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指引)

2024-08-20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指引)(共9篇)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指引) 篇1

××股份有限公司20××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对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一、董事会声明

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般包括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现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对达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公司董事会授权内部审计机构[或其他专门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纳入评价范围的高风险领域和单位进行评价[描述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一般包括评价工作组织结构图、主要负责人及汇报途径]。

公司[是/否]聘请了专业机构[中介机构名称]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公司[是/否]聘请会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独立审计。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本评价报告旨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评价指引”)的要求,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对公司截至20××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涵盖了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重点关注下列高风险领域:

[列示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的前“十大”主要风险] 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 [描述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明确范围] 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包括(根据实际情况充实调整):

(一)组织架构

(二)发展战略

(三)人力资源

(四)社会责任

(五)企业文化

(六)资金活动

(七)采购业务

(八)资产管理

(九)销售业务

(十)研究与开发

(十一)工程项目

(十二)担保业务

(十三)业务外包

(十四)财务报告

(十五)全面预算(十六)合同管理(十七)内部信息传递(十八)信息系统

上述业务和事项的内部控制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如存在重大遗漏)公司本未能对以下构成内部控制重要方面的单位或业务(事项)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逐条说明未纳入评价范围的重要单位或业务(事项),包括单位、或业务(事项)描述、未纳入的原因、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实完整性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五、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严格遵循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及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描述公司开展内部控制检查评价工作的基本流程]。

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个别访谈、调查问题、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适当方法,广泛收集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分析、识别内部控制缺陷[说明评价方法的适当性及证据的充分性]。

六、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

公司董事会根据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了适用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与以前保持了一致[描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及定量标准],或作出了调整[描述具体调整标准及原因]。

根据上述认定标准,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我们发现报告期内存在[数量]个缺陷,其中重大缺陷[数量]个,重要缺陷[数量]个。重大缺陷分别为:[对重大缺陷进行描述,并说明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

七、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

针对报告期内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含上一期间未完成整改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描述整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效果]。对于整改完成的重大缺陷,公司有足够的测试样本显示,与重大缺陷[描述该重大缺陷]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且运行有效(运行有效的结论需提供90天内有效运行的证据)。

经过整改,公司在报告期末仍存在[数量]个缺陷,其中重大缺陷[数量]个,重要缺陷[数量]个。重大缺陷分别为:[对重大缺陷进行描述]。

针对报告期末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公司拟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描述整改措施的具体内容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公司已经根据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公司截至20××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在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方面存在尚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描述该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由于存在上述缺陷,可能会给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带来相关风险[描述该风险]。

(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对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与事项均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并得以有效执行,达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存在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是/否]发生对评价结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内部控制的重大变化。[如存在,描述该事项对评价结论的影响及董事会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们注意到,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想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简要描述下一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未来期间,公司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董事长:(签名)××股份有限公司 20××年××月××日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指引) 篇2

1、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含义。

企业财务报告是指企业财务部门根据企业近期的各项经济活动运营状况做出的文字记录, 它包含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运营状况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等。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最大程度的取决于企业财务人员是否根据营运的效率效果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的遵循于否等目标制定实施。高质量的企业财务报告不仅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各项经营状况, 而且还能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完全、及时、可靠、真实、准确以及公允的财务信息, 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项经济经营活动的高效性。

2、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评判指标。

研究调查显示, 现阶段内, 对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评判指标主要有三点, 首先是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内部质量的四大特点即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以及清晰性, 此四大特点是评判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核心因素;其次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表述与披露的质量为财务报告的质量提供了外部保障, 财务信息表述与披露的质量是评判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必不可少因素;最后是以成本效益原则与重要性原则为理论指导的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限制和约束条件是评判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基本因素。以上三点评判指标为评判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缺陷

1、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为进一步实现财务信息控制, 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员工综合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设置了企业内部控制部门, 其主要功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进行全面的披露, 进而制定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2、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缺陷。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起步比较晚, 发展比较缓慢, 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体制, 导致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过程中无章可循;其次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作为有效保障;最后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职工综合素质低下, 尚未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再或员工长期受传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思想的影响, 导致现行的企业的大多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职业素质已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综合以上种种缺陷将会导致尚未能够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错报的可能性, 久而久之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检测手段;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结果,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企业之中只有健全、完善以及严格的内部控制, 才能够形成高质量的企业财务报告, 进而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准确、及时、真实以及完整的财务信息。同时, 鉴于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来源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效的实施, 而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高效有序实施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基础保障, 实践证明, 良好的内部控制手段能够及时的预防与防治舞弊现象, 从而对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起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 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也是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性, 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质量。

评估主体的选择。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 其责任主体是董事会还是经理层?该责任主体的选择与内部控制的定位有着直接关系。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的责任在董事会、经理层之间进行了划分, 即董事会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建立提供指导、监督和核查;经理层则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运行。因此, 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估时, 董事会是评估项目的发起人、监督人, 公司经理层是评估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前者的责任在于监督内部控制评估过程的合理性和完备性;后者负责具体操作安排。

