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发展

2024-10-23

二线城市发展(共8篇)

二线城市发展 篇1

二线城市创业项目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牛仔专卖店:

我们在街上很少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牛仔品牌专卖店,只有在大城市的大商场,才偶尔看到一两个国际品牌的牛仔服装专柜,但其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当然,也有一些休闲服饰专卖店附带销售牛仔服,但是品种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和国内中档牛仔服装生产厂家联系,投入到牛仔服装销售的阵营中来,填补牛仔服装消费60%的市场空白,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行业前景:

1)是人均拥有量最多的时尚单品;2)是除西服以外惟一流行百年不衰的服饰品类;3)是所有服装中适应面最广的;4)是惟一没有季节性的服饰品类;5)日益时装化的牛仔服饰是发展势头最强劲、发展速度最迅猛的。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情侣服饰驿站:

情侣服饰店以都市年轻人为主要消费对象,兼及少年儿童市场、中老年市场。在引领时尚新潮方面,基本囊括了4亿左右18~35岁的主要消费者。该群体具有以下特征:

1)猎奇心理强烈,喜欢新生事物;2)消费理性程度低,面对心仪的东西不惜破费金钱;3)收入水平较高,消费旺盛。情侣驿站有礼品珍藏品、饰品、用品三大体系,为专卖店的日常经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互补空间,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时尚MM饰品店:

时尚饰品让女生释放青春活力,美丽情结让女生们慷慨解囊。

据我国权威机构对中国女性饰品市场的调查,我国女性饰品市场人均占有率不足5%,而日本达到98.2%,泰国为68%,香港为54%,新加坡为48%,马来西亚为47%。目前,我国女性用品消费率正按19%的年增长率递增。女生成为小饰品消费人群的主体,她们需要满足精神需求的时尚且价格低廉的饰品。因此,小饰品市场潜力巨大,极有开发价值。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胖夫人专卖店:

生活条件好了,发福的人多了,而女性发福买衣服会更加困难,所以开一家胖夫人专卖店肯定能赚钱。胖体型并非都是缺点,将它塑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美,才能体现店主或设计师的过人之处,从而为专卖店赢得更多的顾客和利润。专卖店可以开展的服务有“销售、订做、改制”三个方面的项目。服装的尺寸如特大、大、中、小号分别以格丽丝、伊丽莎白、玛格丽和玛丽来代替。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怪缺服装店:

德国有位商人,开办了一家怪缺商店,其经营业务有三个:

一是销售怪缺商品,如一条腿的裤子,超大和超小的袜子与鞋子,特体服装、超大服装、超胖服装等;二是专门为破损的商品配套补缺。如新衣服破损少只袖子,袜子少了一只等,在这家怪缺商店均可补齐;三是为顾客实行登记配置服务,店中特设怪缺商品登记薄,能替顾客办到的就千方百计采购供应,如果采购不到,就代客人设计,并找工厂加工制作。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自助饰品店:

简洁高雅、窗明几净的店堂里,一只只精巧的藤编篮中盛放着各式各样的珠宝、饰物和链子,你可以细细赏玩,然后挑出你中意的,用店里为你准备的工具,亲自动手把它们组合起来,对着满墙的明镜反复试戴,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新奇浪漫的自助首饰店,你有兴趣进去逛一逛吗?其实,这种颇具噱头的首饰店,也是一条不错的财路呢。至少要有一面的墙壁上装有满墙的玻璃镜子,既有装饰作用,又可以方便顾客照镜试戴首饰;另外还要通过灯光、音乐、植物、摆设等,为你的店堂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这是吸引顾客的有效手段。当然,你若能跑得更远一些,就能采购到更多更好的材料,如北京的景泰蓝、连云港的水晶、云南的缅甸玉等。另外,别忘了准备一些小锤子、钳子、剪刀等必须的工具,这样你的自助首饰店就可以开张营业了。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颈饰店:

开一家颈饰店,必须对颈饰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给顾客提出独到的建议。如果顾客的脖子比较长,大可以用宽宽的颈圈进行修饰,甚至可以将多条缠绕在一起,造成丰富的美感。脖子长而形态和皮肤状态都比较好的人,配戴的颈饰可以走两个极端,如色彩艳丽的或是色彩比较“酷”的。现在人们一般喜欢适合尺寸的颈饰,其中以1厘米左右的宽度最受欢迎,原料可以是藏银、珍珠、水钻、绳子、贵金属、珠宝等。将顾客妆扮得最美,那么你的生意也就最红火。

二线城市创业——开家芳香家饰小店:

香袋、香包、香囊、香纸、香干花等家用芳香工艺品,能营造芬芳氛围,又能形成流行趋势,给经营者带来丰厚的回报。这些香气袭人的工艺品往往采用天然植物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式样美观,设计前卫,品种丰富,有花香、果香等十几种香型供客户选择,与过去的那些化学香味剂完全不同。芳香工艺品可以随身携带,或装饰于衣柜、卫生间、办公室、卧室、轿车等任何地方,可去除异味,提神醒脑,愉悦精神,是很好的空气清新剂。

创业者该具备的几个方面的素质

创业者应锻炼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1. 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创业者的心理条件,包括自我意识、性格、气质、情感等心理构成要素。作为创业者,他的自我意识特征应为自信和自主;他的性格应刚强、坚持、果断和开朗;他的情感应更富有理性色彩。成功的创业者大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面对成功和胜利不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碰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不灰心丧气,消极悲观。

2. 身体素质

所谓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现代小企业的创业与经营是艰苦而复杂的,创业者工作繁忙、时间长、压力大,如果身体不好,必然力不从心、难以承受创业重任。

3. 知识素质

创业者的知识素质对创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知识大爆炸、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凭热情、勇气、经验或只有单一专业知识,要想成功创业是很困难的。创业者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要作出正确决策,必须掌握广博知识,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体来说,创业者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做到用足、用活政策,依法行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掌握与本行业本企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能力;具备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如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等;具备一些有关世界历史、世界地理、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心态调整的能力

人活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

北漂的生活,或者说天下漂流者的生活,甚至说所有人的生活,都是酸甜苦辣,坎坎坷坷!北漂的日子中,有着各种情感交织期间,最多的,就是迷茫和孤独!因此你必须要有释放压力的能力!

