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

2024-08-13

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精选8篇)

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 篇1

第四节 核电厂设备安全功能及分析

核电厂的系统、设备和构筑物对于电厂安全的作用比一般常规系统设备和构筑物更大,因而提出了设备的安全功能以及按其对安全的重要性分级的概念。这种安全功能分级称为“安全等级”。划分安全等级的目的是提供分级设计标准。对于不同安全等级的设备规定不同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的要求。这样既提高了核电厂安全性,又避免了对某些设备要求过严的现象。

安全功能及分析方法

核电厂安全的基本目标是限制居民和核电厂工作人员在电厂所有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所受到的射线照射。

为保证必要的安全性,执行安全功能的系统执行下列功能:

为安全停堆和维持其安全停堆状态提供手段;

为停堆后从堆芯导出余热提供手段;

在事故后为防止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提供手段,以确保事故工况之后的任何释放不超过容许极限。

为实现上述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安全导则50-SG-D1中,我国国家核安全局在1986年发布的安全导则[2-5]中均规定了20种安全功能项目。主要内容有:在完成所有停堆操作后,将反应堆维持在安全停堆状态;将其它安全系统的热量转移到最终热阱;维持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完整性;限制安全壳内的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等。

为了对每项功能按其对安全的重要性分级,可以采用确定论和概率论两种分级方法。

确定论法常对那些对安全有重要作用的、其损坏会导致严重放射性释放事故的系统、设备和构筑物提出各种要求。这些要求带有强制性而不需要直接考虑损坏的几率或减轻事故后果的作用。

概率论法则根据需要某一安全功能所起的作用几率以及该安全功能失效的后果来评价安全重要性。此法在确定各系统、设备和构筑物的安全重要性的相对值时特别有用。

大多数国家同时采用两种方法,通过对各种堆型所作大量假想事故分析的研究成果,可评价发生假想事故时执行某安全功能的几率以及该安全功能失效的后果。安全分级

安全一级

安全一级主要包括组成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的所有部件。

安全一级包括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主要承压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主管道以及延伸到并包括第二个隔离阀的连接管道(内径大到破损后正常补水系统不能补偿冷却剂的流失)、反应堆冷却剂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壳体。

安全一级设备选用的设计等级为一级,质量为A组。美国联邦法规规定,必须按实际可能的最高质量标准来设计、制造、安装及试验。具体地说应符合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规范第Ⅲ篇(核动力装置部件)第一分册中关于一级设备的规定。

安全二级

主要指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内不属于安全一级的各种部件,以及为执行所有事故工况下停堆、维持堆芯冷却剂总量和排出堆芯热量及限制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的各种部件。例如如下一些部件: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部件中非核一级设备和部件:余热排除系统、安全注入系统及安全壳喷淋系统等。

构成反应堆安全壳屏障的设备和部件:安全壳及隔离贯穿反应堆厂房的流体系统的阀门和部件,二回路系统直至反应堆厂房外第一个隔离阀的部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监测系统及堆芯测量系统的设备和部件。

安全三级

主要指下述一些系统的设备:

为控制反应性提供硼酸的系统;

辅助给水系统;

设备冷却水系统;

乏燃料池冷却系统;

应急动力的辅助系统;

为安全系统提供支持性功能的设施(例如燃料、压缩空气、液压动力、润滑剂等系统设 施);

空气和冷却剂净化系统;

放射性废物贮存和处理系统。

安全四级

核岛中不属于安全一、二、三级的设备为非核安全等级。但非核安全级的设备设计制造应按非核规范和标准中较高的要求执行,必要时,还应附加与安全的重要性相适应的补充设计要求。

两个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的接口,其安全等级应属于相连系统中较高的安全等级。

抗震分类

在设计上要满足承受一定地震载荷要求的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被定义为抗震设备。

我国的核安全法规将抗震类别分为三类,即抗震I类、抗震II类和非抗震类(NA)。

抗震I类指的是核电厂中损坏会直接或间接造成事故工况、用来实施停堆或维持安全停堆并排除余热的构筑物、系统和设备。抗震I类设备包括安全一级、二级、三级和LS级及1E级的电气设备。

所有与安全有关的厂房和土建构筑物都是抗震I类的,在设计上要满足能承受安全停堆地震载荷的要求。其它部件和设备也可按其对安全的重要程度所需抗震能力来校核。

抗震I类表明设备的设计要满足能承受安全停堆地震(SSE)引起的载荷要求。安全停堆地震是在分析核电厂所在区域和厂区的地质和地震条件,分析当地地表下物质的特性的基础上所确定的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安全停堆地震通常取当地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再加上一个适当的安全裕量后确定的。

抗震Ⅱ类表明设备的设计要满足能承受运行基准地震(OBE)引起的载荷要求。

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 篇2

1 鉴定设备的选择和分类

试验样机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包络代表性及其保守性,应在质量鉴定涉及设备范围内选择外形尺寸最大、结构相对复杂和安装元件较多的作为样机,即选择同等地震载荷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最不稳定,并具有一定包络代表性产品作为样机。结合核岛通风就地控制系统设备的特点选择试验样机一落地柜,试验样机二壁挂箱;试验样机的安全等级1E,抗震等级1类,质保等级QA1,鉴定等级K3,防护等级IP65。

2 质量鉴定试验[3,5]

