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心得体会 篇1
不久前,有一部卫视热播剧叫《红星照耀中国》,剧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本书启发了无数中国青年,轰动了海内外。鉴于这一点,我趁着假期特地找来这本书阅读了一番。
这本书叫做《西行漫记》。它的作者斯诺的姓名是中国人早已熟知的了。他早年在美国从事过无数的职业,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历经重重困难,来到中国成为了一名记者。其后,他又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__的严密的新闻及道路的封锁,经过长途跋涉,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红区,采访并收集了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最终写成了《西行漫记》(别名: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不得不说斯诺为中国__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徐徐翻开书页后,我彻底被震撼了。国民党曾称中国共一产一党,称中国工农红军为赤匪。那么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自然会被他们抹杀。然而长征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中国共一产一党在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首壮大的史诗!
长征如同一座熔炉,锤炼出中国共一产一党坚强的领导核心——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重新回到了党和军队的领导岗位。一旦有了坚强的舵手,再大的浪涛也不能阻挡中国__的道路。
长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共一产一党独特的先进性——红军离去那一晚,当地群众自行组织,打着灯笼,拿着火把,护送红军北上。二万五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段段传奇的胜利,更让整个中华民族看到了曙光。
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功绩震烁神州,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群群衣衫褴褛的战士,传奇般的远征,以其执着和勇毅,为黑暗的世界点燃了一盏明灯!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它是__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毛主席曾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__说过:“只有在长征中纪念长征,在奋斗中继续奋斗,才能挺立精神的脊梁。”
那么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并弘扬红军这种不怕牺牲,不怕困难险阻,顽强不屈的精神!以理想为魂,以信念为魄,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刻苦学_,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心得体会 篇2
只有跨过坑洞才能完成长征二万五千里千里的路,又岂能那么容易呢?从反围剿到被迫转移根据地再到陕北大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从出发的八万多人,到最后的三万多人,经历了千灾磨难。国民党的追捕,食物的短缺,大自然的挑战,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时候,
那时泸定桥只有几根铁绳组成,桥上有几块破旧的木板,而下面则是“深渊”,而还会有国民党军队的围截。红军战士们是如何“飞夺”的呢?战士们用鲜血筑成城墙,敢死队一个接一个上。他死了,还有别人,战士们手握木板,把它铺在摇摇欲坠的铁索上,“哪怕我倒了,木板也不能倒”,战士们抱着这样的信念,冲锋陷阵。终于,红军胜利了,红军的歌声传遍山野,而敌人却狼狈不堪的逃跑了。虽然红军的装备不及敌人的好,补给没有敌人的多,但敌人的精神和信念没有红军的坚强执着。
当红军路过村庄的时候,地主逃了、富豪逃了、欺压百姓的人也逃了,但老百姓们欢迎红军、加入红军。这也让我看到了红军是一支真正的人民的队伍、英雄的队伍。
二万五千里路遥,却有万万里坎坷,而红军却能够昂首高亢、奋勇拼搏、坚持不懈的跨越过来,正如同毛泽东诗句一样:
红星照耀中国600字读后感精选 篇3
斯诺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和普通红军共同生活,与毛泽东等领导人面对面交流,观察根据地百姓生活的点滴,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神秘的面纱,向世界报道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我很喜欢阅读像《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红色经典读物。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红军战士,中共领导人都是活灵活现、真实生动的,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味过去,了解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明白现在的美好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要感恩,要珍惜,要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章读后感精选 篇4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如彭德怀、朱德等革命前辈,童年生活也都是辛苦异常。彭德怀小时候有个后母,他的后母苛待他,他的父亲和祖母曾一致决定要溺死他,逼得他在九岁时便一个人外出闯世界,当放牛娃、做旷工、挖水渠。朱德也说过,他的亲生父亲待他很坏,最终把他过继给了别人当儿子。
所以我意识到,不论经历怎样的困苦,其实人是可以自我救赎的,所谓的原生家庭,不应该成为我意志力薄弱的借口,更不应该成为我完善自己品格的障碍。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毛病,全部归结为外因,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才是真的懦弱和不堪。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不应该只学习文化知识,也应该包括,不断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不断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努力完善自己的品格,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还有我的同事,他说,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天津。当他自然而然地说出这句话时,只让人看到了他的从容、淡定,内心的自信,和生活的充实。有无去过哪里,从来都不影响他人格的善良和高贵。还有,小美告诉我说,康德一生没有出过他居住的那个小镇,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5
4月初,当我们仨(康桥、Vicky、池好)决定挤出各自的空闲时间,一起做些什么时,有个疑问,这是创业么?嗯,最起码是我们未来的目标。然后,某周六的早晨,木头送孩子上课外班,我呐,遛过狗、浇过肉、喂过龟,空气清新,窗外鸟儿鸣叫……突然想看《西行漫记》。周日晚,合上书本。这本书就是一个从第三方的角度看,苏维埃政府(假设她是企业)创业之初到底是什么!
