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2024-10-23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通用9篇)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篇1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难和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精炼,凡原报告已有交待,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的新进展的部分,应一律从略,但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充分予以总结。凡与原报告的观点和结论有不同的部分,以及怀今后生产或矿井补充勘探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待清楚。编写内容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

一、文字说明

第一章概论

1、矿井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2、井田地质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

3、老窑、火区、岩溶陷落范围及分布情况;

4、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巷探)的情况。

5、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它有关设计参数等;

6、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工程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

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1、井田总的构造特征;

2、开拓区范围内响应要断层、褶皱(褶曲)煤层的产状要素,各主要构造的控制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

3、井田内已控制地质构造的可靠程度;

4、井田内中小型构造的特征、规律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

5、岩浆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与煤质的影响情况;

6、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1、煤系地层:煤系地层的地质朝代、厚度、岩性、含煤层数、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2、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3、煤质特征。

4、瓦期情况。

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征。

2、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3、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

4、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

1、储量计算或核算的依据和方法;

2、矿井储量和可采储量(未经个性的块段,按原储量统计);

3、储量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第六章结论

1、对建井过程中基本些地质问题的结论。

2、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3、尚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和对该矿井今后矿井地质工作的建议。

二、附图

1、井田地形地质图,1:2000~1:5000;

2、回风水平地质切面图;1:1000~1:5000;

3、运输水平地质切面图,1:1000~1:5000;

4、通过首采区的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经过修改的),1:2000~1:2000;

5、井筒(立井、斜井、平峒)地质素描图,1:200~1:500;

6、采区上(下)山地质剖面图,1:1000~1:2000;

7、首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储量计算图,1:1000~1:2000;

8、水文地质综合性图件;

9、重算储量的基础表和汇总表;

10、煤质、水质化验成果表;

11、建井期间施工的钻孔成果表。

附录五各种地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应包括:

1、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井上下对照关系,以及勘探钻孔的情况;

2、想念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

3、地质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变化情况,断层与褶皱的特征、分面范围和对它们的现有控制程度,它们将给本采区开拓、开采带来的影响;

4、煤层: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厚度、结构及其可采范围,特别是对上一个可采煤层可采性的预测;

5、煤层顶、底板及各煤层的层间距。分层叙述各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含水性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并重点说明各煤层群(组)之间的间距和岩性变化关系,以便设计部门考虑分组或联合开采的可能性和选择较理想的岩巷开拓层位。

6、预测区仙可能存在的岩解剖学侵入体,古河床冲刷等情况;

7、水文地质:阐明本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怀,对防水煤柱和探防水等的要求,并预测采区的最大涌水量(指开拓开采期间的涌水量高峰值,而不是指突然透水量)和政党涌水量;

8、储量;

9、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二)附图

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2、采区回风水平和运输水平的地质切面图,3、采区地质剖面图,4、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二、回采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

1、工作面的范围和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

2、区内煤(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本工作面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掘进找工业区方向以及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3、本工作面实见煤厚,煤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

4、煤层顶底板(包括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5、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

构造与本工作面的关系等。对防水煤柱、探放水等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预计本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

6、岩浆侵入对本工作面工业区层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

7、储量;

8、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附图

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

2、有代表性的工作面地质剖面图或局部地质构造剖面图,1:1000或1:2000;

3、相邻煤层或本煤层群的地层综合柱状图,1:1000

三、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

1、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

2、本工作面各实见点地质构造(包括倾斜、褶皱、断层)的概况,实见或预测的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的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的情况;

3、各实见点煤层厚度和结构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

4、各实见点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的厚度,岩性,裂隙组的方向和发育情况;

5、推测工作面内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陷落柱等的具体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或合理分层的影响;

6、储量;

7、对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预计;

8、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工作的有关建议。

(二)附图

1、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根据需要填绘煤厚等值线,夹石层厚度等值线或相邻煤层间距变化等值线(图)等1:1000或1:2000;

2、工作面、四壁的有关地质素描图,1:500;

3、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1:1000;

4、包括老顶在内的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1:200。

附录六矿井收尾阶段地质总结的编写提纲和内容

一、文字部分

1、矿井基本情况(包括开发史、矿井建设情况、井型、开拓方式以及与相邻矿井的关系等)。

2、矿井现状(指当时回采、掘进、开拓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截止到提出本报告前一年末的矿井地质储量。