K3级仪控设备标准质量鉴定程序包括基准试验、正常运行环境条件下极限值试验、耐久性试验、地震试验。

2.1 基准试验

在基准(设计)条件下测定设备的初始功能特性,作为以后的试验的初始基准值,并确定每种试验期间和每次试验之后测得的功能特性参数的允许偏差。

基准试验包括两部分:1)外观检查以及基本电气特性试验,如介电强度、绝缘电阻、接地连续性;2)系统功能试验。

2.2 IP防护等级试验

试验依据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码)进行,样机IP等级要求为IP65。

将样机放入防尘箱中,用滑石粉代替粉尘,样机与真空泵连接,外壳内部与外部压差为1.9k Pa,试验持续8h。试验完毕后打开样机进行检查,无明显灰尘进入。

使用淋喷水装置对样机进行防水性能试验,使用Ф6.3mm喷头,流水量12.5L/min,喷头距样机2.5~3m,试验持续5min。试验完毕后打开样机检查,无明显进水、渗漏现象。

在IP防护试验前、试验后的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满足基准试验的设计要求。

2.3 运行环境条件下极限值试验

运行环境条件试验用于检验设备在影响量的额定范围内和限值上的功能特性,针对试验样机的设备特性,所选取的影响量为电源电压、电源频率以及电磁干扰等,样机的功能特性需要在这些影响量的作用下仍能满足相关要求。

2.3.1 电源变化影响试验

试验依据RCC-E(2005)MC4400/4600/4700进行,对处于运行状态下的系统进行如下试验:

1)供电电压极限范围影响试验:供电电压为交流403V时保持30min,供电电压为交流342V时保持30min,分在2个极限供电条件下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2)电压慢变化试验:使用交流342V电压为样机供电,然后将电压在大于60s的时间内按照线性规律下降至0V,然后从0V开始在60s内增加电压至交流342V,以相同的试验条件重复进行2次试验。在电压慢变化变化试验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监测。

3)电源频率变化试验:将供电电源频率调至48Hz,并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将供电电源频率调至52Hz,并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4)电压变化和温度变化试验:将通电的样机置于一个高低温潮湿试验箱中,依次使试验箱的温度达到下述数值:23℃、-15℃、23℃、40℃、23℃。温度变化平均速率为10℃/h,对于以上列出的温度平台,在温度保持2小时后对样机系统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其中,对于温度-15℃时,将供电电压调整到其额定范围的最低值(交流342V);对于温度+40℃,将供电电压调整到其额定范围的最高值(交流403V)。

在电源变化影响试验的各个阶段中,系统功能测试结果均满足基准试验的设计要求,并且在电压缓慢变化过程中没有引起被试设备或相关设备的任何损坏。

2.3.2 电磁兼容(EMC)试验[8]

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照安装方式安装样机,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T17626.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严酷等级4进行。样机与实验室墙壁和其他金属性结构之间的距离最小为1m。在机柜钥匙孔、垂直耦合版处采用接触放电试验10次,在电缆、机柜接缝、指示灯、柜壳处采用空气放电试验10次。

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照安装方式安装样机,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T 17626.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严酷等级3进行。样机放置在距地面0.8m的绝缘台上,场强为10V/m,用1k Hz的正弦波对信号进行80%的幅度调制后,在80MHz-1000MHz频率范围内以基频1%步长进行扫描测量,每一频率点上扫描驻留时间0.5s。分别对样机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试验。

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按照安装方式安装样机,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T 17626.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严酷等级3进行。样机放置在距离接地参考地面0.1m±0.01m的绝缘支座进行隔离,将试验电压调到峰值2k V,脉冲频率5k Hz。依次对电源端口和地线施加电压5次,试验持续时间60s。

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照安装方式安装样机,连接布线,试验依据GB/T 17626.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进行。分别按等级1(0.5士0.05)k V、等级2(1.0士0.1)k V、等级3(2士0.2)k V,依次进行试验。施加不同的等级电压时,在直流电源端和互联线上加五次正极性和五次负极性浪涌脉冲,在交流电源端口应分别在0°、90°、180°、270°相位加五次正极性和五次负极性浪涌脉冲,连续脉冲的间隔不超过1分钟。

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按照安装方式安装样机,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T 17626.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3进行。电源端口采用CDN-M2直接注入,用1k Hz的正弦波对信号进行80%的幅度调制后,在150k Hz-80MHz频率范围内以基频的1%步长进行扫描测量,每一频率点上扫描驻留时间0.5s。扫描3次,发现敏感频点时应个别分析。频率递增扫描时,步进尺寸不应超过先前频率的1%。

试验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监测,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按照安装方式安装样机,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T 17626.8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等级4进行。采用浸入法对样机施加磁场,线圈方向分别为X、Y、Z,磁场强度30A/m,磁场频率50Hz,持续时间30s。

试验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监测,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7)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试验:按照技术要求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进行,即分别对电源端子(A、B、C三相)传导骚扰值和模拟件在测量距离R处(10m)的辐射骚扰值进行测量记录,需满足B级要求。

试验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监测,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8)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按照技术要求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T 17626.11电压暂、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类别3进行试验。对样机分别提供额定供电电压的下限值(342V)、中间值(372.5V)和上限值(403V),并在三种电压等级下调节试验发生器,使初始值电压在100ms内降至3.42V一下,停留250个周期后在20ms内增加电压至初始值。

试验过程中对系统进行监测,试验完成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在电磁兼容(EMC)试验的各个阶段中,系统功能监测结果均满足基准试验的设计要求。每个阶段试验前、试验后的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满足基准试验的设计要求。

2.4 耐久性试验

耐久性试验的目的是模拟样机在正常运行范围内运行时所引起的退化,以考核样机在一定的期间内保持功能的能力。设备需要连续经受以下试验:热老化试验、交变湿热试验、长期运行老化试验、振动老化试验。

