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尖的草帽四年级教案设计

2024-07-06

尖尖的草帽四年级教案设计(精选4篇)

尖尖的草帽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尖尖的草帽》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处处以孩童的眼光、视角观察自然事物,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示了孩子那种纯真、善良、细腻的情感。它篇幅虽长,却没有一处提到如何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句子,但透过文字,你却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对生命珍爱的浓浓之情,你甚至可以触摸到一颗明净、纯真、善良的童心。童情,反映童心,童心悟出真谛,那份雅趣,那份天真,那份鲜活,让我们感受到这就是儿童的生活,从而唤起我们与自然亲近的渴望,对生命珍爱的美好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六个生字。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本课文质兼美,应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这篇课文由于段落多,句式长,所以将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并能背诵课文是本文的重点。

通过句子感悟“我”情感的变化,是本文的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小蜻蜓是益虫》。

二、初读感悟,读中识字。

(一)小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它飞到我们的课文中了,快来读一读。注意看好阅读提示呀!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在试读的过程中识字,正音,并把生字画出来,反复认读,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最后标出自然段。

(二)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评、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

3.再读课文,这次要让学生充分读,读充分,力求读的通畅,同桌两人还可以互相合作,练习朗读。在反复的读中感悟课文。

三、细读体会,珍爱生命。

(一)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发现小蜻蜓的?在哪儿发现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

(二)课件出示重点句:“它的翅膀亮得像镀上了一层金子”。

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你见过小蜻蜓吗?在哪儿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从而理解句意,体会小蜻蜓的可爱。

(三)课件展示小蜻蜓图片,体会蜻蜓的可爱。然后,通过范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的朗读,读出蜻蜓的可爱。

(四)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结合“眯着眼睛看”体会,读出小男孩儿对蜻蜓喜爱的情感。

2.课件出示第四、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结合“不怕我”、“追着我”、“好像还听到”、“猜想”等词,理解、体会小男孩儿对蜻蜓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儿,你会怎样想呢?

3.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

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通过读句子,再想想说说,然后看课件(出示插图)体会,最后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小男孩儿内心深处对蜻蜓的喜欢。

4.读第七、第八自然段。

通过提问式地读:小蜻蜓落下了吗?大家齐说。结果怎样?(生读)我又想什么?(生读)。大家说小男孩儿愿意让蜻蜓飞走吗?

5.此时此刻,你们想不想和小蜻蜓亲近亲近,那我们把它叫下来吧!让它飞下来,和我们玩一玩。配音乐《春野》,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配乐指名读全文。

(二)边读边做动作。

(三)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四)指名看插图,背诵课文。

二、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生字。

(一)课件出示词语,用“闯关”的形式读生字词。

(二)指导书写生字。

1.书写:练习难写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尖:上面为“小”字头,第一笔是“竖”。

着:上半部为“羊”的变形,下半部为“目”。

2.全班交流怎样把字写好看。

尖:上小下大。

着:横画居多,长短横要搭配好。

3.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小组互评,自我修改,教师用星奖励写字美观的学生。

三、布置作业。

(一)你喜欢哪些小动物,想和它做朋友吗?请在你的小本本上贴上它的图片,再对它写几句话。

(二)讲一个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播放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起了孩子的阅读欲望后,顺势引导学生借助拼音逐字逐句地尝试着朗读课文。

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情因感而生,这种情感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再一步步由浅入深的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心与文中的“我”越来越贴近,直至完全相融,此刻的学生已经不是在读,而是在用整个心灵去感受,去表达,最大程度的感受读书的快乐,享受语文的快乐。

复习巩固,练习背诵。

采用闯关的形式读词语,激发兴趣。

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尖尖的草帽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2

在这个纵贯的教学体系中, 四年级既是对前三年积累的被动式、主动式节能设计策略进行融汇综合, 并学习利用专业软件对主要节能指标进行量化模拟分析, 以期通过数据交换与空间形态生成之间形成交互驱动, 也是将绿色空间环境设计向城市和住区尺度以及构造节点深度拓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们在这一年中还有机会通过交叉学科的课题, 从建筑技术的专业角度加深对绿色建筑与可持续性城市环境的理解 (图1) 。

