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2024-10-22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共12篇)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1

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人民币 1.激趣导入。

大二班的小朋友,下午好!今天,叔叔跟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物品,这个物品呢,每个人都需要,而且希望得到很多,大家想不想一起去认识这个特别的物品吗? 这到底是什么物品呢?它有魔法,它不能吃,不能喝,但它有魔法,有了它,你可以换到好吃的食品和好喝的饮料;它不能玩,也不能穿,但它有魔法,有了它,你可以换到好玩的东西和漂亮的衣服。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物品吗?

等待小朋友回答。

下面请小朋友安静,举手回答问题。如果给你很多钱,或者你长大了赚了很多钱,你准备拿这些钱做什么用呢? 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

(对学生给予表扬。)

【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献爱心,孝敬父母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初步感知人民币。

钱的用处可真大啊!小朋友对钱有哪些了解呢?(1)中国的钱叫什么呢

买东西时要用到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钱有不同的名称。香港的钱叫港币,台湾的钱叫台币,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英镑,法国的钱叫法郎,咱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呢?

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

(2)钱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下面请小朋友保持安静,看谁坐的最好,我要请表现好的5个小朋友来回答问题.钱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呢?是树叶做的吗?是木头做的吗?是棉花做的吗?是铁做的吗? 钱有几种?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3)钱是什么形状的呢? 长方形和圆形的.(4)钱上有哪些图案? 拿出外币问小朋友是不是钱,是不是人民币.等待小朋友回答 介绍人民币的图案 首先介绍纸币的图案

生:人民币上有国徽。数字、主席像、风景名胜„„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我们要珍惜和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破损人民币可以到银行去兑换。

„„

接着介绍硬币的图案.(5)平时怎么保管钱的呢? 你有储钱罐吗?你存了多少钱? 怎么花钱的?有没有乱花钱乱买东西吗? 钱积少成多,钱多了后就能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平时不要乱花钱。可以把钱存起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明确的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渗透:

3.识别人民币。

(1)“小朋友们,你们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我这里也有一些人民币,快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

从1角、5角、1元、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分别介绍。

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这是多少钱吗?”顺便介绍钱上的图案、国徽、风景、数字等。“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再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2)开展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运算

5+1= 5+3= 5+5= 10+1= 10+5= 10+5+2= 10+10= 50+10= 50+20= 20-10= 50-20=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二、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来总结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1、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2、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

4、人民币上有国徽、风景、数字等。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三、引申

1、如果你没有钱怎么办?

2、如果生活中没有人民币这个物品,我们怎么买东西呢。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2

一、造成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隐性浪费的主要原因

1. 过于注重统一管理。

从目前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来看, 预设活动内容过多,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往往怕出事情或嫌麻烦, 仍以统一要求管理幼儿。如, 要求幼儿在统一时间吃饭、午睡、起床、入厕、喝水。即便在幼儿户外活动时, 也过分强调集体统一行动, 造成幼儿不必要的等待和时间的隐性浪费。

2. 保教分离。

目前, 在幼儿园中, 保育员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还相对较低, 不少保育员把自己的工作职责简单地理解为搞好班级卫生, 照顾好幼儿的吃、喝、拉、撒, 至于教育幼儿的任务则完全由教师承担, 导致有些户外活动的布置缺乏准备, 教学环节严重脱节。

3. 教育形式单一。

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固守传统教育模式, 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认为游戏、自由活动、自选游戏对幼儿并不重要, 在一日活动的组织中仍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把传授知识作为一日活动的主要目标。有时为了“规矩”, 宁愿让全体幼儿静坐。在活动环节的过渡中也缺乏内容安排, 造成一日活动时间隐性浪费, 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二、我们的做法

1. 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 对盥洗、入厕等生活必需时间作出适当的规定。如, 小班幼儿盥洗、入厕时间为20分钟, 中班幼儿为15分钟, 大班幼儿为10分钟。

2. 增加自选活动。如, 幼儿来园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各种区域进行游戏, 并根据幼儿意愿, 增加开展游戏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3. 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包括早操、户外游戏和自由锻炼等。其间, 要求教师要注意掌握幼儿的活动量, 做到让幼儿动静交替;夏季要做好防暑工作, 冬季要做好防寒准备;下雨天也要坚持让幼儿在室内进行适当活动。