3、现存可采储量(包括各种呆滞煤量、尚能全部或部分回收的煤柱和可供老区复采的煤量等)的分布状况。

4、有关地质、水文地质、岩移破坏等情况。

5、建井以来在地质、水文地质上所发生过的大事和对它们的认识。

6、对煤系沉积特征、煤层稳定性(煤层厚度结构及煤质变化)和地质构造、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岩浆活动等主要规律的认识。

7、进一步改进地质勘探和矿井地质勘探的意见。

8、矿井资源的回收情况,各种损失的统计与分析,并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数据:

(1)勘探储量的可靠系数。系指截至本报告编写时,矿井现有范围内的累计采出量、累计损失量、核实剩余储量之和,与相同范围内原勘探报告中地质储量之比。

(2)勘探储量有效利用系数,系指截至栓报告编写时,矿井累计产量和尚可采出的煤量之各,与相同范围内原勘探报告中地质储量之比。

(3)矿井回采率。

(4)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损失率。

9、地压、地温、瓦斯地质等方面的有关规律。

10、矿井结束前尚需解决的地质2地质及安排意见。

二、附图部分

1、井田地形地质图,1:2000~1:5000;

2、井上下对照图,1:2000~1:5000;

3、工业广场平面图,1:500~1:1000;

4、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1:1000;

5、矿井煤(岩)层对比图,1:200~1:500;

6、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并附原地质报告的煤层储量计算

图),1:2000~1:5000;

7、矿井水平地质切面图(附地质报告的原图件),1:2000~1:5000;

8、矿井地质剖面图(附原勘探线剖面图),1:1000~1:2000;

9、井筒及有代表性的石门、主要运输道地质素描剖面图,1:500~1:2000;

10、井田地质构造纲要图,1:2000~1:10000;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篇2

第一章

第一节

交通位置及矿区范围。

第二节

地质勘查简史:地质勘查单位;审批单位、批准时间、批准储量及主要结论。

第三节

矿山开发简史:矿山设计单位及设计生产规模、产品产量、产值及基建投资和盈利情况。

第四节

矿山闭坑或停采原因及其它概况。

第二章

矿床地质

侧重叙述矿床开采的地质新变化、新认识、新成果。

第一节

矿床地质简况: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特征。

第二节

矿体特征:矿体数量、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围岩及夹石。

第三节

矿石质量: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分、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

第四节

矿石选冶加工技术性能:矿石选冶试验研究;矿石选冶难易程度。

第五节

矿床成因。

第三章

矿山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矿山水文地质: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坑道涌水量;矿山疏干排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停采后地下水位恢复及坑道积水情况。(插历年矿坑排水量统计表、附气象要素)。第二节

矿山工程地质:矿山工程地质条件;矿体围岩及露采边坡的稳定性;采空区与塌陷区的情况。

第三节

矿山环境地质:矿山开采中有害元素、气体、粉尘、废水、废渣和尾砂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闭坑后对环境恢复及复垦工作的措施。

第四章

矿山地质工作

第一节

生产勘探:工程布置原则、手段、工程间距、主要工 作量、质量及探矿效果(探矿成本、获矿比指标、探矿坑道利用率);开采范围储量增减变化情况。

第二节

采样、加工及化验:方法及质量评述。

第三节

矿山测量:地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井下控制测量及其质量评述(插测量控制网分布和主要井巷坑口座标表);岩石移动(地压活动)观测。第四节

储量管理:“三级”矿量和“三率”管理。

第五章

矿山生产

第一节

矿床开拓与采矿方法:开拓方式;采矿方法。第二节

提升与运输。

第三节

供风、供水、供电、充填系统评价。第四节

安全与通风防尘。

第五节

采矿技术经济指标:矿山历年采矿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列表说明)。

第六节

选矿厂生产:选厂建设规模;工艺流程;历年选矿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列表说明)。

第七节

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第八节

矿山综合经济效益评价:矿山历年产品、产量、产值、成本及盈亏情况(列表说明)。

第六章

储量结算及资源利用评述

第一节

采终储量计算:工业指标;储量计算方法;矿体圈定原则;储量计算参数;储量计算结果(开采范围内的设计利用储量要与生产勘探储量增减、开采量、损失量和保有储量平衡。列表说明)。

