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2024-10-12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精选9篇)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1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值得一看!

为了深入推进“加强作风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促使作风进一步的转变,让大家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热心为基层群众服务,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营造良好的畜牧产业发展环境。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农办党委要求,我局(支部)组织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活动,根据活动安排组织了相关学习和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部署,严格要求,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自收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通知,我局(支部)立即组织了学习,成立了专班,指定专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结合党委要求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活动程序和步骤,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一定的实效。

二、把握主题,掌握重点,认真开展活动。

根据我局(支部)活动方案安排,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收集了相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学习了相关的条规,重点学习贯彻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两个条例”、《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等内容。

三、具体安排活动议程,确保方案实施内容不落空。

结合我局(支部)工作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将活动的具体内容议程化,使得开展的各项活动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的成果,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活动开展形式的多样化。

活动开展我们突出一个“活”字,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进一步掀起活动开展的高潮。

五、查找问题,认真整改

根据开展活动时间的统一安排,我局在4月12日发放征求意见表15份,收回15份,共收集意见和建议10条,通过整理汇总后共3条。为了确保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局机关在4月14日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会议,将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在会上做以通报,并对机关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将整改内容具体落实到个人,真正做到了认认真真找问题,实实在在抓落实,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将此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继续阅读——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2

年初以来, 省畜牧业局为确保2015年度无疫区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针对软件建设, 明确提出了“强化一县、带动一市、示范全省”的工作思路。局领导在把握整体技术路线的基础上, 及时组织业务专家编制印发了《软件材料档案参考目录》, 指导各地加强软件建设工作。近日, 选派省暨长春市动物疫控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8名无疫区建设专家, 由负责同志带队, 深入到德惠市开展现场指导工作。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兽医工作机构同查摆、同推进、同完善的良好效果。

一是认真摸排。省市专家详细查验了德惠市无疫区建设软件资料, 指导当地技术人员, 认真对照国家无疫区管理技术规范、省畜牧业局建设指南等技术性文件, 逐一摸排软件工作难点、盲点, 系统梳理了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报告、动物卫生监管、执法办案文书等软件资料收集、制作、保存方面存在的技术性问题。

二是强化培训。专家组针对该市软件建设工作, 现场开展了强化培训。分别就兽医工作机构基础资料、兽医实验室技术资料、监测流调业务报表、乡镇畜牧兽医站业务资料、动物卫生监督信息业务报表和法规条令等资料, 采取点对点、面对面、个案答疑等形式, 指导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体从事软件资料管理的业务人员, 详细掌握其系统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清晰明确了软件资料相互印证的逻辑关系。

三是整改提升。德惠市兽医工作机构认真学习领会省市专家培训要点, 进一步澄清了软件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层级举办了业务人员培训班, 强化资料整理、表格填报、文件汇总、“动监e通”电子化管理等工作技能, 软件工作得到了实质性加强。近期, 省畜牧业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分区域实施强化培训计划, 把软件建设牢牢抓在手上, 带动全省解决软件工作中不连贯、不对应、技术痕迹链条不完整等问题, 切实做到规范完整、方便易查、经得住专家的评估, 坚决打赢2015年无疫区软件任务攻坚战。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3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府[2010]43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系统实际,制定《2010畜牧业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全系统上下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生

产工作原则,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整改活动,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和“畜产品安全专项整顿”行动,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四项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岗位责任制,探索制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现将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体制、明确责任,切实强化安全安全监管

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及时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班子成员职责进行明确分工,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2010畜牧业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要求各成员切实担负起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管理、督查、检查责任,为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状。在去年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实施细则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局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各科室、站所负责人分别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安全工作网络格局,强化安全保障责任,营造和谐通行环境,防止责任性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措施保障。

二、积极响应、群策群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今年,区畜牧局主要从畜产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七个方面认真开展安全自查活动,积极补措施、堵漏洞,将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一)畜产品安全

1、规范屠宰检疫,切实把好屠宰检疫的“四关”。一是把好动物进场检查关。对进场的动物,检疫人员严格查验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核准证物,并实施必要的临床检查;二是把好待宰准宰关。检疫人员对待宰的动物认真实施宰前检疫并出具准宰单;三是把好宰后检疫关。检疫人员与屠宰过程同步实施检疫,严格按照检疫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对屠宰过程检出的动物疫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四是把好无害化处理关。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人员严格按规定出具无害化处理通知单,监督场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屠宰检疫率、出证率达100%。

2、加强流通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出动车辆260余台(次)、人员1300余人(次),对全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进行了日常的监督检查。经检查,农贸市场动物产品经营户所销售动物产品检疫率达100%,《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持有率98%以上;超市所经营动物产品均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并按要求进行了公示,公示率在98.7%以上,分割品和包装品加贴有检疫标识;动物产品冷藏单位依法凭票藏储动物产品,并将检疫证明按要求进行了登记。

3、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组织 “两节、两会”、“五一”、“中秋”、“国庆”节日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出动车辆120余台(次),人员800余人(次),对全区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动物产品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检查。经检查,各超市、商场经营的动物产品均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各储藏加工单位按规定凭检疫证明储藏加工动物产品;上市的生猪肉、牛羊肉均来自定点屠宰场,经营者都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胴体加盖有检疫合格验讫印章,检疫率达100%,在整治过程中未发现违法加工、经营行为。

二是开展鹿产品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指示,自6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鹿及鹿产品市场清理整顿行动,坚决打击不法商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参杂使假的不法行为,维护鹿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3000余张,悬挂宣传条幅10幅,张贴通告28张。