2.4.1 热老化试验

热老化试验一般采用加速老化,加速老化的模拟原则是,既要尽可能的缩短老化时间,又要能确保设备元器件不致因为温度过高而损坏。

1)干燥高温试验:将样机放进高低温试验箱中,试验依据GB/T 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高温)进行。使试验箱的温度从环境温度逐渐上升到试验采取的(70±2)℃。在达到热平衡后,保持恒定96h,然后温度逐渐回降到环境温度,温度上升和下降的变化速度应小于1℃/min。

试验结束后,需使试验箱在规定的正常大气条件下保持足够的时间(2h),使之达到热平衡,然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2)低温试验:将样机放进高低温试验箱中,试验依据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低温)进行。使试验箱的温度从环境温度逐渐下降到试验采取的(-25±2)℃。在达到热平衡后,保持恒定95h,然后温度逐渐回升到环境温度,温度上升和下降的变化速度应小于1℃/min。

试验结束后,需使试验箱在规定的正常大气条件下保持足够的时间(2h),使之达到热平衡,然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2.4.2 交变湿热试验

交变湿热试验是用以确定样机在温度循环变化、样品表面产生凝露的湿热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适应性,检验样机在湿热条件下仍可正常工作。

将样机放进高低温试验箱中,试验依据GB/T 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交变湿热)进行。在温度25℃±3℃、相对湿度45%~75%的条件下,使温度达到稳定之后,在1h内使相对湿度升高到不小于95%,使试验箱温度在24h内按升温、高温高湿恒定、降温、低温高湿恒定四个阶段循环变化。

试验结束时(循环末),试验箱条件是温度(25±3)℃、相对湿度95%。将试验箱的相对湿度在1h内降至(75±2)%,然后再在另外的2h内将温度降至试验室温度,恢复期结束后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2.4.3 长期运行试验

按照技术要求连接布线,并进行通电,试验依据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高温)进行。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试验温度为(55±2)℃,持续300h;第二阶段试验温度为(40±2)℃,持续300h。

2.4.4 振动老化试验[7]

按照技术要求连接布线,试验依据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震动(正弦)进行。试验程序如下:

1)扫频探查试验:沿三条轴线分别按照1倍频程/分钟扫描,扫描频率范围:10Hz—2000Hz—10Hz,在交越频率(60Hz)以下,保持位移0.035mm不变,在交越频率(60Hz)以上保持加速度0.5g不变,探查共振点;

2)扫频耐久性试验:按上述方法,沿三条轴线进行扫描,每一轴线上的持续时间为2个循环;

3)定频试验:对每一轴线上探查试验中探查到的危险频率进行定频试验,如果在探查试验中没有显现出任何共振频率,则对100Hz固定频率进行试验。各点试验持续时间为10min±0.5min。

试验前和试验完成后需分别对样机进行系统功能测试。

在耐久性试验的各个阶段中,系统功能监测结果均满足基准试验的设计要求。每个阶段试验前、试验后的系统功能测试结果满足基准试验的设计要求。

2.5 抗震试验[4,6]

抗震试验目的是为了考核试验样机在地震载荷下的其结构刚度、强度以及在地震载荷作用中和作用后的功能指标,以验证其在规定的地震载荷作用下及作用后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抗震鉴定试验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动态特性探查试验,用于查明设备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等,了解设备的固有动态特性;

2)抗震性能试验,采用地震台台面的加速度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先后完成5次SL1(OBE)和1次SL2(SSE)地震试验,每次持续30s。用于考核设备在规定的地震动下,能否履行其规定的安全功能;

3)最终检验,设备抗震性能试验后,应对设备的外形、结构和功能进行测试和检查,并与试验前的基准数据相比,以证明设备在地震后的完整性、功能性和可运行性。

3 结束语

火电厂燃料设备的安全运行研究 篇3

【关键词】燃料设备;安全运行;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火电厂生产规模也随之日益加大,这就使得电力生产设备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燃料设备的应用。燃料是火电厂电力得以生产的基础,其设备的安全运行对火电厂整体安全运行有着极其关键的的影响,因此,了解燃料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并寻找相关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尤为重要。

2.火电厂燃料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当前,电力系统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经济愈发展,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也就愈大,电网导致的政治、经济等事件已在国内外屡见不鲜。一说到电力安全,我们都会想到电力生产正常运行,无人身伤亡事故产生,无火灾发生,无设备损坏事故以及大面积停电事故出现等。有调查显示,2003年8月14日美国和加拿大相继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涉及范围达24000多平方公里,受影响人数达500万人,经济损失达120亿美元。2002年有相关报刊报道,供包钢电力和高压蒸汽的包头一电厂突然传来震天爆炸声,燃料设备中三号锅炉的下降管与连接箱接口处出现了炸裂,使得包钢也因此而受牵连,不得不选择停产,损失达数亿美元,可见电力事故给经济以及人身安全带来的威力。火电厂燃料设备是电力生产进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同时也是的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燃料设备运行出现安全事故必定会对电力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排除电厂燃料设备不良安全影响因素,确保其安全运行十分重要。

3.火电厂燃料设备安全运行关键影响因素

3.1工作人员误操作因素

当前,电力设备随着电力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设备运行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随之有所提增,各种加强各类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也愈来愈多,如强化燃料设备安全运行所采用的失效安全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安全防护装置等,然而,安全防护技术虽然众多,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为操作失误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相关报道可知,河南某电厂就出现过由于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而引发斗轮机回转轮掉轨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设备事故。可见,人为操作失误给燃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3.2检修人员素质低下因素