压力的释放,许多人选择去高山流水旁对月当歌,或是闷在家里,要么就是去什么健身房打些假人所谓减压,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解压!真正的解压,首先要认清你的压力源出于何处!

我减压的方式一般是出去走走,不是和朋友出去,而是独自一人,因为朋友的劝解虽是好意,却会因为了解我的情况而偏引我的方向,我更需要的是一个人的思索!出去走走,并不是到什么幽静之处,而是要到大街上,要去闹市区去玩,一个人的玩,一个人冷静的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每个人,从身边陌生的男男女女中,感受他们的快乐,感受他们的希望,感受他们的哲学,万物生万理,万理归一源,顺其自然的思考与体验,更是解压的最佳途径!

创业项目分享

二线城市发展 篇2

据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消息,为进一步促进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总要求,结合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杭州市自9月19日起实施住房限购。限购政策明确,在杭州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苏州、厦门楼市限购之后,杭州楼市限购终于落地!尽管杭州楼市限购政策主要针对主城区,且主要针对非本市户籍,力度不大,但是,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核心二线城市政策开始进入收紧阶段。

那么,为什么核心二线城市也开始重启楼市限购政策?

究其原因,很简单,核心二线城市重启限购主要是为了限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按照投资的逻辑来看,哪里有投资回报,投资的资金必然流向哪里,当前来看,核心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预期仍然存在,投资客此时进场仍然有利可图,这成为投资客持续进场核心二线城市楼市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与以往不同的是,投资客不仅仅局限于在本城市投资,随着各个城市间市场基本面复苏进程不一,投资客资金也根据不同城市的特征开始在不同城市间轮动,投资客资金的轮动进一步推动不同城市的楼市热度升温,各个城市间也形成轮动上涨的局面。

笔者认为,根据市场发展阶段不同,投资客进场的特征不同,可以将今年楼市投资客的进场特征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基本为第一季度这个时间段,投资客以一线城市和部分核心二线城市为中心,投资标的基本为本市优质项目,投资客转战各个板块,寻求价值洼地,以期望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第二个阶段,基本为4-7月这个时间段,投资客开始在一线城市周边轮动,本市非住宅也成为涉猎对象,投资客活动范围基本在一个经济圈。今年3月底,京沪深楼市新政出台或从执行层面从严,投资客的购房资格得到限制,因此,投资客开始转战类住宅产品,周边核心热点城市的优质项目也成为它们涉猎的对象,比如长三角经济圈的上海的投资客开始转战苏州、杭州,京津冀经济圈北京的投资客开始转战天津、北三县、廊坊等,同时,经济圈内热点城市楼市也带动周边楼市的投资,比如长三角经济圈苏州楼市的火热导致苏州的投资客转战无锡,常州的交易量也被带动起来,杭州的火热带动了宁波等城市交易量开始活跃。

第三个阶段,8月份至今,出现跨区域跨经济圈的投资轮动现象。此时一线城市、核心二线城市(比如苏州、南京、合肥、厦门、杭州等)的房价已经被炒高,对于投资客来讲,此时进入可能有投资风险,部分敏感的投资客开始转战那些房价还处于价值洼地,未来仍然有上涨空间的其他二线城市,比如长沙、郑州、南昌、天津等。据了解,一部分上海的投资已经开始转战投资战场,开始向上述二线城市进军。此时,出现跨区域跨经济圈的投资轮动现象。据此,我们发现,随着投资客资金在不同经济圈、不同城市间的轮动,“全民炒房”的局面已经形成。

当然,货币政策宽松与“地王”频出的背景也不能忽视。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宽松,资金成本低,资产配置需求驱动投资客投资楼市。当前宏观经济仍然下行,货币政策相对宽松,贷款利率成本也较低,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讲,手头有富裕的资金,但是没有有效的资金投向,资产配置需求驱使这些人群将资金投向房价正处于上涨通道的楼市。从投资先后顺序来看,首先关注一线城市,再次是一线城市所处经济圈内的核心二线,然后是一般二线城市,这样的投资资金轮动导致不同城市间的楼市也出现轮番上涨。

从土地市场来看,“地王”推动房价上涨预期,导致投资客转战仍然处于价值洼地的城市。今年一季度,随着“地王”频出,“地王”推动楼市进入量价齐升的状态,比如苏州、南京、合肥等核心热点城市,投资客开始关注这些热点城市,在这些热点城市兴风作浪,引领市场进入“全民炒房”时代。随着其他二线城市基本面的好转,比如武汉、郑州等,这些城市也开始出现“地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上涨,投资客也借机进入这些还处于价值洼地的楼市进行投资,形成投资资金的轮动效应。

综上分析来看,要解决当前核心二线城市楼市短期内过热的问题,无非三个手段:一是收紧货币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三是想方设法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笔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仍然处于下行趋势,货币政策仍然会相对宽松,货币政策不是地方政策可以改变的,因此,现阶段很难通过大幅提升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为楼市降温,这招短期内还行不通;从土地市场来看,尽管大部分地方政府表态增加土地供应,解决“地王”以及由于“地王”频出而推动房价上涨的现象,但是,经验和实际行动表明,核心二线城市的土地供应也很难大幅增加,因此,近期有关土地的新政也很难起到缓解楼市供求紧张的作用。

那么,要解决抑制投资投机性的需求怎么办?当然就是行政化的限购措施,把外来的非理性的市场需求挤出本地市场之外,为本轮资金轮动推动城市间房价轮动上涨的局面降温。

那么,这一次楼市限购政策之后,“全民炒房”的局面存在市场风险吗?投资客会不会有风险?显然,是有风险的。俗话说,当大街小巷阿姨大妈们都开始讨论投资买房(或炒股)的时候,投资房产(或股票)的风险也就来临了。