三是开展了取缔露天烧烤和大排档专项整治活动。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7-9月份,区畜牧局参与了区政府组织的取缔露天烧烤和大排档专项整治活动,在专项整治活动中,我单位共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发放肉品销售信誉卡3000余张,检查烧烤业户180余家次,责令整改15家,教育违法行为人5人,保障了消费者食用烧烤的肉品安全。

年终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篇4

一年来,大藏乡畜牧兽医站在县畜牧局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全面做好畜牧防疫、能繁母猪理赔、抗灾保畜等工作,杜绝各种疾病在我乡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全乡的畜牧产业质量,全乡的畜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我乡的畜牧业生产取得稳步的发展,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工作情况

(一)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我站严格按照“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养殖方针。大力推广养殖技术服务,把养羊业作为首要支柱产业。提高农牧民对养殖业的积极性,从棚圈建设、越冬暖棚建设、政府养殖补贴等大的方面入手,使群众的畜牧业发展成果显著。

(二)春秋两季防疫工作成效明显

一年来,我站紧紧抓住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域建设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兼顾”原则,落实了动物疫病免疫档案登记,加强冬春两季动物强制免疫,严格实行“五统一”(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规范免疫档案、统一评价免疫质量)和“五不漏”(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模式进行。重点抓了动物防疫目标任务,春秋两防中共免疫猪瘟1050头、猪口蹄疫1050头、蓝耳病1050头、羊口蹄1230只、牛口蹄疫4722头。密度均达95℅以上。共发放消毒药水10万余毫升,消毒液100升。进行全乡免疫宣传两次。并着重开展了畜禽驱虫及疾病防控指导,开展预防性消毒、预防性驱虫。有效抑制了寄生虫病和特大传染病的发生。实现了全年全乡动物无重大疫情、疫病发生传播,极大的保障了全乡养殖户的利益。

(三)加大村级防疫员的技术培训

一是强化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制定防疫员责任制;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服务,确保群众利益,充分讲解养殖技术,全乡共举办培训2次;三是帮助群众解决养殖问题,引进畜禽新品种,加快地区品系优化改造,积极带动养殖业科学合理发展。

(五)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

认真贯彻执行《种畜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条例》,全面开展了种畜业、兽药、等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了全乡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六)做好能繁母猪理赔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文件精神和工作任务,认真做好能繁母猪的保险上报、公示、理赔工作,截止现在共上报30户能繁母猪。共赔付18000元。最大限度实维护农牧民的根本利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除了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之外,农村的基础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素质偏低。虽然,年初上级文件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文化、年龄上都有一定要求,多数防疫员也具有较高的学历,可是专业技术却并不适合村级组织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及疫病防疫工作。原先部分村由老村医兼职做动物防疫员,对专业技术吸收了解比较容易,有效地充实了乡村牧医系统,现在却由于年龄过大、学历过低,而被排除在防疫员之外,实为乡村牧医的一大损失。

2、强制免疫力度不足。由于我乡地处偏远高海拔地区,村寨比较分散。牛羊以放牧为主,不能集中圈养,这增加了我站的工作负担。强制免疫难度大,免疫效果不明显。

3、养殖模式落后。从目前全乡养殖业基础状况来看,还是以传统的放养养殖为主,资源浪费过大,畜禽质量底下,由于野外采食,在疾病的监控方面难度加大,许多寄生虫病不能得到根本的救治。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村级动物防疫员。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完善防疫员结构调整,让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进入村级防疫员系统。例如让部分老村医充实到防疫员系统,加大农广校中专学历畜牧兽医培训补助力度,让学有之士充实到村级防疫系统等。成立乡镇畜禽免疫专业队伍,并选取部分专业技能扎实、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的人员充实其中。

2、完善奖惩制度。在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办法的前提下,增设动物防疫员工作奖惩细则,对防疫、免疫等工作中未尽义务者给予扣发部分工资,原则上将这些扣发资金用于奖励其它村防疫员。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牧民对畜牧工作的重视,减轻工作负担。

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县畜牧局领导和乡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我站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以后能在不足之处加以更正,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争取在2011年把我乡的畜牧业发展推向新的台阶。

畜牧业年终/年度工作总结 篇5

预计全区肉类总产量16000吨,同比去年增长4.3%;蛋类总产量12165吨,同比去年上涨了24.5%;奶类总产量10000吨,同比去年增长23.2%。生猪存栏90000头,同比下降3.2%,出栏155000头,同比下降4.4%;鸡存栏120万只,同比下降6.9%,出栏鸡125万只,同比增长0.6%;羊存栏130000只,同比下降4.4%,出栏110000只,同比增长17.5%;牛存栏14000头,同比增长22.8%,其中奶牛存栏5600头,同比增长30.6%。全区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总量已达到全区养殖总量的65%以上。

二、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克服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扭转了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被动局面,为畜牧业生产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总体上看,畜产品产量增长,价格全面上升,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畜牧业可实现稳定增长。

1、生猪产销两旺,市场价格看好。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仔猪价格的走势与以往不同,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活猪价格保持在8.5元/千克以上,仔猪价格21.5元/千克,猪肉价格保持在15元/千克以上,其价格已创历史新高。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禽肉产品消费下降,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增加,刺激了猪肉价格的上涨,以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和仔猪短缺等。目前,农民养一头商品猪可获利250元,效益明显高于往年,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较高。

2、家禽业恢复稳定生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我区家禽业生产的影响不大,随着禽类产品价格的逐步回升,农民养鸡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鸡蛋价格已从去年的平均每公斤3.5元,上涨到今年的每公斤5.5―6元,淘汰鸡价格从去年的平均每公斤4.5元,上涨到今年的平均每公斤8.5元。