一、教学要求

根据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结构, 四年级的设计教学采用教授工作室制, 分为城市设计、公共建筑、住区与住宅、学科交叉四个平行的方向, 其中公共建筑是直接衔接前三年设计教学的最核心的类型方向。如果说前三年的设计教学是以空间为核心, 将复杂的建筑问题分解为若干专题的分析式教学, 那么四年级的公共建筑课题则是综合各类问题的整合式项目设计教学, 对其的要求是具有功能与环境的复杂性和设计问题的研究性, 并需具备一定的规模 (10 000 m2以上) ;在技术深度上要求综合体现结构和机电专业的知识要点, 并把设计深入到体现材料与构造内容的重点空间深化 (1:50) 与墙身细部大样 (1:20) 。

在此基础上,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专题的教学要求,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性能导向设计 (Performance-driven Design)

建筑的空间形态与组织状态在根本上决定了建筑环境的质量与性能, 在强调低碳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相对于技术专业分别改进各自设备的努力, 建筑专业通过有效的空间组织、合理的体形和构造设计, 以空间本身的形态和组织状态来实现对室内外环境的性能化调节, 其效果更具有决定性。这就是在整个绿色建筑设计教程体系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空间调节” (space-conditioning) 理论, 是一种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认识论基础。[1]

在四年级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课题中, 首要的教学要求是学习和尝试应用建筑空间生成与环境能耗数值模拟分析交互驱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

所谓“性能”, 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在这里特指低碳环境与绿色建筑目标指向的环境物理性能。性能化设计, 是在低年级形成的定性认识和经验性策略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和能耗性能数值计算的模拟分析软件, 例如用于建筑生态环境单项分析或综合分析的Ecotect软件, 用于能耗模拟分析的Energy Plus软件, 用于风环境、热岛效应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等, 改变单纯以经验判定为依据的“模糊经验型”和“试错型”方法, 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水平。在包括总平面布置、体形设计、空间形态组织、围护结构设计以及构件与构造设计的各个环节上, 学习和探索建筑空间生成与环境能耗数值模拟交互驱动的设计方法, 提高设计效率, 以科学的理性和清晰的逻辑驱动设计方案的性能优化, 并在性能目标前提下进行综合判定和科学决策。

以合理舒适度和低能耗为目标的性能化设计教学, 具体体现于适应性体形、低能耗空间、交互性表皮和性能化构造四个方法性环节。

2.环境资源综合 (Integra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建筑不是孤立的空间系统, 也不是抽象的审美对象, 它从来就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空间、形体、材料与构造应该归置到与环境的相对关系中去考量。四年级的设计课本身就通过城市设计和学科交叉等方向的课题, 拉宽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进入到城市与自然系统的维度中。对于建筑环境和能耗的认识也应置于由建筑与外部环境共同构成的资源总体中去评价。

四年级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课题强调整体环境中的综合资源可持续性 (integrativ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 体现在两个方面的拓展。

首先, 观察和思考的对象从单纯的建筑物拓展到环境中的自然系统— 森林、水体、耕地、地形的起伏、阳光以及风向和风速等, 还包括基础设施, 如网格、道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以及市政系统等。设计的方法也从对静态、孤立、终端式的景象描绘转向在系统层叠和历时进程中, 对动态过程更具弹性和策略性的激发与控制。

其次, 空间设计与环境舒适度及能耗分析的交互驱动需拓展到一定范围的室外环境中, 风、光、热的分析计算, 不仅影响到总图的经营, 而且塑造着建筑的形体, 关系到内部空间的组织。由此, 回归到一个基本的认识, 即建筑设计是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总体中, 创造一个均衡的、具有整体性的、可持续的、美的环境。[2]

3.性能化细部 (Performative Detail)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教学导向除了在外延上向外部环境、景观、自然系统、基础设施拓展外, 对于建筑自身, 则要求深入到典型局部的墙身、节点与构造研究, 在细部设计中贯彻提高舒适性、降低能耗的要求。