简要背景:
“红区”,苏维埃政府(共产党)控制区;“白区”,国民党控制区域;国共内战中,抗日统一战线未组建(西安事变前),白区对红区的信息完全封锁……更详细信息请脑补历史课本、政治课本。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外国记者进入“红区”采访,完全以第三方角度(没有被洗脑)看创业之初,一个组织如何存在的。
进入红区,到处衣食紧缺,人们郁闷么?(思考创业之初,团队的基础是什么?)
用原文解答。“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解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怎么实现的?红区的文化宣传,一是“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另一是,带有宣传性质的扫文盲教课书,普及到儿童、妇女、士兵、指战员等等红区的各个角落。
同样的,在快节奏的生活、高信息量更迭、攀比式需求的当下,成人焦虑、孩子迷茫、老人孤寂,大多缺乏安全感,无法判断何为正确,什么是专业。读后感www.simayi.net在这个环境与背景之下,我们行家保确实显弱小。无妨!我们就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买保险的人们,也为卖保险的人们,哪怕是小事情,只要是对的,一点点的做……一起成为行家的过程,就是存在,是宣传。更是我们行家保最终要实现的:用自己的专业,影响更多人享受专业,行为专业。
被四面封锁,只能从白区买入所需要物品,如何解决经济存在?(即创业之初,未赢利,团队如何继续?)
时任苏区经济师林祖涵(林伯渠)的解答,以下摘录原文。“建设自给自足的经济;预算定得很仔细,尽力节约。这整个地区(当时约有奥地利那么大),我们目前的开支每月只有32万元。不论从货币还是货物的价值计算都是这样。此数中有40%到50%来自没收,15%到20%自愿捐献,包括党在白区支持者中间募得的款项。其余的收入来自贸易、经济建设、红军的土地、银行给政府的贷款。”
发现了么,这就是理财知识中的“财务自由”。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被动收入(PassiveIncome),不用主动付出劳动靠投资或者别人的时间和别人的钱获得的收入。一个企业、一个家庭、独立的个人,也都是如此。在艰难的时候,在开源还不够大的时候,我们的重点是“节流”,一切可以省下来的物质、精力、时间,都是为了长久存在做准备。
我们行家保更需如此,不需要表面的光鲜、不在意他人的评论,在可以独自赢利前,节省,是为存在。某位领导人是中国革命的“救星”?(即创业之初,如何定位自己?)
“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还有,“我用来对付反动派军队颇具成效的战术,是我驻在印度支那边界时跟蛮子部落和土匪作战的经验得来的机动游击战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体会650字 篇6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一个个领导人,虽出身卑微,但凭着努力与坚持成为领导人。他们朴素,只为百姓,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正是他们,壮大了红军。
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历史的学者。他博览群书,一丝不苟,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天才型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斯诺评价说,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认为他有点粗俗。”是的,就是这样一个“粗俗”的人,让中国站立起来!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就是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布满沼泽的草地上,有着他们顽强的身影;在漫天飞雪的雪山上,有他们坚定的脚印。他们就是红军。
他们翻过了十八座山脉,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的包围,顺利闯过六个不同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都没有走过的。
斯诺说:“红军长征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成吉思汗西征东归,汉尼拔翻过阿尔卑斯山的壮举与红军长征相比,就像一场假日远足,不值一提。”他们敬业,认真,藐视一切困难,敢于竞争,敢于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就是红军精神!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精选 篇7
带着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埃德加•斯诺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车……从而用他的汗水浇注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自1936带着无数个当时无法理解的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危险来到了苏区,正是他这一行为,使他注定成为采访苏区的西方第一新闻记者。他一生虽没有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将无数个珍贵的答案保留下来,震惊了全世界。可以说《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无可比拟,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一个接一个地被我们窥知。斯诺是人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在种.种冒险中所引起的激情和中国人民真挚的情感,所以说“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亮了全世界,带着一份憧憬与期待,来到那个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心得体会 篇8