内控评估标准的选择。企业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估一般采用权威部门或行政管理机关所颁发的有关内部控制规范作为标准。如SEC在其关于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最终规则中建议使用COSO报告所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界定为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影响的控制过程, 为实现控制目标, 企业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进行整合。即在进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时, 要以这五个要素为出发点, 从整体上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四、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相关流程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流程。

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对于不断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是分析财务部门处理相关业务的流程, 其流程要始终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以及完备性为中心理念, 之后进行凭证的审核和录入、凭证的分类和汇总、明细账和总账的记录、以及财务报告的总结与编制, 此流程实施过程中, 应做好各环节的工作, 其某一环节的失误往往会影响到整个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的整体效应。

2、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内部控制评估的准备工作以及评估项目的发起和组织。

首先, 根据董事会决议开展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工作, 公司总经理或总会计师作为评估项目的发起人其次, 组成项目组。项目组是负责进行内部控制评估的计划、执行、管理及出具评估报告。

项目组领导由公司高级经理担任, 并对相关参与人进行召集。项目组成员应熟悉企业组织框架、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环节及相关法律制度。项目组成员有能力和权力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评价。

再次, 拟订评估的行动计划。评估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公司组织框架和业务流程, 对公司内部控制框架进行基本描述, 包括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特征和经营风险等方面的内容;明确评估目标和评估范围, 对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评估范围主要包括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真实性的相关控制环境、控制程序等;分析内部控制框架中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和重大弱点, 重大缺陷和重大弱点可能是由企业控制环境而引发的, 也可能是由企业业务流程的复杂性而引起的;拟订评估进度表, 并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责任分工, 使其明确评估的具体范围、时间进度及可能发现的重大缺陷和重大弱点;对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专家的安排和使用。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控制流程、控制技术的理论和实务。内部审计人员应负责项目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负责监督项目组内各个小组任务的完成。外部专家往往熟悉某一些具体业务问题, 必要时可以作为企业某一专业领域的顾问, 承担咨询和判断工作。进行必要的文档设计和管理工作。从项目组成立之日起, 就应该开始进行相关的文档设计和管理工作。评估文档主要包括与评估工作有关的会议记录, 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评估计划的审批。评估计划要报请项目发起人审核批准, 由其复核评估计划的合理性、适当性等。得到审批的评估计划成为项目组的任务指导书。

3、形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结论, 出具评估报告。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结论是建立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之上的, 并且评估结论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该环节有效的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缺陷予以披露, 之后将此重大缺陷以报告的形式向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 令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不断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为实现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 企业内部控制在保障财务报告可靠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目前, 基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 无法充分的发挥保障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功能, 本文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含义、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评判指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缺陷、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流程以及形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估结论, 出具评估报告等几大方面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做出了有效的研究, 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逐一探讨。

由以上阐述可知, 我国现行的企业对于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力度还应有待加强, 对于企业而言, 应加强自身管理, 不断加大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投入, 为不断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应给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持与保护;身为企业员工, 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学习与创新, 力争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应有的力量。所以, 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员工共同携起手来为企业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黄寿昌, 杨雄胜.内部控制报告、财务报告质量与信息不对称——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 2010, (07)

[2].翁晓, 毋蒙.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06)

[3].万文军, 肖华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12)

[4].刘畅, 袁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容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11)

[5].吴劭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基于沪市2006年报的调查[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8, (04)

[6].刘金星.从理论演进视角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J].商业时代, 2009, (12)

[7].吴红丽.浅谈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J].决策探索 (下半月) , 2009, (05)

观点:《指引》实施的各方评价 篇3

《指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前瞻性、引领性。《指引》所蕴含的理念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通过细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要求,为幼教工作者具体落实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指导。

二是操作性、可行性。《指引》基于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既有保障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的基本要求,也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留有开放探索的余地。

三是科学性、适宜性。《指引》是一份基于科学研究的政策性文件,由我省幼教专家与实践工作者历经8个月研制而成。内容科学准确、系统全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幼儿教育规律。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广东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宁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是广东省教育厅贯彻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及指南精神,具体而微的有力举措。作为研制《指引》的课题组专家成员,我认为《指引》具有以下特点和亮点:

1.专业性与操作性:在“一日活动皆课程”以及“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下,《指引》基于课题组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一方面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以及四种类型活动的概念、内容和价值进行了专业性的界定和说明;另一个方面明确提出各类活动的时间长度或者限度,使幼儿园避免“小学化”有了可操作的具体依据。

2.前瞻性与包容性:《指引》在综合考虑广东省粤东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教情况基础上,尽量合理借鉴当前国外先进幼教理念与实践,譬如意大利瑞吉欧课程、美国高瞻课程、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将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具体化、实操化,充分给予全省各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园不同的发展空间。