就楼市投资来讲,资金的轮动导致不同的市场先后出现房价快速上涨与市场交易量价的透支,那么,对于首先出现轮动的一线城市、核心二线城市来讲,在投资客驱动之下,楼市已经出现周期性的高点,楼市也将步入调整的周期。对于还未出现快速上涨的长沙、郑州、青岛、济南、重庆等城市而言,现在仍然有投资价值可寻,但是在下一轮轮动上涨之后也会进入周期的高点。此外,从政策面来看,部分城市因为楼市过热已经出台调控措施,比如京沪深、苏州、南京、合肥、杭州、厦门、郑州等。从政策面的趋势来看,上述热点城市仍然存在政策层面“降杠杆”收信贷的可能性,并且随着调控政策(比如楼市限购)的从严执行,上述城市的短期投资价值正在降低,投资风险在增加。

从市场的趋势来看,如果上述核心热点城市9月份前后已经出台收紧的措施,尽管部分城市力度并不大,但随着楼市新政后期不断从严执行,市场成交量势必会出现下滑(当前深圳、苏州已经出现下滑和回调的趋势),同时,政策面的变化为“金九银十”的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伴随着供应量的增加,预计明年上半年市场去化周期会进一步回升至12个月以上,个案价格有可能会在2016年年终出现下调,尤其是本轮楼市上涨幅度较大中高端楼盘以及“地王”频出的板块极有可能率先降价。届时,上述核心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预期打破,投资客开始退场,核心城市周边的城市也会出现降温,市场将回归以居住和改善为主的理性市场。

我们不难发现,当市场风险来临之后,投资客退场,资金在各个城市间的轮动效应也结束,市场调整期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大家私下讨论比较认同的趋势)。同时,如果投资客退场,房价上涨预期打破,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出让的“地王”项目也就很难通过房价上涨获得收益,也就是说,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地王”项目如果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入市的话势必是亏损的,拿“地王”的企业也有可能因为“地王”陷入困局。如果土地新政再出台,再把拿地配资也打击一下,拍地之后开工时间、达到预售条件和竣工时间也限制一下,这样今年的地王就惨了,以后上述热点城市的土地市场“地王”也会少一些。至此,我们可以预见,当投资客退场,资金在各个城市间的轮动效应也结束,市场调整期正式拉开帷幕之后,会有多少企业受制于投资市场拉动而产生的“地王”,届时,又有多少房企有苦难言!我们拭目以待!

至此,笔者还是给投资客及拿地激进的房企诚恳的忠告,既然明白未来1年左右的市场会进入调整期,未来市场存在投资风险,那么就要理性面对当前的楼市,理性拿地,不要抱着投机性的心理,“既然死都不怕,苏州、厦门、杭州楼市限购又算什么?”这样的侥幸心态也是不对的。

欧洲二线城市发展及其启示 篇3

坦佩雷市是芬兰的第二大城市,而且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目前正面临着产业转型、城市发展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2012年,坦佩雷大学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城市事务欧洲学院、布达佩斯城市研究院、巴黎东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五所大学,共同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欧洲二线城市:在一个紧缩时代为什么要投资首都以外的城市》(以下简称《报告》)(《Second Tier Cities in Europe:In An Age of Austerity Why Invest Beyond the Capitals》),对欧洲国家首都以外的二线城市,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发现首都以外的二线城市具有投资和发展潜力。

坦佩雷大学的这份研究报告分为六大部分:1.二线城市为什么重要?2.二线城市与首都城市相比表现如何?3.国家和地方政策如何影响二线城市?4.二线城市:表现和前景的根源;5.政策信息:在紧缩时代为什么要投资首都之外的城市?6.政策制定者在未来如何做?

现将该《报告》的核心观点摘要翻译、编辑、评介如下。

一、二线城市为什么重要

(一)欧洲金融危机导致政府投资政策广受质疑

《报告》研究的背景源于2008年的欧美金融危机。《报告》指出:欧美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衰退以及欧元区危机对欧洲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政府的投资政策受到广泛的质疑和争论。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1.关于如何看待首都和非首都城市的经济贡献;2.从投资策略来看,投资首都城市更好还是投资分散到更大范围的城市?房地产领域和金融服务领域的衰退加大了争议,激化了一些国家是否需要对经济结构再平衡(调整)的争议,也使得人们对未来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产生了质疑。

(二)聚集经济给首都城市带来的负外部性凸显,二线城市受到重视

《报告》认为,首都城市具有很大的聚集优势,传统上是国家政治、管理、经济力量的中心。同时,首都城市也有很强的私营经济部门。在融入全球化协作中,首都城市聚集了很多公司总部、更多的经济机构、领先的学术机构,首都城市还是国家运输和电子信息中心。首都城市吸引了公共和私人投资。因为私人投资者一般愿意投资首都城市而不愿冒险选择更远和更边缘化的地区。但是,现在这些观点受到质疑和挑战。很显然,聚集经济产生了好处,然而聚集不是无限的。首都城市聚集成本和负外部性已经充分表现出来。聚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聚集不经济,从而导致城市竞争力的丧失。负外部性是由于城市盲目扩张和减少的边际收入导致的。现在,有一些研究者更加关注非首都城市(二线城市)作出的贡献。这些研究者认为,二线城市包含了经济活动的潜力、巨大的财富创造力、人力资本创造性等优势;二线城市还能获得更多的订单服务,以及让公司更好地接触到当地的服务;二线城市同样可以实现、达到首都城市的聚集效应,只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设备、资本和实力,可以提升区域经济表现,减少区域间的不平等,提升地域的社会凝聚力。

(三)寻求区域平衡的经济政策成为欧洲各国共识

《报告》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欧洲许多城市的经济表现得到改善,对国家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是国家强盛时期的表现以及公共资源巨大投入的结果。而很多的基础经济和社会问题在经济繁荣期被掩盖了,在危机时就加剧地表现出来。随着经济危机威胁、侵蚀欧洲许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加之经济和财政问题,以及稀缺的公共资源和私人领域资源的竞争,将影响和限制城市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扩大首都城市和非首都城市之间经济和社会的差距。果真如此,就会难以建立一个平衡的欧洲系统。公共资源的减少意味着政府更加透明,要更加清楚地表达投资方向——到底是要投资领先城市还是落后城市、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首都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显然,在欧元区内建立一个平衡的经济发展政策,现在已成为各国的基本共识:即不仅要发展首都城市,还要发展二线城市。