第二节

资源利用评述:“三率”指标的完成情况;非正常损失矿量报销及原因;保有储量的评价及处理意见;含有用组分的“尾砂”情况。

第七章

探采对比

第一节

探采对比方法简述:依据资源选择对比范围、确定对比项目。

第二节

对比结果:依据矿山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对比项目(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矿体形态对比、矿体位移对比、储量对比、矿石质量对比、勘探类型和网度对比、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比等)。第三节

工业指标合理性分析。

第四节

影响勘探和生产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

第一节

矿山地质工作的经验教训。第二节

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验教训。第三节

矿山储量结算及注销结果。第四节

矿山社会、经济与资源效益。第五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主要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2、矿山总体平面布置图

3、矿山坑内外对照图

4、各中段开拓工程平面地质图(附采空范围)

5、储量计算平面、矿体底板等高线图、剖面或垂直纵投影图(附采空区)

6、矿区地质剖面图

7、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线图

8、各类控采对比图

主要附表

1、闭坑储量计算表

2、各种探采对比计算表

3、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表

主要附件

1、矿山闭坑计划任务书

2、生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报告编写提纲 篇3

地勘单位地质勘查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一、单位基本情况

说明本单位报告期内单位资产、职工总数、勘查技术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状况,劳动者报酬,单位各类收入、支出情况。并按照附表格式填写附表

1、附表2。

二、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一)矿产资源勘查的投资和工作量投入情况 简要说明本单位报告期内实施的矿产勘查项目(分矿种计,不含石油、天然气和铀矿)个数、各类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入额度,以及完成的钻探、坑探、槽探、浅井等主要实物工作量,按照附表格式填写附表3。

(二)新增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

分矿种说明本单位报告期内新增查明矿产资源储量(333及以上),新发现或提高了规模级别的矿产地的个数、完成阶段性勘查的大、中、小型矿产地的个数。并按照附表格式填写附表4。

(三)矿产资源勘查成果简介

报告期内新发现或取得进展、资源储量(333及以上类别)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勘查项目;评价区内发现具备寻找中型规模以上矿床潜力的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要填 写附表5,并按下列内容编写800字以内的成果简介:

1.项目概况。成果名称、勘查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姓名、勘查时间、投资额度及来源、成果归属及去向等。

2.成果描述。包括矿种、地理位置、交通、气候、人文环境等;主要技术指标(空间规模、矿床类型、主要成份、品位、选冶性能);估算的资源储量及级别(注明新增及是否经过评审)。

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4.成果开发利用条件及投资环境简要分析。

5.成果潜在价值估算及经济意义(包括投入产出效益对比),成果的取得对区域找矿勘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情况

承担了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项目的单位,说明报告期内开展的各类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的个数和资金,完成的面积、图幅及成果应用、取得的社会效益等。并按照附表格式填报附表

7、附表8。

(五)境外矿产资源勘查

报告期内有到境外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汇报项目名称、投资人及资金额度、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找矿成果等,并按照附表格式填写附表6。

(六)地质勘查科技研究

地勘单位在报告期内进行了勘查方法、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矿床解剖及找矿模型等研究与实践的,报告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内容、意义、使用范围和应用效果等。

(七)其它

未列入上述各项的其它地质勘查工作的概况,包括项目、资金及主要进展和成果。

三、勘查工作质量与业绩

总结报告期内地质勘查工作质量体系执行情况,地质勘查工作野外三级检查情况、成果报告质量评定情况,有无重大质量事故,有无社会投诉、违法行为,奖惩情况等。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分析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和地勘行业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拉伸试验预习报告编写提纲 篇4

2014年6月28日

预习报告内容包括试验目的与要求、引言与试验各项准备工作总结。

一、试验目的(教师指定,不得更改)

1、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与塑性性能

2、测定低碳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

二、试验要求:按照相关国标标准(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要求完成试验测量工作。

三、引言

包含试验目的及基本原理。相当于一篇论文的前言、引言,Introduction)。简记为:通过室温拉伸试验完成上述性能测试工作,测试过程执行

四、试验准备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材料与试样

试验材料的内容包括:材质、热处理或者微观组织结构状态。

试样:形状、规格、尺寸、加工精度要求等(必要时给出试样的图纸),采用标准试样时,允许直接给出试样的型号。(在本预习报告中需要摘录给出有关的各种尺寸及精度要求,以便试验过程中对照检查所加工制备的试样是否符合国标要求。)