8月8日,影片《红星照耀中国》正式登陆全国各大影院,与期盼已久的影迷观众见面。
看点一:高擎精神旗帜 锁定无悔初心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的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突破重重封锁前往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迷人风采,并向全世界第一次揭示“红色中国”秘密的故事。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今天,电影用光影艺术和电影技法,讲述了这样一个追溯初心缘起、探寻信念发轫的故事,可谓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材,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电影那贯穿始终的精神感召,正是电影人为信仰而歌的使命写照,必将感染“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每一名华夏子孙。
看点二:全新视角呈现 星火必然燎原
影片从一个外国记者的视角出发,为人们熟知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呈现角度。当观众跟随斯诺的视线,看到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见识黑暗腐败的国民政府,再来到西北革命根据地,见到心怀赤诚的共产党人,领略令人向往的伟人风采,无数可亲可信的镜头语言讲述完跌宕起伏的剧情,观众的心灵早已沉浸在“红星必将照耀中国”的激动与振奋中。一名观众在看完全片后说到:“看到主席在窑洞外面和老百姓话家常的细节,我便明白了谁才是民心所向,谁能带领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走向胜利,实现民主和自由。”
看点三:真实致敬历史 再现红色中国
影片主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这一段共产党人栉风沐雨、逆境求胜的峥嵘岁月,进行了真实再现,用最真的细节赋予了影片最强的震撼力。从沟壑遍布的西北风貌,到麦浪层叠的丰收景象,从历史人物的音容再现,到人民群众的面貌刻画,都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认可和肯定。“无论是整体情节,还是人物定位,甚至包括台词主张,都与史实非常符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如是评价。“影片不仅再现了真实历史氛围,更把当时不同历史人物的精神面貌,非常精准地雕琢了出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也高度肯定。
看点四:艺术融入叙事 造诣震撼人心
用艺术手法讲述初心故事,共鸣时代强音,是主创团队始终恪守的艺术标准。影片在冷暖色调的交替中隐喻着时势转移,在动静节奏的切换中讲述着历史脉络,在个性鲜明的台词设计中勾勒出人物群像,在宏大场面和细节雕刻的并存中衔接影片节奏……艺术化创作完美呼应了主旋律基调,诗意化呈现更助力红色经典过目难忘、直抵人心。据悉,影片是导演王冀邢为了让观众更能感同身受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经历了30年的艺术沉淀和3年多的精心制作,特地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自己的热爱和敬意。正如他自己所言,“这不是一部应景之作,它是从我心里流出的东西。”观众们也纷纷表示认同,一名影迷这样评价:“影片对情节的处理,让人们看到伟人领袖的真性情,为信仰增加了温度,给信念增添了色彩。”
看点五:戏骨明星加盟 创作至情至诚
影片主创阵容可谓星光熠熠:毛泽东由王鹏凯扮演,斯诺由美国演员柯南·何裴出演。此外,李雪健饰演鲁迅、李幼斌饰演陈友仁、蒋雯丽饰演宋庆龄、果靖霖饰演蒋介石、侯祥玲饰演周恩来、小沈阳饰演货运经理等等。众多戏骨明星毫无保留地投入角色,奉献了精彩绝伦的演技盛宴。毛主席扮演者王鹏凯曾感言,“扮演毛主席,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唯有如此才对得起心底那份感动。”著名艺术家李雪健更是满怀敬畏:“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我们民族永不忘记国际友人雪中送炭的表现。虽然我只有一场戏,那也要尽到最大努力扮演好,不然就辜负了他们在危难之时伸出的援手。”全体主创的倾情加盟,为影片增加了熠熠星光,也成为影片品质的又一保证。
2019《红星照耀中国》观看心得
“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通过在西北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写下了这样的话。8日,取材于埃德加·斯诺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的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83年前,一个美国记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冒险深入到陕北,对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第一次向全世界揭示了“红色中国”的秘密,并庄严预告: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7日,《红星照耀中国》在成都举办四川首映礼。曾执导过电影《焦裕禄》、《红星照耀中国》的导演王冀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1987年步入导演生涯的那一刻起,他便有了将《红星照耀中国》搬上银幕的想法。经过多年的耐心沉淀和精心雕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终于将心中寄托完完整整地呈现,将一名导演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真挚流露。