3、奶牛业发展势头强劲。奶牛养殖业继续保持突飞猛进,成为畜牧业生产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目前,全区年底奶牛存栏已达5600头,同比增长30.6%,受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奶牛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目前农户养一头奶牛年盈利在3000元左右。

4、肉牛生产稳中渐升。今年以来,肉牛市场价格同比去年有所上涨,同时随着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在我区的实施,农民养肉牛的积极性很高,去年我区新建的肉牛小区今年开始大量补栏,肉牛存栏达8000余头,同比增长了18%,农民养一头肉牛可获利450元左右。

5、肉羊生产平稳过渡。今年我区实行了禁牧政策,对我区养羊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羊饲养量略有所下降,禁牧政策对养羊业生产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主要是我区积极扶持农民舍饲养羊,引导养羊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依靠科技,提高了养羊业的经济水平,据统计,舍饲养羊农民出售一只羊可获利70元左右。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今年我区畜牧业围绕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和优势区域布局三大重点,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以防治禽流感为重点,抓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今年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区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技、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发挥疫苗优势,提高防疫效果,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家禽业的健康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我区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得到了阶段性胜利。今年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大了禽流感防治力度,禽流感防治是今年我区动物疫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10万元防治经费,购置了75万头份禽流感疫苗,3.5吨消毒液,150套防护服以及手套、口罩、雨鞋、编织袋等,对我区重点防护区的鸡群全部进行了免役,鸡舍和交通要道进行了全面的消毒,确保了我区鸡群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二是加大布病防治力度,根据省市按排,我们对辖区10个乡镇64个疫点村的28500只羊进行布病检疫,检出阳性羊570只,全部按要求进行了扑杀深埋处理,消除了传染源;三是在继续加大对口蹄疫强制免疫的同时,对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进行了强制免疫,免疫率达到了上级的要求,确保我区没有发生重大疫病;四是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力度。今年全区检疫动物:猪84626头、羊47250只、牛867头、禽629300只、其它动物2479头(只),动物产品:肉类7845吨、种蛋255万枚、皮2400张、毛类50吨、奶类200吨。共检出动物疫病8种:口蹄疫、羊布病、鸡新城疫、猪瘟和猪丹毒,染疫动物7145头(只),不合格动物产品1850公斤,全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2、以发展奶牛业为重点,抓了畜牧业结构调整。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6

1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生态畜牧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类型

1.1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和追求目标。它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和谐状态,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致力于生产的发展以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即不仅要维系生态系统的健康,而且向人类提供物质和公益[8,9]。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可持续畜牧业是一个既可保持高的产量,又能维持一个较高生态效率的畜牧业生产系统。因此,能将畜牧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的客观媒介,就是能量输出/输入比,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它是评价各种农业活动的可持续性的最有用的指标之一,其中心思想是合理利用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11]。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中存在许多相互作用,如植物、动物和土壤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要这些相互作用得到合理利用,就能促进生产系统的物质循环[12]。

1.2 生态畜牧业的科学内涵

生态畜牧业,也可称为可持续发展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延续和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畜牧业;它是在草地原始畜牧业和传统畜牧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为了解决草畜矛盾而提出的[13]。自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成立后,各国纷纷兴起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浪潮[14]。生态畜牧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畜牧科学技术成就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以畜牧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科学地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织起来而形成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生产体系[15,16,17]。在这个体系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生产环境合理组合、运转,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同时,给自由能以出路,保持系统内若干组分的非成熟状态,加强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的耦合,使畜牧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对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目的。其特点:以生态系统为中心、以时空耦合为主线、以人地关系为基础、以高效和谐为方向、以持续发展为对对象、以生态工程为手段、以整体调控为目标[17]。因此,生态畜牧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建立现代畜牧企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核定目标和具体指标。即从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和对社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从生态效益方面,要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及对整个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贡献;从经济效益方面,要考虑综合的经济收益及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从持续发展方面,要考虑企业及产品的持续性,预期效果的可行性等[18]。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谋求生态与经济的统一。从而使生产经营过程,既能利用资源,又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17]。

1.3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类型

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18]。在发展生态畜牧业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运用经济方式补贴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如对生态牧场和自然草场的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对生态畜产品的科研进行资助,对生态牧场进行经营性补贴等;同时,在畜牧业资源利用方面,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确保畜牧资源的低耗、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14]。另外,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致力于控制和降低畜牧业污染,以保护生态环境。

2 三江源区生态畜牧系统耦合理论和发展目标

2.1 三区系统耦合理论

系统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耦合潜力的系统,在人为调控下,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在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形成新的、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即耦合系统,它的一般功能是完善生态系统结构、释放生产潜力与放大系统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层之间的系统耦合;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之间的系统耦合;不同专业之间的系统耦合。这三者的市场-生产流程新建构,组成了新时代草地畜牧业的主要特征(图1)[19]。充分发挥三江源区畜牧业、农牧交错带与河谷农业区系统耦合的“时空互补效应”、“资源互作效应”、“信息与资金的激活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工赢,最终达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9]。

2.2 发展阶段及其目标

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大部分仍处于原始和传统畜牧业阶段,生产效率和市场发育水平低,发展生态畜牧业应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特点,发展不同的生产模式(图2)[15]。

(1)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模式是生态畜牧业的初级阶段,适合于自然条件差的广大天然草地区,其主要任务是:以保护草地生态安全为前提,以科学利用草地为基础,以草畜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方式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是生态畜牧业的更高一级形式,适应于农牧交错区、退耕还草(林)及有条件建植人工草地的区域,即充分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和生物共生原理,强调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多级利用、循环再生,将人类不可直接利用的植物性产品转化畜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现代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的经营利用种植业与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互供产品、相互促进的关系,将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经营,走农牧并重的道路,提高农牧之间互供产品的能力,形成农牧产品营养物质循环利用,借以提高农牧产品产量,表现为农牧之间的一方增产措施可取得双方增产的效果[20,21]。