2、试验测试内容与相关的测量工具、仪器、设备

明确试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了解试验中对于这些量的测量量程、测量精度(或误差)要求;与实验室的工具、仪器、设备对比,看是否符合国标要求。

3、试验步骤或程序

构思详细的测量、测试工作程序(或步骤),保证获得各个必要的试验数据,最终得到所需的试验结果。

本试验中,需要关注国标中各步骤测量中对于各物理量的测量精度要求。

4、试验数据处理方案

构思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案。

本试验要明确国标中对各性能测量结果的测量精度要求(修约处理规定)。试验完成后需要核对本试验是否达到了国标规定的测量精度要求。对于不能达到要求的,需要分析原因并提出今后改进的具体保障措施。为此,预习报告中,需要给出各性能的误差分析(起码给出计算公式)。

低碳钢室温拉伸试验相关习题

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提纲范例 篇5

(编写提纲)

一、基本情况

1.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状况等情况。

3.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项目类型;主要工作内容、预期总目标及其阶段性目标情况。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1.项目背景及实施项目的必要性。项目受益范围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国家(地区)需求分析;申请单位事业发展需求分析。

项目实施对申请单位、所属领域或行业事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2.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与同类项目对比分析;项目的主要工作思路与设想;项目预算的合理及可靠性分析;项目预期社会效益分析;项目预期效益的持久性分析。

三、实施条件

1.人员条件。项目负责人的组织管理能力。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姓名、性别、职务、专业、对项目的熟悉情况。

2.资金条件。项目需要投入的总额;对财政专项资金的最低需求额;其它渠道资金的来源及其落实情况(需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及资料)。

3.基础条件。项目申请单位及完成该项目已经具备哪些基础条件(重点说明具备哪些设施,需要增加哪些新的关键设施)。

4.其他相关条件。

四、进度与计划安排

项目的阶段性目标情况:分阶段的实施进度计划与计划安排情况,续建项目需说明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和资金来源。

五、主要结论

代写业务范围:

一、文字写作服务:

1、商务类: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入园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投资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等;

2、企业类:企业发展史、老板传记、纪实报道、企业内刊编辑、专题报道、新闻稿件、人物专访、事件报道、典型事迹、汇报材料、企业案例专著出版、企业总体战略方案、产业发展方案、市场营销方案、资本运营方案、管理文件等;

3、相声、小品、剧本、晚会串词、解说词、主持串联词;

4、工作类: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简报、企划文案、调查报告、会议提案、开闭幕词、典型事迹、议案、公报、通告、守则、办法等;

5、演讲类:比赛演讲、竞赛演讲、主持词、专题演讲、发言稿、事迹演讲、商业演讲、庆典演讲、专题演讲等;

6、法律类:土地、拆迁、医疗、人事信访报告;减刑、假释、赔偿、上诉状、控告状、申诉状、;财产公证、离婚、分居、收养文书等;

7、宣传类:新闻稿,产品解说词、广告文章,广告脚文等;

8、文学类:小说、散文、诗词、报告文学、对联、戏剧、寓言等;

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篇6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及行业技术背景 1.2.项目内容

1.3.项目目标及预期投入情况

二、项目执行情况 2.1.项目的进度安排 2.2.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

3.1.财务管理制度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3.2.项目总投入,财政拨款、自筹资金落实情况 3.3.实际支出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篇7

《勘查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本提纲适用于探矿权人在申请办理探矿权延续、保留、变更时,涉及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勘查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的编制。报告至少应有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一)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二)勘查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申请探矿权类型(延续、保留、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矿种、勘查(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等;

(三)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等。

二、开展地质工作情况

(一)整个勘查区块地质工作情况。

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地质工作的情况。

(二)申请缩小勘查区块范围内地质工作情况。

对在申请缩小勘查区块范围内开展了地质工作的,应对内范围内已开展各项地质工作(测量、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岩石加工技术

性能测试、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对申请缩小勘查区块范围内未开展地质工作的,应说明具体原因。

三、其它

(一)附图与附表要求。

至少应包括实际工程布置图、实际工作量一览表及反映勘查区内阶段性工作情况的各种图(表)。

(二)报送要求。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篇8

2、项目的技术基础: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建设方案、规模、地点;