总之,《指引》点面结合,具体到幼儿园个体,可以作为一日活动的指导和操作手册;扩大到一个面,亦可以作为教育部门实施保教工作指导的参考。《指引》的试行,必将激发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工作的勃勃生机,滋润广大幼儿快乐幸福的童年。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教授张金梅

《指引》让我们理清了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中心目标与教育原则,它同《指南》与《纲要》的精神一脉相承,强调幼儿园一日生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谈起游戏化,我们通常的理解就是游戏的具体形式与内容,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游戏的精神。游戏的精神是一种使人自愿遵守、自发探索的内驱力,它能够让幼儿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自主学习、自我管理。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实验幼儿园园长黄中月

我觉得《指引》就是幼儿园的导航器,有了《指引》,我们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更有信心将幼儿园建好办好。

——清远市清城区第一幼儿园园长邹燕清

《指引》给我们保教人员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工作指导,有利于保教活动的全面开展,对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习惯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清远市实验幼儿园教师罗秀英

如果说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那么游戏活动则是幼儿教育的生命。遵循《指引》精神,在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的探索中,我们市一幼摸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体育活动道路。更为可喜的是,幼儿在开放、自主、多样、教师间接指导的体育活动中,逐渐构建了个性化的对运动的态度、情感、技能、知识等。

——广州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刘湘丽

亮点: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精彩纷呈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篇4

本模板中,“[]”内文字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

[XX部门 / XX公司]20xx年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模板)

[集团公司/XX公司]:

[本公司/本部门]已对20XX年X月X日(以下简称“基准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声明

[本公司/本部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相应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对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1.公司董事会授权**部门[部门名称]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纳入评价范围的高风险领域和单位进行评价

[描述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一般包括评价工作组织结构图、主要负责人及汇报途径等]。

2.公司[是/否]聘请了专业机构[中介机构名称]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公司[是/否]聘请了专业机构[中介机构名称]协助

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公司[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审计。

三、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1.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涵盖了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列明评价范围占公司总资产比例或占公司收入比例等],重点关注下列高风险领域:

[列示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的内部控制前“十大”主要风险]

2.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

[无需罗列单位名称,而是描述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行业性质、层级等]

3.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包括(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和管理事项描述):

上述业务和事项的内部控制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4.(如存在重大遗漏)公司本未能对以下构成内部控制重要方面的单位或业务(事项)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逐条说明未纳入评价范围的重要单位或业务(事项),包括单位或业务(事项)描述、未纳入的原因、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真实完整性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本公司/本部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遵循《中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程序执行。自我评价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个别访谈、调查问题、专题讨论、穿行测

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适当方法,广泛收集了[本公司/本部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如实填写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底稿。

五、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

1.缺陷认定依据:[本公司/本部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手册》等规定的缺陷认定标准,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判断在本次评价过程中、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主要缺陷或不足。

2.缺陷认定标准:[描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及定量标准]

3.主要缺陷或不足如下:根据上述认定标准,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我们发现报告期内存在[数量]个缺陷,其中重大缺陷[数量]个,重要缺陷[数量]个。重大缺陷分别为:[对重大缺陷进行描述,并说明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

六、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

针对报告期内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含上一期间未完成整改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描述整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效果]。对于整改完成的重大缺陷,公司有足够的测试样本显示,与重大缺陷[描述该重大缺陷]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且运行有效(运行有效的结论需提供90天内有效运行的证据)。

经过整改,公司在报告期末仍存在[数量]个缺陷,其中重大

缺陷[数量]个,重要缺陷[数量]个。重大缺陷分别为:[对重大缺陷进行描述]。

针对报告期末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公司拟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描述整改措施的具体内容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七、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公司已经根据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公司截至20xx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在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方面存在尚未完成整改的重大缺陷[描述该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由于存在上述缺陷,可能会给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带来相关风险[描述该风险]。

(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对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与事项均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并得以有效执行,达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不存在重大缺陷。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

[是/否]发生对评价结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内部控制的重大变化。

[如存在,描述该事项对评价结论的影响及董事会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们注意到,内部控制应当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简要描述下一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未来期间,公司将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董事长或类似权力机构负责人:(签名)

[XX公司/ XX部门]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指引) 篇5

为增强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的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评价标准,根据《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操作指引。2016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应照此执行。

一、评价方法

根据《规定》,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包括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持续合规状况指标的评价,期货公司最终评价计分由上述指标的分值合计得出,采取由期货公司自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证监局)初审、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复核和评审、中国证监会确定评价结果的方式进行。

