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宣传工作总结

2024-10-12

麻风病宣传工作总结(精选7篇)

麻风病宣传工作总结 篇1

世界麻风病宣传日活动总结

2013年1月27日是第60个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主题仍然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为进一步落实麻风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这一特殊群体,支持麻风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控制目标,在区疾控中心要求下,我院在1月18日认真策划开展了此次宣传活动。活动总结如下: 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以“1.27”世界麻风病日宣传为契机,提高全社会对麻风病防治的认识,营造一个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宣传活动。强化措施、尽量落实到位

活动期间,我们对院内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在社院内张贴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画,宣传画展出麻风病防治宣传活动同时,要求各相关科室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开展了麻风病防治知识现场咨询,向辖区群众详细讲解麻风病防治知识,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接受群众麻风病防治知识咨询10余人次。

此次宣传活动按照预期的要求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次宣传活动,使大家对麻风病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将为以后麻风病的防治工作起到更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我们将会再接再厉,努力向辖区内群众做好宣传,使周围群众广泛了解麻风病的防治知识,为周围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2013年1月29日

麻风病宣传工作总结 篇2

1 中风病与痰邪密切相关

杨泽华教授认为痰是一种黏稠状的病理产物, 又是一种有形的致病因素。以下情况均可致痰液内生:年老或体弱之人素体脾胃虚弱, 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而聚而为痰;嗜食肥甘厚味或辛辣之物或饮酒过度, 致脾虚运化无力而水湿不化、痰湿内生;年老素体肾阳虚衰, 温煦失职, 气化失司, 水液代谢功能失条, 水湿停滞, 气水互结为痰;或肾阴虚生热, 炼液为痰;或肝肾阴虚, 阴不制阳, 肝阳横逆犯胃而致脾胃虚弱, 痰湿内生;七情内伤, 肝失疏泄, 气不行水, 水湿停聚成痰。杨泽华教授认为中风病急性期痰瘀互阻于脑, 致血脉不畅, 气机逆乱, 出现猝然昏仆, 不省人事,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 日久形成恶性循环。瘀可致水, 水能滞血。痰湿日久导致新的瘀血形成, 瘀血日久又导致新的痰湿形成,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 脑脉受损。故曰:“百病皆由痰作祟”。中风病的发生是由于内脏功能的失调, 虚 (阴虚、血虚) 、风 (肝风、外风) 、火 (肝火、心火) 、痰 (风痰、湿痰) 、瘀 (血瘀) 、气 (气逆、气滞) 等六端的存在, 又进一步加剧痰浊的产生。因此, “痰湿”贯穿于中风病急性期的整个病程。

2 治疗上化痰祛瘀法是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重要法则

杨泽华教授认为治疗急性期中风病应以化痰活血、行气祛瘀为主。《血证论》强调“凡调血, 必先治水, 治水即以治血。”中医理论认为津血同源。所以, 祛痰法可以通过利水直接或间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故杨泽华教授认为, 对缺血性中风患者, 用涤痰汤加减治疗效果甚佳。涤痰汤燥湿化痰之力大于二陈汤, 并长于祛痰行气, 涤痰开窍, 在此基础上合用作用温和的养血活血通络之品, 如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牛膝等以增强祛痰活血之效, 达到“祛瘀生新”之功。中风病急性期多兼有意识障碍, 故治痰注重涤痰开窍。中风急性期之嗜睡、卒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症, 多系风痰或痰火阻络蔽窍所致或者痰湿蒙蔽清窍所致。若长期精神紧张, 烦劳过度;或情绪剧烈波动;或素体阴虚, 或素体阳亢, 复因情志所伤, 以致肝阴虚, 甚则阴虚阳亢致肝阳暴张, 炼液成痰, 肝风夹痰火上蒙清窍而猝然发嗜睡、口舌歪斜, 语言不利, 口角流涎, 甚则出现猝然昏倒、半身不遂等症状。故其治疗总宜清心泻肝、化痰降浊、祛瘀通络。