4、技术特点、工艺技术路线、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6、环境污染防治;

7、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8.项目实施管理、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9、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及概况(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等),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10、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贷款偿还计划所需流动资金及来源;

11、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3、项目风险分析。

附: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l、银行承贷证明(某某分行以上)文件;

2、开户行出具的企业自有资金证明文件;

3、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4、工商局颁发的企业营业执照及企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企业性质证明材料;

5、前期科研成果证明材料(某某部级科技成果鉴定材料、专利证书或其它证明材料);

6、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

7、有关部门出具的产品生产许可证明文件(医药、生物、农药等);

8、原材料及外部配套条件证明文件(场地、水、电、汽等);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篇9

闽国土资综„2007‟216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和《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

实报告编写提纲》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各地质勘查单位,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现将《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和《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将本通知要求转达辖区内的矿山企业。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厅矿产储量管理处反馈。联系电话:0591-87665723;电子信箱:fzhsl@126.com。

附件一: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二: 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编写提纲

附件三: 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

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 核实 通知

抄送:国土资源部,省经贸委,各省属矿业公司,省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本厅领导、有关处(室),存档。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07年8月17日印发 附件一:

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建省××县(市、区)××矿区(井田、矿段,下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和核实依据的地质资料名称。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核实区范围

一、位臵

核实矿区的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直距。矿区区间经纬度坐标。

二、交通

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附交通位臵图)。

三、核实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采矿权设臵情况,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边界起止拐点号及直角坐标、开采标高和面积。若开采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直角坐标、开采标高、面积。同时,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四、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工作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及气象等资料。

第三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简述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含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的勘查报告全称及批准(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

二、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应详细叙述矿山建设时间、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规模、实际生产能力、开采范围(包括开采标高)、开采对象、开拓方案、采矿方法、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累计动用资源储量、开采回采率、矿山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及开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起止时间和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

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

叙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重点是对含煤地层和煤层影响的构造及岩浆岩。

第三章 煤层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 煤层特征

矿区煤层赋存层位、层数、分布范围,各煤层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和煤层的稳定性。

第二节 煤层对比

说明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对比依据、对比可靠程度标准、对比结果评述。如与核实依据的报告无大变化,可略去此节。

第三节 煤质特征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及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简单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第四节 共(伴)生矿产

若核实范围内有共(伴)生矿产的,要叙述共(伴)生矿产种类,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和开发利用情况;新发现共(伴)生矿产的,应初步查明矿产赋存情况,初步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

第四章 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叙述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变化;阐明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因素以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分析勘查报告估算的涌水量和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的差异,利用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估算下一水平的涌水量;指出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产生原因,矿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述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及与周边矿井水力联系。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分析矿山深部开采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水文地质问题及变化趋势,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叙述井巷和采空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井巷支护,对其稳固性重新做出评价。评述矿区内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对采矿的影响程度,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评述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对开采的影响;叙 5 述矿山建设以来,工程经济活动中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和破坏的主导因素,矿山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包括:瓦斯、煤的自燃、煤尘爆炸性、地温等灾害进行对比和评述,提供矿井瓦斯监测资料。

2、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分析预测矿山未来的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矿井类型、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结合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做出预测评价;对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简述工作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和类型,在综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3类9型)。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概述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及依据,利用矿山地测资料开展核实工作的,要说明选择利用的原则。

阐述核实地质工作勘查类型和核实工程布臵原则等。

第二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重点对地质测量、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编录、采样点选择及布臵、岩矿石的采样、测试、加工、鉴定、分析项目等工作质量进行评述,并以数据加以说明。对于使用矿山地测资料的,也应进行质量评述。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和对象、范围

一、工业指标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依据的文件、文号及内容(目前我省采用的工 6 业指标普遍按照闽国土资综„2007‟46号文执行)。

二、估算对象、范围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煤层号、估算范围(包括估算标高)。若矿区被分割的,应分别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一、估算方法

说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和合理性。对开采或勘查中新发现的煤层和原先未估算资源储量的煤层(含共伴生矿产)应根据煤(矿)层的形态、产状、规模特点,结合本次地质工程布臵情况进行估算。

二、参数的确定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面积、体重等,说明上述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特厚点的处理原则,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