二、市场竞争力指标的评价

对市场竞争力指标的评价由评审委员会统一进行评审。市场竞争力共五个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日均客户权益总额,计算公式为:日均客户权益总额=∑(每日应付货币保证金+每日应付质押保证金)/评价期内交易天数。该指标的计算以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为准。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评价期内持仓成交比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50%。其中,持仓成交比=日均持仓量/日均成交量。持仓量、成交量分别为期货公司当日各期货品种的持仓量、成交量之和。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日均持仓量 1 的算术平均值与全行业日均成交量的算术平均值之比。有关数据由监控中心提供。

(二)期货业务收入,包括期货公司开展期货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开展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佣金收入。期货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佣金收入根据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分析计算得到。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的商品期货手续费率、金融期货手续费率二者均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50%。其中,手续费率=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成交金额。该计算公式中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手续费收入、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成交金额均以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为准,不含交易所返还、交割手续费收入等。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手续费收入的算术平均值与全行业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成交金额的算术平均值之比。

(三)成本管理能力,计算公式为:期货业务收入/(业务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佣金支出)。该指标的计算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其中,佣金支出为会计科目“佣金支出”所列内容。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的期货业务盈利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期货业务盈利=期货业务收入-(业务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佣金支出)。期货业务盈利的计算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佣金支出为会计科目“佣金支出”所列内容。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期货业务盈利的算术平均值。

(四)净利润,该指标的计算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的营业部部均手续费收入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营业部部均手续费收入=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营业部数量。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营业部数量以期货公司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两证”齐全的营业部数量为准。期货公司总部未向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备案不开展经营业务的,视为1个营业部;期货公司分公司开展经营业务的,也应视为营业部。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与全行业营业部数量之比。

(五)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净资产。其中,净资产为会计内各月月末净资产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的计算以期货公司报送的月报和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

《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与持续合规状况指标得分低于规定分值的,市场竞争力指标不予加分”。其中,“规定分值”每年由评审委员会根据当年的分类评价情况分别审议确定。

三、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指标的评价

对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指标的评价采取由评审委员会统一评审的方式进行。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共三个指标:机构客户日均持仓、机构客户日均权益、机构客户日均权益增长量。上述指标的计算公式见《规定》第五十条。上述指标的计算以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为准。

四、风险管理能力指标的评价

(一)客户资产保护

1.第1.01项,“期货保证金账户的管理、报备、披露符合规定”。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关于推广保证金安全存管工作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108号)、《关于登记和上报期货保证金账户和专用自有资金账户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82号)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2.第1.02项,“保证金的存放、出入金符合相关规定”。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以及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期货保证金存取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9号)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3.第1.03项,“期货保证金封闭管理有效运行,不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形”。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六条、《期货经纪公司保证金封闭管理暂行办法》(证监期货字[2004]45号)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4.第1.04项,“向监控中心报送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能够按规定及时报送”。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三条、《关于推广保证金安全存管工作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108号)及监控中心的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4 扣0.5分。

5.第1.05项,“开户环节符合相关规定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不存在违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等规定进行开户的情形;(2)期货公司开户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以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期货市场客户开户管理规定》及监控中心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开户实名制和统一开户制度,不存在违规情形;(3)期货公司能够按照监管部门和监控中心的要求及时升级和改造交易结算系统,对客户资料进行严格把关并及时准确报送,按照中国证监会及监控中心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账户进行规范与清理;(4)期货公司经纪合同的内容符合中国期货业协会关于《期货经纪合同指引》、《期货交易风险说明书》的规定,并已向中国期货业协会与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5)期货公司按照《关于建立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的配套规则严格执行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存在违规情形。违反上述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6.第1.06项,“交易环节符合相关规定,能够切实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以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至第五十七条等相关法规关于交易环节的相 5 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二)资本充足

1.第2.01项,“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符合规定”。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符合《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第二章“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的相关规定,不存在虚增净资本的情形。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2.第2.02项,“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与补充机制,开展重大业务前进行敏感性测试”。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机制,能够动态计算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及时反映有关业务和市场变化对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的影响;(2)期货公司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组织体系,指定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动态监控工作,明确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具体承担动态监控工作;(3)期货公司在扩大业务规模或者做出向股东分配利润等可能对净资本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前,对相应的风险监管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3.第2.03项,“按照规定履行了定期报告与风险监管指标异常时的临时报告义务”。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按照《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履行了定期报告义务和临时报告义务。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三)公司治理

1.第3.01项,“期货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在业务、6 人员、资产、财务、场所等方面严格分开、独立经营”。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2.第3.02项,“公司‘三会’制度健全并有效履行职责”。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3.第3.03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符合监管要求,不存在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大事项、拒绝配合监管、擅离职守等情况”。

本项评价标准为:

(1)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八条及《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第二章等相关规定,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办理任职、离职手续,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履行报告义务。

对未按规定办理任职、离职手续或履行报告义务的情况,每人次扣0.5分。

(2)期货公司应符合《公司法》第五十一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期货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四号》第五条等关于高管兼职的相关法规规定。对违规兼职的情况,每人次扣0.5分。

7(3)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按《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履行职责。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每人次扣0.5分。