3 小结

杨泽华教授认为, 中风病与痰邪密切相关, 瘀可致水, 水能滞血。急性期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是“血虚有痰”。治痰之法有化痰活血通络法、涤痰开窍法、化痰通腑法、温通化浊法、清热涤痰法。中风病急性期治疗采用化痰祛瘀、开窍醒神为主要方法, 常配合熄风、清热、补气等法协同治疗, 效果甚佳。

摘要:中风病病理形成主要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 “痰”、“瘀”并阻而发病。杨泽华教授认为急性期中风病与痰邪密切相关;在治疗上, 化痰祛瘀法是治疗急性期中风病的重要法则。本文对杨泽华教授从痰论治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经验给予总结。

麻风病宣传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麻风病;防治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59-02

麻风病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会侵犯患者的皮肤和周围神经,如果没有及时给予诊治,那么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畸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而且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虽然加强了对麻风疾病的防治力度,但是在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针对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现状,对加强麻风防治工作力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降低麻风发病率做出一点贡献。

1 麻风病临床特征

麻风病共分为六类,分别为结核样型麻风病、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中间界线类麻风病、瘤型麻风病和未定型麻风病。一般情况下,各类型麻风病患者都会出现皮肤损害和神经损害症状,其中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感觉麻木,皮损则表现为红斑、浅色斑、丘疹、结节、水疱、浸润、溃疡等。临床诊断通常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2 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防治人员产生松懈心理

防治人员由于对“基本消灭”概念了解不深,认为麻风病消灭后没有工作要做,把基本消灭当作麻风防治工作的终结,进而放弃以后的防治任务,导致防治监测工作、培训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等停滞不前。有资料显示[1],个别县基本消灭麻风病,但是还没有达标验收前,就停止收集麻风档案资料,5年后验收达标,再次对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发现没有资料可供查询,所以防治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即使麻风病基本消灭后也不能放松警惕。

(二)防治经费投入显著减少

麻风病基本消灭之后,麻风病人显著减少,麻风病的危害性随之缩小,卫生体制和管理模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防治人员不再将麻风防治工作当作福利性事业,麻风专业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在门诊创收上,导致安排任务时出现重门诊、轻防治的严重现象,而且下乡的专业人员也大量减少,不能有效落实防治措施,麻风防治工作陷入僵局。

(三)麻风病教育宣教地力度降低

麻风疾病致残率较高,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畏惧、歧视等不良心理。虽然,近些年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新型抗麻风疾病药物纷纷出现,同时结合化疗治疗,麻风病已经从不治之症中被摘出来,但是人们对麻风病的畏惧心理依旧没有消失。有学者指出[2],许多病人都是在打工期间确诊为麻风病患者,由于害怕被别人歧视,所以谎报姓名和住址,防治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随访等工作。由于麻风病患者需要服用三联药物,而用药之后皮肤会着色,部分患者害怕被别人歧视,所以拒绝用药,导致疾病不能得到控制。基本麻风病消除以后,人们普遍产生麻风不会再是公害的心理,加之防治经费较少,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宣传活动。长此以往,漏诊、误诊等现象会频繁发生,不仅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还降低了防治质量,导致麻风疫情反弹,以前所做的努力都付诸一炬。

(四)隐藏病人发现难度增大

虽然抗麻风病的疫苗较多,但是均不能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所以及早发现,及时诊治是控制麻风病的主要措施。但是医护人员尤其是青年医护人员缺乏对麻风病的敏感性,麻风疾病防治知识知之甚少,检查技术较低,加之大部分地区基本上不会开展麻风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诊断,所以时常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再者,麻风病基本消灭后,仍然会出现新发或者复发病人,防治部门为了“保标”,极有可能出现隐瞒报告疫情的现象,进而对全省麻风疫情的准确性造成影响[3]。

(五)防治工作有名无实

麻风病基本消灭以后,达标地区就不再将麻风视为公共性问题,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开始放松对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许多兼职的防治人员开始从事其他工作,防治队伍面临着解散的危险。麻风防治工作属于软任务,不存在经济效益,容易受到经费的制约,基层单位通常都是以经济创收为主,所以在乡镇卫生院、村医疗所中,基层防治队伍难以分配任务,即使分配任务也不能有效落实,三级防治网络已经名存实亡。