影片集结了李雪健、李幼斌和蒋雯丽等众多实力派演员,影片将西北的粗犷风貌和南方的柔雅风情囊括其中,更把战争场面的动人心弦和伟人的迷人魅力淋漓呈现,成就了影片的恢弘气度。
2019《红星照耀中国》观看影评
《红星照耀中国》四川首映礼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举行。影片创作团队代表导演王冀邢、编剧兼制片人汤溪、主要演员王鹏凯、柯南·何裴、侯祥玲等剧组人员亮相首映礼,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作为主创的感动与激情。
《红星照耀中国》由曾执导电影《焦裕禄》的王冀邢导演执导。他拍摄本片的初衷,正是想用厚重的历史真实和严谨的细节刻画,为当下的年轻人勾勒出关于初心和使命的清晰答案。
“这不是一部应景之作,它是从我心里流出的东西。”王冀邢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从1987年步入导演生涯的那一刻起,他便有了将《红星照耀中国》搬上银幕的想法。经过三十年的耐心沉淀和三年多的精心雕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他终于将心中寄托完完整整地呈现,将一名导演对祖国的热爱和敬意真挚流露。
影片同时还集纳了众多实力派戏骨倾情加盟演绎,李雪健、李幼斌和蒋雯丽等一批艺术家参演,还有数十位优秀演员参与其中。剧组成员和创作团队辗转陕西、甘肃、上海和北京等地,历时10周取景拍摄,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将西北的粗犷风貌和南方的柔雅风情囊括其中,更把战争场面的动人心弦和伟人风采的迷人魅力淋漓呈现。
电影改编自埃德加·斯诺所著的同名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主要讲述了1936年6月至10月,为寻找“东方魅力”的美国青年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冒险深入到“红色中国临时首都”陕北小镇保安,采访了毛泽东,以及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战士和苏区百姓,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风采,认定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
谈起电影是否会被年轻观众接受,导演王冀邢表示:“过去我们比较担心历史题材年轻人会不会不感兴趣,听到这个名字就不进电影院了。但我觉得,与其去看一些不好的片子,还不如走进电影院,去了解民族的历史和国家历史。”主演柯南·何裴表示:“我看《红星照耀中国》这书8遍了,这是斯诺看中国的,写给全世界的,为了扮演他,看他的书是远远不够的,不知道他怎么走路吃饭的。拍摄的时候我有采访很多身边人,也需要听导演意见,我们天天沟通。”
2019《红星照耀中国》观看有感
前,电影《黄河绝恋》通过外国人的视角,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20年后,时值祖国70华诞,《红星照耀中国》再次以“第一位冲破封锁、到红区考察访问的外国记者”的角度,重现了当年惊心动魄、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传奇故事。
今天(8日)下午,由峨眉电影集团等联合拍摄出品,绿地控股投资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片《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影城举行全国首映礼,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峨影集团董事长韩梅、绿地控股集团总裁张玉良等领导出席。
影片创作团队代表导演王冀邢、编剧兼制片人汤溪、主要演员王鹏凯、柯南·何裴、李幼斌等人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作为主创的感动与激情。
“先生,您见过毛泽东吗?他是南京政府通缉名单上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25万银洋取他的人头。他,到底是什么人?”预告片中,外国记者斯诺的疑问也引起了观众们的好奇。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八十三年前,一个美国记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冲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冒险深入到被重重封锁的“红色中国临时首都”——陕北小镇保安,对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亲眼见证了毛泽东和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迷人风采,第一次向全世界揭示了“红色中国”的秘密,并庄严预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作品。,著名加拿大相声演员大山就曾在同名话剧中扮演过斯诺一角。而在的最新电影中,《红星照耀中国》也被非常“应景”地翻译为了“The Secret of China”(中国的秘密)。
影片除了扮演毛泽东和斯诺的王鹏凯、柯南.何裴之外,还吸引了李雪健、李幼斌、蒋雯丽等众多实力派戏骨倾情加盟演绎。
该片辗转陕西、甘肃、上海和北京等地拍摄,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将西北的粗犷风貌和南方的柔雅风情囊括其中,更把战争场面的动人心弦和伟人风采的迷人魅力淋漓呈现,成就了影片的恢弘气度。
1月10日凌晨,全片杀青于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所以,正如@红星照耀中国官方微博 介绍的那样,一个被蒋介石悬赏25万银元全国通缉、无论死活必须取其人头的第一号“赤匪”,一支被数十万国民党围追堵截、经过艰苦卓绝长征到达西北不毛之地、立足未稳、不足万人的褴褛之师中央红军,一名漂洋过海寻找“东方魅力”、冒险深入“红区”采访的美国青年记者,在“西安事变”爆发之前,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传奇故事?