四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对材料与建造技术提出明确的要求。与低年级围绕非物质的空间这一核心主题不同, 高年级的设计教学开始触及建筑的另一个平行驱动力—材料与建造, 并因此讨论物质及其所属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学生们需将之前学习的关于材料、构造与设备系统的知识运用到项目设计中, 在材料组织中结合考虑低碳、节能与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 鼓励选用木材、竹材、再生砖等更体现可持续性的材料。在细部节点与构造设计中, 实现高热工性能围护、可调节遮阳、选择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立体绿化等性能化构造, 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从1:2000 的总图贯彻至1:20的节点。

二、典型教案与教学记录

课程名称:南京某科技园区环境整合与物联网工程中心设计

教学时间:2010~2011年度, 2013~2014年度

指导教师:张彤

1.课题背景

能源与环境危机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作为占全社会能耗40%的建筑业, 其节能减排关系到人类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学科在国际范围内最具前沿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低碳节能的绿色策略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也涵盖建筑设计各个专业的工作。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构造设计, 以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来实现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调节、降低能耗, 称为建筑节能的被动式技术, 包括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形体遮阳、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生态绿化等技术策略。空间与形体的选择设计在根本上决定了环境和建筑的生态质量与节能性能, 相对于工程师们改进设备的努力, 建筑师的工作是事半功倍的。

作为本课题设计对象的某科技园区位于城市边缘地带, 所处环境呈现出20 年来中国城市化过程形成的典型城市肌理, 异质杂呈, 支离破碎, 期待和记忆同样混乱 (图2) 。20 年的发展中, 该企业经历了目标的调整壮大、园区用地的蔓延扩展, 以及两期园区环境的跳跃式建设, 是中国不确定性城镇化的平行印证。对存量空间环境的修补、改造与整合是量化扩张后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在大刀阔斧的跃进之后, 建筑师应具备更为谨慎的技术态度和准确的技术能力, 织补断裂的空间环境, 发现和重建肌理结构, 连接历史的印记与未来的发展。

2.教学主题

(1) 绿色节能

贯彻“空间调节”的设计理念, 以被动式设计策略, 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构造设计,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耗。选择风、光、热、水任一环境物理因子, 学习应用相关技术软件进行空间物理环境及能耗的量化模拟分析, 学习和尝试应用建筑空间生成与环境能耗数值模拟交互驱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

(2) 环境整合

在扩展的园区总用地中, 将一期现状建筑、二期与三期的规划建筑以及道路、绿地、水面、广场、高速公路声屏障、停车设施等环境设施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倡导土地的复合利用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开发;创造出具有明确空间特性和识别感的积极的外部空间环境;将基础设施与景观因素融合进空间规划中, 使园区成为融建筑、基础设施和景观为一体的高效、宜人的创新型科研环境。

3.项目场地

项目所在场地位属南京市马群科技园, 马群互通的东北象限, 是仙林新城“四区两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地处钟山风景区的边缘地带, 又位于沪宁高速公路南京入口处的重要位置。

园区总用地面积102 796 m2, 其中现有建筑面积19 890 m2。高速公路周边的绿化防护对建设提出限制和要求, 详见航拍区位图与地形图 (图3, 图4) 。

4.设计任务书与规划要点

(1) 园区整体环境设计

总用地面积102 796 m2, 现有建筑面积19 890 m2, 规划建设物联网工程中心22 000 m2, 对外接待酒店3 000 m2, 职工公寓和生活服务设施6 000 m2, 机动车停车数400辆 (所有建筑面积均指地面以上部分) 。

(2) 物联网工程中心

功能与面积分配, 见表1。

(3) 规划要点

其一, 高速公路防护带要求:距离高速公路50 m范围内为禁止建设区;距离高速公路50~100 m范围内为谨慎建设区, 需考虑高速公路的绿化防护与隔声要求, 合理规划功能内容, 控制建设容量。

其二, 地面以上建筑退后沿北侧金马路、西侧仙林大道用地红线20 m。

其三, 地下室退后用地红线均不小于3 m。

其四, 容积率≤1.0, 建筑密度≤30%, 绿地率≥40%, 建筑高度不超过24 m。

其五, 整体园区范围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数400辆。

5.成果要求

本案设计以组为单位完成设计, 每组两个学生。

要求完成的成果如下。

(1) 园区整体环境设计

园区整体环境模型, 1:500, 材料自定;

园区总平面图1:500, 要求标注场地环境、建筑形体的控制性平面尺寸与竖向标高;