3 落实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部分要给予麻风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相关的防治机构应该将麻风防治工作放在首位,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将麻风防治工作纳入到经济发展计划中,向防治工作投入足够的经费,针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响应WHO的号召,大力开展麻风消除运动,在第一时间发现隐藏患者,保证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

(二)加强防治宣传力度

基本消灭麻风病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明白麻风疾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基本消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病率,并不表示防治工作也随之结束。完成多学科诊疗后,麻风患病率显著下降,但是并不意味着发病率下降,基本消灭麻风病后,还是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新患者,所以需要借助宣传消除人们对“基本消灭”这个概念的误解。

(三)建设专业防治队伍

通常情况下,麻风防治人员都是在基层工作,生活比较艰苦,而且工资较低,所以麻风防治工作出现人才流失、断层、转岗的现象。为了稳定麻风防治队伍,首先需要改善防治人员的生活条件,给予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等奖赏。此外,还需要对麻风防治人员进行培训,使防治人员掌握更多的防治知识和技能,全面调动防治人员的热情。此外,麻风防治工作应该与基层防治网结合在一起,鼓动健康志愿者、卫生人员和麻风治愈者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

(四)健全麻风监测系统

各省(市)需要对麻风疫情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对麻风病人发现和治疗的属地加强管理,主动发现结合被动发现,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展开个体化线索调查,对接触者、疫点、中小学生等进行检查,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自主入院就诊,提倡群众报告病例,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麻风疾病患者[4]。针对新发现的麻风患者,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照统一的治疗方案,免费为患者提供化疗药物,给予患者系统性治疗。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观察具有神经炎和麻风反应的患者,以免患者出现畸残症状。再者,相关防治人员还必须观察麻风疾病的流行动态,及时给予流行趋势准确的预测。

(五)教授麻风病人自我保健方法

针对新患病的患者和已经治愈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教授患者自我保健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针对肢体残疾患者,及时给予矫正治疗,使麻风病人残疾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4 小结

综上所述,麻风病基本消灭以后,由于对“基本消灭”缺乏深入理解,广大群众认为防治工作可有可无,加之政府部门投入经费较少,宣传难度较大,导致防治工作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麻风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改变传统观念,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心理,积极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1]朱立,孙超,吴丹,等.浅议麻风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4(10):5595-5596.

[2]张健安,方丽萍,张杜娟,等.安徽歙县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防治工作现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25-27,32.

[3]王尚辉.关于麻风病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4,28(34):270-270.

麻风病宣传知识 篇4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大多数成年人对麻风杆菌都具有免疫力,所以在传染病当中,麻风病是发病率最低的一种。

2.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健康人接触未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人,或者吸入麻风病人排出的带麻风菌的飞沫和空气,或者输入麻风病人带麻风菌的血液,都有可能被传染。

3.麻风病的传染主要有经皮肤传染和经呼吸道传染两种途径。

传染方式:有飞沫传染、直接接触传染和间接接触传染三种,其中,飞沫传染为最主要的传染方式。

4.麻风病传染的条件是什么?

主要条件是:1)人体免疫力。免疫力正常,麻风菌即使侵入人体也会被消灭而不发病。2)皮肤有无破损。如皮肤无破损,麻风菌不会“钻进”身体里。3)是否与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人接触。

5.麻风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麻风病属于古老、贫穷落后的疾病,但现在已经有了较好的治疗麻风的药物和方法,同时得到政府的重视,群众的参与和多个部门的内外合作,麻风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

6.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病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要及早去疾控中心慢病科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7.麻风病能治愈吗?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一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8.什么是“国际防治麻风病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叫国际麻风节。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待遇,促进消灭麻风病伟大事业的发展,决定将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国际防治麻风病日”。

9.麻风病的特征:

长期生疮、不痛不痒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眉毛稀落、貌似醉酒耳垂肥大、面有虫爬

皮肤干燥、肢端麻木四肢筋粗、疼痛难忍

虎口无肉、手指弯曲小腿变细、吊脚跋行

嘴歪眼翻、口角下垂足底溃烂、长期不愈

2012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 篇5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强?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四、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五、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人员和广大群众认识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六、麻风病能治愈?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上世界40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

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1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联合化疗就是用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麻风。对联合化疗的效果,目前各国麻风专家及有关学者一致认为治疗麻风的最佳方案。联合化疗的药物现在使用的是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

七、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级领导应关

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八、麻风病人需要隔离治疗?