4. 在同一时间段安排两项活动, 给教师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5. 尝试利用“大块时间”来安排一日活动。如, 除了对幼儿进餐、睡觉、户外活动时间作必要的规定外, 其余时间则交给教师自己灵活安排教育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确定一个阶段内幼儿的活动时间、内容, 尽量减少对幼儿学习活动的干扰, 并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入厕、喝水、活动的不同要求, 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 消除幼儿消极等待现象, 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此外, 我们还在幼儿一日生活和活动中强调“四个有序”, 即生活有序、环境有序、学习有序、观察有序, 使幼儿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6. 形成以区域活动为主的活动形式。我们大幅度减少了集体教学活动时间, 全面开展了以小组教学活动和个别化教学活动为主的学习性区域活动, 并增加了游戏性区域活动, 给幼儿们提供了更多学习、游戏、交往的机会。

三、笔者的建议

1. 一日活动时间分配力求“块面式”。在一日活动时间的分配上, 教师可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大块面的分配。“块面式”的时间分配, 能使幼儿在各类活动中, 自由、自主地玩或学, 能有效地减少教师的组织环节, 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有较多的自主权, 从而游刃有余地组织好各类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3

活动一:谈谈中国

[活动准备]给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班上来了一名中国教师,故要开展一个“认识中国”的主题活动,请家长支持并配合孩子收集有关中国的材料;请幼儿把家里收集到的有关中国的材料带到班上,放在展示区里与其他孩子一起欣赏。

[活动过程]全体幼儿围绕在老师的周围席地而坐。老师介绍今天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中心来了位新老师,她叫妮亚,妮亚的家在中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

老师说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都想把自己知道的中国和大家分享。老师一个一个地请举手的孩子发言。

艾丽丝举起一双筷子说:“周日爸爸妈妈带我到中国餐馆吃烧麦,这是中国人用来吃东西的筷子。”

凯丽拿着一张照片说:“这是我的爸爸和妈妈去中国旅游时拍的照片。”

教师连忙问:“爸爸妈妈告诉了你中国的什么事情吗?”

凯丽点点头,坐下。

皮特拿着一顶绿色的军帽告诉大家,这是他的爷爷在中国买的军帽,爷爷说那时军帽在中国很流行。

……

活动中,还有不少孩子展示了爸爸妈妈在网上下载的资料。幼儿的谈话兴趣都很高,老师没有过多点评,孩子们也比较轻松,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活动二:画幅图画送妮亚

[活动准备]美术区域摆放的材料像往常一样,桌子上有充足的颜料、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教师首先启发孩子们认识中国的国旗:“大家说了很多与中国有关的事情,我也拿来了一幅中国的国旗给大家看(边说边拿起一张印有中国国旗图案的纸),请大家注意看,中国的国旗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

孩子们齐声回答:“红色和黄色。”

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大家就用红色和黄色来画一幅画送给妮亚吧!”

教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彩笔,用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在纸上作起画来。我注意到,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不会对孩子加以任何干预和指导。

当孩子认为自己画好了,满意了,就会直接拿来送给我。我接过他们送我的画,仔细一看,各种各样的内容跃然纸上,花草、房子、汽车等应有尽有,唯独与中国国旗一点关系也没有。

活动三:制作“中国龙”

[活动准备]在操作区域里,摆放一个大的四方形纸箱,并备齐彩色纸、剪刀、浆糊及彩笔。

[活动过程]先动手制作“中国龙”,再开展舞龙活动。

1.动手制作“中国龙”。依旧先由老师介绍“中国龙”:“中国过节时的风俗是舞龙,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条‘中国龙’。‘中国龙’是由一片片鳞组成的,我们用彩色纸剪成一个个椭圆形来代表龙的鳞片,粘到纸箱上做成龙的身体,最后在纸箱前方画上眼睛和胡须,‘中国龙’就做成了。”