二、什么是二线城市,什么时候投资二线城市

《报告》对“二线城市”下了一个定义:二线城市是指首都城市以外的城市,它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表现,足够重要到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潜在表现;它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不如首都城市,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二等城市,也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第二大城市。

什么时候应当投资和建设二线城市?《报告》给出了几个条件:第一,首都城市和二线城市差距较大且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第二,国家投资不足导致二线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第三,有明显证据表明首都城市增长的负外部性明显,而投资二线城市的潜在回报率很高。

三、欧洲二线城市与首都城市相比表现究竟如何

《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对欧洲各国的首都城市与二线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是从GDP总量、增速、占比等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除了德国和意大利,欧洲大多数国家的首都城市GDP总量是超过二线城市的。但是仔细对比研究就会发现,许多国家最大的二线城市GDP总量与首都城市相比相差并不是太大(表1),而且许多国家二线城市的GDP增速要快于首都城市(表2),说明二线城市经济增长的潜力要远大于首都城市。

《报告》在总结和分析德国首都城市与二线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德国的经济情况说明,分散化以及发展二线城市的政策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反之,如果二线城市与首都城市经济表现的差距过大,将会限制国家表现。所以,《报告》就如何处理首都城市与二线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nlc202309080842

1.首都城市的过度集中将会弱化其他区域,因为这些国家放弃了二线城市发展的机会;

2.在首都城市主导中,二线城市发展难以得到重视,发挥其特色,因为它们不被看重;

3.城市竞争导向政策意味着已经成功的地区将被优先考虑,更加重视,加剧区域之间的不平衡;

4.二线城市缺乏竞争力将限制为首都城市减轻压力的能力。首都城市的土地、房地产、环境资源、交通和基础设施无法通过重新定位来缓解压力。

四、《报告》对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治理“城市病”的启示

(一)首都城市发展要明确和坚持自身战略定位

《报告》研究了欧洲国家首都城市与二线城市之间的发展关系,强调首都城市要找准自身定位,实现首都城市与二线城市均衡发展。这些观点对当前北京落实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城市病”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北欧、中欧都是发达国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城市经济现代化及管理水平较高。总体来看,目前,欧洲国家城市中没有出现像北京这样严重的“城市病”问题,但是也同样面临首都城市与二线城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重新界定首都城市与非首都城市功能的战略定位。欧洲的经验表明,首都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到首都城市与非首都城市的功能定位差异。

(二)首都城市资源过度聚集必然带来聚集不经济和负外部性

《报告》指出,过去,欧洲各国的首都城市受到了政府更好的待遇,把资源分配到首都城市比去其他地方找投资机会更容易也更简单。但是,把资源集中在首都城市是以牺牲二线城市为代价的,导致了资源在首都城市的过度聚集,进而产生了首都城市的负外部性。这一点对于北京来说尤其重要,值得引以为鉴。正是因为资源的过度聚集,导致北京患上了相当严重的“城市病”。因此,北京必须下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缓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治理和解决过度聚集带来的负外部性问题。

(三) 实现首都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均衡发展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报告》研究了欧洲国家首都城市后指出,所有城市区域都有潜力,国家应当鼓励而不是集中在少数已经成功的地区,不应当是首都城市一枝独秀;对首都城市过度投资以及对二线城市投资不足将是不可持续的,将导致经济表现不佳;二线城市对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大多数OECD国家中,这些二线城市在过去的十年内,在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占一半以上。因此,《报告》强调平衡领先城市和潜力城市的投资关系将十分重要,支持落后地区、二线城市的发展政策不仅仅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需要,也可以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观点对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责任编辑:李静敏)

二线城市青年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篇4

据统计,xx年xx地区青年超过15万人,主要由待业青年、高职院校青年、外地涌入的青年农民工,和青年大学生组成。由于xx市部分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例如内画艺术品与水晶材料制造业营业额同往年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因此,不难看出,xx市接受青年就业能力较为有限,xx地区青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8月起,河北省xx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深入了解xx市青年创业的实际情况,本暑期社会实践队于xx年6月至7月对xx市部分青年开展了有关创业的问卷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文调查研究的对象是xx市青年,主要围绕xx市青年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创业现状及创业环境等方面展开。选取样本为青年大学生、高职院校青年、待业青年和外地涌入的青年农民工。调查对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高学历青年,其中包括xx地区的青年大学生;第二层次是中等学历青年,其中包括xx地区高职院校青年;第三层次是较低学历青年,其中包括xx地区待业青年;第四层次是低学历青年,其中包括外地涌入的青年农民工。从样本涉及的人数、性别、层次、范围等方面来看对策,样本的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xx市青年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20份,回收1085份,问卷回收率为96.9%,其中有效问卷1060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521人,女生539人;中高层次学历青年690人,低层次学历青年370人;青年大学生204人,职业院校青年128人,在家待业青年296人,外地涌入的青年农民工432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xx市青年对创业与创业教育的认识

1.青年对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表明,有72.6%的青年没有学习过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45.3%的青年没有受过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46.1%的青年认为政府非常有必要进行青年创业教育;34.6%的青年认为教育的时间应该尽早开始。从调查结果可知,青年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足,同时调查发现政府对各类青年的创业教育倾向也相对不平衡,较难跟上分担、缓解青年创业的需要。

2.青年对创业计划竞赛的了解程度。调查显示,仅有12.5%的青年了解创业计划竞赛;46.9%的青年“略知一些”;40.6%的青年不了解。51.8%的青年认为“提供更多类似创业计划竞赛的训练最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对创业计划竞赛的了解程度相对不高,这需要政府在平时加大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在青年中的影响,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

3.青年对创业行业与创业专业的选择。在选择创业行业的方向上,83.4%的青年选择“有市场需求的行业”;16.5%的青年选择“高新技术行业”cssci期刊目录。在自主创业的专业选择方面,42.6%的青年认为“各有优势,无所谓优劣”;26.7%的青年认为选择工商管理类专业有优势;22%的青年认为理工科有优势;8.6%的青年认为选择文史类专业有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有市场需求的行业”成为青年创业的主要方向。