麻风病人不应与家人和社会隔离,治疗就在家进行,病人只要服1周药后,基本上就失去传染性。病人在家治疗不但可和家人一起生活,而且可以从事他应从事的工作。

九、怀疑自己患了麻风病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主要及早去当地的皮防站(所)或防疫站就诊,在我国,麻风病治疗是免费的,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十、麻风会引起毛发脱落?

头发脱落是麻风的特征之一,脱发程度与病期成正比。脱眉则令人注目。瘤型麻风患者脱眉,一般由外侧1/3开始,先稀少,如不及时治疗,则渐向内侧延伸,最终全部脱落。亦有患者从眉中部或内侧开始稀疏、脱落,继之前者向两端,后者向外侧慢慢扩展;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如头面部有皮肤损害,也可见皮肤局部毛发稀薄或脱落,即使眉部未发生过皮疹,也可有患侧的眉毛稀少,眉毛的脱落常伴有

睫毛的稀疏、脱落。瘤型麻风患者的眉毛、睫毛常呈对称性稀少、脱落。

头发的脱落,可见于中、晚期的瘤型麻风患者,一般是从额部和枕部发际开始,呈小片不规则形脱落,继之向前额和顶部发展,但即使严重的脱发,沿浅表血管走向的头发,往往残留而不脱落,脱发处如无皮损,多无浅感觉障碍。

麻风患者脱发的原因众多,各型有各型的不同原因,一般认为瘤型麻风主要因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受累后,由其相应的功能障碍所致;其次因麻风性病变细胞(肉芽肿)浸润、压迫毛乳头,使局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毛囊萎缩而引起。其他各类麻风患者,主要由于皮肤损害的细胞浸润压迫毛囊、局部营养受阻或由于皮肤神经末梢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其所支配区的毛发营养受阻而发生脱发。

顺河卫生院

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方案 篇6

一、目标分解

(一)到20xx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xx年减少20%,即控制在5300例以内。到20xx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xx年减少50%,即控制在3300例以内。

(二)到20xx年,全国所有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156个以内;到20xx年,患病率在1/10万以上的县(市)控制在70个以内,各省份分解指标详见附件1。

(三)到20xx年和20xx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在一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0%和17%以内,在二、三类地区分别控制在25%和23%以内。

二、任务及要求

(一)建立多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负责牵头成立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级麻风病防止工作协调会议制度,一、二类地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当地麻风病防止工作进展,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完善麻风病防止服务体系。完善各级麻风病防止专业机构建设,合理配备人员。一、二类地区的省级防止专业人员不少于3名,地市和县级不少于1名。三类地区省级防止机构必须有麻风病防止专职人员,地市和县级防止机构应当配备麻风病防止兼职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参与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建立健全省级和地市级消除麻风病危害技术指导组,为辖区麻风病防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各地在指定麻风病诊治定点医疗机构时,要优先考虑当地有条件的皮肤病专科医院或具备麻风病诊治能力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三)加强麻风病防止培训工作。各地要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麻风病防止知识培训,并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培训对象包括麻风病防止专业人员、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师和防保人员、村医。对麻风病防止专业人员主要开展防止管理、疫情监测、诊断治疗、残疾预防、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培训。对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主要开展麻风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麻风不良反应的处置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主要开展麻风病防止核心知识(见附件2)、不良反应监测、残疾预防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一类地区省、市、县三级,二类地区省、市级,三类地区省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培训,一、二类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由县级麻风防止专业机构承担。到20xx年,对防止机构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对医疗机构皮肤科和神经科医师培训覆盖率达到80%;对一、二类地区乡村医生培训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70%。

(四)加大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一、二类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疫点调查、线索调查、xx检查、治愈者复查、皮肤科筛查等措施,力争做到当年发病,当年发现。对所有新发病例开展疫点调查。对所有麻风病患者的xx每年进行1次随访检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治及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报告麻风病可疑线索。患病率在l/10万以上的县(市)至少每2年开展一次消除麻风运动。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发现的麻风病可疑患者,要及时转诊至当地麻风病防止专业机构进行确诊,对xx须在24小时内进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并将有关信息录入全国麻风病防止信息管理系统。