三、煤层圈定原则

说明工程间煤层连接的原则。

四、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采空区边界确定应根据测量成果。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第三节 块段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一、块段的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应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

二、类型的划分

根据煤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分条件及空间分布。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一、煤

说明矿区截至××年××月底查明资源储量、开采消耗量、增减量、保有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用表格列出)。

二、共(伴)生矿产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估算结果,并评述其可靠程度。

三、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第七章 探采对比

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认定、备案)的储量报告(以下简称依据报告)。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200万吨以下的,可以只写“地质新认识”,放在第五章第三节中叙述,略去本章;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大于200万吨的,按本章要求的内容叙述。

第一节 构造对比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依据报告对比,叙述核实矿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煤层、煤质特征对比

与依据报告对比,说明煤层的数量、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及稳定性和煤质等的变化情况。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与依据报告对比,说明核实区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如发生突水等水患应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害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勘查工作对比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臵、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化及原因

通过资源储量对比,说明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资源储量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批准(认定、备案)的储量报告,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八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区已做过可行性研究,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可略去本章。未做可行性研究的应做概略研究,报告中简要说明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第九章 结论

一、对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资料完备程度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作概括性的评述。

二、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

三、指出今后生产勘探和开采、矿山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四、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

附 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为报告插图)

2、矿区(井田、矿段)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现范围,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等)

3、煤层对比图

4、勘查线剖面图

5、资源储量平面图或立面图(须表示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同时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6、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即槽、井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7、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井上、井下对照图)

8、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图(水、工、环三项应根据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项或综合图件)

9、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附 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1)工程见煤厚度表(2)块段平均厚度计算表(3)体重测定结果表(4)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硐调查资料综合表

8、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 件

1、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2、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3、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以上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种特点增减。

附件二:

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除普通建筑材料用的砂石粘土类矿产外的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建省××县(市、区)××矿区××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主要目的和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和核实工作依据的地质资料名称。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矿区范围

说明资源储量核实的矿区位于所在市(县)的方位、直距,行政隶属××乡(镇)××村,矿区边界、面积和地理坐标,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等,并附交通位臵图。

核实矿区范围必须写明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起止边界拐点坐标、开采标高、面积;若有开采矿区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坐标、矿权面积和开采标高;还必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最低侵蚀基准面、气象资料等)。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按时间先后简述工作区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含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并作简单评述,还应写明提交报告的时间、编写单位、报告全称、审批时间、审批单位、批准文号、批准各矿种的各类型资 源储量。

二、开采简况

简述矿山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采选矿方法、开采方式、矿山现在开采的位臵(图上应当标注出采空区的位臵及区域)、实际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生产概况、历年累计采出矿石量、金属量、矿石体积矿物量、荒料量、损失量及开采回采率(荒料率)等。

三、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起止时间和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和提交报告的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简要说明矿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

叙述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层序、厚度、时代、岩性、岩相及与矿产的关系)、构造(基本构造形态及其复杂程度、主要断层控制程度,说明主要断层、褶皱与矿床控制、破坏等情况)、岩浆岩(种类、时代、分布、岩体形态、产状及其与矿床生成、破坏的关系)、变质岩(变质岩类)、围岩蚀变的特征及与矿体富集的关系。

编写重点要突出与成矿(或破坏矿体)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叙述矿床分布范围、矿体(层)数量、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厚度、延深、品位及其变化规律;共伴生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与主矿种的关系等内容,说明矿体(层)顶、底板围岩和矿体内部夹石情况。

对饰面用石材矿床应对矿体中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对荒料率、荒料块度的影响进行论述,并提供实际荒料率、荒料块度有关统计资料。

第二节 矿石质量 叙述本区各矿体(层)各类矿石的矿物成分(含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和生成顺序;矿石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分、有害组分、伴生组分含量),简要说明变化规律;矿石类型和品级,说明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情况;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及分布。

对饰面石材矿,应着重对矿石的颜色花纹、结构构造、矿石中的色线、色斑等影响石材装饰性能的分布特征作详细论述,并提供放射性测试结果。

第三节 矿体围岩和夹石

叙述矿体上、下盘围岩种类、蚀变情况,与矿体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种类、数量、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情况等。

