绳检外”,“绳检”义为约束。用约束来定义宦途,是有他的切身感受的,在这里有自我宽慰的意思。可以想象,司空图在念出这一句后是长嘘了一口气的。作出了一个决定,至少少了一份纠缠。然而,他的处境并没有改变,只是自己已经屈就这个客观现实,再来个追加的主观认同。果然,“肯教世路日兢兢”,大有文章。世路和绳检指的应该是同一个天地,一个不得不每日兢兢的世界。兢兢,小心谨慎、惶怖恐惧的样子。第一,世路日兢兢是使他致身绳检外的原因。第二,既说了置身绳检外,还来感叹世路日兢兢,就表明他并不能忘却和脱身。第三,“肯教”一词表示主动并且施动,其实,世路日兢兢已是事实,他本人也只能并且已经由它支配,诗里却反客为主。这种强欲挥洒和强为不动心尤其无奈和悲哀。
李忱《瀑布》阅读赏析 篇9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案: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阅读参考答案
(1)请简要分析“千岩万壑不辞劳”这句诗好在哪里?
(2)这首诗通过写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1.千、万体现岩石之多,也表现困难之多,比喻手法,体现出作者迎难而上的精神
2.胸怀大志,勇于进取,不为险阻,志向远大
赏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閒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云涛石》阅读答案及赏析 篇10
云涛石
黄庭坚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注]①此诗是,《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中的第八首,为黄庭坚22岁时所作。台源是黄庭坚的叔父(对谟、台源先生)的隐居地,叔侄之间常有酬唱。云涛石是黄襄钟爱的一块状似云涛的石头。②鼍(tuó):动物名,即扬子鳄,又叫猪婆龙。
(1)这首诗写“云涛石”突出一个“妙”字,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3分)答:
(2)诗的三、四联与云涛石的主题有关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全诗通篇运用想象,突现云涛石之“妙”。一、二联以“咫尺”石上的云涛之形与“远连空”的联想对举,以“蛟鼍出没”“云雨纵横”的神奇想象,神话般地再现了石头造形的精巧、生动。三、四联进一步驰骋想象。由“无俗气”“起清风”的感受,进而产生“醉梦”,诗人把自己融人石中,人景和一,表现出了石头所具有精神的力量和风韵,因而越发妙得出奇。
(2)有关。这两联是通过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云涛石的风韵,均是想象。第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写,第四联作者把自己融入石中,人景合一,“无俗气”“起清风”“醉梦。
赏析:
《云涛石》是一首咏物诗,属于黄庭坚《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诗中的一首,这首咏的是物品物品,云涛石是天然形成的,是黄庭坚叔父黄襄钟爱的.一块状似云涛的石头。这首诗是叔侄间酬唱应和之作。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化工:自然形成的工巧。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指接近或刚满一尺。
首联即赞叹云涛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成的一块奇妙的石头。虽然它的形貌微小,却能给人以无边的想象。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蛟鼍(jiāo tuó):指水中凶猛的鳄类动物。
颔联意象虚拟,由石之云涛形象触引联想,联想到有三万顷波涛,蛟鼍在其中出没;联想到雨云翻滚,在巫山十二峰上纵横。
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宴坐:静坐,安坐。
颈联情境实写,是写云涛石给人的感受:让人没有俗气,即使在大暑天,也让人如拂清风。这样就与黄襄的品格切合上了,因为黄襄隐居于台源,隐士大抵不同流俗,志行高洁。写石当然瞄准了人。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
江湖:与庙堂相对,可指隐士的居处。一叶:一叶扁舟。
【李白《望庐山瀑布》阅读答案及赏析】推荐阅读: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赏析09-09
“李白字太白”阅读答案及翻译06-16
李白诗《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07-12
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赏析08-26
李白《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阅读答案07-13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08-10
李白专题阅读07-25
李白诗歌群文阅读07-26
赠李白原文及赏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