落实麻风病病例发现激励机制,对于麻风病xx的线索报告人,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给予报病奖励。

(五)规范麻风病治疗与管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对于少菌型和多菌型麻风患者,分别给予6个月少菌型和12个月多菌型方案的联合化疗。对于发生严重麻风反应、神经炎和药物毒副作用的患者,应当由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给予治疗处置。如患者发生非麻风的综合性疾病,应当由当地医疗机构给予诊治。

麻风病患者在完成联合化疗规定疗程后,要加强随访,如果其活动性症状(活动性皮损或周围神经疼痛及压痛等)消失,无麻风反应,多菌型患者皮肤涂片查菌阴转,应当及时临床判愈。

对于联合化疗期间的麻风病患者,前6个月每月1次、以后每3个月1次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周围神经功能评价,对确诊为神经炎的患者给予及时处置。对于残疾者,应当开展眼、手、足自我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对于符合手术适应症者,要及时实施手术矫治。

大力普及麻风病防止知识。各级卫计委门要充分利用“世界防止麻风病日”等契机,加大.麻风病防止知识宣传和xx开发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介绍麻风病相关知识和我国防止工作成效,普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理念,促进xx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关注和支持麻风病防止工作,促进公众消除麻风病歧视。要将麻风病防止知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教育常规工作。要为宣传、教育、广电等部门开展麻风病防止宣传教育提供技术支持。各地要按照卫计委制定的调查方案,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对本地区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

三、督导与评估

(一)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纳入对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年度目标考核管理。

(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辖区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导,一、二类地区至少每年组织1次,三类地区至少每2年组织1次。

麻风病宣传工作总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舟山地区历年来麻风病患者登记册、麻风病疫情监测表、麻风病流行情况统计表、麻风病联合化疗实施情况统计表和麻风病人原始病历。

1.2 方法

按《全国麻风病法治手册》进行诊断与分级,将历史病例分类定型(五级分类法),TT.BT型(类)划为少菌(PB)型,BB.BL.LL划为多菌(MB)型。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和时间分布

全市共发现麻风病人93例,年均患病率1.08/10万,麻风病患病率除个别年份外,呈梯形下降态势。患病率于1947~1959年段达高峰,年均患病率为5.01/10万;其次为1960~1964年段达2.72/10万。随着防治工作长久广泛深入的开展,疫情逐年下降。从1985~2005年段患病率均低于0.5/10万以下。(表1)

2.2 地区和型别分布

全市各县(区)都有麻风病患者,疫情轻重不一。定海区、岱山县、普陀区疫情较重,嵊泗县疫情较轻。舟山市麻风病分布不一,大多发生在渔农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差。在93例麻风病人中,少菌(PB)型37例,多菌(MB)型56例,型比(PB:MB)为1:1.51。(表2)

2.3 性别及年龄分布

93例病人中,男性病例68人,占73.12%;女性25人,占26.88%;男女性别比为2.72∶1。发病集中在30~40岁年龄段。

2.4 传播途径

93例麻风病人中,有明显传染关系51例,占54.83%;传染原因不明的42例,占45.16%。其中家庭内传染13例,密切传染者11例,其他原因传染者69例。

2.5 治疗与愈后

93例病人中(已死亡34例)应治愈后外迁11例。全市现有愈后康复患者48例,其中14例畸残,畸残率为29.16%。愈后无家可归2例,仍在住院生活。

3 讨论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还缺乏一级预防措施。控制麻风病最有效的手段,积极主动、早期发现病人、采取综合防治、规则规范有效地治疗和长期不懈地监测。使得麻风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尽可能不使麻风病人受到伤害。

舟山海岛地区虽然麻风病的疫情流行低。患病率最高在1959年、1969年阶段,分别为5.01/10万、2.72/10万。经过50年的综合防治,麻风病防治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大成绩。从1985年至今,患病率均低于基本消灭麻风病0.5/10万以下,反映舟山地区麻风病流行强度的下降和防治工作的成效。

上一篇:正压式呼吸器日常检查下一篇: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