2019《红星照耀中国》观看体会
1936年6月至10月,西方青年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来到中国的第八个年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冒险深入到“红色中国首都”——陕北小镇保安,亲自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以及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一批共产党领导人、红军战士和苏区百姓,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迷人风采,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中国”的外国记者,写下大量通讯报道,第一次把“红色中国”推荐给全世界,发出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性的预言。
83年后,真实再现这段历史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于昨天上映。在上海影城举行的首映礼上,导演王冀邢说:“这不是一部应景之作,它是从我心里流出的东西。”
从斯诺的视角
“这些人在总体上竟如此地不可战胜,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是什么希望、目的和梦想使他们成为难以置信的顽强勇士?”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现场照片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英国出版,销量立即达到创纪录的数十万本,产生了震动性的新闻效果。中译本《西行漫记》1938年在上海出版后,便成为全国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指南。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斯诺所写的,可同时,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正如斯诺所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电影同样如此,《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视角,真实再现的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心系民族大局、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参与影片投资的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这不仅仅是中国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源起的历史追溯。”
为当下人所拍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斯诺及他笔下的故事被搬上了电影银幕。八十多年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初心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影片回答的不仅是历史的问题,更是现实的问题与未来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何在、信仰何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的导演王冀邢的成名电影《焦裕禄》被誉为“一部永不落幕的时代电影”,创下新中国电影拷贝数量之最,获奖无数;他拍摄的《邓稼先》等主旋律影片都获得了相当高的票房及业内的赞誉。但他昨天在接受采访时说,从1987年步入导演生涯的那一刻起,自己便有了将《红星照耀中国》搬上银幕的想法。经过三十年的耐心沉淀和三年多的精心雕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他终于将心中寄托完完整整地呈现,“想用厚重的历史真实和严谨的细节刻画,为当下的年轻人勾勒出关于初心和使命的清晰答案。”
好看的主旋律
昨天的上海影城,当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人的后代与他们的扮演者并肩站在一起,当毛泽东和斯诺的扮演者并肩站在一起,时光仿佛轻轻穿过了历史,回到了充满理想光辉的陕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9
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中学生必读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美国记者白修德对这本书以及作者斯诺的评价。没错,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在中国红色区域带了长达7年的时间,为我们揭开了当时中国的红色革命的神秘面纱,从西方人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的评价,向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甚至与许多中共领导面对面交谈,他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依据自身体验写成此书。
红军,本书重要线索之一。既然说到红军,那么长征便是不得不提的重要事件。红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围剿,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方针突破重围。其中飞夺泸定桥等战役更是异常激烈,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木板还被国民党反动派给抽掉了,只剩下了冷冰冰的铁索,对岸的敌人架着机关枪向红军疯狂地扫射着。可是我们英勇的红军并没有被吓到,拿着短枪,背着大刀,腰系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地攀着铁链艰难地向对岸爬去。前面的红军掉进汹涌的大渡 河中,后面的红军又跟着向上,后面的人则在用木板铺着铁桥。经过这样的浴血奋战,泸定桥还是被我们攻下了。
在斯诺描述下,共产党那时的领导人无一不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有骨气,有风度,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何谈富强的发展中的国家。他们人人都有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伟大的经历,即使没有传奇的色彩,也有令人钦佩的战绩,即使没有让人钦佩的战绩,也有民心……在斯诺的讲述中,让我对革命者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他们不再是冷冰冰的了,他们是鲜活的、是值得让我去学习的。
而在这些伟大的红军领袖、红军将领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毛泽东了。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难以捉摸。而书中对毛泽东却是这样描述:“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在这本书中,毛泽东并没有那么的高高在上,他始终与人民走在一起,打成一片,他一心一意为了民族生存,心里只想着中国的未来,心系着战乱中的人民,吃不饱,穿不暖,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篇10
说实话,第一天看书的时候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去捧起这本书的,我还幼稚的以为,一个外国作家怎么知道中国的历史。可是看着、看着,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这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让我跟随书本的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回顾了党的历史。
作者斯诺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通过一件件事情让我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大的革命领导者。也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了解到,当侵略者的屠刀指向中国人民,国民党政府不但没有真正救人民于水火,反而发动内战,这也让我对国民党政府自私行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恶行让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刻,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此时此刻,怎样救国?如何寻觅一条正确的救国之路?这个时候谁能力挽狂澜?毛泽东站出来了,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引领着几十个热血、爱国青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我们的党克服种种困难,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精选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笔记07-07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02-02
中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精选500字08-1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版08-28
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11-13
《红星照耀中国》优秀读后感01-02
寒假《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05-22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星星点灯11-03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个人收获10-04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优秀10-09