总平面体形与空间环境分析图, 包括功能分区、形体与空间组织、道路交通结构、绿地与景观系统、消防安全疏散;

总平面绿色环境设计技术分析图, 即所选环境物理因子的设计分析 (室外风环境分析、光环境分析、绿地率与可渗水地面面积比分析等) ;

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

(2) 物联网研究中心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说明与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设计模型, 1:300, 材料自定;

透视渲染图

各层平面图, 1:300, 要求编制轴号, 标注外包尺寸、柱网尺寸与楼面 (屋面) 标高;

4 个立面图, 1:300, 要求注明主要立面材料, 标注主要轴号、建筑形体的控制性平面尺寸与标高;

2 个以上剖面图, 1:300, 要求标注主要轴号, 标注标高与两道竖向尺寸, 及控制性平面尺寸;

典型外墙墙身剖面或构造节点设计, 1:20 / 1:10, 注明材料与做法, 标注轴号与标高, 标注柱网、构件与细部尺寸;

包括总平面分析图 ( 体量与方向) 、总平面分析图 ( 流线与出入口) 、分层轴测分析图 (功能) 、分层轴测分析图 (流线) 、被动式节能策略技术分析图 (体形组织、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表皮构造、形体遮阳、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立体绿化等) 、消防分析图 (防火分区、疏散楼梯与消防控制室) 在内的设计分析图;其他表达设计内容的必要图件。

6.课程结构与教学组织

教案的设计任务包括该科技企业园区的整体环境设计与物联网工程中心建筑设计两个部分。作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教学实验, 教案设施包含了贯通8 周的三条教学线索, 它们平行推进、相互交织、交互驱动, 形成整体的教学结构。

线索一, 是课程组织的讲课与评图。笔者作为主讲教师, 对应教学推进的内容, 分别在第一周、第二周和第六周做题为“空间调节—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指标体系”以及“设计表达”的课堂讲授;在第四周和第八周周末则分别由年级和系组织公开评图, 由校外专家、本系其他年级教师和本年级相关方向其他课题教师组成答辩组审查作业。

线索二, 是四年级常规公共建筑体形环境设计教学的教程推进, 包括总图 (本课题中拓展为包含景观系统生成的整体环境设计) 、建筑单体、重点空间深化与墙身节点大样四个比例由大及小、内容逐级深入的进阶模块, 成果包括相应比例的模型和图纸, 设计深度达到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局部深入到节点大样设计。

线索三, 即在绿色建筑教学中专门引入的性能与数值模拟分析内容。学生们需要学习运用必要的模拟分析软件, 如CFD、Ecotect、Energy Plus等, 在体形设计的相应阶段, 模拟分析空间环境的舒适性与能耗指标, 对前者进行修正。这一过程会反复几次, 在体形环境与数值模拟分析之间实现多次数据交互与形式修正, 在交互驱动中推进设计。这也是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教程的核心链条 (图5) 。

如在2010 年秋季的课程教学中, 潘晖和林岩的作业《等高线》, 着重点是在南京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下, 风对调适人体舒适度的重要作用, 及如何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和组织中创造良好舒适的风环境 (图6) 。他们首先根据紫金山东麓的地形构成, 以等高线为技术工具, 在大地形中生成由建筑和环境形态组成的园区微地形。在此基础上, 根据南京地区冬、夏两季的风速等高线和风压等高线, 反复调试园区建筑的形体组成和地形塑造, 以期在冬、夏两季获得较为舒适的室外风环境 (图7) 。

这样的教学内容明显比普通课题增加了工作量, 在8 周的教学周期中较难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完整执行。我们在课程结构的若干环节中增设了拓展出口, 如在园区整体环境设计环节设置系统生成的景观设计拓展, 在细部节点与构造设计环节设置构造设计拓展, 在设计表达与分析评价环节设置评价体系研究与自评拓展。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 可以在不同的拓展出口中深化设计, 对其他环节的深度要求可以略做放松。但是在拓展方向上, 仍然强调对实现环境资源高效利用、达到高舒适度低能耗环境目标的设计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例如, 在2013年秋季的课程教学中, 孙柏和郑倩同学的作业《Flat Field》, 学习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技术策略, 在整体环境层面上, 向一个更具包容度和弹性的“景观”概念拓展 (图8) 。作业叠合了场地与周边区域诸多历史与现实信息, 试图建立一种综合反映历史印记、地理形态、资源与景观构成的扁平状的场域, 探究其复杂的肌理, 创造一种柔性、混杂、共生和互联的可持续性环境 (图9, 图10) 。