听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开始拿起剪刀和自己喜欢的彩纸,剪纸。接着,孩子们在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纸片上抹上浆糊,粘贴到纸箱上。纸箱四周沾满了花花绿绿的纸片,虽然根本看不出像什么东西,但孩子们的兴致很高。

最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贴满纸片的纸箱前方用彩笔画上大眼睛和长胡须,这样“中国龙”就诞生了。

2.舞龙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舞龙游行。首先请几个孩子用手顶起纸箱并左右摆动,其余的孩子一个跟着一个手舞足蹈地游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舞龙游行就是这样进行的,虽然看起来很没有中国特色,但是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至此,整个“认识中国”的主题活动就结束了。这一主题活动我全程参与,它带给我的触动很大,颠覆了我原有的幼儿园课程理念。我想试以“认识中国”的主题活动为例,谈谈美国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特色。

第一,课程计划灵活。从“认识中国”这个主题活动的临时插进,可以看出美国幼儿园课程计划与组织的安排非常灵活。尽管平时幼儿园的每个班级在每学期、每月甚至每周都有教学计划,但这些教学计划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调整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都是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和决定的。

第二,采用综合性课程。美国的幼儿园是采用综合性课程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也就是在设计课程时,教师会围绕一个主题、采用多种方法把各种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认识中国”这一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主题,如何直接和本班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以及兴趣爱好联系起来,是教师设计活动时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设计了“谈谈中国”,让主题很好地建构在幼儿“已知些许”和“想知道更多”这种知识背景上,使幼儿立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依据美国幼儿教育所倡导的“让儿童去亲自实践”的教育观念,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选择开展了“画幅图画送妮亚”和“制作中国龙”这两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做做玩玩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感知与中国这一主题相关的一些概念。

第三,幼儿活动即学习。在“认识中国”的主题活动中,美国的幼儿教师很少讲解、演示以及对幼儿下命令指挥其行为,而是让幼儿凭借自己的讨论和实际操作来逐步学习知识和发现问题的答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强调幼儿学习什么、掌握什么、记忆什么,而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美国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是在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建构、丰富自己的知识的,因此,幼儿需要通过自己的切身活动,亲自去发现属于他们自己的概念,并且只有通过活动才可以获得真正的知识。所以,教师只要组织好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充分的机会让幼儿主动活动就可以了。

第四,强调个体,注重过程。在“认识中国”整个主题活动中,教师没有做任何评价,更不会做任何比较,只是适时地对每一个个体进行适当的鼓励。在美国的幼儿教师眼里,孩子应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自我实现是幼儿自身的自然发展过程,教师只需提供有利条件就可以了。因此,他们很重视幼儿自我意识的自然发展,鼓励幼儿自由而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比如在“画幅图画送妮亚”的活动中,教师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没有要求幼儿喜欢我,也没有明确画的内容、形式和技巧,而是让幼儿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了,自己满意了,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第五,倡导多元文化教育。通过“认识中国”的主题活动,可以看出美国真正意义上把多元文化教育引进了幼儿园课程。他们力图通过幼儿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让幼儿初步认识到不同国家的人肤色、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引导幼儿在认识这些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接纳和尊重的态度。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美国的幼儿教师力图帮助幼儿形成与中国相关的一些认识,但并不要求幼儿记住或明白相关的知识;凡是与中国相关的知识,都是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动手活动或提问来获知的。过后,我同孩子们聊到中国时,从每个孩子那里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这与我国的幼儿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观摩”了这节主题活动课,但愿能给国内的幼儿教师一些启发。

(责编 韦 力)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4

设计背景

那天不轻易地发现有个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某某小朋友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难道对钱没有概念吗?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来.源快思教.案网>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

3、……

延伸活动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认识时钟》 篇5

一、主题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用途、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掌握整点

2.培养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材料: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一日生活图(各时间段对应不同的生活事件)。

2.龟兔赛跑课件、一日生活PPT、《时间像小马车》音乐。

3.实物钟、大灰狼头饰。

三、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提问:(1)你猜是什么?

幼儿猜谜,教师出示食物钟。

提问:(2)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提问:(3)钟有什么作用?