(3)现代绿色生态养畜经营方式以区域草地畜牧业的环境优势,利用生物共生和生物抗生的关系,强调动物健康养殖,尽可能利用生物制品预防动物疾病,减少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给动物提供无公害的绿色饲料,生产的产品为有机畜产品,这种畜产品是一种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要从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角度出发,针对高原草原地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观,提出区域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格局和发展目标。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以确保畜牧资源的低耗、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及持续利用技术;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青贮、氨化);家畜健康养殖技术等技术。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气候资源、光能资源、绿色饲草料生产等资源,形成以饲草料基地建设、草产品加工、牲畜的舍饲育肥、粪便废水无公害及归田处理、太阳能利用、畜产品加工及销售的完整循环生产体系和产业链。

3 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

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已有生产模式的提炼与集成,研发新的生产模式,注重实效和推广可行性,缓解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地压力,有效促进三江源及周边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三江源区畜牧业、农牧交错带与河谷农业区系统耦合的“时空互补效应”、“资源互作效应”、“信息与资金的激活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大力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源区放牧畜牧业实施畜群优化管理,推行“季节畜牧业”模式,有条件的区域及玉树州东三县可以建植高产的人工草地,推行舍饲畜牧业,实现源区放牧畜牧业的内部耦合,在入冬前出售大批牲畜到农牧交错区和农业区,以转移冬春草场放牧压力,充分利用农业区的饲草料资源进行育肥,实现饲草资源与家畜资源在时空上的互补;农牧交错区进行大规模的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加工配套技术集成,推行标准化的集约舍饲畜牧业,为转移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将部分饲草料输送到源区放牧畜牧业生产基地,为越冬家畜实施补饲及抵御雪灾提供饲料贮备;河谷农业区充分利用牧区当年繁殖的家畜,种草养畜进行农户小规模牛羊肥育,一部分饲草料进入牧区,农区、牧区的动植物资源产生互作效应,使其资源利用效益超出简单的相加价值,整体经营效益得以提高(图3)[19]。牛羊育肥、贩销近年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力手段。大型企业的介入,则以其雄厚的资金、及时的商品流通与增值信息、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技术有力的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资金投入和信息的科学利用对新的生产模式产生一种“激活效应”,使原来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实施的经营模式的构想变成现实。示范基地的统一经营又为发挥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发挥三大典型系统耦合效应可有效的促进三江源及周边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 天然草地放牧+舍饲育肥模式

青海省玉树州的玉树县、囊谦县,果洛州的久治县和班玛县,以及黄南州的河南县天然草地总面积为361.20万hm2,其中未退化和中轻度退化草地面积为279.79万hm2,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77.46%,是三江源区草地状况最好的地区。在该区域重度退化草地上建植的人工、半人工草地以及饲草基地地势较为平缓,有利于机械作业,可对人工草地牧草进行刈割青贮,用于家畜的冬补饲季育肥。因此,夏秋季节对未选育的公犊牛(羔羊)、淘汰母(母羊)牛在天然草地上进行放牧育肥,10月下旬转场之前,对它们继续进行暖棚育肥,淘汰母牛(母羊)12月底出栏,公犊牛(羔羊)第二年继续在夏季草场育肥,转场之前(10月下旬)出栏。生产模式见图4。

该生产模式的草地生产力折合成牛羊增重是377kg/hm2,与传统生产模式的生产力之比为5∶1。根据该模式,玉树、囊谦两县每年可育肥出栏未选育公犊牛(羔羊)和淘汰母(牛各4.78万头(只),折合羊单位38.24万,可使38.03万hm2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黄南州每年可育肥出栏选育公犊牛和淘汰母牛各2.5万头,折合20万个羊单位,可使7.9万hm2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格尔木市每年可育肥出栏未选育公犊牛和淘汰母牛各600头,折合4800个羊单位,可使1.46万hm2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

3.2 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模式

玉树州的称多县、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果洛州的玛沁县、达日县、甘德县和玛多县,黄南州的泽库县,是三江源区以藏民族为主的纯牧业区,天然草地总面积为1806.60万hm2,未退化草地的面积为257.31万hm2,重度退化草地的面积为398.67万hm2,是三江源区草地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人工、半人工草地建植最多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一部分适于机械作业,可对人工草地进行刈割青贮,另外部分人工草地不利于机械作业,可用于夏季放牧育肥。因此,这一地区可采用人工草地牧+刈割青贮生产模式。对未选育的公犊牛(羔羊)、淘汰母(母羊)牛在人工草地进行夏秋季节放牧育肥,10月下旬进行暖棚育肥,淘汰母牛12下旬出栏,公犊牛第二年4月下旬出栏。生产模式见图5。

这种生产模式的草地生产力折合成牛羊增重是410kg/hm2,与传统生产模式的生产力之比为7∶1。根据这一模式,玉树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人工草地的载畜量可达20万个羊单位,每年可育肥出栏未选育公犊牛(羔羊)和淘汰母(牛)各5万头,折合羊单位40万个,可使39.60万hm2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果洛州人工草地的载畜量可达50万个羊单位,每年可育肥出栏未选育公犊牛和淘汰母牛各7.8万头,折合羊单位62.3万个,可使46.31万hm2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