(4)期货公司法定代表人无期货从业资格的,扣0.5分。4.第3.04项,“公司股东及其关联人未占用期货公司资产,未损害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扣0.5分。

5.第3.05项,“公司及股东能够按规定向监管部门履行报告义务”。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以及其他法规、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扣0.5分。

6.第3.06项,“期货公司确保首席风险官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独立的检查权,为首席风险官有效履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第七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等规定,未能为首席风险官提供有效的履职保障的,扣0.5分。

7.第3.07项,“首席风险官按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履行报告义务,并按要求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违反《期货公司首席 8 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第三章及第四章的规定,未履行报告义务或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的,每次扣0.5分。

(四)内部控制

1.第4.01项,“公司和营业部的人员、岗位、场地、设施等方面符合运营和监管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和营业部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2.第4.02项,“公司内部控制架构健全,设置了必要的业务和职能部门,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等规定,以及《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等规定,以及《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四条等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3.第4.03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财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合规等业务有效运转并符合监管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以及《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对于期货公司的会计核算方式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一致 9 问题,如果该问题系由公司财务管理混乱所致,或者造成了公司净资本出现预警或不达标状态的重大变化,每项扣0.5分。

4.第4.04项,“公司建立了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十一条、第十九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5.第4.05项,“公司建立了明确、合理的授权分责制度并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九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6.第4.06项,“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稽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并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十六条、第二十一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7.第4.07项,“公司建立了自有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用途和划拨程序进行有效控制”。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十二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公司自有资金管理中涉及自有资金用途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形,适用《规定》第十六条第(三)项。

8.第4.08项,“营业部‘四统一’管理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五)信息系统安全

该指标根据《期货交易所、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期货公司信息技术管理指引(修订)》、《期货公司网上期货信息系统技术指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关于印发〈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自律规则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如下:

1.第5.01项,“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执行”。本项评价标准为: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能够覆盖期货公司全部信息技术管理环节,并有效执行。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2.第5.02项,“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发生软、硬件故障,导致全公司交易中断且客户交易受到影响的,无论公司是否负有责任,每次扣0.5分;(2)期货公司总部的其他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银期系统、行情系统)或者营业部交易业务系统发生技术事故,超过30分钟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且客户交易受到影响的,每次扣0.5分。对于非公司原因导致的技术事故,如果期货公司可以提供银行、软硬件供应商等第三方出具的事故责任证明(关于第三方证明的格式文本见附件1),可以豁免扣分;(3)对于期货公司网站感染病毒事件,在不符合上述第(1)、(2)项扣分条件的情况下,不予扣分。

3.第5.03项,“应急处理机制健全有效”。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建立了信息技术应急处理制度,制定了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举行信息技术应急处理演练,妥善处理突发信息技术问题。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4.第5.04项,“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系统情况”。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未按规定向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报送相关事项的,每次扣0.5分;(2)期货公司发生技术事故未按规定上报的,每次除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扣0.5分外,再按照本项扣0.5分。

根据《规定》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在期货公司信息技术评级检查中,未达到一类等级要求的公司,其分类评价结果直接评为D类;达到一类等级要求但未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更高等级要求的公司,其分类评价结果下调3个级别,最低评为D类。适用上述“一票降级”的期货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指标不再扣分。

(六)信息公示

该指标根据《期货公司信息公示管理规定》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如下:

1.第6.01项,“信息公示制度健全且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未按要求制定信息公示管理制度的或该制度未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扣0.5分;(2)期货公司未按规定向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报备信息公示管理制度的,扣0.5分;(3)期货公司信息公示制度执行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2.第6.02项,“公示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 12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公示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每项扣0.5分。

3.第6.03项,“信息能够按规定及时公示,并在规定地点、通过规定渠道公示”。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首次公示的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填报完毕的,扣0.5分;(2)公示信息发生变化,未及时更新、报告监管部门的,每次扣0.5分;(3)公司未按规定在网站、营业场所等公示规定信息的,每项扣0.5分。

4.第6.04项,“信息公示由专人负责、职责明确,信息公示工作符合监管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未按规定指定高管人员、专门部门负责信息公示工作,信息公示和持续更新工作要求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扣0.5分;(2)公示信息未按规定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的,扣0.5分;(3)期货公司未在开户时将公示平台和公司网址书面告知投资者,或在客户交易系统中提示相关事宜的,每次扣0.5分。

五、持续合规状况的评价

(一)对《规定》第十六条的评价

1.“风险监管指标未达到监管标准的,每次扣1分;风险监管指标预警的,每次扣0.5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在评价期内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应持续达标并符合预警标准。考虑到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对期货公司每个时点风险监管指标进行持续动态监控,现阶段风险监管指标暂按 13 月进行评价,即以期货公司报送的月度风险监管报表为基础进行评价。但对于监管部门在年报审计、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月中预警或不达标的情形,也应扣分。