第四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选矿回收率和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主要在收集矿山开采和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叙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裂隙(岩溶)发育程度等;矿区主要含水层及断裂构造的富水性、导水性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说明矿区主要充水因素、初步确定矿区(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指出矿区(床)开采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阐述矿区、矿坑涌水量变化情况,并预测矿坑涌水量结果及开采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对于开采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以下的,应作详细分析研究)。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坑道现有的工程地质情况叙述矿体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力学性质;矿体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采边坡的稳固性及矿区工程地质条 14 件、类型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采、选矿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等内容。简述矿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编写重点要突出总结矿山开采以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提出新认识,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第五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对于进行了核实补充地质工作或核实开采时间段内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概述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说明各方法使用目的。表述地质工作方法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利用矿山地测资料开展核实工作的,要说明选择利用的原则。

阐述勘查类型和网度的确定原则、勘查工程布臵原则等。

第二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地质工作方法,重点是测量、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编录、采样点选择及布臵、岩矿石的采样、测试、加工、鉴定、分析项目及分析结果的评述;对上述各工程质量进行评述,应以数据来说明。同时对于使用的矿山地测资料质量应进行评述。

报告应当有岩矿石采样代表性情况的详细说明及其分析结果,应含有益、有害组分的分析。基本分析结果应做内、外检测试(应由具有地质测试资质单位进行);采样和内外检的数量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对于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叙述工作方法、手段,取得地质成果,并进行工作质量评述。

第六章 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 15 度)、矿种和矿体(层)号;矿区被分割的,应分别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规范)、文号及内容。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第四节 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臵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体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和空间分布。

第五节 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第六节 资源储量计算(重算)参数的确定

一、平均品位的确定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体平均品位。

二、矿体厚度的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块段平均厚度(宽度)。

三、面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测定块段面积,并表述测定精度。

四、体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何种公式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五、体重测定及计算

叙述矿石小体重样品的采集、数量、测定方法,计算矿石体重平均值,对矿体矿石不同品位应采取具有代表性样品进行测定,样品数量及是否测定大体重和湿度校正应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第七节 资源储量核实估算结果

估算结果应包括:①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②历年累计开采量、损失量;③资源储量重算增减量;④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资源储量核实结果采用列表形式,分矿种、分类型、分品级综合概括全区矿石量、金属量、品位及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等。其结果应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进行划分表示,并与原报告探明或核实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

第八节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第七章 探采对比及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构造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核实依据的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矿体特征

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矿石质量等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变化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勘查工作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臵、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有效性和合理性,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八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去本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摘述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第九章 结论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地质工作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保有资源储量核实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工作和开采的建议。

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以及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 要 附 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有采矿权设臵的,应表示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

3、含矿岩系(或矿层)柱状对比图

4、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

5、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6、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7、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纵投影图)

上述附图5、6、7中,除应表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外,还应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8、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坑、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9、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

10、其它图件(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及勘查手段确定)

11、矿区水文地质图

12、矿区工程地质图

13、矿区环境地质图

11~13号图可按可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或综合图件。

主 要 附 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

(1)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2)断面或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3)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4)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8、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硐调查资料综合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3、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4、原“勘查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以上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种特点等实际情况增减。

附件三:

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建筑、铺路、回填、烧制砖瓦的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类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建省××县(市、区)××矿区××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核实工作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直距,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等,并附交通位臵图。

核实矿区范围必须写明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起止边界拐点坐标和开采标高、面积;若开采矿区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坐标、面积和开采标高;还必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气象资料等)。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按时间先后简述核实矿区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含资源储量核实)、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的时间、编写单位、报告全称、审批时间、审批单位、批准文号、批准各矿种各类型的资源储量。

二、矿山设计、开采及资源利用简况

简述矿山开采时间、设计单位、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标高、开拓方案、采矿方法,矿山现在开采的位臵(图上应标注出采空区的位臵及区域)、设计和实际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生产概况、历年累计采出矿石量(或矿体体积)、损失量和开采回采率等。说明产品规格质量、产品用途、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

三、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核实工作的起止时间、核实依据的地质报告名称,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提交报告的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地质简况

简述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其与矿体的关系、赋矿层(部)位等概况。

第二节 矿体(层)特征

叙述矿体(层)数目、空间分布;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大小(长、宽、延深)、矿层厚度;矿体(层)内夹石(夹层或岩脉)的岩性、分布及对矿体(层)的影响;矿体中裂隙发育情况、矿体顶部风化带和第四系浮土层覆盖及厚度情况。