检修人员的素质对于燃料设备的安全运行也产生着一定影响,具有多年电厂工作经验的员工都明白,火电厂里的一些设备并不是由于长期运行而出现故障的,反而是因为检修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以及其责任心不强而产生的,如对设备轴承进行更换时,有些检修人员会将轴承煮的过热变色,或由于检修需要将相关零部件进行拆卸后重新组装时,零部件间装配误差大,或更换配品配件时采用次品配件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日后设备运行中不同程度的带来安全隐患,为安全事故的产生提供机会。此外,一些电厂除核心设备外通常情况下不设有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但是私营电厂设备维护单位往往由于公司的规模较小以及资金少、技术培训不够等情况往往使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从而影响设备检修和维护的质量。

3.3粉尘因素

火电厂粉尘中的主要成分为煤粉,当其在燃料设备上累积过多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设备各项性能降低,出现线路老化或短路、电机绝缘性能差等情况。粉尘推压严重且条件合适时还会引发自燃,导致爆炸严重事故发生。根据相关报道,前几年就出现过某些电厂由于粉尘在燃料设备上堆积过多而致整个输煤栈桥燃烧的特大设备安全事故。

4.优化燃料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

4.1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防止运行人员误操作

工作人员技能素质的高低对于电厂的日常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各类电厂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成为了国内外电力行业相关学者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电厂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培训的定期开展而实现,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让其切身体会到燃料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使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爱护设备,对设备进行合理的应用。火电厂相关部门领导还应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应调集一些技术能力较强、责任心较高、业务较精的工作人员到重要的岗位上,有利于减少或避免误操作现象的发生。

4.2健全建立合理的检修制度

科学的检修制度可以规范检修工作的程序,使检修工作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展,从而加强燃料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火电厂正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可见,科学检修制度的建立健全何等重要。燃料系统检修制度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几种:设备点检制度、设备大小修制度、设备应急方案、设备缺陷处理制度、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制度等。应做到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的原则。且设备在维护、修理进行前应聘请技能素质较高的维修师傅对其进行维修,并通过高标准的检修质量评价体系对被修设备的检修质量进行控制,从而有利于安全隐患的消除,延长燃料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机组的检修管理中,可将由传统的保安全、保长周期连续运行的检修目标,拓展到设立机组检修经济技术指标奖,使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设备修后效率提高,安全运行的目标。

4.3控制粉尘措施

减少粉尘可以通过设备的改进或选择的措施来实现。比如选择的燃料设备要有比较宽大的皮带,或者皮带要呈全封闭式的,并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皮带跑偏而带来的粉尘污染。第二,将密闭罩在燃料设备在运转点位置安装,并相应加装排风装置,用以稀释粉尘浓度。第三,将除尘器安装于煤仓间或者皮带的转运点等位置,同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岗位卫生责任制,及时安排专人对设备进行清洗等。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燃料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虽然众多,但并非不可防,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严格遵守各项故障制度,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故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故障进行解决,这样一来,许多隐患便可迎刃而解,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各种因素给燃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涛.火电厂安全运行管理浅议[J].大众科技,2008,04(08):52-57

[2]刘立城.火电厂安全运行与设备检修相关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10(Z1):106-109

[3]张春艳.新建电厂燃料管理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02):322-328

[4]陈乃超,冯巧波,任建兴,武永军.上海电力学院学报[J].2010,03(09):331-338

作者简介

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 篇4

【 发布时间:2009-5-27 】

核电设备的采购由核电厂业主按国家招投标法实施。在启动核电设备采购之前,业主先建立一个潜在合格供应商名单。列入名单的供应商需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核安全设备(附件1)制造商必需拥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只有进入潜在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厂商才有资格参与核电设备竞标。

一、核电厂潜在供方评价流程

二、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申请程序

三、申请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明确核安全设备活动目标和范围(参见《民用核安全设备目录(第一批)》);

(三)具有与拟从事活动相关或相近的工作业绩,并且满5年以上;

(四)具有与拟从事活动相适应的、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和无损检验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五)有与拟从事活动相适应的工作场所、设施和装备;

(六)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符合核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质量保证大纲;

(七)除核设施专有设备(如堆内构件等)外,凡申请《民用核安全设备目录》(第一批)中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在近五年内应具有核设施中非核级的同种设备的制造业绩,且具有良好的质量史。附件1:

民用核安全设备目录(第一批)

设备种类 设 备 类 别

钢制安全壳 安全壳钢衬里

核安全机压力容器 械设备 储罐 热交换器

板式热交换器

设备品种举例

管壳式热交换器 管道和管配件

堆内构件

控制棒驱动机构风机 压缩机

阀门

支承件

直管

热交换器传热管 管道预制

弯头 三通 异径管 离心泵 往复泵

屏蔽泵

其他类型核安全级泵

离心式

往复式 隔离阀 单向阀

安全阀、释放阀 调节阀

其他类型核安全级阀 设备支承件

管道支承件 阻尼器

金属波纹膨胀节

波纹管,膨胀节

特种型式金属膨胀节 金属波纹管 人员闸门

闸门

设备闸门 应急闸门

机械贯穿件 法兰

容器类

铸锻件

泵阀类 支承类 温度计 流量计

传感器(包括探测器、变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液位变送器)

核安全

辐射监测传感器

(1E级)

核测仪表

电气设备

电力电缆 控制电缆

电缆

仪表电缆 同轴电缆 送器

电缆连接件

电气贯穿件

仪控机架、机柜

机柜(包括机箱和机架)

仪控接线箱

控制屏、台、箱

控制台屏、显示仪表

事故后监测仪表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蓄电池(组)阀门驱动装置 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

附件2:

供方单位提交申请文件包含的内容

一、技术能力方面文件主要包括供方单位的相关许可证持有情况、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人员构成、装备状况、供货能力及以往业绩等。

1、厂房、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具情况;

2、非标产品的设计资质、设计人员及与其它设计单位的合作情况;

3、生产、服务所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的情况;