4.青年自主创业的动机。在自主创业的动机方面,35.0%的青年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24.2%的青年是因为就业困难和就业岗位不理想而自主创业;21.8%的青年是为了追求财富;18.9%的青年为了把握机会,积累经验。调查显示,价值观的改变是选择自主创业的根本原因。

(二)xx市的青年创业现状

表1

1.青年对创业的基本态度。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和良好的创业机会,使许多青年都有自己的创业理想,都“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表1显示:26%的青年完全没有创业的打算;65%的`青年考虑过,并且51%的青年认为只要产品及条件成熟即可创业,另有4%的青年已经进行创业,5%的青年已经成功创业。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的青年中分别有65.0%的同学,只要有条件随时可进行创业,说明他们市场意识较强,同时有较强的经济头脑。可见,部分青年不管是否面临毕业对策,都早早地将创业问题纳入日常考虑的范围,积极主动地思考,设计着自己的未来。

2.青年对创业团队建设的思考。调查表明,51.0%的青年认为“参与一个创业团队的人员数量宜在3—5人”,32.5%的青年认为应在2—3人。由此可知,形成一个数量适当的创业团队可以形成强大的组织力,是青年创业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

表2

3.青年创业领域的选择。问及选择在哪个领域创业,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选“餐饮、书报等生活类”行业的所占比重最大,达42%;另外由于青年创业者资金实力有限,有37%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而身处高新科技前沿的大学生青年,有21%的人愿意往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以上调查结果反映了xx地区青年创业领域的选择意向。

4.青年的直接创业意识。在“自己是否直接创业”这个问题上。89.0%的青年认为“先就业,再创业”,只有11.0%的青年认为可以直接创业。调查分析可知:青年大学生、高职院校青年、待业青年和外地涌入的农民工青年直接创业的比例分别为9.2%、16.0%、12.1%、9.2%,说明高职院校的青年创业意识比较强烈。青年大学生与待业青年认为就业对他们来说相对容易,不如降低风险选择就业。高职院校青年直接进入创业的比例也很低,说明由于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在劳动力市场中也较容易就业。这表明,一定的就业实践,有利于青年创业者认清市场需求和自身定位,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使他们选择创业道路时更有理性和可操作性。

5.创业资金对青年创业的影响。当前,阻碍青年走向创业道路的因素有很多,“缺乏资金”首当其冲。调查表明,对于刚开始创业的青年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的占64.8%,同时选择“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的占49.0%。由此可知,青年进行创业首先遇到的难题是资金问题,资金缺乏成为阻碍青年创业的第一因素。

(三)xx市青年的创业环境

二线城市发展 篇5

6月,又到一年的毕业季,数据显示,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毕业生。“90后”将正式大规模走向职场,走向社会。这些此前被认为“垮掉的一代”,如今要走向工作岗位,即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记者连日来对广西部分高校的“90后”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采访,以期了解处于他们的就业心态和面临的压力。

调查问卷:选择二线城市发展近半

记者近日也对广西大学材料学院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毕业班的毕业走向进行调查问卷。该班共有50个人,其中44人接受了记者的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12位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32位选择工作。选择工作的毕业生中,91%的同学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其中,有46.9%的学生选择了国企,34.4%的学生进入了民营企业。

而在选择工作地区中,选择二线城市的居多,达到了43.8%。调查还发现,该班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最看重的为单位的福利、待遇,其次是个人的发展空间,然后是单位所在地区及工作与专业的相关性,对工作的稳定性的关注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找工作合适即可 亟待学习与人沟通技巧

今年即将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的小珍,早已在梧州一家市级医院实习。小珍坦言自己并不喜欢在医院工作,“没完没了的值班,没有时间顾及其他的事。”面对现在高压的工作状态,小珍决定报考家乡小县城的.公务员,“大城市竞争激烈,压力太大了,回去过稳定的小日子”。

广西大学物理学院的小陈,考研失败后,频繁地参加各大招聘会。终于在今年4月份和广东的一家国企签约,基本工资为每月2500元。小陈说,平台和发展空间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小城认为很大原因是个人不够积极主动,与招聘单位接触得比较少,还有就是成绩不怎么好,缺乏自信。

河池学院政治与法律系行政管理专业2012级毕业生小洁,现正找工作阶段,

虽然身边许多同学与单位签约,但小洁并不着急,“找工作就得找合适的,找自己喜欢的,然后好好干。这种事情急不得,急也没用。”小洁期待进入一家有良好企业文化、同事互敬友善的单位,首选目标是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至于待遇,小洁倒不是很在意,“收入稳定,有固定假期就好。”

1990年4月出生的小安,现已获得广西大学研究生保送资格。小安认为“90后”大学生有着独立人格和个性,有闯劲和朝气,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人生目标、理想和信仰的缺失,自我认识不足,“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属于那些热爱科研工作,并愿意深造自己的人。充其量只是为了拿到更高的文凭和获得更好的发展,带有功利性去读的,在就业方面能有更多的竞争力。”

“毕业一点都不好!”这是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大三学生(三年制)小宇,对他在毕业期找工作的总结和最切身的体会。面对毕业的压力,小宇此前曾匆忙找了一份客服工作。工作之后,小宇发现自己对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还有一定的难度,缺乏社会经验,不懂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神经处于紧绷的状态,“感觉人憔悴了,花钱也很有压力!赚钱难,而且总是会不断的想换工作。”

今年即将从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专业毕业的小果,暂时在南宁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工作。“人和人的相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小果走上岗位得出的一个结论,“从学校出来后,发现同事之间没有学校同学那么好说话,现在得要好好学怎么和人相处。”

应多吃些苦头 关注职业发展平台

广西南宁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经理钟先生今年参加了驻邕高校多场校园双选会,面试了许多求职的毕业生。他认为“90后”毕业生有朝气,做事也很积极,但存在着一缺点,就是不大能吃苦。钟先生建议,“90后”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做一些兼职,多去外面实习,多吃些苦头,“学多一点东西,加快自身的职业化。”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广西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培训科蔡立丰,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她认为,近几年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再盲目地追求高薪的工作岗位,大城市或大企业不再是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80末”、“90后”大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能力与职业发展需求出发,愿意到二、三线城市、西部地区以及基层岗位进行就业。

二线城市发展 篇6

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精神层面的问题再一次困绕职场人士,进一步万人空巷,退一步是否会海阔天空呢?