3.3 人工草地刈割青贮+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模式

海南州的兴海县和同德县,天然草地总面积为126.80万hm2,重度退化草地的面积为10.77万hm2,是传统的农牧交错区。该地区人工草地地势平缓,交通便利,便于机械操作,7月下旬可对人工草地牧草全部进行刈割青贮,然后将15~18月龄未选育的公犊牛(羔羊)和淘汰母牛(羊)在刈割后的人工草地上集中育肥三个月,膘情和体重达到出栏标中的牛羊尽快出栏,膘情和体重未达到出栏标中的进行舍饲育肥,12月下旬和4月中下旬以前全部出栏。生产模式见图6。

这种生产模式的草地生产力折合成牛羊增重是500kg/hm2,与传统生产模式的生产力之比为8∶1。根据这一模式,海南州的兴海、同德、共和、贵南四县及贵德县常牧乡农牧交错区人工草地的载畜量可达13.77万个羊单位,每年可育肥出栏未选育公犊牛和淘汰母牛折合羊单位27.53万个,可使18.57万hm2天然草地得到休养生息。

总之,在江河源草地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或者利用农区的秸秆农牧互补,提供冬春季天然草地以外的饲草料,采用太阳能暖棚合理补饲育肥,夏秋季均衡地利用天然草地,优化畜群结构等综合技术措施发展生态畜牧业,既能保护天然草地,又能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摘要:在概述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生态畜牧业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类型;依据生态畜牧系统耦合理论,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应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现代绿色生态养畜经营方式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为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天然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刈割青贮+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的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

县畜牧水产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7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xxxx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二一三”规划,即“二继续、一促进、三加强”。二继续,即继续实施“4321”工程,继续加强作风建设;一促进,即促进养殖业发展转型提质(规模型、标准型、生态型,强化防疫和监管提高品质);三加强,即加强学习强素质,加强服务强职能,加强团结强和谐。

二、目标任务

1、主要生产指标保持稳步增长。

预计生猪:发展90万头、出栏51.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93%、1.98%。牛:发展10.05万头、出栏2.2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67%、2.27%。羊:发展17.85万只、出栏11.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59%、2.75%;家禽:发展410万羽、出笼238万羽,同比分别增长3.27%、3.48%;禽蛋产量9500吨,同比增长2.15%;水产品产量4750吨,同比增长2.15%。

2、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两张“国票”继续保持一档。维稳、信访、安全生产、共青妇、法制、政务公开、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扶贫、招商引资、城乡环境同治等全面达标;完成机关节能减排任务,水电燃油消耗下降3%以上。

3、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先进。继续保持全局风清气正、和谐上进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措施

(一)狠抓项目建设,出亮点

1、抓好老项目。主要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猪良种补贴、生猪调出大县、石漠化治理畜牧业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菜篮子”工程等一批原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规范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对整改后的7个供精站实行考核机制,量化管理,对项目单位良种公猪进行鉴定,规范供精站管理;狠抓草食动物及家禽养殖大户的发展,计划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发展存栏10头以上的黄牛养殖大户10户,存栏2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10户,存笼10000羽以上的家禽养殖大户5户,并为其搞好大户的指导和技术服务;在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中,新建棚圈3115.97平方米、青贮窖580立方米,购置饲草机械15台;在“巩退”项目建设中,新建棚圈1375平方米,在实施中,将项目建设的受体向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倾斜,进行重点扶持,计划发展中小规模草食动物养殖户7个。

2、争取新项目。大力争取南方草场保护与建设项目落户慈利,争取淡水渔业繁养基地项目和养殖业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有新进展,争取血吸虫防控方面有大的项目落户我县,争取动物疫病防治项目在慈利实施,争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项目得到落实和推进,并力争招商引进一家优质鸡种繁养和生态种养开发建设项目。

3、培植项目示范点。扶持龙潭河镇文昌畜牧有限公司、景龙桥乡佳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岩泊渡镇金明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景龙桥乡太坪养殖场等四个养殖场进行改扩建,使每个场规模达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扶持枞林山鸡场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扶持慈利县龙潭河竹峪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建设规模,力争水产品年产量达300吨。

(二)着力疫病防控,出实招

1、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综合管理,保安全。一是按照国务院“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疫病防控目标总要求,突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强制疫病免疫病种,确保100%实施免疫,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并强化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完成省市下达净化指标。二是继续推行村免疫日、乡(镇)免疫周工作制度。推进动物免疫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畜禽养殖动态免疫台账,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均能够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网络报送达100%。三是搞好免疫台账、证本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全县免疫证发放率达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佩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四是全面实施《湖南省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管理办法》,对4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实施全程监管。五是努力推进非强制动物疫病病种免疫工作。重点抓好国家扶持规模场(户)非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六是加大狂犬病免疫力度,免疫、发证和挂牌同步进行,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七是做好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物资采购、发放、储备工作。强化全县疫苗、防疫物资管理,做到进出对数,日清月结。做好全县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发证工作。协助做好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力争应保尽保。八是3、9两月开展专职动物防疫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继续强化4、9月宣传月及宣传日活动。

2、规范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监管,促发展。一是强化动物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工作,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申报、受理、实施检疫行为。二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厉打击逃检、拒检、漏检和地下“黑”疫苗经营行为。全年办理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案件简易程序60起,立案查处12起,规范案卷12个,立案、办案、结案率达100%,确保无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发生。三是严格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文书、证章标志管理,做到专人专档专库,使出入登记、填写内容、审批程序、档案管理“四规范”和印章加盖、文书制定、表格填写、资料归档、封面装订“五统一”,做到免疫证章标志回收、销毁合法、规范、及时。四是加强动物诊疗监管。规范兽医从业资格审核登记,严厉打击违法从业活动,严格动物诊疗秩序;抓好执业兽医、乡村兽医从业人员年审培训工作。五是抓好“瘦肉精”检测,全年抽取生猪尿样2.1万份以上。