阀门电动装置 交流电动机

4、技术监督机构或权威的第三方对产品及服务的试验(检验)报告或产品认证证书;

5、类似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符合采购技术要求的情况;

6、以往类似产品的业绩情况;

7、以往用户对类似产品的使用情况;

8、以往的信誉证明及获奖情况;

9、售后服务体系及服务承诺等。

二、商务能力文件主要包括供方单位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银行信用等级情况等。

三、质保能力文件主要包括供方单位的质保体系建立和运转,程序制定、修订及实施,人员资质、培训,内审、外审、管理部门评审情况等。附件3: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申请单位应当提交的申请文件

一、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公文

二、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书

三、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活动范围表

四、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质量保证大纲

六、质量保证大纲程序目录清单及下列程序

1.物项采购和分包控制程序

2.设计修改与变更控制程序

3.工艺试验与评定控制程序

4.特种工艺人员管理程序

5.产品试验(功能性试验)控制程序

6.不符合项控制程序

七、单位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业绩

1.单位情况概述:单位成立时间、从事的主要工作、主要产品、资产状况、年产值等。

2.资质情况:应说明所取得的有关质量体系证书、制造(安装)资格许可证以及其他资质情况,并将有关证书的复印件附于申请文件后。3.以往工作成绩(相关或相近的工作业绩):

(1)主要业绩的描述:提供已制造(安装)过的主要产品清单,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完成时间、设备类别、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核安全级别、结构型式、数量、主要使用工况、依据标准等内容。(2)有关产品的获奖情况和用户反馈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八、制造(安装)能力的有关说明材料,如:

1.厂房条件、起重运输能力与主要加工装备能力的说明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申请单位应描述所具备的厂房条件、起重运输和主要加工装备的能力;给出主要加工装备清单(型号、规格、工作能力范围、精度等)。2.相类似产品的制造(安装)情况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申请单位应在以往制造(安装)过的产品或项目中,选择产品类型及制造(安装)难度与目标产品相似的产品进行描述,说明制造(安装)过的相关或相近产品在结构、制造(安装)工艺、性能指标、材料等方面与申请目标产品的相似性,并描述其应用于何种工程或项目上,现运行情况如何。1.主要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专业配备

(1)总体描述:主要技术负责人情况(学历、职称、专业、现从事的工作等)以及技术人员各专业配置人数,主要技术人员的专业配备、能力和经验必须能覆盖所申请从事制造(安装)活动的全部技术内容。

(2)人员清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毕业学校、学历、参加工作时间、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及年限以及从事过的主要工作经历等。

2.焊工、焊接操作工能力的基本情况

(1)分别列出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焊工、焊接操作工和常规焊工、焊接操作工基本情况清单(姓名,年龄,工作年限,已取得的证书情况、考试合格项目及有效期以及从事过的主要工作经历等),并附核资质焊工、焊接操作工证书复印件。

(2)应承诺按核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焊工、焊接操作工的考核和取证。

3.有关工艺评定及工艺试验准备情况(包括焊接、胀管、成形、热处理、冶炼等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

(1)现有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情况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单位应描述在以往产品制造(安装)过程中已经进行的各项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情况,并列出过去所做的工艺评定和工艺试验项目清单,同时提供一份完整的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报告。

例如对于焊接工艺评定,总体描述己进行过的焊接工艺评定所涉及的钢种、焊接方法、进行的试验项目以及焊接工艺评定所遵循的标准,并对所完成的各类焊接工艺评定进行列表统计,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母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执行标准、评定时间等。用类似方法完成对其他各种工艺评定或试验的描述。

(2)拟进行的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单位应根据所申请的目标产品的制造(安装)要求,描述申请单位在目标产品制造(安装)活动中计划进行的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准备情况。

―― 通过分析所申请制造(安装)的典型目标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采用的工艺方法,分别列出需进行工艺评定和工艺试验的项目清单,并说明目前哪些已完成,哪些尚待进行,预计何时完成;

―― 列出相应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主要操作人员以及进行相应的试验和评定所必需的设备;

―― 说明上述工艺试验和工艺评定项目以及所具备的相应人员和设备是否满足目标产品的制造(安装)需要。

九、检验与试验能力的说明 1.主要的检验与试验装备清单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单位应列出计量、理化试验、无损检验、功能性试验、鉴定性试验等主要检验和试验装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检测能力或范围、检测精度等)。2.计量管理情况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单位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描述:计量工作的负责部门;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情况(人数、人员构成、技术水平或工作经验等);企业目前计量器具的持有、保养、使用和检定情况;有关人员培训、考核情况。

列出从事计量工作的人员清单(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从事的专业、职务职称、相关工作经验),并附计量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3.理化检验能力情况

(1)申请单位应列出申请的目标产品需做的理化检验项目清单,包括化学成份、机械性能、金相、腐蚀和奥氏体不锈钢中δ铁素体含量等,并说明本单位能完成的项目和资质情况。

(2)列出从事理化检验工作的人员清单,包括姓名、年龄、专业、学历、职称和从事检验的经历;考核和持证情况,并附理化检验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3)描述理化检验人员掌握检验方法和标准规范情况。4.无损检验能力情况

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申请单位应介绍其无损检验工作的负责部门;描述从事无损检验工作的人员情况;主要设备及各种试块和试片的保存、使用情况;能够执行的规范标准;申请目标产品需做的无损检验项目以及本单位能够进行的无损检验项目,无损检验人员考核、取证情况,需要进行分包的项目及分包单位的资质等。

(1)列出从事无损检验工作的人员清单(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从事的专业、相关工作经验、持证情况),并附上有关证件的复印件;列出已制定的无损检验操作规程目录清单。

(2)应承诺按核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无损检验人员的考核和取证。5.产品的功能性试验条件及情况