前程无忧3月跳槽调查显示,52.3%的求职者选择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选择二线城市(如杭州、武汉等)的比例为24%,其余的为无所谓,两者都可。

在金融危机下,选择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是否有哪些诀窍与门槛?职场专家陈凯女士作了如下分析:

去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工作,我觉得这个讨论很必要的。因为我自己从事的是职业咨询,往日里来我这咨询的这个问题的大部分均不是出生在一线城市的本地人,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在异地打工者上存在普遍性。

其实对于很多不是成长在一线城市的人来说矛盾是必然的。一些人尽皆知的优劣势,比如一线城市机会多,舞台够大空间够大,通俗点就是能赚到大钱。而二线城市相对压力小一些也清闲一些,精神压力与身体疲劳度都不会特别激烈。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衣食住行的花费相对二线城市要高一些。

对此如何选择,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尊重自己的感觉。选择城市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一途径要达成你想要的生活状态。正如同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功成名就或加官进爵,做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为了你主观感受的幸福感。所以选择前要充分聆听自己内心的诉求与意愿,遵从内心的真实感受。

二线城市发展 篇7

一、交易火爆势头放缓,库存去化效果弱化

楼市“板块轮动”似乎开始扭转了。进入5月,此前异常火爆、3月和4月连续创单月历史成交新高的二线城市楼市,继续上攻的势头显得有些动力不足。同时,2015年楼市“国之标杆”的一线城市,经过1-4月份的“横盘”后,5月份有重整山河的迹象。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统计,5月份,29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1929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新房成交37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0%。1-5月份,一线新房累计成交1972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0.2%。

5月份,25个代表性二线城市新房成交155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3.2%,这是典型二线楼市今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成交下滑的情况;1-5月份,二线新房累计成交75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6%。作为楼市成交主力的二线城市,其销售面积占全国楼市1/3-1/2,销售上攻势头减弱,必然导致库存攀升。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虽然管南京、合肥、厦门、杭州等热点二线楼市依旧火爆,待售库存环比下降5%-15%之间,但二线城市整体的成交量在放缓,有11个二线楼市的库存在攀升。

二、土地市场“高烧不退”,房价涨幅明显扩大

5月份,尽管楼市成交有所回落,但热点开始转向土地市场。5月25日,中原地产报告显示,2016年1月-5月23日,内地一共出现152宗地王,远高于2015年全年的95宗,其中南京、苏州、合肥等二线城市成为今年地王出现最多的区域。毫无疑问,2016年将是史上最火爆的“地王年”。而且,二线城市首次成为地王的绝对主导。上述报告称,今年全国总价最高的50宗土地交易中,二线城市占比达72%,仅南京就出现13宗,而一线城市合计仅有14宗。同时,土地市场“高烧不退”的局面,已开始从长三角热点城市向内地二线城市(武汉、天津、海口、太原等)蔓延。

地王必然推高房价,这预示着新一轮房价上涨板上钉钉。5月18日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已经嗅到了房价全面上涨的气息。4月份,一二三线城市房价首次出现全面上涨。70城房价环比涨幅从3月的0.85%扩大至4月的1.03%,超过2013年上半年的环比涨幅峰值。其中,一线涨幅由3月的3.3%降至2.6%,结束连续5个月上涨的态势;二线城市房价涨幅扩大0.24个百分点至1.2%,创2011年以来最大涨幅,合肥、厦门和南京以4%-5%的幅度领涨全国。

6月1日发布的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显示,5月百城住宅价格环比上涨1.7%,同比上涨10.34%,这是连续10个月同环比“双涨”。而且,涨幅TOP10的城市全部为二线城市,依次为厦门、合肥、无锡、南京、廊坊、东莞、杭州、中山、南昌和珠海。毫无意味,二线城市已是房价上涨的“主角”,这10个城市房价涨幅超过或接近3%,其中,合肥、厦门房价涨幅接近6%。业内预测,如此下去,这两个城市今年房价上涨或将达到30%-40%,成为2016年楼市“国之标杆”。

三、管理层频繁喊话,楼市政策“风向”或变

楼市政策正在发生微妙变化。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针对今年以来,楼市过度加杠杆、房价屡创新高、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热、投机炒作泛滥等问题,提出要关注房价过快上涨、高杠杆和泡沫风险。特别提出,“要杜绝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是幻想”。结合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比3月分别下降60%和68%,M2增速降至12.8%,为2015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13%,或意味着,此前配合“去库存”而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始收紧。

5月20日,中央深改组第24次会议上,管理层提出,“现阶段推出的短期调控手段,也要注意同改革目标一致起来,推动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这意味着,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出台短期激励措施是必要的,但必须要厘清其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调控和房地产市场管理的顶层设计。对楼市而言,去库存要与新型城镇化全方位结合起来,既要刺激住房需求以稳定投资和经济增长,也要同步推进户籍、土地和财税等新型城镇化改革。

5月24日,新华社发表题为《楼市不能加杠杆去库存,不宜搞大刺激》的文章,针对近期重点城市地市“高烧不退”、房价快速上涨,土地财政依赖有复归迹象,强调“必须遏制地方政府‘炒地’、投机资本‘炒房’之风”;去库存不能找“接盘侠”,不能靠“打鸡血”一蹴而就。同一天,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有的省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力度不小,但放大成交量的同时也推高了价格,堆积起来的信贷泡沫更违背了“去杠杆”目标。要遵循中央深改组第24次会议提出的“短期调控与改革目标结合”的指示。以改革的方式“去库存”,就是要让商品房回归商品、而非投资品的属性,让农民工跨越户籍的门槛,进城安居乐业,推进新型城镇化。