3、科学预警动物疫情,重监测。一是坚持“突出重点,强化边缘”的原则,全面搞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风险地区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抗体检测和疫情监测,力保达国标。二是完成省市分配的重大动物疫病血清学、病原学样品送检、免疫效果采样检测任务。做好全县强制免疫病种抗体检测工作,全年完成抽样检测分别为猪1200份、牛150份、羊150份、禽1500份。三是动物疫情监测和动物疫情月报严格实行专人、专机、专线、专房进行网络化报告,动物疫情网络化报告上传率达100%。四是全面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确保规范、科学、正常运转。

(三)强化质量安全,严监管

1、开展饲料及添加剂整治行动。一是加大对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查处力度。大力宣传,提高养殖场(户)的守法意识;加大检测力度,不定期开展对“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进行抽检;加大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留死角。二是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辖区内生产企业要进行一次全面仔细的现场检查,严禁饲料企业使用无证、无标签的饲料原料,严厉依法打击无证非法饲料生产企业。三是加强对饲料批发市场的检查。对饲料经营商进行拉网式排查,严防禁用药品和非法添加物进入生产养殖环节。四是加强对饲料使用环节的专项检查。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打击饲料使用中的违法行为。五是加大对饲料自配加工点的监管。

2、开展生猪“瘦肉精”等违禁物品监测。一是继续实行生猪检疫与“瘦肉精”等违禁物品同步检测。生猪出栏前要进行抽检,每户每批至少抽检1头,规模养殖场(户)和销往外省、市的生猪要适当增加抽检数量。二是加大对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等违禁物品的抽检。抽检比例不得低于5%。对外地调入的生猪要适当增加抽检比例。三是加强对生猪贩运商及生猪经纪人的监管。

3、开展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一是组织兽药市场整治。认真清查兽药产品经营情况,不得无证经营及销售假劣和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二是加大兽药抽检力度。落实省局下达的兽药质量监督抽检计划,建立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样与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及时准确地打击兽药经营和使用环节中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兽药残留监控。要加大对养殖场(户)用药情况的检查力度,规范养殖场(户)用药档案,督促养殖场(户)建立用药档案,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

4、开展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审批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力度,严厉查处苗种生产环节使用呋喃唑酮、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二是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和可追溯制度。三是大力推广安全用药技术、方法,指导水产养殖科学防病,合理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四是加大对销售市场水产品的检查监测力度,以哨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药物为主要监测指标,严防不合格产品上市销售。

5、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一是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已废止的地标产品、非法生产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二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三是严查无证生产水产苗种,在苗种生产环节使用硝基呋喃、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逐步建立可追溯制度。

6、严格渔政执法,保资渔业资源。一是以标语、宣传车、走访渔民等形式进行渔业资源保护和大鲵资源保护的宣传。二是开展违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打击违法捕捞行为,重点整治好城区溇澧两水的电鱼行为。三是严格检查大鲵养殖户的大鲵存池,做好大鲵来源和去向的登记,及时征收大鲵资源费;开通举报电话,进行有效打击;严厉查处非法捕捉、驯养、收购、销售、运输大鲵的行为。搞好大鲵养殖的疫情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确保大鲵养殖不发生疫情。四是组织一次人工放流活动,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

(四)倾力作风建设,出实效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8

一、项目内容全面完成1、即时成立畜牧科入

户工作组与专家组。

《科技入户项目任务书》下达以来,丹阳市农委十分重视,即时成立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工作组组长由分管市长兼任,农林局成立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科教科与兽医站负责人任成员。专家组由高级畜牧兽医技术员组成,专家组组长仍由镇江市学科带头人担任。

2、认真推选技术指导单位与基层技术指导员。

按省厅《项目》实施总体要求,在推荐基础上,作适当调整,用公开招聘形式,确定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全市确定13个乡镇兽医站为乡镇技术指导单位,按畜牧分布与实际工作需求,确定27名基层技术人员作为基层技术指导员,这些指导员95%以上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完全胜任基层技术工作。

3、认真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工作小组、专家组确定后,“两组”先后三次研究畜牧科技入户推介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根据丹阳实际情况,继续把“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作为今年基层主推品种。二元母猪以“长二”或“大二”品种为主,三元商品猪以“二洋一土”即“长大二”或“大长二”两个品种为主。把“发酵床生态养殖理念、生态发酵的基本原理、猪粪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知识”等作为今年科技入户的主推新技术,在我市后巷、访仙规模饲养户中成立“一村一品”生猪示范点基础上,增加云阳镇横塘“大棚养鸭”、导士镇东河村生猪集约化饲养为今年“一村一品”示范点,加以重点推广。

4、即时调整乡镇畜牧科技示范户。

2010年全市已按省农委要求具体挑选了500户“畜牧科技入户”示范户,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养猪户出现了许多变化。2010年三月份,“两组”结合本市生猪饲养实际,重新挑选了“科技入户”的500个示范户,并在后巷济德村(旺腾生猪养殖合作社)、访仙访仙村、云阳花园村、导士东河村遴选157户养殖大户作为今年“一村一品”示范点加以推广。使今年的示范户其更具有代表性、示范性,更能发挥技术带动作用。

5、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到位。

(1)专家组8名高级技术人员备课,授课到位。按“两组”确定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8名专家做到了认真备课,认真交流,互取长短,认真授课。一年中,在全市15个镇区,分别进行了30场较大规模技术讲座,平均每个专家下乡举办乡镇培训班4-5个。累计培训乡镇技术指导员与基地技术骨干1800人次,发放资料4000余份。