小结:钟不停的走,它是一个计时间的工具,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它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饭,钟的用处可大了。

2.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简单认识钟面

(第一环节采用观察与提问的形式)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钟做朋友呀?我们就来认识了解时钟吧。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1)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提问:(2)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提问:(3)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提问:(4)它们是怎样排列的?(顺时针围成一个圆形)

第二环节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第二环节采用课件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

(1)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兔子和乌龟赛跑的中有什么秘密呢?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放课件)每一棵树就是一个数字,哦,它们要变了,兔子变成分针,乌龟变成时针,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第三环节认识整点

(第三环节采用实践活动的形式)

(1)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2)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3)用我们身体动作表示3点、6点、9点、12点。

3.新课巩固

(1)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放PPT)“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幼儿园,中午11点吃午饭,下午3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晚上9点睡觉”。马上请小朋友看一日作息时间表,按刚才的方法在这个硬纸钟上拨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

(1)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问“小羊,小羊几点了?”老狼呢就双手拿着一个钟,然后拨的时间,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小羊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2)请幼儿做老狼玩一次。

5.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同学会了认识时钟,知道了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学会了认识整点。聪明的叔叔阿姨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钟和表(闹钟、石英钟、音乐钟、工艺钟、手表、怀表),同时出示课件上的图片,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还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也来发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钟和表,好吗?

(伴随《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出教室)

四.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按照讲授型教学实施步骤来设计的,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三个环节)——巩固新课——游戏活动——本课小结,为了避免讲授过程的枯燥,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讲授的三个环节逐层深入,在巩固新课和游戏活动中,就充分发挥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作为讲授的补充,寓教于乐。

大班主题教案《认识时钟》这篇文章共5928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十二生肖》》:大班教案《十二生肖》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激发幼儿对十二生肖动物的兴趣和爱好,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十二生肖》教案吧。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这个下雨的早上,孩子们的小伞都撑在防盗网上,格式各样,五颜六色,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也像一个个五彩的蘑菇,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围着它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小朋友们谈论很多,也很开心,上课音乐响起都不愿意离开。于是,我决定带他们一起去探索和想象,一起去认识伞。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参与探索活动。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有关伞的各种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和途径去发现和了解有关伞的形状、种类、功用、制作工艺等。

4、加强家园合作,通过亲子间的共同制作、收集等活动加强亲子交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制作材料对伞进行分类;伞的功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小雨伞。

2、请家长帮助收集不同材料和各种样式的伞及有关资料和图片。

3、与伞相似的菇类、荷叶及其他物品的实物和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调查活动:我们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对伞的略知一二,对伞的功能和形状感兴趣,于是我决定从欣赏开始,了解伞的种类、形状、颜色。

活动二 谈话:欣赏伞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伞,充分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活动中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不同伞的不同特征,对伞的外观评价较多,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但不够连贯。

活动三 认知活动:伞的种类

摸一摸你们自己带来的伞,有什么感觉?粗粗的感觉,有绣花的叫“小洋伞”;

滑滑的,尼龙布做的,不吸水叫“尼龙伞”;很光滑,又看得见外面,是用塑料做成的,叫“透明伞”;粗粗的,好像厚厚的纸做成的,叫“油纸伞”这是古时候的人用的,在上面涂了一层蜡防水。

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对伞的制作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四 认知活动:大自然中的伞

寻找大自然中像伞的物品,发散幼儿思维。出示图片,夏天躲到树下,大树就像一把大伞;小花像伞给蜗牛遮雨;荷叶是青蛙的伞;蘑菇是小蚂蚁的伞等。

把你们找到的大自然中的伞画出来。

活动五 亲子活动:伞的展示会

运用各种材料,幼儿与家长共同思考,制作别致的小伞,制作过程中幼儿与家长互相协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遇到问题积极用各种方法去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观察后动手,这样孩子的观察意识增强了。在活动不断深入的同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明显提高。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家长们的配合带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家长也通过活动认识到他们的参与价值。

活动中我力图让环境成为幼儿的老师。将幼儿带来的各种伞和图片布置在教室中,让幼儿了解伞的款式、种类;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他们无时不与环境互动,环境成为默默无闻的老师。但我也发现,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探索问题的深度不够,在探索大自然中的伞时,孩子们对蘑菇感兴趣,而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深入研究。这些是我以后的主题活动中应注意的。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7