6月2日,针对近期二线楼市房价高涨、地王此起彼伏,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树不能长到天上,房价也一样,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对那些高风险行为必须加以禁止,必须遏制“炒房”“炒地”之风。杠杆过大、房价飙升将带来一系列风险,比如导致债务上升,信用违约风险增加;城市继续分化,各类开发性资金加速向热点城市集聚,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萧条,更对其他实体产业形成挤压。事实上,房价快速上涨,并不是房地产去库存的初衷,去库存是要通过鼓励开发商降价,而不是鼓励开发商争当“地王”。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的举措之一,就是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

四、二线楼市“被打压”的案例会增加

今年以来,政策和货币环境对二线楼市最为眷顾。首先,经过1年多的快速回升,一线楼市房价创新高,已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步。今年3月底的沪深楼市新政,开启了一线城市连续回升15个月之后的调整,需求开始向三大都市圈内的二三线城市转移。其次,重点二线城市在需求基础、人口产业集聚上的安全边际较高,受“降成本”“去库存”政策激励的利好最多。最后,“去产能”加快推进,以工业为主的二线城市受影响较大,包括南京、苏州和天津等二线城市在内,工业增加值、国企利润的增速降至个位数、甚至零增长,地方政府希望楼市缓冲经济下滑。

因此,即便在4月之前,部分二三线城市(如苏州、南京、东莞、惠州)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措施,如苏州、南京制定房价涨幅限制,但政策偏软,扶持楼市是二线城市楼市管理的主基调。近期,随着国家对于楼市态度的变化,楼市“供给侧”改革重心上升,住建部开始密集“约谈”热点二线城市政府,并开始制定新一轮控制方案,二线城市控制房价地价的措施在增加,如苏州限制地价上涨的“熔断”政策、南京“限地价、竞保障房配建”,并跟随苏州发布“土地限价”的政策;合肥市房管部门表态,随时将采取住房限购、限贷和限价等措施。同时,对于可能诞生地王的地块,采取“配建、自持”等控制措施。因此,预计未来二线城市调控案例会越来越多。

五、二线城市地位上升,楼市上攻趋势不改

首先,管理层认为,二线城市库存压力较大。新华社5月24日的文章指出,楼市区域性和结构分化依然是主要问题。1-4月,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非重点城市高10个百分点。4月末,重点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7亿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600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减少397万平方米;非重点城市待售面积4.6亿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26万平方米,但比去年末增加1233万平方米,去库存压力仍大。因此,去库存仍旧是二线城市的主基调,打压性政策不会山雨欲来。

其次,2012年以来,二线城市楼市体量大、整体稳定,房价水平一直在4000-7000元之间,并不像一线城市一样快速上涨。而且,在国家城市群布局战略上,二线城市占有重要地位,产业和人口集聚潜力较大。无论从“稳增长”的需求侧角度,还是从新型城镇化的供给侧角度,二线城市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的过程中,二线城市将成为主角。因此,未来除了少数楼市将实施限制性措施外,整体二线楼市依旧在政策的眷顾下。

最后,当前经济形势需要房地产行业巨大的腾挪空间。在“三期叠加”以及近期去产能加速的背景下,特别需要房地产这个腾挪空间特别大的行业,缓冲投资和经济下滑,稳定资产价格和金融秩序。刚刚发布的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中,房地产可谓“一枝独秀”,“拿地-开工-销售-价格”全链条上攻。这要归功二线城市普涨,带动三四线回升。同时,开发投资回升也扩大至600多个三四线城市。1-4月,三四线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8%,比40个重点城市高出1个百分点。无论楼市政策,或货币政策,中期内保持宽松是大概率事件(4月信贷收紧受地方债券置换影响)。

二线城市争抢“一线”幸福 篇8

十六年后,当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再次来到武汉时,他已经完成《幸福了吗?》这本新书,有读者便套用书名问他:“你觉得,此地“幸福了吗?”

白岩松笑称:“武汉好不好,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对于武汉1012万常住人口(据2012年官方统计公报)而言,的确如此。

作为中部唯一副省级城市,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武汉的经济总量、科教力量、区位优势等综合因素,都已跻身全国二线领先城市。不过,与那些硬邦邦的统计数据和宏大叙事里的头衔相比,分析每个人“心里最清楚”的幸福感受,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寻找。

最近几年,“逃离北上广”之类的论调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对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就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基于此,《小康》杂志联合《楚天金报》在武汉发起了一次有关市民幸福的调查,“在武汉,你幸福吗?”这样的主题下,一系列看似琐碎的问题被提出来,而广泛参与其中的武汉市民,给出了各自最诚恳而扎实的回答,恰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市民眼里,武汉这座城市显得复杂而丰富。

武汉之外,《小康》杂志还联合山西青年报、贵州都市网,对太原和贵阳这两座中西部省会城市的市民进行了调查,用以解析中国二线城市的幸福密码。

因何而幸福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有一句台词曾广为流传:“每当我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城市是母体,而我们是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

这句话将一个人与所在城市的依存关系,很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不过另一个命题由此引出,“我们如何与一座城市产生关系?”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以武汉为例,因为祖籍、户口和父母居住在此等原因,而在此生活的人,分别占到了17.9%、14.9%和8%。而因为工作、上学和婚姻等原因在此生活的人,分别占到32.6%、14.3%和11.0%。其他原因则占到1.4%。具体分析“其他”一项,主要又体现在为了朋友或者因为某种理想。

无论是来此工作、在此上学还是为了朋友和某种理想,人们都看到了武汉这座城市具有的某种吸引力。

但就其中的“上学”一项,其实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教育实力,与贵阳相比,武汉的教育磁力较大,人们将教育作为来到此地的第四位考虑因素,而作为偏西部的省会城市贵阳,教育成为人们在此生活的第六位因素来考虑。

作为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位于华北偏中部的太原,到2012年底,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7所,有华北第二大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这里甚至还有华北最大的多功能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西南重镇贵阳近几年规划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的清镇职教城,总投资约464亿元,一期已经入驻9所高职学校,二期预计入驻15所。不过总体来说,教育优势相对较弱。

其实,除了这三地,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的二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最近几年大多在教育上发力,期望能从根本上促进地方人才的培养,经济的快速崛起。比如华东的南京尤其特别,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国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人才聚集效应更为明显。