(2)入户指导即时到位。技术指导员在专家组指导下,对不同品种、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登门指导。“二元母猪选择、繁殖、仔猪过‘三关’冬夏季防疫、高温病控制”等技术具体指导到个人;对“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重点指导到规模饲养户。林林总总,每个指导员对示范户的登门指导不少于5次,累计入户工作时间达100次(天)。除了登门服务外,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及时指导实际问题,获得了广大饲养户的好评。

6、“物化补贴”如数发放。

围绕主导品种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结合我市养猪实际,本年度以新型添加剂和消毒剂作为物化补贴内容,在十月份之前已全部补贴到位。发放过程,完全按省厅“专家开处方,养殖户出收据,财政一支笔”的办法进行,群众十分满意。

二、项目资金到位及运作情况

本项目资金由省农农委、财政厅共同下文、下拨,具体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在技术培训、入户指导、物化补贴使用等方面严格规定进行,其中物化补贴9万元,技术培训、入户指导7.5万元,其它资料费、教学耗材费1.8万元,项目资金使用符合财政规定。

三、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畜牧“科技入户”项目的实施,正处在我市生猪较快发展的阶段,通过专家30余场技术讲座,技术指导员上千次的登门指导,以及适度的物化补贴,给广大示范户及其带动户带来较正面的改变。

一是强化了生态养殖理念。以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为主要方式的生猪生态养殖,是近年来镇江及我市重点推广的生猪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该技术与“1251”规模养殖发展模式有机结合,把生态养殖与太湖污染治理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效益与规模作为生态养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使广大饲养户的生态养殖理念得到强化,群众普遍认可。

区畜牧局年终工作总结 篇9

一、发展成效

2005年全市实施封山禁牧以来, 安定区以肉羊生产为主, 转变饲养方式, 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北部肉羊、南部肉牛、内官凤翔中心城镇瘦肉猪和蛋鸡、城郊奶牛的区域化商品畜牧业生产格局。

㈠基础条件改善重点依靠项目支持建成牛羊标准化圈舍4.8万间, 可饲养量达到106.2万头只, 建成永久性青贮氨化池15 526座, 购进各类加工机械13983台, 引进萨福克等肉用良种公羊1 800只、小尾寒羊母羊36 800只、秦川牛等良种肉牛3 600多头、长白等优良母猪1 200头、种公猪300多头。全区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每年稳定在3.67万hm2以上, 改良优质牧草0.34万hm2以上, 以高粱、燕麦为主的一年生牧草种植稳定在0.39万hm2, 林间种草2.29万hm2, 饲用玉米种植面积达2万hm2, 饲草年产草量80万t, 理论载畜量达到50个羊单位以上。同时, 引洮工程也将使畜禽用水短缺问题大为缓解。

㈡规模化养殖小区 (场) 增加安定区把规模化养殖小区 (场) 作为转变生产方式的重中之重, 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 (场) 136个, 其中200只以上规模肉羊场119个。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培育适度规模养殖户4 540户, 饲养各类畜禽43.4万头只, 建成60个专业养殖村。

㈢产业总量增加2012年底, 全区畜牧业产值达4.1亿元, 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40元。畜禽饲养量达312.49万头 (只) , 肉蛋奶总产量达3.24万t。2009年被省上确定为“肉羊产业大县”, 草食畜牧业产值达1.72亿元, 较2008年增长79.17%, 占畜牧业总产值的57.9%以上。全区牛羊养殖人均年收入350元以上, 占人均收入的14%以上。畜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㈣科技水平提高推广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为基础的设施养殖技术, 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50%, 区内主要畜禽品种良种化程度均达到80%以上, 规模养殖户的良种化程度达到100%。省级种畜禽生产场达到13家, 市级种羊场10家。羊常温人工授精改良点达到13个, 牛冻配改良点22个, 猪人工授精改良点达到5个。猪、牛、羊、鸡因病死亡率均控制在3%、1%、3%、13%的标准以内。在19个乡镇确定120名以上畜牧科技推广人员, 292个行政村选聘村级动物防疫员296人, 并将其工作报酬纳入了区级财政预算, 逐步形成了区、乡、村三级畜牧发展服务体系, 对养殖户进行团块式小范围培训, 每年培训4 000人 (次) 以上。

㈤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加工企业5家, 年加工能力达到1.8万t, 工业增加值达1亿元以上。2012年通过招商引资, 6个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安定, 打造“西部地鲜”羊肉、“黄河源”牧草、“永丰”配合饲料、“金羚”肉制品、“鲁太缘”禽蛋等品牌, 2012年实现加工业产值2亿元以上, 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㈠基本经验主要表现为养殖大户增收, 规模育肥场赚钱。

1.探索发展之路。安定区自2005年实施封山禁牧后, 自觉进入舍饲养殖, 整体推进规模化养殖。2009年以来, 随着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 特别是甘肃省草食畜行动计划将安定确定为全省养羊大县, 规模养殖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安定养羊业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养羊投入少、成本低、污染小、饲草资源充足、气候条件好、政策环境优惠、劳动强度比较低等优势。在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老幼妇孺留守农村的情况下, 发展养羊业是解决目前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较好的路子。