对于期货公司增资,股东已将增资款汇入期货公司验资账户的情形,造成负债/净资产的比例不达标或预警的,可以豁免扣分。

在期货公司净资本指标预警的情况下,对于期货公司提出申请并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形,相应的扣分可以减半(即扣0.25分):(1)期货公司股东会已做出增加注册资本的决议,且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案能够实现风险监管指标优于预警标准;(2)拟增资股东已将拟增加的注册资本汇入期货公司单独设立的验资账户;(3)拟增资股东与期货公司签署合同,明确约定在增加注册资本过程中,拟增资股东不得要求期货公司返还汇入验资账户中的资金;(4)增加注册资本的申请已被我会受理。期货公司提出申请后,由所在地证监局对期货公司按照《期货公司监管工作指引第1号》第五条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做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书面证明,据此可以享受扣分减免。如果期货公司的增资申请最终未被我会核准,则其享有的扣分减免应当加回。期货公司净资本不达标的,不适用上述扣分减免规定。

期货公司在保证金封闭圈中的自有资金低于期货交易所规定的最低限额结算准备金的,属于风险监管指标不达标情形,应当扣1分。但如果该问题系由期货公司专用自有资金账户银行的原因所致,在期货公司提供该银行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出具的第三方责任证明的情况下,可以豁免扣分。

2.“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重大预警,经核实为公司原因的,每次扣0.5分;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一般预警,经核实为公司原因的,每次扣0.25分,最高扣3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非公司原因,不予扣分:(1)由于银行系统升级或银行数据报送错误原因导致的预警;(2)由于期货交易所与公司交易结算系统合约编码设置不一致、交割处理不同步或期货交易所数据报送错误导致的预警;(3)由于监控中心系统升级导致期货公司数据与监控中心数据不一致的预警;(4)期货公司能够获取银行、期货交易所、软硬件供应商等第三方证据证明自身无过错且获得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预警(关于第三方证明的格式文本见附件2);(5)有证据证明公司已尽风控职责但由于不可抗力导致预警的其他情形。

根据监控中心《关于对期货公司执行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资金标准等开户合规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及预警的函》,除能够证明属于非期货公司原因造成的预警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资金标准属于重大预警,扣0.5分,其他开户合规预警属于一般预警,扣0.25分。

3.“违规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为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关联人提供融资,对外担保的,每次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等相关规定,违规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为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关联人提供融资,对外担保的,每项扣2分。

4.“允许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开仓交易的,每次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对于期货公司允许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情形,每次扣2分。根据《关于期货公司盘中透支交易检查情况的通报》(期函字[2009]140号),对于期货公司通过降低保证金收取比例、虚拟入金、外挂式交易软件、设置信用额度、电话直接入场下单等方式允许客户盘中透支交易的行为,也应按照此项扣分。

5.“错单和穿仓损失金额超过当期提取的风险准备金额10%的,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当期”是指会计。“错单损失”是指期货公司当期发生的错单亏损的汇总金额,错单盈利不能抵销错单亏损。“穿仓损失”是指期货公司当期发生的、截至当期期末未向客户追索成功的穿仓损失金额。当期“穿仓损失”,在期货公司次年4月30日之前追索成功的,可以相应调减“穿仓损失”金额。

6.“审计报告及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的,每次扣3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评价期内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风险监管报表审计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需进行相应扣分。监管部门要求期货公司进行专项审计的,如中介机构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按上述规定进行扣分。上述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的,每份报告扣3分。

7.“任用不具有期货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每人次扣0.1分,最高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根据《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未取得期货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在期货公司开展期货业务 16 活动。关于“从事期货业务”的认定,可以参考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规则(试行)》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即,在期货公司从事客户开发、客户服务、执行委托、财务结算、合规审查、风险控制、研究分析、投资咨询及电脑维护等业务可视为“从事期货业务”。

8.“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2分;独立董事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1分;董事(含独立董事)、监事(含监事会主席)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0.25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

(1)关于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缺位的扣分。按照《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关于公司治理的要求,期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财务负责人、营业部负责人职位均应有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的人员实际任职(副总经理至少有1人)。上述人员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2分。

(2)关于独立董事缺位的扣分。由于《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取消了强制设立独立董事情形的规定,该项无需评价。

(3)关于董事、监事任职符合法定要求但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扣分。对于董事(含独立董事)、监事(含监事会主席)任职符合法定要求但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0.25分。

(4)豁免情形。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豁免扣分: ①董事长、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因失踪、死亡、丧失行为能力等不可抗力情形导致3个月以上缺位的,期货公司自缺位之日 17 起3个月内按照《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指定了代为履行职责的人员,且代为履行职责符合要求。

②总经理因离任导致3个月以上缺位的,董事会自总经理离任之日起3个月内授权1名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且主持工作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

③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被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党内处分,期货公司立即解除其职务的,继任人选在评价期结束前已任职,但因资质测试时间的原因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