设计背景

秋天挂图、室外摘来能有代表性的树叶。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枝叶会变色、还会飘落,有些树叶为什么又不会变色。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小朋友知道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

难点:我们南方冬天树叶变化不是很大,多是常绿树木。

活动准备

从室外摘来秋天的枝叶有红叶子、黄叶子、绿叶子。

活动过程

1、选择好能代表秋天的挂图。

2、出示自己准备好的树叶。

3、让小朋友感觉自己现在的穿着和夏天有什么不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4、介绍我们气候变化导致树叶的变化,然后让小朋友自己做比较。

教学反思

通过秋天树叶的变化让小朋友知道大自然气候的替换,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会让小朋友遇一些迷惑不解的问题,比如秋天树叶变黄,枫叶变红这些现象,而榕树、松树、樟树等一些常绿树就要我们费些时间向小朋友解释才行,要不会让小朋友感觉到我们老师说话自相茅盾的。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8

一、分析教材

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0离园„„这样易引起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培养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钟,让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掌翁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始终以为主体。根据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人手一只钟,实物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我避免了“一言谈”和“问答”,注重主动的观察,鼓励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观察钟面,指导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

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说说几点钟,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想一想,2点到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讲讲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头发

设计意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选用儿童理解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儿童参与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本着这一原则,并以生活常识为基础,教师设计了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多种形式,在游戏中感知头发的秘密。活动中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所学知识。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假发套、镜子每人一个,蜡笔、纸每人一份,关于头发的课件,年老者一位。

活动过程:

1、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⑴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⑵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⑶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2、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⑴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⑵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⑶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每天洗头

,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3、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讨论:

⑴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⑵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让大家猜猜这是谁?并请出这两名幼儿与照片上比一比。

⑶人的头发会不会变呢?请出一位老者,让幼儿看头发(花白色秃发)。

⑷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4、玩假发套

⑴出示几种不同式样的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⑵按幼儿意愿打扮,帮老者带假发套。比比:重点观察年老者带了假发套以后,变得怎样了?(年轻了、漂亮了……)

5、延伸活动: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设计一种和本来不一样的发型。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10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 星期妈妈和七个星期宝宝的图片。

2. 两个孩子一个转盘。

3. 每位幼儿一个星期卡片。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关于星期的儿歌,好吗?(朗诵儿歌)

2.你们知道儿歌里的星期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星期来历的故事。

二、新授:认识”星期“, 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教师讲述故事。

2.故事里讲到了谁?星期妈妈一共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叫什么?第三个孩子又是谁?星期四是第几个出生的?第五个孩子叫什么?第六个孩子叫什么?最后一个是谁?

3.他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4.星期宝宝们没有排好队,星期妈妈找不着了,谁来帮星期妈妈排排队呢?

5.星期宝宝排好了队,心里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玩”谁不见了“的游戏。

三、游戏”谁不见了“。

请你找一找谁不见了,我们看看是不是星期X啊?

四、转盘游戏。

1.看,这七个调皮的星期娃娃又来到了转盘上,他要和小朋友继续玩游戏。

2.介绍转盘。

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转盘上有些什么?指针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探索。转动指针后,指针停到几,就请小朋友说出星期几的邻居分别是谁?两个小朋友玩一个,一个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另一个小朋友做小老师,检查他说的对不对,然后交换。

4.个别幼儿交流。你刚才找的是星期几的邻居?

5.(教师示范转动转盘,请个别幼儿讲述)星期六的邻居是谁呢?星期日的邻居又是谁和谁呢?