三、优秀作业

1.《等高线》, 2010 年秋季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 (绿色) 公共建筑方向 (设计:潘晖, 林岩;指导教师:张彤)

潘晖和林岩同学的作业以风环境为切入点, 探索空间形体、气候适应与节能降耗之间交互驱动的设计方法。作业首先从紫金山东麓的地形环境入手, 以等高线为操作工具, 塑造园区的“微地形”和建筑群形体, 进而运用CFD软件, 在风压等高线和风速等高线图中模拟冬、夏两季园区内风环境, 在多轮的数据交互中, 修正建筑形体与空间组织。不仅如此, “风的塑形”还深入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以及幕墙的细部与构造设计。该作业较为完整地贯彻了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教案要求, 在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中, 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图11) 。

2.《Pixel Topography》, 2010 年秋季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 (绿色) 公共建筑方向 (设计:江雯, 方怡闻;指导教师:张彤)

江雯和方怡闻同学的作业将园区及其周边环境视作由建筑、地形、道路、绿化、风、光、水及基础设施构成的整体性的景观“织毯”, 并以称为“像素”的微小单位组成网格, 操作其中的组成元素在关联中的衍变。设计引入CFD软件, 模拟其中的风环境, 并修正景观系统的构成。在建筑设计环节中, 依然秉承总图阶段消除建筑与环境二元区分的理念, 在统一的网格中, 以院落为单位, 组织生成室内外空间, 在与自然系统的交融中, 创造宜人的、可持续的科技研发环境 (图12) 。

参考文献

[1]张彤.空间调节——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科研楼的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0 (1) :82-93.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3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尖尖的草帽教学反思 篇4

《尖尖的草帽》一课是金波先生的文章,这是一片温暖人心的佳作,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他那 “爱的情怀”。他拥有一腔热爱,赞美自然,赞美生命,赞美童真,赞美纯净的心灵。金波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小主人公瞬间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刻画他的猜想,定格他的微笑,表达他的遗憾,抒发他纯真美好的心愿——他希望小蜻蜓能看到他真诚的微笑,在他尖尖的草帽顶上停歇、嬉戏。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文中小朋友的心理活动,我在讲解课文时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我在等待时会想些什么?”孩子们积极的举起小手,李思路早已按奈不住边举手边喊:“老师,我!老师,我……”我很高兴李思路能表现得这样积极。李思路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可是倒数第一第二的,这两天李思路就想换了一个人一样,上课会听讲了,爱举手发言了,课堂作业能当天交了,家庭作业也写了。我和数学老师为他的改变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为了保护他的积极性,虽然这节课他已经回答了好几次,每次的回答都不是那么尽人意,可在我听来却是那么的完美。我决定还是叫他来回答。小脸憋得通红的李思路,大声地说:“我会想,如果小蜻蜓飞到我尖尖的草帽上,我就会和他做朋友。如果小蜻蜓不来,我就,我就吃了它!”“哄……” 的一声,教室就像炸了锅一样!

全班的孩子哈哈大笑起来,唉!这孩子怎么有这样的想法?真是童言无忌!弄得我也是哭笑不得,要是在以前,李思路这样回答,我一定会认为它是在故意捣乱,扰乱课堂秩序,可今天我却没有生气,而是弯下身子,轻轻地说:“你为什么这样想呢?”可能是孩子们的哄堂大笑,使李思路小脸憋得更红了,他急得大声说:“老师,老师,不是吃了小蜻蜓,是小蜻蜓如果不飞来,我就找点小蜻蜓吃的食物放在我尖尖的草帽上,让他来吃,这样我就可以和它交朋友了。”他如释重负,真诚的微笑在他通红的小脸上瞬间洋溢开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啊?我的孩子,你那纯真的心愿,稚嫩的语言,犹如天籁一般!那一刻犹如天使般的微笑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上一篇: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原文及赏析下一篇:餐卡管理办法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