发达的教育,能促进一个城市的就业环境的改良以及整体收入水平的期待,所以教育一项,虽然不是人们选择一座城市的首选项,却是最终决定一个人在某座城市幸福感的根本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亦有所体现,在“总体而言,您感觉现在的生活幸福吗?”这个问题中,太原、武汉和贵阳三地,感到“非常幸福”的人的比重分别是23%、19.1%和17.86%,而“比较幸福”的比重则是55%、36.8%和52.5%。

调查发现,除了教育之外,如果一个地方的对外交通发达,也能形成幸福磁场。比如武汉就是如此,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二线城市亦有体现,比如太原、南京、杭州等,都具有相似的幸福磁场,而贵阳等交通欠发达的地方,则幸福磁场较弱。

地铁更让武汉人感到便捷和幸福,2012年12月28日,武汉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地铁开通,30万市民“试坐”, 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涂和平风趣地说:“玛雅人刚刚进入了新世纪,我们武汉人也迈入了地铁新时代。”

在太原,轨道交通建设方案中共由7条轨道交通线构成,总长235.7公里。10月28日,太原地铁2号线将正式开工,竣工日期预计在2018年。

除此之外,很多二线城市都将地铁建设提速,作为提高当地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之一。地处西南地区的二线城市成都,早于2010年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2年后开通2号线,3年后签约3、4号线,成为西部地区建设地铁的速度代表。国务院9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届时,青岛、无锡等一大批二线城市将进入地铁时代。

怎么就不幸福了?

文化学者易中天曾在多年前出版的《读城记》里,专门写了一篇武汉,他说武汉这个城市,“有些‘不好说’,有点‘小曲好唱口难开’而已”。

他觉得武汉很特别。

在此次调查中,这一点也显露无遗。爱吃,会吃是武汉人的特色之一。无论是鸭脖子还是热干面,丰富而多样的美食生活让很多人流连忘返。此次的调查显示:舌尖上的享受和满足,是武汉人最引以为“幸”的事情。美食享受外,良好的治安环境是武汉人心目中的又一“幸事”,很多受访者表示——武汉是一座让人有安全感的城市。 2013年6月,武汉市捧回了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殊荣——长安杯,标志着武汉跨入全国最平安城市行列。

nlc202309040151

另一方面,与太原、贵阳等其他二线城市相比,武汉人有更强烈的出国冲动,“您理想中的未来居住地是?”一题的回答中,武汉有52.4%的人选择了“国外”。远远超出太原的13%和贵阳的32.92%。

最新的数据从现实层面印证了此次调查,2013年上半年,武汉出入境管理部门共受理公民出国(境)申请518457人次,同比增长20%。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介绍,自2007年以来武汉出境人数开始攀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安玉祥也介绍,现在省会城市出国留学的人数比过去增加了很多。

这么多人向往国外的幸福,难道真的是“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吗?”

在此次调查里,“哪些因素对您的幸福感受影响最大?”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能从另一个层面部分解释“月亮圆不圆”的原因。

比如在武汉,人们首当其冲地认为,收入的高低是制约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健康问题,第三位的是婚姻问题,家庭关系和住房问题分列四、五位。收入压力导致幸福感降低的现实,在很多二线城市存在,比如此次调查范围内的太原和贵阳亦如此,另外南京、杭州等东部二线城市或者成都、拉萨等西部城市,无论是从新闻还是官方数据披露的信息综合来看,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形成一对最为尖锐的博弈关系。

与收入紧密相连的,则是房价,几乎成为所有二线城市制约幸福感的重大因素。上海易居研究院发布2012年《全国30个省份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报告显示,武汉市2012年房价收入比为8.9,即按房价和居民收入的平均值计算,武汉普通家庭买套房,不吃不喝需要9年左右时间。据中国指数研究院2013年前三季度总结数据显示,包括4个一线城市和6个热点二线城市在内的十大城市,新房价格前三季度累计上涨12.51%,其中,北京以24.39%居首位,广州、深圳、南京紧随其后,涨幅均超过10%。南京是所有二线城市里,房价压力最大的。

在贵阳这样的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较好的二线城市,人们首要关注的幸福指标是健康。而太原这座华北地区的二线城市,市民最关注家庭关系。不过普遍来看,健康以及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二线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杀手,这一点其实也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有一拼。

武汉多项城建工程同时开工,导致整个城市犹如一个“大工地”,带来的烦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让武汉一度登上“空气黑榜”之首。而像太原这样资源性的二线城市,对环境和健康的幸福感要求更高。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被问到如何提高一个地方幸福感时,无论是武汉还是太原和贵阳,都将目光投向了当地主政的书记和市长。而武汉的特别之处在于,有36.6%的人,更看重“国家政策”对于该地幸福感的塑造。

一个事实是,过去几年,武汉是二线城市里受到政策红利影响巨大的地方。 2010年1月,武汉等20个重点城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2012年,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参与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路。而今年8月29日,在武汉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池少华透露,武汉正在学习深圳“前海”,计划在位于汉口的汉正街地区打造“汉港服务业示范区”,推进武汉与香港的服务业合作。

当一线城市普遍被“不幸福论”包围之时,人们或许对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给予了浪漫主义的想象——没有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又比三线城市有更高的发展平台,是“两全其美”之地,然而当你深入一众二线城市观察时发现,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幸福密码”,也背负着共有的压力,显然幸福与否,一言难尽。

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心目中,幸福城市应当是“碧水蓝天、生活安宁、社会保障完善”的状态,“五年后,当武汉的大工地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我相信那时候武汉就是我心目中的幸福城市”。这样的答案得到了此次调查中很多市民的共鸣——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武汉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幸福感,他们还会继续生活在这个城市。

(链接)

二线城市的“幸福”

生活节奏适中、适合生活;美食品种丰富、地方特色明显;工作相对稳定、和家人朋友团聚的机会多;治安环境让人安心;出行相对便捷;空气质量大部分情况下尚可;旅游资源丰富

“二线城市”的不幸福

收入与城市发展水平不符;房价上涨过快;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环境日益遭受污染;社会保障“打折扣”、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缺乏;文化生活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建设规模过快;食品安全让人担忧

上一篇: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下一篇: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精选只判断题每日一练(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