2.突出项目建设。近几年完成政府畜牧业投资14662.39万元, 大大改善了全区畜牧业生产条件。世界银行贷款牧业发展项目和全球环境基金项目投资4 416万元, 建成4个百头奶牛场、894户肉羊养殖户、2个挤奶站、1个收奶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完成投资2780万元, 建成112个养殖场 (小区) 、12 348座青贮氨化池, 42 000间圈舍, 引进4 580头良种牛, 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4 230户, 购进各类加工机械13 983台 (套) 。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 500万元, 建成6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4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肉羊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 040万元, 建成3个良种繁育场、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引进投放良种公羊360只。整村推进项目建成标准化圈舍8 160间, 投放肉羊13 720只、肉牛3729头。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91.39万元, 改造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及动物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 改建新建19个基层畜牧兽医站, 建设办公用房和实验室155间共4 513.37 m2, 配备仪器设备1 600台 (套) 。2011年和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机制政策共下达资金1 535万元, 承包天然草原7.26万hm2, 划定基本草原12.66万hm2, 新种植优质牧草3 834.14 hm2。另外, 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企业10家, 完成投资3亿元。每年财政担保贷款5 000万元, 落实妇女小额贷款支持规模养殖发放贷款6500万元。

㈡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规模养羊场空圈、猪场鸡场缺乏资金、加工企业原料短缺等。

1.规模养殖场效益上不去。目前安定区有设计规模2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119个, 调查的6家养殖场全部没有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圈舍空置率较高。6家养殖场中有2家常年养羊的养殖场经营亏损, 大多数已建成的羊场处于同样情形, 养殖场很大程度上依赖项目支撑, 难以通过自身经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2家贩运兼短期育肥的牛羊养殖场盈利, 1家是鲁家沟镇吊沟村宏达养殖场, 1家是宁远镇红土村肉牛育肥场。规模养殖场效益上不去是由饲草料、劳动力用工等生产要素成本高, 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生产过程难以控制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客观原因, 抑或是经营不善等主观原因造成的, 需要进一步探讨。

2.对发展养殖大户的政策支持不够。调查的5户养殖大户都有养羊的传统习惯, 他们除了自己的土地外, 还免费代种外出农户的土地, 一般饲草料种植面积都在3.34 hm2左右。饲养20~30只基础母羊, 年饲养量100只左右, 年收入5万~6万元, 可以取得与外出打工相当的收入, 而且要比外出打工稳定、自主。根据调查, 一个村子200户人, 实留150户, 大小不等养羊户在100户左右, 将以上养羊户培养成有基础母羊20只以上, 饲养量100只左右的养羊大户不需要多少投资, 圈舍因陋就简基本是现成的, 饲草料地有的是, 只需要在购进基础母羊上给予支持, 技术服务上及时跟进即可, 发展空间很大, 但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办法。

3.养殖企业融资难。部分规模化养殖小区 (场) 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前期投入过大, 加之饲料及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 后续扩大生产的资金赶不上, 严重制约做大做强。

三、今后发展建议

㈠总体定位问题在畜种选择上应突出重点主攻肉羊产业, 采取开放式全局定位法, 放眼向外, 在全省、全国乃至在国际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破解定西贫困这一难题上大做文章。干旱也是一种资源, 干旱气候好养羊, 学习借鉴山西朔州南小寨村经验, 吸收马铃薯产业的一些做法, 作为与安定资源条件结合最深广、创业空间最大的黄金产业, 把肉羊产业打造成为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本利润率、土地产出率较高的扶贫开发的首选产业、小康社会的支撑产业、现代农业的中轴产业、转型升级的生物产业、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

㈡切入点问题从现有小规模养羊户入手培育养羊大户, 组建专业合作社, 建设养羊专业村。为规模羊场小区大发展奠定基础, 为加工企业供应原料。要充分利用妇女小额贷款和“双联”贷款, 支持有能力、有愿望、有技术的农户发展为养殖大户。结合联村联户行动, 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 帮助解决基础母羊资金, 跟进技术指导服务, 全区实施“111”养羊工程, 每个村培育100户养羊大户, 每个养羊大户饲养量100只, 每个专业村饲养量达到1万只以上。每户饲养量在100只需饲养基础母羊20~30只, 配套3.34 hm2饲草地, 是一个微型养殖企业。到2016年全区建设标准化的养羊专业村150~200个, 快速完成扩量任务。

㈢利益连接问题养殖大户是现代畜牧业的基本单元, 是迅速扩大饲养总量的主力军。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并进一步制定鼓励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 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服务能力、品牌营销能力、土地流转能力和资金互助合作能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是现代畜牧业的核心。发展专业村, 培植养殖大户, 要由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引领。每个专业养殖村, 至少要发展一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 使之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 并依据产业化龙头企业, 使全村养殖户在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方面形成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按照山区发展大户养殖, 川区发展规模场育肥, 重点良种场供种, 控制外销型草产品加工企业以保障区内饲草需求, 集中大型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的格局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协会、农户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链条。

㈣工作重心问题紧紧围绕农民增收, 企业盈利这个中心开展工作, 明确层级分工, 突出侧重点, 按照村级抓大户, 乡级抓规模场小区, 县级抓良种场建设, 市级抓加工销售的层级分工构架安排任务, 落实工作责任。

㈤发展阶段问题安定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资本积累还远远没有形成, 而人才积累更可以说是匮乏。现阶段, 农村从事养殖业的主要是留守人群, 主体是50岁左右的人, 要实现养殖业的迅速扩张, 主要还要靠这些人去完成。再到2020年要以返乡农民工和非农行业转入人员为主体把大户培养成养殖企业。进一步通过加强现代畜牧业生产经营技能的职能培训和全面实行免费就读农业大中专院校的畜草技术和管理专业, 使他们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合格生产经营者, 承担起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任。要发展现代畜牧业, 就必须依靠有财力、有能力、有体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行集约化生产, 完成质的提升。

上一篇:麻风病宣传工作总结下一篇:语言运用创新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