(1)列出申请的目标产品需做的功能性试验的项目清单,并说明本单位能够进行的项目和资质情况;

(2)描述产品功能性试验的试验条件和装备情况,针对目标产品具备的相应仪器、设备及试验室,并对水压试验所用的去离子水的来源(自制还是外购,外购采取何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水质指标情况及检验能力等进行说明;

(3)描述从事产品功能性试验的人员基本情况(人员数量、经验等);

(4)能够执行的检验方法、标准和规范情况。6.其他检验和试验能力情况

十、主要关键技术及储备

1.典型目标产品描述

申请单位应根据所申请制造(安装)的设备品种,从每种产品中选择一种典型目标产品[其结构(复杂度、重量和体积)、材料和制造(安装)工艺应具代表性]进行描述,内容包括结构特点、设备简图、型号规格、主体材料以及主要的技术参数和制造(安装)工艺流程图。

2.制造(安装)过程中的主要关键技术、解决措施及储备情况

通过分析所申请制造(安装)的典型目标产品的制造工艺(安装顺序)流程图,申请单位应描述申请目标产品制造(安装)工艺(工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技术难点),针对各项关键技术和难点,结合以往制造(安装)的相关或相近产品的制造(安装)经验,说明解决技术关键的方案和具体解决措施。

十一、有关标准规范的执行能力

1.以往工作中执行过的标准、规范

(1)给出以往执行过的标准、规范目录清单;

(2)描述对这些标准、规范的熟悉程度和在以往工作中这些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

2.申请的目标产品制造(安装)活动中需执行的标准规范清单

(1)所列出的标准规范目录清单应具体到“章、节”;

(2)所列出的标准规范要满足所申请的设备制造(安装)活动。

3.对民用核安全设备标准规范执行能力的说明:说明所述民用核安全设备标准规范的配备情况、学习情况或相应培训计划,描述对其内容的熟悉程度、消化分析和执行情况等。

十二、关键物项采购及分包活动的情况说明

1.关键物项采购及分包活动的内容、范围、责任及接口关系

2.关键物项采购及分包单位与活动有关的技术能力和资质的说明

十三、模拟件制作方案和质量计划

1.以往模拟件制造和鉴定情况(鉴定仅针对核安全电气设备)

2.模拟件制作方案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选型原则:包括关键制造工艺与目标产品对比分析,应结合所申请的目标产品的结构特点、设计参数、材料等方面说明所选模拟件具有代表性;

(2)设计要求:包括模拟件的结构简图,以及结构型式、尺寸,材料、主要设计参数、技术要求等描述;

(3)制作、检验和试验中执行的规范、标准以及技术条件、工艺规程等;

(4)制作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总体要求简述;

(5)从事模拟件制作的主要人员基本情况;

(6)制作所涉及的场地、设备情况:包括主要制作设备、检验和试验设备、清洁场地等;

(7)采购控制:包括主要部件采购技术条件和控制方法、分包控制要求等;

(8)制作所涉及的工艺评定内容:包括评定项目、评定方法、过程要求、取样方法(包括取样图)及验收要求等;

(9)制作工艺流程图;

(10)制作关键过程控制:针对模拟件的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加工、装配、清洁度、胀接、检验、功能性试验等主要制作过程控制说明;

(11)检验和试验:包括检验和试验项目、方法、标准等;

(12)记录。

3.模拟件制作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名称、设备或部件名称、设备采购方、质量计划的文件编码;

(2)设备制造、安装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及其编号;

(3)每项工序所必须遵循的程序、规程、细则或标准;

(4)制造商、承包商、监理机构及营运单位等相关各方在执行这份质量计划时选取的检查点及见证模式等;

(5)需要形成的记录、报告或其它文件要求。

4.对同时申请设计和制造许可证的单位,所提交的申请资料中还应包括鉴定试验大纲和必要的相关文件。

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 篇5

摘要:首先介绍了光幕测量高度的原理,给出了高度测量光幕的一种实现方法,分析了由该方法设计的系统结构和主要性能。从而彻底解决了相邻通路间的干扰,提高了测量精度。

关键词:单片机;测量光幕;分级

1 引言

光幕是电子测量系统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设备。利用光幕可以测量恒速传送带上的物体高度、长度或宽度等一系列数据,以便为后面的电子系统提供相应的参数。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单片机实现物体高度测量的光幕测量方法。

2 光幕测量物体高度的基本原理

图1所示是一个用普通光幕测量物体高度的测试原理结构示意图。图中,光幕的一边等间距安装有多个红外发射管,另一边相应的有相同数量同样排列的红外接收管,每一个红外发射管都对应有一个相应的红外接收管,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同一条直线上的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之间没有障碍物时,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能顺利到达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接收到调制信号后,相应的电路输出低电平,而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不能顺利到达红外接收管,这时该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调制信号,相应的电路输出为高电平。当光幕中没有物体通过时,所有红外发射管发出的调制信号(光信号)都能顺利到达另一侧的相应红外接收管,从而使内部电路全部输出低电平。这样,通过对内部电路状态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物体的高度信息。由于上下相邻光路可能会相互干扰,因此,选取的红外发光管的发射角度要小于15°,此外,考虑到光幕要有一定的宽度,因而还应对红外发射管发出的信号进行调制。但在实际制作中,上下两路总存在干扰,很难提高测量精度。为了彻底从根本上解决相邻两路的干扰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用C51单片机及相关芯片来实现高度测量的方法。