6.小朋友说的很好,请刚才没有玩过的小朋友再玩一玩,玩过的小朋友做小老师。

7.你知道星期和小朋友有什么关系吗?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起来看一看,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呢?上学的是哪几天?休息的是哪几天?请小朋友上来将上学的打勾,休息的画圈。

小结:原来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小朋友上学的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是休息的时间。

8.你知道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后,第二个星期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对了,第二周又要从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第三周呢?这样一星期一星期的循环,小朋友也在一星期一星期的长大。

小结:看来小朋友都理解了星期,那星期还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找邻居的游戏。

四、 角色游戏:找邻居

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卡片,请小朋友排好队到每一组的篮子里去拿一张卡片,挂在胸前说一说,你拿的是星期几的卡片,你的好朋友是星期几,然后按照星期一到星期日的顺序拉成一个圆圈。

3.我们一边转圈一边念儿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念完儿歌就蹲下不动。

4.老师说到”星期几的朋友在哪里“,星期的两个邻居就站起来将手举高,其他星期宝宝蹲着不动。

5.请一组幼儿示范。

6.幼儿游戏。

五、结束部分。

星期娃娃还藏在了日历上,我们再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星期的来历,随后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循环性,最后,让幼儿形成”星期“的概念,对星期更感兴趣。

整个活动,我从始至终遵守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的想法尽量多的表达,然而在孩子玩转盘游戏的过程中,也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让幼儿充分了解星期的顺序性,在最后通过提问”星期一开始到星期日结束,那接下来的`一星期又是从星期几开始的呢?“这样让幼儿明白星期是一周周循环的,有周期性的。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因为星期幼儿接触的比较多,所以在提问时对幼儿的难度也较低,在发现没有难度时,教师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如在问到”星期二的邻居是谁?“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来时,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可问”星期一和星期三是谁的邻居?“让幼儿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在活动中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不流畅,通过本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提高。

附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图形圆形。

2.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小圆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见见他吗?我们把它请出来。

它是什么样子的?

圆溜溜,很光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圆形。

请跟我一起说一说,圆形。

二、新授

1、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也从盒子中拿出一个圆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摸一摸,它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光滑的,圆圆的。请大家把圆形放回盒子里。

小朋友们,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2、师:老师也找到许多我们生活中圆形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PPT)

依次出示:球、硬币、盘子、钟、泡泡、车轮、纽扣、饼干、巧克力豆。

三、游戏

组合图形,利用圆形,拼出孩子喜欢的图案。

教学反思:

过犹不及——从紧张的情绪稳定下来后,我给了自己这样的评价,这就是我现在的心情。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很多,也加进去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我感觉我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这堂课是为进修学校幼教部老师上的,忽略了孩子才是我们应该教育的对象,老师把孩子带进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当中,限制了孩子们想象的发挥。

通过这几节公开课,我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李老师在一些主要的环节当中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单就这节课而言,我认为自己有三个方面需要改进;先是教学目标要再明确些,要有侧重点;二是讲课当中各个环节衔接的不够好,孩子会跟不上;三是在触碰和认知环节中做的太仓促了,在孩子没有完全感知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下一环节,脱离了教学目标。以上都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当中,不受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要有吸引孩子的亮点,不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希望园里以后给我们多创造一些交流的机会,能向其他老师多请教,弥补自己的不足。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认识人民币 篇12

1.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方形、圆形。

2.初步认识方、圆标记,能按形状标记对物体进行分类。

(二)准备: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找一片方的饼干,一片圆的饼干。

2.圆、方标记各一个,贴在两个盆子上。

3.袋子一个,装饼干用。

(三)过程:

一.摸饼干:认识方形和圆形。

1.出示装有饼干的袋子。

2.请幼儿来每人摸一片饼干,并说说摸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3.T:谁摸到了圆饼干,请举起来!圆饼干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

〈依上提问认识方饼干〉

二.认识形状标记,按标记将物体分类。

1.出示两只盆子。

A.  指有圆标记的盆子

T: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标记?

B.指有方标记的盆子。

(认识过程同上)

2.送饼干回家。

T:天黑了,请小朋友把饼干送回家吧!边送边告诉它:X饼干送你回X标记的家。

3.集体检查结果。

出示装圆饼干的盆子:“这是什么标记?里面放什么饼干?”再出示装方饼干的盆子:“这里呢?”

三.到饼干的家做客。

T:小朋友们真能干,把饼干都送回了家。圆标记和方标记想请你们吃饼干,你们开心吗?

上一篇:清政府下一篇:大学文学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