④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跨评价期持续缺位且上次评价时已被扣分的,继任人选在本评价期结束前已任职,但因资质测试时间的原因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

⑤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后,期货公司及时向证监局申报了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选,但证监局出于审慎监管的要求建议公司更换人选,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新的继任人选在评价期结束前已任职)。

⑥期货公司控股股东变更造成的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离任,继任人选在股权变更获批后任职,但继任人选因资质测试时间的原因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

9.“未按规定使用分类评价结果的,每次扣1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规定》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每次扣1分。

10.“开展期货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不符合有关业务规则的,每次扣0.5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期货公司可以开展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并遵守监管部门制定的业务规则。期货公司违反《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监管要求的,每次扣0.5分。

(二)对《规定》第十七条的评价

期货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至第三款规定的情形的,应根据对上述人员采取的相关监管措施,每人每次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被责令整改的判断标准是各证监局向公司下达了要求改正错误或纠正问题的书面函件,具体函件名称可能是“责令整改通知书”,也可能是“监管提示函”、“警示函”等,应当重实质内容而不是文件名称。不同违规事项被采取同一纪律处分、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应当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三)对《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评价

1.“期货公司出现被采取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监管措施时,期货公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且通过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验收的,对相应的监管措施可以不予扣分,但仍需按照违规行为进行扣分”。

本款评价标准为: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扣分豁免时,证监局或期货公司需提供相应证明,如证监局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证监局日常监管记录、公司行政许可材料接收证明、行政许可批复文件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2.“期货公司主动上报违规行为的,如果该行为不属于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所列违规情形,经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审委员会认可后可以减半扣分”。

本款评价标准为:对于自查发现并主动上报的违规行为,在该行为不涉及《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所列违规情形的前提下,可以减半扣分。关于自查发现违规行为的认定,由期货公司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证监局书面意见确认后,报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

风险监管指标出现预警或不达标,期货公司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的,不予减半扣分。

风险管理能力与持续合规能力指标评价标准中涉及评价期内新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则等,自其实施之日起开始适用。

六、其他条款的评价

(一)对《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评价

1.“在评价期内与其他期货公司进行合并且在评价期内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可加4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本条的评价期与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合规状况指标的评价期一致。确定合并发生的标志为中国证监会下达核准文件;(2)对于符合本款规定的合并事项,由发起合并的期货公司(以下简称合并发起方)参加分类评价并予以加4分,被合并的期货公司(以下简称被合并方)不再参加分类评价;(3)评价期内被合并方的市场竞争力指标纳入合并发起方的市场竞争力指标评价;(4)被合并方在合并前的不良合规记录豁免纳入 20 合并发起方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持续合规状况指标评价,但被合并方在核准文件下达后至被合并方许可证被注销期间的合规记录应纳入合并发起方的评价。

2.“期货公司剩余净资本达到1亿元整数倍的,每1倍数加0.5分,最高加2分。但如果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在评价期内出现预警或不达标情形的,不予加分”。

本项中的剩余净资本计算公式为:剩余净资本=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其中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均为2015年期末数,数据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为准。

附件1:关于技术事故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附件2:关于保证金预警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附件1:

关于技术事故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XX期货公司于XX年XX月XX日发生技术事故,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

上述技术事故是我单位原因造成,XX期货公司并无过错,特此证明。该证明并非确定法律责任的依据,仅限XX期货公司分类评价之用途。

XX单位(公章)XX年XX月XX日

附件2:

关于保证金预警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XX期货公司于XX年XX月XX日收到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发出的保证金预警(第XXX号),现对上述保证金预警的原因说明如下:

……

上述保证金预警是我单位原因造成,XX期货公司并无过错,特此证明。该证明并非确定法律责任的依据,仅限XX期货公司分类评价之用途。

内部价格评价调研报告 篇6

内部价格评价调研报告

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检查是指价格监督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建立的健全性、合理性及运行的有效性所进行的测试与评价。对于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检查项目实施,也可以作为全面检查经营者价格行为中的一个程序和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检查应当作为开拓工作思路的一种检查程序和方法,及时引起价格监督检查部门的重视并在工作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检查执行怎样的检查程序,是值得检查人员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一)初步了解经营者内部价格管理制度的整体构架(二)对内部价格管理制度进行记录和描述(三)抓住内部价格管理制度的关键控制点或关键控制环节(四)对内控进行抽样测试抽样测试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业务程序测试,如选择若干具体收费项目,沿着它所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检查,考察有关的控制点是否符合规定并能认真执行,以判断各项控制措施的遵循情况;二是功能性测试,即针对某项控制的某个控制环节,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业务进行检查,查明该控制环节的处理程序,在期间内是否按规定发挥了作用。如以商业企业内部价格审批检查为例,可以选择不同时期发生的商品运转各环节,检查其在“入库登记”、“毛利率拟定”、“最后销售价格确定”等各个业务程序中是否被认真执行。(五)对内部价格管理制度系统综合评价1、对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本身是否健全进行评价。可以从人员素质控制、组织控制、业务程序控制、信息质量控制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3、对内部价格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实际执行的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中是否有偏差,设置的控制点是否真正达到了控制的目的,并注意经营者经营理念对整个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同时对被审单位是否设置了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信息反馈环节进行审查并评价,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确保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它们能及时地将在控制过程中偏离控制目标的偏差和原因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调节措施,实现有效控制。综上所述,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是现代经营者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将监督检查重点关口前移,帮助和指导经营者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和认真遵守价格法规,则是我们检查部门转变工作职能的方向。正确实施内部价格管理制度检查程序以及尝试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开拓监督检查视野、倡导诚信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口前移,转变职能,监督检查与服务指导结合,通过建立和规范企事业单位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及其工作流程、环节,做到标本兼治,长效管理。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指引) 篇7