3 高度测量光幕系统结构及工作过程

高度测量光幕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器件的红外发射和接收通路数目理论上最大可有215个,考虑到实际光幕的高度和上下通路之间的间距,一般不会超过64个。为方便介绍,本文以通路数16为例,且按安装的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标为1路、2路、3路。……16路。发射和接收部分的多路选择开关选用常见的多路选择器(如7LS15系列)。发送端的多路选择器的A0~A3接单片机的P1.0~P1.3,接收端的多路选择器的A0~A3接单片机的P1.4~P1.7,并入串出模块和串入并出模块选用8位移位寄存器(如74lLS165和74HC595)。并入串出模块的装载信号Ld=P1.4・WR? 串入并出模块的数据读出信号 E =P1.5・RD。移位控制信号端接TE同步信号。RAM用来存储数据,可将其接在单片机的P0和P2口上。其容量的大小视处理的数据量的多少而定。本文选择1kB。同步信号TE和移位时钟CP可用单片机的定时器产生,也可用CP时钟8分频来作为TE信号。对串入并出模块的读和对并入串出模块的写均可通过中断方式来完成。同时?用单片机的串口可将处理后的高度数据送出。直线扫描模式下,器件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单片机在TE的下降沿到来后,向串入并出模块写入要发送的数据?如01H?,并同时向发送端和接收端送出相同的通路选择信号?即第一路地址信号?。而当TE的上升沿到来时,在移位时钟的控制下?数据01H开始经多路开关被送到第1路的红外发射电路,再经调制后以光信号形式发出,与此同时?红外接收电路在TE上升沿到来时开始启动接收。由于发送和接收的多路开关选择信号相同,因此,实际上只有与发射端相对应的一路(即第一路)才被接收。经解调后的数据一般可在移位时钟的作用下被移入串入并出模块,并在TE下降沿到来时接收完毕,同时触发单片机的中断处理程序,使数据被单片机读走。单片机再对发出的数据和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比较,若不同?注:这里只有在该通路中有物体阻挡时,才接收不到发送信号,致使发送和接收的数据不同),则表明该路有

[1] [2]

★ 五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 用手来测量科学教案

★ 《从不同角度画物体》教学反思

★ 用骇人听闻来造句

★ 怎么用恒牙来造句

★ 用不知不觉来造句

★ 怎么用迁客骚人来造句

★ 怎么用买椟还珠来造句

★ 用自得其乐来造句

安全风险分级管制度 篇6

公司各科队及选煤厂: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总经理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总经理

副 组 长:各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 选煤厂厂长 成 员:科室、队组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安全培训办,负责人由安全培训办主任武秋田兼任,副主任张培银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实施方案,制定风险分级工作制度,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指导、督促各科(队)室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组织相关科(队)人员对全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职责

具体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综合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利用风险预控信息平台监督各业务部门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辨识范围、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辨识范围

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全矿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排矸场、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二)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总经理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工作任务分析法)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中等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总经理、各分管副总经理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风险矩阵法),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台帐,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记录”,并按照风险等级,对台帐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部门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三)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底总经理组织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进 行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煤矿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爆破、机电运输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及时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将辨识评估报告结果应用于确定下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并指导和完善下一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2、月度检查

每月由总经理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总经理组织本系统业务骨干,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3、旬检查

每旬由各分管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分管业务科队负责人及本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作业区域或业务范围内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部门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排查

跟班队长、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排查。并严格按照《xx煤业科(队)室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问题日巡查登记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 前严格按照《岗位危险源辨识卡》上的内容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跟班队长、班组长汇报,需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并重新制定管控措施,跟踪整改结果,确保管控效果良好。

(四)专项辨识评估

1、本公司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特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总经理组织分管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 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管理人员、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总经理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一个采(盘)区的单班作业人数控制在100人以下;综采工作面作业范围内(包括工作面及进、回风巷)单班各类作业人数控制在35人以下;掘进工作面作业范围内(从掘进迎头至工作面回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单班各类作业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3、由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总经理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旬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 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总经理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公司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9、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见附图。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公司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风险管控管控办公室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培训办每年组织参 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组织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风险预控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其他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附图: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此页无正文)

xx煤业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7日

抄送:公司领导 xx煤业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7日印发

核电厂事件如何分级? 篇7

(1) 异常。超出规定运行范围异常情况, 纵深防御能力下降。

(2) 事件。厂内污染明显扩散。安全措施明显失效, 但仍具有足够的纵深防御, 仍能处理进一步发生的问题。

(3) 重大事件。放射性向外释放超过规定限制, 有厂外人员受到极少量照射。接近发生事故安全保护层全部失效。

(4) 没有明显厂外风险的事故。核装置明显损坏, 有厂内人员受到照射致死, 厂外人员受到少量辐射, 但辐射剂量在规定限值量内。此时, 当地可能需要采取食品管制, 一般还不需要厂外保护性行动。

(5) 具有厂外风险的事故。核装置严重损坏, 这类事故可能涉及重大临界事故或引发火灾及爆炸事件。放射性物质向厂外有限释放, 需要执行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 以降低对健康影响的可能。

(6) 重大事故。放射性物质向外明显释放, 需要全面执行地方应急计划的防护措施, 以限制对健康的严重影响。

核电厂电机设备状态及管理对策 篇8

【关键词】核电厂;电机;缺陷;设备状态;管理对策

1.电机相关缺陷介绍

作为电力拖动的执行机构,电机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台电机的故障,往往导致一个系统或者一条生产线的失效。在生产中尤其以三相异步电机应用最为广泛,在我厂电机设备中,占90%都是三相异步电机。