第三节 矿石质量

叙述本矿区矿石的类型、品级;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粒度(细度模数)等;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含量、有害组分含量。建筑用石料矿产要叙述矿石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抗压强度、视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等;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及混凝土骨料等重要建筑工程的矿石,需叙述破碎成碎石样品的颗粒级配、坚固性、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和轻物质有机物及碱集料反应试验等测试结果。用于高速公路的矿石还需叙述磨耗值、磨光值及有害物 22 质SO3含量,对沥青的粘附性等测试结果。

对于建筑用砂矿,如抗压强度、针片状含量、压碎值、磨耗值、对沥青的粘附性等项目测试可不必做。对砖瓦粘土矿需叙述粘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数等测试结果。

若现有矿山或邻近矿山同类型矿石有测试的项目,并具有可比性的,可收集利用,不必再作测试。

第四节 矿区地质新认识

根据开采揭露的地质构造及矿体的变化,说明原勘查报告对矿区地质和矿体特征的主要认识和评价是否符合开采实际及其变化情况,提出对矿床地质的新认识。

第五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对建筑石料矿要收集矿山现有破碎加工的生产工艺资料,简述石料和加工技术性能;对建筑用砂矿要收集现有开采选矿工艺资料及使用情况;对砖瓦用粘土矿要收集现有砖瓦的生产工艺资料及砖瓦质量情况。

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简述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影响矿山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在收集矿山开采和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说明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指出矿区(床)开采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采场现有的工程地质情况叙述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力学性质;对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采边坡的稳固性及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开采、选矿对环境的破坏影响程度,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废石渣、尾矿渣、污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对放射性及有 23 毒有害物质做出预测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的建议意见。

第四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对于进行了核实补充地质工作或核实开采时间段内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概述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说明各方法使用目的。表述地质工作方法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简述勘查工程布臵原则和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对普通砂石料矿区一般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勘查核实,至少按一定间距布设2~3条垂直矿体(层)走向的勘查线,编绘地质剖面图。

第二节 勘查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重点是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岩矿石的采样、物化项目测试、加工、分析项目及分析结果的评述。对采场、采坑应进行实测。对上述各项工程质量进行评述,并以数据说明。

对于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叙述工作方法、手段,取得地质成果,并进行工作质量评述。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采矿证核定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资源消耗量及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

说明采用的工业指标及其依据的文件、文号。

第三节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以样品物化测试结果为依据,按采矿权确定的开采范围和工业指标圈定、连接矿体,说明外推原则。对于正在开采或已开采完的矿体应在野外实地测量并在图上画出采空区,重新核实资源储量。

第四节 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

根据矿体产状及工程控制程度,将矿体中相邻两剖面或两勘探线之间的矿块及剖面外推部分划分为若干块段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复杂程度,结合所圈定矿体的控制程度、开采情况和研究程度,进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结合探矿工程布臵,选择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写明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第六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厚度的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块段矿体平均厚度。

二、面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测定块段面积,并表述测定误差精度。

三、体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何种公式求得块段矿体体积及采空区体积。

四、小体重测定

对砖瓦粘土矿应采代表性样测定矿体小体重(按不同类型、品级矿石),并说明体重值求取方法。若矿山已有测定资料,可搜集利用。

第七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采用列表形式,分矿种、矿体,分资源储量类型、分品级,综合概括截至××年××月××日矿区资源储量及其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情况等。应包括:①原报告探明或核实的资源储量;②累计探明或重算的资源储量;③采空区资源储量;④资源储量重算增减量;⑤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第八节 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 根据资源估算结果,分析说明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矿体开采标高变化、矿体规模、厚度变化、断层或岩浆岩侵入的影响,采空区资源消耗,原先未估算或新发现的矿体等造成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等。

第六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去本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叙述该矿产品市场需求程度,矿山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供矿山开发的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年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第七章 结论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工作的建议。

矿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以及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要附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1∶1000或1∶500;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拐点及坐标、采空区范围等)

3、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图中应标示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采空区范围)

4、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或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或纵投影图上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5、其他图件

主要附表

1、资源储量估算表(含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2、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3、其他附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上一篇:随县安居中心学校2017年秋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总结下一篇:二线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