一、集团公司一级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集团公司内控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内控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营运管理、 内部控制措施、分支机构内控建设等五个方面,在此范围内主要涉及和包括32个模块,具体建设实施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增加或调整。

( 一) 内控环境体系,内容主要包括:(1) 公司章程;(2) 公司治理制度;(3) 组织机构管理;(4) 战略管理;(5) 人力资源管理;(6) 社会责任管理;(7) 企业文化管理。这7个方面的管理制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的要求,并结合了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予以制定的。

( 二) 财务管理体系,内容主要包括: (1) 财务管理;(2) 资金管理;(3) 总部资产管理;(4) 担保管理;(5) 关联交易管理; (6) 全面预算管理;(7) 会计核算管理;(8) 财务决算报告管理;(9) 投资管理。这9个方面的管理制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资金活动、资产管理、担保业务、财务报告、全面预算的要求,并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各分( 子) 公司。

( 三) 营运管理,内容主要包括:(1) 采购管理;(2) 运营管理;(3) 安全管理。 这3个方面的管理制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采购业务、工程项目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 四) 内部控制措施,内容主要包括: (1) 法律事务管理;(2) 合同管理;(3) 行政事务管理;(4) 信息管理制度;(5) 纪检监察管理;(6) 内部审计管理;(7) 制度管理:集团公司制度分为一级制度和二级制度两个层级。这7个管理制度的制定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合同管理、 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 五) 分支机构内控建设:为加强和规范集团公司的分( 子) 公司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帮助分( 子) 公司科学合理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制度。

二、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及应遵循的原则

( 一) 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27个一级制度的制定是符合以下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1. 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保证集团公司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2. 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确保集团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合理、合法、合规运行,促进集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3. 建立相对有效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环境,防微杜渐,保护集团公司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 完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完整,提高了财务报告、 会计信息质量。

5. 确保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

( 二) 集团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 合法性原则。这次内部控制的制定是依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及集团公司颁发的《内控制度手册》以及《公司章程》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

2. 全面性原则。27个一级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贯穿了集团公司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集团公司的各个内部职能机构的业务和事项。

3. 重要性原则。27个一级内部控制度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集团公司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例如,集团公司对“三重一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就是重要性原则的表现。

4. 协调与制衡性原则。这些一级制度的制定考虑了集团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和部门以及岗位之间在业务、组织和流程等方面的协调与制衡;战略、组织与流程三位一体的协调与制衡;各业务模块及管理模块之间在流程、制度及审批方面的协调与制衡等,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5. 适应性原则。这些制定的内部控制一级制度与集团公司目前的经营范围和规模、竞争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需与之后制定的二级制度随着集团公司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6. 可操作性原则。27个一级内部控制制度在流程和制度方面比较具体化,便于操作,控制流程便捷、实用,避免程序烦琐。

三、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综合评价意见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 篇8

现将《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转发给你们,根据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补充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将通知传达到所辖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工作部门职责和人员分工,认真组织学习《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掌握基础性评价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所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各单位应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各地、各主管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的评价工作进行总结,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内容详见财政部文件要求,并按以下时间报送: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月15日前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报送主管部门,省级各主管部门应于2016年11月30日前,将本部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连同省财政厅规定的报送内容(详见浙财函〔2016〕129号)一并报送省财政厅会计处。县(市、区)行政事业单位的报送时间由当地财政部门确定,各市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应于2016年12月15日前报送省财政厅。

以上材料报送书面和电子文档各一份。

县局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 篇9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内审部门应将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审计评审对象,通过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尤其是要针对发展中财务及会计核算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研究,不断发现和改正问题,可以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经济违规;把审计结果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与奖惩制度,这是对单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再监督,也是保护员工的主要措施。有条件的单位均应建立内部审计机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

4. 提高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

5.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上一篇:2022上半年社区爱国卫生总结下一篇:12月四级考试题目与解析(听力,翻译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