电机故障种类繁多,原因复杂,集电气与机械部件于一体。三相异步电机的故障一般为两大类:一是电磁方面的故障,大多发生于绕组,如绝缘损坏、导体及其回路接触不良、断线、短路及接线错误等 ;二是机械方面的故障,如轴承、端盖、铁心等零部件的松动、磨损、变形、断裂及润滑不良等 。两类故障区分:当电机通电动转时,故障现象存在,切断电源后,故障仍然存在,说明是机械方面的故障;若切断电源后,故障现象随之消失,就说明一般是电磁方面的故障。在运行中,电机的电磁故障还包括控制保护制备的故障。电机的机械故障则还可能是由于联轴器或机械设备的故障所引起的。

2.电机设备状态及缺陷处理

电动机作为核电厂的主要驱动设备,在核电厂的生产运行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到主泵电机,小到仪控、电气各板卡上的冷却风扇,无处不见它的身影。我们统计了核电厂一个燃料运行期间的电动机相关故障,并对其进行原因分类与汇总,结果如下:

电机相关设备共产生缺陷128项:

异音、振动相关:53项(大部分是轴承异音,同时伴随着设备振动上升)

绝缘相关:21项(定子绕组)

其余故障包括:运行时温度高,设备不能启动,卡涩(传动机构),联轴器故障,轴弯曲…等。

大量故障的统计分析发现,电机故障按其原因分,轴承类故障占38.5%,绕组类故障占39%,其他的一些故障分摊剩余的比例。从统计的数据来看,轴承类的故障占了41%,绕组类的故障占了16%,与总的故障比例差不多。

3.电机设备管理的长期对策

随着核电厂运行的时间越长,设备的老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电机作为长期带载的设备,并且由于运行时电磁力、温度、磨损各方面的影响,其可靠程度也会随之降低。如何将其可能造成失效的缺陷减至最小,或者如何将其失效的影响减至最小,我们应该对电机的长期管理制定相应的策略。

3.1加强润滑管理

众所周知,润滑与运转设备息息相关,是保证和改进设备高效、正常、长期运转的基本手段,是运转设备的命脉。润滑是设备的血液,对于设备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电机相关的轴承缺陷也是如此。据统计至少有40~60%以上的轴承故障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这足以说明润滑在电机中(设备中)的重要地位(见图1)。

设备润滑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设备润滑不只是改变了维修,同时对环保、节能、增效、安全等多项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SKF 轴承制造商是世界最负有盛名的公司,它们通过大量试验,深入研究了负荷、油液粘度、颗粒污染物等各种因素对轴承寿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即清除润滑油中 2-5 微米固体颗粒,滚动轴承疲劳寿命可延长到原来的 10-50倍。而全世界的各研究机构也得出合理的轴承润滑对于电机的运行影响是巨大的。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对于改进核电厂的润滑管理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从观念上对润滑进行重新定位。

◆建立与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润滑管理,建立电机及其相应润滑油、脂的品种台帐数据库,并制订相应的润滑周期。

◆从人员配备上,应有专职的润滑管理人员或者是油品管理人员。

◆在润滑油品的更新换代上,合理规划。

◆推动自动添加油脂工作的开展。

◆实施油、液监测技术,防范和避免突发设备故障的发生。

3.2实施SRCM,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

随着核电厂设备服役时间的逐步延长,部分电机老化,对其维修要求愈来愈严,维修地位也显得重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修理周期越短,设备越可靠。这就是我们沿用多年的预防性维修思想。而根据对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却表明,定期维修对许多故障的控制并不起作用,有时定期维修并不能保证维修后的零件在固定期限中不发生故障的几率减小。过多的拆修反而易产生人为故障,增加维修消耗,降低维修效率。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现代维修理论的核心。是从系统的观点看问题,视维修对象的研制、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都是与维修有关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可靠性这个中心进行工作。这种维修思想也是对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可靠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可靠性技术在设备设计、制造和试验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在设备使用、维修中重视了数据资料的积累和处理,使得掌握设备零部件及总成的故障有了可能。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人们对维修的认识由原来的“工作—磨损—故障危及安全”,演变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设备可靠性下降的因素,以保持恢复设备的固有可靠性”。

通过对设备可靠性诸因素的分析,科学地确定维修工作项目,优选维修方式,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只做必须做的维修工作,使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恢复,同时又能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对于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见图2(SRCM的分析流程图)。对于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我们应进行相应的工作:

◆接受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理念。

◆由于核电厂运行的特殊性,我们应该以SRCM作为一种工具来完善我们的维修体系,使我厂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3.3引进更多的状态监测手段

设备的状态监测通常是指通过测定设备的某一特征参数(如振动、温度),来检查其状态是否正常。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通过了解和掌握设备在线使用的状态,对设备可能要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报、分析、判断,确定故障性质、类别、程度、原因、部位,指出故障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及后果,提出控制故障继续发展的措施,通过采取调整、维修、治理的对策消除故障,最终使设备恢复正常状态。

状态监测现在分为离线监测及在线监测。离线仪器主要有多功能数据采集器及其配套软件、红外热像仪及其配套软件、轴承听诊器,测振仪、点温仪、转速表等监测设备。而在线仪器则包括电机电气数据采集,如通过对设备运行时的电流,电压进行采样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确认电机的状态。

对于状态监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引进更多状态监测的手段,不仅仅包括现有的测振,测温,还应该包括电气状态监测等手段。如:转子断条诊断;匝间短路诊断;谐波分析诊断等等。

◆制定合理的状态监测的频率,关键、重要设备的状态监测频度可以设置频度多一些,对于这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更有保障。

◆建立状态监测的数据库及应用平台。使更多的设备管理人员能够使用到状态监测数据,从而对设备的运行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设备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4.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它需要针对设备本身的状态变化不断调整。我厂的电机设备随着服役日期增加,状态日益老化。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将一些先进的设备管理技术与手段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来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上一篇:药剂科自查自纠下一篇:我曾经笑过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